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行 » 自行車旅行網

自行車旅行網

發布時間: 2020-11-29 05:48:55

① 國內自行車網站哪個比較專業

極限單車,chinabike,一些戶外運動極限運動的網站也有自行車板塊的

② 自行車旅行都要帶什麼

自行車長途旅行的裝備清單:
一.騎行裝備:
1.頭盔:1個足夠
2.手套:1雙,全指或半指視乎當地環境
3.袖套:如果穿長袖衣服騎車,或者不怕曬黑,可免帶
4.褲套:個人喜好
5.騎行褲:1條或者2條
6.騎行上衣:個人愛好帶2件短袖的(夏天)
7.快乾衣:作為排汗內衣或外衣,很有用的
8.沖鋒衣:視乎所在地區溫度,一般以輕薄型為佳,減少背負
9.沖鋒褲:備/不備都可以
10.徒步鞋:騎車/戶外用(長途騎行,個人不贊成帶鎖鞋)
11.沙灘鞋:洗澡/戲水/騎車用
.太陽帽:一頂備用
13.太陽眼鏡:1副
14.頭巾:可以用來禦寒、洗面、防塵
15.騎行雨衣:如果你的沖鋒衣質量足夠好,可以免帶雨衣
16.裝車袋:方便旅途上將車子「肢解」,打包存車使用

二.車子配備:
1.碼表(有的車友不喜歡帶這個)
2.氣筒:便攜型/短裝小氣筒;
3.水壺:軟壺,夾車架上;
4.頭燈/車前燈:兩者選1,獨立的強光電筒不錯的;
5.車子尾架:肯定得裝個;
6.馱包:適合車子尾架,看行程遠近確定容量;
7.車頭包:可以作為挎包的為妙,不然就得多准備一個腰包/挎包;
8.剎車制膠:1對備用;
9.剎車線:2條;
10.調速線:2條;
11.繩子:如膠帶;

三.修車工具:
1.內六角:6mm、5mm、4mm足夠;
2.扳手:開16mm、15mm 螺帽;
3.鉗子:
4.十字螺絲刀:通用型
5.一字螺絲刀:通用型
6.補胎工具一套
7.拆鏈器一副
8.後備內胎:2條最好,一般山地車為1.75-2.1內徑的26寸山地胎

四.葯品:
1.創可貼:止血
2.葯水膠布
3.紗布
4.蚊怕水:防蚊
5.風油精:防止中暑
6.保濟丸:防止拉肚子和水土不服
7.感冒葯

五.日常用品:
1.換洗衣服:3套足夠
2.牙膏牙刷
3.洗發沐浴
4.防曬
5.毛巾洗衣粉
6.膠袋
7.水壺:可以裝熱水,放行李包
8.紙巾:
9.紙內褲:很實用,不用洗,哈哈

六.食物:
1.壓縮餅干:也許不會吃,但是可以救急,特別是在沿途人煙稀少的旅途
2.餅干或者其他封裝食品
3.罐頭類食品
4.當地特產,最好買了打包郵寄給家人存放
5.各地都有諸多美食,盡量以不吃壞肚子為前提

七.其他物品
1.小刀/多功能小刀/匕首
2.指南針
3.地圖:地圖最好用防水袋子裝好
4.火機:(應急用)
5.紙和筆:可以記錄路途的心情和一些電話,資料;也可以記帳
6.手機套裝
7.相機及電池
8.相機腳架:外出拍照,很實用
9.錢和錢包:記得帶身份證
10.雨傘:一把(方便停留外出使用,如有沖鋒衣,可考慮不帶)
11.騎行日程、路線圖

八.技術提示:
1.騎車的時候,十萬顆心注意路況
2.騎車的時候,起碼有一隻手牢牢抓緊車把
3.上坡的時候,學會變速
4.下坡的時候,把車子控制在控制范圍內,不要讓車子飄起來
5.不但要熟練使用地圖和指南針,還要學會「該出口時就出口」
6.問路時候,盡量問多幾個人來判斷路線的對錯
7.身上盡量少攜帶東西,東西應該裝包裡面
8.貴重物品放置行李內,錢幣分N處存放為佳
9.身上盡量不要攜帶「引人犯罪」的物品
10.盡量不要晚上趕路,安全第一
11.出門在外,小心小偷、飛車賊、山賊、土匪、地頭蛇、黑店
12.計劃好每晚住宿的城鎮
13.單人露營應選有照應地方,注意山泥傾瀉及洪澇
14.如果前路堵塞,應考慮將路線整改部分
15.騎車別玩瀟灑,城市裡不要用耳塞聽歌
16.出門在外,以和為貴
17.如遇劫無法脫身,放棄財物,保存單車。

