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遊景點古鎮
A. 江西四大古鎮是哪些分別以什麼著名
江蘇蘇州市的木瀆鎮,以園林古跡出名;
吳江市的同里古鎮,以水鄉風光著稱;
蘇州周庄古鎮,也是典型江南水鄉;
浙江烏鎮,絲綢之鄉。
B. 江西有哪些特色小鎮好玩
江西境內物產豐饒,山林茂盛,水源豐沛,自古便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好山好水養人傑,其文化底蘊亦頗深,是我國古代書院的發源地,明朝時期境內書院數量佔全國五分之一,現存書院八十餘所。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江西省十大休閑小鎮,感受江南魚米之鄉的人傑地靈吧!
1. 南昌太平鎮
塘灣鎮是一座擁有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鎮,明清古鎮風貌從現存的塘灣古街、百餘棟古建築中可窺一斑。境內的塘灣水庫,群山環抱,層巒疊翠,景色怡人,排洪蓄水之餘也充當人們休閑旅遊之地。曾為貢品的傳統小吃——「鐵拐李」牌燈芯糕和醇香馥郁的塘灣谷酒,讓你在對小鎮秀美景色大飽眼福之餘又暢享口腹之慾!
C. 去江西遊玩,除了婺源還有哪些千年古鎮值得去
江西龍虎山,既有全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光,又有濃郁的道教文化,這里風景名勝不少,因而吸引了眾多遊客,但是,龍虎山風景區的上清古鎮,卻被很多遊客忽略了,一個是清朝的古鎮,一個是寂靜的古鎮,一個是聞名遐邇的婺源古鎮,但上清古鎮的名氣很大,是道教的第一古鎮,也是道教的發祥地,如果沒有上清古鎮孕育的道教文化,江西龍虎山也不會成為中國道教的第一山!
D. 江西的四大古鎮是哪些
景德鎮: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安徽省休寧縣和本省 婺源縣、德興縣,南連本省萬年縣、弋陽縣,西靠本省波陽縣,北與東北同安徽省東至縣和祁門縣毗連。著名旅遊勝地廬山、龍虎山、三清山、黃山、九華山環繞其間。 鄱陽湖、千島湖互映左右。名山勝水,擁出瓷城。市區距海岸線302公里,距省會南昌249公里。全市土地總面積5247.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08平方公里,浮梁縣面積2867平方公里,樂平縣面積1973平方公里。1990年,全市共有人口134.34萬,其中市區人口37.77萬,浮梁縣人口26.93萬,樂平縣人口69.64萬。景德鎮是一座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古鎮。春秋時,此地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山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當時為楚所轄。秦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36郡,景德鎮屬九江郡番縣。漢改隸豫章郡鄱陽縣。三國時屬吳地。東晉起開始設鎮,名新平鎮。唐武德四年,就鎮設縣,稱新平縣。唐開元四年,更名為新昌縣,縣治設於距鎮10公里的舊城,鎮為縣轄,因鎮在縣南(一說在昌江之南),故改名昌南鎮,亦名陶陽鎮。唐天寶元年,改新昌縣為浮梁縣,鎮仍為縣轄。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恆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於是昌南之名淹沒,景德鎮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時,景德鎮瓷業發達,貿易昌盛,與湖北漢口、河南朱仙、廣東佛山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鎮。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宣告解放,千年古鎮獲得新生。當年5月5日,設立景德鎮市,先後為浮梁專區、上饒地區所轄。1953年6月15日,經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升為省轄市。1960年9月30日,原浮梁縣建制撤消,其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1983年l0月,又將原上饒地區所轄的樂平縣和波陽縣所轄的 鯰山鄉、荷塘墾殖場劃歸景德鎮市管轄。1982年,國務院正式命名景德鎮市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1985年2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甲類開放地區。1988年11月2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浮梁縣建置,同時撤消 蛟潭區、鵝湖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浮梁縣,縣隸屬景德鎮市
