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陽西旅遊團

陽西旅遊團

發布時間: 2020-11-29 00:29:43

『壹』 陽江陽西旅遊~~~~~

我是陽西人,陽西無非有兩個地方好玩的。(個人認為其實也很垃圾的,一點都不好玩。勸你不要來了,陽西人有名的「咸」)如果你硬要來的話就去沙扒月亮彎吧,我做業務的,這些天有好多人去沙扒游水,再有就是去陽西東湖鹹水礦溫泉泡了,不貴,25元一個人(我老闆帶我們去的,不知道打折了沒有,,這里除了泡溫泉就沒地方玩了),還有就是去河北電站了,可以看剛開發的電站,還可以看海,不怕暈船的可以租只小船出海釣魚。。一般多數的是去沙扒月亮彎游泳了。。住宿方面不貴。。最貴100元有找了。分給我吧。這字全是我打出來的,可憐我才學上網不久,都打出汗了。。郁悶。

『貳』 陽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陽西旅遊攻略

大垌山禪林景區:位於縣城西郊約4千米處,是嶺南著名的佛教禪林,是陽江市十大景區之一。凈業寺座落在大垌山東北山麓,屬羅浮梵宇分支,始建年代久遠。清嘉慶末年,高州知府戴錫倫離任還鄉,途經大垌山,削發為僧遁入空門,取法號大千。民國25年(1936),時任陽江縣長李伯振為保護大垌山禪林,把大垌山列為風景保護區,並修通大垌山公路。
陽西鹹水礦溫泉:位於陽西縣城東湖生態開發區內,距廣州240千米,毗鄰325國道,離廣湛高速公路織篢出口僅3千米。山莊內綠樹成蔭,湖水清澈,是一家集溫泉養生、住宿、餐飲、商務會議、康體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溫泉度假山莊。陽西溫泉200多萬平方米的溫泉區域,300多萬平方米的自然生態園林,20多萬平方米的湖景水系構建了一個純生態溫泉樂園。

