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著名旅遊景點
㈠ 求寧夏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寧夏旅遊景點排名是賀蘭山岩畫風景區、沙湖、水洞溝、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回鎮北堡西部答影城、西夏王陵、中衛沙坡頭。賀蘭山和沙湖、水洞溝比較值得去。
寧夏沙湖生態旅遊區是一處融合江南水鄉之靈秀與塞北大漠之雄渾為一體的「絲路驛站」上的旅遊明珠。主要景點有沙湖國際沙雕園、鳥島(百鳥樂園)、湖東濕地(鳥類觀測站)、新門區廣場、沙湖題字石等多餘處景觀組成 。
㈡ 寧夏周邊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太多太多,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景點:
鎮北堡西:
距銀川市35公里,是在一個原始古堡的基礎上修建的。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先後拍攝過《紅高粱》、《五魁》、《五個女人與一根繩子》、《方世玉之英雄出少年》、《東邪西毒》、《老人與狗》及《荒原女神》等著名影片。
水洞溝旅遊區:
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南距靈武市30公里,西距銀川市19公里,距離河東機場11公里,北與內蒙古鄂前旗相接,佔地面積7.8平方公里。水洞溝地區是三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里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
西夏王陵:
西夏陵又稱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歷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於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寧夏園藝博覽館、賀山岩畫遺址公園、張裕摩賽爾十五世酒庄、黃河軍事文化博覽館等等,都是值得去的地方。
㈢ 寧夏的十大旅遊景點是哪些
1、西部影視城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地方,和南方秀美的景色完全不同的感覺,大話西遊、月亮河很多知名的電影都在這里拍攝的。可以感受中電影中的氣氛
這里的門票是30-50左右,記不清楚了,學生票半價。建議留出一天的時間來這里。帶上充足電的DV,記錄在這里的每一瞬間,會很有紀念意義的
坐車:市區有專門去那裡的中巴車,暫時想不起幾路,也可去西門坐16路
2、沙坡頭 建議沙湖和沙坡頭選擇一個就好。沙湖是沙漠和江南水景結合的一種風景,沙坡頭,沙漠為主,門票65-50,學生票35.
坐車:中衛市汽車站有專門去景區的車,3元,打車20元左右。
銀川值得去的旅遊景點:
西夏王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很有意義。離影視城不是很遠。可以考慮
南關清真大寺:是銀川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穆斯林兄弟的宗教文化活動中心。分上下兩層,主建築大禮拜殿可容納一千多人同時禮拜。整座建築以穆斯林崇拜的綠色為基調,象徵著聖潔,具有鮮明的阿拉伯建築風格。 體驗回族風情最直接的地方~~
六盤山:可以考慮,山清水秀,避暑比較好。
銀川的消費要比中寧的消費高一些,銀川,如果是去影視城,可以住在新市區,一般的賓館的價格在100元左右,通常68-80左右的標間。稍高一些的100-200之間,都可在旅遊時選擇
飲食的話可以體驗下寧夏的特色,寧夏的羊肉很有名,麵食也很好吃,和大城市的飲食相比,寧夏的飲食在味道上更精雕細琢。
寧夏是回民聚集地,所以,在寧夏旅遊最需要注意的是注重回族人民的風俗,回族對豬肉比較忌諱,所以在公共場合最好不要多說,也不要帶不情真的產品在公共場所。
㈣ 寧夏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沙坡頭】:位來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源中衛市.以沙漠生態治理與旅遊聖地聞名於世.
【沙湖】:位於寧夏引平羅縣西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是一處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勝地,為國家級旅遊風景區。
【西夏影視城】:坐落於銀川市東13公里處的西夏影視城,這里是明清靈武市八景之一的"橫城古渡"的舊址。影片《紅高粱》《牧馬人》《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有七十多部影視片都是在這里拍的。在此攝影之多,成就的明星之多,獲得大獎之多,是我國各地影視城之冠.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㈤ 寧夏旅遊景點大全排名
西夏風情園旅遊景區以西夏文化為主題,以實景演藝為主要表現形式,是集休閑觀光體驗、科普教育示範、紅酒文化品鑒、餐飲娛樂服務等於一體的高規格、多功能的綠色旅遊示範基地,佔地2500餘畝。景區先後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銀川市文聯創作基地」等榮譽稱號,並多次入選《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是您了解西夏民俗、探尋神秘西夏文化的必游之地。
景區斥巨資打造的大型實景馬戰表演《烽火西夏》,每場參演人員達五十餘人,陣容龐大,現場效果極其震撼,自演出以來便受到遊客熱捧,好評如潮,已成為遊客來銀川必看的一場演出。西夏市井街全面還原了西夏軍事、經濟、文化以及手工藝發展到鼎盛時期的市井街貌,讓您彷彿穿越回西夏古國,完成一場時空穿越的文化之旅。西夏陶藝館邀請西北制陶大師李五奎坐鎮,選取賀蘭山石、黃河泥為創作原材料,以寧夏本土文化為創作主題,著力打造寧夏最具特色的旅遊商品。米擒酒庄是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帶上知名酒庄之一,建立了從葡萄種植到紅酒銷售的全產業鏈,生產出的高品質紅酒先後獲得「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金獎、「柏林葡萄酒大賽」 金獎、「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獎」銀獎等殊榮。
景區位於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北京西路1496號,北臨銀川市主幹道北京西路,西臨旅遊專線110國道,地處賀蘭山東麓黃金旅遊帶的核心區位。距銀川市區10公里,離銀川火車站15公里,銀川市108路公交直達,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是來寧旅遊的必游之選。
㈥ 第一次去寧夏,寧夏著名旅遊景點都有哪些啊需要帶些什麼
寧夏有四個5A級旅遊景區,各有特色:西部影視城為影視劇拍攝地,有很多的老舊街景和物件可看;沙湖是自然風景,沙坡頭也屬自然風光,最後一個是舊石器遺址+明代軍事防禦體系旅遊景點——水洞溝旅遊景區。西部影城和沙坡頭大家都應該不陌生。重點說一說水洞溝。這里有四萬年前的舊石器人類生活遺跡,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重要發現,同時它也是明代長城的所在地。這里除了地面遺留的明長城外,還有峽谷里的「藏兵洞」。藏兵洞現發掘了1、2號洞,內部蜿蜒曲折、結構復雜、暗防眾多,是明代軍事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很多知名的影視劇也在這里取過景,比如《大話西遊》、《喬家大院》、《錦衣衛》等。此外,這里還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景區內溝壑叢生,土崖林立,十分具有黃土高原的特色。
第一次來寧夏,一定注意天氣,現在立秋了,早晚有點涼,秋雨也多,注意保暖和帶雨具!
