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克拉科夫旅遊景點
❶ 到波蘭有什麼好玩好吃的
轉一些熱心網友發的資料看是否能幫到你:
-----------------
我剛從波蘭回來,在男友家過的聖誕節和新年。波蘭菜不是很好吃,酸菜特多,覺得老一代的波蘭人還是挺喜歡吃酸的東西,而且他們吃飯挺講究,刀叉,盤子,杯子都是成套的,還不能錯~
好像有一種炸豬排說是挺有特色的,配菜是煮過的蔬菜和土豆。還有一種類似餃子的東西,皮特厚,餡五花八門的,蘋果,酸菜,乳酪,肉,應有盡有,吃的時候淋一點黃油或者炸豬肉皮,一般吃不到10個就撐死我了~
波蘭人看到中國人還是挺好奇的,尤其是在男友他們家那個小城市,走大街上回頭率超級高,心裡很爽~在華沙就沒那麼受關注~
波蘭人對天主教的信仰真的是很強很強,你如果去教堂就記得遵守禮貌不要喧嘩就可以了~大多數波蘭人英語都不是很好,但是年輕人就好很多~
下面說的什麼床之類的都是胡扯,男友家就有倆沙發床,又能坐又能睡~
------------------------
在波蘭,琥珀是最常見的寶石品種,也是波蘭最具特色的旅遊工藝品。波蘭第二大城市格但思克市及其附近的幾個城市是波蘭琥珀最重要的原料集散地,波蘭琥珀加工企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區域。由於波蘭政府嚴格管制黃金,因此其琥珀絕大多數是使用銀鑲嵌包邊加工的,加工企業以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為主,部分工廠也引進義大利、比利時和奧地利等國的加工設備進行規模較大的批量生產。
琥珀的飾品花式千姿百態,但大多以小件首飾、飾物和小擺件為主,大型雕刻工藝則相對較少。波蘭最大的城市華沙是波蘭琥珀最大的零售市場和成品集散地。許多西歐國家、美國、加拿大、中美洲的一些國家及中國香港都在該地開設辦事機構,從事琥珀交易。而華沙一般珠寶公司及工藝品櫃台擺滿各種琥珀製成的首飾鑲嵌工藝飾品及擺件,市場消費力很強,外地遊客到波蘭旅遊,琥珀成為首選紀念品,每年的琥珀零售額達100萬美元,是華沙零售業中大宗收入商品。
----------------
波蘭的首都是華沙。
波蘭位於歐洲中部,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和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例如: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華沙老城區,神奇的地下鹽礦——維里奇卡,哥白尼的故鄉——古城托倫,前納粹集中營——奧斯威辛,Bialowieska國立公園,在波蘭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單的聖地有12項之多,這其中不僅僅有古城,還有珍貴的自然資源。在波蘭的這些旅遊名城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老城克拉科夫,他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2005年克拉科夫的遊客量首次超過捷克的布拉格,成為歐洲旅遊的新貴。同時今年克拉科夫的遊客量也持續保持領先。
------------------
波蘭旅遊景點介紹
文化科學宮
文化科學宮(Palak Kulturyi Nauki)位於市中心區耶路撒冷大道(Aleja Jerozolimskie)和馬沙爾科夫斯凱大道的交叉點、迪費爾德(Defilad)廣場上一幢三十七層樓的乳白色建築物,始建於一九五二年,完成於一九五五年,是當年蘇聯史達林時代為拉攏波蘭成為其附庸國而送的禮物,有趣的是出錢的卻是波蘭自己。這座高兩百三十四公尺、十七層的宮殿,是華沙最大的建築物,入口處有波蘭詩人密茨凱維奇和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兩尊巨大塑像。
文化科學宮內部共有三千二百八十九個房間,總面積達十二萬三千平方公尺,包括波蘭科學院、波蘭電視台、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科學博物館、科學專科學校、工業技術博物館,四間劇場、三家戲院、三間會議廳,以及俱樂部、華沙青年之家、音樂廳、運動廳和華沙大學分部等機構都設在這里,形成一個文化中心,經常有音樂會、畫展和藝術活動。
文化科學宮周圍廣場上露天攤販林立,有當地風味小吃、三明治漢堡和香腸店,也有麥當勞大樓、百貨公司和大飯店。對於華沙市民來說,文化科學宮就像一個指揮台,控制著所有人民的生活。它有高聳入雲的尖塔,遊客可以搭乘電梯上塔,登上三十層高的眺望台俯視華沙全景和其市郊,只見滿載貨物的長列火車飛馳而過,載重汽車、公共汽車川流不息。
華沙古城
