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的景點圖片大全
1. 花果山的景點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先進單位,中國十佳旅遊景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全國「黃金周」旅遊直報點和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系統點。[1]
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遊記》而著稱名聞海內外。唐、宋、元、明、清先後在這里築廟建塔,千百年來的古建築、古遺址、古石刻、及歷代文人墨客的游蹤手跡遍布山中。早在明萬曆30年,朱翊鈞皇帝已頒旨花果山中的三元宮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皇帝親題「遙鎮洪流」四字鐫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對花果山神靈的敬仰。李白:「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與蘇軾:「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雲台山,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之一」美譽。[1]
中文名稱
花果山
外文名稱
Mount Huaguoshan
地理位置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鬱林路5號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75.39平方公里[1]
預訂門票 85.00元起
攜程旅遊提供
去訂票
快速
導航
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地質地貌景區榮譽自然景觀景點介紹歷史文化實用信息交通信息
位置境域
花果山風景區所在的連雲港市位於我國萬裏海疆的中部,江蘇省的東北部,東臨黃海,西接中原,北扼齊魯,南達江淮,與日本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景區面積75.39平方公里,層巒疊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峭壁懸崖,巍峨壯觀。[2]
氣候特徵
花果山景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既有暖溫帶氣候特徵,在雲台山南麓又有北亞熱帶氣候特徵,既有南北氣候過渡地帶的氣候特徵,又有海洋向內陸過渡地帶的氣候特徵。總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季。常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年平均最高氣溫19℃,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0℃,既無嚴寒又無酷暑,其次,年平均總降水量920多毫米,是濕潤型的雨量;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0%,這是非常適宜人居的體感舒適度。[3]
共34張
連雲港花果山美景
游覽花果山四季皆宜,春來鳥語花香、夏日飛瀑急湍、秋季風景如畫、冬日銀裝素裹。晴游花果山,登山遠望、日出海上、大海茫茫、風帆點點、身臨其境、使人頓覺「恍疑身世出塵寰」;雨登花果山、雲山霧海、如入畫圖,如
2. 花果山的景點有哪些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花果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主要景點有:水簾洞、三元宮、迎曙亭、七十二洞等。
3. 花果山景點簡介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南雲台山中麓。唐宋時稱蒼梧山,亦稱青峰頂,為雲台山脈的主峰,是江蘇省諸山的最高峰。 李白:"明日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與蘇軾:"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雲台山。被譽為:"海內四大名靈"之一。
花果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先進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先進單位,中國十佳旅遊景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全國"黃金周"旅遊直報點和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系統點。
花果山風景區所在的連雲港市位於我國萬裏海疆的中部,江蘇省的東北部,東臨黃海,西接中原,北扼齊魯,南達江淮,與日本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景區面積84.3平方公里,層巒疊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蘇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峭壁懸崖,巍峨壯觀。
毛澤東親口說"孫猴子老家"在江蘇雲台山上的消息傳開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省委、省人委,連雲港地委、專署及市委、市人委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一系列調查研究,查找文字記載,搜集民間傳說,察看歷史遺跡,證實雲台山確有與《西遊記》描述相一致的花果山、水簾洞、南天門、玉皇宮、老君堂、媧遺石、八戒石、猴石、唐僧崖、白龍洞、七十二洞等地方,至於民間傳說那就更多、更豐富了。從所處位置看,方向正確。從自然景觀看,不差分毫。從民間傳說看,對其影響在前。從猴王原型看,與其密切相關。
4. 花果山景區 花果山景區有哪些景點 門票多少錢一張
那裡好貴的,還不如來野三坡百里峽哪,那個地方風景不錯,有山有水,非常漂亮!
