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平昌旅遊景點大全

平昌旅遊景點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1-26 11:15:12

⑴ 四川平昌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就是個佛頭山
沒得其他的

⑵ 鹽源十大旅遊景點 鹽源縣哪兒最好玩 鹽源縣旅遊景

草 海
15000畝草海,是鑲嵌在瀘沽湖東面的翡翠。37種水生植物,42種珍禽異鳥,再加之11種魚、蝦、貝、螺、蛙,構成罕見的生物大觀園。
瀘沽湖
走婚橋
生活在「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這座橫跨草海、連接兩岸村落的木橋,長達300餘米,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天下第一愛情鵲橋。」
黑喇嘛寺
建在草海旁的黑喇嘛寺,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本波教派」(黑教)宗教場所。是瀘沽湖唯一的黑教寺廟。寺廟按律舉行的法事活動,成為摩梭人盛大的節日。
扎窩洛碼頭
草海摩梭部落村寨。地處草海邊沿深水區。村內有大型摩梭
公母山
歌舞場所,湖邊有餐飲住宿場館和水路碼頭。
洛窪堡
摩梭洛窪部落村寨臨湖的半島山包。建有望海亭一座。登上洛窪堡,左看「草海」綠波翠,右看「亮海」碧浪連天,瀘沽湖秀色盡收眼底。
博凹灣
洛窪半島至博凹半島之間的湖灣,是瀘沽湖最優美的湖灣之一。
博凹半島情侶樹
博凹半島的山坡上,有兩棵青松長至半中時陡地左彎右
草海走婚橋
橫,兩樹相連,交織一起,形如拱門,構成天地靈氣的奇觀。
轉山古道
鳥覺山屬後龍山脈,茂林中隱藏著摩梭人「轉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後龍山脊,可經博凹湖灣,到洛窪摩梭部落村寨。「鳥覺—洛窪」轉山古道,是游山看水的黃金線路。
後龍山
後龍山是楔入瀘沽湖心的一個長島,逶迤長達4公里。後龍是摩梭神話傳說中的男山神,他與格姆女神是一至至愛情侶。
窪垮湖灣
瀘沽湖地域開闊,橫面的女神山,秀美的安娜俄島,還有十里沙岸,都在湖灣畫圖中,此處的碼頭景象十分特別,數十條色彩鮮亮的遊船,不是停靠岸邊,而是隨意漂浮在水中。經過湖灣的沿湖公路通往雲南麗江。
安娜俄島
達祖湖灣中的安娜俄島,是瀘沽湖的一顆珍珠。小島林木蔥籠,島岸怪石玲瓏。沿曲徑登上島顛,前年,大半個瀘沽湖盡收眼底;後觀,巍巍女神山高聳雲間。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瀘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從達祖納西村後的轉山古道,經柏香林,可到頂端女神廟、女神洞。
瀘源崖
瀘沽湖總容積在19.53億立方米,超過雲南滇池。湖水補給除雨量和四川泉水外,主要在於瀘沽湖自身的地下水。瀘源崖就是瀘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

⑶ 平昌縣旅遊景點哪裡好

佛頭山森林公園:位於平昌縣城所在地江口鎮北側,通河、巴河交匯處。經營內面積293公頃,海容拔400-723米,森林覆蓋率達90%。佛頭山森林公園是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區,屬省級森林公園。
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緣大巴山南麓,2003年批准建立,經營面積255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133公頃,森林覆蓋率83.5%,有各類景點74個。

⑷ 巴中有哪些旅遊景點大全

  • 中文名稱

  • 巴中

  • 外文名稱

  • BaZhong

  • 別名

  • 巴城

  • 行政區類別

  • 地級市

  • 所屬地區

  • 中國西南,四川省

  • 下轄地區

  • 巴州區、恩陽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 政府駐地

  • 巴州區江北大道

  • 電話區號

  • 0827

  • 郵政區碼

  • 636000

  • 地理位置

  • 中國西南,四川東北

  • 面積

  • 12,325平方公里

  • 人口

  • 常住人口331.14萬人(2016年)[1]

