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吉安景點大全

吉安景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2-01 06:38:42

1. 從吉安火車站如何到井岡山旅遊景區

拜託,吉安火車站離井岡山很遠的。吉安火車站在青原區,井岡山風景區在吉安的版縣級市井岡山市權。吉安火車站每天都有幾列車到井岡山的,映像中要花2~3個小時。在井岡山火車站下車後出戰,就有大巴到井岡山市區,井岡山風景區離市區還是比較遠的,從市區打的到龍潭啊這些比較大的景區大概要20~30塊吧。

2. 吉安市玉笥山景區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位於吉安市區以北約七十公里處的峽江縣境內,兀立於贛江東岸。它連綿起伏,根蟠百里,自古以峰奇、石怪、洞異、水佳四大特點而著稱於世。清幽的環境使它成為道教勝地,道家稱之為「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玉笥山,原名群玉山,東漢安帝南巡至此,見玉箱如笥,置之祭壇,忽而不見,遂改稱玉笥山。山峰:玉筒山山巒起伏,奇峰林立,爭高競秀。著名山峰有32座,人稱「三十二奇峰」,即大白峰、元皇峰、降真峰、三會峰、雙龍峰、秦望峰、掛冒峰、復箱峰、芙蓉峰、亂石峰、翳石峰、上方峰、下方峰、紫虛峰、石橋峰、觀音峰、太陽峰等。各峰形如其名維妙維肖,峰峰蒼翠欲滴,浮青佛綠。怪石:笥山的怪石更令人叫絕,山上到外怪石林立,進入其中,仿若走進了一座巨大無邊的石頭雕塑園,奇形怪狀的石塊,或大或小,競相模擬著自然萬物,如「拔地千仞」的紫霄石,「掘蟠白畝」的泰石,「矯首引吭」的鶴石,「伸頭低伏」的龜石等。面對這些「石雕」,你不得不嘆服大自然的神工。溶洞:玉笥山號稱「三十六洞」。山中溶洞別異,曲折幽深,迂迥錯落,引人入勝。其中已經探明的溶洞有犬秀洞、郁洞、元龜洞、歸去洞、白雲洞、何君洞等。溶洞之中涼風習習,其境幽幽。爬山後喘噓噓的遊客在此稍息片刻,滿臉倦容隨即消逝,頓覺精力充沛,輕松異常。山泉:在峰林怪石之間,山中流泉飛瀑,溪澗遍布,水聲清脆,這又給玉笥山增添了幾分活力、幾分靈氣。仙人泉最為著名。仙人泉泉眼深不可測,泉水清可鑒發,冬溫夏涼,其味香冽,不下無錫惠山泉。三十門澗殊途同歸,各溪流在玉笥山西麓合流匯成「玉澗水」,奪山而出,直奔贛江,其勢如白虹貫,銳不可擋。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玉笥山景區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3. 從吉安到邢台途中路過哪些景區

