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寺旅遊景點地址
A. 北京廣濟寺的確切地址
北京弘慈廣濟寺
地址:阜成門內大街25號
周邊交通便利
乘坐102電車,13路,回42路,603路,604路,619路,623路,685路,到答西四路口西下車;
乘坐105電車,13路,204夜班內環,204夜班外環,22路,38路,409路,626路,690路,83路,88路,到西四路口北下車;
乘坐地鐵4號線,到西四下車;
希望能幫到你。
B. 廣濟寺的景點結構
廣濟寺的西廂房,它在整個移民歷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是當時明政府專門設立的一個機構——「大明洪洞移民簽發處」,是當時明政府辦理遷民手續的一個重要場所。為使遠道而來的歸鄉遊子不枉此行,景區就把當時的情況在此做了情景重現。
大廳乍看像個衙門,其實是當時明朝移民官員的辦公場所。「肅靜」、「迴避」牌分豎在兩邊。中間是擺放文房四寶的公案,上面有驚堂木、令簽。驚堂木是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棱兒有角兒,取「規矩」之意,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皇帝使用的驚堂木稱作「龍膽」,也叫「震山河」。意思是皇帝一拍四海皆聞,以顯示至高無上的權利;丞相使用的稱作「運籌」,也叫「佐朝綱」,用以顯示身份;將帥使用的為「虎威」,還被稱為「驚虎膽」,用以震軍威;縣官使用的稱為「驚堂」或「驚堂木」。令簽是用來宣布判決、發號施令的,一般有白、紅、黑三種令簽,白色最輕,紅色次之,黑色最重。同樣是四十大板,白色簽皮肉腫脹,紅色簽皮開肉綻,黑色簽骨斷筋折。在公案的後面掛有一幅明代疆域圖,是官員用來研究遷民方向及線路的。左邊是移民路線圖,右邊是遷民公告,它們分別交代了當年遷民的原因、遷民的優惠政策以及遷往的目的地。看到這里相信各位的腦海里已經有一幅明朝遷民圖了,更能想像的到移民先祖們被迫離家的艱辛與無奈。
辦理各種遷民手續的小公案,一邊公案在當時是用來為移民們登記造冊的,移民們在此拿上遷民憑照,由書吏填寫好,然後再去另一邊公案處領上川資,就被遷走了。這邊放置的幾個箱子里裝的就是專門用以供移民遷移路途中花費的銀錠銅錢。程序的復雜,制度的苛刻,這一切更能使我們每位移民後裔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當時政府對遷民的重視與普通百姓對老家的難舍難離。
景區設置了一些明朝服飾,有欽差老爺的,有衙役的,也有書生的。設有一個辦公室,是根祖文化部工作人員為移民後裔答疑解惑的地方,您要是有家譜或者想修家譜的話都可以來這里咨詢。 廣濟寺山門外影壁上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發音為nāmō,意為對佛的尊敬或皈依;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凈土世界的教主,以大無邊的佛法普度一切眾生。南無阿彌陀佛則是向阿彌陀佛致敬。所以很多人常常口誦「南無阿彌陀佛」來祈求佛法護佑。
廣濟寺的山門,即寺院的正門,因為寺院多建在山林之處,所以寺院正門統稱為山門。門口左右的這兩位護法金剛分別叫「密跡金剛」和「那羅延天」。因為他們一位張口做哈氣的樣子,一位瞪眼鼓鼻像哼氣的樣子,所以我們也就俗稱他們為「哼哈二將」。他們守護於寺廟最前沿,有摧邪顯正、除惡揚善、護持佛法的作用。 天王殿,是供奉四大天王的地方。天王殿中間塑的是大肚彌勒佛,其身後是韋馱菩薩,兩邊塑有四大天王。中間供奉的這位兩耳垂肩,袒胸露肚,笑容滿面的便是彌勒佛。彌勒是梵語的音譯,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既定繼承人,也就是我們通常講到的未來佛,按人間的時間算要在56億7千萬年以後才能成佛。
南方增長天王,手握青光寶劍保護佛法不受侵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碧玉琵琶,表明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寶傘,也稱寶幡,用以制服魔眾保護眾生。西方廣目天王,手纏龍頭蛇身,用來索捉不信佛的人,使其皈依佛教,另一手持寶珠,取龍戲珠的意思。在民間還有另外一個吉慶的說法:四大天王各執一種法器,寶劍因為有劍鋒,取意為風;琵琶因為有弦,不能緊不能松,取其調;寶傘可以遮雨,取其雨;龍蛇多代表順,連起來就象徵著風調雨順。
