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免費旅遊景點
Ⅰ 江西景點有哪些
一、廬山
龍虎山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市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北京時間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一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道教創始張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張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里承襲了63代,歷1900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歷來被尊稱為「道教祖庭」、「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於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龍虎山建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50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這些宮、觀、院多已不存,但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建築和歷代天師起居之所的「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拓展資料
【龍虎山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龍虎山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程度最好的地區之一,地質構造上屬於信江斷陷盆地。該盆地在三迭紀晚期開始形成,在晚侏羅紀(1.5~1.4億年)至早白堊世(1.4~0.9億年)時盆地中有活火山噴發並沉積了河湖相泥砂質岩石,為形成本區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質基礎。到晚白堊紀(0.9~0.67億年)時盆地擴大並沉積了一套厚層紫紅色河湖相碎屑岩(礫岩、砂岩)為形成本區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質條件。後期的地殼運動使本區變成陸地,流水等外力地質作用沿岩層裂隙沖刷,侵蝕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漸形成了本區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其成因類型有:水流沖刷侵蝕型、崩塌殘余型、崩塌堆積型、溶蝕風化型、溶蝕風化崩塌型。在形態上有:石寨、石牆、石樑、石崖、石柱、石峰、峰叢、峰林、一線天、單面山、豬背山、蜂窩狀洞穴、豎狀洞穴、天生橋、石門等,並有各種擬人似物優美絕倫的造型地貌 [2] 。
氣候特徵
龍虎山景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8.0℃,1月和7月平均氣溫分別為5.5℃和29.7℃,極端最高氣溫40.7℃,最低氣溫-8.6℃。年平均降雨量為1878mm,年平均蒸發量1648.4mm [3] 。
水文特徵
龍虎山地下水資源豐富,尤其山區植被發育,基岩裂隙富水性好,地形切割較深,地下水循環條件好,地下水沿山坡運移不遠便瀉人溪澗、河谷。山區到河谷,地下水礦化度明顯提高,呈中到偏弱酸性,軟到微硬水,且無色、無味、無臭、透明,極少懸浮物,水溫常在17~20℃之間。
Ⅱ 贛州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0.九寨溫泉度假庄園
九寨溫泉度假庄園
九寨溫泉度假村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石城區。項目規模大,佔地8000畝。它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峽谷溫泉勝地。田童村省級森林公園佔地20平方公里,環境非常好。泡在溫泉里看風景很舒服。
9.寶葫蘆農庄
寶葫蘆農庄
寶葫蘆農場位於贛州市張弓區水溪鎮朱赤和湖濱鎮石人之間。它的位置優越。這是一個現代化的綠色生態農場,有著田園風光和濃郁的鄉村風味。它巨大的金葫蘆地標非常醒目,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拍照和打卡。
8.石城通天寨
石城通天寨
石城田童村位於大禹村,距石城縣7公里。它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丹霞地貌,它的景點主要是形狀像人或事物的各種岩石,非常特殊。
7.五龍客家風情園
五龍客家風情園
武隆客家風情園是一個以生態為主題,以客家為品牌,以龍文化為底蘊,集農業觀光、休閑旅遊、體育健身、戶外拓展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
6.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楊凌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罕見的原始森林和溝穀雨林。這個風景區的環境相當好。那裡有高聳的老樹、安靜的小徑和大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周末或假日來這里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你會發現最終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5.贛州古城牆
贛州古城牆
