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國外旅遊禮儀

國外旅遊禮儀

發布時間: 2020-11-27 04:40:38

⑴ 出國旅遊需要注意的禮儀有哪些

出國旅遊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我們在出國旅遊過程應十分注意自身的禮儀與形象,因為出國旅遊你代表的就是中國人的形象,所以應該十分注意自身的禮儀與形象。下面就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介紹出國旅遊需注意的一些禮儀事項:

衣:常見到許多中國人在出國旅遊時,西服筆挺,打上領帶,身著硬底皮鞋,這種穿著顯得太客氣了,完全用不著。在國外,白領員工上班時以及正式會議、商談等場合一般必須穿正規西服、打領帶,但他們在正式場合以外絕不穿西裝打領帶。尤其是外出旅遊時,都穿休閑服裝,著軟底鞋。西裝革履是中國旅遊者的「一大奇觀」,這樣穿著,自己感覺不到舒適隨意,硬底鞋也不便於行走。放鬆自己吧,中國的旅遊者!

食:出國旅遊,經常會遇到吃自助餐,而且多為西餐。西餐一般是先上冷餐,包括蔬菜、色拉、香腸等,然後是湯,麵包一般是預先放在旁邊的盤子里,最後上主菜(肉、魚、雞等)。吃自助餐時應注意:取菜要按上述的順序;每次取菜時,不必堆成滿滿一盤,最好分若干次去取,滿滿一盤惹人笑話;每次取食要量「力」而行,不要剩下為好;不要拿吃完的空盤再去取菜。

住:入住酒店時會有導游及地陪安排登記,不要爭先恐後,更不要在酒店大堂內大聲喧嘩。一般三星級以上的酒店會有服務生把行李送至房間,除了表示感謝外,還應給小費。一般可給1美元或摺合成等值的當地貨幣。客房內電視音量切不可太大,以免影響他人。有的中國旅客因此被人敲牆壁以示抗議,甚或到酒店管理部門投訴。還曾有中國遊客在洗浴之後,光著上身,僅圍一條浴巾而在走道內來回串門。酒店不得不出來警告。一些中國遊客會把衛生間弄得一片狼藉。澳大利亞某城市曾在中國人旅行必經路線上的公共廁所內,用中文貼出告示,提醒注意保持公共衛生。

行:發達國家的人民奉公守法意識很強。我們的出國旅遊者往往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規,任意闖紅燈,不走人行橫道等情況屢有發生。很多國家規定,只要有人踩上斑馬線,汽車必須停下來讓行人先走。有的中國遊客不了解這一規定,已經站到斑馬線上,還做手勢表示讓汽車先走。

其他:在英語國家,人們每天用得最多的詞有三個:Thankyou(謝謝)、Sorry(對不起)、Excuseme(請原諒)。例如在飯店,當服務員上菜或做其他服務時,要說謝謝。在國外走路有時不小心碰上別人,對方往往首先說「對不起」,而我們卻吝於說這種抱歉的話。

向人問路或請求幫助,前面必須先說「請原諒」。否則甚至有可能會碰壁。

⑵ 我們到國外旅行時,應注意哪些禮儀

一、首先特別注意當地風俗習慣,就譬如阿拉伯人點頭是「no」,搖頭是「yes」,分不清就是要go die的節奏。二、保持你的笑容。笑容是世界通用的友好表情。如果怕被搭訕,面癱也是可以的。至於西方國家的貼面禮什麼的,天,那是老熟人之間的問候方式啦,初次見面握手就好,如果對方熱情點,擁抱是可以的。三、最重要的是注意日常禮儀,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啥的,大家都是好好青年,這方面的禮儀這里就不贅述了。四、當面對沒辦法接受的行為時,首先要表示對這種行為的理解,其次再表達自己的看法。如被擁抱,可以說:我知道 在你們這 擁抱是種表示友好的方式,但身為一個中國人我不能接受,請你尊重我。(嗯,不卑不亢)差不多就這些啦。祝你在國外玩的開心。

