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旅遊市場
① 國外旅遊景區發展現狀
問題太籠統,歐美亞非大洋洲的景區沒有太多可比性,即使一個國家中如美國,景區的發展各州政府也有不同的政策。問題不是不能回答,要分國別,分地區,分景區自然條件和特性,寫它個百八十本書大概可以回答。
② 求:國外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研究現狀
職位名稱 總經理 職位代碼 所屬部門
職 系 職等職級 直屬上級 董事會
職位版概要:
制定和實施公司總體戰權略與年度經營計劃;建立和健全公司的管理體系與組織結構;主持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實現公司經營管理目標和發展目標。
工作內容:
一、根據董事會或集團公司提出的戰略目標,制定公司戰略,提出公司的業務規劃、經營方針和經營形式,經集團公司或董事會確定後組織實施。
二、主持公司的基本團隊建設、規范內部管理。
③ 國內外旅遊營銷發展狀況
我國改革開放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鄉居民普遍開始關注和重視自己的生活質量,於是度假、休閑等旅遊需求急劇增加,國內旅遊的發展如火如荼。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深入發展,新世紀的中國旅遊業開始從新的經濟增長點邁向新的支柱產業,從世界旅遊大國邁向世界旅遊強國。中國旅遊業正處於蓬勃興旺時期,近年來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旅遊業已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代。各地的旅遊開發也蔚為壯觀,旅遊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它們紛紛展示自己的優勢,加大宣傳力度,極力吸引遊客,形成了激烈的旅遊市場營銷競爭,面臨這種現象,研究旅遊市場營銷十分必要。
一、我國旅遊市場發展概況
旅遊業正在發展為世界上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中國旅遊市場在21世紀將進一步擴大,其不斷發展的有利條件有:中國豐富的旅遊資源不斷得到開發;旅遊產品結構不斷完善;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旅遊的大環境逐漸優化,這些都為中國旅遊市場的擴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入境旅遊市場:入境旅遊市場將會繼續擴大,亞洲是中國的最大客源市場,隨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過去,東南亞、日本的經濟復甦,亞洲客源肯定有較大的發展;歐美遠程客源國來華人數都在不斷增長,在中國國際旅遊市場上,來自歐美的遊客只是一個全球的平均水平,歐美來華旅遊的潛力顯然很大。出境旅遊市場:中國對出境旅遊的政策是「適度發展」,但中國出境旅遊的發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數首次超過了因公出境人數。隨著一批高收入者的隊伍不斷擴大,中國的出境旅遊將有一個大的發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將由目前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及近鄰國家擴展到歐美發達國家。國內旅遊市場:20世紀90年代國內旅遊出遊人數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長速度發展,城鎮居民和農民的出遊率不斷上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節假日的延長,閑暇時間的增多,必然會極大的促進國內旅遊的發展。假日旅遊的火爆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發達國家發展旅遊業的經驗表明,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後,旅遊的大眾化、普遍化便開始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接近於這一臨界值,說明我國的大眾旅遊時代很快就要到來。按國際慣例,國際旅遊收入與國內收入的比例為1:8或1:9,,我國目前僅達到了1:2.35,潛力很大。中國的國際旅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過夜旅遊人數只及法國的一半,國際旅遊收入還不到美國的1/5。由此可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的市場正處於轉型階段,與西方成熟市場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中國旅遊業同樣在承受著經濟轉型的洗禮,於是在旅遊市場營銷方面必然經歷一個由市場初級階段向市場高級階段轉化的過程。雖然整個旅遊行業的營銷意識普遍不強,營銷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還沒有旅遊營銷意識,有些地方因為政府行為因素造成體制問題、資金問題、利益問題大於營銷問題等現象的存在,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先進理念和成功的運作經驗也隨著一片「狼來了」的驚呼聲進入了中國,這些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將被有識之士通過與中國特色的有效「對接」,合理運用到我國的市場實踐當中,從而有效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作為世界旅遊資源第一國,又擁有著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並且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目的地國。在這種供需雙向互動下,中國的旅遊業前景輝煌。
