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吉林淳化旅遊景點大全

吉林淳化旅遊景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2-08 11:05:58

㈠ 求問 甘泉 有哪些旅遊景點,打算去玩玩

香林寺
又名弘門寺,位於縣城西北40公里的下寺灣鎮香林寺坪村北的奇峰之上,據《延安府志》記載,香林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年,因滿山翠柏飄香而得名。寺院依山而建,山勢奇峻。有真武祖師殿、玉皇廟、九天玄女殿、觀音閣、龍王廟等。寺院西側的懸崖峭壁上石窟密布,有大小70多處,窟窟相通,洞洞串聯。2007年,下寺灣民眾籌集款項,開拓道路,豎立山門,築建神道,建鍾樓、鼓樓,立文化碑廊。

秦直道
秦直道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抵禦北國匈奴的侵擾,於公元前212年命大將蒙恬修築的一條軍事性通道。秦直道南起淳化縣甘泉山上的秦林光宮,沿子午嶺北行,經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志丹、安塞、靖邊、榆林、穿越毛烏素沙漠南緣和鄂爾多斯草原至陰山腳下的秦九原郡,全長700多公里。因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秦直道在甘泉境內全長34.8公里,由富縣、志丹、甘泉三縣的分水嶺墩梁入境,經尋行甫、趙家畔、杏樹嘴、箭灣、高山窯子下山至安家溝村,過洛河聖馬橋,由方家河村西北上山,
秦直道
經老窯灣、王李家灣、榆樹溝等地入志丹縣境。甘泉境內秦直道洛河南段從箭灣至高山窯子保存最好,路基寬度一般在30至50米之間,最寬處達58米。沿途有埡口、兵站遺址多處。特別是「塹山堙谷,逢山開巷,遇石塹齊,過河架橋,遇溝填平」的修築特點在洛河北段的方家河村得到集中體現,號稱秦直道博物館。洛河引橋橋墩殘存橋基寬82米,頂寬44米,高72米,長56米。

美水泉
美水泉又名甘泉,發源於縣城西南3.5公里的神林山下,是甘泉縣境內重要的自然資源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美水泉以其悠久的歷史、優良的水質和神奇的傳說聞名於世。據史書記載,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隋煬帝北巡突厥牧場,途中到此游歷,偶飲此水,厥味甘美,頓覺心曠神怡,遂賜名「美水泉」,後為隋唐兩代皇宮專用。美水泉現為一排12孔的窯洞式蓄水池,泉旁有明代「修復甘泉碑記」、民國「重修甘泉縣甘泉碑記」和2007年縣政府所立「美水泉碑記」石碑三通,以及十分罕見的刺榆樹兩株,榆刺似針。美水泉泉水經科學檢測,其為優質高鈣礦泉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與華清池溫泉等並列稱為陝西四大古泉之一。

㈡ 陽平關有什麼旅遊景點

陽平關在西漢三國時期名為陽平關,為蜀北主要門戶,唐朝屬中央直轄三泉縣,鎮西的三泉縣遺址至今尚存 。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在此設陽平縣,為縣委及縣蘇維埃政府駐地,是僅次於縣城的重要城鎮,也是省政府在漢中地區設立的第一個建制鎮。在漢中市實施撤區並建鎮後,陽平關區撤消,鎮轄區擴大,由原陽平關鎮、大長溝鄉、唐渡鄉共同組成。境內陽青公路是陝南通往著名風景名勝旅遊區九寨溝的旅遊專線。
主要景點有:
1.子龍山

站在陽平關隔嘉陵江向東北望去,一山突兀拔地而起,高約百餘米,山頂平曠,氣勢雄渾,狀如覆斗,這就是子龍山。據傳,三國蜀漢名將趙子龍曾在山上駐軍而得名。站在山頂居高臨下,遠可俯瞰全關、山川屋宇、道路林木盡收眼底;近可控制江面,飛鳥難度,真可謂一天然堡壘。建安二十三年(218)趙子龍隨先主劉備率部進軍漢中征曹。建興五年(227)趙子龍又隨諸葛亮誓師北伐。蜀道險阻,大軍必多取水路沿嘉陵江溯流而上,不論進隴南、戰箕谷,這里都是趙子龍必經之地。故相傳子龍山是趙子龍安營紮寨的地方,並非毫無依據。

