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旅遊團
A.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感覺光山真正算得上景點的應該是周邊鄉鎮的靜居寺、龍山水庫;
縣城及附近有紫水塔,好像是清朝建的,雖然沒有被開發,可以去看看;司馬光砸缸發生地,應該在司馬光賓館里;鄧穎超故居、烈士陵園(白檯子)
光山這幾年變化挺大,特別是東城縣政府那塊,也可以去逛逛
B. 我家鄉的景色一一光山火車站作文545字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脈的腹心地段,所轄面積9563平方公里,總人口155.2萬,張家界是個多民族聚居區,以土家族為主體的19個少數民族達111.8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2.06%,其中土家族98萬人,白族10.8萬人,苗族2.69萬人(據1998年年底統計)。張家界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6.8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無霜期258天,暑月平均氣溫28攝氏度,寒月平均氣溫5.1攝氏度,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四季氣溫宜人,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請你們回頭一看:那就是聞名世界的天門山,相信大家對1999年12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飛機穿越天門洞那壯麗的一幕仍記憶猶新。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河,叫澧水,它發源於賀龍元帥的家鄉桑植縣的八大公山,穿越斷崖峽谷達數百公里,流入八百里洞庭湖,是湖南四大河流中較少污染的、風光最美的「生態河」。國內首創的無動力橡皮舟旅遊漂流,就在澧水上段中最精採的茅岩河。張家界現代地貌骨架的初步形成,大約是在距今一億年左右的中、新生代燕山喜山時期。由於位處雲貴高原隆起區與洞庭湖沉降區之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我們造就了壯觀的峽谷、湍急的河流、孤峭的石峰、深邃的溶洞、神出鬼沒的地下陰河。我們此行第一站--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就是大自然造山運動的經典之作。下面,我就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張家界市的發展史。張家界市區以前不叫張家界,叫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史書記載:「庸,國名。《左傳》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滅庸。」故有「大庸,古庸國是也」的說法。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那座與天門山並肩而立的大山,就是崇山。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把天下劃成三十六郡,大庸劃歸黔中郡,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後來,漢高祖劉邦又把大庸劃給了武陵郡(今常德市),改充縣;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就是現在的天門山,發生了一場大山崩,崩掉了半邊山,也崩出了一個世界奇觀一個巨大的穿山門洞。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下旨將嵩梁山改名為天門山,並特地把武陵郡分出一部置天門郡,分管四個縣,以提升天門山的政治地位。在以後長達一千七百二十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大庸幾度興廢,先後歷經了三十餘次建置改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於在大庸縣北部大山中,發現了一片奇特罕見的砂岩峰林自然奇觀,世界為之轟動。至此,張家界總算完成了漫漫時空的跨越,終於從「深閨」中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了早日實現江總書記提出的奮斗目標,張家界市制定了「旅遊帶動」發展戰略,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並明確張家界要把旅遊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從1982年國家森林公園成立時算起,張家界經過近二十年的開發,其主導產業地位進一步得到了明確,建市以來,全市累訐接待國內外遊客1680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4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億元。1999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32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5億元,分別居全省第二位。旅遊收入相當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89年的2.34%提高到1999年的16.9%,旅遊業已成為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旅遊格局中發展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三次產業結構由1989年47:18:35調整到1999年的27.0:26.4:46.6,第三產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經濟結構趨於合理。已初步建成了擁有機場、海關、火車站、高等級公路、現代通訊、星級賓館、大中專學校、先進醫療衛生設施、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基地以及不斷擴大和功能日趨完善的大旅遊環境格局。目前,張家界火車站已與國內10多個大中城市開通了旅客列車。張家界機場開通了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的航班,空港口岸和香港、澳門、曼谷的的包機航線業已開通。全市擁有賓館飯店400多家(其中星級飯店20餘家),床位總數已4萬張。全市現有旅行社52家,其中國際社5家,國內社47家。旅遊從業人員1.8萬人,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娛、購」為一體的配套服務設施。同時,我們成功地接待了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及國際友人;成功地舉了數屆國際森林保護節及世界特技飛行大賽,從而為張家界贏得了聲譽,擴大了知名度。張家界旅遊業正在走向成熟。有人說,張家界盛產風景。除了已經開發開放的核心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外,周邊開放景區還有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茅岩河漂流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世界溶洞探險基地九天洞、以及道教名山五雷山、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賀龍元帥故居洪家關等。全市旅遊風景區所佔面積達500餘平方公里,堪稱湖南第一旅遊資源大市。一位大詩人寫道:「如斯仙境何處有,勸君早做武陵行。」尊貴的客人,真誠地歡迎你們的來到。張家界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讓我們共同愛惜她、保護她、享受她,一睹她姿容出眾的風采!