吳城鎮
吳城,是一座因商而興的千年古鎮。她輝煌的過去,曾使世代吳城人引以自豪,如今她作為「珍禽候鳥王國」被世人謂之「世界第八大奇觀」、「中國第二長城」,再度飲譽海內外。
吳城鎮位於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汊,東經115°55′至116°02′,北緯 29°07′至29°14′。分別與星子、共青城、都昌、波陽、余干、新建六縣區交界。距永修縣城33公里,距南昌市90公里,距九江市120公里。全鎮面積368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5個行政村、1個水產養殖場、1個漁業捕撈隊、1個移民小區和1個居委會,共9個村級單位。
鎮內設有銀行、郵電、稅務、工商、糧食、公安、血防站、醫院、中小學、自來水、有線電視台、城管大隊、環衛所、縣屬矽砂礦、市屬航監站海事處、省屬漁政局、貯木場吳城分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
全鎮是以平原為主的濱湖丘陵地區,河流、湖泊、洲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丘陵山崗僅佔三分之一。最高點松門山海拔90.9米,最低點16.5米,一般海拔30米。
鎮內有二處江南罕見的獨特地貌,一是吉山、松門山兩座相互毗鄰、東西相連,各近10 平方公里的水中沙山。象一條盤旋的巨龍,將煙波浩淼的鄱陽湖分為南北兩段;二是一望無際的濕地草原,這也是世界六大重要濕地之一,有草地面積60餘萬畝,其中草洲面積近20萬畝,大小湖泊溪流星羅棋布,鑲嵌在草洲濕地當中。每當秋冬季節,水草豐美,碧草藍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人們對江南草原的由衷贊嘆。
吳城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有耕地7700 畝,水面40餘萬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傳統種植業、漁業和畜牧業。吳城是一個新興的旅遊熱鎮,近二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她以會館文化、廟會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為代表的燦爛的文化,美麗而神秘的珍禽候鳥會八方遊客趨之若鶩,2006年,在江西最美的鄉村游景點評選活動中,吳城入圍前十五強。吳城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好地方,歷史上這里富商巨賈雲集,造就了吳城人善賈的天才和百折不饒的闖勁。吳城商人遍天下,吳城人喜歡到外面闖天下。如今,僅在外從事糖果業生產的老闆就達300多家,遍布廣東、福建、湖南、雲南、貴州、河南、陝西等幾個省。鍾靈毓秀、文采風流,古有曾任曾國藩幕僚的安徽巡撫吳竹章,近有才女章亞若。因與民國要人蔣經國的一段風流史話,至今仍讓人們懷念嘆息不已
唐江鎮:
唐江鎮位於江西省南康市中部,是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江西小城鎮改革試點鎮。鎮域面積96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3個社區、人口9.7萬人。
唐江歷史悠久。鎮區內古街店鋪和新區超市爭輝,沿江兩岸傳統風格與現代建築相映,自古以來,唐江就是贛南地區的重要商貿中心,民間素有「頭唐江,二營前」之美稱,擁有千年文化和商貿的積淀。
唐江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東承贛州市,南啟南康市,北接資源豐富的北部山區。唐江水陸交通發達,上猶江穿境而過,贛豐二級公路,康隆公路交匯於此,贛粵高速公路和昆夏高速公路均從境內穿過,即將建成的贛州機場在唐江的東部。鄉村公路建設正在迅速進行,竣工通車的路段有:二店前——學田公路;唐江——白石公路;唐西——幸屋公路;土橋灣——白石公路;塘窩——下灣公路;九駁橋——窯前公路。正在建設施工的有:幸屋——油樹;徐田坑——茶亭;平田——通古——上坑公路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已基本形成。
唐江鎮經濟發達。近年來,唐江鎮已初步形成傢具生產、木工機械、食品製品、經編紡織、汽車客運貨運等與大行業相對的集聚,比較知名的企業有:南康市華洲人造板有限公司,年產值達3000-3200萬元;南康市通達客運有限公司,擁有客運車輛80多輛,為江西省名星企業……截止2004年底,唐江鎮年產值超100萬元企業260多家,超500萬元企業3家,超1000萬元企業2家,全鎮實現工業產值近6億元。
唐江鎮商貿非常活躍。這里有小商品市場、蔬菜交易中心、耕牛交易市場、魚苗交易市場、中天商貿廣場等大大小小十幾處交易區,其中,耕牛交易市場是贛南最大的專業市場,魚苗交易輻射至鄰近的上猶、崇義、遂川、吉安等市,唐江還是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的綠蔬菜供應基地,無公害農產品正向產業化發展。