2.三泉縣遺址

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陽平關鎮擂鼓台村。距漢中市約一百公里。古三泉縣建於唐初。歷經殘唐五代征戰割據,縣名、縣治一直未改變。出於古代治理蜀亂的戰爭需要,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趙匡胤詔令三泉縣直屬京師,至道二年(996年)以三泉縣升建大安軍,後幾經升並,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因戰略需要才將三泉縣撤並,三泉縣開中國歷史中央直轄縣的先河,137年直隸京師可稱空前。古三泉縣不僅地勢險要,且以風景佳秀著稱。嘉陵江從西北奔騰弧繞而過,江岸懸崖峭立,形成天然屏障。自唐宋以來三泉風景呤詩著文者不乏名人高士。南宋陸游寫道:"江雲垂地灘堆風急,一似前年上峽時。"把三泉的風光與長江三峽相媲美。在三泉遺址還出土了許多諸如《皇帝籍田手詔》、《儀制令》和宋瓷等珍貴文物。

3.龍門洞景區

地處陽平關鎮西行約6公里,一天然石橋橫跨於山洞,橋下就是龍門洞,龍門洞底部有三泉,水流如注,唐、宋時稱三泉龍門洞,並號稱龍門三洞。龍門一洞深70餘米、寬30餘米、高25米。夏季瀑布垂於洞口,傾珠瀉玉,騰煙飛霞;洞內鍾乳懸空,千姿百態,似狼、虎、牛、馬等,其狀難名。據傳,三國建安23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為取漢中進中原,乘船逆江而上,經過此地,在洞內潭中洗浴,夜在洞中讀兵書,指派趙子龍前去江北大魚山(後改名子龍山)鎮守,他在洞內謀劃了取東川之妙計,走時對一洞贊不絕口。後改名卧龍潭,建諸葛讀書亭一座。唐初時開辟一洞,在洞東側始建觀音閣大殿。唐代大詩人杜甫來此作《龍門閣》詩一首;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空。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縷梟。滑石欹誰鑿,梁浮梟相柱......宋淳化五年(994年),首任三泉縣令錢泳曾將龍門一洞開辟為游宴之所。龍門洞兩壁多有歷代摩崖題記和嵌碑,可惜經數百年之風侵水蝕,多已不復辨認。唯北宋宣和年間四川山蘇在廷所撰寫的《龍門洞》石碑至今猶存,生動再現了800年前龍門洞的絕妙景色。1935年,徐向前率工農紅軍從此北上,就居住在龍門洞羅漢院。徐帥當時親筆題詩於龍門寺牆壁;北國山水無及,唯獨龍門天下奇。待到事業成功時,再來龍洞作小題。如今,龍門寺和附近的建築已不復存在,但這里的清澗幽洞、高山、飛瀑和龍門洞前日夜奔騰不息的嘉陵江等自然景觀,仍然是一幅耐人觀賞的風景畫。溯龍門洞而上依次還有二洞、三洞,各相距應外5里,龍門二洞深約30米,寬20餘米,高25米,頂部為交叉狀,滴水瀑布直瀉而下,洞內鍾乳石神態各異,空氣清爽,一洞至二洞有黃紅潭、堰潭、長潭等大小數十個,皆清澈見底,游魚無數,所渭洞僅為一峽谷,並非溶洞,從龍門一洞再往北不足500米處就是龍門埡,即古潭毒關,是南宋抗金名將劉子羽重演空城計嚇退金兵的地方。

㈢ 靖邊旅遊景點大全排名

靖邊旅遊景點有:

1、統萬城遺址:

統萬城遺址位於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的紅柳河北岸。統萬城遺址是十六國時期大夏國的都城遺址。建於東晉義熙九年,一直延續使用至宋淳化五年。城址包括外廓城、東城、西城三部分。

