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旅遊景點
A. 昆明十大旅遊必去景點有哪些
昆明十大旅遊必去景點有:西山公園、滇池、翠湖公園、官渡古鎮、金馬碧雞坊、海埂公園、石林、九鄉、驚魂峽、雌雄雙瀑。
西山公園西山坐落在滇池的西岸,又稱碧雞山,元代為「滇南八景」之首,明代居「雲南四大名山」之冠。遠遠望去,西山如—女子躺卧於滇池岸邊,有「西山睡美人」之稱。這里森林茂密,環境清新雅緻,又可以俯瞰浩瀚滇池,一直是昆明人和遊客們爬山觀景的好去處。山上的龍門石窟更是古老珍貴,是熱愛人文的遊客的必游之地。
滇池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澤、滇海。這里也是非常值得打卡的第一處美景地,來昆明的第一天當然要來這里遊玩。昆明湖也是昆明最大的淡水湖了,到達這個景點只需要乘坐市區公交車就行了,不需要門票,可以說是一個性價比相當高的景點了。
B. 昆明有一座山,叫作西山,各位來介紹一下它.
西山位於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
相傳,有鳳凰棲息,稱為「碧雞山」,又因似一個美麗的少女仰卧在滇池畔.青絲垂海,所以有「卧佛山」或「睡美人」之稱。
它是一個大型森林公園,同時又是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風景名勝區。主要由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聶耳墓等以及山麓的普賢寺、楊升庵祠等風景點組成。
(2)昆明西山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1、太華寺
位於西山的最高峰──太華山的山腰。太華寺始建於元代,由天王殿、大雄寶殿、縹緲樓、一碧萬頃閣、水榭長廊及南北廂房組成。寺院周圍修竹茂密,古極成林。
2、聶耳墓
呈鋼琴形,庄嚴大方,七個花台表示七聲音階,24級石階表示聶耳享年24歲。墓前有用漢白玉雕成的聶耳像一尊,背後護牆上的浮雕表現了當年中國人民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鼓舞下團結抗戰,前赴後繼的光輝歲月。
3、龍門石窟
位於西山風景區終端,北起三清閣,南至達天閣,是雲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龍門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到昆明的遊客都要去游覽。故有「不耍西山等於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說。
C. 昆明西山是幾A級景點
不是,是二級
D. 昆明西山一日游
這位朋友你好!你出抄了火車站後襲就打車吧(乘公交太慢,影響時間安排的),計程車到了西山腳下的高蹺(30元左右),坐小面的上山(大概6元錢),注意:在停車場門口那裡買龍門的票還可以送電瓶游覽車的票(龍門20元,電瓶車5元)也可以直接乘索道纜車(15元)。到了景區門口不要進去(這是下口),返回100米左右,走小路上山,步行大概40分鍾就能到西山頂(凌霄閣)。這里可以觀看昆明市全景的(天氣晴的條件下)。下山要經過龍門的上口(這時就可以進了,因為現在是要下山的,不費勁喲(當然若你身體好的話,可以直接從下口進入景區的)!門口有免費的景點講解器,下來大概40多分鍾吧(景點較多,最著名的就是龍門了)。
往山下走的話,沿路還有:太華寺、華亭寺、玉蘭園、聶耳墓、滇西抗日記錄堂(這些都是免門票的,雲南的旅遊魅力就在這!)