5. 花果山景點描述
搜索詞條
╳
花果山風景名勝區
更多圖片(6張)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區東南,為雲台山脈的一部分。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因吳承恩創作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此,故名花果山。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山中林木茂盛,青竹滴翠,雲海起伏。花果山素有"孫猴子老家"之稱。另有:四川成都龍泉花果山風景名勝區。
中文名稱:花果山風景名勝區
地理位置:連雲港市
開放時間:8:00-18:00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
分享
江蘇連雲港花果山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市區東南,為雲台山脈的一部分。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因吳承恩創作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此,故名花果山。山中林木茂盛,青竹滴翠,雲海起伏。花果山素有"孫猴子老家"之稱。
景區簡介
花果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自古就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之一」美譽的花果山,集山石、海景、古跡、神話於一身。自然景觀呈山海相依,崎峭與開闊呼應對比的壯麗景色。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濃厚,古建築、古遺址、古代石刻以及歷史人文墨客的游蹤手跡遍布山中。具有迷離神奇的色彩,《西遊記》里描述的花果山美猴王、水簾洞以及神話中女禍補天遺留下來的媧遺石等,種種神話和民間傳說,以及與《西遊記》相關聯的景點數不勝數。冬日雪景迷人,夏日飛瀑急湍,秋季風景如畫,春來鳥語花香。
6. 洛陽花果山的主要景點
這座花果山可不是齊天大聖的老家,而是地處洛陽市宜陽縣西南部的女兒山,俗名石雞山。山與嵩縣、洛寧毗鄰,距洛陽市區90公里。花果山屬冰川期地貌,群峰點點,林濤起伏,重岩疊嶂,山石奇特,景色十分秀麗。1991年被國家林業部定為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180平方公里,主景區4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主要景區有北部、南部、石院牆、七峪溝、大里溝、岳頂山等,景點以天然石猴、水簾洞、唐僧石、摞摞石、寒心石、登雲梯、玉皇頂等較為出名。
河南洛陽花果山在縣城西南深山區的穆冊鄉。距縣城50多公里。東鄰岳頂山、北接女幾山。西交洛寧境。南連嵩縣地。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
花果山之名,始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壽安縣岳頂山在縣西南,又西為花果山」。據《山海經》記載,商周時期稱姑媱山。傳說是「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媱草」,因以為「化姑山」。在《太平寰宇記》里,又將「化姑」念做「花果」。也因為這里山果雜集,春花秋實而得名為「花果山」。這與女幾山雖同出一源,但女幾山以神話傳說著稱於世,花果山以風物特色享有盛名。此山主要特點是: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霧美、林茂,具有神話幻想境界。
山、玉皇頂拔地突起巍峨壯觀,南天門崖壁陡峭峻極入雲:鋸齒山,參差錯落,宛如一組三藏赴西天取經雕塑,麥穗山,金光燦爛,如臨村外麥場;石簾山,紋理清晰,似珠竄倒掛天空。此外還有雲海三島、梯子溝、仙人居,顧名思義,各有奇態。
石,唐僧石正面象和尚拱手站立,背面頭部如小山懸空。號稱飛來石、寒心石、象雜技師倒立單腳蹬壇;老人石,腰駝背弓,形象逼真;摞摞石,兩石相摞,接觸不足方尺,頂端可建房,四周如大廈挑檐;羅鍋石,兩石相接,中空可通行人,傳說為孫悟空出生之石。更有大小石猴5處,有的相抱接吻,有的抓耳搔腮,有的欲跳欲蹦,千姿百態,神氣十足,還有閻王石、揚船石、石院牆、都是天生奇景。
崖上有洞,洞中有水,水流有潭。僅七峪溝就有四道潭。瀑布、急流、險潭、隧洞,使人凄神寒骨,古人曾題「龍潭虎穴於石壁。玉女瀑水花飛濺,如禮花銀光閃耀。水簾洞幽暗深靜。」頂有石猴並立。
草木蔥蘢,煙霧縹緲,四時景色如畫。春天野花爛漫,鶯歌燕舞;夏天山風習習。可以消暑解悶;秋天碩果累累,霜葉透紅似火;冬天,林海雪原,銀波玉浪,起伏壯闊。
7. 花果山景點簡介
