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有什麼旅遊景點
『壹』 橫縣有那些旅遊景點呢
嶺腳村是廣西生態富民家園示範村,也是南寧市一日游范圍內很有特色的生態旅遊村。它位於橫縣縣城北部,校椅—橫州二級公路旁,距縣城3公里,距南寧市100公里。該村自然風光極富農家特色,村後嶺上是茂密的松林,嶺腳山下是蔥郁的果園,村前緩坡地是美麗的農家田園,種植有茉莉、水稻、蔬菜等,村內樓房掩映綠樹中,鳥語花香,特別是流經村邊3公里長的馬筆溪,經過勤勞朴實的嶺腳人多年的培植,形成了 3公里的竹林帶,竹溪相映,纏繞綿長,蔚然成趣。四季常青的翠竹、水溶樹、松林、春夏秋不斷的茉莉香,春來桃花紅,木棉開,還有流動的溪水,轉動的水車、竹橋、竹排等自然景色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其間。嶺腳人正是利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開辦農村生態旅遊項目吸引遊人。
目前,該村3公里的竹林帶開發了200多米作為旅遊點,有了停車、餐飲等設施,遊人可開展3公里的沿溪竹林游,可採摘盛開的茉莉花,參觀農家生態庭院和稻田養蛙等農業生態項目,還可開展自助燒烤、釣魚、劃竹排、走竹橋、抓田螺、螃蟹等各類節目。現嶺腳村日遊人1000多人,旅遊收入2000多元,逢節假日日均遊人2000多人,旅遊收入4000多元。另外,嶺腳人做的農家飯菜和風味小吃也很有特色,有橫縣特色魚生、農家白切雞、米粽、米糕、糍粑等,地道實惠。嶺腳村正以其低消費而富有特色的農村生態游,吸引越來越多的遊人。
為進一步做強做大嶺腳村的生態旅遊,嶺腳人計劃近期投資300多萬元建設鄉村別墅、綠化美化環境、硬化道路、擴大竹林游范圍等。屆時嶺腳村將吸引更多的遊人,生態旅遊收入也將更上一層樓。
『貳』 橫縣有什麼地方玩
橫縣山水秀美,風光旖旎。缽嶺春遊、槎亭秋眺、海棠幕雨、寶華朝煙、月江澄煉、天窟歸雲、紫水呈祥、烏蠻積翠渾然一體成為橫縣著名的古八景。與之相輝映的九龍瀑布群森林公園、西津湖風景區、寶華山風景區、伏波風景區、海相泥盤系六景剖面形成了橫縣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品牌。
(1)九龍瀑布群森林公園
九龍
景區位於縣城之北、離縣城48公里,距南寧118公里。海拔1140米的大聖山的南麓,以山雄瀑奇、谷幽林茂的英姿在廣西獨樹一幟。公園地質古老,砂岩峰林雄偉俊秀,海拔多為400至700米。林中植被繁茂,植物達960種,古木奇卉繁多;野生動物150多種,當中不乏珍稀。林中空氣清新溫潤,氧負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85780個,少則萬個以上。
公園里溪谷縱橫,大小瀑布20多處,匯成群、奇、壯、美的大觀。在2.5平方公里內分布著十多條落差30多米,寬20多米不等的瀑布。瀑布以"群"為特色,相距100-300米。
風景區內林木參天,濃綠蔭翳,藤條交錯、溪流潺潺、野趣盎然。主要景點有:群龍迎賓、雙龍戲珠、紫龍相會、九龍入宮、龍女吐珠、神龍慶殿、白龍山潭、金龍垂涎、青龍點水、環觀林海、密林探幽、赤壁列陣、龍狗巡山等。
景區內開辟有鯉魚山度假村,建有古樸清幽的民族風情樓,是人們避暑、觀光、游覽、探險、度假的好地方。
(2)西津湖旅遊風景區
西津
西津湖旅遊風景區位於橫縣縣城西南,因西津水電站而得名,離縣城5公里,距離廣西首府南寧120公里,交通便利,從南寧出發約2個小時到達。
西津湖是祖國南方最大的內河湖,湖東西長100多千米,南北一般寬1400米,水面積達240平方千米。西津湖的山,綿延似龍蛇,蒼碧如錦屏;西津湖的水,寬闊、幽深、碧綠、秀美,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氣象萬千。
西津風景區集「觀光游覽、度假休閑、會議商務、科普教育、健身娛樂」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2005年西津湖旅遊風景區通過了首批「廣西工業旅遊示範點」評審,2006年通過了「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景區」評審,同時該景區又是南寧市科普教育基地、橫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寶華山風景區