交通非常暢通的!時間足夠了!實在不行,你打電話給我,我帶你走,免費的。13888******
E. 介紹昆明西山龍門旅遊景點800字作文散文
國慶節,我們全家游覽了平谷的大溶洞。
進入溶洞,是一條長長的隧道,感到涼颼颼的,地面比較濕滑,很容易跌倒。沿著曲曲折折的隧道,大約行進了10分鍾,我們看到了第一個景觀----天龍繪書。抬頭往上看,幾條形象逼真的巨龍在天空盤旋,彷彿在翻雲布雨。旁邊有許多像冰柱一樣尖尖的東西到處都是。經導游介紹,這些「冰柱」叫石鍾乳,地面上也有一些類似的「冰柱」叫石筍。導游還告訴我們,這些石筍、石鍾乳還是濕的,所以它們還可以生長。它們生長是靠石鍾乳滴落的水滴一點一點形成,大概一萬年長1厘米左右,這叫滴水結石。還有一些石鍾乳和石筍連在了一起,叫做石柱,一般需要10億年才能形成,所以非常珍貴。
往裡走,景觀越來越多。江南春雨、神獸迎賓、鄭和下西洋、觀音度燕……說也說不完。導游告訴我們,看這些石頭要發揮大家的想像力,你越想,它就越像。其中最出神入化的要數「一柱擎天」了。一根三米多長的石柱從地面一直通到洞頂,就像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在石柱的頂端,還有一塊長方形的片石,連起來真像迎風招展的旗子。在石柱的根部,一塊巨大的鍾乳石就像基石一樣牢牢地把旗桿固定住。真是惟妙惟肖呀!
順著通道繼續往前走,視野豁然開朗,最大的溶洞出現在眼前,大概有10多間房子那麼大,叫做「群英聚會」,讓人浮想聯翩。這邊高高的石柱上端,一位美若天仙的母親滿含深情的望著懷中的孩子,孩子也睜著大眼睛望著母親,這叫母子深情。那邊,一位胖胖的老僧盤坐在石頭上,閉著眼睛,低著頭,好像犯了什麼錯誤在面壁思過一樣。這叫做老僧面壁。再看這里,唐僧騎著白龍馬,沙僧挑著行李,豬八戒扛著九齒釘耙,孫悟空手拿金箍棒過來了,這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唐僧取經……
一邊走,一邊看,景觀數不勝數,看的人眼花繚亂。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到了一段水路。一條小船最多可坐6人,我們坐上小船,向前行進。水深不過兩米,清可見底,一群群小魚游來游去。水路不是很寬,僅兩條小船可以來回錯過。小船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像在時空隧道穿梭一樣。
回想起大溶洞里的天然景觀,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真是巧奪天工呀!( 維
F. 昆明一日游(西山索道、名族村、滇池)如何安排行程
步行到市博物館公交站,乘坐A1到雲南民族村(如果趕時間做好打車,有點遠),進去轉一圈(比較大,要轉快點,不然玩不完),從後門出來到海埂大壩,去喂海鷗(剛從西伯利亞飛過來的紅嘴鷗),和海鷗拍拍照留個影,然後走到西山索道,在索道上觀滇池,索道下了就去龍門,在龍門觀滇池全景和整個昆明的全景(你看的這幾個景點隔得很近)。
G. 昆明的西山有什麼好玩的有什麼特色
昆明西山簡介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 民間傳說,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伙結為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小夥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匯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現已辟為一座森林公園,景點較多。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屆時四方士民雲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編輯本段古書中的西山 1937年《雲南概覽》:「西山距省三十里.因在省會西.故名.」有早寒武系砂頁岩,中泥盆系砂岩、石炭系、二迭系石灰岩,玄武岩。全山森林茂密,植物種類繁多,譽為滇中高原「綠翡翠」。據統計,木本植物有80多種,180屬,近300種,主要有雲向松.華山松,杉、楸,榆、柏等,還有杜鵑、十里香等野生木產 白笈、草烏、沙參等葯用植物90多種.太華寺的銀杏、玉蘭,華亭寺的優縣華,為昆明地區古木名樹之一。在海拔2150米以上地帶,分布著沖天柏樹及多種落葉闊葉樹. 編輯本段現在的西山 1950年後,北段辟為西山森林公同.自高曉至三清閣修建了長約6公里寬11米的瀝青路面盤山公路;自山邑村至三清閣,築有登龍門的千級石梯.名勝占跡分布在鳥語花香,層林迭翠的三腹之中,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以及人民音樂家聶耳。青年文藝工作者張天墓.南段有觀音山、白魚口等游覽及療養勝地.民間至今還保留有農歷「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距昆明市區西郊20公里,位於滇池的西岸,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掛榜山等山峰組成。