  • 方言

  • 西南官話-成渝片-巴中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光霧山、諾水河、恩陽古鎮等

⑸ 平昌縣的旅遊景點

劉伯堅故居:位於平昌縣龍崗鄉街道,共兩棟,分別建於1895年和1937年,建築面積共519平方米,原始風貌和格局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既是紀念烈士的重要載體,又是精神文明建設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符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條件。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特公布「劉伯堅故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伯堅烈士紀念館(碑):坐落在平昌縣城北AA級風景區佛頭山森林公園內,距縣城2公里,背靠華嚴庵,左控通河,右扼佛頭寨,與金寶觀、南台山、老鷹寨隔河相望。
佛頭山森林公園:位於平昌縣城所在地江口鎮北側,通河、巴河、龍潭三面盤繞,景區經營面積293公頃,海拔400-723米,森林覆蓋率達90%。2002年四川省旅遊局批准為AA級風景區,2003年作為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得勝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於平昌縣得勝鎮。東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縣城40餘公里,距縣城60餘公里,佔地二十餘畝,海拔810餘米,寺東、西、北面為懸崖絕壁,南面地勢平緩。寺周岩下樹木繁茂,有古樹松柏、楠木、菩提、搖錢等灌、喬木數種。
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隸屬平昌縣,包括縣內的鎮龍五峰林海景區、江口鎮佛頭山景區、白衣水鄉古鎮景區。森林公園總面積255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133頃,活立木總面積6.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5%。
五峰林場秋景:位於鎮龍鎮境內的五峰林場有茂密的人工林和美麗的天然林,裸岩極少,幾無荒山,漫山遍野堆綠聳翠,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龍捧聖」之勢。
南天門森林公園:位於平昌縣五木鎮,集紅軍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距平昌縣城30餘公里,總面積達3000多畝,儼然一個天然氧吧。境內北高南低,最高點南天門、海拔765.4米,最低點三岔河,海拔433米,平均海拔600米,境內屬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適宜、春早秋涼、無霜期長、四季分明。

⑹ 平昌的民俗風情、風景名勝、特產

平昌的民俗風情,除了中秋春節全國都差不多的風俗之外,還有生產時候的風俗,比如破犁、扎草人、保青苗、耍水龍等。結婚時「六禮」迎親之俗,有些農村還有「哭嫁」或「坐歌堂」的風俗。
風景名勝、旅遊景點:劉伯堅故居、劉伯堅烈士紀念館(碑)、佛頭山森林公園、得勝北山寺、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峰林場秋景、南天門風景區等。
特產:鎮龍山瓦灰雞、江口青鱅、江口醇、駟馬豆瓣、川紅花、涼蛋糕等等。

平昌縣,位於四川東北部、米倉山南麓,北緯31°16』-31°52』,東經106°15』-107°34』,東接達州市萬源市、宣漢縣,南抵達州市達川區、渠縣,西鄰南充市儀隴縣、營山縣,北連通江縣、巴州區。平昌縣幅員2229平方公里,轄44個街道辦、鄉鎮,12個居委會,486個行政村,39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5萬(2012年),其中農業人口86萬人,耕地面積57.5萬畝。平昌縣系中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國家司法部、省發改委和省路橋集團定點幫扶縣。

