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的旅遊景點
㈠ 上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上海有上海外灘、上海迪士尼樂園、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東林寺等值得去的地方,以下是上海一些著名景點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上海外灘。
東林寺坐落於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東林街150號,原名觀音堂,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侶妙因創建,距今已近700年的歷史,皇慶二年1313年改為東林寺,為浦南地區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元、明、清建築群,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在700年的風雨中,屢遭戰亂、火災,又屢次重建。1987年,東林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重修並擴建,於九月正式對遊人開放。現又經過改造重建,擁有亞洲最大的室內佛像,高約34米。
2、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毗鄰黃浦江,與外灘隔江相望,是上海的標志性文化景觀之一。集都市觀光、時尚餐飲、購物娛樂、歷史陳列、浦江游覽、會展演出等多功能於一體,是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電視塔高467.9米,從上到下有11個球體串聯。位於267米球體的旋轉餐廳,是360°觀賞上海夜景的好去處。259米處為懸空觀光廊。通道採用鋼結構,玻璃敷設地面與牆體,可以俯視黃浦江和陸家嘴全貌。
㈡ 南京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南京總統府
總統府內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1853年3月太平軍佔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清軍攻破南京後,焚毀宮殿建築,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於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開放。該館佔地2.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後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的紀念館擴建。
2009年初,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與世貿大廈遺址(美國紐約)、廣島(日本)、諾曼底(法國)、紅色高棉大屠殺場(柬埔寨)、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埃布羅河戰役的路線(西班牙塔拉戈納)、柏林牆(德國)、索姆河(法國)、安妮—弗蘭克的家(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地被評為世界十大「黑色旅遊」景點。
天王府
原為朱元璋所建的漢王府,清王朝把這里辟為兩江總督署衙門。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南京,5月開始在原兩江總督衙門的基礎上修建天王府。1864年7月,湘軍曾國荃部攻陷天京,天朝宮殿被燒,中心建築五間八架的「金龍殿」與西花園內的石舫等保留了下來。
朝天宮
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依山而建,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5世紀,在今朝天宮所在的冶山上就曾建築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冶城,此後歷朝歷代,均在此地建有名樓佳構,成為名士登臨之地。
鼓樓
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清時康熙皇帝南巡曾登臨四望,次年,地方官在鼓樓基座上樹碑建樓,並更名為「碑樓」,故有「明鼓清碑」之稱。
棲霞山景區
棲霞山位於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卓立天外,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卧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
棲霞寺坐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後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築。
棲霞山馳名江南,不僅因為有一座棲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層林盡染。
雨花台景區
雨花台景區位於中華門外約一公里處,是著名的旅遊景區。
江南第二泉在雨花台東崗,原永寧寺內,因寺而名永寧泉。南宋時,陸游曾登雨花台游永寧寺,見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備加贊賞,品其為「二泉」。泉水從數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匯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見底,甘冽可口。
甘露井與第二泉相對而望。據載,此井是南京最古老的井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井水清冽,久旱不雨也不枯竭,其味甘醇。
明孝陵景區
明孝陵景區名勝眾多,風光秀麗,位於其正南的賞梅勝地梅花山,花開時節,暗香浮動,遊人如織;東側的紫霞湖、正氣亭、定林山莊,林壑幽深;西南的中山植物園,佳卉留芳;東南的海底世界,令人留連忘返。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後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
梅花山在明孝陵南,原為東吳大帝孫權墓地所在,又稱孫陵崗。梅花山遍植猩猩紅、骨里紅、照水、宮粉、玉蝶等珍品梅花萬余株,是南京人踏青賞梅的勝地。山上有觀梅軒、博愛閣等景點。
秦淮風光帶
秦淮風光帶地處南京城南。內秦淮河由東水關至西水關蜿蜒十里,河房水閣枕河而居,「東園」(白鷺洲公園)「西園」(瞻園)隔河相望,文廟以河為泮,古堡傍河而建,名勝古跡棋布河畔,沿河兩岸酒肆茶樓、店鋪民宅比鄰而居,美稱「十里珠簾」,是欣賞獨具魅力的秦淮風光、品嘗膾炙人口的秦淮風味、領略絢麗多姿的秦淮風俗佳地。
秦淮河風光帶1990年入選為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列。
沿江風景帶
本區主要景點有燕子磯、岩山十二洞、獅子山、幕府山、靜海寺遺址等,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遊客必到之處。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於1968年,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公路橋全長4589米,寬19.5米,鐵路橋蜿蜒達6772米,是我國橋梁之最。正橋的路欄上,鑲嵌著200幅浮雕,正橋的兩端建有四座高70米的橋頭堡,人行道上樹立著150對玉蘭花燈組,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綿延達十餘里。
燕子磯突兀江面,三面懸絕,遠眺似石燕掠江,因此得名。燕子磯總扼大江,地勢險要,磯下驚濤拍石,洶涌澎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重地。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
玄武湖景區
玄武湖三面環山,一面臨城。鍾山雄峙湖東,古城瀕臨西南,富貴、覆舟、雞籠山屏列於南,秀峰塔景隔城輝映,朝陽、幕府山綿延湖北,山城環抱,沿湖名勝古跡眾多。
玄武湖古稱桑泊、秣陵湖、後湖、昆明湖等。相傳南朝劉宋年間,有黑龍出現,故稱玄武湖。北宋時王安石實施新法,廢湖為田,從此玄武湖消失。明代朱元璋高築牆,玄武湖疏浚恢復,成為天然護城河。現玄武湖公園面積476公頃,其中七成以上是水域,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五塊綠島鑲嵌水中。
中山陵景區
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金牛湖景區
江蘇經典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源頭—金牛湖旅遊風景區位於南京市六合區東北部,東臨揚州,北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
金牛湖風景區一期規劃總面積23.5平方公里,目前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養、繁基地和國家地質公園景點之一、南京市十大風景區之一、金陵新五十五景之一。
金牛湖原名金牛山水庫,始建於1958年,次年全面竣工。水面二萬五千畝,湖容九千六百萬立方米,是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泊,堪稱「江北第一景」。湖因山而得名,山因水而增色。金牛湖湖面浩淼、水平如鏡,湖岸曲折,綠樹成蔭,優質的生態環境使這湖碧水始終保持著地表水II類的國家標准,可直接飲用。湖內除養殖青魚、鱅魚等家魚外,還有許多野生銀魚、白魚、鱖魚、螃蟹等特種水產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