③ 關於自行車旅行

-- [轉帖]關於自行車旅行的安全問題
我只能想到這么幾點:
1.出行前做好准備,身體的和裝備的。
2.出行後隨時保持大腦冷靜,包括騎行中、借宿、吃飯飲食等等。
3.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比較危險的路段,最好不要獨行。
4.旅途中最好有旅行經驗相對豐富的同伴同行。
------------------------------------------------------------------------------------------
轉載一下阿飆的經驗

交通安全問題:

城外公路上的很多大貨車司機,簡直就是殺人犯! 從對面超車,一直加速逆行沖過來,人要是晚幾秒鍾下到公路外面,那就一定完蛋了.這時候盡可以用世界上最惡毒的語言來詛咒他,出出心頭的惡氣.

走盤山路時,如果遇到外側是很陡的山坡,又沒有太多的遮攔保護,就一定要堅持 走內側,即使是逆行。因為自行車車身不寬,對於對面來車,不算太大的問題. 只是在向左轉時,要慢一些,看清對面來車,也讓對面來車看清你.

爬坡度很陡的坡時,如果太費力,就走之字形,但一般不要過中心線, 還要注意前後來車.

爬盤山路,就是靠一個恆心.不要向山上看的太多,就看眼前的路,一段一段一盤一盤地走, 總能爬到頂,向上看的太多容易影響信心和情緒.

需要更加格外注意的,是下盤山路上很陡的坡,這時思想也容易放鬆. 每當爬上一道梁,接著要下坡時,要先休息一下,集中一下精神,檢查車況, 車閘尤其是後閘是否靈敏,可以稍微調緊一下,到了平路再松開.因為下山往往是連續的盤旋的 陡下坡,速度會很快,很容易失控.所以閘要寧緊勿松;還要擦乾汗,穿上外套,把領口、袖口收緊。因為下坡不用蹬車,身體不會產生熱量,而且下坡速度快,相對風較大,又會帶走身體的熱量。下坡進彎前,一定要先把速度減下來,再進彎,千萬千萬! 我即使一直記著這一條,仍然有三四次,因為貪圖速度而險些沖到路外. 還有一次是藉助路邊的沙堆才停了下來.長距離下坡,要用點剎,不能捏死閘不放,以防車輪抱死,車失控。下坡一段時間後,雖然不蹬車不怎麼消耗體力,但也要下車休息,手總捏著閘,也會酸痛和僵硬,走一段,也要停下來活動活動.閘皮和車輪鋼圈經過長時間摩擦後,會發熱,也需要降溫。

在路上,可能會有一些老鄉看著你裝束奇特,會好奇地盯著你看,你可別看他們, 還是看眼前的路最重要.

只要到了沒有標記的岔路口就要問路,不要怕麻煩,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和路的方向,因為路可能過了一段就會拐彎.我就是自作聰明不問路,走了三四次 冤枉路後,就每到路口必問.問路最好去問當地開摩的的司機. 向一般的老鄉問路,他對10公里以內的情況會比較了解,超過20公里就要打折扣了, 50公里以上的信息就沒什麼參考價值了.

過隧道一直是我騎車最怵的,好在我一路上只過了兩三次。進隧道前檢查車後反光燈不被遮擋,也可在腿上貼上反光貼。最好事先准備好照明的燈,注意減速貼邊走,別駛入逆行.隧道里會車時汽車的聲音 會大得震耳,要做好心理准備.

一路上總會碰到修路的情況,這時候,行進速度就沒有任何保障了.有時候只能被擠到旁邊坑坑窪窪的小土路上去走,有時候只能下來推.