⑺ 四川巴中市平昌縣有什麼旅遊景點

佛頭山森林公園
佛頭山森林公園位於平昌縣城所在地江口鎮北側,通河、巴河、龍潭三面盤繞,眾山簇擁環護,狀如眾星拱月。佛頭山因傳說「觀音大士派佛頭童子下凡鎮守龍潭溪」而得名。景區經營面積293公頃,海拔400-723米,森林覆蓋率達90%。2002年四川省旅遊局批准為AA級風景區,2003年作為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佛頭山景區氣候溫和,風景旖麗,峰巒磅礴,雲山霧海,佛光若現,兩江匯流,洪波素練,無不壯麗絕倫,瑩潔清新。大高差、陡山坡、窄嶺道、峭絕壁,支樑上踏出通幽小道,懸崖中露平昌縣出聚仙山洞,V形谷鬼斧神工,奇石峰半懸空中,尖石筍扎於林中,平石盤微露碾跡,斜石包深嵌足印。石縫中溢出雨絲,山裙邊淌著小溪,龍潭瀑布珠飛玉濺,砥石雷鳴,大小天池巧奪天工,清澈甘冽,菊桂飄香,鵑白葉紅,讓人留連忘返。登嶺脊環顧,視彩霞卧雲,立遠山回望,見龍爪外伸,游目騁懷,豁然開朗。登臨之餘,驚嘆之間,聽松濤天籟之聲,沐森林空靈之氣,觀佛光絕世之姿,覽江陽十景之盛,鳥語嚶嚶,梵聲渺渺,亭台樓榭,壁畫石刻,歷史古跡,革命遺址,無不美輪美奐,宗教文化,紅軍文化,民俗文化豐富奇特,璀璨奪目……是人們休憩、觀光、避暑、療養、登山、朝聖以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最佳去處。 佛頭山佛光乃天下奇觀,由於「佛光」的形成條件非常特殊,故又名「寶光」。據說「影入佛光,可獲吉祥」。我國較著名的「佛光」是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黃山;世界上能經常見到佛光還有德國的布勞甘山和瑞士的北魯根山。而低海拔山(僅700米)現佛光世界上僅平昌佛頭山。當雲霧彌漫山腰、陽光斜照崖上,出現一道彩環,花木身形映入環內,人動影隨,兩人相佑,只見自身,十分奇妙,令人驚心動容。佛頭山佛光光環清晰、持續時間較長、出現頻率高,一月之內連續出現十餘次,更顯其絕妙與神秘。
得勝鎮北山寺
得勝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於平昌縣得勝鎮。東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縣城40餘公里,距縣城60餘公里,佔地二十餘畝,海拔810餘米,寺東、西、北面為懸崖絕壁,南面地勢平緩。寺周岩下樹木繁茂,有古樹松柏、楠木、菩提、搖錢等灌、喬木數種。 據《巴州縣志》載:「北山寺,在縣東得勝場,僧慧悟始建,花竹蔭森,足資遊憩。」此寺為什麼被《巴州縣志》記載呢?因民國以前平昌屬巴州縣管轄,故記入《巴州縣志》。該寺清初遭兵燹,康熙年間復修繕二教寺改名北山寺。現存寺院及壁畫乃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雷自然和尚籌資繼建的。 北山寺是冷兵器時代兵家必爭的軍勢要地,明武宗時農民領袖蘭延瑞、鄢木恕就在此地起義,張獻忠入川以得勝為重鎮,一度屯兵於此,清白蓮教農民起義軍也以此為據點。這些歷史在寺內存碑銘文中均有記載。 在近代,紅四方面軍在這里建立了蘇維埃政府,紅十一師、九十師、八十八師、九十師先後在這里設立過指揮部。1933年10月徐向前總指揮在此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制定了「宣達戰役」作戰計劃。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曾在這里指揮「宣達戰役」及以後的反「六路圍剿」戰役,均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隸屬平昌縣,包括縣內的鎮龍五峰林海景區、江口鎮佛頭山景區、白衣水鄉古鎮景區。森林公園總面積255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133頃,活立木總面積6.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5%。 該生態公園、生態區位獨特,具有生物多樣性、景觀多樣性、人文特色性特徵,生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人文旅遊景觀比比皆是,人與自然交融和諧。位於鎮龍鎮境內的五峰景區有美麗的天然林和茂密的人工林,裸岩極少,漫山遍野堆綠聳翠,溝谷壑畔鬱郁蔥蔥,林間小溪流水潺潺,山體雄渾,皺褶扭轉。站在高處俯瞰,頓生山舞綠龍,峰為碧丸之美感。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龍捧聖」之勢。五峰林海300米的空山坡內有一段長40米的林間小道,人行其上咚咚作響,輕踩輕響,重踏重鳴,五音諧和如天籟之音,謂之天鼓地音;東北角的五龍湖,湖水曲折,形似卧龍,湖面如鏡,倒影迷人。 在平昌最高峰賈閣山上可以看到跳躍的日出、碩大的太陽、厚積的雲海,多姿的月相;五峰林海不遠的鄧家灣等處石雕精美的古墓量多質高,清光緒民居完好如初、黃梁古樹破巨石景觀獨特。以劉伯堅烈士紀念館、川陝蘇區革命文物陳列館為代表的紅軍文化,以極樂寺、佛光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神奇佛光聞名的佛頭山森林公園,以白衣水鄉古鎮歷史文化構成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豐厚文化底蘊。
五峰林場秋景
位於鎮龍鎮境內的五峰林場有茂密的人工林和美麗的天然林,裸岩極少,幾無荒山,漫山遍野堆綠聳翠,溝谷溪畔鬱郁蔥蔥,山體雄渾,皺褶扭轉。站在高處俯瞰,頓生山舞龍蛇,峰為泥丸之美感,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龍捧聖」之勢。 在五峰林場分場300米的空山坡上,有一段長40米的小道,人行其上咚咚作響,輕踩輕響,重踏重鳴,五音諧和如天籟之音,在該場東北角的五龍湖,湖面曲折,形似卧龍,湖水浩瀚,倒影迷人。在賈殼山可以看到跳躍的日出,碩大的太陽,厚積的雲海,多姿的月亮。在距該場不遠的鄧家灣等處石雕精美的古墓量多質高。