這里山脈連綿,長達40多公里,最高海拔為2500米,龍門海拔2450米。相傳,有鳳凰棲息,稱為"碧雞山",又因遠眺西山群峰,即像一尊龐大的睡 佛,又似一個美麗的少女仰卧在滇池畔.青絲垂海,所以有"卧佛山"或"睡美人"之稱。它是一個峰巒起伏、林木蒼翠、 澗流清泉、鳥語花香的大型森林公園,同時又是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包括: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 龍門、聶耳墓等以及山麓的普賢寺、楊升庵祠等名勝。西山為文物古跡、名勝風光、森林兼備的風景名勝區。"三月三耍西山(農歷三月初三上西山遊玩)"是昆明人民傳統的春遊習俗。該景區有景區公路、水上航運和空中索道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編輯本段西山旅遊景點華亭寺 經歷年修建,已有900餘年歷史,是昆明地區現存的最大一座寺廟。由鍾樓、天王寶殿、大雄寶殿及若乾花團組成。這里的佛像和五百羅漢塑像都塑得很有特點,歷代楹聯也耐人尋味。此外,園內還有名貴的茶花和羅漢松等奇珍大植物。該寺曾幾度毀建,現存的是1923年由虛雲大和尚重修,故又名「雲棲禪寺」。寺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樓、撞鍾樓、雨花台、放生池等古建築。大雄寶殿有高一丈六尺的三尊金佛像,塑工精細,儀態慈祥。另有五百羅漢栩栩如生。天王殿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和金身彌勒佛像,生動傳神。天王殿大門口,掛有一幅明代謫居雲南的四川新都狀元楊慎寫的名聯,內容有山有水,有景有人,詩畫交融,意韻無窮。其聯雲: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柱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 太華寺 位於西山的最高峰──太華山的山腰,故名。太華寺始建於元代,由天王殿、大雄寶殿、縹緲樓、一碧萬頃閣、水榭長廊及南北廂房組成。太華寺素以花木繁茂著稱,寺內名花蔡萃,爭奇斗艷,尤以山茶、玉蘭最有名。寺院周圍修竹茂密,古極成林,晨觀日出,氣象萬千,入夜登樓,俯視昆明萬家燈火,滇池波光粼粼,別有一番情趣。山門外有一株四、五人才能合抱的老銀杏,古干虯枝,健壯繁茂,民間傳說是明惠帝朱允流亡雲南時所植,距今已六百年的歷史。 三清閣 位於聶耳墓以南一公里。在陡峭的山崖上,綠樹叢中點綴著瓊樓玉宇般的一組亭閣,包括靈官殿、老君殿等共九層十一座木構建築。登臨觀覽,只覺地勢高險,視野廣闊,景緻極為優美。正如「飛雲閣」中有一聯雲:「半壁起危樓,嶺恕工,海如鏡,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況四時風月,朝暮晴陰,試問古今遊人,誰領略萬千氣象;九秋臨絕頂,洞有雲,崖有泉,松有濤,花鳥林壑有情,憶八載星霜,關河奔走,難得棲遲故里,來嘯傲金碧湖山。」「三清」又稱三清天,三清境,是道教三十六天僅次於大羅天的最高境界。三清閣內供奉著天寶君、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個道教信奉的偶像。其它殿也各有所供奉。從羅漢崖山門向上有七十二級石階,象徵七十二地煞星。由靈宮殿西折而上,又有陡峭的三十六級石階,象徵三十六天罡。在真武宮後有泉一方,泉內有一尊小牛像,俗稱「牛井」或「孝牛泉」。泉水清涼,終年不涸。相傳明代曾有道士趙煉在此隱居,「苦無水,以牛載汲,垂二十餘年矣,一日牛忽死,其處即陷為井,水味殊甘洌,雖盛暑不竭,」三清閣環境幽雅,空所清新。又是到龍門游覽的必經之地,每天遊人摩肩接踵而至。 龍門 位於西山風景區終端,北起三清閣,南至達天閣,是雲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龍門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到昆明的遊客都要去游覽。故有「不耍西山等於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說。沿三清閣、孝牛泉後的石階而上,就到了「豁然開朗處」,這里叫「鳳凰岩」,鳳凰岩上鑿有一上一下兩個石室,下面的石室有石桌,正壁嵌有「題滇池餞別圖」等詩碑六方,刻有彩鳳印圖,祥雲繚繞,彩鳳飛舞,工藝精湛細密,形象優美生動。石室內外另有「雲海」、「石林」、「攬海處」、「一徑飛紅雨,千林散綠蔭」等摩崖石刻及聯語。清代乾隆年間,吳清來道士為修煉苦行,方便眾生,用了14年的時間鑿通了從三清閣到石室,又從石室到「慈雲洞」這兩段石道。並就洞鑿室,在岩石上雕刻了送子觀音、香爐、佛台及騎龍馭虎的神像等,有聯雲:"鑿石現普陀,將五百里滇池,都歸佛海;援人登彼岸,願一千隻聖手,盡化慈航。」"仰笑宛離天尺五,憑臨恰在水中央。」"洞外雲抒霞卷,海中日往月來。」 龍門地勢高而險,壯而廳,上接雲天,下臨絕壁,被稱為西山之絕。
H. 我准備去昆明西山旅遊,請問要從那裡開始遊玩呢
走進西山
