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研學旅行
Ⅰ 小學四年級研學旅行活動手冊怎麼寫准備篇國語版
研學旅行有感
研學旅行,無疑是同學們最為期待和盼望的一次活動。
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過著兩點一線枯燥的學生生活,少了仰望藍天白雲的心情,少了親近美好大自然的時間,少了外出增長知識見聞的機會。5月15到16日,我們班54名同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活動,在宜興和無錫度過了難忘的兩天。
大巴車里歡樂多
15日清晨,迎著天邊的第一縷朝霞,踏著清晨晶瑩的露珠,背著鼓鼓囊囊的旅行包,我們學校研學之旅拉開了歡樂的序曲,待我們班同學到齊之後,我們登上了一輛滿載歡樂的大巴。同學們一掃往日呆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有的欣賞窗外飛速流動的美景,有的擺弄先進的科技產品,有的在分享著零食,有的與同學侃侃而談。車廂里盪漾著歡樂的笑語,充滿期待的我們踏上通往宜的路。
野炊做飯的樂趣多
下午一時許,我們組8人領好食材,自行洗刷、燒火、做飯菜。淘米、洗菜、燒火,這一切雖看似簡單,卻令我們大傷腦筋。拾來的枯枝幹葉,半天燒不著火,用力一吹竟然弄了個一鼻子灰,可真是頗費周折。待火燒起來時,開始炒菜,大家以為主是「小菜一碟」,但真正開始時,我們卻手忙腳亂,忘東忘西。最後,大家齊心協力之下,炒好了菜。雖然菜談不上色香味俱全……但是,吃著自己親手勞動做出來的飯菜,同學們第一次理解了酸甜苦辣鹹的滋味,在鍋碗瓢盆的交響樂中,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鍛煉了大家的動手能力。
影視城裡見聞多
16日早晨,吃完早飯後,我們參觀了水滸城和三國城。
走進影視城,一幅幅富於歷史氣息的景象映入我的眼簾,一個個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隨之浮現在我的眼前,水滸城內的建築工巧華麗,三國城內的建築雄渾剛勁。場景個個設置得惟妙惟肖,讓人彷彿身臨其境,令人流連忘返。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三英戰呂布》大型演出節目,它展現了中國古代戰爭的壯觀場面,感受歷史人物的命運浮沉。虎牢關前,神將天威;桃園三英,名揚天下。三英戰呂布,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這次研學旅行,應了那句子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它讓我們在緊張學習之餘領略自然的秀麗風光,開闊自己的眼界,使我們受益匪淺。
Ⅱ 小學生研學旅行都需要注意些什麼
"新東方國際游學老師建議大家,
學研學旅行——實時掌控、學生動態
若你的孩子參加的小學研學旅行是去紐西蘭、昆州當地去觸摸小動物、培養獨立生活能力、鍛煉身體素質之類的,那麼老師則會先和當地的工作人員溝通好、對孩子的身體素質做一個判斷,再給孩子適量的鍛煉。在鍛煉之時,老師便會給家長直播學生的動態,有任何情況老師也會即使和家長溝通,讓孩子開心的研學當然也讓家長安心的工作。"
Ⅲ 小學研學旅行是一個地方到初中了還是那個地方有意義嗎是不是有什麼利益關系
因為小學和初中不是一個學校,這種屬於巧合。不過一般情況下,研學都是自願參加的,如果已經去過了,可以和老師說一下,不去也是可以的。
Ⅳ 小學生研學旅行是必須的嗎
研學就是這樣一種存抄在,讓你真實地去觸摸這個世界,在旅行中得以學習思考,去品嘗各個地域的美食;去看各地的特色建築;去體會不同的宗教現場,了解不同的信仰;去聽不同的方言,感受著不同的氣候,甚至是空氣中彌漫著不同的味道。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學習也不僅僅只有一種方式。研學旅行便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後思索回顧」,上海樹修這方面做得特別棒,特別重視學生人格的建立以及培養學生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
Ⅳ 小學生研學旅行手記怎麼寫啊
寫研學旅行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參觀經過和景物,這是重點。感受和心得。 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開展研學旅行有四方面的重要意義:一、研學旅行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規劃和發展綱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二、研學旅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三、研學旅行是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四、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Ⅵ 小學生怎麼寫研學旅行的研修日記
寫研學旅行的時間,地點,參加人。
參觀經過和景物,這是重點。
感受和心得。
Ⅶ 小學研學旅行,行囊准備什麼
准備的東西有很多,這要取決於你去什麼地方旅行,旅行的時間長短,一般附近的旅行只要帶上簡單的日用品就可以了,如果是特殊的,那你可以什麼都不帶,帶上人民幣就可以了,不管是哪種旅行總之安全第一,隨時和家裡人保持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