⑻ 介紹幾個旅遊景點

一、雲南旅遊
雲南簡稱「滇」,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意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古語雲「一日長一丈,雲南在天上」,她確實離天很近。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

二、昆明旅遊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昆明作為一座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也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必游景點有: 滇池 、 石林 、 翠湖公園 、 雲南民族村 、 金殿公園 、 西山森林公園 、 九鄉風景區 、 圓通山 、 大觀樓 、 筇竹寺 、世界園藝博覽園 等。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游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 、海口體育館等景點。

三、大理旅遊
大理市

現所在地為下關,同原來的理古城遙遙相望,如果你白天登上大理市的制高點明珠廣場的高原明珠,大理市一覽無余,民族廣場,雲嶺大道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蒼山由南至北,帶著雄偉,帶著蒼翠向遠方綿綿而去;洱海綠波盪漾,浩如煙海,襯托出大理市的美麗和嫵媚。在明珠廣場順雲嶺大道由南至北依次矗立著以大理四絕——風、花、雪、月和五朵金花為題材的人格化漢白玉雕塑群,給人以文化的淘冶。

大理—風花雪月

風:下關風。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上關花又稱木蓮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
雪:蒼山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復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月:洱海月,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大理古城

距大理市區13公里,背靠蒼山,而臨洱海,周長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現在的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據文獻記載,它「規模壯闊」,方圓12里,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諜,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當然,這些建築今天多數已盪然元存,有的還依稀可見,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城內主大街縱貫南北;街道兩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聯,一派古樸風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謂「三房一照壁」,即每戶院內均有一正房。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牆壁,每當下午至傍晚陽光照耀在這一牆壁上再反光到院內,把整個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稱「照壁」。這種情況,在風城下關更為明顯,為避偏西大風,那裡正房多坐西朝東。所謂「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個角交接處分別有四個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個天井。
裝飾是白族民居建築的又一特點,十分注重門樓,飛檐翹角,斗拱彩畫,頗具特色,門窗、照壁多用劍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繪和水墨畫裝飾,工藝精緻,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築中,堪稱一流。
大理居民都愛花。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之說。多數民居院內都有花壇,種植山茶花等多種花木。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朝花節,家家戶戶把自己的盆栽花木擺在門口,搭成「花山」,招引四方來人欣賞。由於愛花,人們還以花來給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稱,大理也被譽為「金花的故鄉」。大理古城是古樸幽靜的。城內溪水流淌,使人倍感清新。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休息的佳所,新辟的洋人街更成為外國遊客聚匯之處,具有白族特色的小吃,著名的「三道茶」都使人感到別具情趣。
西雲書院建於1873-1875年,原為雲南提督楊玉科私人府第,後來楊被人彈劾,其府第遂改為書院,這是白族民居式建築,共有房舍百餘間,規模宏大,氣派壯觀。院內保存的「西雲書院碑」,全文5千餘字,為楊玉科所撰,對研究杜文秀起義及清末大理歷史,頗有價值。
古城中的主要街道,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製品、白族扎染布藝、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洱海

