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朝陽喀左縣旅遊景點

朝陽喀左縣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0-12-18 00:25:52

1.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的旅遊景點

東山嘴祭祀遺址
東山嘴紅山文化祭祀遺址是1979年由省、市、縣博物館聯合進行發掘的。遺址南北長60米,東西寬40米。南側是一用河卵石鋪成的圓形台基地,北側是一長方形石基址,內置成組立石,均由經過加工的石塊砌成,並以規整的側面向外,使台基邊緣整齊劃一。在方形台基址的兩側各有一條整齊的石基帶,構成一組坐北朝南、東西對稱、主次分明的建築群址。
鴿子洞
鴿子洞位於喀左縣水泉鄉大凌河西岸雲山峭壁上,是經地下水長期溶蝕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鴿子棲息,故俗稱鴿子洞。鴿子洞遺址曾出土了古人類及動物化石十多種,石器300多件。洞中原始人類留下的各種遺跡和遺物,為研究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生活提供了寶貴資料。鴿子洞主洞高大寬敞,從洞連環互通,進深十五米,分上下兩層。鴿子洞附近大大小小還有二十左右個山洞,其中著名的有天門洞、雙門洞等。天門洞上有天窗,可觀天望水,下有曲折迴廊,深達洞底,又有眾多小洞縱橫其間。
天成觀
天成觀位於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鎮內。於康熙六年(1667年)修建,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築。天成觀建築坐北朝南,按八卦形布局,原以中軸線分作七進院落,樓堂殿閣三百多間,佔地10000餘平方米。後經三百多年的滄桑變化,保存至今的只有中軸線上二進院和東跨院內60餘間建築,佔地26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七真殿(春秋樓)、天齊殿(三官樓)、鍾樓、鼓樓、玄壇殿、靈官殿、玉皇閣、龍王殿及東西配殿。東跨院內有真武樓、方丈殿、經樓、會館。
精嚴禪寺古塔
精嚴禪寺古塔又稱利州佛塔,位於喀左縣蒙古族高中內教學樓東北角。塔高34.1米,為八角密檐式磚塔,古塔塔身為等邊八角形,塔基邊長5米,由石條砌成,高出地面6米。古塔下兩層為塔身,空心樓閣式,塔身以上共7層,為空心密檐式。整個塔身灰白相間,每層塔面均為白色,上部疊磚六檐,檐下飾方磚浮雕,轉圈為「二十四孝圖」。浮雕上有蓮花座,座上除了正面外,每面各有3隻磚雕獅子馱著平座。平座上為第一層塔身,南面辟有門額為圓拱狀、內外相通的券門,兩側鑲有石碑,上面分別刻有「萬古」「流芳」字樣。東、南、北三面為假門,門側為面目兇狠、身著鎧甲、手持利刃的浮雕力士。其餘四面雕有神態惟妙惟肖的八大金剛。第二層塔身守衛四門的為八尊力士,基本與第一層相同。另有八尊慈眉善目、神態各異的菩薩浮雕。塔身以上七層密檐均為磚雕斗拱出檐,斗拱之間是磚雕花卉。塔頂為攢尖式,塔心內部空心到頂。
喀左中國暴龍
喀左中國暴龍2009年3月23日發現於喀左縣大城子鎮小城子村花果山,發現於遼寧喀左縣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的喀左中國暴龍代表早期的個體巨大的霸王龍類,全長達10米,是已知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早白堊世霸王龍類,化石頭骨和腸骨的特徵不同於其它霸王龍,故代表一新屬種,種名「喀左」表示化石產自遼寧喀左。

2. 喀左縣城裡哪有好玩的地方

1、鴿子洞

鴿子洞位於喀左縣水泉鄉大凌河西岸雲山峭壁上,是經地下水長期溶蝕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鴿子棲息,故俗稱鴿子洞。鴿子洞遺址曾出土了古人類及動物化石十多種,石器300多件。洞中原始人類留下的各種遺跡和遺物,為研究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生活提供了寶貴資料。

鴿子洞主洞高大寬敞,從洞連環互通,進深十五米,分上下兩層。鴿子洞附近大大小小還有二十左右個山洞,其中著名的有天門洞、雙門洞等。天門洞上有天窗,可觀天望水,下有曲折迴廊,深達洞底,又有眾多小洞縱橫其間。

