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周邊旅遊景點大全
『壹』 山西大同旅遊景點都有哪些
山西大同旅遊景點,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北嶽恆山,、懸空寺、覺山寺、水神堂,、應縣木塔,、大同火山群.。
『貳』 山西大同旅遊景點都有哪些
山西大同著名景區有雲崗石窟,北嶽恆山,恆山懸空寺以及應縣木塔,在大同旅遊,如果只游覽這幾個景區有兩天時間就可以玩得很充分.
從大同到太原既可以乘火車,也可以坐大客,走高速的話,大客要更快些.
太原主要景區就是晉祠,如果時間夠用還可以順路去平遙古城及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一游.
『叄』 山西大同最著名的十大旅遊景點,你有去過嗎
沒有去過,不過我知道,給你普及一下,能否給個採納謝謝
1、雲岡石窟AAAAA
新平堡鎮,一個文化歷史悠久、塞外風情濃郁的古鎮。千百年來,北方少數民族匈奴、契丹等與漢族在這片土地上混居生活,造就了漢族與少數民族從斗爭走向融洽的歷史,形成了以軍事文化、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融為一體的文化特色,培育了濃郁的塞外風情和獨特的邊塞民族文化。 新平堡鎮因軍而顯,卻因商而盛,曾有「茶馬古道」的稱謂。是晉冀蒙三省(區)交界的商貿通達之地,發達的商貿業曾經是它最驕傲的歷史。現在,新平堡鎮的北街仍是商貿一條街。街面僅兩步寬,但兩邊店鋪林立,商品齊全。沿街保存較好的古建築無聲地述說著昨日的歷史,鎮內100多處古色古香明清建築頗具特色,講述著往日的繁華,為民居建築中少有的佳品。每年的陰歷五月十八,這里都要開物資交流大會,周邊冀、蒙的村民紛紛來趕集,很是熱鬧。……[詳細]
『肆』 山西大同附近有沒有什麼比較不錯的旅遊景點
大同全國第一批國務院發布的歷史文化名城。
建議第一天下車後到應縣木塔,內他是全國容保存最好,最高最大年代最久遠的木塔,西遊記佛光寺夜盜寶珠就是此塔拍攝的。因路途較遠估計約80多公里。市內需到新南汽車站坐車。回來的話估計是下午了。建議你到大同的市場逛逛。可能淘到你滿意物品。特別是在中高檔的物品。一定比天津便宜許多,甚至可賺回旅遊成本。
第二天早上7點市裡出發,游著名的雲岡石窟,需半天時間,回市裡吃飯,下午游市裡的北魏著名的華嚴寺、善化寺,著名的飛天仕女就是華嚴寺的傑作。
第三天去北嶽衡山山下有著名的懸空寺,山上有大量的古寺廟群。下上後到渾源縣城吃吃著名的小媳婦涼粉。下午回大同市休息。因為我是大同的,弟弟在天津。兩地經常走。比較熟悉嗎?千萬記住,來時一定要買了回去的異地車票。不然在大同買回去的卧鋪是很難的。以免因回程車票影響旅遊心情。
『伍』 山西大同有哪些旅遊景點
大同有著抄名的雲崗石窟,離大同市很近乘坐公交車40分鍾就可以到.市中心還有九龍壁華岩寺等人文景點,離大同不遠還有懸空寺等旅遊景點可去.
提醒樓主山西旅遊景點門票很貴,人文景點又多可有選擇性遊玩,全去的話會花很多錢的!切記!