『叄』 7月19日有哪些旅遊團去陽西沙扒灣

我明天自駕游...中午出發..玩2天2夜

『肆』 寫一次陽西旅遊經歷

開頭結尾

『伍』 我想去陽西星光旅遊

陽西縣位於廣東省西南部沿海地區,屬廣東省陽江市管轄,面積1451平方公里,人口48萬,轄織篢、程村、溪頭、上洋、沙扒、儒洞、新圩、塘口8個鎮,縣政府駐地織篢鎮。 礦產有稀土、獨居石、鋯英石、花崗岩、石英硅砂、鈦鐵、金、錫等。其中稀土儲量較大。鈦鐵礦、鋯英石和獨居石等礦只要分布在上洋、儒洞兩鎮,花崗岩和金主要分布在程村鎮。其中石英砂儲藏量達6000多萬噸,純度達99.2%。境內主要河流3條,西側的儒洞河為陽西縣與電白縣之界河。縣內河流總長長315.3公里。全縣水力資源3萬KW,中小型水庫42宗,總庫容15340立方米,總蓄水量6704萬立方米。境內為高山、丘陵、河流、三角洲組成的復合地貌,地下水貯藏與運動比較復雜,為我省地下水資源最豐富的沿海縣之一。 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07萬畝,有林面積95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37萬畝,沙岸林帶56公里,3.9萬畝。森林覆蓋率48.7%。盛產水稻、荔枝、龍眼、西瓜、辣椒等,其中雙肩玉荷包荔枝、上洋西瓜、蒲牌北運椒、溪頭五彩薯、儒動香芋等大宗農產品遠銷全國內地,全縣建有水果、蔬菜、中葯材以及海水養殖、畜牧業生產等十大生產基地。 陽西縣的地貌及土質大體可分為沿海地帶和山區地帶兩大部分。沿海地區程村鎮的近河到溪頭鎮的散頭咀這一岸段屬洋邊海沿岸,洋邊海為一深入陸地的溺谷河口灣,沿海地段主要為沖積平原,沿岸高潮區局部有紅樹林及草灘分布,灘塗遼闊、平坦,底質為泥沙質及泥質。散頭咀至沙扒鎮,主要由三個鐮刀形沙灣連接而成,連接處呈半島岬角狀,是典型的山地溺谷岸段,灘塗類型有岩礁、礫石和沙灘。全縣沙灘岸段占海岸線40%,較長的沙灘岸段是上洋鎮的河北沙灘、儒洞鎮的月亮灣沙灘、沙扒鎮的海濱浴場沙灘。沙扒鎮到儒洞鎮這一岸段的特徵與洋邊海岸段相似,屬儒洞河口岸段,底質為泥沙及沙質。山區地帶只要是新圩、塘口、蒲牌以及程村、織兩鎮的西北部。這些地方山地多,地勢高,礫質土多。大體上講,沿海地帶土質粘性相對大,部分水田呈鹼性,山區地帶土質相對鬆散,部分水田呈酸性。 陽西縣屬亞熱帶海洋隆季風氣候,夏天冬季多吹東北風,夏季酷暑,冬天嚴寒,陽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開。 季節分配以夏季最多,七、八月外日照在7小時以上,冬未春初最小,年均每天不足3.5小時,太陽總幅射量為111.56千卡/平方厘米年,光能資源豐富,7月份是全年最強的月份。 全縣年均氣溫23°C,1月平均氣溫16°C,7月平均氣溫28.5米。每年從4月至10月,月平均氣溫都超過20°C,日平均氣溫氣候都在10°C以上,從氣候上說是沒有冬季,溫度分布規律是西南高(23°C以上),北部低(略低於22°C),等溫大致與海岸線平行,溫度從西南沙扒、儒洞兩鎮逐漸向新圩、塘口、遞減,南北差溫1.7°C。 每年雨季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始到10月上旬結束。雨季待續200天左右,降雨量均達1998毫米,佔全年總雨量的88.6%,稱好雨李,其餘5個多月雨量不足254.8毫米,僅佔11.4%,稱為旱季。冬夏雨量少,春秋雨量多,但雨季剛好是雙季平向的生態期,有利於農作業生長。每年雨季有二個高峰期。前一個高峰期(前汛期)出現在4月至6月之間,降暴雨較多,稱為「龍舟水」。後一個高峰期(後汛期)出現在7月至9月之間,這時台風頻繁,故台風雨較多。各地區降雨量的頌也不平衡,沙扒、儒洞、上洋的年雨量不足1700毫米。而以龍高山、望夫山的塘口、新圩、織貢等鎮的降雨量達2400毫米。由於地處亞熱帶,蒸發量為1912毫米,時段分布是冬春833毫米,佔全年的43.5%;夏秋1079毫米,佔全年的56.5%。建縣以來降雨量最多是1997年,全年3655.6毫米。 縣境面積145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3750畝,其中水田面積258023畝,旱地面積75727畝。 全縣有程村、織、溪頭、上洋、沙扒、儒洞6個沿海鎮。有溪頭、沙扒兩個省級一類漁港及河北一個省級二類漁港。海岸線126.6公里。海島13個,其中一個陸連島,島岸線路24.3公里,海島面積38平方公里.0—10M淺海灘塗面積420000畝,可開發利用的達274800畝。海產陽西海域水質好,入海河流、港灣多,水產資源豐富。如軟體動物有牡蠣、文蛤、鮑魚等;甲殼類有對蝦、龍蝦、梭子蟹等;藻類有江蘺、石蒓等;比較名貴的魚有石斑、馬鮫、魷魚等二十多種;另外還有海膽、海蜇等海產品。沙扒、上洋、溪頭等沿海鎮都有鹽田,幾鎮每年共生產食鹽 14000噸以上。 礦產礦產有稀土、獨居石、鋯英石、花崗岩、石英硅砂、鈦鐵、金、錫等。其中稀土儲量較大。鈦鐵礦、鋯英石和獨居石等礦只要分布在上洋、儒洞兩鎮,花崗岩和金主要分布在程村鎮。河流境內主要河流3條,由北往南流入海。縣境中部的織河、北部的豐頭河源於西北部的蛾凰嶂,其支流構成扇狀流域,匯入海陵灣。西側的儒洞河為陽西縣與電白縣之界河。縣內河流總長長315.3公里。全縣水力資源3萬KW,中小型水庫42宗,總庫容15340立方米,總蓄水量6704萬立方米。境內為高山、丘陵、河流、三角洲組成的復合地貌,地下水貯藏與運動比較復雜,為我省地下水資源最豐富的沿海縣之一。

『陸』 陽西沙扒灣哪裡有旅遊團啊

---------你那的?