華沙古城是華沙最古老的地方,也是首都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它建於13、14世紀之交,擴建於15世紀,改建於17世紀,建築風格為哥特式。古城的中心有個寬廣的方形市場,當時的市政機關、商店和手工業作坊都集中在這里。城市中最富有的人們也都在此居住。為了防禦,在古城周圍築有城牆和護城河。1944年華沙起義初期,起義者解放了古城。起義失敗後,德國法西斯把古城毀成一片廢墟。戰爭一結束,波蘭人民就著手重建華沙古城。1949年古城廣場四周聳起第一批建築物。1953年7月22日舉行隆重移交儀式。1963年整個工程竣工。古城每座建築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格,而其內部結構和設施則是按照現代建築技術進行改建的.
華沙美人魚
美人魚是波蘭首都華沙的象徵,是華沙的守護神。民間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名叫齊格蒙特的國王在全國到處巡遊,想為王國尋找一個理想的京都。一天,國王來到維斯瓦河畔一座風景秀麗的孤家村落。這里只住著一戶漁民,國王四處查看時,一條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從河裡跳出水面,為國王唱了一支優美動聽的歌。國王立即愛上了這個地方,遂決定在這里建都。國王問正在河邊嘻戲的兩個漁家孩子:「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孩子回答:「沒有名字」。國王又問孩子叫什麼名字,哥哥答,叫「瓦爾斯(wars)」,妹妹答,叫「沙娃(sawa)」。於是國王決定把他倆的名字連在一起,作為這個地方的名稱,這就是「瓦爾沙娃」(中文譯為「華沙」)。
華沙第一個美人魚銅像建於1855年,位於華沙古城市場中心。目前聳立在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銅像,比第一個銅像大很多,姿態也更加優美。它是由波蘭著名女雕塑家盧德維卡 ? 尼特斯霍娃於1934年以波蘭女英雄什塔海爾斯卡為模特創作的,1937年建成。
在希特勒德國侵佔波蘭期間,美人魚銅像悄然失蹤,直到波蘭解放後才重新出現。原來,在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前,人們把這座銅像拆卸掩埋,精心保護起來。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們把她重新豎立在維斯瓦河畔。
華沙王宮
華沙王宮城堡建於13世紀末,原是土木結構。1569至1572年城堡改建為澤格蒙特·奧古斯特國王(先為公爵)的王宮和議會所在地。澤格蒙特三世遷到華沙後,於1598至1619年間擴建了城堡。王宮就座落在這座古城當中,特點為五角形建築,其中有引人注目的澤格蒙特塔樓。1636年至1637年間在王宮南側修建了瓦迪斯瓦夫四世歌劇院。1655年至1656年瑞典人入侵時,華沙王宮受到破壞和掠奪。揚·卡吉米日國王時期開始修復王宮。揚·索別斯基三世時(1674年至1696年)裝璜王宮內部。奧古斯特二世時(1697至1733年)建成眾議院大廳、參議院大廳和國王大廳。1741年至1746年在王宮東側又增添了一翼。波蘭第三次被瓜分後,王宮遭到部分毀壞,珍藏失散。1922年重新開始修葺王宮,並覓集散失的藝術品。1939年9月17日華沙王宮遭到德機轟炸,部分焚毀。其後,德國侵略者又不斷破壞王宮。1971年1月決定靠社會集資重建華沙王宮。1984年王宮終於重現在人們面前。
在王宮廣場中心,聳立著澤格蒙特三世瓦扎圓柱紀念碑,是由瓦迪斯瓦夫四世為紀念其父澤格蒙特三世瓦扎遷都華沙於1644年興建的。圓柱高 30米,人像高2.75米。站立在圓柱上的澤格蒙特三世頭戴王冠,身披戰袍,手執利劍和十字架。民間傳說國王寶劍的指向含有不同的意思:向上指時,象徵勝利和幸運;向下指時,預示厄運和衰亡。
-------------------
❷ 克拉科夫娛樂推薦,克拉科夫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克拉科夫一直被旅遊雜志稱為新布拉格,這座文學氣息很濃厚的城市,看過那麼多的著名的歐洲廣場,總是擠滿了招攬遊客的精品點餐館等,但在Rynek Glowny廣場南邊就有一棟4層樓高的Empik書店,實屬罕見,可見克拉科夫人對閱讀的熱愛。城市內有11所高等學校,其中雅蓋隆大學最為著名。這里也是波蘭古跡最為集中的地方,為波蘭最大的旅遊城市之一,每年遊客達200多萬人。建於700年前後,是中歐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為維斯瓦族的故鄉。1320~1609年為波蘭首都。維斯瓦河穿過城市。老城在河北岸,有保存完好的古城牆環繞。旅遊波蘭不見得一定要到華沙,但是絕不能錯過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是中世紀歐洲首都的一個範例,從單一城堡發展為充滿活力的兩個新興城市這是克拉科夫獨具一格的城市發展特色。市內古典的建築物,彌漫著中世紀的風情,被譽為波蘭最美麗的城市。波蘭王朝於1038年建都於克拉科夫,14至16世紀全盛時期期間,與布拉格和維也納鼎足而立,是中歐三大文化中心。二次大戰期間,波蘭全境陷入戰火,僅有克拉科夫悻免於難,完整保存了中世紀的舊城光華,因此聯合國科文教組UNESCO在1978年把克拉科的舊城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克拉科夫為波蘭的第三大城,是波蘭的文化重鎮。
