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黃平旅遊景點
1. 黃平縣十大特產有哪些
黃平革家蠟染
黃平的革家人,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並使其成為革家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革家婦女以蠟染做主要裝飾。黃平革家蠟染「素有貴州東線旅遊一枝花」的美稱,長期以來,一直以它素雅大方,富於誇張的藝術形象受到國內外客商的青眯,黃平革家蠟染的圖紋組合主要以線條、幾何圖形、民族信仰、圖騰為主,更多的則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獸,還有就是神話或民間傳說,所有圖紋都十分誇張,線條也極為古樸流暢。
2. 貴州黃平到底怎麼樣啊!有那些好玩的嗎
黃平旅遊 黃平縣飛雲崖--黔東第一勝景 飛雲崖座落在黃平縣城東南公里處的黃平至鎮遠的公路干線旁邊。這里古樹參天,樓群典雅秀麗,是貴州省著名的風景名勝。清代雍正年間,鄂爾泰至此,曾手書"黔東第一勝景"。 2009-8-2[50] 黃平三朝橋(圖) 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重安鎮上著名的「三朝撟」之一的鋼桁橋,在歷數十載的風雨侵蝕後,目前,當地文物管理部門斥資對其進行了整體維修,預計9月份後大橋維修完畢,重返昔日雄姿。據悉,這座位於三橋之中的鋼桁橋是抗戰時期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設計建造。 2009-7-24[102] 且蘭美人MTV(視頻) 遠看一朵雲/近看一佳人/茫茫人海一見鍾情/鍾情在且蘭獨芳的鍾情有緣千里來相會/緣分啊/緣分/相遇相知相守的且蘭美人/醉瞧一團霧醒瞧一棵樹/廣袤大地盤根交錯/交錯在且蘭獨芳的交錯/有心萬里夢相連緣分啊/緣分/相遇相知相守的且蘭美人/俯視一片海/仰視一座山無垠宇宙山海相連/相連在且蘭獨芳的相連/有情人終成眷屬緣分啊/緣分/相遇相知相守的且蘭美人 2009-7-8[80] 且蘭王國底蘊(散文) 從神奇而秀美的舊州古鎮到多年前的古且蘭王國,從悠遠而神秘的古且蘭傳說到黃平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從舊州壯麗而空靈的自然環境到一處處殘留而閃爍的文化遺跡,撫今追遠,人們彷彿覺得我們的老祖宗為黃平留有一筆豐厚無比的財富,就藏在地底下,可惜埋得太深離得太遠,常常為之而感慨、而惆悵。 2009-7-8[164]
3. 貴州省黃平縣重安江發源地在哪裡
重安江的源頭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壩芒鄉水頭村的山丘中。
重安江
重安江在貴州省版東部,為清水江上游左岸大權支流,也有觀點認為是清水江的北源。
源出麻江縣壩芒鄉水頭村附近山丘,由西南向東北流,經福泉、麻江、黃平等縣境,流至凱里市桐木寨鄉,注入清水江。幹流全長144公里,流域面積2799平方公里。
距黃平縣城南20公里的重安江景區有十里古峽、三朝橋、野洞河、石筍溝等景點。
4. 貴州黃平在那裡
黃平位於抄黔東南州西北襲部,離州府凱里58公里,東鄰施秉,東南接台江,南與凱里接壤,西連黔南州的甕安、福泉,北接遵義市的余慶,連接三地州,接壤六縣市。縣境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57公里,幅員面積1668平方公里,轄9鄉5鎮252個行政村1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4萬,其中苗、革、仫佬等少數民族人口佔64.2%。全縣基本形成便利的交通運輸網路。14個鄉鎮均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248個行政村通電,廣播電視收視覆蓋率達85%。