山
橫縣寶華山,因其位於縣城的南面3公里,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南山」,即橫縣南山。《橫州志》載:"山聳而奇,靈而秀,郁蔥而偉麗,泓清而泉洌。" 寶華山是縣內除烏蠻山外又一座集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於一體的山峰。其因建有應天寺,且傳說明代建文帝靖難後在山中隱居15年而馳名史學及宗教界,歷代遊人均以一睹明皇聖跡為快。
山中名產南山白毛茶曾獲1822年巴拿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茶葉質量品評會二等獎,相傳亦為建文帝親播聖種,今當地民從眾引以為豪。據《橫縣縣志》記載:「南山茶,葉背白茸似雪,萌芽即采。細嫩如銀針,飲之清香沁齒,有天然的荷花香。」《粵西植物記要》稱「南山茶色勝龍井」。
「寶華朝煙」素列「橫州八景」,與山中的森林珍稀、應天寺、猴子岩、仙人井及登頂遠眺同為游歷此山主要的觀賞內容。每日清晨於應天寺附近向主峰方向觀賞,可領略「寶華朝煙」意境:而登項眺望,則可體味「一覽眾山小」之勢:與烏蠻遠眺相比,寶華遙望更具氣勢,於主峰南望,山丘重疊,雲霧飄渺:北望城東平川,江流蜿蜒於田園如玉帶飄盪:西北遠眺,遠水近山,陽光中,雄偉的西津水電站大壩虹跨鬱江,上游寬闊的庫區似一嵌於山地的巨大面鏡,船帆點點,波光鱗鱗:遠望縣城,鬱江如一輪彎月繞城流過,江流澄碧明亮,由此深諧橫州八景中的「月江澄練」令入陶醉。
(4)伏波風景區
海棠亭
伏波風景區地處雲表站南東3公里,由鬱江北岸的伏波廟和鬱江南岸的伏波灘,距縣城30公里。
伏波廟始建於東漢後期,重修於北宋中期。南北依次建鍾鼓樓、牌樓、前殿、祭壇、中殿、迴廊、後殿。整個建築布局嚴謹,雄偉庄嚴。伏波廟是珠江流域同類建築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者。廟原佔地33330平方米,面積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勢逐建鍾樓、牌樓、前殿、中殿、迴廊、祭壇、後殿七大部分。其中,迴廊
橫縣伏波廟
與殿堂以小院相連,構成一完整的整體,在空間上收到高低錯落、虛實對比的藝術效果。屋檐斗拱是廟中令人矚目的建築工藝之一,各類柱、座、梁、桿、門、窗、屋脊的木、石、漿類雕飾及院落山牆、屋牆的壁畫也不愧為廟中傑出的藝術產物。整座廟宇構飾充滿了藝術靈氣。[6]伏波灘,指橫縣的東部鬱江下游的一個十里長灘,與伏波廟隔江相望。1944年的隆冬,橫縣自衛第一大隊370人、東區自衛聯隊376人和鎮江鄉、北區的自衛隊與日軍華南方面軍獨立步兵第24大隊200多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最後共擊斃擊傷日軍近100人,日軍大隊長度部市藏中佐被擊斃。此戰中,繳獲敵船4艘,擊沉敵船3艘,繳獲敵機槍3挺,六五步槍34支,手榴彈450枚,還繳獲敵人一批彈葯及軍用物品。這就是橫縣伏波灘抗日殲敵戰。
(5)海相泥盤系六景剖面
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國著名的泥盆系標准剖面,也是世界著名的泥盆系標准剖面。它位於橫縣西北部的六景鎮附近,距自治區首府南寧約50公里。
剖面起點始於六景鎮北面的霞義山,往南通過火車站再轉向東南的谷閉村和那祖村,全長約3.5公里。在遠古時代,六景地區是浩翰的重洋,沉積古生物的遺骸有5000多個屬種,形成相疊岩層70多層;到泥盆紀後期,經過天翻地覆的"海退",終於滄海變桑田。
六景剖面已列為自治區重點自然保護區,其沉積化石類型之豐富,岩層發育之完整連續,加以保存之精美,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是國內外研究古生物學、地質學、沉積學、岩相古地理學的理想場所,中外學者和遊人接踵而來,霞霓山將成為科研、探險、旅遊、度假的要地。山上有仙姑廟;附近有三疊石、布文岩、道庄貝丘遺址、官山生態園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