安吉到邢台途中路過的景區,有很多像太行山那邊的景區,基本上都能路過

4. 吉安高句麗文物古跡旅遊景區

你搞錯了,你說的不是江西的吉安,江西地處江南,怎麼會會有高句麗的文物古跡類~~
你所說的是吉林省的集安市
一,集安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東南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邊境線長203.5公里,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與遼寧省接壤,北與通化市接壤。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風景秀麗,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稱。全市幅員面積為3217平方公里,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個鄉鎮、3個街道,126個行政村, 總人口230373人。有漢族、朝鮮族、滿族等9個民族,是中國東北的邊陲重鎮和長白山地區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全市轄4個街道、9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團結街道、黎明街道、通勝街道、城東街道、青石鎮、榆林鎮、花甸鎮、頭道鎮、清河鎮、台上鎮、財源鎮、大路鎮、太王鎮、麻線鄉、涼水朝鮮族鄉。
集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公元前37年,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高句麗在鴨綠江中游和渾江流域建立政權,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國內城(今集安市區),集安作為高句麗都城長達425年。公元668年高句麗滅亡後,又經歷了渤海、遼、金、元、明各朝。清光緒28年(1902年)建立輯安縣,1965年改為集安縣,1988年5月改為集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確立為省級經濟開發區,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集安市屬亞溫帶大陸性氣候,長白山系的老嶺山脈由東北向西南橫貫全境,是吉林省高溫多雨區域,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譽。全市年平均氣溫6.5攝氏度,無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集安市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五大資源。
(一),是林木資源。集安地處長白山南麓,是一個"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區市,有林地面積390萬畝,森林覆被率81.35%,立木蓄積量1706萬立方米, 有松、 椴、楸、樺、曲柳等250多個樹種,其中天女木蘭、紫松、 紅豆杉、銀杏等十分珍貴稀少。
(二),是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40多種,有色金屬中貯藏量較大的有金、銀、鉛、鋅、鐵等;非金屬有硼、石墨、雲母、硅石、石棉、石灰石、大理石等,現已開採的有金、銀、鉛、鋅、鐵、硼、石墨、石棉等14種。
(三),是特產資源。有馳名中外的新開河人參和山參、鹿茸、細辛、五味子、中國林蛙等幾十種名貴中葯材;還有蕨菜、蘑菇、木耳、山楂、葡萄、板栗等大量土特產品。
(四),是水利資源。水資源極為充裕,渾江、鴨綠江兩大水系流經全市,境內有河流339條,小支流3000多條, 其中較大的有鴨綠江、渾江、通溝河、麻線河、新開河、葦沙河等11條, 年徑流量17.6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14.1萬千瓦,可開發9.6萬千瓦。有4座較大的水庫,建有雲峰、渭源兩座大型電站,總裝機容量166萬千瓦。
(五),是旅遊資源。集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以古跡文化游、生態環境游、邊境風光游為主的旅遊產業方興未艾。古代燦爛的文化,在集安境內留下了蜚聲遐邇的文物古跡,多處列為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好太王碑、五盔墳、國內城、丸都山城以及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將軍墳等高句麗古跡早已蜚聲海內外,"古跡文化游"令人留戀忘返。集安屬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 山奇水碧,風景秀麗,以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為代表的"生態環境游",足以使人領略江南塞北名山大川的秀美景色。集安是邊境城市,中朝界河鴨綠江風光旖旎,以赴朝三、四、五日游為主的"邊境風光游"獨具特色,異域風光令人陶醉。
二,高麗溯源
(一),高氏高麗
「高句(gōu)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書中也寫作「高句驪」,簡稱「句麗」「句驪」,現又叫「高氏高麗」) 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地方政權。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朝鮮,韓國,雙方都聲稱高句麗是屬於他們本國的原始民族。
高句麗王族姓高氏,有多種說法。《晉書》載「朱蒙自以高辛氏之後,姓高氏」;《三國遺事》載「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生,故自以高為姓」;李朝李承休《帝王韻記》載「朱蒙初誕,舉國高之,故姓高氏」。不過三條記載都不大可信。
(二),王氏高麗
高麗(고려),簡稱麗,是亞洲中世紀時一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的王國(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屬國,1356年恭愍王回復獨立。 13世紀至14世紀時曾向元朝稱臣,被元朝劃為行省之一,全稱為「征東行中書省」,直到元朝滅亡為止。為免與高句麗混淆,在中國大陸又稱之為王氏高麗。 歷史
918年後高句麗國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推翻弓裔,定都於遷都至自己的家鄉松岳,並改稱為開京(即今朝鮮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高麗王朝成立後,採用了中土國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年向元朝稱臣為止。這與後來朝鮮王朝採用比中國低一級的名稱的諸侯制度區別很大。例如: 首都被稱為「皇都」;
首都的皇宮被稱為「皇城」;
國王的命令稱為「詔」;
國王的繼任人被稱為「太子」,而不是「王世子」或「元子」;
國王的母親被稱為「太後」,而不是朝鮮王朝的「大妃」。
官制與中原相同,尚書省、中書省、六部、樞密院等。