彌勒佛身後的這位少年武將的形象是韋陀將軍。在寺廟當中,韋陀將軍的形象有兩種:一種是雙手合十,將金剛杵放在肘間,表明該寺廟是允許外來僧人在此吃住的接待寺;另一種就是像我們看到的把金剛杵杵在地上,表明該寺是不接待外來僧人的非接待寺。韋馱供奉在大肚彌勒像的背後是因為傳說他倆原來分別是兩個廟的當家和尚,彌勒笑口常開,熱情好客,廟里香火鼎盛,可他不善於理財。韋馱恰恰相反,一天到晚板著臉,香客不敢進,廟里冷冷清清,可他管理賬目有一套。後來佛祖就讓他倆共管廟宇,取長補短,將寺廟管理得井井有條。
鍾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報時的公共性樓閣建築,鍾、鼓原本都是古代樂器,後來用於作戰。所謂擊鼓開戰,鳴金收兵,再後來才用於報時日。天明擊鍾催人起,入夜擊鼓催人息。佛教寺院敲鍾擊鼓是有特殊儀規和意義的,早晨鍾聲繼以鼓點,遲暮鼓點繼以鍾聲;可謂鼓聲陣陣敲醒名利客,鍾聲點點驚醒夢中人。
觀音菩薩雕像,左手持玉凈瓶,右手持楊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人稱大悲菩薩。可顯現出33種變化身,救人12種大難,最終接引人到西方極樂世界,說法道場在浙江普陀山。這是一尊男身像,因佛教中最早沒有女性,到了唐朝佛教大肆興起,由於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具有女性的特性,為方便女性祭拜便將他化身為女性。
觀音菩薩後面是被中國佛教稱為浮屠的佛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中的浮屠,七級浮屠指的就是七層塔,它的意思就是救了別人一命,就相當於憑你的功德,可以為你建造一座七層的佛塔。在佛教中,七層的佛塔是最高等級的佛塔。造浮屠佛塔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不是隨隨便便想造就能造的。 大雄寶殿中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能雄震大千世界,因此佛教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教中佛、法、僧三寶。正中間坐的就是佛祖釋迦牟尼佛。這是佛正在說法的姿勢。上面的三尊佛像,分別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右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琉璃光佛;左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這三尊佛合起來叫「橫三世佛」。這在佛教《華嚴經》、《葯師本願經》、《觀無量壽佛經》中有明確記載。
佛祖前面站的這兩位分別是迦葉和阿難。佛祖左邊的是迦葉佛陀,他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首。迦葉的意思為飲光,因為他出生之時身軀都是金色而且散發光明而得名,他又被人稱為金色頭陀。佛祖右手邊的就是阿難。佛經上講,阿難是佛祖堂弟,名阿難,是歡喜、慶喜、無染之意。因阿難出生之日適逢佛陀成道大喜之時,所以取這個名字。阿難也是我們前面講過的有關楞嚴神咒的故事中的那個阿難,同時他還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大雄寶殿兩邊就是鼎鼎大名的佛教十八羅漢。其實,十八羅漢並不是一直都有的。在五代以前,佛寺中多塑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傳教時隨侍的十六位弟子,到了宋代又加了兩位發展到十八尊,加的這兩位就是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後來,羅漢數目又發展到五百尊,他們受佛之囑永住人間護持佛法,為眾生造福。
伏虎羅漢:傳他住的寺廟外常有猛虎長嘯,他認為老虎餓了,便將自己的飯分給老虎,時間一長,猛虎被他收伏了,常和他玩耍,故而得名。
長眉羅漢: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因此得名。
布袋羅漢:是古印度的一位捕蛇人,常背一布袋捕蛇以免行人被咬,捉住蛇後拔掉毒牙將其放生,因其善心,修得正果,故有此名。