5. 黃平縣有啥特色小吃
南香豬烤乳豬、臘小豬等久已名揚天下,其中烤乳豬是一大名菜。該香豬肉營養豐富,瘦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81.64%,氨基酸含量達72.79%,是高檔的美味食品。
6. 貴州黃平苗族有哪些代表性的圖案文化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方面的圖案,給你介紹下苗族在蠟染上所有的圖案題材你可以借鑒一下。
苗族蠟染在圖案題材卜獨具特色,並將內容和形式巧妙地融合一體。苗族蠟染的圖案題材可分為七大類。
1.蝴蝶紋
蝴蝶紋來源於苗族神話古歌中的《妹榜妹留》與《十二個蛋》的故事。故事講述了苗族起源:楓樹化為蝴蝶,蝴蝶媽媽同水泡談情說愛,生下12個蛋,由鶴宇鳥孵化,生出萬物——雷公、水龍、蛇、虎、羊,大象、野豬等,其中一個蛋孵化出人類,即苗族的祖先姜央。這就是傳說中的苗族始祖姜央為「妹榜妹留」所生的故事,苗語「妹榜妹留」意譯為漢語就是「蝴蝶媽媽」。在苗族神話里,蝴蝶媽媽是世界萬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動植物和雷電的產生都源於蝴蝶媽媽。因此,蝴蝶被認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為蠟染重要的、特別流行的紋樣。蠟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態,既有寫實的,也有寫意的;既有抽象化的,也有變形復合的。可以看到飛舞的、爬動的、正面的、側面的、仰面的、背面的一系列姿態各異、千變萬化的蝴蝶紋樣。蝴蝶輕盈秀美的形象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喜愛。這個傳說影響深遠,不僅形成苗族特有的一種文化意識,即對蝴蝶的熱愛和崇拜就是對祖先的熱愛和崇拜,而且使蠟染藝術表現緊密地與其崇拜相融合。可見,苗族蠟染中的蝴蝶圖案,積淀著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識。
2.魚鳥紋
苗族蠟染圖案中的魚鳥紋和蝴蝶紋相近,也是歌頌生命力的美的紋樣。苗族人民認為,鳥是男性,魚是女性。魚鳥同圖組成比喻夫妻恩愛的圖案。這種圖案的魚和鳥一樣也有翅膀,鳥也多為可入水暢游的「水鳥」。有學者認為這是反映男女平等共同負起傳宗接代繁衍後代的使命,沒有男尊女卑之分,內涵著生殖崇拜,造型上是很有特色的圖案。
蠟染中大量使用魚的圖案,更多是出於心理的期盼與生命繁衍的需求。由於魚產子多,其腹內多子,因此魚紋的原始寓意便是象徵生殖,對魚的崇拜就是對魚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來歷經演變,又出現了其他的吉祥寓意。漢族的「鯉魚跳龍門」圖案象徵顯達高升,「魚蓮」圖案象徵「年年有餘」。而貴州少數民族對魚紋的理解卻更多地保留了生殖崇拜的原始意識。如「子孫像魚崽一樣多」的比喻,在苗族民歌中屢有出現。在苗族的祭祀活動中,魚是不可缺少的供品,其寓意均在祈求子孫繁衍。蠟染中出現的魚紋大都軀體肥碩,有的魚腹內有小魚,有的魚腹內有魚子似的繁密斑點,有的索性將魚鱗畫作魚子,這些都傳達出原始生殖崇拜的信息。