993年,高麗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北宋的關系,向遼國稱臣。此後為防入侵,高麗在北方修築了千里長城。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1135年西京平壤發生「妙清之亂」,引發全國范圍內的農民暴動。 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國王和王室貴族遷都江華島,高麗三別抄義軍抵抗蒙古和元朝軍隊至1273年。 1275年,元朝命令高麗更改官職爵號,尚書省和中書省改為僉議府,樞密院改為密直司,御史台改為檢察司,吏部和禮部改為典理司,刑部改為典法司,侍中改為中贊,平章事改為贊成事,朕改為孤,奏改為呈等等。同時廢止了高麗的廟號制度。之後的李氏朝鮮亦繼承了高麗向中原稱臣之後的官職及習慣。 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沈陽設置征東行省,干涉高麗國政。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再設征東行省,這以後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屬國,1356年恭愍王時回復獨立。 1359年紅巾軍侵入高麗。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要收復原東北元朝屬地,高麗國王仍然依附蒙古殘余勢力北元,拒絕歸還,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在開城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高麗滅亡。
中國史書對高氏高麗和王氏高麗混淆追源
王氏高麗立國於918年,1392年為李氏朝鮮取代,時跨我國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麗傳》或《朝鮮傳》,並都將高氏高麗的歷史略述於前,從而形成了王氏高麗為高氏高麗繼承者的錯誤認識。
綜觀這些史書的記載,《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將高氏高麗寫入王氏高麗傳的,《宋史》則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語的始作俑者。這三部史書的記載直接影響到了以後的幾部史書。
《舊五代史.高麗傳》,北宋薛居正撰著,全文如下:
【高麗,本扶余之別種。其國都平壤城,即漢樂浪郡之故地,在京師東四千餘里。東渡海至於新羅,西北渡遼水至於營州,南渡海至於百濟,北至靺鞨,東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號大對盧,比一品,總知國事,三年一代,若稱職者不拘年限;對盧已下官總十二級。外置州縣六十餘,大城置傉薩一人,比都督;小城置道使一人,比刺史;其下各有僚佐,分曹掌事。其王以白羅為冠,白皮小帶,咸以金飾。唐貞觀末,太宗伐之,不能下。至總章初,高宗命李績率軍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為郡縣。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國遂自立君長,前王姓高氏。唐同光、天成中,累遣使朝貢。周顯德六年,高麗遣使貢紫白水晶二千顆。】
《新五代史.高麗傳》,北宋歐陽修撰著,全文如下:
【高麗,本扶餘人之別種也。其國地、君世見於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號略可曉其義。當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廣評侍郎韓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來,而其國王姓名,史失不紀。至長興三年,權知國事王建遣使者來,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建,高麗大族也。開運二年,建卒,子武立。乾佑四年,武卒,子昭立。王氏三世,終五代常來朝貢,其立也必請命中國,中國常優答之。其地產銅、銀,周世宗時,遣尚書水部員外郎韓彥卿以帛數千匹市銅於高麗以鑄鐵。六年,昭遣使者貢黃銅五萬斤。高麗俗知文字,喜讀書,昭進《別敘孝經》一卷、《越王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一卷。《別敘》,敘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跡;《越王新義》,以「越王」為問目,若今「正義」;《皇靈》,述延年辟穀;《雌圖》,載日食、星變。皆不經之說。】
《宋史》為元人脫脫等撰寫,書中為王氏高麗傳單列一卷,其內容為:
【高麗,本曰高句麗。禹別九州,屬冀州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之玄菟郡也。在遼東,蓋夫余之別種,以平壤為國邑。漢魏以來,常通職貢,也累為邊寇。隋煬帝再舉兵,唐太宗親駕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責力征之,遂撥其城,分其地為郡縣。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為君長。後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職貢。長興中,權知國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貢......】
後記述的是王氏高麗和宋朝交往的史實。
《遼史》和《金史》也為元人脫脫等撰寫,自然是沿用了《宋史》的有關記載不需一一引述。
《元史》,明宋濂、王韋等撰,也為王氏高麗單列一傳,其開頭為:
【高麗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別種嘗居之。其地東至新羅,南至百濟,皆跨大海,西北度遼水接營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國都曰平壤城,即漢樂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號鴨淥江,而平壤在其東南,因恃以為險。後闢地益廣,並古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而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國至唐乾封初而國亡。垂拱以來,子孫復封其地,後稍能自立。至五代時,代主其國遷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燾凡二十七王,歷四百餘年未始易姓.......】
《明史》,清張廷玉等撰,此時李氏朝鮮已經取代了王氏高麗,故,《明史》所立傳為《朝鮮傳》,其開頭為:
【朝鮮,箕子所封國也。漢以前曰朝鮮。始為燕人衛滿所據,漢武帝平之,置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漢末,有扶餘人高氏據其地,改國號曰高麗,又曰高句麗,居平壤,即樂浪也。已,為唐所破,東徙。後唐時,王建代高氏,兼並新羅、百濟地,徙居松岳,曰東京,而以平壤為西京。其國北鄰契丹,西則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內屬,置東寧路總管府,盡慈嶺為界。明興,王高麗者王顓。太祖即位之元年遣使賜璽書。二年送還其國流人。顓表賀,貢方物,且請封。帝遣符璽郎偰斯齎詔及金印誥文封顓為高麗國王,賜歷及錦綺......(洪武二十五年)冬,成桂聞皇太子薨,遣使表慰,並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
從上述這些史書的記載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舊五代史》將高氏高麗和王氏高麗混雜在一起僅僅是之後各史誤記的開端。如果說新舊五代舊對兩個高麗關系的記載還不很明確,中間還缺乏有效的連接,那麼《宋史》用「長興中,權知國事王建承高氏之位」王句話就將二者緊密的聯系在起。
《元史.高麗傳》從內容上看不僅是承襲了《宋史》的錯誤,而且將箕子朝鮮的史實也引入了《高麗傳》。
《明史》則較前幾史有了更大的發展,為對明王朝冊封李成桂為朝鮮國王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不僅承襲了上述錯誤,而且為李氏朝鮮政權的沿革情況做出了一個完整,但是錯誤的交代:
箕子朝鮮---->衛氏朝鮮------>漢四郡------->高句麗------->東徒復國--------->王氏高麗---------->李成桂改號前的朝鮮--------->李氏朝鮮
更為錯誤的是,為了使記載更加圓滿,將唐王朝滅亡高句麗時對高句麗人的「
西徒」即遷入內地,變成了「東徒」(《明史》以前的史籍雖有『東遷』說,但是指王都『東遷』平壤),以使後述的「王建代高氏,兼並新羅、百濟地」合理化。
