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旅行
『壹』 旅遊的定義
旅遊的定義
旅遊lǚyóu(Tour)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的「tornare」和希臘語的「tornos」,其含義是「車床或圓圈;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後綴—ism被定義為「一個行動或過程;以及特定行為或特性」,而後綴—ist則意指「從事特定活動的人」。詞根tour與後綴 —ism和—ist連在一起,指按照圓形軌跡的移動,所以旅遊指一種往復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 (Tourist)。
《韋伯斯特大學詞典》中對旅遊是:「以娛樂為目的的旅行;為旅遊者提供旅程和服務的行業」。
「旅遊」有兩種不同角度的定義:
概念定義(ConceptualDefinition):旨在提供一個理論框架,用以確定旅遊的基本特點以及將它與其他類似的、有時是相關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動區別開來。
技術定義(Techn010gicaIDefinitjon):用它來為統計和立法提供旅遊信息。各種旅遊技術定義所提供的含義或限定在國內和國際范疇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後一種方法,即技術定義的採用有助於實現可比性國際旅遊數據收集工作的標准化。
一、現代旅遊業定義
(1)定義旅遊的三要素
盡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術定義應當適用於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這兩個領域,但是在涉及國內旅遊時,這些定義並沒有為所有的國家所採用。不過,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用的定義中的三個方面的要素:
——出遊的目的
——旅行的距離
——逗留的時間
(2)對出遊的目的定義
以該尺度為基礎的定義旨在涵蓋現代旅遊的主要內容。
——一般消遣性旅遊,非強制性的或自主決定的旅遊活動。他們只把消遣旅遊者視為旅遊者,並且有意把商務旅遊單列出去。
——商務和會議旅遊,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遊結合在一起的。參加會議公務旅遊也被視為旅遊。
——宗教旅遊,以宗教活動為目的的出行活動。
——體育旅遊,與重大體育活動聯系在一起的旅遊。
(3)對旅行距離的定義
異地旅遊(Non—10calTravel):許多國家、區域和機構採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間的往返距離作為重要的統計尺度。
旅行距離:確定的標准差別很大,從0到160公里)不等。低於所規定的最短行程的旅遊在官方旅遊估算中不包括在內,標准具有人為和任意性。
(4)對逗留時間的定義
過夜遊客:為了符合限定「旅遊者」的文字標准,大多數有關旅遊者和遊客的定義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須至少逗留一夜的規定。
「過夜」的規定就把許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實上,「一日游」往往是旅遊景點、餐館和其他的旅遊設施收入的重要來源。
(5)其他方面
旅遊者的居住:在進行市場定位和制定相關市場戰略時,了解旅遊者的居住地要比確定其他的人口統計方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國籍等更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規劃,一些目的地通過收集遊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車、輪船、長途汽車、轎車或其他工具)的信息來獲得有關遊客旅行模式的信息。
二、國際組織關於旅遊的定義
(1)1936年,第一次定義國際旅遊者
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歇期間,世界國際旅遊收入增長迅速,因此在統計上迫切需要有一個更准確的定義。1936年舉行的一個國際論壇,國家聯盟統計專家委員會首次提出,「外國旅遊者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到其他國家旅行至少24小時以上的人」。1945年,聯合國(取代了原來的國家聯盟)認可了這一定義,但是增加了「最長停留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限定。
(2)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
1963年,聯合國國際旅遊大會在羅馬召開。這次大會是當時的國際官方旅遊組織聯盟(英文名字的縮寫為IUOTO,即現在的世界旅遊組織,英文縮寫為WTO)發起的。
大會提出應採用「遊客」(Visitor)這個新詞彙。遊客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所在國到其他國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訪問的國家內獲取收入的旅行者。遊客包括兩類不同的旅行者:
——旅遊者(Tourist):在所訪問的國家逗留時間超過24小時且以休閑、商務、家事、使命或會議為目的的臨時性遊客;
——短期旅遊者(Excursionists):在所訪問的目的地停留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且不過夜的臨時性遊客(包括遊船旅遊者)。