⑶ 如果你去外國旅遊怎樣體現中國文明禮儀之邦的

就是去一個地方之前,要知道當地的一些文化習俗,然後能夠約束自己,遵守這些東西,那麼就比較好了吧。

⑷ 旅遊禮儀包括哪些

1.給自己的空間「減肥」。例如飛機上進餐,請把自己的座椅靠背恢復原位,如果您喜歡鼻孔朝天躺著就餐也不嫌累,這是您的事兒,可沒理由逼著您背後的乘客都跟您學。
2.給小費也要體諒人。在國外,小費要若無其事地給,大呼小叫地說「喂喂,給您小費」會把服務生嚇跑。態度上太輕慢,您追著給人錢,人家也沒興趣拿。
3.看人也要講方法。歐洲街頭多美女,「看人」是旅遊的一個重要節目,但不要像蜜蜂一樣盯著不放。比如巴黎街頭,常見擁吻的男女青年,當地人從他們身後匆匆走過會心一笑而已,如果您盯著不放,還指指戳戳,評點一番,那被大家盯著看的就是您了。
4.請輕聲細語斯文說話。歐洲許多城市都有寧靜的特質。所以請克制您興奮的心情,限制您聲帶的音量。參加狂歡節時此條失效。
5.別佔小便宜。到歐洲上廁所需要0.5歐元(約5元人民幣),多數廁所無人看管,出來後在門前小盤中投幣即可。1萬多塊錢的團費您都掏了,如果還在乎這5塊錢,就太失水準了。
6.請不要動手動腳。對人動手動腳那叫騷擾,對東西也不例外。歐洲大多數店主不喜歡顧客東摸西摸,曾經有人在法國一家紅酒店,看到用中文寫著「請不要動手」的告示牌。如果您在盧浮宮的維納斯身上也留下了好奇的指紋,不論她是個絕色MM還是件偉大的雕塑,您都麻煩了。
7.小處不可隨便。在博物館隨意拍照,隨地丟棄廢物,過人行橫道闖紅燈,都是令人側目的行為。相信您一定聽說過在新加坡隨地吐痰要挨鞭子,歐洲人不會向您揮舞鞭子,但是人家的白眼也很「凍人」呢。
8.正確理解賓至如歸。把飯店當家,是當做家一樣愛護,而不是當做自己家一樣隨便。如果飯店給了您如家庭一樣的溫馨感覺,您卻用人家漂亮床罩的背面擦鞋,這能說得過去嗎?冬季多雨雪,最基本的,請您收好雨傘,把腳上的泥擦乾凈再進入飯店。
9.跟團遊玩請一定守時。在德國一個旅行團集體遲到5分鍾,於是司機整整5分鍾不開車上空調,算作回報。5分鍾不開空調算是好的,要是因為您不守時害大家都誤了班機,看您怎麼賠得起。
10.只享受該享受的。歐洲許多酒店會免費提供一些小食品。曾有幾位遊客在德國住酒店時,「掃盪」了數張桌子上的免費蘋果,然後還理直氣壯地找服務員要。

⑸ 出國旅遊需要了解哪些禮儀和禁忌

尼泊爾
面對多元的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外國旅行者應注意一些與當地人交往中的禁忌事項:
尼泊爾的問候語是那馬斯特(namaste),相應動作是雙手合十;
進入尼泊爾寺廟、住宅之前要脫掉鞋子;
注意不要用自己使用過的刀、叉、勺子或用手去接觸別人的食品或餐具;
不要用腳去碰尼泊爾人的物品,這被認為是一種不嚴肅的冒犯行為;
注重著裝,尤其是女性旅行者不要穿著暴露;
進入印度教寺廟前務必徵得同意,因為寺廟是不向非教徒開放的;
皮毛物品嚴禁帶入寺廟范圍內;
圍繞寺廟或佛塔行走應依順時針方向;
照相(無論是為人還是物品)之前應經許可;
男女之間的公開親昵行為是不被喜歡的;
埃及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祟。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
而打噴嚏認為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如果在眾人前打噴嚏,則說:我作證: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邊的人說:真主憐愛你。他接著說:真主寬恕我和大家。
巴西
巴西的風俗習慣與歐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時較拘禮,有時又十分隨和。初見面時,人們以握手為禮,然而親戚朋友彼此問候,也習慣擁抱、親頰。不僅如此,就是對完全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可以擁抱、親頰。社交禮儀的親頰,是在兩頰各親一下。男女彼此親頰問候,女人與女人也習慣如此,然而在大多數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興這一套,而習慣握手,同時用左手在對方肩上拍一拍。比較親近的男士彼此習慣擁抱,在對方背上重重拍打。不過,由於社會地位有高低,究竟誰該親誰,其中有微妙的區別。
英國
英國有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
不能砍價。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⑹ 旅遊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禮節禮儀