C. 光山景點有那些
光山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別山,毗鄰鄂皖。總面積1835平方公里,人口80萬。
光山縣歷史悠久,早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周封弦子於此為弦國,春秋為黃國,隋代始為光山至今。遺留於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跡,遍布全縣,天台祖庭、千年古剎凈居寺;宋代名相、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清代鴻儒、哲學家、兩代帝師胡煦;當代婦女運動先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鄧穎超,都是這方皇天厚土永久的驕傲。
光山又是紅色的土地,革命的搖籃,是大別山革命的重要發祥地,在那腥風血雨的日子裡,英雄的光山兒女用生命和鮮血捍衛著「革命紅旗永不倒」。先後誕生了紅四軍、紅二十八軍,造就尤太忠、萬海峰、錢鈞、呂清等共和國將領。這里的山川大地留下了鄧小平、劉伯承、李先念、王震、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戰斗的足跡。十餘萬名英烈長眠在光山。
光山處在中華文化與楚文化交匯地區,兼有南北方風俗文化特點,有獨特的風土人情,境內群峰聳立,河溪縱橫。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古亦有「三台八景照光山」之譽。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綺麗秀美的自然山水,遍及全縣的文物古跡,以及眾多的革命舊址、偉人故居,形成了「紅色、綠色、人文」三者皆俱的豐富旅遊資源。
光山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旅遊工作,將它作為重點產業扶持,出台了多項優惠政策,積極爭取資金搞開發。立足本縣實際,大力實施「旅遊強縣」戰略,培育和開發了一批基礎設施較好的旅遊項目,目前已初具規模的旅遊景區、景點有:
1、紅色旅遊景區、景點:
王大灣會議舊址、徐畈革命舊址群、鄧穎超祖居、白雀園革命舊址群、尤太忠舊居、萬海峰舊居、王震舊居、花山寨會議舊址、殷區起義紀念地、劉伯承脫險紀念地、錢鈞舊居、吉鴻昌舊居、抗日自衛團建立紀念地、斛山寨戰斗紀念地,「決定中原突圍」會議會址、山東灣會議會址。
2、綠色旅遊景區、景點:
凈居寺生態旅遊風景區、龍山湖風景區、潑河湖風景區、五嶽湖風景區、賽山風景區、牢山風景區、王母觀生態風景區、森林公園、藍天度假村、紫雲山風景區、上官崗農民新村。胡樓古茶嶺生態區。
3、人文旅遊景區、景點:
凈居寺、司馬光故居、賽山元相寺、牢山戰國楚長城、徐畈民居、白雀園明清街、永濟橋、紫水塔、朝陽寺、司馬光祠、同根三異樹、司馬井、功德井、蘇東坡讀書堂、易氏庄園、裴氏祠、何氏祠、吉鴻昌題詞石獅、仙居古城址、謝套古文化遺址、天燈宋代古瓷窯址、徐畈古文化遺址、神埂古文化遺址。
D. 光山縣旅遊存在哪些問題
你問這個問題?呵呵,說實話我在網路的頁面低端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感到很驚奇呢!因為我自己的就是光山縣人,哈哈,在網路上看到你的問題感到相當親切呢!
光山縣旅遊存在哪些問題 ?