素有高原明珠之稱,因形似人耳,故名。它是一個淡水湖泊,海拔1972米,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7公里,面積252平方公里,最深水位21米。

小普陀

原名觀音閣,金梭島往北約十公里的海面上,飄著一塊孤伶伶的礁石,其上有閣,這便是小普陀,這塊礁型如方印,相傳是觀音大士留下的鎮海之印。小普陀始建於明朝,為亭閣式建築,分為上下兩層,第一層塑如來像,第二層立觀音像。由於觀音是這里的主像,又因其位置頗似佛教名山普陀山,又似神話中觀音所居之地普陀,故改名為「小普陀」。游覽小普陀的最佳時侯是清晨。這時,海面上霧氣裊裊,小普陀時隱時現,宛如月宮,待登上小普陀,只見四周霧氣涌動,猶如潔白的輕紗。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嵐靄普陀」。交通:早上8:00,從洱海碼頭乘船.

三塔倒影公園

出大理古城西門後北行一公里,過桃溪橋後沿大路左西走百餘步,便是三塔倒影公園。三塔倒影之妙,更在於月光如水的夜晚。此時三塔倒影格外清晰,塔影四周水中繁星閃爍,玉兔輕移,人頓覺天上人間,只在一念中罷了。
崇聖寺為唐宋時期,南紹、大理國的王家佛寺。塔因寺名,後寺毀塔存,三塔互為鼎足,始建於唐南詔豐佑年間,歷時兩千多年。主塔名為千尋塔,高69.13米為十六級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南北小塔均為高為42.19米,為十級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主塔每級東西兩面,龕內供有佛像,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質金翅鳥。相傳這鳥可以鎮住洱海里的妖龍鬼怪。我細觀之未發現這金翅鳥,後來在展廳發現這鳥,已是銹跡斑斑,破損不堪,後人可能在維修當中取下而簡化成這種形式了。導游講,在中國的塔中所有的層數為奇數,但是崇聖寺的三塔卻是偶數。問其原因是大理是一個母系社會,所以與其它的社會就有別了。

點蒼山

蒼山又名點蒼山,因其山色蒼翠,山頂點白而得名。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古時稱為熊蒼山、玷蒼山、靈鷲山等,南詔時封為中嶽山。
蒼山共有十九峰,兩峰夾一溪,一共十八溪。景色以雪、雲、泉、石而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大理"風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蒼山的雲更是大有來頭。雲聚雲散,有時淡如輕煙,有時濃如潑墨。在變幻多姿的雲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雲」、「玉帶雲」和「海蓋雲」。這是季風來臨後,一些碎積雲在先,接著有大片積雲出現的自然現象。有時積雲高度下降並展開,幾乎蓋住洱海,只有四周邊沿透出一線光亮,這是「海蓋雲」的出現,預示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蒼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米以上的峰頂有不少高山冰蝕湖泊,這是第四紀冰川留下來的。還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飛瀑疊泉,四季奔泄,在清純甘甜泉水的滋養下,蒼山充滿生機。
蒼山蘊藏著豐富的大理石,用大理石製成的精美工藝品,暢銷國內外。」蒼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發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蒼山頂有洗馬塘、黑龍潭等冰積湖,湖水清澈,環境清幽,好似人間的瑤池。沿山麓西有漾濞石門關,東有大理將軍洞、寶林寺、感通寺、觀音堂、清碧溪、七龍女池、中和寺、無為寺、聖源寺、蝴蝶泉、天龍洞、花甸壩等景點。
索道站設在蒼山腳下,三月街處,離大理古城1公里左右,索道上步站設在蒼山上的"中和寺"附近。一下索道便可參觀名勝古剎。然後沿著蜿蜒於蒼山山腰全長18公里的玉帶路,遊客就可到達桃溪、中溪、鳳眼洞,七龍女池、清碧溪等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站在蒼山上遠眺洱海,那湖光山色,那藍天白雲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麗江旅遊