如此,不僅王氏高麗變成了高句麗的繼承者,而高句麗也成了箕子朝鮮的繼承者,更有甚者,李成桂在篡奪了王氏高麗政權後將國號改為朝鮮則成為了是對箕子朝鮮的繼承。
就這樣,不僅「高麗」這一我國古代邊疆民族使用的稱號為源出於三韓的新羅的繼承者王氏高麗政權襲用,而且作為王氏高麗政權繼承者的李朝又將箕子朝鮮所用的「朝鮮」戴在了自己的頭上,由此也帶來了今人在認識我國古代東北地區地方政權沿革狀況方面出現了許多錯誤的看法。
最後值得說明的是,我們指出古人的不足並不是指責古人,最主要的目的是澄清史實,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實際上王建是奪的弓裔之位,而其一生最大的敵人是甄萱。這兩支勢力都是直接從新羅分裂出來的。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弓裔本為新羅王子。
弓裔所建之國,稱為『泰封』,甄萱所建之國稱為『後百濟』(該政權實際上是純粹是都是新羅人),王建奪弓裔之位後建立高麗。朝鮮半島出現了,原新羅(已經衰敗)以及(王氏)高麗和後百濟三隻勢力。
但是這三支勢力全部都是出自新羅。與兩百多年前的百濟和高句麗已沒有多大關系。
仔細看以下內容就可知,甄萱實際上是新羅人。弓裔的身份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其實公元十世紀上的半島三國,全部都是新羅和從新羅分裂出的勢力。和兩百多年前的三國沒有可比性。
《三國史記.甄萱傳》
甄萱,尙州加恩縣人也。本姓李,後以甄為氏。父阿慈介,以農自活。後起家為將軍。初,萱生孺褓時,父耕於野,母餉之,以兒置於林下,虎來乳之。鄕黨聞者異焉。及壯,體貌雄奇,志氣倜儻不凡,從軍入王京,赴西南海防戍。枕戈待敵,其勇氣恆為士卒先。以勞為裨將。
唐昭宗景福元年, 是新羅眞聖王在位六年。嬖豎在側,竊弄政柄,綱紀紊弛,加之以飢饉,百姓流移,群盜蜂起。於是萱竊有覦心,嘯聚徒侶,行擊京西南州縣。所至響應,旬月之間,眾至五千人,遂襲武珍州,自王。
猶不敢公然稱王,自署為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是時,北原賊良吉雄強。弓裔自投為麾下,萱聞之,遙授良吉職為裨將。萱西巡至完山州,州民迎勞,萱喜得人心,謂左右曰:「吾原三國之始,馬韓先起,後赫世勃興,故辰、卞從之而興。於是百濟開國金馬山,六百餘年,摠章中,唐高宗以新羅之請,遣將軍蘇定方,以船兵十三萬越海,新羅金庾信卷土,歷黃山至泗比,與唐兵合攻百濟滅之,今予敢不立都於完山,以雪義慈宿憤乎。」
韓國對兩高麗聯系的惡意歪曲
(以下出自韓國國家官方網站)
中國傳統上依據「中原王朝與夷人」的二分法來研究歷史。他們認為中國大陸(即中國內地)的朝代是繁榮與文明的「中原王朝」,其周邊各國是沒有文明化的「夷人」。根據這一觀點,中國對於本國歷史的研究應局限於「中原王朝」,從定義上來說,所有其他周邊各國應該排除在外。
但是,今天的中國是由漢族與其他55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由於這一原因,自從現政府1949年成立開始,中國一直奉行「從歷史之初中國便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理論。他們認為中國所有少數民族的歷史以及在中國領土之內展開的所有歷史都順理成章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由此,根據傳統歷史研究原則本應該排除在中國歷史之外的眾多少數民族歷史僅僅由於他們發生在中國領土范圍之內便被披上了中國歷史的外衣。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理論不顧合法依據與歷史潮流,僅僅依據現有的國土,試圖確定違背歷史本質與進程的「領土第一的歷史觀」。
在1980年代以前,中國也將高句麗歷史看作韓國歷史的一部分。很明顯,他們不可能以「現有領土」為基礎對歷史進行任意篡改。而且,高句麗與現代韓國人有著真實的種族聯系,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韓國是高句麗王朝歷史惟一並合法的繼承人。 中國謬論
自1990年代開始,中國試圖將高句麗歷史並入中國歷史。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中國研究人員開展了旨在分離高句麗部落起源與韓國歷史或高句麗歷史起源的一系列研究。
在1990年代初期,中國學者強調高句麗曾是中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之一,將高句麗部落看作濊貊或扶余部落的一部分。這在中國歷史學家中也成為了一種慣有的共識。即使這樣,中國也逐漸意識到他們不可能完全割斷高句麗與韓國歷史的聯系。 由此中國出現了一種怪異假設,認為高句麗的祖先來自中國殷朝。這一理論任意將中國周朝史書《逸周書》王侯一章中的高夷作為了高句麗部落的祖先,以此宣稱高句麗自西周時期就開始成為了中國的一個封候屬國。
更嚴重的是,中國近幾年逐漸流行的說法認為高夷就是中國傳說人物顓頊,也就是高陽。而且高句麗王族是高陽的後代,只因為他們同樣姓高。
在新石器時代後期,紅山文化在中國遼西地區曾非常繁榮。中國假定這一地區為顓頊(高陽)部落的發祥地。他們認為當這一部落遷移至中原地區或中國中部的時候,「高」氏家族中的另外一支向東遷移,後定居下來成為了高句麗的祖先。
高句麗的祖先 正如上文中指出,自1990年代開始中國學術團體開始歪曲歷史,將高句麗部落確定為華夏部落(中國古代漢族)的後人。而這一論點卻是以《逸周書》中王侯一章為根據。眾所周知,這本書是中國戰國時期編著的一部虛構小說,其可信度存在嚴重問題。
中國學者還特別強調一點,中國漢字「高」是高句麗王朝名稱的第一個字。但在高句麗最初是將自己稱作「句麗」,「高」字是很久以後才加上去的。 顯而易見,姓氏「高」與高句麗國家名稱之間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關聯。而且,也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顓頊(高陽)就是高夷的祖先,因為他僅僅是一個傳說人物,在歷史上的存在與否一直無法查證。 中國學者認為遼西的「紅山文化」是顓頊(高陽)部落的產物,因此主張高句麗的祖先就是該部落的分支。但是紅山文化存在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而高句麗建立於公元前三世紀與二世紀之間。除非有確鑿證據,近3000年的時間差距很難在兩個古文化之間建立聯系。
中國學術界認為高句麗是中國華夏部落後裔的理論同樣是絕對不能成立的。這不過是部分中國學者試圖將韓國高句麗歷史並入中國歷史的主觀想法。
高句麗的創始者
高句麗的祖先是濊貊部落人,自新石器時代起便在現中國東北地區和韓半島北部以農業為生。在濊貊部落中居住在遼東與現北韓西北部的人們經過快速發展建立了第一個韓民族國家—古朝鮮。
之後,在松花江盆地一帶的居住者創立了名為扶余的國家。濊貊部落的一部分同時也在鴨綠江中部繁衍,後來成為了高句麗的祖先。他們在公元前三世紀與二世紀以鐵器文化為基礎發展農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而且,他們的獨特文化使自己從其他濊貊群體獨立出來。
直到公元前二世紀後半葉「句麗」改稱為高句麗。在「句麗」將高句麗作為國家名稱時,他們將自己的部落稱作「貊」。 由此可見,高句麗的祖先是來自濊貊部落的分支,和古朝鮮與扶余祖先相同。他們不僅區別於中國的華夏部落,而且與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東部的挹婁游獵部落和西部的東胡游牧部落(鮮卑與契丹的祖先)也有著明顯區別。
後來高句麗吞並濊貊,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統中國東北地區和韓半島的一個偉大帝國。在這一過程中,高句麗在其疆域內兼並統一了數個小型濊貊部落,其中還有一些來自南方的中國漢族部落。
高句麗還將靺鞨(挹婁的後裔)與契丹(鮮卑的分支)也納入到了自己的統治之下。但濊貊部落一直是高句麗種族的主脈。
公元668年,新羅統一了三國(包括百濟與高句麗),這成為了韓國人形成統一國家的歷史契機。渤海王國滅亡後,大批高句麗後裔逃向了南方的高麗,之後建立了統一新羅。至此,韓民族國家統一大致完成。