奧斯維辛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於有上百萬人在這里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該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是波蘭南部奧斯威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該集中營是納粹德國黨衛軍全國領袖(Reichsfuehrer SS)海因里希.希姆萊1940年4月27日下令建造的。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了見證這段歷史,每年有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界人士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參觀,憑吊那些被德國納粹分子迫害致死的無辜者。
雅蓋隆大學
國立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是一所擁有600多年悠久的歷史的學校,於1364年建校,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名列第六位。
雅蓋隆大學
該學校有56個教學研究專業領域、13個學院,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亦可可本碩連讀;博士學位和博士後等學歷,這些學院是:法律與行政學院:古羅馬法;教會法史學;普通法史學;波蘭法史法;行政史;歐洲法學;內政法;國際私法;農法;內政訴訟;商務與商業法;刑法;犯罪學;辯護與治安學;刑事訴訟;行政法;環境保護法;公共商法;金融財政法;行政訴訟;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憲法;法律社會學;國際公共法;法律原理與哲學;經濟學;經濟政策;人權。哲學學院:哲學分院;心理學分院;教育學分院;宗教學分院。社會學分院歷史學院:考古學分院;人類學分院;歷史學分院;文學史分院;猶太學;音樂學分院。語言學院:古典文學分院;英語分院;德語分院;亞洲分院;波蘭語分院;拉丁語分院;斯拉夫語分院;東斯拉夫語分院;匈牙利語;印歐語;數學與物理學院;數學分院;物理分院;計算機科學分院。生物與地理學院:植物分院;環境科學分院;地理與空間學分院;地質科學分院;動物學分院;生物工程學院:分析生物化學系;物理生物化學系;宏觀生物化學系;微生物化學系;生物物理學系;微生物系;植物生理與進化系;免疫學系。
中央廣場
克拉科夫的中央廣場(Rynek Glowny)號稱是全歐
中央廣場
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也是克拉科夫最讓人心動的地方,溫馨又充滿活力,精緻且不失純朴,許多人到克拉科夫就是特地為了來感受波蘭地道地方風情。廣場中央的紡織會館,已改為商場和博物館,里頭的攤位售賣琥珀、木盤餐具、波蘭娃娃等各種波蘭民俗手工藝品。
維耶利奇卡鹽礦
維耶利奇卡鹽礦位於克拉科夫市郊區的維耶利奇卡鹽礦自公元13世紀開始開采,至今仍在不斷的挖掘中,是歐洲最古老且仍在開採的鹽礦之一;裡面有著許多藝術品、祭壇還有用鹽雕刻的塑像。
維耶利奇卡鹽礦是中世紀勞動藝術的結晶。從14世紀起維利奇卡鹽礦成為采礦業城市之一,15~16世紀是鼎盛時期,18~19世紀鹽礦開始擴建,成為波蘭著名的鹽都。
1976年被列為波蘭國家級古跡,1978年被聯合
維耶利奇卡鹽礦
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鹽礦礦床長4公里,寬1.5公里,厚300~ 400米,巷道全長300多公里;迄今已開采了9層,深度為327米,共采鹽2000萬立方米。
為了方便視察和參觀,早在1744年就在礦井內興修了樓梯通道。在離地面130多米深的鹽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見的供旅遊者參觀的游覽勝地。
那裡建有博物館、娛樂大廳,保留了原有的鹽湖、祈禱堂和礦工們勞動場面的原貌。裡面有許多雕像和裝飾品,均用鹽精雕而成。著名的雕塑作品有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
鹽礦不僅可供遊人參觀,還可供某些疾病患者來此治療。1964年在鹽礦第5開采區211米深處開設了研究過敏性疾病的療養所,1974年又在礦井下建成了一座療養院,供呼吸道疾病患者療養治病。
開放時間:每年4月16日~10月15日的8:00~18:00;其餘時間為8:00~16:00。英語導遊行程時間為10:00、11:30、12:30、13:45、15:00,也會依季節及人數多寡而更改。
交通:從克拉科夫到維耶利奇卡交通相當便利,克拉科夫巴士站旁邊即有Mini Bus可以搭乘,班次頻繁,大約20分鍾即有一班,上車直接將錢交給司機既可。下車後轉進山坡步行約3分鍾,右側有一個類似廣播電台的大門,直接往前走就可到服務中心和售票口。