2、古長城遺址

靖邊縣境內所轄長城全長81千米,烽火台70餘座,所經鄉鎮10個。現存城堡遺址主要有宥洲城遺址、黃花城遺址、龍洲堡遺址、鎮靖堡遺址,保存較好的長城遺址有307國道五台段長城和鎮靖明長城。

3、紅沙峁

在陝北高原的靖邊的紅沙峁,屬於丹霞地貌景觀。經過幾億年的風沙洗禮,地下的岩石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紅砂岩下絕崖峭壁,懸崖望下面是一條混濁的小河。

4、鎮靖古城

鎮靖距靖邊縣城張家畔8千米,鎮靖堡城最初為唐夏州節度使李佑所築,鎮靖城又名烏延城,唐長安至夏州的通道經城而過。20世紀30年代,鎮靖曾是靖邊縣城所在地,有古長城、中山台、北城門等遺址。

5、天賜灣

天賜灣村坐落在高梁山山腰,地勢險要,村莊四周聳立著幾座陡峭的山崖,位於縣城49千米處。在溝底的大路上,根本看不出山上還有個村子。1947年6月9日晚,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和支隊關閉無線電台從小河向天賜灣方向緊急轉移,於6月10日來到天賜灣,住在老鄉王有餘家中。

天賜灣地形雖好,但村子太小,中央機關幾百人在這里不便工作,便決定於6月17日離開天賜灣重返小河村。天賜灣革命舊址是2008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㈣ 江寧有哪些旅遊景點

湯山風景區
湯山風景區位於江寧區湯山街道,為全國四大溫泉療養區之一。溫泉分布於湯山東坡及東南坡一帶,泉水來自地下2公里處,現有泉眼七八處。泉水水質潔凈透明,水溫常年保持攝氏50~60度左右。泉水中富含鉀、鈣、鎂等30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

佘村明清代建築群
佘村明清代建築群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組成,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佘村社區。 潘氏住宅位於宗祠西側10米處,為潘恆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個宅院組成,每宅三進,共計60餘間,佔地約750平方米,建築主體結構為三房兩進式,佔地面積約350平方米這組建築民國十年修造過。該建築群是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兩部分組成。據《潘氏宗譜》記載,該組建築是清朝順治初年始建,後又多次重新改造。

湖熟清真寺
湖熟清真寺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水北大街39號。是湖熟街道回民進行教禮活動的主要場所。2006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修理,重建大殿。因年久失修,東北屋角開裂。行將倒塌,後經人民政府撥款修繕,把大殿改建成平面屋頂,殿內基本上恢復了舊貌。

㈤ 咸陽有哪些旅遊景點

咸陽的景點有:

大佛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彬縣城西十公里的西蘭路旁,寺窟始鑿於北朝,大規模開鑿於唐初,貞觀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和五龍阪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彬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開元寺塔、彬縣塔,民間稱「雷峰塔」。位於縣城內西南紫薇山下,塔高46.94米,塔底寬度14.04米,為樓閣式磚塔。塔體呈八角形,七層中空,每層有4孔拱狀門洞,與長方形假門相間,逐層變換方位,疊澀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欄桿,有琥珀枋、斗拱、撐檁和飛檐,也有瓦當、滴水,石作角梁,各懸風玲,外觀凝重挺秀,完全體現了宋代建築風格。塔內裝置了放射性轉角階梯,鋪有木板,可盤旋而上登臨塔頂,飽覽縣城及川道風光。

永壽武陵寺塔該塔身高27.5米,直徑6米,周長21米,七層八樓,第磚質木老街式結構。重檐樓閣式,層層有斗拱飛檐,角有風玲,樓門有圓有方,外有平座欄桿,所雕圖案各異。塔身內為兩米見方天井,木質樓梯旋繞直達塔頂。隔層拱門相對,出拱門憑欄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北杜鐵塔北杜鐵塔又名千佛鐵塔,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距咸陽市15公里的北杜鎮。塔方形十級,高33米,邊寬3米,純鐵鑄成,層層有窗,門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鑄成金剛力士像,頂立層樓,分外得體。各層環周有鑄鐵佛多尊,故名。間鑄以奇花異草、珍禽怪獸,鑄工精巧。塔身有銘文:「大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書房行走太監杜茂」鑄造。一個宦官竟能出資鑄造這樣巨大的鐵塔,其權勢和富貴,蓋可想見。塔身保護完好,唯塔剎稍傾斜。