一、最重要的是:宗教信仰——尊重對方的信仰。
1、不隨便說:不評論對方的信仰;
2、不隨便做:不做與對方信仰相沖突的事情。

二、禮儀:主要指在公共場所——公共場所包括:交通車上,游覽廣場,餐廳,酒店樓道等;
1、聲音——不要噪音。
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包括大聲接打電話,長時間接打電話;
在餐廳吃飯不要鬨笑、劃拳,大聲碰杯。

2、氣味——不要異味。
不噴過量香水;少吃大蒜;不吸煙、不喝酒。

3、視覺——不要奇裝異服。
寧願真國貨,不要假名牌。這個不是面子問題,這個是商品品牌的法律保護問題。

4、衛生——不要亂扔廢棄物。
不隨地吐痰、包括大人小孩都不能隨地大小便、不亂扔水瓶、手紙、果皮,在車上也不能。

5、秩序——不要擁擠插隊。

6、禮貌——您好,請問,謝謝!

⑺ 到國外旅遊時,應注意哪些禮儀

【西方數字禁忌】

西方人普遍認為「13」這個數字是凶險或不吉利的,常以「14(A)」或「12(B)」代替,西方人最忌諱的還是13人同桌共餐。對「星期五」和「3」這個數字,也為很多西方人所忌。特別是點煙時,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點燃三支煙。若恰逢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更認為是「凶日」,被稱為「黑色的星期五」。因為這一日是耶穌的受難日。在美國還有「零年災難」之說。
【英國禁忌與禮俗】
不能加塞: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
【法國禁忌與禮俗】
法國人天性浪漫好動,喜歡交際。在商務交往中,常用的見面禮是握手。而在社交場合,親吻禮和吻手禮則比較流行。法國人使用的親吻禮,主要是相互之間親面頰或貼面頰。至於吻手禮,則主要限於男士在室內象徵性地吻一下已婚婦女的手背,但少女的手不能吻。
在公關交往中,法國商人有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就是堅持要求使用法語。在商務活動中,法國人若發現跟自己交談的人會說法語,卻使用了英語,他肯定會生氣。但也忌諱別人講蹩腳的法語,認為這是對其祖國語言的褻讀,若對法語不純熟,最好講英語或藉助翻譯。
法國人愛花,生活中離不開花,在他們看來,不同的花可表示不同的語言含義。百合花是法國人的國花。他們忌送給別人菊花、杜鵑花、牡丹花、康乃馨和紙做的花。

⑻ 出外國旅遊跟外國人應該怎麼打招呼最基本的禮儀

你好,謝謝,這是 最基本的,我們在酒店裡一早起來就能看見酒店服務員跟我們打招呼,用不流利的中文---你好。。所以你不會英語,就用這2個詞就可以,放心好了,出去了你就會知道。。。