1、旅遊消費需求總量迅速增大。據統計2001年我國國內旅遊者為7.84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為3522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次數將達到19.82億人次,大致相當於每個國民一年出遊1.5次,國內旅遊收入將達到30436.6億元,相當於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7%左右,僅國內旅遊的貢獻就足以確立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
2、國民的非工作時間更長,旅遊休閑的機會更多。我國的「十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規定:在「十五」期間將推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合理調整居民的非工作時間將增至3-4周,這就意味著國民的非工作時間將增至130-140天,閑暇時間的增多勢必為國民創造更多的出遊機會。20年後,工薪階層一年出遊2——3次將成為尋常之事。
3、國民出遊的空間范圍進一步擴大,出境旅遊將成為國民的重要旅遊活動。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出境旅遊將躍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數將達到1億人次。隨著消費出境旅遊將從目前的邊境、港澳、毗鄰國家等近距離的出境旅遊逐漸向中遠程的洲際旅遊轉變,由目前的觀光旅遊逐漸向休閑度假旅遊發展。
4、旅遊消費漸趨理性化、個性化。「半軍事化、拉練式、追求看最多景點的觀光旅遊」逐漸轉向「追求舒適靜謐」為主要目的的休閑度假旅遊和「體現個性審美」的民俗文化、生態環保、體育健身等特色旅遊。出遊方式也將從目前「隨團出遊」逐漸轉向自行組織、自駕私家車的「自助旅遊」。
跨入新世紀,旅遊業正逐步由資源時代進入一個財智新時代。傳統旅遊時代對旅遊業的投入是以資源、資金、設備為主,有形資產起決定性作用;而新經濟時代的現代旅遊業,營銷、知識、智力、管理、創新等無形資產的投入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決定著市場競爭的勝負。因而旅遊業也被形象地稱為「點子」產業、「注意力」產業和「創新」產業,旅遊資源深層次的開發、旅遊市場的有效推廣和旅遊產業高效率的運營都離不開市場營銷。顯然,旅遊市場營銷,在未來的旅遊事業發展進程當中,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④ 中國海外客源市場的現狀與基本格局
中國海外客源市場現狀及發展對策
中國包括大陸部分、香港和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在統計上,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客源及廣大華僑也劃歸「海外客源」。因此,中國海外客源市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及華僑,另一部分是外國人,包括已加人外國國籍的中國人。
港澳台同胞及僑胞一直是我國外旅遊客源市場的主力軍。從總量來看,1997年人境的港澳台同胞及僑胞為5015.99萬,到2002年達到8446.68萬,而港澳台同胞及僑胞人口總數僅3 000餘萬,平均每人每年來祖國大陸2.5次,這充分體現出其對中國海外人境旅遊的重要貢獻。從相對比重來看,人境的港澳台同胞及僑胞占我國海外人境人次總數比重一直維持在85%以上,與外國旅客相比佔有絕對優勢。從增長速度來看,港澳台同胞及僑胞人境人次數量近年來一直穩定地快速增長,1997一2000年一直在12%以上,近2年有所減緩,但每年增長的絕對數量也分別達450萬和660萬人次。
外國旅客所佔比重一般在1196 - 13%之間,但增長速度比港澳台同胞及僑胞更快,除1998年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過一次負增長,其餘年份均呈2位數增長。在2000年,增長速度達20.596,同時在總人次上突破 1000大關。最近5年來,人境外國人不僅占總人境人次的比重一直持續增長,而且其增長速度除1998年外均高於人境總人次和港澳台同胞及僑胞人境人次的增長速度。這說明外國客源市場份額正呈現加速擴大態勢,到2002年,外國客源市場增長貢獻率已接近25%o
中國的海外人境旅遊客源市場按客源地可以劃分為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市場。其總體格局是:亞洲和東太平洋區域市場為主體,歐洲和北美洲遠程洲際市場為兩翼川。其中,亞洲市場(不包括港澳台)是我國傳統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場,2000年入境旅客人次數量首次超過600萬,2001年接近700萬,2002年達到864萬,所佔旅客總人次比重連續3年超過60%。不僅如此,亞洲市場2000一2002年均保持2位數的速度增長,在五大客源市場中幾乎每年都是最快的,只有2000年和2002年增長速度比非洲增長速度慢。因此,亞洲市場的重要地位是無可撼動的。歐洲和美洲雖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客源輸出地,但由於地理交通的不便利,歷史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差距等原因,兩大市場在中國所佔比重不是太大,最近3年歐洲市場一般佔20%以上,美洲市場則佔10%以上,兩翼呈現一種「左重右輕」的態勢。隨著中國經濟逐漸融人世界,並開始倡導多元文化,歐洲和美洲市場開始呈現穩定而快速的發展勢頭,2000年和2002年兩大客源市場均達到2位數增長。非洲始終是中國對外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重要夥伴,但由於其經濟能力有限,每年來華旅客的絕對數量至今尚不到10萬人次,但令人振奮的是,2000年和2002年非洲市場的增長率分別為26.0%和34.596,居五大市場之首。
