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旅行
1. 怎樣帶孩子去旅行(15條建議,讓孩子的旅行更加有意義.)
1.你要先做好攻略,把旅行各個方面安排好
2.給孩子准備個照相機,這樣可以讓孩子幫你們照相。並且拍下他喜歡的美景
3.可以讓孩子看到美景之後,回去休息的時候畫出他心目中的風景
4.旅行中的生活方面,讓孩子自理
5.通過旅行讓孩子看見別家孩子的行為來告知他正確的行為
6.建議與孩子一起准備旅行的事情
2. 帶小孩子去旅遊要去哪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純凈無暇的天使,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有空帶上孩子多出門走走,讓他們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在旅途中、游戲里開懷大笑,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比悶在家裡背古詩強多了。那麼,帶孩子旅遊去哪才能玩的開心又盡興呢?
了解到方特在南寧還有一個園區,叫做東盟神畫,在網上查了一下,據說融合了東南亞十國風情,藉助各種新興技術近乎完美的再現東南亞風情,打算今年暑假帶孩子去一趟,想寶貝會喜歡的。
3. 是否應該帶孩子去旅行你有什麼看法
完全應該帶孩子去旅行。我就是一個經常帶孩子外出旅行的父親,從小孩二歲開始,我就一直帶著他們旅行,足跡遍布國內外的很多地方。帶孩子旅行的好處總結如下:
1.親近孩子;平時工作比較忙,與孩子的親近有時會或略,而外出旅行時,一家人朝暮相處、同進同出,是個很好的親子機會。
2.有利孩子開闊眼界;有句話說“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外出旅行就是讓孩子接觸社會、開闊視野、行萬里路的很好機會和實踐。
3.在孩子還特別小的時候,安排目的地以海邊等少移動的休閑地為好,不宜每天都為趕許多景點而累著孩子,最後因為孩子不舒服哭鬧而變成行程的累贅。
4.帶孩子旅行還要注意帶足、帶全小孩可能會用到的,包括常用葯物在內的東西,否則路途中有什麼特別情況難以應付。
4. 帶孩子適合去哪些地方旅遊
首先當然是廣州,長隆歡樂世界,可以去游樂園玩,也可以去水上樂園,還有動物園,很方便也玩得盡興。其次就是北京,感受首都的文化底蘊。
5. 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去旅行,國內哪些景點是首選
我覺得成都的寬窄巷子,上海迪士尼樂園、烏鎮、四川的大熊貓基地這些地方是首選,這些地方美食、美景比較多,不會讓孩子感到枯燥無趣,可以減少孩子的哭鬧,讓媽媽減少孩子哭鬧的煩惱。
成都的寬窄巷子裡面有很多的美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寬窄巷子中,有扮成孫悟空、豬八戒等電視劇中的人物來吸引孩子的人。當孩子不開心時,可以買小吃來哄孩子開心,相信孩子在面對如此多的東西,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的時候,孩子一定不會去哭鬧。而且寬窄巷子中還有一些古建築,老牌匾,可以帶孩子長見識。除此之外,一寬一窄兩個巷子,都不是特別長,可以在孩子還未煩躁的時候逛完整個巷子。
(四川大熊貓基地)
這些地方都是讓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出去玩比較輕松的地方,而且既可以讓孩子開心,又有教育意義,非常值得一去!
6. 適合帶孩子去旅遊的地方是哪裡
1、海南三亞
三亞因為地處熱帶,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玩沙子也是這個階段寶貝們的最愛,肯定會哭鬧著不肯離開海邊的。普通度假酒店都有泳池,寶貝如果害怕在海邊游泳,在酒店游游泳,來一些當地海鮮水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4、潿洲島
位於北海南部的潿洲島是我國最大的死火山島,鱷魚山景區那層巒疊嶂的火山岩,滴水丹屏豐富的海蝕景觀,風情各異的海灘,歷史悠久的人文景點,豐富的水上運動,絕美的日出日落,每一處景緻都讓人流連忘返。而對於吃貨而言,價廉味美的海鮮也是不容錯過的。
7. 國內最適合帶孩子去旅遊的三個地方,你家孩子去過哪些
最適合孩子去的地方有三個,雲南、北京以及大西安!很多父母都想要擁有陪自己孩子一起出去遊玩的機會,因為和孩子一起出去遊玩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還能夠放鬆孩子和父母的心情,有利於家庭的幸福和美滿,能夠讓孩子更加有歸屬感和幸福感,讓孩子更加愛自己的父母!