弗洛瑞安城門
15世紀的克拉科夫城被壕溝和兩道城牆所圍,城市有八個城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全境陷入戰火,僅有克拉科夫倖免於難,完整保存了中世紀的舊城光華,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8年把克拉科夫的舊城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從克拉科夫車站出來後,經過一些賣水果、麵包的小販,從行人地下道即可進入克拉科夫舊城。沿著城牆可以跨入當時最大的城門――弗洛瑞安城門(Florian Gate) ,也是主門,人們用克拉科夫的守護神的名字為它命名,這座城門修建於1307年,城門兩側還有兩個戴有金色雕像的小城塔,黝黑的城牆上掛滿了許多五彩繽紛的繪畫,水彩、油畫、素描;風景、人物或靜物,克拉科夫的藝術和文化頓時豁然開展。
弗洛瑞安城門正對的Florianska街是克拉科夫最熱鬧的街道,餐廳、旅館、咖啡廳、服飾、藝品店等應有盡有,不僅觀光客絡繹不絕,也是街頭藝人的天堂,每走幾步就有表演者大展才藝,人們在那裡可以買到克拉科芙藝術家們的作品。
克拉科夫古城
古時曾是克拉科夫的市中心,稱作「主市場」。14世紀時商人們在這里經營各種呢絨製品,並在這寬敞美麗的廣場上建起了專門的工藝品交易廳。文藝復興時期又進行重建。該大廳一層是紀念品商店,二層是國家博物館畫廊,收藏著18至19世紀畫家的作品。在其旁邊聳立著一座哥特式塔樓,原是市政廳,現為歷史博物館。古城還有一座著名的瑪莉婭教堂。這是波蘭最漂亮的哥特式古建築之一,高81米。裡面陳列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如著名的總祭壇(1477至1489年建成)、著名銅版藝術家斯托什雕刻的帶有耶穌受難畫面的十字和五彩繽紛的玻璃繪畫等。此外,每隔一小時,教堂鍾樓上的號手吹響一次長號。據記載,這是為紀念中世紀抵抗異族入侵的一位忠於職責、堅守崗位的號手而流傳下來的。
❸ 波蘭克拉科夫工人起義是經過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雖然恢復了獨立,但4年的帝國主義戰爭把波蘭人民拖入災難的深淵。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工人失業,社會矛盾極端尖稅。在德國和保加利亞等國革命的影響下,波蘭的革命運動也出現了高漲。1923年8月,上西里西亞礦工首先舉行罷工,得到了冶金、鐵路工人和郵電局職工的響應,取得了局部勝利。10月間罷工的浪潮更加高漲,參加罷工的人數達40餘萬。畢爾蘇斯基政府為了鎮壓工人運動,於10月13日陰謀策劃了華沙火葯庫爆炸事件,以此為借口大肆逮捕共產黨人和其他進步人士,封閉了許多工會。這一挑釁更激怒了工人階級,10月22日克拉科夫各鐵路工廠工人首先舉行罷工,很快擴及到全國各大鐵路樞紐站和大部分地區,11月5日罷工發展成為全國總罷工。11月6日克拉科夫工人的遊行隊伍遭到警察襲擊,兩名工人被打死,隨後罷工發展成武裝起義。起義的工人得到了前來鎮壓的部分士兵的同情和支持,很快控制了克拉科夫的大部分地區。正當起義工人與反動武裝英勇斗爭的時候,右派社會黨領袖卻同政府當局進行談判並出賣了起義。他們欺騙工人說,政府已經讓步,要求工人停止戰斗、交出武器。由於起義工人缺乏正確的領導,輕信了右派社會黨首領的謊言,反動政府立即進行了血腥屠殺。克拉科夫工人起義是1923年歐洲革命高潮中的最後一次沖擊,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波蘭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
❹ 波蘭克拉科夫旅遊景點有哪些,求推薦
克拉科夫的鹽礦 格但斯克的海邊找個家庭旅館住很愜意 索波特的海邊大橋和世界上十大奇怪建築之一
❺ 波蘭的三大城市是
波蘭的三大城市是:
首都華沙,是波蘭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市區位於維斯瓦河兩岸,南北延河延伸29公里,東西寬26公里,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市內草坪綠地遍布,市郊森林環繞,有「綠色之都」美譽。華沙居民160多萬人
克拉科夫市,位於波蘭南部離華沙約300公里的維斯瓦河畔,人口70萬,是波蘭最大的文化、科學、工業與旅遊中心。公元10世紀末克拉科夫並入波蘭版圖之前,維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
格但斯克市,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維斯瓦河的入海口。波莫瑞省首府。人口約47萬。波蘭北部最大的城市。與索波特、格丁尼亞兩市形成龐大的港口城市聯合體――三聯城。格但斯克是波蘭重要的造船、石油化工、機械和食品加工工業中心,有兩個海港。同時它還是重要的科學、文化、藝術、高等教育和博物館學中心。