2、天成觀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城內,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後,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崇禎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難於北京白雲觀,後又攜子夏陽春輾轉雲游至今喀左大城子。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夏一振變賣所帶金銀財寶,修建一座道觀,取「妙於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觀」。

3、精嚴禪寺古塔

精嚴禪寺古塔又稱利州佛塔,位於喀左縣蒙古族高中內教學樓東北角。塔高34.1米,為八角密檐式磚塔,古塔塔身為等邊八角形,塔基邊長5米,由石條砌成,高出地面6米。

古塔下兩層為塔身,空心樓閣式,塔身以上共7層,為空心密檐式。整個塔身灰白相間,每層塔面均為白色,上部疊磚六檐,檐下飾方磚浮雕,轉圈為「二十四孝圖」。

4、喀左中國暴龍

喀左中國暴龍2009年3月23日發現於喀左縣大城子鎮小城子村花果山,發現於遼寧喀左縣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的喀左中國暴龍代表早期的個體巨大的霸王龍類。

全長達10米,是已知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早白堊世霸王龍類,化石頭骨和腸骨的特徵不同於其它霸王龍,故代表一新屬種,種名「喀左」表示化石產自遼寧喀左。

5、東山嘴祭祀遺址

東山嘴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興隆庄鄉章京營子村東山嘴屯,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5000多年,是第一個發現與女性崇拜有關的遺跡遺物的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喀左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龍鳳山

龍鳳山距喀左縣城公里,位於尤杖子鄉境內,它容奇石、怪柏、古剎、異洞為一體,其山之靈秀,洞之怪異,定會讓您樂不思蜀……2010和2011年,龍鳳山森林公園更是憑借其獨特的魅力與超強的人氣獲得「遊客喜愛的遼寧省50佳景」的殊榮。龍鳳山屬松嶺山脈的一支,海拔865米,佔地九平方公里。該山有峰巔兩座,仰望主峰似龍首吞雲吐霧,側視次峰如鳳冠斗美,峻峭多姿,「龍鳳山」因此而得名。龍鳳山的第一特色是奇石遍布,古柏蒼生,奇石與古柏盤抱。更為奇特的是,這里的柏樹皆為雙心。以「關東第一柏」和「關東第二柏」最為著名。 龍鳳山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洞穴遍布,奇形怪狀,自然天成。洞口雲封樹遮,洞內幽深莫測,偶見鍾乳懸掛,且洞洞朝陽。龍鳳山的再一個看景是寺廟。這里有天台寺、天心寺兩座較大的廟宇。天台寺系清代康熙二年(1663)所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建築在半山腰之全山最大的朝陽洞內外。近年來,龍鳳山作為喀左最富盛名的旅遊景區,吸引著城鄉內外眾多的遊客到此山遊玩,特別是長假期間和農歷四月十八日廟會,去此山的公路上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廟宇大殿里香煙繚繞,打供跪拜者甚多,呈現出一片繁盛的景象。
樓子山

樓子山位於喀左縣老爺廟鎮、尤杖子鄉、羊角溝鄉交界處,屬松嶺山脈中段,南北綿延14公里,佔地1萬多公頃,因主峰似樓台般俊俏偉岸、高聳入雲而得名。山中植被蔥郁,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到94.8%,是遼西森林生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也被稱為遼西地區的天然綠色屏障,2003年9月被遼寧省政府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樓子山海拔1091.1米,是喀左境內最高的一座山峰。據說於晴朗的早晨置身山頂,可觀據此200公里之外的渤海日出,舉目四望周圍峰巒起伏的群山,有「一覽眾山小」之感。這里山形奇特,主峰陡峭,直逼雲霄,側峰形似遙望遠方的猿猴,俗稱「石猿望海」。主峰下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山石嶙峋,構成非常絢麗的地貌景觀。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艷,煙雲在峰壑中彌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美在這里匯聚,在這里升華。若冬日游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它一改往日的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暇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峰浮盪,雪白耀眼,如進入了冰雪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
凌河第一灣