⑼ 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禮儀規范有哪些

一、出國前的准備工作(游海島,就趣旅)
1、調查目的國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宗教習俗。如果是商務旅行,還需要調查這個公司的歷史背景、公司結構,以及要會談的人在公司里的角色、地位。
2、學習簡單的語言交流。
3、准備行李清單,商務旅遊的話,最好帶一些本地的土特產,作為送給對方的禮物。
4、代號各種證件。
5、在機場和車站等候的禮儀
6、候機廳的座位不是用來放大衣和行李的,而是留給其他旅客坐的。
7、對服務人員要有感激和欣賞的態度。
8、走廊等公共空間盡量保持順暢。不要對方行李或讓小孩在那裡亂跑。
二、乘坐飛機的禮儀
1、出境旅遊一般會坐飛機,而飛機上也一定要表現出良好的修養和禮儀。上機時不得違規攜帶有礙飛行安全的物品。通常規定:任何乘客均不得攜帶槍支、彈葯、刀具以及其他武器,不得攜帶一切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質等危險物品。
2、登機時應當認真配合例行的安全檢查。在進行安全檢查時,每位乘客都要通過安全門,而其隨身攜帶的行李則需要通過監測器。如有必要,對乘客或行李使用探測儀進行檢查,或手工檢查。不應當拒絕合作,或無端進行指責。
3、准時登機,依次入座。上下飛機時,要注意依次而行。
4、飛機飛行時務必遵守有關安全乘機的各項規定。登機後主動關閉手機等無線電設備。
5、需要找乘務員時,可以按呼叫鈴,不宜大聲喊叫。接收乘務員服務應致謝。上下飛機時,對空中乘務員的迎送問候應有所回應。
6、在機上放置自己隨身攜帶的行李時,與其他乘客要互諒互讓。飛機未停穩時不搶先打開行李艙取行李,以免行李摔落傷人。
7、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座時,要維護自尊。不要當眾脫衣、脫鞋、尤其是不要把腿、腳亂伸放。如果是長途飛行,脫下鞋後應在外貿再罩上護襪。
8、當自己休息時,不要使身體觸及他人,或是將座椅調得過低,從而有礙於人。
9、與他人交談時,不要影響他人休息,不要談論令人不安的話題。
10、保持艙內整潔衛生,因暈機嘔吐時,應使用機上專用嘔吐袋。
11、機上讀物閱後整齊放入面前插袋。
12、不亂動飛機上的安全用品及設施。飛機上的救生衣是飛機遇險,在海上迫降時供乘客逃生使用的,切勿隨意打開或帶下飛機。
三、入住酒店的禮儀
1、在國外旅行,住宿的安排是最重要的,和酒店服務人員的接觸也是最多的,入住酒店需要注意的禮儀包括:
2、除了前台之外,停車場的服務人員、提行李、收拾房間、送餐的服務生都需要給小費。
3、要尊重服務人員,常常口頭表述你的感激和稱贊。
4、旅館通常晚上10點後進入休息時間,要保持安靜。
5、遵守酒店裡的規定。
四、出境旅遊給小費的禮儀
在國外旅行,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支付小費的問題。因各國、各地區收小費的比例不一,差距較大。初到一地,應事先向有經驗的人了解有關情況,並與同行者研究一下付小費的合理辦法,應以入鄉隨俗的態度認真對待,以免帶來不好的影響。
一般情況來說小費禮儀需要注意五要:要尊重對方;要悄悄給對方;要掌握給小費時機;要按質付費;要注意區別不同地方的付費方式。
國外收小費的行業主要有:第一,酒店,門童、行李員、送餐員、客房服務員;第二,餐廳,領位員、侍者、樂手、衛生間保潔員;第三,美容美發,美容師、發型師、泊車者;第四,計程車司機;第五,影劇院,衣帽廳侍者、節目單發放者、劇場領位員;第六,旅遊觀光,導游員、駕駛員。除了以上六類行業,還有其他一些行業流行付小費。
【常見各國付小費禮儀】
1、在日本
當進人飯店大門時,顧客可向女招待員付一些小費,而對於其他人員可不必付。
2、在泰國
在泰國,顧客所付的小費,無論多少,都是需要的。
3、在新加坡
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費,則會被認為服務質量差。而澳大利亞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4、在瑞士
瑞士的飯店餐館,不公開收取小費,而司機則可按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5、在法國
在法國付小費是公開的,服務性的行業可收不低於價款10%的小費,財政稅收也將小費計入。
6、在義大利
義大利收小費屬於「猶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開現象。當遇到「拒收」的「示意」時,你最好是乘送賬單之機遞上小費。