根據對中國目前海外人境旅遊市場格局的分析和預測,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開發多元化旅遊市場,把中國旅遊推向世界。既要鞏固年客源量在100萬以上的高級市場,又要培育年客源量在10萬以下的低級市場,而且還要注意開拓隨機性的機會市場;既要進一步開發日、韓、東南亞等近程市場,又要發展歐美遠程市場;既要不斷擴大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旅遊客源,又要有意識的吸引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的旅遊客源。第二,樹立兼具中華民族特色、東方文明色彩和國際流行元素的旅遊形象。中國是一個具有自己特色文明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項無形的旅遊財富,更充分更准確地展現中華文明和東方神韻是開發海外人境旅遊的關鍵所在。同時還要注重國際旅遊流行元素的引進,並把它們融人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形象。第三,深化旅遊企業改革,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全球化浪潮襲遍各行各業,旅遊業自然也不例外,海外入境旅遊市場發展如何不僅取決於中國的旅遊資源在全球的競爭力,還取決於中國的旅遊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先進經營管理體系的完善,多向、多元、多形式的國際合作,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然措施。第四,鼓勵旅遊創新,加強促銷宣傳。旅遊是一種體驗性活動,只有依託現有旅遊資源不斷開發新的旅遊產品,推出新的旅遊品種,如生態旅遊、探險旅遊、商務旅遊、主題旅遊等,並對各種旅遊產品進行內部組合優化,才能使旅遊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同時不失時機地加強海外促銷,擴大在海外旅遊客源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⑤ 最近2016年國外的旅遊發展的現狀是怎樣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04年我國旅遊業全面恢復振興並有突破性發展,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全面振興,旅遊總收入達到684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5.01%,2004年我國出境旅遊增勢強勁,公民出境旅遊超過2800萬人。2004年全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10903.8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96%,比2002年增長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遊人數10018.0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57%。2004年中國內地旅遊出遊人數達到11.02億人次,首次突破10億人次大關。國內旅遊收入達到4711億元。2004年底全國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國際社增加108家,國內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總資產424.38億元,同比增長9.42%;直接從業人員為24.62萬人。 作為國民經濟的新興行業,中國旅遊業在發展初期就明確了開發建設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吸引海內外各界資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個人跡山投資建設旅遊項目。這種開放的投資方針推動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業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但總體上看,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呈不銀御斷優化的趨勢。 西部地區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資源獲得了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機會,國內外投資者開始關注西部旅遊業。但是,由於西部交通等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後,發展西部旅遊業相對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區而言難度要大得多。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後,西部旅遊業迎來新的機遇,也給了垂涎西部旅遊業的投資者們出手的良機。 未來10 年間,我國旅遊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遊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到2010 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將從2002年的5.44%達到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遊行業,在今後幾年內將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您若想對旅遊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旅遊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報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紹了旅遊業的定義與投資特性,接著對相關行業、國際旅遊業的現狀、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概況進行了闡述。然後對的入境旅遊、生態旅遊、黃金周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旅遊小城鎮、主題公園、鋒州岩其他等進行了細致透析。隨後對旅遊業市場細分與消費者、旅遊電子商務、旅遊業的競爭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對旅遊業上市公司、我國的重點旅遊資源進行了概述。最後對旅遊業的前景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⑥ 我國旅行社與國外旅行社發展的比較