凌河第一灣位於喀左縣水泉鄉南亮子村和羊角溝鄉上窩鋪村交接處,長約3公里,寬約1公里,凌河水借著山勢繞過一個大大的S灣,向鴿子洞奔涌而來,形成山水相依的奇觀,一切渾然天成,唯美壯觀。這里的山,經過多年的河水沖刷,非常陡峭,而且形象各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既有通天拔地之勢,也有神奇險峻之態,又含秀麗幽靜之姿,宛如一幅立體畫卷,雄中含秀,幽奇相兼;這里的水,沒有長江的氣勢磅礴,也沒有黃河的源遠流長,但在她的上游5000年前,我們的先祖孕育了輝煌的紅山文化,她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是一片讓世人膜頂崇拜的聖境;種類繁多的飛鳥和游魚為這里帶來生命的靈性,小野鴨,灰雁、鴻雁,蒼鷺在水中覓食,時而翩翩起舞,時而追捉嬉戲,時而駐足僚望;肥肥的魚兒不時地跳出水面戲鬧,滿載而歸的漁船不時靠上岸邊傳送著漁民們的歡笑,放鴨的老翁哼著小曲在水上悠閑自得。不愧為北國江南,純原生態自然風光。這里是朝陽地區面積最大濕地,是我國北方最典型的草本沼澤型濕地,有遼西最美的濕地之稱。碧波盪漾的水面、密草叢生的蘆葦叢、行駛在河面上的渡船、撒網的漁民、成排的「魚籠」,水中嬉戲的水鳥,和那岸邊翠綠的莊家,山水相映,水天相接,定會使您流連忘返……
凌河景區

大凌河,蒙古語為「敖木倫」,凌河景區坐落在大凌河西支,位於喀左縣縣城南部,景區包括人工湖,人民廣場,濱河路沿湖綠化帶和那達慕樂園(南山公園)。凌河之上有四座霓虹閃爍的大橋,橫空跨越,為縣城驟增了幾多迷人色彩。人工湖,由大凌河西支蓄水而成,西起城西大橋上游150米,東至敖木倫大橋下游200米,總長度3300米,由三座橡膠大壩控制水位,回水面積100萬平方米,寬度360米,平均水深2.5米,蓄水量超過250萬立方米。人民廣場,佔地20萬平方米,投資2500萬元,硬覆蓋面積11萬平方米,廣場內栽植華山松名貴樹木33種,21萬株,綠化率達40%以上,其設計和建設緊密依託利州古城依山傍水的地貌特徵,注重彰顯喀左縣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凝聚了全國各地著名廣場的景觀特色,建築風格獨特,是喀左縣城市建設的又一標志性景觀。濱河路沿湖綠化帶,總面積25萬平方米,栽植樹木數十種,鋪設人行景觀路6000米,增設路燈130基,太陽景觀燈470基,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閑游樂帶。那達慕樂園正於規劃之中,規劃面積約4190畝,計劃建設成為集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於一體的旅遊景點,讓遊客感受喀左蒙古族文化特有的魅力。
鐵溝里景區