贛州古城牆是江西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城牆,刻有紀念碑文。它也是該國為數不多的北宋磚牆之一。許多遠道而來的朋友將會上去體驗幾千年前古人的視角和魅力。
4.丫山風景區
丫山風景區
雅山風景區的景觀主要是瀑布,有山有水,夏天清涼。此外,景區內的徒步旅行路線幾乎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非常適合周末休閑爬山,而且靠近大自然。
3.紅井
紅井
洪景位於瑞金沙洲大壩,建於1933年。1950年,瑞金修復了這口井,並將其命名為「紅井」,以歡迎來自中央政府南部老根據地的慰問團的到來。與此同時,在井旁豎起了一個木製的牌子,上面寫著「喝水打井的人」,以紀念毛主席。
2.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
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
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由葉坪景區、洪景景區和蘇爾景區組成。它既保留了「身體」的簡單性,又體現了「價值」的內涵。該景區是中宣部公布的第一個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中國經典紅色旅遊區之一。
1.通天岩
通天岩
通天岩位於贛州西北郊區,出土於唐代,興盛於北宋。到目前為止,從唐朝到宋朝的359個石像和從宋朝到民國的128個摩崖石刻被保存下來。它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是丹霞地貌的典型景點。裡面有許多天然洞穴。其中一個頂部有一個開口。據說它可以到達天空,因此得名通天岩。
Ⅲ 大余最好玩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嘉佑寺塔
嘉佑寺塔位於縣城東獅嶺山麓的南安板鴨廠旁,因塔屬原嘉佑寺院內建築故名,是縣內歷史最久的一座古塔,距今2000多年歷史,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此塔有唐代風格,是不成熟的宋塔,雖歷經千年,多次修繕,依然雄偉屹立。
丫山風景區
丫山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內有瀑布20多處。位於大余縣城東10公里處,323國道從丫山山腳穿過,經景區公路可直達丫山腹地。是一處山、林、泉、湖、瀑、洞等自然景觀和寺廟等人文景觀構築而成的綜合性景區。因最高峰雙秀峰呈「丫」形而得名。丫山古時即以佛教活動和游覽勝地聞名遐邇。
景區地屬中原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其最高峰丫山(又名雙秀峰)為906.2米,森林植被復雜,植、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其中植物660餘種,野生動物116種。景區以靈岩寺而聞名,靈岩寺與廣東南華寺一脈相承,始建於南唐,坐北朝南,依山勢呈台階式布局,具有明代建築風格的磚木結構建築群落,是「江西有數,贛南為盛」的佛門聖地。景區內的龍山瀑布群景區,座落在長約4公里的峽谷內,有大小瀑布20餘處,最高一處近60米。
牡丹亭公園
牡丹亭公園是一處集名勝古跡、地文景觀、風土人情為主,溶文化、古跡、建築、娛樂為一體的文化主題景區。位於縣城東部東山之麓,章水之濱,佔地面積15公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全園布局結構分五個游覽區,以後花園游覽區景緻最佳,園內有牡丹亭、芍葯欄、綠蔭亭、舒嘯閣、蕉龍亭、梳妝台、玉池、玉池精舍、梅花觀、麗娘冢等景觀,其中牡丹亭為園中十景之最。牡丹亭公園景觀以歷史文化為背景,藝術地再現了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劇中的人文景觀,構成了一組情趣盎然的園林勝景。
三江口原始森林
三江口原始森林位於縣城西北23公里的洪水寨南源山中,海拔400—900米,屬省級森林公園,存有林木在三江口河兩岸,約五公里長,總面積1200萬平方米。進入三江口林區,可見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沿途峰巒疊嶂,溝壑縱橫,且多處瀑布錯落其間,山上既有美麗的白鷳,也有珍貴的獐、鹿等。河谷多大青石,像牛、像豬形態各異。全年氣候涼爽宜人,平均氣溫15.6℃,是天然的避暑之勝地。
丫山龍山瀑布群
丫山龍山瀑布群地處丫山腹地,距縣城9公里,全長約4公里,呈階梯狀分布,有大小瀑布20餘處。景區內植被呈原始狀態,山溝縱橫、懸崖峭壁、植被茂盛。
「世界鎢都」景區
「世界鎢都」景區是大余縣重點風景名勝區,現正申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景區由雅丹沙漠城及地華山鎢礦為代表的「世界鎢都」礦業資源景觀舉世聞名。雅丹沙漠城,位於縣城西南5公里處的燈芯橋附近,距323國道500餘米,是一處人造沙地構成的蝕余景觀,由西華山鎢礦為主的選礦廢棄的尾沙組成,由於年深月久,尾沙越積越多,又經過長期風侵雨襲和人工取沙,造就了奇特的「山巒」、「物象」,有的形似城堡,有的似「蛟龍擺尾」,有的像埃及的「金字塔」,成為了雅丹沙漠城。置身其中,猶如進入茫茫大戈壁,既可赤足細沙中享受「沙療」樂趣,也可乘滑沙板滑翔沙漠天地。地下迷宮,位於縣城西北9公里處的西華山鎢礦總窿口230中段。是大余「世界鎢都」的中心礦區,經過了近百年的開采歷
「世界鎢都」景區
史,井下采礦坑道縱橫交錯、上下連通,形成一個龐大的礦井群,猶如一座地下迷宮,遊客可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乘坐礦山小型電動車進入鎢都心臟,觀賞這個如夢幻般的世界,目睹地質科學的神奇,領略「世界鎢都」的博大。另有地質標本陳列館等景點,是一處集地質考察、探險求知、地抗神遊為一體的鎢都工業文化旅遊景區。
Ⅳ 大余旅遊景點作文