三原城隍廟
城隍廟三原城隍廟位於三原縣城東渠岸街中部。始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後為道教所信奉,自三國起至清代末歷代建廟祭祀。三原城隍廟供奉的唐代名將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廟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堂皇,在全國城隍廟中首屈一指。城隍廟為宮殿式建築,用均衡對稱方式把樓、殿、廊、廡、坊、亭等40多座單座建築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五個廊院相套向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線上布著三道門、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鍾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築各具特色。全部建築琉璃蓋項,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美若宮殿,體現了我國古建築平面輪廊規正,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緻,紋飾典雅的特點。

秦咸陽城遺址咸陽是戰國晚期秦國和秦代的都城。遺址位於今咸陽市區東15公里,南臨渭水,北距台塬,現存面積約20平方公里。遺址中部偏北的"北坂"一帶,發現了周長2747的宮城牆基。宮城內外,已探明建築基址20餘處,發掘了屬高台建築的一、二、三號宮殿遺址。一號宮殿基址平面呈"凹"字形,長177米,寬45米;夯土台基高出地面6米,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正中為主體宮殿,周圍及下層分別為卧室,盥洗室,沐浴室,室內牆上繪制壁畫。宮城以外,還有著名的阿房宮,蘭池宮,望夷宮等遺址。遺址內,還發現了長近千米的寬闊道路,以及冶鑄,制陶,制骨等作坊遺址,發掘灰坑100多處,水井70餘口。出土遺物以磚瓦等建築材料為主,還有鐵器,銅器,兵器,貨幣和陶器等,其中不少磚瓦和陶器上戳印有篆、隸體陶文,是研究秦都咸陽的珍貴文字資料。

乾陵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

茂陵
漢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茂陵封土為覆斗形,現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咸陽原共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漢陽陵
漢陽陵,又稱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高陵縣三縣區。始建於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現已建成漢陽陵博物館,是一座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歷史文化與園林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昭陵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陽市30公里,咸陽國際機場25公里。1961年,國務院公布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景區。昭陵陵園周長60公里,佔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從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關中印象—袁家村從西安出發,驅車約一個小時的路程,便到了被人們稱為「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走進古樸典雅的小巷,兩邊店鋪林立,作坊鱗次櫛比。有油坊德瑞恆、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盧氏豆腐、辣子坊天一閣、麵坊五福堂、茶坊童濟功、醋坊五味齋、布坊永泰和、葯坊同順堂------醋坊中,一壇壇、一瓶瓶手工釀造的純糧醋,散發著誘人的清香;麵坊中,興致勃勃的遊人饒有趣味的推動著沉重的石磨,白白的麵粉緩緩地溢出來;布坊里,滿面滄桑的媽媽坐在古老的織布機前細心地織著漂亮的土布;油坊中,那巨大的老木製成的榨油器令人嘆為觀止;葯坊中飄出的淡淡葯香若有若無地在鼻間縈繞;……

旬邑泰塔
滄桑泰塔泰塔坐落於旬邑縣城中學院內,修建於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佔地120平方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塔內中空,有木梯盤旋至頂,每層有拱形門洞與長方形的假門相間。各層門兩側砌有窗子,並刻有菱花格子和曲尺欄桿,整個建築遠視古樸壯觀,雄偉挺拔,近觀做工精細、靈巧雅緻。