鐵溝里景區位於喀左縣羊角溝鄉境內,溝域總長度達30餘華里,由此可通往龍鳳山景區、樓子山自然保護區。溝谷連綿不斷的群山猶如兩條巨龍般匍匐在溝谷的兩側,這里雖稱不上山體龐大,群山巍峨,卻不乏有眾多奇峰異石,如形似銀錠的元寶山、表現母子之情的母子山,抬頭仰望的龜背山等都會使人產生神奇嚮往的心境;其溝谷兩側岩石突露,逢壁陡峭,形如刀切,天成一線,令人目眩心驚;鐵溝里不光是地貌多種多樣, 而且植被茂盛蔥郁,有百畝榛子林野生於溝谷唯一的緩坡之上,更有春季鮮花綻放、秋季紅葉似火的杏樹長於漫山遍野之中,人臨其境,猶如走入仙境畫廊,心中愉悅之感美不勝收。鐵溝里景觀皆似鬼斧神鑿,集天工巧成和神奇險幽於一地,各具情態卻相映成趣。置身於鐵溝里的群山之中,探尋於其幽谷之間, 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得幽深古奧,那變幻莫測的自然景觀無不給人一種神秘之感。
天成觀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縣城中心,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擴建於乾隆四年(1739年),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築。它與北京白雲觀、沈陽太清宮並稱為北方道教三大叢林。觀中有玉皇閣、三官樓、三皇樓、葯王殿、禪堂、經樓、春秋樓、鍾鼓樓、東西配房、東西廊房、龍王殿等樓堂殿閣60餘間。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成觀總體布局嚴謹,樓堂殿閣互相連接,交錯支撐,組成三個嚴整的庭院。觀中建築大都是大式木結構硬山式建築,但每個個體建築又都各具特色。山門是前後廊大式木結構五脊硬山式建築,東西配房為異形大式木結構單硬山式建築,春秋樓為前廊後廈大式木結構硬山樓閣式建築,鍾鼓樓為高台基大式木結構六攢尖亭子式建築,三官樓和三皇均為上、下通廊大式木結構五脊硬山樓閣式建築,玉皇閣則為高台式四面迴廊九脊歇山式建築。這些建築高低有別,縱橫交錯,使人在領略其雄偉多姿之後,又深感其神奇美妙。天成觀的建築結構可謂匠心獨運,而其裝修技藝亦堪稱精湛,土沉、斗板、海漫均以石條砌成須彌坐;角柱、迎風挑檐、方磚皆為石雕的動物或花卉圖案,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高照部分的木雕玲瓏剔透,梁枋上的彩繪五彩繽紛,燦爛輝煌,與屋脊上的素塑吻獸形成強烈對比,華麗襯托著庄嚴。這座巧奪天工的古建築群,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建築才能。 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後,崇禎皇帝密詔皇族子弟隱姓埋名遁匿各地。崇禎的三叔改名夏一振,先出家避難於北京白雲觀,後又攜子夏陽春輾轉雲游至今喀左大城子。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夏一振變賣所帶金銀財寶,修建一座道觀,取「廟宇天成」之意,遂名「天成觀」。
利州佛塔

利州佛塔,又名精嚴禪寺塔,矗立在喀左縣縣城東蒙古族高中古塔分校教學樓東北角,塔高34.1米,為八角密檐式磚塔,是一座稀有的磚雕藝術品,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收入《中國名勝詞典》。據《承德府志》記載,金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建利州精嚴禪寺圓蓋和尚塔,銘文為北京路轉運度支判官趙秉文所撰:「松漠之北,利州之東,無縫塔樣,八面玲瓏。」故稱此塔為精嚴禪寺塔。信步來到塔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枝繁葉茂、濃蔭蔽日的兩株古槐。過古槐、仰望古塔,總會看到成群的紫燕圍著古塔上下翻飛,燕鳴呢喃,那明亮的歡鳴之聲,猶如佛經傳頌之音,又似莘莘學子的朗朗讀書之聲,令人陶醉其中。每當臨近考學之際,祭塔之人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虔誠膜拜。古塔下是高台和靈官殿,為清代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修繕古塔時所建,成為與古塔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殿內寬敞明亮,當年佛事鼎盛,是僧人焚香默坐,信徒頂禮膜拜的地方。與古塔相稱的還有塔西的「守性寺」,系光緒34年(1908年)由儒、道、釋三教住持合建。歲月悠悠,滄海桑田。這經歷了800多年風蝕雨淋、凝結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古塔依舊巍然聳立,它是歷史的見證,曾經璀璨,今又流芳!

化石溝寫生基地

化石溝寫生基地位於喀左縣六官營子鎮,因盛產一種能在地上畫畫、寫字石材而得名。化石溝地質地貌類型齊全,生態植被優良,環境清新優美,保持著大自然的原始狀態。峰、巒、台、壁、溪、谷,地質出露齊全,景觀呈現出多層性,構成三崖兩嶄一緩麓的空間系列,層次分明,朴實渾厚如版畫,彷彿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民俗民風淳樸,因此被眾多攝影家和畫家所青睞。化石溝內群峰競秀,溝壑縱橫,具有雄、險、奇、秀、幽、曠之特點。溝谷中的山雖沒有名山大川的氣勢磅搏,但卻有著自己的玲瓏雋秀。山脊連綿起伏,似蛟龍起舞;崖壁錯落有致、似技工雕塑,處處奇觀,真可謂天公造化,偶有幾個洞穴躲藏在岩石旁、樹木間,真是別有洞天,神秘感油然而生,而且能讓你展開無限遐想——天藍藍的,水靜靜的、山青青的,空氣伴隨花香是醉人的,這里沒有飛揚的沙塵、沒有市井的喧鬧,沒有人世間的浮躁;有的是露珠對樹葉的安撫、有的是野花小草散發在綠蔭間的芳芬、有的是野蘑菇酣睡在落葉間的安逸……化石溝的山、水,源流清潔,本盛木榮,滋潤著溝里的眾多生靈和植物,在這里,你一定會領悟到人生之樂在於山水之間也!

