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旅遊景點介紹
⑴ 定安好玩的地方都在哪定安旅遊景點地圖
旅遊景點文筆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文筆峰,位於海南省定安縣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筆峰從山腰至山頂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頂常有雲霧繚繞。文筆峰,又名文豪嶺。「文筆」、「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採的人。古代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譽為「三朝碩士,一代偉人」的禮部尚書王弘誨就出生在文筆峰腳下雷鳴鎮龍梅村。
⑵ 海南定安縣有旅遊景點嗎
文筆峰不錯。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文筆峰,位於海南省定安縣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筆峰從山腰至山頂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頂常有雲霧繚繞。
文筆峰,又名文豪嶺。「文筆」、「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採的人。古代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譽為「三朝碩士,一代偉人」的禮部尚書王弘誨就出生在文筆峰腳下雷鳴鎮龍梅村。王弘誨一生著作很多,文學上頗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錄》、《尚友堂稿》等,至今,龍梅村還有一座為紀念王弘誨 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築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築設計造型古樸雄偉、堅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關於文筆峰的由來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著一擔仙土准備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路過定安的時候,看到這里人傑地靈、美景如畫,便停下來歇歇腳、飲酒賞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腳下,另一筐土放在舊州,不知不覺仙人就喝醉睡著了,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兩擔土變成了兩座山,定安這座山就是現在的文筆峰。
文筆峰上留下的仙跡有:仙人洞、仙人大腳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
南宗的道脈淵源
南宗興起於兩宋時期,是以內丹修煉為主,以雷法行持為輔的道教宗派。放在宏觀道教史的角度來看,南宗以義理精深、修持真實的內丹學,充實、改造南方以符籙為主要形式的傳統道教,體現出宋以後道教發展的主流方向,所以在文化上具有強健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為核心,神仙不僅是信仰的對象,同時也是修行的目標,是通過修行所能夠達到的超凡入聖的境界。由凡人修煉成神仙,必須有一整套方式方法。在道教史上,這套方式方法有些是各個時代都通行的,如積功累德、信仰三寶等,也有些具體的修煉技術,是帶有時代特點的,如秦漢時流行祭祀求仙,魏晉時盛傳外丹、服氣等方術,自唐宋以後,則以內丹修煉為主流。盛唐至五代時,內丹修煉方法不僅受到各派道士的日益重視,而且也受到教外養生家的重視,創作出許多探討內丹修煉方法的詩詞、歌訣。而內丹學發展的一個公認的劃時代標志,是南宗初祖張伯端所撰寫的《悟真篇》。這部由系列詩片語成的內丹經典,既排解了內丹學與各種修煉雜術的糾纏,使內丹學從不勝枚舉的方術中凸現出來,也從理論上使內丹修煉升華為性命之學,即關於身心健康的體系化學說。
張伯端的《悟真篇》丹法,經四傳而至白玉蟾,不僅其性命之學得到繼承和發展,而且與當時南方流傳甚盛的雷法結合起來,通過組織教區教團予以推廣,使內丹學的發展依託於更規范的宗教組織、傳度形式,從而創建作為一個道教宗派的南宗。元明時期,南宗主要是作為一個丹道文化體系在教內外流傳的,雖然南宗的傳衍不及北宗全真派隆盛,但由於南宗丹道文化的影響廣泛而且深遠,所以自宋末元初以降,教外學者如虞集等人,就以南宗與北宗全真教派對稱,以同出鍾呂而宗分南北,彰顯南宗丹道文化的影響。
南宗與北宗一樣,都出於神仙鍾離權、呂洞賓以及劉海蟾的傳授。最早提出南宗傳承譜系的人,就是其實際創立者白玉蟾,可見於其所作《謝張紫陽書》。綜合相關資料,將南宗傳承譜系列為下表:
彭耜字紫光,號鶴林,著有《道德真經集注》18卷、《道德真經集注釋文》1卷、《道德真經集注雜說》2卷;留元長字紫元;詹繼瑞號紫芝子;陳守默號刀圭子;葉古熙號煙壺子;洪知常、陳知白,廬山太平興國宮道士;王景玄字啟道,號金蟾;方碧虛著有《碧虛子親傳直指》1卷;林自然著有《長生指要篇》;王慶升著有《爰清子至命篇》、《三極至命詮諦》;李道純著有《道德會元》2卷、《中和集》6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