波蘭是中歐國家,東與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相連,東北與立陶宛及俄羅斯接壤,西與德國接壤,南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北面瀕臨波羅的海。
波蘭具有迥異的東歐風情。每年的5~9月是波蘭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溫暖而陽光明媚,9月被譽為「波蘭金色秋天」的開始。7~9月是波蘭的旅遊旺季。
歷史上曾是歐洲強國,後國力衰退,並於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中亡國幾個世紀,一戰後復國,但不久又在二戰中被蘇聯和德國瓜分,冷戰時期處於蘇聯勢力范圍之下,蘇聯解體後,加入歐盟和北約,近年來波蘭無論在歐盟還是在國際舞台的地位亦與日俱增,自1918年11月11日恢復獨立以來,經過90年的發展變遷,特別是在21世紀初的幾年裡,波蘭在歐洲的重要性越來越引人重視。
除了歐盟和北約外、波蘭還是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世貿組織的成員國。
❻ 波蘭克拉科夫 維利奇卡鹽礦 和老城及瓦維爾城堡 哪個更值得去
這三個我都曾去過 相比之下 克拉科夫最值得去
因為克拉科夫里有太多漂亮的城堡、教堂、街邊藝人..... 一天時間都逛不完
另外兩個大約半天時間就可以逛完了
❼ 波蘭旅遊熱門城市,波蘭旅遊去哪裡好,波蘭旅遊
氣候宜人的波羅的海港灣,風景旖旎的喀爾巴阡山區,巧奪天工的維利奇卡鹽礦專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這里屬的人懂得森林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角,因此他們愛林如命。波蘭的森林面積為889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近30%。初到波蘭的人,常常會被這詩情畫意般的綠色世界所陶醉。旅遊業已成為波蘭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主要城市有羅茲、波茲南、克拉科夫、什切青、格但斯克等。
國內許多景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如維利奇卡鹽礦、奧斯威辛集中營及比亞沃韋扎森林等。此外,波蘭還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優良的人文環境著稱。聞名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居里夫人、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肖邦以及現代天文學的創始人哥白尼均出生於波蘭,而五年一度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音樂界的一大盛事,被譽為世界最具權威的鋼琴比賽之一。
❽ 波蘭有什麼有名的地方
克拉科夫的鹽礦
格但斯克的海邊找個家庭旅館住很愜意
索波特的海邊大橋和世界上十大奇怪建築之一
❾ 波蘭克拉科夫英文版介紹
Krakó (Polish pronunciation: [ˈkrakuf] ( listen)) also Cracow, or Krakow (US English /ˈkrækaʊ/, British English /ˈkrækɒv/) is the second largest and one of the oldest cities in Poland. Situated on the Vistula River (Polish: Wisła) in the Lesser Poland region, the city dates back to the 7th century. Kraków has traditionally been one of the leading centres of Polish academic, cultural, and artistic life and is one of Poland's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hubs. It was the capital of Poland from 1038 to 1569; the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from 1569 to 1596; Free City of Kraków from 1815 to 1846; the Grand Duchy of Cracow from 1846 to 1918; and Kraków Voivodeship from the 14th century to 1999. It is now the capital of the Lesser Poland Voivodeship.
