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陝州免費旅遊景點
⑴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好玩嗎,三門峽陝州地坑院景點怎麼樣
陝州區沒什麼好玩的, 但陝州地坑院值得一去,最近比較火。 陝州區還有溫泉,比較有名, 一般去陝州區的外地人都是去泡溫泉。
⑵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有什麼好玩的
我是三門峽湖濱區的,陝州區沒什麼好玩的,
但陝州地坑院值得一去,最近比較火。
陝州區還有溫泉,比較有名,
一般去陝州區的外地人都是去泡溫泉。
⑶ 怎麼去河南三門峽陝縣地坑院
西張村鎮廟上村是三門峽地區開發最早的地坑院。如果是你想對陝縣地坑院文化做調版研的話,建議你到權陝縣張汴鄉的地坑院,未開發的更為原始,更能體現地坑院文化。
具體行車路線建議你網路地圖一下。坐火車到三門峽(西張村鎮廟上村)或三門峽西站(陝縣張汴鄉)。
建議參考一下我最近寫的一篇文章
帶你從google衛星上俯瞰陝縣(張汴鄉)地坑院,領略規模龐大的古老地坑院文化。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門峽境內保存較好,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天井院,依然保持著「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地下村莊景象。
⑷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和豫州地坑院哪個好玩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2018年2月20日至21日,央視新聞頻道、中國國際電視台分別來到陝州地坑院進行直播,為國內外觀眾奉上「年味大餐」。20日16時30分許,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開始直播,直播時長近6分鍾,分為「品民俗吃美食 地坑院里過大年」「地坑院 地平線下的古村落」「說唱剪紙 陝州獨特的文化印記」「舌尖上的地坑院 十全十美十碗席」四部分,當晚,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新聞》、新聞頻道《共同關注》重播了直播內容。21日,央視新聞頻道特別節目《正月里來是新春》再次對陝州地坑院過年盛況進行了直播。20日下午,中國國際電視台對2018陝州燈會進行現場直播。當晚8時,對陝州地坑院春節民俗再次直播。在觀眾們的期盼中,陝州風采一次次奪目亮相。
直播鏡頭中,陝州地坑院花燈璀璨,人潮湧動,鑼鼓、舞獅、秧歌、踩高蹺等喜慶祥和的民俗文化活動精彩上演,剪唱相隨的陝州剪紙、鏗鏘熱鬧的鑼鼓書紛紛登場,穿山灶上陝州十碗席熱浪滾滾,地平線下年味兒蒸騰而上。在一片歡騰中,「獅子上山」社火表演隊伍格外引人注目。這支表演隊伍由西張村鎮五花嶺村的20餘位鄉親們組成,其中有多位演員都是年逾七旬的「70後」。表演之餘,騎著「毛驢」的張喜慶老人還不忘歡快起舞逗樂遊人,笑容里藏著幸福,骨子裡透著爽朗,「我還年輕著嘞!今年才72歲!」每當遊客好奇問起張喜慶的年紀,他都這樣樂呵呵地朗聲回答。
直播鏡頭外,地坑院的魅力也長久留存在直播團隊的心中。在3號院,中國國際電視台主持人徐夢琪剛剛結束英文直播,地坑院的建造風格、民俗特色、功能特點等都令她嘖嘖稱贊,「我們頻道在全球100餘個國家落地,由英文進行播出,年前我們來到陝州地坑院踩點,被這里的民俗深深地吸引了。現在我們在這里能夠看到一個個完整的地坑院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這對我個人來講是最感興趣的,古老的陝塬土地孕育了勤勞善良的陝州人民,我們會把這里的人文和風俗介紹給全世界,讓世界了解陝州,讓陝州走向世界。」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田萌告訴記者,有著4000年歷史的地坑院神秘而具吸引力,鑼鼓書、捶草印花,還有很多美食都令人流連忘返,要通過直播,原汁原味地展現陝州文化,讓地坑院里過大年的熱鬧場景傳遍大江南北。
⑸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是國家幾A景區
你好
很高興解答
這個是2A級別的
⑹ 三門峽陝縣有沒有專門泡溫泉的便宜地方
當然有了,從三門峽做陝縣的五一路車,做到溫唐,下車問問就知道了,一定有的.
⑺ 關於三門峽陝州區的來歷200字
陝州區就是陝縣,不代表陝州,這個不要弄混了。在古代,陝縣和陝州是並存的,一直歸陝州管。但是陝縣的歷史要比陝州還要長一點。
就現在來說,陝縣是(陝州區),三門峽是(陝州)。
陝州區(陝縣)歷史:
在今陝州區境內,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繁衍。新石器時期(距今6000年前)就出現了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今陝州區西張村、菜園、窯頭、人馬寨、張汴、西王等地。
公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今陝州地是夏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公元前16世紀至11世紀,陝地屬商朝。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分封焦國、虢國於陝境,陝地先後屬焦、虢。爾後,陝地成為西周初期兩大統治區域的分界線。「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陝地歸虢。公元前655年,虢國為晉國所滅,陝地屬晉。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陝地分歸魏國。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陝縣。此後,秦國與魏國在陝地多次征戰,陝地時而屬秦,時而歸魏。公元前225年,魏國被秦國滅亡,今陝州地域從此歸秦,隸屬三川郡。
西漢時,陝縣歸弘農郡。[3]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陝州,之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陝縣均屬陝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陝州改升為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陝州置陝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管轄。民國廿一年(1932年),屬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管轄。其間陝縣均為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5月,陝縣解放,歸屬河南省陝州專員公署管轄,為陝州專署駐地。
1952年4月,陝州專區撤銷,並入洛陽專區,陝縣歸洛陽專區管轄。
1959年底,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動工興建,陝縣並入三門峽市。
1961年10月與三門峽市分開辦公。1962年3月恢復陝縣建置,縣委、縣政府設於三門峽市,隸屬洛陽專區。
1986年4月,撤銷洛陽地區,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
1994年5月,陝縣政府遷至大營鄉溫塘村。
2016年1月6日,三門峽市陝州區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