㈥ 經陽有哪些旅遊景點

崇文塔
位於涇陽縣崇文鎮。1956年5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為八稜柱體,底層邊長各9米,周邊72米,佔地0.964畝。塔為樓閣式。塔體中空,有螺旋形磚梯400餘級直通塔頂。塔頂為銅板制,狀似葫蘆,上置鐵相輪,加塔體全高87.218米,13級,其高度居全國古磚塔第一位。塔龕內置石佛48尊。塔頂暗藏鎏銅造像8尊,系釋迦牟尼、如來佛、彌勒佛及天王等,現存縣博物館。據《鐵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眾記》碑文記載,崇文塔始建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耗時19年,至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竣工,修塔人為明刑部尚書、涇陽縣人李世達。

陽陵
漢陽陵是西漢景帝劉啟(前188年—前141年)和王皇後合葬的陵園,座落在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高庄鎮東南原上,是世界第九大奇跡。帝、後二陵並峙,呈西南—東北向排列,間距450米。封土呈四稜台體,景帝陵高31米,陵墓周長680米,王皇後陵高25.2米,陵墓周長640米。兩陵各自圍以牆垣,形為陵園,又各具四門。門外「司馬道」兩側立「雙闕」,高4—5米。陵園內外有很多地面建築遺址,在東南部形為半月形。在陽陵北部分布有大型的陪葬墓數座,而集中的陪葬墓區則位於陵園東。「陽陵邑」還遠在陪葬墓區東北的原邊。

張家山風景區
涇陽三大風景區之一,位於涇陽縣城西北25千米,是九嵕山與北仲山交匯處,涇河由此出谷,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戰國秦修鄭國渠遺址就座落在此。由於河床逐漸沖刷下切,渠首逐漸向北遷移。秦鄭國渠後歷代又修了漢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豐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廣惠渠、通濟渠、清代龍洞渠以至民國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涇惠渠。在近十平方千米的三角形地帶里密布著從戰國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遺址四十多處,反映不同歷史時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演變,是中國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館。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壼寺
太壼寺位於涇陽縣城二條街。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七架梁,抬梁式結構,歇山式屋頂,頂施灰布紋筒、板瓦,檐施溝頭滴水。柱頭斗拱為五踩重昂。轉角斗拱為七踩三層,補間斗拱為五踩重昂一朵。據《史記》記載,太壼寺為前秦苻堅(357年—384年)所建之行宮。北周時改作佛寺,名惠果寺。隋文帝時,改為中興禪寺。唐開元年間改稱為太壼寺。唐天寶年間救修,其時與西安青龍寺齊名。《續陝西通志稿》載:「惠果寺,即縣內大寺,唐日本太子留學於此」。金世宗、元世宗時皆重修。明正統年間重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華洋義賑會朱慶瀾撥款維修。

文廟
涇陽文廟位於涇陽縣城,南臨南環路,北背北極宮大街。1980年,涇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建築平面以南北中軸線對稱排列,形成完全四合院群落,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358平方米,整個建築分大成殿、戟殿(山門)、東西廡殿、東西翼室四大部分。清同治元年(1861年)毀壞。同治四年(1865年),知縣黃傳紳修大成殿。其它建築系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吳周氏捐銀所修。建國初,被學校佔用,之後改為糧站、種子公司。1985年,縣文物管理委員會遷入辦公,現為縣博物館所在地。查考舊志,對文廟始建年代均無記載。

鄭國渠首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王政元年(前246年),秦國興建的一項大型灌溉工程,由韓國水工鄭國設計,發動近萬人歷時10年完工,灌溉面積約110萬畝。渠首位於「瓠口」(今陝西省涇陽縣王橋鎮上然村西北),渠首樞紐由引水口,引水渠和擋水土堤構成較為完整的無壩引洪格局。主幹渠至今涇陽王橋起,東北向經橋底、雲陽橫絕冶峪河、清峪河,繞三原縣城北,東流橫絕濁峪河,東與石川河匯流,經臨潼、富平至蒲城縣龍陽注入洛河,全長126.03千米。鄭國渠引水口及引水渠多次變化,白渠、鄭白渠、豐利渠、王御史渠、廣惠渠、龍洞渠等的修建,均是對鄭國渠的改造和續建。