要是碰到修路修車的情況,行程計劃可能就要臨時改變,所以,最好每一段路程都多准備幾套計劃,到時能隨機應變,有備無患.

還有的路明明是平整的路面,會突然在前面出現一個人為鑿出來的切斷整個路面的 溝坑,一個剎車不及沖了下去,會重重地顛一下,非常毀車.所以要集中精力,時刻 注意路況.

遇到泥濘的路,泥塊塞住擋泥板、車閘、車軸,要及時清理,要不然很影響速度. 等路面好了以後,找個給汽車高壓洗車的,徹底沖洗一下.

下中雨以上,就不要騎了,否則路滑不安全,人淋濕了也容易感冒.

把車當"朋友",好好善待,車才能好好地待你. 如果生騎硬闖,車壞了,倒霉的還是人. 遇到溝溝坎坎的,碎石土坑,不要仗著山地車就不顧一切地就往前沖,柔和一點,暫時損失點時間, 保護好車,後面的路還長。經常的給車上點油,保養好,關鍵時刻,它就會為你出力.

總結交通方面的原則,就是"安全第一,車輛第二,速度第三".切記切記!

-----------------------------------------------------------------------------
自行車旅行最重要的一點,千萬別走夜路,真的太危險了,要麼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血的教訓啊!!!
還有,別趕路,別太勉強,半道上騎不動了就休息,堅持不住了就搭車,出來是玩的,不是憋了口氣和誰比賽。人疲勞的時候也特別容易出危險。
還忘了說,要給自己留個保險,我騎車喝水用水袋裝水的,總有個3L的水袋灌滿了放在前叉包里,作為救命水。在沿途少有干凈水的地方,這樣做還是有用的。

④ 自行車旅行方案

有點感覺像市場調研,而不是樓主自身所需。
如果樓主自己跑過幾次長途的話,這些資料就能輕易獲得。

而且問的問題很「外」。

自行車旅行對於裝備的需求只有必須和改善這兩類區別,其他的則根據自己喜好了,很難劃分所謂的低中高檔。

自行車旅行分為幾種,面對不同的環境,裝備雖然都可以通用,但是多少可以做一些針對性的調整。由此而產生出你所需要的區別。

最低的就是城市以及周邊150公里以內的旅行,這種旅行面比較廣。涉及的人多。其中也包括跨省市的擁有後備汽車的腐敗旅行。時間上一般性3天以內。

中間點的就是跨省市沒有汽車跟隨,一切自主的有點探險味道的旅行。其中更多的是住路邊旅館,時間上一般性2到5天。

強度最高的那類,主要是長時間在外,一般性1個星期以上,住宿飲食也相當一部分在野外的,骨灰級的旅行。

以此為標准,來安排自己的裝備。才是最合適的。

我就說我個人的。

1.自行車裝備品牌和價格。(推薦的單車品牌和價格)
旅行車是最好的選擇。鋁架比鋼架貴,但是在山區裡面騎車,很多人願意多砸點錢選鋁架。老是風里來雨里去,所以,綜合車圈也是鋁的更合適。後飛輪要選大齒的爬坡飛輪。前面牙盤一定要3片,2片我覺得很不夠。把橫么不一定要蝴蝶把,但是牛角什麼的最好來一個,輕量實用。輪胎硬胎肯定是首選,而且最好是綜合胎,其實很多旅行車都用的綜合胎。千萬不要耍酷用大齒胎。很傻的。光胎么就看你對路的了解度怎樣了,而且控車能力較扎實,說穿了,就是在車子傾倒得時候,你能夠繼續猛踩,把住龍頭。在我感覺裡面都能過。外胎還是選2.0左右的,不要選1.5的。除非你是老手,很自信。剎車用v剎。便於自己維護修理。記住一點車架的尾部上一定有能裝後貨架的孔。還有一點,車架的靠近中軸那個位置的最底部,需要有個洞,那是為了雨水滲進車架裡面後,可以從洞裡面漏掉,否則,你的中軸就泡在水裡面騎了。你別指望200元以下的中軸能在水裡面堅持很久。更何況很多旅行車都是三四十元的中軸。
旅行車以前700cc的公路車類很多,現在很多山地車也加入到旅行車的行列,我更傾向於後種旅行車。