主要景點136處,與《西遊記》密切相關的景點很多:孫悟空出生地——媧遺石、惟妙惟肖回的猴石、八答戒石、沙僧石、栩栩如生的唐僧崖,以及七十二洞、定海神針、仙硯、拐杖柏、曬經石、團圓宮等,特別是水簾洞更是名聞遐邇。以三元宮為中心的古建築群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賜於明、興盛於清,是歷史上著名的香火盛地,極具文史價值的鬱林觀石刻和建於北宋的阿育王塔,還有屏竹禪院、義僧亭、茶庵、九龍橋等都是著名的名勝古跡。近幾年來緊緊圍繞《西遊記》主題,對景區進行開發建設,又增加了怪石園、墨香小徑、大聖佛、多寶佛塔、瑤池、猴苑、鹿苑、神路、天下第一巨字「神」字、仙人湖等都是獨具匠心的成功之作。花果山植被豐富,景色秀麗,一年四季皆有特色。全國四大觀賞明竹之一「金鑲玉竹」,名茶「雲霧茶」和獼猴桃、人參果、銀杏、板栗等都是花果山的特產,近兩年景區管理處加大綠化美化力度,花果山將是「四季好花常開、八節鮮果不絕」的人間仙境。
8. 花果山是哪裡的景點
連雲港的景點
9. 花果山有什麼好玩的
花果山景區內景色秀麗,一年四季特色都很優美,有著人間仙境的美譽。板栗也是這里的特產之一哦,景區內景點很多足有130多個,與西遊記相關的繁多,比如水簾洞,還有孫悟空的出生地女媧遺石、定海神針等等。尤其是水簾洞的大名,更是響當當啊,所以前去遊玩的遊客特別多。
10. 花果山的景點介紹
大石崖上有一個很大的「神」字,叫做神字王。字長39.4米,寬15.8米,深0.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漢字摩崖石刻。1996年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神」字王可遠眺也可近觀。
花果山的一草一木,都因為一部《西遊記》而充滿神韻,從怪石園東部唐僧崖向南有一條石板路,通往眺望「神」字王的最佳方位——觀神台,路旁邊的崖壁上有若干名家書寫的字體不一、大小各異、風韻不同的「神」字摩崖石刻,一路「神」味十足,叫做「神路」。 大聖湖之濱屹立著一座千年古塔。它背依層巒疊嶂,面臨千頃碧波,塔身亭亭,倒影歷歷,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它就是海清寺阿育王塔,塔旁原有一座海清寺,是花果山主廟三元宮的下院,類似於今天的接待站。過去長途跋涉朝山進香的信徒,都要在這里先歇歇腳,再往山上攀登。
海清寺阿育王塔,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寶塔。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此地原先曾建過一座塔,在唐代時號稱全國第二,可見此塔在我國的建塔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阿育王塔自古就是雲台山的一個主要景點,明代叫「古塔穿雲」,清代叫「塔影團圓」。它的特點有五:一是歷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經歷過郯城1668年8.5級大地震的洗禮,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壯麗,再經山光水色的映衫,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遊客有參與的機會;五是有動人的神話傳說,倍增游興。 墨香小徑是一處天然的藝術碑廊,融自然美與藝術美於一體,別具一格,堪為國內一絕。
在一塊塊自然山石上,鐫刻著當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因名「墨香小徑」。踏入這條小徑,便會為104塊天然石上的書法瑰寶所陶醉。字因石愈顯其秀,石因字更顯其神。真草隸篆,形體各異;顏肌柳骨,風韻不同。啟功、沈鵬、李苦禪、沙孟海、林散之、武中奇、范曾、舒同、李淑一、蕭嫻、李一氓、郭化若等位大師的真跡,為勝境錦上添花。 海州的早期文獻,有猴屬的記錄,但明清以來的方誌里,猴子沒有了蹤影。此大概正是《西遊記》中猴家族被孫悟空從生死簿里一筆勾去的故事原型吧!
如今,花果山的猴子,依然保持著野生狀態,自行覓食、繁衍。尤其重要的是,這里存在一個健全的猴王國,您只要仔細的觀察,一定能體悟到其間的等級尊卑和家庭親緣,甚至迷離復雜的動物世界裡的社會關聯。 據史書記載,多寶佛塔建於明代,但是,塔建成不久後倒塌。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原塔基平台才重見天日。經開掘塔心石室,發現有鎏金銅像及大批古錢幣。
現今的塔仿南唐風格,於1995年重建。塔體石雕,實心,長柄鈴型,高12.77米,九級八面。塔身周圍有石雕佛像64尊,玲瓏精緻,栩栩如生,風韻各異,神采紛呈,是步游者必賞之景。 花果山金鑲玉竹為竹中珍品,其珍奇處在那嫩黃色的竹竿上,於每節生枝葉處都天生成一道碧綠色的淺溝,位置節節交錯。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條上鑲嵌著塊塊碧玉,清雅可愛,故古海州志中稱其為「金鑲碧嵌竹」。