沉思羅漢: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釋迦牟尼作太子時所生的兒子,後隨父出家,在
沉思中覺悟,因此得名。
開心羅漢:原是天竺太子,其弟想與他爭王位而作亂,他請來弟弟說,我心中只有佛,從來沒有想當國王,遂打開衣服見他心中有一佛,弟弟便不與他再爭王位,後來出家並修得正果。
坐鹿羅漢:因曾乘鹿入宮勸說國王學作佛行,故得名。
靜坐羅漢:又稱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大力無窮,佛祖讓他靜坐,放棄粗野方顯大士體格,因此得名。
托缽羅漢:他化緣的樣子與眾不同,每次都舉起鐵缽化緣,故得名。
笑獅羅漢:原為獵人,因學佛後不再殺生,獅子都來謝恩,故得名。
喜慶羅漢: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據佛經講,他「知一切善惡之聲聞」,是親耳聆聽過佛祖言教的弟子。有人向他請教什麼是喜,他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感到的快樂就叫做喜,又問他什麼是慶?他說:不由眼、耳、鼻、舌、口、手所感覺到的快樂就是慶,比如誠心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故得名。
托塔羅漢:因塔是為收藏佛舍利的,故塔便成佛的象徵,他因懷念佛陀而手托佛塔,是佛陀所收的最後一名弟子。
過江羅漢:是佛祖的一名侍者,主管洗浴之事,因此有些禪林浴室供奉著他的佛像。相傳,他修得羅漢後去東印度群島傳播佛教,過江似蜻蜓點水,故得名。
騎象羅漢:本是一名訓象師,象力大耐勞,也是佛法的象徵,故得名。
探手羅漢:他打坐常半跏趺坐,打完坐常兩手舉起長呼一聲,故得名。
挖耳羅漢:是一位佛學理論家,尤以闡述耳根之論聞名於世,所謂耳根為六眼,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佛教認為,六根即是生死之根,要想脫離生死就要六根清凈,他是論述耳根清凈的專家,所以其像常為挖耳狀。
芭蕉羅漢:因其出生時正趕上天下雨,雨點打的芭蕉葉沙沙作響,故取其名,他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稱芭蕉羅漢。
看門羅漢:化緣常用拳頭打屋門叫人出來布施,後來佛祖給了他一根錫杖,他就用杖在人家門前搖動,屋裡的人聽到錫杖聲果然開門布施。
降龍羅漢:傳說古印度有個惡魔叫波旬,他煽動那竭國人殺害僧人,拆毀寺廟,並將所有佛經劫掠到那竭國。惡龍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他降伏了惡龍取回了佛經,立了大功,故得名。
景點旁木料上雕刻而成的海島觀音和108羅漢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羅漢都是觀音菩薩度化的弟子,其中也有騎獅子的文殊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海島觀音的兩旁,是兩位蓮花童子。 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菩薩,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而且地藏菩薩曾發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願,所以也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使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獲得救度。
地藏菩薩前的這兩位隨侍叫閔公和道明。可以看到,閔公的年齡比道明要大,但閔公卻站在地藏菩薩的下首。說起來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地藏菩薩成道時,安徽九華山下有一位閣老,人稱閔公,他平日奉行人善,經常齋請九十九位高僧,獨獨留下一個空位等著邀請山上的地藏僧,以湊滿百人之數,這樣過了很多年,直到菩薩成道那日,特地從山上來向閔公乞求一片袈裟大的地方落腳。閔公說:「這九華山的土地都是我的,請您隨便選。」於是菩薩把袈裟一展,竟覆蓋了整個九華山,閔公見狀,知道菩薩已修成正果,就捐出了這座山,並讓兒子出
