旅行遇大雨了
⑴ 徒步旅行,在野外碰到大雨了怎麼辦
首先,惡劣天氣最好別進山,太危險,能免則免。但山裡通常小氣候明顯,森林植被涵養的水分在白天蒸騰,夏季空氣對流強烈時,風雨說來就來。因此,面對任性山雨,躲避時應該注意啥呢?
我們先分解一下山裡強降水可能帶來的危險——雷擊、山洪、滑坡、失溫、路面濕滑等幾種威脅因素好了,因地制宜,各個應對。
雷擊
雷雨是夏季山區的常見氣候,常有遊客在長城或野外被雷擊受傷乃至身亡的新聞。這確實很可怕。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雷電時不要呆在大樹下、不要待在空曠的地方……但我要說的是,這在野外不好把握。比如下雨時你不在樹下躲雨難道甘願挨淋?比如有時候你就在空曠的山脊上,能跑到哪裡去?
要預防雷擊首先要搞明白原理:雷擊就是雲層放電,地面的陽極電荷要與雲層底面的陰極電荷吸引,而一切有利於電荷相遇的導體都會成為閃電通道。人體是一個良導體,因此有條件成為吸引雷擊的「橋梁」。很顯然,避免雷擊就是要讓人體避免成為周邊環境里的那個導電橋梁。因此:
1.在空曠處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尋找低窪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的高度。
2.遠離孤立的大樹。
3.多人共處時,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不要抱團取暖,提醒對方把手機關了。一方面降低目標大小,另一方面也為了防止一次被雷劈死好幾個。
所以我們在野外通常盡量找石頭縫或崖壁下避雨,當然山坡上的大樹也不是不能選擇,但注意別選最大最高的那幾棵。有一次我們幾個隊員在山裡突遇大雨雷電,當時各自躲在半山坡上的大樹和石頭下,感覺雷就在身邊打,渾身發麻,汗毛都豎起來了,十分瘮人。幸而都關了手機,離得較遠,總算沒出事。
山洪、滑坡、泥石流
然後來看山洪和滑坡。
今天看新聞,北京居庸關長城處發生山體滑坡,道路阻斷。如今,原始森林已基本不復存在,山體上的泥沙碎石無法被大樹根系所固定,一遇大雨便松動滑落,極易引起滑坡。
對待滑坡及泥石流等突發威脅,身處野外首先要判斷什麼路段容易發生滑坡:一、陡坡、植被覆蓋不好的地方——泥石流通常會沿著一些小山溝沖刷出來;二、公路兩旁——施工破壞了連續的地表結構以及植被,也容易發生滑坡。滑坡往往有些先兆,比如山坡上有小碎石不斷滾下等。在這種危險地段一定要注意多觀察、別猶豫,快速通過或者別冒險,待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時機。對於玩戶外的驢友來說,川西、西藏等地的一些山脈較容易遇到滑坡等災害,因為青藏高原比較年輕,地質結構本就不穩定,且多高山峽谷地貌,山體表層較為松垮,這一點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周邊的山區較為明顯。
大雨後山澗溪流會水位暴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避免在溪邊扎營,以防夜間忽遇洪水。這里還要提一點:暴雨後不要輕易冒險涉溪。也許你當初渡溪時輕松愉快,但暴雨會讓它水位暴漲,水流沖擊大,人在水中很容易被流水擊倒,加上山區的水溫很低,更加降低了人在水裡的靈活性。前些年狼塔、墨脫陸續有驢友涉水時葬身河流,這都是教訓。盡量去找水流緩慢、水深較淺的地方涉溪過河,哪怕多花點時間也是值得的,這對於獨行俠或者2、3人小隊而言異常重要。
失溫
失溫的危險驢友基本都明白,但很少有人會擔心夏季失溫。山區的溫度本來就低一些,暴雨後會更低。身體被淋濕後也會帶走大量熱量,在山中遭遇過暴雨的都會明白渾身濕透後的糟糕感受。因此即便是夏季進山,防雨的裝備也還是重要的,輕量化的硬殼衣褲能帶就帶,或者在背包里備上乾燥的備用衣服,都能減少因下雨導致的寒冷帶來的傷害,畢竟在山裡就算是感冒發燒也會很棘手。
防滑
路面濕滑這個問題需要高亮,因為這太容易被新手忽略。在南方,山民習慣於穿軍膠鞋進山,這是因為南方的山裡總是潮濕的,軍膠鞋的軟底雖然很容易讓腳疲憊疼痛,但卻很是防滑。而驢友的登山鞋通常都會採用Vibram底,俗稱V底,硬、耐磨但不耐濕滑。在乾燥的石頭和路面上,抓地很穩,然而一旦路面變濕情況就會逆轉。我就曾受過血的教訓,一塊突出而平整的岩石,白天我輕松踏過,夜晚下山時卻因為下了小雪變得濕滑,我忽略了,依然習慣性地一腳踏上去——滑倒並摔斷了我的小腿。
因此,雨後走得慢一點,盡量不要走夜路,有條件的話備一雙輕便的軍膠鞋或者別的防滑的鞋子在包里,這都會讓你在雨後的行進更加安全。
最後,還有一句大實話,看好天氣預報,別無視預警,下雨就別進山了。
⑵ 出去遊玩時遇見下大雨的天氣是什麼體驗
如果是連續的大雨,那我會很郁悶,好不容易規劃好的旅程也會因此而泡湯,不過我會試著改變自己的行程,不至於毫無收獲。
⑶ 旅行時遇到了雨天,是什麼心情呢,
下雨去旅遊,你會有種截然不同的感受的。雨中旅遊,會有種朦朧美,內尤其是情侶或者是愛人雨中旅容游,會有種特浪漫的氣氛。
我們去旅遊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覺得在陽光明媚的時候遊玩就是最舒服的。但是,經常也是不盡如人意前一秒的陽光燦爛,後一秒就傾盆大雨!