大余縣古稱南安,位於江西省西南端,居章水西源,庾嶺北麓。全境東西長127.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總面積1367.63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總人口近28萬。 大余歷史悠久,是溝通中原與嶺南的要沖。大余秦時設關,隋開皇10年(590年)置縣,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設南安軍,轄大庾、南康、上猶三縣,贛南開始形成南安與虔州(贛州)並列的兩個地級行政中心,元十四年(1277年)改南安軍為南安路總管府,明洪武二十五年(1365年)改南安路為南安府,一直沿襲至民國初年,轄大庾、南康、上猶,崇義四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余「南控百粵,北挹三江」,自唐朝開元年間開鑿庾嶺梅關古驛道後,中原的優秀文化、名優特產和外域的文明、科技在這里頻繁穿越,相互交流,以致出現了「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的繁榮景象,成為溝通中原與嶺南的要沖。 大余資源豐沛,是馳名中外的「世界鎢都」。大余儲蓄有鎢、鉬、錫、稀土等2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鎢礦以其質量好、品位高而著稱於世,有「世界鎢都」之稱。大余的水利電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12.4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利資源5.26萬千瓦,目前全縣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發電量達5700萬度,是全國首批農村初級電氣化縣。大余是全省36個重點產材縣之一,現有林地129萬畝,活立木蓄積430萬立方米,毛竹蓄量2800萬根,森林覆蓋率為74.4%。 大余工業基礎雄厚,是江西省的重點工業縣之一。地方工業約500家,其中創匯企業達13家。工業產品有300種,有20多個產品榮獲國優、部優、省優稱號,形成了以食品、服裝、冶金、建材等支柱產業。尤以食品工業發展迅速,「牡丹亭」牌多味花生、南安板鴨等產品蜚聲大江南北、譽滿海內外。目前,大余已成為江西的食品工業大縣。以中大集團公司為龍頭的服裝加工是大余的一大工業支柱,創出了「南安」牌羽絨衣和「好學生」牌襯衫等產品品牌。大余是全國最大的鎢生產加工基地,除四大中央鎢礦外,有年產千噸以上的地方鎢礦2家和年加工能力千噸以上的鎢製品加工企業2家,鎢精礦獲國家銀獎。 大余縣致力於礦產品深度加工,先後開發生產了仲鎢酸銨、鎢酸鈉、蘭鎢等新產品。 大余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是享譽江南的「中國端香之鄉」。大余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著力抓好糧食、花卉、白鴨、生豬、果業、地鴿、林業、小食品加工等八大產業經營,逐步形成了金邊瑞香、地鴿、大余白鴨和果業開發等農業支柱產業。尤以金邊瑞香為主的花卉產業發展迅速,全縣花卉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產值達1.79億元。大余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瑞香之鄉」。與此同時,特種養殖業方興未艾。地鴿養殖達200多萬羽,成為全國最大的地鴿集散地。果業生產成效顯著,已建成長坑、西山莊園式立體開發萬畝果業基地和323國道沿線萬畝橙柚帶,大余甜柚、臍橙、蜜梨遠銷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青睞。 大余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是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大余交通便利,323國道橫穿縣境,距京九線南康站50公里,贛州機場80公里,距京廣線韶關站13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堅持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則,加大了舊城改造和小城鎮建設力度,按照「一城聯十鎮」的布局,採取招商建城、引農造鎮等多種辦法,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城鎮整體功能進一步增強,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城鎮綠化面積達8.6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0%,人均綠化面積5.01平方米,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先後被評為江西省縣級衛生城、縣城建設文明單位、城鎮綠化先進單位和贛州地區衛生城,是全省三個綜合整治市容環境示範縣之一。理想的區位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寬松的投資環境,使大余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熱點。 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3億元,財政收入8600.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7元。大余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在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Ⅳ 8月最適合去玩的武漢周邊自駕游景點有哪些
景點有:大余灣、陽鎮、大別山森林公園、洪湖藍田、天柱山、九宮山、清江畫廊、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隱水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