4. 遼寧省朝陽市內旅遊

朝陽好一點的賓館有好多,最高檔的有燕都國際酒店。這個不錯的。還有一些小一點的,分布的比較散離市中心也比近遠。住宿費用應該在二百到四百左右。治安環境沒問題。
燕都國際對面就是商業街比較集中的街了。當然還有一些大的商城,分布在這條主街上的!
旅遊景點有世界聞名的化石展覽館,佛教中佛骨舍利的發現地南北塔,還有鳳凰名山,槐樹洞風景區,劈山溝風景區。
小吃嘛要想吃全就要走幾個縣城了,凌源的豆腐腦配上吊爐餅夾油炸糕,喀左的羊湯配煎餅卷油條。北票的糕點等等。

呵呵,可以當免費導游啊!

以下是套詞!

歷史文化

朝陽的歷史文化在遼寧省以至於國內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獨特優勢。多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和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了朝陽歷史文化的重要價值。

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朝陽悠久的歷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喀左縣水泉鄉大凌河畔發現的鴿子洞古人類遺址,是目前發現的中國北部最早的古人類聚居地。出土的人類牙齒化石和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和灰燼層表明,當時的遠古人類在這里已經從事狩獵、採集並用火熟食,過著原始的群居生活。在今建平縣發現的古人類上臂骨及肱骨化石表明,距今四五萬年前,朝陽大地上出現了與現代人體制征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 據1979年喀左東山嘴祭壇和建平、凌源兩縣交界處牛河梁女神廟、積石冢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表明,生活在朝陽大地上的原始人類,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已邁入人類文明社會的門坎,出現了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從積石冢群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和以玉豬龍為首的玉器看,當時的社會已經出現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生產技術、工藝水平以及審美意識都達到了相當的文明水準。朝陽紅山文化大型壇、廟、冢遺址的發現,有利地證明了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進入了古代文明社會,從而使朝陽地區成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發 祥地之一,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

東北最古老的歷史名城
朝陽歷史古城的發展及其地位,標志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獨特的歷史優勢。位於朝陽城東南郊的柳城歷史久遠,戰國時,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屬遼西郡。至漢朝時,柳城已成為遼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後被三郡烏桓據為統治中心,曹操北伐烏桓曾揮師柳城,可見柳城在秦漢時期已成為東北重鎮。公元342年,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建都為龍城, 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立國88年期間,龍城為三燕都城達52年之久。一座繁華的都城——龍城也成為東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歷史名城。

歷代塞外戰略要地
朝陽古稱塞外遼西之地,由於地理位置處於中原通往東北的古代交通要衢,歷史民族活動方面處於中原漢族與東北各少數民族互相交流及融合發展的紐帶地區,因此中原歷代王朝都在此設邊關重鎮,而東北各族入主中原時也要把這里作為必爭之地,使朝陽成為歷代塞外戰略要地。
隋唐時期,朝陽為營州,被稱為「隋唐王朝的中央政府與東北各族往來的樞紐」,也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各族繼續統一和推行封建制度的前沿陣地。根據戰爭的需要,還開通了中原到遼西的營州古道,從營州可到遼東、朝鮮、日本,使營州的經濟文化產生了交替繁榮的局面。而遼西營州也成為盛唐文學經常描寫的邊塞題材之一。
遼金元時期,是契丹、女真和蒙古族於中國北方迭起興盛時期,而地處遼西的朝陽地區,也成為這些北方民族與中原兩宋王朝激烈爭奪的戰略要地。
明清時期,朝陽仍為重要建置之地。清朝時,朝陽為清帝東巡的要路駐蹕之所,也是清政府借地養民屯兵蓄銳之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曾從朝陽調集蒙古騎兵開赴沿海口岸駐防。盡管隨著清朝對全國的統一與行政區劃的相對穩定,朝陽作為塞外戰略要地的作用也相應轉移,但歷史上多次成為遼西以至東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的事實,卻使它的重要戰略地位永存史冊。