蠟染中出現的許多鳥紋,同樣也是出於追求吉祥美好的願望。鳥,是山居的少數民族姑娘快樂的生活伴侶,鳥紋寄託著她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苗族中,鳥紋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意蘊。與蝴蝶傳說相連的是古歌中蝴蝶媽媽生出的12個蛋,是由鶴宇鳥孵化的。孵化出的萬物中就有苗族的祖先姜央。因此,鳥對於苗族是有恩的。島還町能是苗族先民中某些氏族的圖騰。《山海經-神異經》記載:「大荒之中有人,名歡頭……敢頭人面鳥喙,有冀,食海中魚,杖冀而行。」類似的記述在古籍中還有一些。「歡頭「叉怍「歡兜」,相傳為苗族先民的首領。這些鳥紋有的如實摹擬,有的想像變形。如錦雞、喜鵲、麻雀、燕子、斑鳩、鸚鵡、孔雀、鷺鷥等,能確認其名;有的則只具有鳥形.分不清是什麼鳥。它們多有花草環繞,大都張開嘴,或昂首啼囀,或竊竊私語,或比囂而飛,或背靠背像吵架的樣子,生動極了,類似人糞生活的寫照。
3.龍紋
龍在苗族意識里,向來就是造福人類的吉祥物。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龍紋極有特色,其外形和內涵與漢族地區的龍紋截然不同。龍是中國的原始圈騰。漢族白秦、漢以來便以龍為尊,龍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龍紋逐漸演變為頭角崢嶸、尖爪利牙的威武形象。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龍紋卻大異其趣,表現為稚拙天真,憨態可掬,與人和自然萬物十分親近,苗族對龍敬而不畏,苗族的龍絲毫不像漢族的龍那麼神氣十足,張牙舞爪。苗族蠟染的龍沒有固定的模式,千變萬化,有鳥頭蛇身、牛頭魚身、蜈蚣形等,因此,苗族就有水牛龍、魚龍、蠶龍、葉龍、盤龍、魚尾龍、水龍等,榕江苗族蠟染中的龍紋既像蛇,又像蠶。龍的形態或飛,或曲、或伸,變化自如。有專家認為龍紋的內涵除了龍圖騰崇拜的原始意識外,還有祈求納福迎祥、消災免禍之意。
4.旋渦紋
苗族蠟染中的旋渦紋,主要繪制在蠟染衣背、衣袖、被面卜,這是苗族象徵團結和占祥的傳統紋樣。苗族人民熱愛人自然,他們看到激流中的旋渦,圓滿急轉,感到很美並有一種興旺吉利的感覺,於是公認為是.一種吉祥的美的紋樣。旋渦紋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就已出現,那是先民們對自然水紋的摹擬。這種圖案後來在漢族工藝品中鮮有出現,卻在貴州的民間蠟染中較為常見。在視覺形式上,這是一種最引人注目的蠟染幾何形紋樣,在內容含義上,也是一種說法最多樣的紋樣。第一種說法是為了緬懷苗族祖先長途遷徙,跋山涉水,歷經無數險灘惡浪留下的旋渦印記,第二種說法是,殺牛祭祖時記錄牛頭上的旋渦紋,因為它是祖先的象徵。第三種說法是,古時候有一個聰明能乾的姑娘生了病,母親從山上採回一些郎蕨革的嫩苔,將這種草葯給姑娘吃後,其病便好了。為了永不忘記這棵救命草,就按照它的樣子畫在服裝上作裝飾。
5.花草植物紋
苗族蠟染中表現植物的圖案不僅很多,而且與漢人植物圖案有很大的區別。其植物圖案,不像漢族取材於象徵富貴吉祥的牡丹、蓮花、桃子、石榴之類(在蠟染巾也時有出現),更多見的是山問田野常見的花草植物,如養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有一些已經演變、提煉為幾何形紋。這些植物題材在少數民族婦女勞作時隨處可見,觸手可及,她們從中獲得美感,通過想像加工,在蠟染中描繪出極富生命活力和山野情趣的畫面。如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梨花紋,全世界沒有像丹寨苗族這么豐富而多彩的。相傳苗族的先祖在遷徙途中,曾經到過一處梨花坳的地方,正逢梨花盛開。在長期遷徙中的先祖耗盡精血,差一點兒就被奔波不定的生活拖垮,忽然看見滿山遍野生氣勃勃盛開的梨花,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麗,於是又增強了生活的信心,因此,梨花留給苗族深深美惑。另一個傳說是,在古代發生的由中原向西南的大迂徙中,婦女們為牢記跋涉的艱辛,便將沿途所見的花草植物都描繪在衣裙匕,後來便作為傳統紋樣保留下來。還有一種傳說,小孩穿梨花紋的蠟染衣裝,就可平安地健康成長,梨花紋也是苗娃的吉祥圖案。相傳蕨草曾治癒過苗族婦女的病,故蕨草也成為蠟染紋樣。