從1963年開始,絕大多數國家接受了這次聯合國大會所提出的遊客、旅遊者和短期旅遊者的定義以及以後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提議,應該建立一個單獨的遊客類別。旅遊者至少要逗留24小時,然而,有些遊客外出遊覽但於當日返回了居住地,這些人被稱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這類遊客包括了不以就業為目的的一日游者、遊船乘客和過境遊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與其他遊客區分開來,因為他們不在目的地過夜。
三、對國內旅遊者的定義
1963年提出的遊客(Visitor)術語的定義僅僅是針對國際旅遊而言,它也適用於國民(國內)旅遊。
1980年,世界旅遊組織(WTO)《馬尼拉宣言》:將該定義引申到所有旅遊。巴昂(BarOn,1989)指出,世界旅遊組織(WTO)歐洲委員會旅遊統計工作組同意,盡管國內旅遊比國際旅遊的范圍窄一些,但這一術語的使用還是相容的。
四、關於定義的採納效果
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對旅遊的定義產生如下效果:
——創造了一個收集標准化旅遊數據的統一基礎。
——大多數國家採用了這些定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遵守關於它們的限定。
1、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在狹義上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2、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國際定義:1942年,瑞士學者漢沃克爾和克拉普夫對旅遊的定義:「旅遊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及關系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而永久居留,並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 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活動中必將產生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即強調了旅遊的綜合性內涵。 由於這個定義於70年代為「旅遊科學專家國際聯合會(AIEST)」所採用,因此稱為「艾斯特(AIEST)定義」。
3、目的定義: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長知識。
4、流動定義:1974年,英國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對旅遊的定義:"旅遊發生於人們前往和逗留在各種旅遊地的活動,是人們離開他平時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暫時前往一個旅遊目的地運動和逗留在該地的各種活動。"注意:這個定義強調了旅遊的本質特徵:異地性和暫時性。
5、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 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6、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7、生活方式定義:我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且指出了旅遊的一些主要特點,即:異地性、消費性、業余性、享受性。
『貳』 旅遊自由行是什麼意思啊
自由行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在台灣俗稱「機加酒」,即機票加酒店。與團體旅遊相同的是,由旅行社安排住宿與交通,但自由行沒有導游隨行,飲食也由旅客自行安排。此外,自由行不同於半自助旅遊,因為旅客在航空公司航班與飯店的選擇上均受到限制,但行程安排的彈性與半自助旅遊相同。自由行產品是以度假和休閑為主要目的一種自助旅遊形式,產品以機票+酒店+簽證為核心,精心為遊客打造的系列套餐產品。自由行為客戶提供了很大的自由性,旅遊者可根據時間、興趣和經濟情況自由選擇希望游覽的景點、入住的酒店以及出行的日期,在價格上一般要高於旅行社的跟團產品,但要比完全自己出行的散客的價格優惠許多。自由行更自由、方便,可以隨意安排調整時間,行程上的游覽也有自己決定。沒有購物和自費項目,不會挨宰,景點也全憑自己意願決定看還是不看。自由行目前分為兩類: 完全自由行 按照自己的計劃到旅行社預訂機票、酒店。如果覺得行程可能有變動,則選擇可更改的機票,由於旅行社與航空公司、酒店的長期合作關系,價格會比個人單獨預訂要便宜。 「准自由行」 跟著旅行團隊一同登上飛機,到達目的地後,脫離大部隊,自由行動,直到回程的那天,重新「收編」進團隊,一起乘飛機回來。或者與其它自由行遊客同一時間出發/返回相同目的地,由於機票是團隊價格,這種套餐價格會更便宜。
『叄』 旅遊攻略是什麼意思
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要對要去旅遊的地方需要一個詳盡的了解,這樣才可以避免專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開屬銷以及不愉快(畢竟旅遊就是為了享受快樂) 所以旅遊攻略就是為了更好的更快樂更享受的旅遊而做出的出行計劃! 1、對於整個旅遊的線路要有好什麼叫旅遊攻略
『肆』 旅遊可以分為哪幾類
一、按地理范圍分類
按旅遊者到達目的地的地理范圍劃分,旅遊活動可以分為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
二、按旅遊性質和目的分類
按旅遊性質和人們出遊的目的劃分,旅遊活動可分為六大類:
1、休閑,娛樂,度假類
2、探親,訪友類
3、商務,專業訪問類
4、健康醫療類
5、宗教朝聖類主要是指宗教界人士進行的以朝聖,傳經佈道為主要目的的旅遊活動.