西山位於昆明西郊,西山公園東瀕滇池,西迤長坡,古稱碧雞山,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西山山脈連綿,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掛榜山等山峰組成。相傳,有鳳凰棲息於此,故稱"碧雞山";又因遠眺西山群峰,即像一尊龐大的睡佛,又似一個美麗的少女仰卧在滇池畔,所以有"卧佛山"或"睡美人"之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明嘉靖年間楊慎在《雲南山川志》中贊美西山「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雲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與通海秀山、巍山巍寶山、賓川雞足山,合稱「雲南四大風景名山」。 西山為文物古跡、名勝風光、森林兼備的風景名勝區。名勝古跡分布在鳥語花香,層林迭翠的山腹之中,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以及人民音樂家聶耳墓,南段還有觀音山、白魚口等游覽及療養勝地。 至今,昆明民間還保留有農歷「三月三,耍西山」 (農歷三月初三上西山遊玩)的春遊習俗,屆時四方士民雲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到達與離開:西山風景區位於昆明市西郊,從昆明市區前往,交通便利。 公交:昆明市區有多趟公交車前往西山,車程約一個半小時。 打車或自駕:從昆明市區出發,車程約半個小時。
最佳季節:3-10月,春夏秋最佳。 冬季景色較為單一,游覽起來不如其他季節。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
建議遊玩:3-4小時
門票:40.00元
I. 昆明西山的景點有哪些
西山森林公園位於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稱的滇池湖畔,距市區15公里,北起碧雞關,南達灰灣,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等山峰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羅漢山高出滇池水面約620多米。西山公園東瀕滇池,西迤長坡,佔地約889公頃。
西山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百鳥爭鳴,澗壑流泉,
雲蒸霞蔚,景色秀麗。遠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龐大的
睡佛,又似一個仰卧的少女,故稱「卧佛山」,又稱「睡美
人」。明嘉靖年間楊慎在《雲南山川志》中贊美西山「蒼
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雲橫絕頂,滇中一佳境
也。」在明代,昆明西山與通海秀山、巍山巍寶山、賓川
雞足山,合稱「雲南四大風景名山」。
雲南昆明西山風景區,是一個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白鳥爭鳴、景色秀麗的森林公園。茂密的森林植被,常年鬱郁蔥蔥,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等古剎殿宇樓閣掩映於茂林修竹深處。
西山位於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也稱碧雞山。又因形狀像卧佛,也叫卧佛山。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間傳說,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伙結為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小夥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匯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現已辟為一座森林公園, 景點較多。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屆時四方士民雲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西山坐落在滇池的西岸,又稱碧雞山,元代為「滇南八景」之首。明代居「雲南四大名山」之冠。「滇陽六景」中被譽為「碧雞秋色」;清代「昆明八景」中「滇池夜月」即滇池西山夜月;而在當代又是「昆明十六景」之「睡美人山,龍門飛峙」。遠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龐大的睡佛,又似一個美麗曲腿仰卧在滇池畔,象青絲垂海的睡美人。因此西山稱為「卧佛山」,又稱為「睡美人山」。
西山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聶耳墓、玉蘭園掩映茂林修竹深處,龍門石窟嵌綴千仞峭壁之上,千畝小石林攢列羅漢山飛雲奇秀飛巔,氣勢磅礴的湖光山色,豐富厚重的千年歷史文化,使西山獨具神秘的魅力,吸引著中外的遊客。
西山,昆明「金碧湖山」的象徵,雄、險、奇、秀、美盡在西山!