最後,我們的文化、政治、經濟重心北京!北京不僅是兒時小學課本上的「天安門」,更是父輩們精神上最牽掛和嚮往的地方。北京,給那個時代的人心裡烙下了最特殊的印記。去北京天安門看望毛主席,去故宮領略浩盪的皇家氣派,如果爸媽腿腳好的,還可以帶著他們一起爬爬長城,有生之年做回好漢。
8. 帶孩子去旅遊時要注意什麼
在放假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有時間和孩子一起進行旅遊或者參加什麼活動,也不一定所有的家長都放心讓孩子獨自去旅行或者進行野外郊遊等。他們大多數都工作繁忙而又希望能陪孩子過一個愉快的,這時,帶著孩子去公園玩耍或者是去游樂場、動物園等地方就成了這些父母的首選。一般情況下,這些游樂場所的安全問題還是比較完善的,不過,即使如此,家長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安全問題。因為根據事實證明,孩子在這些遊玩場所發生不安全事故的幾率也並非是零。
9. 適合帶孩子去的旅遊城市
適合帶孩子去旅遊的城市。其實孩子在小時候是非常好奇的也是最容易學習的。我們可以帶她去一些。科技發達的城市。去看一看。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經濟形勢。
10. 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帶孩子去旅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大部分家長都錯了
1不要帶兒童去旅行以「長見識」的名義綁架了家庭
經濟水平的提高,讓孩子全面發展的渴望,讓兒童旅行變成熱門,各種「去哪兒」火爆,各種驢啊、牛啊的層出不窮,從每個周末的公園游,到五一、十一的國內游,再到寒暑假的境外游學、夏令營,旅行費用,已經繼擇校費用、興趣班費用之後,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錢殺手。
在「長見識」的背後暗流涌動的是消費層次的較量:你帶不帶孩子出去玩?你帶到哪裡去玩?你們住什麼酒店?孩子的玩伴都去過哪裡?你們買什麼禮物回來給老師同學?這一個假期的出行,在孩子的作文里怎麼被描述?
放假前後,在媽媽們接孩子放學的聚點,在辦公室有孩子的父母中午吃飯的時候,在你跟鄰居家長碰面的寒暄里,聊得都是「放假你們去哪啊」,這一句話背後,體現的不是你的教育觀念,而是你有錢有閑嗎?你玩得起嗎?不管你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比較心做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不管你的經濟實力如何,你都被捲入這陣風中,不能不去,也不得明辨。
為炫耀而去旅行,不如不要去!
2不要帶兒童去旅行見到了,不等於長了見識
城市化生活帶來了玩伴匱乏、自然接觸匱乏,電子設備和大型游樂場泛濫,為彌補這一缺失,我們選擇帶孩子出行。
可是我們帶孩子去香港、去韓國,去馬爾地夫,去歐美,現在還推出了最適合帶孩子去的十家度假酒店……,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只是把孩子從你家門口商場里的小游樂場,帶到了一個更大的游樂場,從一個城市的海洋公園,帶到另一個城市的動物園、海洋公園……
「見到沒見過的」和「長了見識」不能劃等號,昂貴的投入,帶來的並不是與之相等的見識增長,「孟母三遷」為的是讓孩子在「好環境」中得到熏陶,到現代卻逐步演變成對「物質繁榮」的噓唏感嘆。
在這些更豪華,更現代的環境中,得到的多是享樂與消費,如果我們一味強調旅行,而不去審視什麼樣的旅行,最後結果就是,大家拿錢給航空公司和旅遊公司做貢獻。
為享樂而去的旅行,不如不要去!也許你會說,我帶孩子去的都是戶外,不是高級場所,那麼下面一段是說給你聽的。
3不要帶兒童去旅行
把人生體驗還給孩子
「在旅途中,看到各種各樣的生活,思考別人為什麼活,自己應該怎麼去活,旅途所見與內心所遇結合起來,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體驗了生命,改變了人生」,這是有些人所謂旅行的意義,這其中更多是想當然的「我認為」和「我以為」。
小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不管她到哪,她最想去的還是游樂場玩,那麼多名勝古跡她不在乎,不感興趣,於是大人硬要她看,還硬要她看出點什麼,實在可恨可笑。
一個孩子,也許樂意對著馬路牙子發呆一上午,而不在意是中國的馬路牙子還是外國的,這是她發自內心的探索過程。
孩子到底能從中看到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她看到的,肯定跟大人看到的不一樣,所以,所有大人以為的旅行目的,從頭到尾都是錯的。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當你真正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我為什麼存在」的時候,你才對自己和別人要「怎麼活著」感興趣,才有探索的慾望,甚至有人到了成年,不也是渾渾愕愕無明的活著。
為什麼把那些,孩子十幾歲要跟同齡人結伴而行的地方,在小時候就由你帶著他去呢?等到他大了,想要自己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看到你們曾經在各個景點照的照片,你覺得他還有興趣再去一次嗎?很多時候,我們帶孩子轉遍全世界的結果,不是讓他對這個世界有新的「認識」,只是他被迫在你的安排下,完成了家長的夙願。
沒有一個孩子喜歡這樣的旅行,是的,兒童不要這樣的旅行。這跟你讓他去學鋼琴,讓他考好成績有什麼不同的高級之處嗎?行萬里路長見識,長了見識以後呢,為了孩子的競爭力更強,然後找個好工作,有一個你認為意義上的好生活,這與孩子的幸福有一毛錢關系嗎?