說實話我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就自己的感覺來說吧,光山縣確實存在一些旅遊資源,比如以前長輩曾給我講過的「弦山八景」,也就是歷史上在咱光山(光州)地方頗有名氣的一些景緻,不知道你是否曾聽說過?當時我還年幼,也未曾用心記憶,所以現在也想不起來了具體是哪八個,只記得其中有一個「北台清風」,說的是不管在多麼炎熱的盛夏之夜,北檯子上都會有非常宜人的徐徐涼風。這是以前的「旅遊資源」,可能因為時代的變遷,這八景很多已經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中了。
具體到現在光山的旅遊資源,像紫水塔啊、北檯子,甚至河棚那邊的一個度假村(旅遊山莊)等等,雖然我很喜歡它們它們,但我覺得這些畢竟都是非常地方化的景點,不客氣的說,它們實際上沒有什麼特別出奇出彩和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它們在光山縣之外也就沒什麼知名度了。
當然,我雖生活在光山,但經歷也畢竟有限,對光山知道的也不很多,可能光山還有其他很優秀的旅遊資源吧,不過事在人為,即便有優秀的先天資源,如果沒有人用心地去做、去發掘,還是不能物盡其用,山水風物也不能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總結一下,我覺得光山旅遊存在的根本問題就是沒有特別有特色、特別有開發潛力的旅遊資源(當然,此乃個人管見,作為光山人,我真的希望它有自己不知道的「妙處」,呵呵)。現有的一些又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只能滿足本地人的休閑、游覽需求,卻不能吸引外地人前來。
呵呵呵,就說這么多吧。
E. 光山旅遊網,光山文物旅遊局網站開通了嗎http://www.gswwly.com 可以打開了
開通了
F. 南灣湖在河南信陽光山縣的哪個鄉
位於河南省南部,距離信陽市西南5公里,它以南灣湖為中心,以山林、島嶼為風景內涵專,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屬景觀,被譽為「中原第一湖」、「北國的江南,江南的北國」,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自1991年開發建設以來,累計投入資金8000餘萬元,現已開發建設了水上景區的鳥島、消夏島、大聖島,西山景區的水族館、唐王游地府,大壩景區的仰天湖、釣魚台、飛龍亭,碼頭景區的微型花園、新旅遊碼頭等四大景區,形成水上、水下4個景區42個景點,6條旅遊航線。 南灣湖
每年前來觀光旅遊的遊客達20萬人次,旅遊收入3000萬元。景區內水、電、道路、交通、通訊等旅遊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設施齊全,旅遊區建設已具規模,基本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較為完善的綜合性旅遊配套體系。南灣湖是河南省著名的省級風景區, 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放眼望去,眼前煙波浩淼,綠寶石般的島嶼星羅棋布,錯落有致,湖光山色,水天相連。東有隱賢寺,西有蜈蚣嶺,南有龍潭瀑布,北有渡口碼頭。南灣湖位於信陽市西南8公里處,為河南省著名的省級風景區。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G. 河南省光山縣潑河鎮紫雲山生態園旅遊開發區
紫雲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城南25公里的潑河鎮。省道65線從景區穿過,西有京九鐵路潑河站、阿深高速公路。是以「自然、宗教、民俗、生態」為主題的風景區。因紫雲繞山而得名,總面積3平方公里,既是科考、野營、祭圮的重要場所,又是旅遊觀光,避暑休閑的理想勝地。有岩石洞穴、龍王廟、黑龍潭、仙人洞、毛竹園、人工湖等景點。景區內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廟會,3月穀雨前舉辦紫雲山、茶葉市場節。
紫雲山廟,位於光山縣潑陂河鎮永濟橋東500米的紫雲山下。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座小廟,民國二十九年,潑陂河知名慈善人士蘇傳榮捐款擴建了此廟。這次建廟,請來著名匠師南風建廟塑像,內有龍王、財神、葯王和七娘娘等泥塑像。每年正月十六,遠近善男信女都來燒香許願、了願。一九六三年,因建排灌站此廟被強行拆除。此後直至「文革」期間,人們依然冒著風險,在正月十五的午夜偷偷來這里燒紙、敬香。改革開放後,人們來這里漸漸地又恢復了正月十六的廟會。九0年前後,當地的居民,再次修繕了紫雲山廟,從此,廟會從正月十五的下午開始,通往紫雲山的西路、南路、東路、北路的行人絡繹不絕,直至正月十六的一整天。正月十五的午夜,是人們前來許願、了願的高峰,這也是紫雲山每年人聲鼎沸的不眠之夜。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紫雲山上有仙,仙人姓王,名曰「王半仙」,乃道教門派。
大石潭裡有龍,傳說是巨龍,潭水很深,再深處是龍宮。
山潭之間是廟,廟很顯靈,每逢正月十六,來客八方,許願祈禱,香火彌漫---求財!求官!求學!求婚!求人安!求健康……
大車!小車!公車!私車……男人!女人!嬰童!老叟……磕頭的!作揖的!祈禱的!放炮的!燒紙的!燃香的……好不熱鬧!
H. 游光山縣王大灣最美作文
國家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東南30公里的磚橋鎮。北離312國道37公里、滬陝高速公路32公里、京九鐵路光山站20公里,西離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