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旅遊景點事例
㈠ 哪些旅遊景點受到了破壞
九寨溝——抓得再緊,景區內還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的速度遠遠超過拾垃圾的速度;
九鄉——溶洞里的鍾乳石,被人為掰壞了,掰下來帶走作為私人收藏;
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百家湖等湖邊均修建了休閑娛樂場所,不但建設中的泥沙隨著雨水沉到湖底,導致淤積抬高湖床,減少水容量,減低了自凈能力,附近排放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更直接導致了湖泊水質的污染,水體80%已經富營養化;
香格里拉——人為的因素改變了那兒原始的風格,但改的還不錯,還重造了一種生活方式;
開山炸石伐木興建樓堂館 導致黃山部分景點遭破壞。
㈡ 旅遊景點可持續發展案例
您是景區工作人員還是投資人啊?這個問題太專業化也太籠統了!!!
㈢ 一些旅遊資源受到破壞的案例,分析它們是由於哪些因素造成的
破壞旅遊資源的因素大體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一)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壞又可分為突發性破壞和緩慢性破壞兩種。
1,突發性破壞:自然界的某些突發性變化,如:地震、火山噴發、洪水、泥石流等。
2,緩慢性破壞:自然界的風化作用、溶蝕作用、侵蝕作用、氧化作用、風蝕作用、流水切割作用、地球板塊移動、溫度變化和潮濕以生物的生命規律等,都會對旅遊資源產生影響。,
(二)人為因素是多方面的、嚴重的,大大超過了自然風化的破壞程度。按破壞的根源可分為戰爭破壞、建設性破壞、旅遊開發經營性破壞和旅遊者的破壞。
對旅遊資源進行保護主要可採取的措施:
(1)對旅遊資源的保護應採取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治」結合的原則。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手段,注意加強對旅遊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2)對於自然作用所帶來的危害,主要應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加以預防,如室內展覽館、隔離裝置等。因條件限制不宜採取類似措施的,則應經常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治理和修繕。
(3)為了防止由於旅遊者方面的原因而對旅遊資源可能帶來的危害。
①加強本地的旅遊規劃工作,充分估計環境容量飽和給旅遊資源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②對於重要的文物建築、供遊人觀賞的珍稀動植物等,應架設隔離裝置,避免遊人觸摸攀爬。
③對於違反有關規定者要予以制止,並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罰款乃至追究其法律責任。
(4)對於旅遊者以外的其他人為原因,如當地居民、旅遊企業等造成的破壞,除應加強旅遊資源保護的宣傳外,還要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規加以約束。實際上,宣傳和立法固然重要,但關鍵還是要分派和落實有關執法和保護工作的責任。
㈣ 旅遊污染例子和旅遊導致傳統流失的例子 急在線等
1、自然概況
雙龍風景名勝區是位於浙江金華市市區以北、金華山南坡,佔地約250km2,分為雙龍洞景區、黃大仙景區、尖峰山景區、優游園景區、仙鶴妍景區和大盤天景區。目前以雙龍洞景區為重點開發區,佔地79.7km2,距市區僅15km,屬於近郊景區,是浙江省中部不可多得的旅遊、休閑、避暑勝地。
該風景區是國家重點旅遊區-杭州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杭州西湖、樂清雁盪山、淳安千島湖、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等著名國家級風景旅遊區連接線上的交匯點,所以雙龍景區的污染情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故本文以雙龍景區為例探討景區污染的生態治理[1]。
2、景區環境現狀及存在污染問題
2.1、水污染情況
景區內沒有大型河流,均為季節性流域。山區地下水以裂隙水和岩溶水為主。由於景區以溶洞景觀為主要開發對象,所以外露的水資源污染情況不嚴重。但是,如何保證溶洞中的水流持續不斷和清澈,就成了發展溶洞景觀必須面對的問題。另外,還有生活污水和水體養殖業污染問題。
2.2、空氣污染情況
雙龍景區的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能及時吸收一些污染氣體,所以空氣污染情況不嚴重。主要污染來源是景區飯店的油煙;其次,當地居民燃燒木材、枯枝落葉等釋放出的大量煙霧;其三,在旅遊旺季大量汽車(特別是近年來私家車增多)湧入景區,使景區空氣污染更加嚴重;其四,在黃大仙祖宮和金華觀等地的香火也對周圍的空氣造成了一定影響。
2.3、噪音污染情況
雙龍景區是比較安靜的休養地,當遊客數量較少時能清晰地聽到小鳥清脆的叫聲。當進入旺季,隨著車輛和人流的增多,噪音就會隨之而來,特別是在停車場、飯店賓館、景區溶洞入口處等;另外,在景區溶洞入口處還有一些小販的叫喊;第三,在雙龍洞景區下方和停車場上方有一些私車攬客上山吵鬧的情況,影響了景區正常的安靜。
2.4、固體廢棄物污染情況
雙龍景區正處於建設中期,所以一些深度景點的垃圾收集處理設施並不很完善。主景區周圍的環境還是比較干凈,安排有專門的人打掃,但是部分垃圾桶已經損壞,沒有及時修理;景區對垃圾的處理是定期將各景點的垃圾收集統一運往金華市的垃圾處理場,沒有充分利用沼氣池,使一些能量外流,降低了能量利用率,增大了成本,不利於景區的持續發展;另外,還有景區發展過程中的建築垃圾和一些植被修剪留下的垃圾。
3、景區污染的生態技術處理策略
3.1、景區水污染處理與預防措施