花果山上的金鑲玉竹分布較廣,生長旺盛,以花果山最多,而緊靠三元宮的屏竹禪院一帶尤為繁茂。因此,1993年6月,中國發行一套《竹子》特種郵票時,特將雲台山金鑲玉竹列於4枚中的第2枚。金鑲玉竹郵票碑便也豎到了去屏竹禪院的路口,成了花果山特有一景。
屏竹禪院因竹如屏而得名,是三元宮建築群中最為清幽的處所。明代萬曆年間山陽人謝淳舍家開山時建造,為僧侶修行的地方。1938年日軍搜山時被焚毀。1984年在原址上復建。整個禪院空間不大,卻隱現出較多的古代園藝的營造法式,諸如房舍、亭台、月門、迴廊、魚池、古木和珍稀的金鑲玉竹呼應,步換景移。可坐望亭,品香茶,看美景,令心神一清。 花果山,億年滄桑,萬鍾風情,千般妖嬈。自蒙始以降,文明初發,引來百家爭詠,群儒吟唱;四方騷客,為之競相折腰。許多傑出的文人士子都曾向她展示過熱烈的情懷。
花果山,接受過歷代文人送給她的幾十個名號。原名:都洲、郁洲、瀛洲、羽山、郁山、逢山;曾用名:蒼梧山、復釜山、東海山;又名:前雲台、青峰頂、玉女峰 、前頂山……她坐於雲台山脈之顛,俯覽148座大小山巒。吳承恩寫得形象:「東海之處聳崇巔。」
中國最早的一本地理書《禹貢》,我們已無從考證它是哪一位文人所為。作者熱情地稱頌花果山那姣好的容貌和綽約的風姿:山土的肥沃喻示了她的豐滿;土層的朱赤比擬了她的紅顏;豐蘢的植被象徵著她的雍容和綺麗的裝點。
2000多年以前,《山海經》的作者就熱情地關注著這座地處「東方海外」的高山「大壑」,稱譽了萬類競飛的鳥世界和繁榮的少昊方國。夏王朝的堯帝派羲仲來這里祭祀日出;健行人豎亥奉大禹之命從這里起步,丈量天下的地極。
曾被士大夫們視為「僻在海隅」的花果山,盛唐之初的貞觀年間,卻一下子出了一個當朝宰相和一位頭名狀元。這樁悲歡離合終致花好月圓的掌故,依託了豐富的山間風物,飽蘸了濃郁的鄉土情韻。十多位王孫、進士、舉子、高僧都在自己撰寫的詩文、碑銘中津津樂道,頻頻唱頌。這其中,吳承恩的文字堪稱是大手筆,他那精巧的文思以及擅長描摹人物的錦心綉口,把河南的唐僧和花果山的陳光蕊編織成一幅啼笑繽紛的大團圓。一位歷史學家說,這是吳承恩的文字游戲;又一位小說家說,這是文人的筆墨情趣…… 《西遊記》里的花果山在連雲港的八個理由
文 / 暮雲追雪
從所處位置看,方向正確
從自然景觀看,不差分毫
從作者籍貫看,相去不遠
從交遊行跡看,來往甚頻
從景觀設置看,對其啟發巨大
從宗教背景看,與其淵源頗深
從民間傳說看,對其影響在前
從猴王原型看,與其密切相關
這部書單表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每讀《西遊記》至此,禁不住掩卷深思、悠然神往。那麼,《西遊記》中所描述的花果山究竟在哪裡呢?在今天,這個問題恐怕連三歲小兒都難不倒,早已不成其為問題了。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偉大領袖毛主席就發過「金口玉言」: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雲台山!響徹寰宇,音猶在耳。國內外眾多學者皓首窮經,以令人嘆服的史料佐證了「主席語錄」的絕對正確。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國內外《西遊記》及吳承恩研究機構及專家幾乎眾口一詞,連雲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孫悟空老家,鐵板釘釘,不容更改。
1.從所處位置看,方向正確。《西遊記》對花果山的位置有明確的界定,前文已引述過,換言之即「東方海中的一座名山」。從歷代史籍、方誌對連雲港雲台山的記載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東北的大海上。《山海經》雲:「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水經注》亦雲:「朐縣東北海中有洲,謂之郁洲。《山海經》所謂郁山在海中者也。」《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東北海中有大洲,謂之郁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鬱林山,亦名郁山,在江蘇灌雲縣東北郁洲,舊在海中……今已連於大陸,名雲台山。」《雲台新志》:「康熙四十年」,雲台山與海州大陸「渡口漸塞」,「至五十年,忽成陸地。」至於古今地名更易就不需贅述了。
2.從自然景觀看,不差分毫。在世人眼裡,雲台山早就是一座遠離人寰的海中仙山。唐開元年間《東海縣鬱林觀東岩壁紀》石刻描述雲台山:「霧夕與碧海同深,朝霞將赤城爭峻。」宋蘇東坡於孔望山遙望海中仙山,寫詩嘆道:「鬱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葯,欲棄妻孥守市寰。」上述兩例皆為前人所述,絕非牽強附會。即使是吳承恩時代,雲台山也仍還是海中山島。明隆慶三年,海州知州楊本俊《登雲台山》詩雲:「山如駕海海圍山,山海奇觀在此間。乘興時來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塵寰。」試問有哪座山能比雲台山更象《西遊記》中的花果山?