具體品牌什麼的我記得上次貼了個淘寶連接就封了我,所以,就不便寫了,反正根具以上什麼的去選就是了。淘寶上多的是。1200左右,怎麼選都差不多。要好的那就選3000左右的。接下去就沒底了。

2.加裝附件設備的品牌和價格。(如時速表、旅行袋等所有與車體連接的非原車附件)
菜鳥才會在旅行車上用速度表。而且菜鳥種的菜鳥。
旅行袋么,500元以下的別考慮,很多你買了會很後悔的,主要是材質上根本不頂用。車市裡面到沒什麼問題,再說車市裡面也用不到,到了山區野外,顛幾次就差不多漏了,主要是縫線的部位撕裂,或者是掛在兩旁的小包撕裂。還不如買2個背包捆在後貨架旁結實、實用、便宜。牛筋繩倒很好用。要清楚一點,掛在自行車上面那個顛簸,是沒有緩沖的直來直去的。我登山包多年了都沒破,自行車的馱包倒壞了2個
記住,旅行袋不是你用手拉一次就能測試出來強度的。別貪便宜。還不如不買。
背包么,一定要包裡面有鋼支架的,不貼背的,否則不要背著跑長途,那會累死你的,背個水袋還差不多。一般性也要400多,貴一點的用鋁架什麼的。撐塊不知道什麼材料面板在裡面的的就免了。背包的面料也很重要,因為要顛,所以縫線處也很容易撕裂。

3.車手裝備品牌及價格。(如頭盔,背囊等所有穿戴在人身上的附件)
騎車旅行,護膝和騎行褲還是需要的。那會使你舒服很多。護膝是以防萬一用,和葯品劃在一起屬於必需品。

4.根據裝備情況,給出的每日行進方案。(每日行進里程數上限下限;每日食品補給方案等)

我記得自己有一次外出旅行,中午出發騎到晚上十點,大概360公里,當然那是體力充沛情況下,而且是平原。標準的話設計一天150公里已經蠻高了,100公里一天非常寬裕。畢竟出去旅行,路上的距離不可能那麼湊巧正好100公里的,所以,有個大概的路程安排就可以了。不要超過那個度。看看周邊的食宿環境,以那個為標准。如果是山區那麼一天50公里的設計為標准去衡量自己以及團隊的承受力比較合適。包括我,爬山,有時候一天40公里就差不多了。特別是膝蓋出現疼痛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騎車爬山要之字形騎。甚至乾脆下來推車。

個人建議騎行2小時,休息半小時,半小時內不要浪費體力,充分放鬆自己,不要著涼,不要在風口。一下車就喝水,吃東西。等吃好了喝好了,那你再去做其他的。

中午最好睡個覺,自然醒,一般性1各半小時最多了。這是睡覺時間不包括吃飯。注意蚊蟲。以及安全。

晚上的話,我個人建議,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可以飯後再騎行一會,趕一會路。可以慢點。兩三個小時差不多了。我喜歡,因為晚上清涼。建議白天帶好防曬物品,皮膚不要裸露。冬天的話就是防凍了,冬天的時候腳真的很冷。

⑤ 自行車旅行需要帶什麼東西,一些問題怎麼解決

簡單回答吧

  1. 水帶多來少,要看天氣源,人的體質,騎行距離來決定。如果是國道,路上大部分都有小商店的,如果是比較偏僻的,可以在小商店提前多買1~2瓶,在就是有些地方有山泉水也可以飲用,在一個是加油站,在一個是問路邊的村民。

  2. 可以提前買好吃的,比如一些包子之類的,如果現做,就要有煮飯的鍋和燒的氣罐或柴火。

  3. 想舒服的就住旅社,什麼價格看你的經濟情況。想接觸的自然的就露營,就要有露營的裝備和膽量加細心。

  4. 便服就行,頭盔,手套是必須的,小命沒了你還享受什麼旅遊的樂趣

  5. 碼表可以有,他可以幫你記錄今天的騎行狀態,比如,今天騎了多少公里,用了多少時間,平均時速多少,等。手機當然也行,但手機開GPS是比較費電的,因為要開GPS才能記錄你騎行的信息,而碼表的話電池可以用很久的。