家給地藏菩薩作弟子,他兒子就是道明,後來閔公也舍俗修道,因為出家有先後的緣故,閔公反而成了兒子的師弟。所以道明站在菩薩的上首,閔公卻站在下首。在地藏殿的下面,是玉佛展覽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參觀。兩側還有西方三聖殿、圓通寶殿、玉觀音殿、法物流通處,大家可以自由尋訪。
C. 蕪湖的廣濟寺幾點開門幾點關門
樓主你好:
我是蕪湖人,我幫你解答:
景點類型:宗教場所
詳細地址:安徽省內 蕪湖市 鏡湖區容赭山南麓
電話網址:0553-3835195
開放時間:周一 - 周日 (08:00 - 18:00)
門票價格:5 元
公交:乘坐4、6、9、10、30、102路直達廣濟寺下車【4、6、10、30路空調車上車兩元,普通車上車一元9、102路上車一元】
D. 武穴有哪些景點
武穴山川鍾秀,境內旅遊景點頗多,旅遊資源呈現六大特點:奇峰峻嶺,水庫點綴其中,景色優美;奇洞異窟,卡斯特地貌,鄂東獨有;田鎮要塞古跡,歷代古戰場,勝跡獨特;家族墓地,名人題詞薈萃,黃岡獨有;城區區位,山水湖庫俱全,地貌獨佳;風俗曲藝,地方風味飲食,武穴獨特。北部的橫崗山(海拔815米)林隱寺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是著名的佛教旅遊聖地。目前已開發建成橫崗山旅遊公路、太平橋避暑山莊,並連接荊竹水庫、太平一尖山(海拔1063米)、南宋名將余蚧墓、鮑照讀書台為一體,基本形成武穴市的旅遊休閑避暑勝地。新建的武山湖度假村依託武山湖以及武山寨的秀麗景色,成為新的娛樂休閑佳地。距武穴城區9公里的笠兒堖主峰一帶有數處溶洞群,其中的雙善洞、靈泉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瑰麗奇絕,為華中地區罕見的大溶洞。境內的黃岡市級旅遊區仙姑山,一峰獨秀,群嶺拱衛,觀光遊客絡繹不絕。廣濟文曲、黃梅戲等風俗曲藝,特色清新,名揚海內外。武穴旅遊業逐步成為支柱產業,賓館、酒店、旅行社等20餘旅遊企業已形成接待規模。已形成一湖二洞(雙善洞、靈泉洞)三山(太平山、仙姑山、橫崗山)多點(小龍潭公園、魏高邑觀光農業園、葡萄山莊、梅川水庫、荊竹水庫)的旅遊開發格局。
E. 武穴石佛寺郵編
郵編查詢
435414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石佛寺鎮
版435414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石佛權寺鎮尤咀村
435414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石佛寺鎮楊林村
435414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石佛寺鎮賈家村
435414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石佛寺鎮連湖村
F. 北京廣濟寺周圍有什麼景點
你好!
在廣濟寺的來西邊有西什庫教堂,自東邊沿街走有妙應寺(白塔寺)還有歷代帝王廟魯迅故居~都在一條線上~走過魯迅故居就到了阜成門了,那邊還有萬通商城(裡面2層有一些攤位賣紀念品)如果是旅遊可以買一點
價格肯定比景點便宜~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G. 武穴市大法寺鎮
大法寺鎮位於武穴市抄西南部,東南距武穴城區16公里,東毗刊江辦事處,北埃四望傎,南鄰田鎮辦事處,西接蘄春。地理位置:東徑1150*23 115*34 北緯29*53 30*01,鎮政府駐地大法寺,版圖面積117。2平方公里。
H. 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鎮所有村的名稱
大法寺鎮(原名陽城來區)位源於武穴市西南部,距武穴城區16公里,依次與蘄春縣和本市的四望鎮、石佛寺鎮、刊江辦事處、田鎮辦事處接壤,地理位置東經115°23′— 115°34′、北緯29°53′—30°01′。
鎮政府駐大法寺,人口52850人,面積117平方千米。
轄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
鳳咀、下鄭、八峰山、大屋雷、上桂、中桂、下桂、畈上、梅均、步塘、李垸閣、西岸、湖咀上、劉葉、李茂洪、張良祖、劉鳳袍、兩李、西畈、游亭下、東畈、湖北、李德升、李邊、李貞、崇山、張百可、李堂選、楊門、芭茅巷、月塘、下伍、湖橋、白龍潭、雙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