唐江個私經濟發展迅猛。2005年,全鎮共有個私企業213家,個體經營2295家,其中傢具行業155家,個私經濟企業人數達1300多人,工業總值5.2億元。
唐江鎮傳說
老古人相傳一唐江、二營前、三古陂,說的是贛南幾大名鎮,唐江居首。
據說唐朝以前,東臨上猶江的唐江墟鎮還是一片蠻荒丘陵盆地,這丘陵里只散住著幾戶客家人。其中有一盧姓人家住在南來北往且東西橫貫的十字路口上。那時,交通運輸非常落後,販運貨物如鹽、米、布匹等全靠背負肩挑和水運。路經此十字路口的販運挑夫及行人多要向盧家討茶水喝。遇到雨雪天就進盧家躲避,炎夏烈日當空時也是進盧家喝水、乘涼。盧家也同他們說古論今,談天說地,歡聲笑語滿屋。
客家人向來好客,盧家也因如此好客而名揚四方。遠近路客無不將盧家當作勞頓歇息、口喝飲水之處。可是,盧家房子矮小,每當路客多時,後來的別說無坐處,連立腳都沒有地方,只好站在門外。為此,忠厚、勤勞、善良好客的主人老盧想造新房屋,請了地理先生擇基定向和選吉日動土、奠基、裝門和上樑。
裝門和上樑前的動土、奠基、行牆都很順利,老盧一直心情舒暢。
可是,即將上樑的時候,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正從放在廳前的大樑上走來。老盧認為這很不吉利,就走到孕婦面前輕聲地責備:「唉,你這不是壞了我的好事。」孕婦一聽,覺得很委屈,心想:「難道懷孕女人就不能出門了嗎?」於是孕婦昂起頭來,對著一雙雙含有責備的眼神,大聲地說:「怕什麼,文官武將、普通百姓,哪一個不是從娘肚裡出來的?」孕婦話落,時辰即到,炮鳴上樑,大吉大利,順順當當。
自此,人們也效仿老盧,在這十字路兩邊做起了一排排新房屋,擺起了一個個售貨攤子。加上臨上猶江水運貨物便利,不上幾年,唐江交易場漸漸熱鬧了。看到今天來幾個,明天幾伙做生意的人,老盧想:把這些做生意的人定日集中,那就更方便大家。有一天,人多熱鬧時,他將想法與大家說了。眾人十分贊成,並推舉由老盧出面,請當地最有名望的楊老地理選個吉日。老盧找到了楊老地理,楊老地理翻書曲指算了算,說:「下月初一辰時,唐江開墟!那天將會發生三件奇事:蛇打鼓、馬騎人、頭頂天。」
不幾日,唐江開墟會出現三件奇事的消息很快在方圓幾十里的地方傳開了。初一這天,四面八方的人們懷著好奇心,順便做些交易,敲鑼打鼓,鳴放鞭炮,雲集唐江。
辰時,一隻老鷹叼條蛇從唐江上空飛過,聽到驚天動地的鑼鼓聲,嚇得一鬆口,蛇即跌落掉在鼓面上,「咚」的一聲巨響,有些人嚇了一跳,有些人馬上喊起來:「蛇打鼓!蛇打鼓!」一聽說「蛇打鼓」出現,爭相觀看的人蜂擁而至。這時,一個肩背木馬的木匠也往裡擠,立在高處的老盧馬上大聲說:「大家看,『馬騎人』的奇事在你們後面又出現了。」正巧,一個買了鍋的男子漢剛將鍋頂在頭上,才聽到那邊有人喊:「蛇打鼓」,這邊又有人大喊出現了「馬騎人」,趕緊擠過來看熱鬧,站在高處的老盧又大聲說:「大家快看,頭頂天的人來啦!」隨著老盧指的方向看去,眾人皆哈哈大笑,頂鍋人自己也笑得合不攏嘴。
也許從老盧的第一個店開張到唐江開墟,都趕上了吉利的日子,做生意的人愈來愈多,生意愈來愈旺,唐江遂成贛南著名的大墟鎮。
E. 江西必去四大古鎮分別是什麼「葯都」在哪裡
江西作為魚米之鄉,古代地位重要,風景名勝眾多。江西的生態很好,就像走過一個綠色家園。在江西旅遊,可以遠離塵囂,親近自然,在這里可以放鬆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江西不僅在自然景觀上有獨特之美,而且有濃厚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品味古人的雅緻,到這里的四大古鎮走走,想必是對的。
01、景德鎮
樟樹鎮與其他古鎮不同,樟樹鎮有“葯都”之稱。從這個標題,我們可以看出它最大的特點。古時,樟樹鎮是葯材薈萃之地,葯用歷史悠久。古鎮至今仍是全國最大的葯材交易市場之一,也是各類中葯材的種植基地。見了很多人,但不能隨意拆;憎恨許多人,但不能輕易反抗。有時候,生活就是強迫自己順從,不要感到驚訝。
F. 江西被忽視的古鎮,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知道在哪嗎
大家都知道最近這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的速度是非常的快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之中,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為基礎之後,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也在不斷的提升,比如說現在人們在有空閑的時間之後就出門去旅遊,人們認為旅遊是可以提高生活質量,的確在旅遊的過程之中人們可以可以收獲到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說可以收獲到很多的美景,了解到不同地區的風俗,品嘗到各種的美食。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可以提到人們的生活閱歷。
江西境內被被忽視的古鎮,已有千年的歷史,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鉛山石塘古鎮大家是不是非常的期待呢?