The city has grown from a Stone Age settlement to Poland's second most important city. It began as a hamlet on Wawel Hill and was already being reported as a busy trading centre of Slavonic Europe in 965.[1]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universities and cultural venues at the emergence of the Second Polish Republic in 1918 and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Kraków reaffirmed its role as a major national academic and artistic centre. The city has a pop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760,000 whereas about 8 million people live within a 100 kilometres (62 miles) radius of its main square.
After the invasion of Poland at the start of World War II, Kraków became the capital of Germany's General Government. Poles and Jews were classified as subhumans by the occupiers and were targeted for eventual extermination. The Jewish population of the city was moved into a walled zone known as the Kraków Ghetto, from which they were sent to German extermination camps such as the nearby Auschwitz and the concentration camps like Płaszów.
In 1978, Karol Wojtyła, archbishop of Kraków, was elevated to the papacy as Pope John Paul II – the first Slavic pope ever, and the first non-Italian pope in 455 years. Also that year, UNESCO approved the first ever sites for its new World Heritage List, including the entire Old Town in inscribing Cracow's Historic Centre. Kraków is classified as a global city by GaWC, with the ranking of High sufficiency. Cited as one of Europe's most beautiful cities, its extensive cultural heritage across the epochs of Gothic,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architecture includes the Wawel Cathedral and the Royal Castle on the banks of theVistula river, the St. Mary's Basilica and the largest medieval market square in Europe, the Rynek Główny. Kraków is home toJagellonian University, one of the old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and traditionally Poland's most reputable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year 2000, Kraków was named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The city would also host the next World Youth Day in 2016.[9]Kraków has been also approved as a UNESCO's City of Literature. On November 7, 2013 Kraków confirmed its bid for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