5. 延吉吉安旅遊景點大全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贛州旅遊景點吉安-吉安旅遊景點
吉安位於江西省中西部,贛江中游。從地勢上看,屬羅霄山脈中段,扼湖南、江西南省咽喉通道,地勢極為險要。境內有自北向南縱貫的京九鐵路、105國道和由東向西的319國道及「三南」公路,是連接北京、西南、
華南、福建、港澳地區的天然紐帶;上可溯贛江溝通閩粵,下可泛鄱陽湖與長江相聯,順抵長江下游發達省市,在...

井岡漂流、紅軍文化村竹筏漂流
井岡漂流即硃砂河源流,是一項集觀光、游覽、探險、搏擊的新旅遊項目,刺激性大,深受旅遊者青睞。硃砂河漂流河段自行洲至硃砂沖哨口,距茨坪13公里,是井岡山至遂川、贛州必經之通。河面寬30―50米,全程
約4公里,落差65米,流速為0.7米/秒――2.4米/秒,平均流量為7.1立方米/秒,春季水溫7℃一...

筆架山五大奇觀
十里杜鵑長廊:登上筆架山,只見左右兩側的山脊上,生長著高大而挺拔的杜鵑花樹,形成長達十餘里的杜鵑林帶。這里集生著猴頭杜鵑、江西杜鵑、紅毛杜鵑、鹿角杜鵑、三葉杜鵑以及馬銀花杜鵑。每當春夏之交,杜鵑花盛開
,千姿百態,奼紫嫣紅,把整個山巒點得如同彩龍玉帶。這種長達十餘里的杜鵑林帶,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井岡山客家風情漂游
井岡山客家風情水上漂游,是一個以客家文化和生態農業觀光為主,融休閑性、娛樂性、知識性、參與性為一體的旅遊項目。下七河竹筏源游,是電影《閃閃的紅星》外景拍攝實地之一。漂游從上七杞樹壩,經劉爺廟、獅子
吞象等景觀景點,進入下七光明井岡山客家民俗村。來竹筏漂流而下,可飽覽兩岸秀麗風光,聆聽動人的傳說故事...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介紹
l、茨坪景區茨坪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中心,主要游覽、參觀點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該館建於1959年,現有館藏革命文物5863件,文獻資料5000多份,歷史圖片4000多幅。館標是1962年朱德同志重上
井岡山時題寫的。該館經過幾次維修、完善,以聲、光,電和實景模型等現代化手法,再現了當年井岡山革命...