不過,也有人說雨天的風景也有別樣的美麗。下雨天有時候也會有別樣的美感,例如,在一個古鎮里,下起了菲菲細雨,雨水打濕了青石板、花草,雨滴從屋檐滴落下來,連成線,那會激發起人心底的綿密思緒,會有一種煙雨古鎮的美感。
當雨停住後,一切的事物都是清新又清晰,而且潤潤的,空氣的質量和濕度會變的很舒服。
(3)旅行遇大雨了擴展閱讀:
形容雨天的唯美句子:
1、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2、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昨宵愛春風桃李花開夜,今日愁秋雨梧桐葉落時。
4、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5、悵卧新春白跲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⑷ 戶外旅行中遇到下雨天該怎麼應對
提前看天氣預報,出發前最好穿著橡膠運動鞋,攜帶輕便絕緣的雨衣。雨傘一般帶有金屬手柄,在強雷暴天氣不建議使用。身上盡量不帶金屬飾品,如鑰匙、配飾等,不在山頂或空曠的地上安營,以免遭雷擊。
千萬記住,濕冷而裸露在外的皮膚遠較貼著濕冷棉布的皮膚為保溫。不論背包廠商如何誇耀其防水性,加罩一個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內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膠袋包好,硬殼保鮮盒可用來裝易碎折潮的食品、葯材、底片或火柴等雜物。
將地圖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頂袋,並作好防潑水處理。若有戴眼鏡,請先戴一頂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視線較佳。遇雨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湯雞再穿就來不及了!雨具以兩截式雨衣為宜,雨褲用吊帶支撐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遠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側袋、頂袋或主袋頂部。短綁腿可防止雨水從褲管滑進登山靴內部。雨中記錄是件苦差事,可用封口塑膠袋包裝筆記本以防水。
⑸ 導游帶旅遊團過程中遇到暴雨怎麼辦
趕緊帶團友回旅遊車上避雨,天公不作美但作為導游不能也跟著團友埋怨,這樣會影響大家出遊情緒會覺得錢花得不值,可在車上組織大家唱歌,講笑話,玩游戲,猜謎語,累了就看電影(放搞笑的電影,不要放緊張恐怖的電影會影響情緒)。如在路上,旅遊車在遠處,可讓團友在安全地方集中避雨,再聯系司機過來接上車,切忌讓客人淋雨跑去旅遊車那,那樣會導致客人著涼,衣服濕了也會影響出遊心情。總之一切以客人開心為中心,多替他們著想,他們也會肯定你的付出的。
⑹ 當我們在戶外旅遊時遇到暴雨,泥石流,雷電時該怎麼做
泥石流,如果「遇到」了,基本就是盡可能快的逃跑,然後就是聽天由專命了。所以,在暴雨屬(特別是已經大雨很多天後)時不要去山區戶外旅遊!
遇到暴雨,如果已來不及撤退回家,一定向較高地勢跑,並且注意腳下的地面情況,松軟、少植被的地面,如果還在山坡甚至山根,那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雨伴有雷電,不要在樹下避雨,也不要在車內避雨,盡可能找到房屋(哪怕無人居住)進行躲避。
⑺ 去旅遊,遇上下雨天怎麼辦
送你四個字:風雨無阻!
/凡是出門,無論天晴或是下雨,都要隨身帶傘,因為傘有二個作用,即太陽傘和雨傘的作用。
⑻ 每次去旅遊都遇到下雨是什麼體驗
下雨去旅遊,你會有種截然不同的感受的。雨中旅遊,會有種朦朧美,尤其是情侶專或者是愛人雨中旅遊,會屬有種特浪漫的氣氛。之前,我都是天氣好的時候,才會出去旅遊,到處走走的。有一次,心情特別的不好,很想出去走走,但當時在下雨,不方便。我心裡在糾結,出去or不出去?猶豫了很久,終於下定決心必須出去,風雨無阻。因為心情在這里放著啊,如果總是窩在家裡,更郁悶,更加的猶豫。還有什麼比心情不好,一種郁悶到想哭的情況更糟糕呢,下雨天旅遊,無非就是挨雨淋了,無非就是身上的衣服弄臟了之類的啊!和心情比起來,這都不是事兒。
⑼ 旅遊碰上下雨的打油詩(難得休息去旅遊卻遇到大雨)
在家不行善,出門大雨灌。
自覺是好漢,奈何乾坤亂。
避雨滴水檐,「珠專淚一串串」。
身後有屬牌匾,上書「御果園」。
繽紛杏花亂,蜂蝶戲流連。
細雨不覺煩,微風陣陣甜。
此處獨賞玩,舒爽在心田。
何須奔波苦,美景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