麗江,納西語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就是因長江第一灣在此而得名。麗江,曾是戰國秦漢時期南方陸上絲綢之路重要通道之一,又是茶馬古道的要沖,也是當時著名的駝峰航線上的重要中轉站……

麗江古城,1997年12月,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審評,正式批准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批受全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同時也成為國內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大研古城是由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圖庫——大研古城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共同組成的統一體,主要部分是大研古城。大研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面積約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建於南宋末年,近千年來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重鎮。

白沙古鎮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古鎮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築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大研鎮坐落在玉龍雪山下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麗江行政公署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所在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古城以江南水鄉般的美景,別具風貌的布局及建築風格特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等稱號。

當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現出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弋。無數小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晃若迷宮。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那晶亮閃光的各式銅器及花樣翻新,款式新穎的各色皮革時裝,吸引著眾多的遊客。擅長經營買賣的納西婦女們沉著地討價還價,一樁樁生意就在她們自信的笑容中作成了。在幽靜的深巷裡,不時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納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著一種古老的紙牌游戲,或神態悠閑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獨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環境里,人的心境頓時變得舒適而歡愉了。在敞開的院門中,你可以看到納西人家的庭院里那爭奇斗艷的各式花卉給你一種「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感受。

據傳,麗江世襲土司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為「困」字,木府便因忌諱而不設城牆。

四方街街面寬廣,主街有四條,向四周輻射。每條街道又分出許多小街小巷,街巷相連,四通八達。每條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夏季無塵土,顯得光滑平整。四方街上,仍保留著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裝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潔凈,十分省力。?古城民居的特色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它們多以院子為中心,內向的庭院?組合,廈子(外廊)是納西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北京的四合院和當地土木結構特色於一體:正房堂屋,兩旁側室,走廊寬敞,天井宏亮,門窗多精雕細刻花鳥圖案,門樓修得富麗堂皇。納西人生在花的王國,又酷愛栽花種草,幾乎每家庭院都擺著盆景花卉,濃綠中亮出五顏六色的芬芳。

發源於城北的玉泉河南流至城頭雙石橋下,分為西河,中河,東河三條岔河穿城而過。每條小河又分成若干支流,穿街繞巷,入院過牆,流遍全城。條條街道見流水,戶戶門前有清溪。清澈的溪流為居民用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增加了空氣的濕度,調節了古城的氣候,還有利於防止古城的火災。建於明清時代的300多座大小石拱橋,石板橋跨於清溪之上,顯得古樸而恬靜。

泉水流遍全城千家萬戶,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遠不過50米的便利條件。當你徜徉街頭,隨時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歡唱,或在下潛游路中,令人心馳神往。水是人類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資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紛繁的希望。水,不僅使大研古鎮不斷注入新生的朝氣,也成為大研的佳妙美景。泉水環繞連接每家門庭,開門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鄉「戶戶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風采。他們用水十分講究,名為三眼井,即泉水噴涌的第一眼井供飲用;下流第二眼井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嚴格分開,不準亂用。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繞民家,自然處處以橋通路。大研保存了許多座明清的石拱橋,雖經幾百年的風雨剝蝕、兵火焚毀,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壞,石橋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為這個「中國的威尼斯」、「高原姑蘇」贏得一份古樸的壯麗。