井岡山旅遊遊程及門票價格
一、門票設置設置100元/人次票和30元/人次單個景點票,同時,實行100元/人次票打折制。二、門票種類、價格和持票旅遊方法實行淡、旺季票,旺季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11月30日,淡季時間為每年的12月
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一)旺季門票種類和價格:1、100元/人次票;2、100元/人次8折優惠票...

井岡山接待旅遊服務一條龍
(一)交通對外交通公路:贛粵高速公路(正在建設)距茨坪和新緘區只有70、40公里;鐵路:「京九」鐵路線,井岡山火車站距茨坪90公里,下火車後乘公共汽車上山或吉安站下火午後乘公共汽車上山,2小時即到茨坪
。「京九」線每天有若干火午南北對開,途經吉安,井岡山火午站;航空:贛州機場距井岡山約80公里,下機...

江西井岡山吃住行旅遊攻略
衣這里白天氣溫二十八九度,夜間山風吹來寒氣襲人,據當地導游說,井岡山一年有245天是下雨天,只有90天有機會見到太陽。不過在這個季節雖然好像每天都在下雨,但總是下一會兒停一會,山上的路也不是很崎嶇,雨
水不會特別影響游覽。不過,在爬山的時候最好不要打傘,這樣既累還很不安全。山上幾乎每個小攤上都有一次...

東井岡下第一村美陂
東井岡美陂村是歷史文化名村東井岡即青原區東南的東固山,這里曾是紅四軍與紅二、四團的會師處,是毛澤東創建的繼井岡山時期之後的第二個紅色根據地,在此指揮了第二次反「圍剿」斗爭,並說「東固山很好,是第二個井
岡山」。陳毅也稱「此是東井岡」。因而,東固革命根據地被稱為中央蘇區的奠基石。而奠基石中的「第一塊」...

井岡漂流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是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以其眾多的革命人文景觀和豐富綺麗的自然風光而馳名中外。井岡山硃砂河漂流是一項集觀光、游覽、探險、參與型為一體的旅遊項目。漂流起漂點位於井
岡山東南面的雙溪口,距市中心茨坪12公里,乘車須20分鍾左右,途經新開發的五馬朝天景點,穿行在青山...

井岡山風情水上游
井岡山客家風情水上游是一個一客家文化展示、客家風情體驗和生態農業觀光為主,融休閑性、娛樂性、參與性、知識性為一體的旅遊項目。該項目以水為脈,分為玉石坪客家風情休閑漂流和洪坪激流觀光漂。玉石
坪客家風情休閑漂在電影《閃閃的紅星》外景拍攝實地之一乘竹筏漂流而下,全程3公里,終點在玉石坪客家民俗...

井岡山-吉安旅遊景點
井岡山位於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岡山地區包括寧岡、永新、蓮花、遂川和湖南的酃縣、茶陵等縣,周圍五百餘里。這里山高林密,地勢險峻。1927年秋,毛澤東、朱德等共產
黨人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井岡山革命教育游
看一部片即組織到中賓館接受傳統教育的黨員於部觀看革命傳統教育專題片《井岡豐碑》。該片由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攝制,共八集,片長137分鍾。片中采訪了江華、曾志、彭儒、李立等一批當年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若同志
,原人說往事,話當年,真實惑人的故事,感人淚下,催人奮進。如今這批老人多已故去,片中鏡頭彌足珍貴。...

井岡山客家風情漂游 (下七河竹筏漂游)
井岡山客家風情水上漂游,是一個以客家文化和生態農業觀光為主,融休閑性、娛樂性、知識性、參與性為一體的旅遊項目。下七河竹筏源游,是電影《閃閃的紅星》外景拍攝實地之一。漂游從上七杞樹壩,經劉爺廟、
獅子吞象等景觀景點,進入下七光明井岡山客家民俗村。來竹筏漂流而下,可飽覽兩岸秀麗風光,聆聽動人的傳說...

井岡山-金獅面景區簡介
金獅面與龍潭緊緊相連,以奇峰怪石、飛瀑和人文景觀組成主要景區。由於山勢巍峨壯麗,好似金獅卧伏,因而得名。主要的景點景觀有:「馬撒尿」瀑布、水簾瀑、一線天、海螺峰、人面崖、紅軍洞及紅軍造幣廠等。...

井岡山優美的自然風光
井岡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3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3.3度,極端最低溫度-11度,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4.0度,極端最高溫度34.8度。年平均降雨量1856.2毫
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夏秋佔73%,年平均日照1511小時,平均霧日97天,平均無霜期240...

井岡山青山碧溪水灣灣
漂流是一項集觀光、游覽、探險、生態和參與型的旅遊項目。我們將漂流的河叫硃砂河,漂流的河段全長7公里,相對落差65m,河水最大流速3米/秒,平均流量7.1米/秒。水質清澈見底。春季水溫屍C-8。C,夏季
水溫22-26,秋季水溫12-14,冬季水溫3-5;夏秋二季尤其適合漂流。全程歷經24個彎道,大...