6.銅鼓紋
銅鼓是苗族文化特徵之一,因此銅鼓上的古老圖案往往是苗族蠟染傳統圖案的來源,銅鼓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極為尊崇的重器。古時在祭祀、娛樂和征戰中經常使用銅鼓,對銅鼓的尊重,對銅鼓圖案的再現意味著對祖先的緬懷和崇拜。宋代的朱輔在《溪蠻叢笑》中記載:「溪峒愛銅鼓甚於金玉。」因此,苗族蠟染取材於銅鼓上的圖案,也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清代張澍在《黔中紀聞》中的記載也證實了這種現象:「緙僚有斜紋布,名順水紋,蓋模取銅鼓紋以蠟刻板印布。」苗族蠟染『的銅鼓圖案,在傳承延續中雖有變化,但銅鼓的中心花紋在蠟染中還是非常典型、突出的。中心花紋,實際上就是輻射光芒的太陽紋。
7.星辰山川紋
這里所說的星辰山川圖案,已經不是客觀的天上的星辰雲彩、地上的山嶺江河丁,而是一種經過高度抽象化後圖案與形象的組合。這些圖案既具有獨特的形式美,還凝聚著深厚的歷史內涵。據史料記載,苗族在古代曾經歷過背井離鄉的大遷徙,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壯經歷,苗族人民不僅刻骨銘心,傳說還用圖案記錄與反映了歷史上的遷徙事件。如九曲江河紋是由大小不等的菱形套結而成,象徵江河縱橫,曲折交叉,城界花紋以方形為框架,表示城牆,四邊的小方形表示角樓,中間的十字紋表示街道。長久傳承這類圖案的苗族地區有這樣的說法:這種圖案與組織,表現的是故七的風光和祖先遷徙的經歷,如百褶裙上黃色橫線表示黃河,綠色橫線表示長江,中間空白表示田野。他們稱這種裙為「遷徙裙」、「母江裙」。
參考資料名稱:苗族蠟染圖案
參考資料地址:http://www.laomiaoren.com/?article-76.html
7. 誰知道貴州黃平有幾所高中
樓主你好復,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制,本人正在黃平工作,並曾在其中一所高中工作過三年,對此很了解.黃平縣共有兩所高級中學,分別是黃平民族中學和黃平縣舊州中學.其中,黃平民族中學為省級示範高中,黃平舊州中學為州級示範高中
8. 黃平有多少個鄉鎮
1.黃平縣下轄5鎮9鄉,分別為新州鎮、舊州鎮、重安鎮、谷隴鎮、平溪鎮、崇仁鄉、黃專飄鄉、屬重興鄉、翁坪鄉、上塘鄉、一碗水鄉、苗隴鄉、浪洞鄉、紙房鄉。
2.黃平縣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黃平縣名,源於舊州,以地平「撅土為黃」而得名。
3.黃平縣著名人物主要有抗日將領張子綱、民主人士吳少峰等;風景名勝主要有飛雲大峽谷、野洞河、浪洞溫泉、谷隴大寨、太平洞苗寨等。
4.黃平縣地處黔中丘原向黔東低山丘陵過渡地帶。地勢由西、西北向東、東南部逐漸降低。山脈多呈北東走向。地形為北部山地隆起,為黔北高原武陵山脈的延伸,南部隆起山地為苗嶺山脈的余系,中部為河谷壩子和丘陵地帶。境內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海拔1367米,最低海拔519米。
9. 貴州省黃平縣的14個鄉鎮是哪些
你好。
全縣轄新州鎮、舊州鎮、重安鎮、谷隴鎮、平溪鎮5個鎮,野洞河鄉、黃飄鄉、上塘鄉、一碗水鄉、紙房鄉、浪洞鄉、翁坪鄉、重興鄉、苗隴鄉9個鄉。共計1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