G. 江西四大古鎮的景德鎮
景德鎮市,隸屬於江西省,別名 「瓷都」,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版縣交界,南與權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
景德鎮市處於屬於黃山、懷玉山余脈、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處於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
H. 中國四大古鎮的江西景德鎮
江西的景德,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安徽省休寧縣和本省 婺源縣、德興縣,南連本省萬年縣、弋陽縣,西靠本省鄱陽縣,北與東北同安徽省東至縣和祁門縣毗連。著名旅遊勝地廬山、龍虎山、三清山、黃山、九華山環繞其間。 鄱陽湖、千島湖互映左右。名山勝水,擁出瓷城。市區距海岸線302公里,距省會南昌249公里。全市土地總面積5247.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08平方公里,浮梁縣面積2867平方公里,樂平市面積1973平方公里。1990年,全市共有人口134.34萬,其中市區人口37.77萬,浮梁縣人口26.93萬,樂平縣人口69.64萬。景德鎮是一座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古鎮。春秋時,此地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山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當時為楚所轄。秦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36郡,景德鎮屬九江郡番縣。漢改隸豫章郡鄱陽縣。三國時屬吳地。東晉起開始設鎮,名新平鎮。唐武德四年,就鎮設縣,稱新平縣。唐開元四年,更名為新昌縣,縣治設於距鎮10公里的舊城,鎮為縣轄,因鎮在縣南(一說在昌江之南),故改名昌南鎮,亦名陶陽鎮。唐天寶元年,改新昌縣為浮梁縣,鎮仍為縣轄。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恆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於是昌南之名淹沒,景德鎮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時,景德鎮瓷業發達,貿易昌盛,與湖北漢口、河南朱仙、廣東佛山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鎮。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宣告解放,千年古鎮獲得新生。當年5月5日,設立景德鎮市,先後為浮梁專區、上饒地區所轄。1953年6月15日,經政務院批准,景德鎮市升為省轄市。1960年9月30日,原浮梁縣建制撤消,其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1983年l0月,又將原上饒地區所轄的樂平縣和波陽縣所轄的 鯰山鄉、荷塘墾殖場劃歸景德鎮市管轄。1982年,國務院正式命名景德鎮市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1985年2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甲類開放地區。1988年11月2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浮梁縣建置,同時撤消 蛟潭區、鵝湖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浮梁縣,縣隸屬景德鎮市。
I. 江西四大古鎮的吳城鎮
吳城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有耕地7700畝,水面40餘萬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傳統種植業、漁業和畜牧業。吳城是一個新興的旅遊熱鎮,近二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她以會館文化、廟會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為代表的燦爛的文化,美麗而神秘的珍禽候鳥會八方遊客趨之若鶩,2006年,在江西最美的鄉村游景點評選活動中,吳城入圍前十五強。吳城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好地方,歷史上這里富商巨賈雲集,造就了吳城人善賈的天才和百折不撓的闖勁。吳城商人遍天下,吳城人喜歡到外面闖天下。如今,僅在外從事糖果業生產的老闆就達300多家,遍布廣東、福建、湖南、雲南、貴州、河南、陝西等幾個省。鍾靈毓秀、文采風流,古有曾任曾國藩幕僚的安徽巡撫吳竹章,近有才女章亞若。因與民國要人蔣經國的一段風流史話,至今仍讓人們懷念嘆息不已。
吳城,原名吳山。公元前,這里不過是一簇小山嶽,山嶽的四周有大片沙洲地,不少瓜農在沙洲地種瓜為生。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今浙富陽)有一大富豪名叫孫鍾,雇了很多佃農在這里種瓜收籽,不久他的兒子孫堅成為漢末割據一方的統領。孫堅的兒子孫策兼並江東後,派大將太史慈駐守海昏縣城,史慈以練水軍為名,在距海昏(今蘆潭)三里許,隔修河相望的吳山築起一座土城。又沿贛江向南威逼,迫使豫章(今南昌)太守華歆離去。太史慈走後土城逐毀據《新建縣志·望湖亭記》載,吳山乃「漢海昏倉廒所也」,即糧食倉庫所在地。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國統一,吳山北頭建「神慧廟」,廟前創「經堂寺」廟後築「望湖亭」,亭和廟的周圍逐步有些店面和民房出現。至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大水把海昏縣城淹沒,「廢海昏,移建昌居之」(《建昌縣志》),縣城遷往修河中游的艾城,部分人家就近遷徙。於是吳山這邊居民驟然增加,商業也隨之繁榮起來,逐步發展成一個碼頭轉運及手工業加工的大集鎮,從此,吳山易名吳城。南北朝時的吳城納入陳國西昌縣版圖。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政區變動,劃南昌城西北十四鄉設置新建縣,吳城隸屬新建(《新建縣志》)。到了清末,南昌城設府,吳城設二府衙(現名二府套的由來),管轄吳城鎮「六坊」,即:濟川坊、來蘇坊、福尼坊、後顯坊、里仁坊、前顯坊。當時的南昌城也只有十個坊。民國時期在吳城設區公署,有「三十三聯保」。1954年吳城劃歸永修縣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