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太康旅遊景點

太康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0-12-01 06:05:59

Ⅰ 大康白合愛情谷基地有哪些旅遊景點

百年好合愛情谷景區位於江油市城區西北方向2.5公里,佔地面積達15平方公里,整專個景區百合花種屬植面積5200畝。景區距綿陽37公里,交通便利。從綿陽出發,驅車不到40分鍾的車程,到達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面紅白相間的「愛情斑馬線」,紅色桃心,白色的斑馬線上寫著紅色的「I LOVE YOU」和「LOVE」的字樣,愛意濃濃。穿過愛情斑馬線,新修的柏油馬路蜿蜒伸向前方,順著充滿浪漫氣息的標識牌,穿行於青山綠水之間,幾分鍾便到達「愛情小鎮」。
雖然太陽很大,但是景區內遊人卻不少。坐上時尚、環保的觀光車,正式開啟你的浪漫之旅。「風情悅意」、「青梅竹馬」、「青雲花梯」、「愛情索橋」、「一見鍾情」、「兩情相悅」、「情定三生」、「四季花海」、「海誓山盟」……只要是目光所及之處,便是一個又一個浪漫愛情主題景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橫穿景區的平通河上,有上下兩座造型極富詩意的橋梁「一線牽」、「三生鎖」,大受遊客的青睞,熙熙攘攘的遊客徜徉其間,流連忘返。中午,景區內的餐廳更是為遊客備好江油肥腸、蝌蚪涼粉、圓子湯等江油的經典特色小吃,讓你在欣賞美景,感受浪漫愛情的同時大飽口福!

Ⅱ 西安十三朝古都是哪十三朝

西周、秦、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1、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2、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

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3、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同年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長安,史稱新朝,西漢覆滅。

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而此時的牛耕和鐵器普遍流行。西漢時期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

西漢也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隨著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西漢出土文物種類豐富,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

4、新朝

新朝(8年—23年),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後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並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

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共1帝、15年國祚。歷農民戰爭後,劉玄建立玄漢政權。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

中國古代史學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後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有所改變。

5、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Ⅲ 求蘇州吳縣詳細資料或簡介!

吳縣,現在的蘇州市吳中區,吳中區只有胥口鎮,靠近太湖,(你不會連胥都不認識吧?)還有蘇州有個蠡口鎮,但蠡口是蘇州相城區的,不屬於吳中區(吳縣).以下為吳中區簡介.