6、其他類
三、按人數分類
1、 團隊旅遊
2、散客旅遊
3、自助旅遊
4、互助旅遊
(4)游旅行擴展閱讀
旅遊指為了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閑、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
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佈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伍』 旅遊的概念是什麼
關於旅遊的定義有很多種,這里分別介紹如下:
()概念定義。旨在提供一個理論框架,用以確定旅遊的基本特點以及將它與其他類似的、有時是相關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動區別開來。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義,1942年,瑞士學者漢沃克爾和克拉普夫指出:「旅遊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及關系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而永久居留,並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
(2)技術定義。用它來為統計和立法提供旅遊信息。各種旅遊技術定義所提供的含義或限定在國內和國際范疇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技術定義的採用有助於實現可比性國際旅遊數據收集工作的標准化。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推薦的技術性的統計定義:旅遊指為了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閑、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
(3)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4)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5)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6)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7)生活方式定義。我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8)「遊憩中國網」定義。旅遊的內涵——旅遊是人們在非定居的城市、鄉村、景區和度假區圍繞生態、文化、康體、游樂等功能進行的遊憩活動。旅遊的外延——旅遊應包括:旅遊目的地、旅遊產業、旅遊項目、旅遊產品等由大到小的一系列范疇。
『陸』 游怎麼寫
游
[yóu]
筆劃
12
五筆
IYTB
部首
氵
結構
左中右結構
五行
水
筆順
點、點、提、點、橫、橫折鉤、撇、撇、橫、橫撇/橫鉤、豎鉤、橫
釋義
1. 人或動物在水裡行動:~泳。~水。 2. 不固定:~資。~走。~牧。~行。~學(古指離開本鄉到外地或外國求學)。~擊。~弋。~離。~子(離家久居外鄉的人)。 3. 河流的一段:上~。中~。下~。 4. 交往,來往:交~。 5. 從容地行走:周~。~歷。~逛。~興(xìng)。~記。~說(shuō)。~山玩水。 6. 姓。
詳細釋義
〈名〉
(形聲)
同本義
游,旌旗之流也。——《說文》
為下國綴旒。——《詩·長發》
鞶厲游纓,昭其數也。——《左傳·桓公十二年》
江河的一段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秦風》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鳥媒,獵人馴養用以招引野鳥的家鳥
恐吾游之晏起,慮原禽之罕至。——《文選·潘岳·射雉賦》
古水名。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蘇省漣水縣、灌南縣至連雲港市入黃海
姓
〈動〉
人或動物在水裡浮行或潛泳
其父善游。——《呂氏春秋·察今》
子豈遽善游。
魚游於沸鼎。——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游魚細石。——吳均《與朱元思書》
流動,不固定
皆若空游無所依。——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盪;游樂;乾乾停停,拖延時間);游花插趣(游盪作樂);游回磨轉(團團轉);遊行(到處漫遊)
游、邎yóu
〈動〉
遨遊;游覽;遊玩,優游逍遙
噬肯來游。——《詩·唐風·有杕之杜》
游毋倨。——《禮記·曲禮》。注:「行也。」
膳飲從於游。——《禮記·王制》。注:「謂出入上觀。」
厥壤可游。——《封禪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盤於游用。——《書·無逸》
同游者。——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遊人雖未盛。——明·袁宏道《滿井游記》
余游巴黎。——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游春白相(春遊;踏青);游學呈子(報告本人外
近義詞
逛
相關詞語
遊船
遊玩
遊客
導游
旅遊
漫遊
游歷
游戲
周遊
游絲
『柒』 旅遊有什麼好處
旅遊有很多好處,比如可以解壓,讓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嘗試很多新的東西等。
都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善良限制了你的想像,確實如此,生活於一個一成不變的環境也會限制你的想像。若長期生活在一個固定不變的環境中,它限制你的想像,限制你的眼界,你以為周圍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每個人都和你一樣,殊不知外面的世界精彩紛呈。
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旅遊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風景,聽到的傳說,見到的物件,都會豐富我們的世界觀,提高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力,甚至改變我們的性格,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包容,對社會,對人際關系更融洽的相處,會讓我們越來越和善,格局越來越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方式,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文化。在旅行中,可以到不同的地方感受當地的以前自己沒接觸過的文化,還能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他們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同時還能嘗試到對自己來說是新的東西,當你旅行回來你會發現你有很多獲得。旅遊雖然累點,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