中國的旅行社與世界旅遊發達國家比較仍然是處於旅遊行業的初級階段,80%-90%的旅行社的做法基本是相互模仿做別人做過的旅遊路線, 這是由於中國的遊客和旅遊公司的經營者造成的, 因為中國的遊客也基本處於「聽之任之」的和「從眾心裡」極強的客戶群體,所以「有什麼樣的遊客,就有什麼樣的市場」的市場定論也就順理成章了, 就中國現在的旅遊行業的發展,急需要有專業技術的管理者根據中國的旅遊市場參考發達國家的旅遊經濟准確的判斷出中國自有的特殊中國式發展的趨勢
國外(旅遊發達國家),的旅遊行業的發展不是在這小小的對話框里能夠實現的, 這是需要很多的數據才能議論此事,我雖然從事了近30年的旅遊行業但目前還沒有人真正的撰寫中國的旅遊發展之必須。而國外很多國家的旅遊行業已經具有近150的發展歷史,旅行社的經營模式的多樣化、遊客的旅遊心理成熟度、旅行社責任和義務的細分、旅遊相關法律都已經相當健全
總之中國的旅遊行業的發展是很有成效的,無論它是在走彎路還是在用「摸著石頭過河」方式前行,都是要發展的,又無論國外的旅遊行業發展到了什麼地步,遊客,將是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⑦ 我國旅遊業海外客源市場的基本現狀
我國入境旅遊業主要海外客源市場分析
(1) 主要近程市場
日本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亞洲第一大經濟強國,生活水平高,帶薪假期長,又有強烈的旅遊意識,是亞洲最大的旅遊客源國,每年有幾千萬人出遊。始終是中國第一大客源國,近年來,來華遊客均在200萬人次左右,2001年來華人數近240萬人次。
韓國市場始於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後,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1999年達99萬人次,2001年近170萬人次。韓國遊客商務型多,訪問地點多集中在東北地區和沿海城市,韓國市場開拓餘地還很大。
東南亞五國(新、馬、泰、菲、印尼),每年給我國帶來180萬~200萬人次的市場規模,這個市場相當穩定,因為這五個國家,也是我國遊客最早到國外旅遊的目的國,有來有往,市場穩定可靠。2001年實際來華185萬人次。此外,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尼泊爾,也都有遊客前來,但有的遊客數量不夠大,有的如蒙古,雖人數已列入我國15大客源國,也有近40萬人,但只是邊境游,效益不高,均沒形成一定氣勢和規模。當然,也有少數「富人」開始到北戴河度假,但人數太少。亞洲地區有8個國家進入我國15大客源國,來華人數近600萬人次,占入境外國人約1/2,創匯收入大約佔2/5。
(2)主要遠程市場
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國旅遊市場,,在出國旅遊人次上位居世界第一。在美國出國旅遊市場上,中國是亞洲「最新的」旅遊目的地。我國對美國遊客最有吸引力的在於悠久的歷史、神秘的東方文化。
加拿大作為世界上主要的國際旅遊客源國之一,加拿大在國際旅遊開支方面一直位居世界第七位,是比較穩定的客源生產國。加拿大來華遊客在其出國遊客總數中所佔比例不高,因而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英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國際旅遊客源國之一。英國一直是我國旅遊業比較穩定的客源市場。英國作為中國的一個國際旅遊客源市場,大有潛力可挖。
⑧ 國外旅遊景點排行有哪些
國外旅遊景點排行有巴黎、塞班島、馬爾地夫、富士山、普羅旺斯等。
1、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2、塞班島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聯邦)的主要島嶼,塞班島及鄰島靠近亞洲,屬太平洋邊緣地帶。北馬里亞納群島氣候舒適宜人,全年陽光充沛,空氣清新,水清沙幼。年平均溫度在27℃左右,是旅遊度假的天堂 。
5、普羅旺斯
普羅旺斯(Provence),位於法國東南部,是一個瀕臨地中海的藍色海岸,薰衣草的故鄉。該地出產優質的葡萄酒。普羅旺斯是一座「騎士之城」,也是中世紀騎士抒情詩的發源地,著名的城市有馬賽和艾克斯等。
⑨ 求國外好的旅遊營銷策劃案例
旅遊營銷策劃新思路以攀枝花市旅遊營銷策劃為例
現代的旅遊市場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很多營銷專家提出了各種營銷和策劃的新思路。但它們只適合於大眾人群的旅遊。小眾高端人群的旅遊市場卻未被開發,並沒有提出一份合適的旅遊產品,所以想要開發小眾旅遊市場就必須提出一個新的旅遊產品。正所謂大眾的並不一定是適合的,不適合的也並不一定是所需的,所以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最好的。
旅遊市場並非是一塊鐵板,讓我們無從下手,其實看似成熟的市場,裡面也有機會,所以我們旅遊策劃人關鍵就在於能否發現機會,開發市場。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遊營銷策劃
攀枝花市旅遊營銷策劃是根據總體策劃已經確定的思路、戰略和主題進行。旅遊營銷策劃的形象上以陽光花城為主要元素,全面挖掘陽光和花城兩大概念在遊客及受眾中的延展及內涵,通過鮮花和水果兩大具象的載體來體現,而在功能上則落到健康養生的層面,重點根據健康、養生市場的特徵進行營銷方案的制定,根據市場的消費習慣、心理特點、消費能力等完成此次旅遊營銷策劃的細化的針對性旅遊營銷策劃體系。
此外,攀枝花市旅遊營銷策劃中的營銷階段性計劃和不同時期的營銷側重點,也將根據總體旅遊策劃中已經確定的功能結構、產品體系等內容,確定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以及不同產品的營銷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