歷史上多民族聚居交融之地
朝陽在歷史上是中原各族與東北各民族交流的紐帶地區。隋唐時期,朝陽是多民族聚居交融的興盛時期,這一時期曾在朝陽境內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韋、奚族等。由於隋唐多次大規模東征高句麗,中原漢族隨之大量湧入定居。
遼金元時期,北方三大族系——契丹、女真、蒙古族的興盛發展,都將遼西作為重要基地,因此地處遼西的朝陽在當時也處於一個多民族交替融合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繁榮發展的時期。 明清時期,朝陽辟有蒙古王公封地,因此居住著大量蒙古族。這時期中原漢族因移民墾荒也大量遷入,且漸居多數。清代以後,由於民族分布沒有發生大的動盪遷移事件,民族分布狀況趨於穩定,從而形成了近現代朝陽民族分布的基礎。

豐富的文物古跡
朝陽的文物古跡,不但以流源長、分布廣、類型多、價值大而成為本地悠久歷史的標志,而且為中華民族流源及其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依據。
人類居住遺址在朝陽分布廣泛,各個時期均有遺存發現,計有4000多處,最早的古人類居住址為喀左縣鴿子洞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居住址,這是與北京周口店人文化相一致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隨著代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進度的城鎮的興起,古代建築迅速發展,寺廟和古塔遍布城鄉。朝陽較早的寺廟可追溯到5000年前紅山文化時期的喀左東山嘴祭壇和牛河梁女神廟,這種祭祀建築為古人祭奠祖先和天地所用。朝陽現存古塔址22處,多為遼代所建,著名遺存古塔有朝陽城內的南塔、北塔、城東鳳凰山上的中寺摩雲塔、喀左縣城的利州塔等,這些古塔造形美觀、工藝精巧,堪稱古代建築的珍存。朝陽現存古代寺觀址142處,其中遼金元時期的22處、明清時期118處,近現代2處。著名的寺廟宮觀有佑順寺、惠寧寺、萬祥寺、天成觀、玉清宮等。朝陽還發現古代石橋2座,其中凌源天盛號金代石拱橋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發現冶煉址4處,最早的一處為春秋時期。發現窯址20處,以遼金元時期陶瓷磚瓦窯居多。發現古墓葬410處,各時期均有遺存。
朝陽市境內出土文物數萬件,計總量約佔全省的近三分之二,而且文物珍品尤多。陶瓷類文物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遺址中,金器類文物以商周青銅器最為著名,石玉類文物極為廣泛,書畫類文物在晉代、遼代及元代壁畫墓中多有發現。所有這些蘊藏於朝陽這片被稱為「神秘土地」上的豐富的文物古跡,作為巨大的歷史財富,將日益顯示出更為深遠的意義。