吳中區位於蘇州南部,北依蘇州古城區,東連崑山,南接吳江,西銜太湖; 四周還分別與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虎丘區)、相城區接壤;與無錫、宜興、浙江湖州隔湖相望。全區總面積770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太湖水域面積2425平方公里 ,屬吳中區水面約1459平方公里。全境東西寬92.95公里,南北長48.1公里 ,人口54.9萬。
吳中區是典型的東部水網地區,地處長江下游,為太湖水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水網稠密,江河湖泊眾多。東部以平原為主,由水網平原、低窪圩田平原等構成。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成「島」狀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鎮內。境內山脈最高峰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
吳中區交通便捷,北有滬寧鐵路、滬寧高速公路,東有蘇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運河縱越全境。區境扼太湖之出口,為長江三角洲重要水利和交通樞紐。境內20多條骨幹河道縱橫交錯,溝通太湖、澄湖、石湖等湖盪。
吳中區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屬季風氣候過度類型。因受海洋和太湖水體的調節作用,常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故宜農宜林,宜漁宜牧,是名副其實的江南「魚米之鄉」。
吳中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古吳文化的發源地。如果從三山島哺乳動物化石和舊石器的發現來推斷,大概有一萬多年歷史;如果從商代末年(約公元前12世紀)泰伯、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吳」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歷史(此後春秋戰國時期先後被稱為吳、越、楚);如果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算起,則有二千多年歷史。 秦初,吳縣地域廣大,包括現在的常熟、吳江、嘉興等地在內。秦之後,吳縣的地域、轄屬屢有變化。至東漢末年,吳地屬孫權割據地。晉武帝滅孫皓,分天下為十九州,吳屬揚州。晉太康四年(283)縣境北部析置海虞縣(今常熟市)。宋、齊、梁、陳四代吳縣均為吳郡。梁代侯景之亂時,吳郡一度還曾被稱為吳州,後吳州、吳郡、吳縣治所同駐一城。隋唐時代,吳地平息戰亂後區轄有所變化。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蘇州。十一年(591)吳縣縣治遷徙至橫山(今新郭鎮)。唐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析吳縣東部地置長洲縣,兩縣分境合城而治。
隋唐時代,吳縣的農田水利和漕運事業得到較大的發展。大業六年(610),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吳縣不僅成為江南運河航運的要地,也使大片的農田灌溉得到了改善。「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這些詩詠真實反映了當時吳縣物阜民豐的繁華景象。交通的改善,使吳縣的手工業和多種經營也同時得到發展。絲織和刺綉等開始盛譽天下,產品逐漸運銷海內外。
洞庭山的橘子、枇杷等花果成為「貢品」。「洞庭橘熟萬株金」、「樹樹煙籠疑帶火」即為洞庭山區果林的生動寫照。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長洲兩縣均屬浙江西路。
明清兩代,吳縣的經濟文化得到了更大發展,它的富庶繁華在《康熙南巡圖》、《姑蘇繁華圖》中得到真切的描繪。吳縣也是中國最早萌芽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地方。這一時期,在手工業得到發展的同時,商業也十分發達,出現了一大批資金豐厚、經營廣泛的商人。洞庭東、西山至今保存著不少高大的明清建築,均系當時商賈富戶的第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地區經濟高度發達的狀態。清雍正二年(1724),劃長洲縣東南部建立元和縣,與吳縣、長洲縣合城而治。後又劃吳縣東山、西山建太湖、靖湖兩廳。至1912年,復並三縣兩廳為吳縣。1928年,劃吳縣城區設蘇州市,1930年撤消市建置,轄區復歸吳縣。
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市、縣分設,析城區和郊區置蘇州市,周圍鄉村為吳縣,東山、西山及太湖湖區劃建太湖行政辦事處。1953年5月,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改建震澤縣。1959年撤消震澤縣,復並人吳縣,隸屬蘇州專員公署。解放後的吳縣,沒有另建縣城,全縣的黨政機關駐於蘇州市區。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1984年開始,吳縣在離蘇州市中心約3公里的城南開辟總面積為2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1989年8月,吳縣機關遷入新城區。1995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吳縣,建立吳縣市(縣級),以原吳縣行政區域為吳縣市區域,仍由蘇州市管轄。2000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吳縣市,原吳縣市轄區分設為 吳中區與相城區,2001年2月28日正式宣布。
吳中區的古鎮是遊人紛至沓來的好去處,如角直、東山、西山、木瀆、光福等地,其中以角直「水鄉橋鎮」最具特色。角直鎮內古有「72頂半橋」,今存各式石橋41座,是我國橋梁最多的市鎮,有「古橋博物館」之稱。境內還有依傍京杭大運河的寶帶橋,是我國現存最長的連拱橋。1992年,在胥口新建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增添了許多新的旅遊景點;1994年建成中國內湖第一長橋太湖大橋,更是錦上添花,形成了獨特的橋島勝景。
吳中區自然資源雄厚,物產富饒,名品眾多。銀魚、梅鱭魚和白蝦被譽為「太湖三寶」。吳中是枇杷和桂花全國五大產區之一、銀杏全國十大產區之一,吳中還是全國三大種蜂基地之一。特產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列入全國十大名茶,享譽海內外。東部水鄉盛產鮮藕、荸薺、水紅菱等蔬果。境內擁有豐富的銅、鐵、鉛、鋅、高嶺土(全國開采量最多)、花崗岩、瓷石、太湖石等各類礦產資源。吳中工藝最具特色的有蘇綉、緙絲、澄泥硯、金山石雕等等。
撤市設區後,吳中區與古城區、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無縫對接」,找准自己在工業化、城市化中的位置,合理調整產業布局,確立了經濟發展的戰略轉移,形成了新的發展態勢。以開發建設蘇州城南工業帶和環太湖旅遊經濟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點,計劃用5~10年的時間全面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以嶄新的面貌成為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天堂中的天堂」。

自駕游,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出發,終點鄭州,求一個景點路線,可繞路,但不要太遠,周口出發也行。在線求

周口市很熟,在那裡出現過,哦記起來了,星光大道的小姑娘,聰明和唱歌好好聽,叫什麼記不起了,你們那裡真的有泥泥狗嗎?請指教

Ⅳ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梵天寺、鼓浪嶼、海壇島、青雲山、石竹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福州熊貓世界、福州西湖、鼓山湧泉寺、三坊七巷,下面是對這些景點的詳細介紹:

1、梵天寺:

梵天寺位於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廈門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

乃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原名興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賜名「梵天禪寺」。「大輪梵天」以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入「廈門二十名景」。

10、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州中心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范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Ⅵ 無錫名字的由來

無錫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即現在流行的說法,認為周、秦間錫山產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新莽時錫復出,改縣名為「有錫」,東漢初為無錫。

這一說法見於唐朝陸羽《惠山寺記》,謂:「山東峰,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方殫,故創無錫縣,屬會稽。自光武至孝順之世,錫果竭,順帝更為無錫縣,屬吳郡。」這一說法,歷代無錫地方誌都相沿記載。

另一種說法認為「無錫」是古越語地名之一。「無」是發語詞,無實義,「錫」的原義因古越語佚亡已久,無從考證。這一說法是當今一些地名學者、語言學者、歷史地理學者在總結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經過對江浙地區大量地名的調查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他們認為,「無錫」和江浙地區其它許多地名,如夫椒、餘杭、句容、姑蘇等一樣,都是屬於齊頭式地名,冠首字雖然寫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語的發語詞,無實義。


(6)太康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市共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9家,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8家,省級國際技術轉移中心11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3.40萬人,在校生10.60萬人,畢業生3.20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7萬人,在校生0.78萬人,畢業生0.23萬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2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站82個,博物(紀念)館58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7213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1.46億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41.23萬人次,支付救助金9910.74萬元;實施臨時救助24246人次,發放救助金2434.07萬元。

全市享受國家撫恤、生活補助的優撫對象17787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全市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7204套,基本建成18565套 。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