井岡山-羅浮簡介
羅浮位距茨坪東北面二十公里,桐木嶺腳下,是一塊約四平方公里的山中盆地,是省屬國營井岡山綜合墾殖場場部所在地,人稱羅浮為「小茨坪」。主要景物景觀有水庫、峰巒、五股泉、旗羅坳戰斗遺址等。...

雪 景--井岡山黃洋界
黃洋界交通便利,是最佳賞雪點。這裏海拔高,風力大,雪後天氣,不但能領略到「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壯景,而且還能觀賞到天工造就的冰?倨婀邸K?以,每年春節部有五六千港、澳同胞上井岡山歡度佳節,觀雪賞
景。...

吉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吉安,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鄉。吉安,是古代江南的佛教發祥地。吉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黑釉瓷生產中心基地。吉安,是長江中下游的青銅王國。吉安,是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的
聖地。吉安,是一代偉人毛澤東、鄧小平、劉少奇的故里。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不僅山川秀麗...

6. 吉安市區到井岡山景區怎麼走

你如果是從吉安市區去井岡山的話,可以乘坐汽車和火車:汽車在城南車站坐,元/人,車程2小時,優點是直達井岡山老城區,從老城區去景點比較方便,缺點就是安全系數和舒適度~;坐火車去一小時就到,18元/人,優點是舒適,安全,缺點是火車時間固定,班次沒有汽車多,而且是是通往井岡山新城區,而主要的餐飲、住宿,游覽等服務都是在老城區,從新城區到老城區還需要40分鍾以上的車程(出火車站就有去老城區的公交車,8元/人)。

坐火車去一小時就到,18元/人,優點是舒適,安全,缺點是火車時間固定,班次沒有汽車多,而且是是通往井岡山新城區,而主要的餐飲、住宿,游覽等服務都是在老城區,從新城區到老城區還需要40分鍾以上的車程(出火車站就有去老城區的公交車,8元/人)。

自駕可以從城南上高速,在新體育館那邊右轉往前沿泰井高速到井岡山景區,一路都有路牌提示,很好找的。

建議:如果不是自駕,建議跟團。

因井岡山沒有景點公交,景點離城區很遠,沒車的話很難去參觀,自駕游一般人也不熟悉道路。現在的旅行社散客價是420元/人,講價的話可以到380/ 人(兩天一夜,一般住宿是二星標準的,就餐還過的去,一張景點大通票)如果人多組一個團會更便宜點,而且組團才配導游。(現在井岡山景點實行大通票,一張票可以去十多個景點)

景點方面可以去參觀新建成的革命歷史博物館(井岡斗爭史,紅色游),黃洋界(看雲海),龍潭(看瀑布),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玩玩漂流(票價另算,100元/人,還蠻有意思的),新建成的筆架山景區(索道很長,纜車很大)

集中共享,希望能對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7. 吉安市區到井岡山景區怎麼走

在吉安城南車站坐班線汽車,可以直達井岡山風景區的車站;自己開車從城南沿泰井高速到專井岡山景區;屬也可以走吉安縣——永陽——橋頭——拿山——井岡山風景區,從吉安火車站坐火車到井岡山車站,然後從井岡山火車站坐公共汽車上景區。這個火車方案是最不方便的,不建議使用。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8. 吉安景區哪裡好玩

廬陵文化生態公園

吉安廬陵文化生態公園是吉安市為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目標號召,高規格、高標准建設的一項重點項目。是一個展示吉安城市形象、反映廬陵人文精神、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城市休閑生態濕地公園。

公園地處吉安市中心城區北端,秉承「山水廬陵,生態吉安」的城市定位,通過「山、水、樹、鳥」等自然景觀,體現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景象。項目從2000年開始策劃,經多方論證,於2008年最終確定以「保住山、穩住水、留住鳥」為設計原則,以螺子山和900畝廬陵湖為核心,圍繞山體和自然生態水體作文章,形成各功能區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六大景區的設計方案,具體可概括為「一線、三色、六區」。

公園以「廬陵文化」為貫穿全園的精神主線,以綠色為基調,以紅色和古色為骨架, 形成廬陵文化展示區、廬陵湖景觀區、生態景觀區、綜合休閑娛樂區、濱江景觀區、商務度假區。園區綠化率達90%以上,主要特點一是從峽江水利工程和石虎塘水利工程等水淹區搶救性遷入近500株大(古)樹,二是園內栽植3000多株珍稀瀕危植物(如紅豆杉、楠木 、竹柏)。公園通過民俗文化園、文塔、浮雕文化牆等建築景觀展示吉安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書院文化、宗教文化等。螺子山常年棲息著上萬只白鷺,廬陵湖中放生有大量玻璃紅鯉魚。園內奇石古樹交相輝映,紅花綠草爭奇斗艷,湖光橋影、白鷺翩飛、鯉魚嬉戲,一派生態美景。為體現吉安所轄各縣、市(區)特色,公園為每個縣市(區)劃定約30平方米范圍,以樹、石和小景觀結合,建設成具有地方特色景點,形成「一縣一景」。園內主要景點如下:

1.西入口廣場。主要景觀有:①重100噸,長12.5米,高3.8米的泰山石。正面寓意為藏龍卧虎圖,反面似一幅描繪吉安的山水畫;②創下世界保護性移植成活最大古樟記錄的,胸徑3.18米、重112噸古樟樹,目前它是亞洲最大最古老的古樟。

2.噴泉看台。通過西入口廣場南側游步道進入,主要景觀有①200米長,40米寬音樂噴泉,主噴高138米,為目前江西最高;②精衛填海雕塑。

3.九曲橋。從噴泉看台,經游步道進入。是一座人行景觀橋,橋寬4米。以拱橋和平曲橋結合形式,體現景觀和諧和人文休閑。

4.湖心島。經九曲橋上湖心島。島面積約30畝,島上綠樹成蔭。主要景觀有時光隧道和古亭廊

5.金螺廣場。從湖心島亭廊,通過水上浮橋進入。廣場因形似螺號得名。主要景觀有①以民間傳說「螺女和山伢」為雕塑原型創作的「田螺姑娘」雕塑。雕塑以古銅色鑄銅材質為主,金螺貼金鉑,高約13米,整體雕塑流暢、動感,充滿美感,主要特色為動態、旋轉、可升降;②高5米,長32米,以浮雕形式通過正反兩面展示廬陵自然、人文景觀的紅砂岩文化牆。正面由六個主題組成,用寫實的手法表現「生態吉安,文化廬陵」的圖景。反面以「四山環抱,一江襟帶」的古城吉安為背景,雕有先賢造像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解縉、胡銓等古代吉安名臣名士等人文景觀;③純手工打磨,充滿廬陵文化韻味的景觀藝術燈柱。

6.「十萬工農下吉安」大型群雕。從金螺廣場經游步道,至東西主幹道北面假山 「十萬工農下吉安」大型雕塑。雕塑跨度90米,以九組群雕組成,從不同側面反映工農紅軍攻克吉安的過程。整個雕塑氣勢恢弘,形態逼真,由49個人物和3頭火牛陣牛等組成。充分體現出毛澤東詩詞《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中「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的情景畫面。

7.民俗館文化園。位於東西主幹道以東。民俗園分室內展覽、室外展演、室外體驗三大塊內容,展示吉安民間風俗禮儀、民間文化(如燈彩、音樂、傳說故事、

9. 吉安風景區有哪些

吉安風景區有哪些?吉安哪裡好玩?吉安市名勝古跡眾多,主要有白鷺州、青原山、吉州古窯址、文天祥紀念館、玉笥山、白水仙景區以及革命搖藍井岡山等。
吉安好玩的地方推薦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富水河畔,離吉安城30公里,屬青原區文陂鄉,全村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和近現代文化印跡,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嘆為觀止,渼陂也因此聞名遐邇。
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個廬陵文化古村,裡面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保存完好的有367棟,還有紅四軍的軍部,『二.七』會議會址,毛澤東舊居和曾山的舊居。有一條古街。這個村子也是人傑地靈,先後出了三位共和國的將軍。他們是梁興初將軍、梁必業將軍和梁仁芥將軍。
交通
火車:吉安火車站,步行至吉安的青原汽車站,乘前往文陂鄉的大巴,約40分鍾後就到渼陂古村的入口處。
白鷺洲書院
白鷺洲書院位於吉安市東的贛江中白鷺洲上。白鷺洲方吉安古為廬陵郡地,自宋代以來,這里名人輩出,成為人文薈萃之區,素來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盛譽。據文獻記載,白鴛洲的得名,淵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名句。由於白鷺洲屹立於浩闊的贛江之中,雙水夾流,情景正與李白之詩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書院建於南宋淳佑元年(1241)。
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檐傑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白鷺洲書院主體建築之一的風月樓和雲章閣。白鷺洲書院創建於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
門票:10元
釣源
位於吉安城西17公里處,有一座充溢著古樸神韻的村莊——興橋鎮釣源村。走近村莊,滿眼是綠。延綿的崗地環繞幢幢青磚黑瓦的民居,僅北部小山上的林帶,就有18000多棵蔥蔥籠籠的古樟樹,分外醒目的是村祠「忠節第」前的4株古柏,直徑1米有餘,樹齡近千年。
民居依兩邊的坡勢鋪展,7口大小不一的水塘串聯,把村莊分成南北兩半。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巷道,曲折迂迴伸向各幢古宅。從平整、光潔的青石板上走去,只見老屋高低錯落,排列有序,顯得幽得與蒼老,引人入勝。風姿各異的歷代建築,如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風情畫,令人賞心悅目。建築風格的豐富多樣,隱含太極八卦的結構布局,形成了釣源古村群落的顯著特色。專家們考證,這是應合古代陰陽八卦的理念,顯現「天人合一」的道理。釣源村幾乎匯集了我國南方古代民間建築的主要基本類型,譽為濃縮我國古村建築風韻的瑰寶。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對該村的古建築贊不絕口。
門票:25元
交通
公交:從吉安市人民廣場乘203路公交車可直達釣源古村(釣源古村離吉安市區18km)。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