光榮的革命傳統
在歷代社會變革中,朝陽人民都以堅苦卓絕的精神推動了歷史發展,特別是在近現代的革命斗爭中,朝陽人民以英勇的斗爭精神、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
清朝末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朝陽人民,不堪屈辱,不畏強暴,同封建王朝、官府和外國侵略者進行了英勇斗爭。1836年至1911年的70多年間,朝陽地區爆發了十幾起規模較大的民眾武裝起義。1861年,朝陽縣李風奎率部分挖金工人和破產農民起義攻入縣城,連破凌源、赤峰,震驚清廷。1900年,朝陽縣鏵子溝鄧萊峰為反抗外國傳教士的侵略壓迫,組織了聯庄會並成立了「抗洋會社」民眾武裝,與外國侵略者和腐敗的清政府軍隊進行浴血奮戰,最後英勇就義。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苛捐雜稅重重盤剝百姓,1915年至1917年間,朝陽地區連續發生了建平侯文廣、朝陽趙子馥、北票高振英等領導的大規模武裝抗捐斗爭。1922年,凌源縣張明久領導的武裝抗捐斗爭持續8年之久。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朝陽人民的革命斗爭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特別是1925年中共熱和工委建立後,以熱察綏早期黨的領導人陳鏡湖為首的共產黨人積極開展革命活動,使朝陽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有了迅速發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強占東北,朝陽人民不畏強暴投入了抗日救國的人民戰爭。日本侵略者在侵佔熱和的進程中,首先受到了遼西抗日義勇軍的沉重打擊。在艱苦的抗日戰爭歲月里,北票的蘭天林部、朝陽的劉振東部、喀左的李天德部和郭文連部、建平的高體乾部等抗日武裝,如尖刀直插敵人心腹。朝陽縣石明信溝人民屢遭洗劫英勇不屈,堅守故土不容侵犯直至抗戰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朝陽再度成為國共雙方爭奪的戰場。戰斗在朝陽地區的黨政軍民與國民黨軍隊和地主武裝進行了浴血奮戰,為解放朝陽、解放全中國創造了不朽的英雄業績。 在中國近代和現代歷史進程中,朝陽地區涌現出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出生於建平的陳鏡湖,是從李大釗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時即已參加革命的早期共產黨員,曾任內蒙古特委書記等職,為抗日救國獻身而被稱為革命先驅。出生於朝陽縣的趙尚志烈士,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優秀將領,他智勇殺敵,令敵聞風喪膽,名震四方,被譽為「北國雄獅」。出生於朝陽縣的劉桂伍烈士,在西安事變中為抗日救國榮立「捉蔣」首功,後奮戰抗日疆場壯烈犧牲,成為全國人民敬佩的英雄。此外,出生於朝陽縣的孟廣忠、出生於建平的張耀華、出生於凌源的馬瑞馥、出生於喀左的莫德、杜根德、出生於北票的張振堂等革命先烈都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而英勇獻身,他們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

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
朝陽的文化藝術有著濃厚的民間性、民族性、民俗性、地方性的特點,形式紛繁,歷史久遠。
古老傳統的泥塑、石刻、木雕藝術一直在朝陽流傳,並有新的發展。民間藝術巧匠在復修佑順寺、惠寧寺、天成觀等工程中,顯示了古老絕技,其雕刻之精勝過往昔。民間雕刻、泥塑既繼承了民間傳統,又增添了新的科學技法。
刺綉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朝陽民間刺綉,據考古發掘,於唐、遼、金已形成了獨特風格。朝陽民間刺綉以服裝、枕套、檯布、門簾、鞋襪等日用品為主體,內容分為花、草、魚、蟲等門類,技法細密,色彩鮮艷,典麗端莊。 朝陽民間剪紙藝術發源於宋代。民間剪紙內容廣泛,以民間剪紙藝人自選題材為主,以傳統題材最有特色,歷史傳說、神話和戲曲剪紙也頗有佳作。朝陽的剪紙藝術融化「冀」、「魯」簡煉淳厚的韻味,又匯集江南明快、纖巧的情致,染上朝陽的山水風光,形成了獨特風格。
朝陽的表演藝術不斷發展。京劇於清朝末年傳入朝陽地區;二人轉藝術也於清末傳入朝陽地區,成為朝陽地區主要的曲藝形式之一;朝陽的評劇藝術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話劇藝術於20世紀40年代傳入朝陽地區。朝陽的傳統戲曲有著廣泛的影響。到60年代,朝陽的戲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被譽為遼西的山裡紅派。在戲劇創作實踐中,成長起了山裡紅派作者群。在戲曲革新方面,遵循戲曲藝術的發展規律,突出了遼西山裡紅派的藝術特徵,從劇作到演出都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皮影戲源於冀中,在朝陽民間流傳歷史久遠,形成音調高亢、柔美、風趣活潑的風格。如今的皮影擴大了幕面、改進了燈光,利用種種現代手段,把神話故事表演得異常精彩。 朝陽的民間文學底蘊豐厚。在多民族的朝陽,民間神話傳說猶如絢麗的珍珠,讓人挖掘不盡、采擷不完。這塊浸透著古國文明的大地也哺育出了文壇上的幾位傑出人物。1837年出生於北票下府的蒙古族文學家尹湛納希,著述了《大元盛世青史演義》、《一層樓》、《泣紅亭》等文史巨著,被稱為「蒙古族的曹雪芹」。出生於凌源萬元店的蒙古族風俗學家、思想家羅布桑卻丹,於民國初年著作的《蒙古風俗鑒》被譽為蒙古族的網路全書,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遺產。1847年出生於建昌的畫家張 晉,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國畫,藝術造詣高深,流傳很廣。這三位名家被稱為朝陽文壇「三傑」。在現代文壇上,以瑪拉沁夫、胡景芳為代表的朝陽籍作家也佔有一席之地。