『陸』 大同周邊游都有哪些景點
山西好的旅遊景點多,主要有:
太原:晉祠,天龍,崇善寺,永祚寺,塔峰,上升圍山,Douda符寺,錦富滄桑,古老的通衢街,章菹磁台灣疲憊寺
晉中是:綿山,山西大院,古城平遙古城祁縣,雙林寺,鎮國寺,城隍廟資壽,張古城牆。堡
大同是:攬勝大同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恆山,懸空寺,睡眠寺,水神堂,應縣木塔,大同火山。
朔州是:朔州市,應縣木塔,崇聖殿,凈土寺,廣武漢墓群
臨汾有:堯廟,大槐樹,小西天,廟,東岳,蘇監獄,霍州署衙
運城旅遊有:運城羅孚,永樂宮,普救寺,小浪底,龍門激浪,黃河鐵牛,黃河古渡,古城新疆。 ,絳州大堂解州關帝廟,常平寺,宰相村中國,飛地板/>忻州秋樓
長治縣
<br是:長治攬勝,古城長治上黨門,靈空山,黃崖洞,太行大峽谷
BR />金城是:金城攬勝,蟒河,歷山,青蓮寺,玉皇廟,炎帝,王莽嶺,
劉的住處,皇城相府,羊頭山石窟
陽泉都:陽泉攬勝,藏山,娘子關百團大戰紀念碑
有呂梁:呂梁攬勝,龐泉溝,玄中寺,北山,武廟。
『柒』 山西大同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五台山、黃河壺口瀑布、綿山、洪洞大槐樹、北嶽恆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捌』 山西大同有哪些旅遊景點
山西大同旅遊景點如下:
1、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雲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後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
現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現存洞窟大部分鑿於太和十八年(494)遷洛前。據《水經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雲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
大同古城牆據明正德十年(1515)《大同府志》載,明洪武五年(1372)大將軍徐達在唐、遼、金等舊土城基礎上增築新城,平面略呈方形,東西長1.8㎞,南北長1.82㎞,周長7.24㎞,面積3.28㎞2。
『玖』 山西大同有哪幾個著名旅遊景點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第一批5A級旅遊景區。 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的石雕,巨石橫亘,石雕滿目,蔚為大觀。他們的形態,神彩動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擊鼓或敲鍾,或手捧短笛或載歌載舞,或懷抱琵琶,面向遊人。這些佛像,飛天,供養人面目、身上、衣紋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艱辛。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著波斯色彩。 石窟始建於北魏時代,是當初為了供奉佛教創建的,最早的是曇曜五窟,現在可以開放的只有45個,重點參觀的是前20個。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2、懸空寺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懸掛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是國內僅存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8米,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 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奇——遠望懸空寺,像浮雕嵌在峭壁間,近看,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懸——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 巧——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 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 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2010年12月,在《時代》周刊公布的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築中,懸空寺與「全球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築」 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市的「首都之門」、希臘米特奧拉修道院、義大利比薩斜塔等國際知名建築同列榜中,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3、恆山
恆山,人稱「北嶽」,位於山西大同市渾源縣城南,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 恆山作為道教活動場所由來已久。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恆山隱居潛修的,在恆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蹤遺跡和神話傳說。 景區以雙峰並峙的天峰嶺和翠屏峰為中心,包括天峰嶺景區、翠屏峰景區、千佛嶺景區、溫泉景區和渾源城景點群,其中最受遊人歡迎的有恆山腳下的懸空寺和天峰嶺南坡半山腰上的北嶽廟。 懸空寺位於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懸空寺的六座主殿閣之間都用木製樓梯相連,由於懸空寺整體建築物是由非常高超的木匠技巧完成的,如發生地震,卯榫雖會劇烈移動但是會保證整體建築物的完整性,其建築強度是非常高的。
4、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中國著名第四紀火山群。已知有30餘座,主要分布於大同盆地東部,可以劃分為東、西、南、北4個區。東區在許堡、神泉寺一帶。 西區指爪園與西坪北地區。南區是桑乾河以南。北區系大同市以北的山。根據火山外部形態特徵,可分為4類:一是穹窿狀的,由玄武岩組成,沒有火山口,如孤山和峨毛疙瘩等。二是殼狀的,由玄武岩組成,如肖家窯頭火山和大辛庄火山等。三是半圓形的,系火山噴發物沿山前裂隙噴出,依山坡流動而成。四是馬蹄狀的,由玄武岩流、火山碎屑互層組成,火山形成後,流水切穿火山口,形如馬蹄狀,如東坪山,金山等。上述除馬蹄形火山已被沖溝切穿外,其餘的僅在錐體四周有窄淺的溝俗,說明火山地貌還處於侵蝕初期。由火山噴發物與上覆下伏地層接觸關系判斷,大同火山群是在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堆積之初多次活動的產物,最早活動的是北區、東區,南區次之,西區最新。
5、大同鼓樓
聳立於大同市區內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它不僅裝點了大同市的容顏,而且烘托出了這座歷史名城的古老風貌。 鼓樓創建於明代,清代順治、乾隆年間兩次修整。外觀呈方形,面闊、共三層且均為進深三間,底層磚石砌成,中為十字穿心門洞,行人可縱橫通行。這座三檐樓閣的下兩層是木結構建築,上層置大鼓面,舊時晨鍾暮鼓聲震古城及近郊四鄉。時間始建於明代,清代曾多次修繕,是明消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大同鼓樓始建於明,清代重修。1978年全面加固修繕,並彩繪一新。1966年4月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