3.從作者籍貫看,相去不遠。吳承恩長期生活於淮安,這是世人皆知的,祖籍是與淮安緊鄰的漣水,則在為其父親撰的《先府賓墓誌銘》中寫得明白。查一查史籍方誌就知道,明代以前漣水曾幾度歸屬海州,海州也曾長期歸淮安府管轄。所以,吳承恩自號「淮海浪士」、「淮海豎儒」,號「郁洲山(即雲台山)人」的吳恆宣則在其著述《雲台山志》扉頁上署名「淮陰吳恆宣」。吳承恩作為本地人,寫熟悉的本地風物當為順理成章之事。
4.從交遊行跡看,來往甚頻。海州不僅有吳氏族人,也有吳承恩的親戚,更有與其相處甚殷的摯友,因之吳承恩的行跡、交遊便與雲台山所在地有了不解之緣。雲台山吳氏與淮安吳氏之間的宗族關聯十分清楚。雲台山吳氏為書香門第,世代居守「即林園」,並作為施主修立了相傳長春子邱處機棲真過的「長春庵」。吳承恩後人淮安人吳進曾三赴雲台,不僅盛贊其「家兄」吳用晦所居守「即林園」之幽美,還在那裡發現了吳承恩之遺稿《倉卒未及錄》及其它詩文。《嘉慶海州志》載有胡璉及其子、孫、重孫四代人的小傳,吳承恩在與胡家來往的相關詩文中稱胡璉為「我師」、「我舅」。隆慶四年(1570年)任淮安知府的陳文燭,倡修《隆慶海州志》並為之作序,被稱為淮安「二吳高士」的漣水吳承恩、沭陽(海州屬縣)吳萬山皆為陳家座上客,陳文燭還從吳承恩手中得到過海州刺史李邕書寫的《娑羅樹碑》拓片,可見吳承恩對海州史跡頗為知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吳承恩正在醞釀創作《西遊記》,校正《隆慶海州志》的贛榆人裴天祐晉大理寺卿,吳承恩以詩《贈裴鶴洲晉列卿逢初度歌》贈之雲:「主人本是瀛洲客」,指稱裴氏家鄉之雲台山為海上仙山,可見吳承恩對雲台山的地理掌故很是熟悉。
5.從宗教背景看,與其淵源頗深。連雲港地區的雲台山在漢代即成為太平道信徒修煉的最佳選地,晉代道教學者、煉丹家葛洪稱雲台山(郁州)為海上島嶼類煉丹場所的重要選地。晉代天師道孫恩、盧循起義將雲台山地區作為其轉戰的重要根據地。唐初著名道教學者成玄英也曾長期隱居於連雲港雲台山。在宋代以前雲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認為第七十二福地,並為全真道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宋、元、明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道、佛教相互融合的時期,此時雲台山取得了道教老資格尊神「三官」根本道場的地位。自漢代佛教從西域傳到中國內地後,海州地區和內地其它地域一樣,佛教漸漸傳播開來,除孔望山漢代佛教摩崖石刻外,海州廣建佛寺,修簍浮圖,歷史上建有三元聖宮、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雲門寺、鎮海寺等佛教寺院幾十處之多。雲台山地區作為歷史上重要的宗教活動集中場所,與淮揚等周邊地區宗教往來不絕,從而為《西遊記》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雲台山寺廟名稱以及歷史上三元宮道、佛並揉更迭也能在《西遊記》中找到相關投影。
6.從民間傳說看,對其影響在前。雲台山地區關於唐狀元陳光蕊、宰相殷開山及其女殷小姐的傳說、資料很多,地方文獻多有記載。吳承恩信手拈來,直接取材。到了《西遊記》里,陳光蕊成了唐僧的父親,唐僧也隨之由史實中的「河南緱氏」人變成了海州人,唐僧也成為了雲台山三元宮中的天、地、水三官的弟兄。
7.從猴王原型看,與其密切相關。《西遊記》是在我國古代人民群眾集體創作的基礎上,由吳承恩進行集大成的再創作形成的。現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為南宋時說話人使用的話本,寫了猴行者化身白衣秀士保護唐僧取經、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該書中的猴行者顯然是後來《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前身,「神通」卻遠不及孫悟空,且整個形象與吳承恩筆下的美猴王有本質的區別。學術界較為廣泛認同的孫悟空原型,是《古岳讀經》中的「淮渦水神」「無支祁」,這也與雲台山不無關系。吳承恩生活的時代,淮水動輒決堤,連年成災,吳承恩有著很深的水患情結,為此曾寫作《瑞龍歌》。雲台山在地理舊籍中被認作為淮水入海口,無支祈被鎖在入海口的大山「足下」,明代淮安地區(時海州屬淮安)只有雲台山為地處入海口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