㈦ 寧夏十大著名景點 寧夏有哪些著名旅遊景
中文名稱
寧夏
外文名稱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別名
塞上江南[3]
行政區類別
自治區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下轄地區
銀川、版中衛、固原、權吳忠、石嘴山
政府駐地
銀川市
電話區號
(+86)0951-0955
郵政區碼
750000-756400
地理位置
賀蘭山東麓,黃土高原北部
面積
6.64萬平方千米
人口
681.79萬(2017年)
方言
蘭銀官話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
著名景點
水洞溝,沙坡頭,火石寨
㈧ 著名景點 寧夏有哪些著名旅遊景點 寧
寧夏值得的著名景點西夏王陵,沙湖,六盤山。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帝陵回、西夏皇陵,是西夏歷代帝答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於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沙湖地處賀蘭山下、黃河金岸,距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42公里。景區總面積80.10平方公里,20餘平方公里沙漠與40餘平方公里水域毗鄰而居,既有大漠戈壁之雄渾,又有江南水鄉之秀美,被譽為「世間少有」的文化旅遊勝地。
沙湖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中國王牌旅遊景點,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旅遊湖泊,中國旅遊百強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全國首批低碳旅遊示範區,全國文明單位。
六盤山,是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六盤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南部、甘肅省東部。南段稱隴山,南延至陝西省西端寶雞以北。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
㈨ 寧夏銀川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沙坡頭、沙湖、西夏風情園、水洞溝、賀蘭山岩畫、鎮北堡影視城、六盤山等眾多景點,根據您的時間安排,有不同的具體安排,寧夏四季交替明顯,適宜各個季節來體會不一樣的景色及風土人情,寧夏銀川歡迎您的到來。
㈩ 寧夏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陵、西夏帝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距市區大約35公里,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4公里,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佔地近50平方公里。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也是寧夏最重要的一處歷史遺產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觀。在我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由於八九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地面建築遭到破壞,但遺跡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台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錯有序、星羅棋布地散落在賀蘭山麓的沖積扇上,仍可見昔日的輝煌。
水洞溝
寧夏水洞溝遺址旅遊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地處銀川河東旅遊帶的核心部位,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接,是連接寧蒙旅遊的紐帶,佔地面積7.8平方公里。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在曾經的80多年間,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對水洞溝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石器和化石,能夠更加了解古代的歷史。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沙坡頭旅遊區
位於寧夏中衛市城區以西20公里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遊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
在沙坡頭旅遊區有著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很多遊客都會來這里享受滑沙帶來的樂趣。除了這些這里還有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旅遊景點,及娛樂設施。有著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在這里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半島,這里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俗淳樸,資源豐富。可以在演繹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干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炕、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
沙坡頭特色之一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
包蘭鐵路在中衛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將稻草豎著埋在沙子中,形成一個個方格,方格內的沙子不能被颳走,放格外的沙子又不能留下來,起到了固定沙丘的目的。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給沙坡頭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沙坡頭特色之二是滑沙和爬沙山
遊人從平地一步一步的爬到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也可以坐索道上去)往下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人鍾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鍾」。爬沙山最能鍛煉人的毅力和耐力,有人穿防沙鞋套,多數人是光腳,當你雙腳在松軟的沙子上爬行時,別有一番情趣!注意:不能再太陽很毒的時候爬沙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滑沙場,近200米長、80米高。若天氣晴朗,氣溫升高,從沙坡頭向下滑時,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猶如金鍾長鳴,故有「沙坡鳴鍾」之譽,是中國四大響沙之一。
傳說很久以前,沙坡頭有一座美麗的城鎮,後被黃沙掩埋殆盡。於是那鳴鍾聲,有人說成是震動了埋在城裡的古鍾,也有人說是被埋在沙丘下的冤魂發出的呼救信號。傳說充斥著古人對沙漠的畏懼,每一頁都是累累白骨,斑斑血淚。然而今非昔比,在遊人的耳中,那高亢的鳴聲,不再是冤魂的悲泣,而是快樂的音符。昔日的傳說,也褪卻了恐怖的色彩,只留下神秘的趣味,讓人好奇地探索。「百米沙坡削如立,磧下鳴鍾世傳奇,遊人俯滑相嬉戲,婆娑舞姿弄清漪」,是對當下最好的寫照。
沙坡頭特色之三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
沙坡頭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郁蔥蔥的沙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里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穿越沙漠伸向遠方的奇跡;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蘭山岩畫
岩畫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里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岩石上繪制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是世界上岩畫分布最廣、內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發現。賀蘭山是我國岩畫較集中的地區之一。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岩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