『柒』 陽西有間旅遊公司

陽西凈業寺:
凈業寺位於大垌山脈,古稱大垌寺,始建明朝中葉,清康熙十六年大規模重建。該寺分前殿、後殿、大雄寶殿三進院落,兩邊為耳房,殿與殿之問曲廊相接,每殿中間置天井、假山,整座建築氣勢宏偉,環境清幽。據載,原高州知府戴錫倫,河南人氏,辭官歸家路經大垌山,為大垌山景色所迷,遂削發為僧,遁入空門,成為凈業寺第三代祖師。其圓寂後葬後山(即戴太府墓),今保存完好,文革期間,該寺遭到較大破壞,建縣後已大部分修復,如今香火很旺,成為陽西縣一個旅遊勝地。
青雲寺:
青雲寺位於龍高山頂端600米高的山坳里的南邊(始建年代無史稽考),坐東向西,三進庭殿,頗有規模,廢於清朝中葉(具體時間不詳),現僅存殘址。
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龍高山頂端600米高的山坳里的北邊,與青雲寺南北對峙,大約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據說,白雲寺里有一個沁米石,每天沁的米只夠一個和尚吃,當時寺里住著三個和尚。一天,三個和尚商量,認為這沁米石的眼太小了,如果將他鑿闊點肯定會出更多的米。當他們把眼鑿闊之後,米卻再沒流出來,沁出來的是水。從此之後,沁米石成了沁水石。該寺毀於1956年,現在石基、門檻等地下部分猶存,沁水石還在,只是不沁水了。
回隆寺(或叫二龍寺):
回隆寺位於塘口鎮竹逕村,建於清朝康熙三年,距今有四百多年歷史,是前後三間三進深硬磚建築,中間兩邊設假山、天井,有迴廊環繞,清朝道光、光緒年間兩次重修,解放後迴廊已拆除,其它地方仍保持原貌。該寺現保存重建時碑文一塊和古鍾一個(古鍾為康熙四十三年由地方鄉紳羅學儒捐造)。
廟的建築
全縣各地廟宇很多,現重建後香火鼎盛的廟宇有上洋鎮的河垌廟和程村鎮的公山廟。其中上洋鎮的河垌廟,位於龍高山腳下,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八年,現在的規模是清朝康熙三年所建,民國元年重修,1986年重建。佔地面積1118平方米,是座兩橫十八間、三進呈八角形的殿宇。該廟供奉著六位大王。傳說這六位大王過去是龍高山上六個賊頭,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後經觀音菩薩點化,改惡從善,死後變為神。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們後來的善積,就在此為他們建廟,該廟歷經千年,至今香火鼎盛。 [編輯本段]陽西歷代的庵建築真字庵:真字庵位於上洋鎮雙魚城內,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現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真字庵面積不大,但建得玲瓏別致,既有廟堂風格,又有農家田舍的韻味。相傳,雙魚古城一孫姓財主,生有一女,頭大如斗,耳大垂肩,年過三十還未成婚。她自忖嫁人沒好結果,遂決意剃發為尼。其父母無奈之下只好為她建一座庵堂,這就是真宇庵的由來。庵堂建成後,孫家小姐成了真字庵的開山祖師,代代傳人。現真宇庵內有法師一人,比丘尼和雜工各一,她們早晚誦課,潛心禮佛,香火不斷。
翠竹林庵:翠竹林庵位於溪頭鎮英厚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因四周翠竹茂密而得名,期間多次修葺。解放前古庵常住尼師6人,1931年翠竹林庵主持的一位師妹死於賊劫。此後,該庵香火逐漸冷落,至今尚無出家人居住。 [編輯本段]陽西歷代的祠建築全縣歷史遺留下的祠堂很多,其中各方面保存比較完整的祠堂有:
忠勇祠 :忠勇祠又稱七賢書院
位於織篢太平小學內,於明萬曆初年由總兵張元勛為紀念平定倭寇戰役中犧牲的將士倡導而建,後來被廢。到了清乾隆三十一年,當地紳耆在忠勇祠舊址捐建七賢書院,供奉李德裕、寇準、蘇軾、蘇轍、秦觀、趙鼎、胡詮等宋朝一班賢臣,並在書院後面重建忠勇祠,咸豐年間復廢。光緒十八年,地方人劉子校集紳士捐資重建。
馮氏宗祠:
馮氏宗祠位於溪頭鎮雙水雙貫寨自然村,始建於明代,清乾隆年間馮成修中進士後重修,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是二進院落,中問隔有天井,現該祠還存有清朝進士馮符立(馮成修兒子)進士匾一塊。

『捌』 陽江市共有多少間旅行

旅行社,位於廣東省陽江市附近 陽江市山水旅行社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