每年的5-10月為雨季(時逢旅遊旺季),這段時間通常很少能見到雪山,而在11月到4月的旱季,則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看到聳立在藍天下的雪山,如果見不到雪山(門票82元/人),雪山之行實際沒有多大的意義;雪山有三條纜車,一條是冰川公園纜車,俗稱大索道(160元/人),上到海拔5406米處的冰川公園,自冬天到次年的5月左右,可直接到雪地玩雪,6月後雪漸漸消融,只能見到冰川和裸露的大岩石,使觀景遜色不少;第二條是雲杉坪纜車,俗稱小索道(42元/人),上到海拔3000米處的雲杉坪,這是雲杉林中的一個面積約1平方公里左右的草坪,背景是玉龍雪山終年積雪的主峰扇子陡,天晴時景色很美,天陰則只能見到草地和森林(在旅遊旺季中大部分是這種情況);第三條是氂牛坪纜車,俗稱中索道(62元/人),上到海拔3100米的氂牛坪高原牧場,這里冬天下雪後的雪景很美,背景是藍天下聳立的雪峰,如果雪化後的陰天,見到的更多是氂牛糞。

五、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典型的高原景色:藍天、白雲、雪山、草地(牧場)以及遍地的野花,還有氂牛和群羊。但是它的季節反差很大,在5—10月的旅遊旺季間恰逢雨季,一在陰雨天,藍天、白雲和雪山都見不到,草地(牧場)就是一個爛泥塘(恕我直言);冬天裡白茫茫一片,北風呼嘯,溫度常低至零下15度,這時絕對不是旅遊的時機。歷盡千辛來到香格里拉後,如果是陰雨天,遊玩的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去香格里拉游覽的景點有三個:碧塔海(或屬都湖)、松贊林寺和納帕海草原,最主要的景點碧塔海(距香格里拉30公里)目前正在修旅遊專用道,不能通行。

獨克宗古城

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馬古道的樞紐。中甸即建塘,相傳與四川的理塘、巴塘一起,同為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歷史上,中甸一直是雲南藏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重地。千百年來,這里既有過兵戎相爭的硝煙,又有過「茶馬互市」的喧嘩。這里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漢藏友誼的橋梁,滇藏川「大三角」的紐帶。

唐代,滇西北(包括迪慶地區)為吐蕃王朝所屬之地。唐676——679年,吐蕃在維西其宗設神川都督府,在今大龜山建立官寨,壘石為城,城名「獨克宗」,即歷史上著名的「鐵橋東城」。傳說當時的建城理念是緣於有活佛在古城對面山頭遙望古城,發現大龜山猶如蓮花生大師坐在蓮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設布局形似八瓣蓮花,形成因自然變化的空間。在古城的興建中,建築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工匠們發現當地出產的一種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牆的塗料,於是古城民居外牆皆塗成白色,這種風格一直沿用至今。月夜,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於是,當地人就把古城稱做「獨克宗」。「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

明代,中甸兩次被麗江木氏土司佔領,木氏土司在大龜山建「香各瓦」寨,藏語石山寨,其地即是原來的大龜山「獨克宗」。後又在奶子河畔建「大年玉瓦」寨,藏語名為「尼旺宗」,意即日光城。兩寨遙相呼應,構成中甸歷史上著名的「香各尼窪」,即藏區有名的「日月城」。

獨克宗古城歷來為滇、川、藏茶馬互市之通衢,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達賴喇嘛請求互市於金沙江,清廷允准在中甸立市,獨克宗成為滇藏貿易的重要集市。雍正、乾隆之時,境內礦業興旺,四方商賈雲集。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佔領緬甸,切斷滇緬交通,大批援華物資只能越過喜馬拉雅山從拉薩經滇西北運抵昆明,縣城又成為滇、藏、印貿易的中轉站。俄國人顧彼得先生在他那著名的著作《被遺忘的王國》中這樣敘述到:據估計,戰爭期間所有進入中國的路線被阻時,這場「馬幫運輸」曾使用了八千匹騾子和兩萬頭氂牛。另外,1936年,賀龍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中甸,在獨克宗古城藏經堂兩廂房設指揮部,在此召開了重要會議。