3.1.1景區生活污水的處理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廚房污水和洗浴污水等。生活污水的有機成分比較多,特別是洗浴污水中的有機磷含量很高,一旦直接排放到景區水體中,很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從而影響景區的水體景觀和水體的凈化能力。比較實用的方法是沼氣池法,同時它還可以處理一些有機垃圾,將各種廢棄物中的有機成分分解回收利用,沼氣渣還可以作為肥料用於景區綠化和蔬菜種植。在此結合景區的垃圾污染提出一個以沼氣池為中心的微型生態循環模型(如下圖)來提高對生活污水的利用,通過循環經濟中的加環作用,增加了各種有機物被使用次數,提高了利用率,是比較理想的一種處理方法。一、我國商務旅遊市場的現實狀況
(一)商務旅遊消費增長迅速
商務旅遊相對於傳統的觀光、休閑、度假旅遊,具有消費水平高、價格敏感度低、季節波動小、活動變化少等特點,成為旅遊產品中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撐點,在中國商務旅遊消費的增長十分迅速,正在逐步成為世界商務旅遊新熱點。
1.國際商務旅遊。據國家旅遊局統計,在來中國的海外旅遊者中,商務旅遊者(包括以會議、商務、服務員工為目的而來中國的海外旅遊者)佔到整個海外旅遊者的35%以上,僅次於觀光遊客,處在第二位。(註:孫曉勝:《北京將以商務旅遊促進高端旅遊市場發展》,《新華日報》2004年5月24日。)國家旅遊局2003年的一份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國際商務旅遊支出超過357億元,占亞洲商務旅遊市場的17%。(註:王楠:《中國商務旅遊市場分析》,博銳管理在線2004年8月19日。
㈤ 舉例說明旅遊對當地的好處和壞處,例子縮小到景點
鳳凰城,帶動經濟,壞處:商業化
㈥ 聯系具體事例,說明要想改變人們對某一旅遊地域或旅遊景點的態度,通常有哪些方法
(1)提供旅遊產品形象;
(2)改變知覺;
(3)引導參加旅遊活動;
(4)輸送新的知識和信息;
(5)激發潛在動機;
(6)各要點的簡要表述;
(7)聯系實際分析論述。
㈦ 誰能提供一些旅遊區開發而導致環境破壞的實例
http://info.finance.hc360.com/2005/06/08103930071.shtml 錯位旅遊開發破壞生態 雲南最後凈土遭劫難 雲南省香格里拉縣的下給溫泉,是近代熱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質景觀,極具觀賞性和科考價值,景區內的噴氣(熱氣)孔尤為罕見。但在旅遊開發過程中,在不了解噴氣孔的地質構造及規律的情況下,開發者企圖將噴氣孔變為「桑拿浴」場所,結果嚴重破壞了稀有旅遊地質景觀。該縣的另一處地下泉———天生橋「彩泉」,因被「現代化」裝飾而失去了「彩泉」再現的自然條件。 西南凈土香格里拉的一些地方,在旅遊開發的大潮下難逃劫難。「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多位專家指出,近年來,一些地方的錯位開發,使不少國家級風景區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現象泛濫,有的風景區正蛻變為吃喝玩樂的游樂場,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空前破壞。 比如,麗江玉龍雪山被架設3條索道,每條索道都伸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其中,長近3000米的玉龍雪山索道,延伸到海拔4506米的雪山上,每小時單向運送客流量達426人。這些索道的建設和運營,給保護區帶來了生態災難。大量遊人的湧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壞,部分冰川開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遊客踐踏、破壞;野生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當年規劃時還存在的珍稀動物,現在已難覓蹤跡。玉龍雪山生態環境的破壞速度,令世界各國專家驚訝。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景區沒做規劃就進行開發。
㈧ 哪些旅遊景點受到破壞(隨便舉一個例子,最好是黃山的)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做
呵呵,這是別人在考你還是你在考別人啊?簡單回答下,可能不專業,但是方向絕對對回。僅答供參考哈!如下:
景點受到破壞當然是要維護。不管哪個景點。
具體的比如黃山景區樓堂建造過多導致自然性被破壞,污染嚴重事件。詳細可參考鏈接1.
做法就是維護:拆掉過多的樓堂,恢復景觀的自然性,規劃合理位置,合理數量的樓堂數量並要有制度來規范樓堂的運營機制,使兩者間達到一種和諧。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可以說是矛盾也可以說不矛盾。原因:
1:沒有開發就沒有所謂的保護。保護是在開發的前提下產生的後續措施。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
2:說矛盾是因為兩者就像矛與盾。開發了的旅遊資源勢必會因為運營導致一定程度上的破壞,污染。就像做了一把矛,在不斷攻擊。那麼只有用盾來防禦。這個盾就是保護。
3: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開發?這是因為兩者並非不能和諧共存,這是個辯證關系,關鍵看側重點。過度開發,保護不力當然不建議開發。適度開發,重點維護。那麼就能長久持續,和諧共存。
㈨ 我國有哪些舉世界盃矚目的帝王陵墓旅遊勝地,請舉5~6個例子
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唐乾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東陵、清西陵,沈陽清關外三陵。
㈩ 因為旅遊而景點環境被破壞的例子
黃山,探海松景點,最大的一棵探海松死掉了。
妙筆生花景點,是後來人工修復的,原來的那可樹因為環境的改變也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