當今的教育,就像這發瘋的兒童旅行一樣,以「為孩子好」的名義不及思索的用一件錯事去彌補另一件錯事。
沒有慾望去探索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4不要帶兒童去旅行旅行對孩子的意義取決旅行對父母的意義
我們希望孩子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至於他長大以後,是不是閉關狹隘,取決於你對旅行的興趣和行動。我們帶著孩子出去,全是圍著孩子轉,不停的告訴孩子看,你從中看到了嗎?
這就跟興趣班是一樣的,一個沒有業余愛好的家長,培養不出有藝術情趣的孩子,孩子學的是父母,你先去行萬里路,注意,不是為了帶孩子出去才行萬里路,而是因為你自己對旅行感興趣。你能做到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裝到籠子,帶到野生動物園的經歷,籠子外那些悠閑的動物,是如何看我們呢?其實,很多旅行無處不在牢籠之中,我們經常自欺欺人的為旅行而旅行,你真的從中體會到了你講的那些意義嗎?
對旅行沒有熱愛的父母,不如不要帶孩子去!
5不要帶兒童去旅行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不在酒店和景點里
不管走到哪,我們住的是標准化的酒店,看得是大門票套著小門票的景點,甚至吃喝,都是在各地都有的連鎖快餐店裡解決。難道在名勝古跡照了相,就算是旅行嗎?等我們離開的那一刻,我們於這個新的城市,這個城市的生活,還是一片陌生,或者說是根本沒有過融入和接觸。
簡單的參觀游覽,拿回來的一堆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旅行。你一定要在某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才能體會當地人的生活和風土人情。走馬觀花式的旅遊,除了身體的疲憊和人雲亦雲的感受,哪裡會有對生活、對生命的觀察和思考?
如果你能在假期跟某個家庭互換,讓孩子坐上當地的公交車,去當地的集市,你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村裡那條小河湯水,讓她坐在門口的老樹下打盹,讓她交到幾個當地的小朋友……這段經歷給她帶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她經歷的,都不是人為製造的,都是不賣票的真實生活……
走馬觀花的旅行,要它何用?
6不要帶兒童去旅行那怎麼辦?
以上旅行,我堅決提倡兒童不要去,那是不是就不要帶孩子出去了?天天在家觀察馬路牙子?
當你明白旅行與否可以不畏壓力,不為炫耀……
當你明白享樂主義盛行之下的變味旅行……
當你不去給孩子安排不適合他的旅行,剝奪他的體驗……
當你能首先重拾自己對旅行的熱愛……
當你真正找到觀察生活之源頭……
你就知道怎麼去做了……
當她很小,渴望在草地上打滾,抓蟲子,渴望跟小朋友玩過家家的時候,我不會只為滿足自己,痴迷於帶著她長途勞頓……
當他長到足夠大一點,允許他自由安排自己和小夥伴的假期,一起去經歷這個世界……
當她在一篇《望天門山》讀過之後,對我說:我也想去天門山看看的時候,我會帶她去……
當我在堅持戶外活動,她開始感興趣的時候,我會讓她跟著去……
當我有機緣,真的在給她設計生活經歷的時候……
是的,這才是起點。
不是只有做飛機出門才叫旅行;
沒有思考與慾望在先,不會有所謂的新發現;
沒有榜樣,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勞;
「兒童要旅行」已經被妖魔化,又被一些大V強調之後,更是浩浩盪大勢所趨。不明所以,不得始終,兒童不要去旅行,只是期望父母們不要「人雲亦雲」的帶孩子去,給孩子留些體驗,做她這個年齡該做的、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