5. 喀左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著名景點
龍鳳山、白狼山、九泉蓮花山、樓子山、喀左人民會堂

6. 我是朝陽市喀左縣的 暑假想去內蒙古旅遊 請問離我們這最近的大草原是哪啊 不想去太遠 多謝幫忙!!!

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那裡很美的~!!!
騎馬 喝奶茶 躺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
就兩個子 享受~!!!!

7. 喀左在什麼地方

喀左指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

位於北緯40°47′12″至41°33′53″,東經119°24′54″至120°23′24″之間,地處遼寧省西部朝陽市南部、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區,東臨朝陽縣,西靠凌源市,南接建昌縣,北連建平縣,距離秦皇島130公里,是遼冀蒙三省交匯地帶,遼西走廊北通道要沖,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7)朝陽喀左縣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縣境商代為孤竹國地。周時屬燕國,隸右北平郡和遼西郡。秦沿燕置。

西漢初為匈奴左地,武帝後為塞地,境內有白狼等縣,為境內設縣之始。東漢屬幽州,為烏桓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烏桓,八月,登白狼山(今白塔子鄉大陽山),斬烏桓首領蹋頓。晉為前燕、前秦、後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時為北魏、北齊地。隋初為建德郡龍城縣地,後為遼西柳城縣地。唐屬營州柳城縣地,後與庫莫奚、契丹雜居。

遼屬中京大定府地,金屬北京路大定府地,元屬大寧路。1635,置喀喇沁左翼旗。清朝乾隆三年(1738),在旗境內置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塔子溝廳為建昌縣,開始實行蒙漢分治。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從此結束了蒙漢分治的歷史。

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營子遷至大城子,1953年設建制鎮,1957年10月,國務院58次會議通過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8. 遼寧朝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喀左縣水泉鄉鴿子洞;建平縣南地村;喀左東山嘴遺址和建平;凌源交界處的牛河梁遺專址;牛河梁紅山文化屬遺址;燕秦長城;朝陽北塔;風凰山摩雲塔、喀左精嚴禪寺塔、朝陽南塔、朝陽縣八棱觀塔;凌源天盛號石拱橋;朝陽佑順寺、關帝廟、鳳凰山雲接寺、北票惠寧寺、凌源萬祥寺、喀左天成觀、朝陽縣靈佑宮;鳳凰山、雲蒙山、大黑山、青松嶺、玄羊山、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溫泉;華嚴寺、雲接寺;朝陽古洞。

9. 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是個什麼地方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通稱喀左縣,是遼寧省朝陽市下轄的一個蒙古族自治縣。

地處遼寧省西部,遼、冀、蒙交界地帶。位於北緯40°47′12″至41°33′53″,東經119°24′54″至120°23′24″之間。喀左縣縣域總面積2238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街區,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1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3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截至2017年,喀左縣下轄3個街道、10個鎮、9個鄉、1個農場,共190個行政村和8個社區。總面積2240平方公里。人口42萬人,2013年,喀左縣生產總值實現116.3億元。

行政區劃

下轄10鎮、11鄉:

利州街道、大城子街道、南公營子鎮、山嘴子鎮、公營子鎮、白塔子鎮、中三家鎮、老爺廟鎮、六官營子鎮、平房子鎮、十二德堡鎮、興隆庄鎮、尤杖子鄉、東哨鎮、羊角溝鎮、草場鄉、坤都營子鄉、大營子鄉、甘招鎮、卧虎溝鄉、水泉鎮、國營官大海農場和冶金鑄造工業園區。

(9)朝陽喀左縣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喀左縣戶籍總人口4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96萬人,占喀左縣總人口的21.1%。

民族

截至2017年末,喀左縣域境內有蒙古族、漢族、滿族、回族等18個民族,少數民族中以蒙古族為多,共有9萬人,占總人口的21%。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