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免費旅遊景點
Ⅰ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有旅遊景點嗎
北斗山
北斗山北斗山風景區,又名七星岩風景區。是一座丹霞地貌的自然景觀,以雄奇險峻,景點緊湊,原始森林為特色,因七座緊連排列如北斗七星走勢的石峰而得名,每座石峰和岩石都步移景換,自成一景,有東方醒獅、丹心岩、紅點青蛙、古猿望月、仙女問天、彌勒祝福、石壁羊道、一線天等上百處景點。北斗山景區地處嵩溪鎮南部,面積約5平方公里,區內七座岩峰與天上的北斗七星遙遙相對,分布有各類丹霞地貌形態和上百處景觀。分別由獅王峰景片、月牙湖景片、嵩溪河景片組成。全國丹霞地貌專家、廣州中山大學教授黃進教授游覽後嘆為觀止,興然題下
巫煥堂公祠
巫煥堂公祠巫煥堂公祠坐落在清流縣里田鄉田坪村西,始建於嘉慶年間,由享堂、儀仗廳、衣冠廳組成。享堂祀有煥堂公之神主及「策杖圜橋」堂額。公本名巫起文,學名成章,煥堂為其號,以國子監優行監生授文林郎。其長子道南是明經進士。三媳吳氏四歲夫卒,上門守節六十多年,奉旨建貞孝坊。長孫相商進士,次孫際商授武略佐騎尉。儀仗廳安置有衙橋、宮扇、金瓜、鐫有文武職銜的方牌,百餘斤重的鐵關刀等。衣冠廳為舉行衣冠會戲酒所用。文物有貞孝坊及木楹聯,楹聯有「器重璠玙喬梓聲蜚虎觀;才儲經緯孫曾世起鳳毛」;
翠峰寺
翠峰寺靈台山上有始建於元朝末年的福源寺,明憲宗八年創建的翠峰寺,以及圓通寺、醉峰寺。是閩西北最具規模的寺廟群。走進山門,滿眼便是蒼松翠柏,讓人頓生涼意。沿山路蜿蜒而上至山頂,但見紅牆碧樹深處,雕梁畫棟,飛檐紅柱,別具特色。寺院現存前殿、三佛殿各三間,韋馱殿一間,萬寶洞及山門、二門、僧窯、墓塔、靈寅三層閣等遺跡。前殿面南。翠峰寺位於寺院中軸線正中,殿前豎廟碑二通,建於乾隆十六年;韋馱殿位於前殿屋後正中,後殿為萬佛殿,內殿壁面十分完整,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彩繪的天王像、王母像、文殊、普賢像均高1.57
清流冷泉
清流冷泉清流縣集聚了「奇山、溶洞、湖水、溫泉、峽谷、寺廟和紅色旅遊」等特色,特別是有全省水溫最高、出-最密集的含氡溫泉8處,是全省唯一的省級溫泉地質公園;有集湖、洞、峽和古文化為一體的九龍湖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成功入選「海西最具潛力十大鄉村休閑游」,並列入省旅遊「十一五」十大重點項目的李家鄉萬畝生態園冷泉避暑休閑度假村。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一湖」(九龍湖)、「一洞」(九龍洞)、「二泉」(溫泉、冷泉)。冷泉,晶瑩甘芳,和山區的溫泉一樣,遍及整個-,好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深山-之中。
天鵝洞
天鵝洞靈台山內的天鵝洞群風景區是福建省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溶洞群。現已開發可供游覽的是以洞內垂直景觀發育之風采、鍾乳石造型之美、分布之密為福建溶洞之冠的天鵝洞。天鵝洞總深5華里,系水平廊道式與豎井分層式相結合的奇異溶洞。洞分上中下3層,前後7個大廳及49個大景,小廳小景不可勝數。層層相接,各廳相連。洞內鍾乳累累,石筍林立,峰巒重疊,湖潭倒影。天鵝洞有從四十米高處一瀉而下氣勢磅礴的石瀑,亦有精巧玲瓏如精雕細塑而成的石珊瑚,有石松參天的陡峭山峰,有玉樹倒影平靜的天鵝湖……。
大豐山
大豐山大豐山位於距清流縣城45公里的賴坊鄉動員羅村裡東南,最高峰為棋盤山,海拔1705.7米,為清流縣境域最高的山峰。大豐山巉岩峭壁,險峻雄奇,相傳古時歐陽真人在此-,道成身化為岩。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鄉人建廟塑像祀之,名曰「順真道院」。大豐山沿途有半山庵、趙公亭、香爐峰、煉丹灶、寄子岩、棋盤石、牛繩路、飯干石等勝跡。站在大豐山的峰巔可觀日出,周圍諸縣山川形勝盡收眼底。山中野生葯材品種甚多,俯拾可得。故有「豐山風景好,滿山都是寶」之諺。
Ⅱ 三明清流縣最好玩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清流縣旅遊攻略
清流,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中段東南側、九龍溪上游,北緯25°\'~26°21\',東經116°38\'~117。清流是福建最早的人類文明發祥地。自隋唐始,北方各地移民陸續遷入與土著居民融合,形成客家人聚居地。全縣轄5鎮10鄉。
清流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9℃,年平均無霜期256天,年平均降雨量1771.3毫米。相對濕度多年平均百分率為79%。風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偏南風,風力不大。大風均以7、8月機率為最多。大部分高山分布在縣境的南北東面,構成三面高山聳立,中西地形略低的地勢。最高峰為大豐山棋盤峰1705.7米,最低處為沙蕪鄉250米。河流屬閩江沙溪水系,由西南向中部地帶匯聚。
清流,古稱黃連峒,原為長汀、寧化兩縣轄地。宋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劃寧化6團里、長汀2團里置縣,以「溪流洄環清澈」故名。屬汀州府。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撤銷縣建置。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恢復清流縣,後屬汀州路、汀州府。民國初,屬汀漳道。後屬第七、九、六行政督察區。1950年2月22日解放,先後屬永安、龍岩、三明專員公署,1959年2月,清流、寧化合並, 稱清寧縣。1961年6月恢復清流縣建置,現屬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