崇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45千米涇陽縣蔣路鄉的嵯峨山南麓。唐德宗李適墓。李適(742年—805年),代宗李豫長子,在位期間(779年—805年),改租庸調為兩稅法,並徵收間架稅、茶稅等,以增加財政收入。為加強中央集權,對藩鎮割據勢力採取裁抑政策,但無成效。用宦官統率禁兵,致使宦官權勢日盛。崇陵依山為陵,居高臨下,山環水抱,墓冢高突,全部用青石壘砌,嵌鑿石槽,澆灌鐵汁,卡有鐵板,十分堅固。陵園方圓20千米。石刻保存基本完好。朱雀門旁有10餘尊石人,身著斗篷。

貞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50千米處涇陽縣白王鄉崔黃村。唐宣宗李忱墓。陵園地跨涇陽、淳化兩縣。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因服長生葯中毒而死。貞陵因山為陵,城垣沿自然山勢構築,南垣長1680米,北垣長4080米,東垣長2985米,西垣長4440米,內城面積約629萬平方米。陵園城垣四門前均有對稱的土闕。現存石刻有華表1對、翼馬1對、鴕鳥1隻、石馬5對、石獅4對、石人13尊,皆破損殘缺。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
亦稱大地基準點,是國家地理坐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大地原點是人為界定的一個點,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的方法建立全國統一坐標系,使用的「1980國家大地坐標系」,簡稱「80系」。20世紀70年代,中國決定建立自己獨立的大地坐標系統。通過實地考察、綜合分析,最後將中國的大地原點,確定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具體位置在: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

㈦ 陝西咸陽有哪些旅遊景點

咸陽市區景點:漢陽陵博物館、咸陽博物館 、咸陽清渭樓、咸陽湖、沙河古橋風情園 、五陵塬、北杜鐵塔 、唐順陵、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周陵(西周文王、武王陵墓)!
咸陽遠郊景點:興平茂陵博物館、楊貴妃墓、三原城隍廟、於右任紀念館、中國大地原點、程家大院‎、孟店民宅古建築群、袁家村、昭陵博物館、昭陵、楊凌昆蟲博物館、現代農業示範園、 農大博覽園、後稽教稼台、隋泰陵、武功姜嫄墓、蘇武墓‎、秦鄭國渠遺址 、崇文塔、咸陽石門山 、彬縣大佛寺石窟、開元古塔、懿德太子墓、彬縣大佛寺 、昭仁寺 、甘泉宮遺址、爺台山、乾縣彌陀寺、乾陵、永泰公主墓、黃土民俗村、乾陵博物館、唐家大院、長孫無忌墓、永壽縣古豹榆木樹、旬邑泰塔。

㈧ 南京淳化有哪些旅遊景點

仲山生態森林公園:距縣城西南4千米,為淳化、涇陽兩縣天然分界,主峰鑽天嶺高1600米。東有嵯峨山,西為九嵕山,此山居中、序為二、因此稱仲山。此山峰戀疊翠,幽林穿谷,雜果豐盛,中草葯繁多,野生動物可觀,怪石嶙峋,異態秀出,原始山林氛圍濃郁,為渭北尋幽探奇的天然生態家苑。
唐刻經石窟:位於石橋鄉金川灣村西,冶峪河南岸山岩中。洞窟坐南向北,依崖鑿窟,窟外石崖剝蝕,裂石欲墜。窟高約兩層樓房,內室地面略呈方形。

㈨ 淳化旅遊景點哪裡最好

仲山生態森林公園:距縣城西南4千米,為淳化、涇陽兩縣天然分界,內主峰鑽天嶺高1600米。東有嵯容峨山,西為九嵕山,此山居中、序為二、因此稱仲山。此山峰戀疊翠,幽林穿谷,雜果豐盛,中草葯繁多,野生動物可觀,怪石嶙峋,異態秀出,原始山林氛圍濃郁,為渭北尋幽探奇的天然生態家苑。
唐刻經石窟:位於石橋鄉金川灣村西,冶峪河南岸山岩中。洞窟坐南向北,依崖鑿窟,窟外石崖剝蝕,裂石欲墜。窟高約兩層樓房,內室地面略呈方形。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