一般在義大利飯店裡(餐館),客人最多給10%的小費。在咖啡館酒吧,一般酒台上放著專給你放小費的小盤子或儲錢豬。在旅館里,通常每周給打掃清潔的女工5個歐元。坐計程車則不一定要給小費,把車錢湊成整數就行了。
7、在北非及中東地區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收取小費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許多從事服務性活動的老人與孩子,小費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顧客忘卻付小費,他們會追上去索取的。
8、在美國
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不過經常有人高興多給點。有些餐廳在結賬的時候專門列有一項是「小費」(gratuity),必須要交的。付小費的其他情況包括坐計程車和到旅館請人搬行李等。在這些情況下付一兩塊錢小費就行了,而不是15%。坐計程車付10%的小費。嚴格地說,服務員應該為小費報稅。但許多人少報,因為付的都是現金。
tips:
不少人出國前都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到國外旅行到底帶多少現金合適?有豐富經驗的業內人士建議,遊客出境游只需要備好付服務小費、購買飲料、水果和路邊紀念品等零散消費的現金即可。
據了解,目前中國銀聯卡已經順利開通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受理業務,其中包括在中國港澳地區、東南亞的新馬泰、日韓以及歐洲一些國家,都是中國人去的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攜帶銀聯卡出國正變得越來越方便。
使用銀聯卡支付的好處是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兌換當地貨幣,而無需「轉道」美元進行雙向兌換,這樣可適當減少外匯兌換手續費,為持卡人省錢。另外,萬一你想在國外取現,也是用銀聯卡比較方便,因為手續費要比其他國際卡少不止50%。
五、西餐用餐禮儀
(一)、用餐時的基本禮儀
1. 喝湯、咀嚼絕不出聲。這是人和動物的分別。
2. 不在公開場合,大聲地發出打嗝聲。
3. 不碰撞杯、盤。不要移動餐盤,不許和同伴交換餐點。
4. 刀叉輕放,不發出刮盤聲。
5. 講話時不揮舞刀叉,或用刀叉指著人。
6. 不彎腰埋頭吃飯。這模樣實在很窮酸相、狼狽。
7. 切食物只切一口大小,並且一口放進嘴裡,不要只咬半口。
8. 不要翻看盤底的廠牌名。
9. 每上一道菜,從最外側的左、右一副刀叉開始使用。
10. 使用放在右前方的杯子,不要拿到別人的杯子。
(二)、西餐餐具的使用法則
中餐的餐具只有一雙筷子,而西餐餐具卻是琳琅滿目的一整排。請放輕松,餐具擺放雖然多,但其實只是為四道菜而准備。這四道菜是前菜、湯、魚、肉,只是餐具全都一並擺出來而已。
1、刀叉擺法:刀叉並攏、刀刃朝內
刀叉的擺法是個信號,藉此告訴侍者什麼時候收走盤子。若刀叉置於盤子兩側時,表示仍在進行飲食中,相反地,刀叉平行擺放時,表示用餐完畢。另外一種擺法,在大眾化的餐廳用餐時,從頭到尾只用一副刀叉,盤子收走了,用過的刀叉還會留在桌上繼續吃下一道菜。這時,不要把刀叉直接貼放在桌上,而是將刀口放在叉齒間,並且刀刃朝下。
休息時擺法
用畢時擺法
只有一副餐具的擺法
當你用餐完畢後,可順手將盤上的刀叉並攏,並且保持刀刃的方向是朝內狀態,不僅能使你的桌面變得更為整潔,也讓服務生可以方便收拾餐具。
2、公用餐具:雙手用,更優雅
當你在餐廳用餐時,會碰到有些菜不做一人份或是食物可相互Share的情況下,如:西班牙海鮮飯或大盤色拉等,這種供多人食用的菜,會附上公叉和母匙。若在取菜時只用一隻手操作匙與叉,其實不雅。那是職業服務生的技巧,一般人不需要會。用雙手反而較雅:右手匙在下,左手叉在上。食物盛在匙上,用叉背按壓著,再放到自己的盤子里。
右匙左叉相互輔助
食用時:匙和叉的面向下蓋,匙蓋在叉上
用畢後:匙和叉的面朝上,匙在下面
每拿完一次,切記將盤里的食物聚集在中間,把叉和匙的握柄朝向同伴,這樣不僅保持盤相美觀,同時也方便別人拿取。
(三)、不使用餐具的食物吃法