  6. 看你要去什麼地方,看什麼樣的風景,不同的道路會有不同的風景

  7. 多去一些騎行論壇和貼吧,可以了解很多騎行方面的信息資料

  8. 個人推薦你幾個網站,也是本人常去的,,騎行吧,六隻腳,BIKETO,8264,磨房

⑥ 雖有好的自行車知識網站

868單車論壇,高手不少

⑦ 推薦一款(外國/國產)旅行自行車

我的建議是你的預算比較充裕,可以考慮買一輛國內品牌的旅行自行車,老牌LKLM國產旅行自行車,其實說老牌也才3、4年而已,並不算太長,究其原因還是國內旅行自行車的發展起點太短,可以說是LKLM是國內第一個做專業旅行自行車的,最後你可能還有結余,購買點裝備神馬的完全不是問題!

surly也是最佳選擇之一,如果你硬要把15000花完,我覺得還是買surly吧!風速嘛,偏山地,通勤我覺得還可以,長途嘛,網上好多騎友已經有帖子吐槽了,其他的品牌(國內)我覺得還不到火候,一般都是小作坊!

而KOGA世界頂級旅行自行車品牌我相信你不會考慮在內的,超過你預算,好了我就說這么多,求給分,手打不容易

⑧ 請推薦2000元以內的旅行自行車

捷安特或是美來利達的好點。捷自安特帝柏系列可以看一下,美利達好像是叫野狼系列。就這兩個。你既然要用旅行車,肯定是走長途,這兩個自行車店在國內的網點最多,自然方便點。(其實如果不是經常長途不用旅行車,因為平時騎不舒服。我騎過4000公里左右的長途,就是山地車)

⑨ 自行車旅行用山地車折疊車旅行車

推薦旅行車,既然叫旅行車那絕對是有道理的。
如果路況都很好,又需要搬運,那選擇折疊車(折疊車畢竟是折疊車,跑山地的話還是挺可憐的)

⑩ 旅行自行車選擇

1. 什麼樣的車適合旅行?
可以說大部分我們平時見到的車都是可以完成普通的自行車旅行的,在西藏可以看到車友的車有各種各樣的,如二八車、淑女車等,都陪著主人完成愉快的旅程。但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人一般建議購買1300元以上的車,因為這個價位能更好的保證旅程的順利完成,減少路上可能因自行車損壞帶來的煩惱。

但我們不應該盲目地追求高價位的配置,越是高端的產品,針對性越強。市面上大多數高端產品是針對比賽用途,追求高剛性、更高的靈敏度、輕量化等利於力量傳遞的最大速度功能,還有一些是特地為了極高強度的騎行而設計。而旅行自行車所需的是結識、耐消耗性、性能穩定性、舒適度、零配件的通用常見性、易維修維護。

2. 選擇什麼車種?

選用車種根據個人情況和所用騎行的路線而定,我們可以選擇越野山地車、全地形山地車、平把公路車、專業旅行車。

旅行種類的影響:旅行種類自行車旅行大體分兩類:信用卡旅行、載重旅行。信用卡旅行指在城鎮較密集的地區,不需要帶過多露營等行李的自行車旅行。載重旅行指在人口密度低,需要攜帶大量日常物品,行李很多的旅行。對於信用卡旅行,選擇你習慣的車種進行就可以。習慣公路車的車友,採用公路車都可以。

不同路況影響:路面差則選用山地車、旅行車,好路面,平把公路是不錯的選擇。在我國風景秀美的地方,往往是山區,我們的車必需要有優越的變速系統。一般建議新手購買全地形山地車,能夠應付大多數的路面情況以及利於爬山。

路線的長短影響:長途路線,我們要注意騎行中身體的舒適性,自行車旅行中,容易疲勞的是頸部、腰部、肩部和手腕。較為直立的坐姿,會讓上面部位輕松,不易疲勞。傳統的交通車,坐姿角度最大,身體舒適,但不利於利用全身身體進行發力。全地形山地車和旅行車較好。安裝蝴蝶把或是付把的車可以採用不同姿勢,可以讓不同部分得到休息。長途旅行,建議裝上付把。短途路線可以選用自己熟悉的車種來進行。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