睡美人的美麗傳說
西山峰巒起伏,古樹參天,蒼翠挺拔,雄偉壯觀;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掛榜山等山峰組成,山脈連綿40多公里,最高海拔2500米左右。遠眺西山群峰,恰似一位美麗曲腿仰卧在滇池畔,青絲垂海的睡美人,因此西山又稱為「睡美人山」。西山風光之秀麗為昆明諸山之首,早已揚名天下,滇池岸邊,至今還流傳著關於「睡美人」的動人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滇池岸邊,有一對真摯相愛的青年男女,男捕魚,女織網,生活的很幸福,小夥子為了表達對姑娘的愛意,駕小舟到海子中為她採取海菜花,結果一去不返。一天又一天,姑娘思念著小夥子,悲慟欲絕,晝夜長哭,眼淚流了「五百里」,最後淚盡而逝,身軀化為湖濱山巒,長發則散於草海之內,從此,這山便稱為「睡美人山」。
登西山龍門觀日出,面對煙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令人心曠神怡,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遐想。
著名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塋墓也置於園中。
除了上述景點,在西山森林公園,最難得的應該是森林裡清新無比的空氣,從高處俯瞰滇池乃至整個昆明的感覺,是與眾不同的。也是春季踏青的好地方。
J. 游昆明西山(游記)
到昆明,游西山。 宛如品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西山位於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公里,海撥1900米至2350米。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也稱碧雞山。又因形狀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西山現已辟為一座森林公園, 景點較多。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屆時四方士民雲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換纜車,跨滇池,向西岸。
一到空中,遼闊平靜,一片碧綠的滇池就呈現在眼底下。左邊是昆明城,有許多彩色的建築與綠樹,在陽光下十分明麗;右邊是鬱郁蒼蒼的高崖峭壁,那就是西山。前邊漣漪萬頃,遠處沒有陽光,煙波萬里,隱在一片灰茫中。這就是讓人從小神往的隱藏著許多神奇故事的滇池!那眼波迷茫處不會還有神女吧?腳下一艘快艇劈浪飛馳,是去追趕仙女還是運送遊客?那白浪之間一片片綠塊是什麼?請教同纜車的本地人,他說那是藻,滇池被污染了,長了不少綠藻。他指著下面的一片木排說:「看,木排上的那些設備就是抽取綠藻的。」國家花了不少錢治理滇池污染,可還沒達標。污染容易治理難!
纜車著陸了。西山滿眼的綠樹,一些紅牆黃瓦、飛檐斗拱點綴其間。最美麗的是龍門一帶的陡崖,上達天際,下臨深淵,背靠綠樹滿坡,面對碧波萬頃。明代學者楊升庵說是它「蒼岩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雲橫絕頂」,十分精當。眼前沒有月,但那一層層的石坊、佛龕、廟宇、亭台橫掛空中,高臨水面,雄奇無比,不由人不登階而上,去攀登它的高峰。從山腳到龍門,1333級的石階,九層十一閣的石窟群都是什麼人打造出來的?流傳有許多動人的故事。
劉長卿有:「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王維有:「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李商隱有:「欹冠調玉琴,彈作松風哀」,宋詞有:「松風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松、風、流泉,在耳邊、在想像中交合,在山中迴旋……
這石階石窟是十八世紀道人吳來清以及十九世紀的雲南名士楊汝蘭父子等人千錘萬鑿開掘出來的,歷時七十五年。慈雲洞以下則是吳來清一人經過十五年的艱辛的勞動挖掘成的。清朝彝族詩人那文風有題壁詩記述:
萬鑽千椎顯距才,懸崖陡處劈仙台。
何須佛洞天生就,直賽龍門禹鑿開。
紫竹蔭書心裡出,慈雲靄露掌中來。
昆池恰似觀南海,不負當年夢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