納帕海

位於香格里拉縣城西北部。這里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飛禽黑頸鶴的理想棲息地。秋冬,黑頸鶴、黃鴨、斑頭雁雲集於此。由於藏族人民熱愛飛禽、從不傷害它們,所以那裡的大型鳥類常在村舍旁、帳篷邊落腳過夜,與人畜共處。現在由於遊客多起來,這種情形已經少見了。

碧塔海

位於香格里拉縣東25公里處。碧塔海是個長約訟里,寬約1公里的湖,四周圍繞的小山上成片的杉樹層層疊疊。 「碧塔』藏語的意思就是櫟樹成毯的地方,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環抱,猶如一顆鑲在群山中的綠寶石。碧塔海由四周山上流下的小溪匯成,水清如鏡。春夏之季,湖邊杜鵑花競相開放,當杜鵑花謝附入湖中,湖中的游魚食後醉昏,翻著白肚皮漂浮在水面,這就是有名的「杜鵑醉魚』奇景。

屬都湖

屬都湖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地方。湖中盛產「屬都裂腹魚」,魚身金黃,腹部有一條裂紋,其肉細嫩鮮美。湖內還棲息著野鴨、黃鴨等大量野禽。湖畔是迪慶有名的牧場;草場四周青山入雲,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有許多粗大的杉木,空氣清新,環境恬靜幽雅;林中棲息著麝、熊、雲豹、金貓、猞猁、毛冠鹿、藏馬雞等許多珍禽異獸。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里。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松贊林寺於藏國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公元1679年)興建,於陰鐵雞年(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為該寺選址時,達剌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現在的松贊林寺內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並能常見一對金鶩出入。扎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檐,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經。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著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像,高三丈有餘,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別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頂層正樓特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松贊林寺內歷代珍品眾多,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黃金燈。全寺收藏有《丹珠爾》十部,其中兩部為金汁手書,以及各種精美鎏金或銀質香爐、萬年燈等。寺中僧侶分為活佛和扎巴兩類,除活佛外的僧侶按學歷及資歷分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職責分則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則、格乾等十數種職務。

白水台

白水台是納西族的發祥地,按照傳說,這支富於藝術天賦的民族就是來源於此。整理納西古樂的時候,麗江的資料已經在十年浩劫中毀失殆盡,只好從白水台將年逾古稀的老藝人悉數請去,所以我們在大研古鎮聽到的那些奇異而悠遠的音樂,看到的那些鶴發童顏的老人,實在是根在這里的。
整個白水台其實是半面山坡或者峭壁,不是很大,上下不用騎馬。為了保護水源的清潔,來迴路線都已經用木橋和木徑鋪好。站在平坦的台頂,看如梯田一般的淺淺水潭,晶瑩剔透,如一汪汪藍寶石,非常心曠神怡。水質很好,一塵不染,說來也怪,在山澗中徜徉的無色的溪水,在淺紅色的台上竟然呈現奇異的寶石藍,平滑如鏡。

虎跳峽

金沙江從「長江第一灣」突然急轉北流約40公里後,闖進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穿山削岩,劈出了一個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險的大峽谷——虎跳峽。兩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勢驚險奇絕,在上虎跳的金沙江入口處,有一塊巨石橫卧江心,激流從僅有30米寬的巨石兩側穿流而過,濤聲震天,白浪翻滾,傳說猛虎常靠江心巨石躍上對岸,所以叫虎跳峽。江水在約30公里長的峽谷中,竟跌落了200多米,江面最窄僅30米,金沙江在這里展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英雄氣概。
虎跳峽全峽分為上虎跳 、中虎跳 、下虎跳三段,最壯觀的景色在上虎跳,它最重要的景觀是「峽口」和「虎跳石」。游虎跳峽有兩種選擇:一種可藉助汽車游看重點,省力快捷;另一種則是徒步穿越,可徒步走哈巴雪山小路,也可徒步走碎石公路,身體力行的品味虎跳峽之美。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