咸點心可用手直接取用,有些食物是不用餐具而用手拿著吃的,稱為Finger Food,通常餐前酒與正餐之前都會先送上這類食物。Finger Food的功用是,喝餐前酒之前,先填一下肚子可以保護胃膜。另外,人在空腹的時候,血糖會降低,吃一點東西會使心情沉穩許多。比較常見的咸點心是 Canapé,這是小小片的薄麵包或是餅幹上面放火腿、熏魚等。一般都是三塊,直接用手拿著吃就行了。要一口吃完,不要只咬一半,這樣反而不雅哦。
用單手兩指掌握點心邊緣,麵包須用刀塗抹奶油,麵包基本上是用手剝下一口就抹一口奶油。但是葡萄麵包和德國的黑麵包用手剝的話很容易碎,這時就用刀把一片麵包切成兩半,全部抹上奶油後,直接用手拿著分幾口吃。
用雙手剝開麵包
刀上沾抹奶油
(四)、吃披薩該用刀叉嗎?
披薩就像我們吃包子、饅頭一樣,沒有明定的規矩,可自由發揮。但是披薩是黏搭搭、軟趴趴,很難纏的,如何吃才不會邋遢?拿坡里式(Napoli)披薩是邊緣皮厚、中間皮薄,所以直接用手拿著吃是不太方便,可用刀子先切下前半的三角尖,軟趴趴的地方用叉子盛著吃;剩下較硬的地方比較好拿,可直接用手拿著吃。美式披薩就是在台灣最常見的那種厚底皮,便於用手直接拿著吃。披薩大都是用馬自拉起司(Mozzarella),這種起司黏連著餅,很難扯斷,也是用刀叉來幫忙理清「糾纏」。
用刀柄或叉子盛著吃
(五)、餐巾禮儀——表現個人文化素養
1、正確的餐巾用法
餐巾是進餐時重要的用品,不但是你坐下來之後第一個會接觸到的用品,也是離席時最後的用品。因此從餐巾用法可以看出你的餐桌文化造詣。
●餐巾本來就是拭臟的用品,別捨不得用臟它。
●餐巾正確的用法為,攤開在腿上,往前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用餐巾擦拭嘴巴時,只要單手拿起餐巾的一角,輕輕的按壓嘴角就行。
●喝酒前,用餐巾按一下嘴唇,免得油污和口紅在酒杯上留下印子。
●不小心吃到小骨頭時,也用餐巾掩著再取出來。
●忍不住咳嗽、打噴嚏時,將臉側一邊,用餐巾遮掩一下。
除了擦臉、擦汗之外,餐廳一切都要用餐巾。餐巾不可以像圍兜兜似的掛在胸前。
2、離席時餐巾的擺法
餐畢離開時要等主人或是女士將餐巾放在桌上後,才將自己的餐巾放到桌上。此外,餐巾是拭臟的用具,所以當其他人仍在享受食物時,不應該將沾污的餐巾放在桌上。
最後要離席時的餐巾不必摺整齊,正確擺法是放在咖啡杯的左邊。若只是暫時離席,可將餐巾放置座椅上,不用摺整齊,表示你只是暫時離開,之後會回座位。
3、用過的餐巾切勿摺整齊
有一點是很多人犯的錯誤,餐畢離開時,用過的餐巾請不要摺疊整齊。只要把餐巾略疊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在桌上左邊即可,或是將膝上的餐巾從中間挑起來,就這么放在桌上。將用過的餐巾摺疊整齊是具有諷刺的意思,表示你對這個餐廳不滿意,而且不會再來,所以用完餐點後一定要格外注意喔!
【常見各國就餐禁忌】
1、在日本,不要把筷子豎直插在米飯碗里
不用筷子時,把筷子平行橫放在桌子一角。把筷子豎直插在米飯碗里在日本是一種禁忌。
2、在墨西哥,吃炸玉米餅的時候不要用餐具
吃炸玉米餅的時候使用餐具被認為是愚蠢而勢利的,不要做一個勢利小人哦。
3、在中國:不要翻魚
在中國南部和香港,吃飯的時候翻魚會帶來厄運。要麼不吃另一邊的魚,要麼把魚骨拿開來吃另一邊魚。
4、在中東:當你與貝都因人喝咖啡的時候,在最後要搖一搖杯子
如果不搖杯子,你一喝完,服務員就會給你繼續加滿咖啡。如果你不想喝了,記得把杯子傾斜兩到三次。
5、在智利:不要用手取任何事物
在南美洲,就餐禮儀都很正式。
6、在韓國:如果長輩給你倒酒,要雙手接過杯子
接過杯子後,要輕輕地抿一口以示尊重。在長輩未開始用餐前不要用餐。
7、在俄羅斯:不要把伏特加和別的酒或飲料混合,也不要拒絕別人遞給你的伏特加
在酒中混合其它的酒或飲料被看做是破壞酒的純度,而拒絕別人的伏特加,則被認為是你不信任對方不想和他做朋友。
8、在義大利:除非提供,否則不要和服務員要配料
在義大利,在披薩上加上乾酪被認為是罪惡的。實際上,很多義大利菜都是不需要額外再加配料的。
9、在泰國:不要用叉子把食物送進嘴裡
叉子是用來把食物放在勺子里的。只有單獨的非米飯類的食物時才可以這樣使用叉子。
10、在中東、印度和非洲部分地區:不要用左手用餐
由於某些特別的原因,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
11、在義大利:只有在正午前才喝卡布奇諾
如果你在下午喝卡布奇諾,你肯定會被貼上遊客的標簽。如果想喝,喝一杯濃縮咖啡吧。
12、在法國:不要把麵包當做開胃品
在法國,澱粉混合物尤其是加上奶油的澱粉混合物是在餐後才吃的。
13、在喬治亞:如果參加傳統宴會,不要輕抿酒
在喬治亞的傳統宴會,人們喝酒一般都是一干而凈的。
游海島,就趣旅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