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蒙山旅遊景點

蒙山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0-11-26 11:08:16

Ⅰ 蒙山旅遊區的蒙山概況

蒙山為西北-東南走向,跨臨沂市平邑、蒙陰、費縣、沂南四縣,綿延百餘里(約75公里),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僅次於泰山,素稱亞岱。2012年春,為了整合蒙山旅遊資源,臨沂市成立了「蒙山旅遊區管理委員會」,將原平邑龜蒙景區、蒙陰雲蒙景區、沂蒙山國家鑽石公園進行合並,組成統一的蒙山旅遊區。蒙山旅遊區管委會駐蒙山南坡的柏林鎮萬壽宮東。龜蒙景區至國家鑽石公園、雲蒙景區的環山公路已修建完成,實現了蒙山旅遊區所有景區的快速連接,為遊客提供了優質的交通服務。

Ⅱ 山東蒙山有什麼旅遊文化景點

龜蒙、雲蒙、天蒙和彩蒙,這四個景區各有特點,都有自己獨樹一幟的一面,非常適合去旅遊

Ⅲ 太原蒙山有什麼旅遊景點

太原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源區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庄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西山大佛坐落於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於年久風雨剝蝕,岩石表層風化嚴重,況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其原有的風采,致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偉的大佛,立於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晉陽西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於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53米高出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於「三至七世紀」之間。西山大佛史籍記載鑿於北齊天保二年(551),如按「巴」佛鑿於「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於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景點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古時又稱「晉陽西山大佛」),位於蒙山北峰。公元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鑿大岩為大佛,歷24年始成。據《北齊書》載「鑿晉陽西山為大佛,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可見大佛開鑿時場面之宏大。蒙山大佛依山鐫刻,結跏趺定而坐,雙手施禪定印,厚胛肥肩,身體頗顯雄壯,有著鮮明的北朝風格。整座大佛高大巍峨,氣勢磅礴,正所謂「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當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後武則天來瞻禮大佛時,頂禮膜拜,贊嘆不已。

開化寺
開化寺是並州第一古剎,古稱「並州大寺」,日本佛教典籍中稱其為「並州大岩寺」。位於蒙山北峰的並州大寺(後稱開化寺上寺)最初建於東漢永平年間,與河南洛陽白馬寺屬於同時期寺廟。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道場,東魏孝靜帝敕命凈土宗宗師曇鸞住並州大寺研習經書,弘揚佛法。北齊天寶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鑿大岩為大佛,為方便遠瞻大佛,在大佛南二里遠處修築寺院(後稱開化寺下寺),並賜額「開化」,此後「並州大寺」更名為「開化寺」。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蒙山曉月
「蒙山曉月」是著名的古太原八景之一。據說,蒙山的月亮來得比其他地方早,落得比其他地方晚,使人有足夠的時間欣賞朦朦月色。人們走在幽靜清涼的古道上,聆聽山間潺潺的流水,呼吸著山間的清涼空氣,觀賞眼前的山色和清澈的潭影,其情其景,天山一色,殘星幾點,讓人流連忘返。

連理塔
連理塔,邑志稱為「釋迦牟尼如來舍利塔」,為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建築。塔南北並立,東向,南塔額「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額「定光佛舍利塔",兩塔形制相同,下連基座,俗稱「連理塔」。塔平面呈方形,總高度均為8米多,塔頂層層內收,塔剎呈八角形亭台式,頂部裝飾已塌落。此塔近觀雋雅秀麗、遠眺猶如兩朵未開的花蕾,這種建築形制為唐到宋的過渡形式,國內十分罕見,歷經千年未經修復,為我國建築史上極有價值的範例,也是太原市現存僅有的「花塔」實例。

古核桃樹
正對連理塔的是一棵古核桃樹,歷經滄桑,已乾枯接近死亡,令人稱奇的是在景區開發之後古樹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變得枝繁葉茂,並結出累累果實,被當地百姓譽為「神樹」。每逢初一、十五,周圍百姓在古樹上懸掛紅色平安福許願還願,祈求「神樹」保佑。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鐵佛殿
鐵佛殿,始建於隋末唐初,內供奉釋迦牟尼鐵鑄佛像而得名。後寺廟損毀,鐵佛於1985年被移至太原雙塔寺保存。2009年鐵佛殿修復,千年鐵佛重回故地。
修復後的鐵佛殿建築結構和形制都很獨特,整體平和穩重,雄壯有力,上部則舒緩寬廣,像大鵬展翅搏擊長空。沉穩大氣的建築同時產生了一種輕靈舒展的美感。
鐵佛殿內正中高坐的是佛像為釋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噸,中空分段澆鑄而成;佛祖北面一老者造像立佛為其大弟子被稱為初祖的迦葉;另一側年輕男子造型的佛像為二祖阿儺。鐵佛鑄於隋末唐初,歷經千年,保存仍然十分完整,這在國內外十分罕見,彌足珍貴。同時,鐵制鐵佛也顯示了當時鑄造技術、工藝水平之高,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觀音堂
觀音堂位於御駕橋與寺底村之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寺廟於2007年根據原貌修復。大殿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殿內菩薩高兩米,布紋線條流暢,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殿前有平曠的月台,殿前兩側建有東西廂房。寺廟中素有晨鍾暮鼓一說,大殿的西南角、西北角分別建有一鍾樓、一鼓樓,均系明代正德年間所建,台基高兩米,四周包磚,狀城堡。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御駕橋
御駕橋,也叫「龍橋」。因為歷代皇帝每次朝拜蒙山大佛,都要從這座橋上走過,御駕橋便因此得名。據考證,唐高祖李淵、高宗李治、女皇帝武則天、晉王李克用和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北漢英武帝劉繼元等帝王,都曾經御駕親臨蒙山、瞻拜朝禮大佛,途徑這座古橋,來祈求大佛保佑他們或雄霸九州、或國運長久。

天然氧吧
蒙山大佛景區的山間小道,周圍樹木茂盛,濃蔭避日,小溪流水潺潺,空氣清新宜人,水景、假山、木屋、叢林,供遊人休閑、放鬆、享樂。清新空氣的標準是每立方厘米含負氧離子1000-1500個,而蒙山大佛景區就含有負氧離子,空氣負氧離子被人們稱之為「長壽素」、「空氣維生素」, 蒙山大佛景區是一個養生福地,秀山麗水生態環境非常的良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四海賓客來到蒙山踏青、爬山戶外運動。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足以讓遊客盡情沐浴在天然氧吧里。
凈池
溝底溪水源於凈池,池水清澈見底,清涼宜人。遊客途徑山間小道,前往朝拜大佛,大都要在此凈口、凈手、凈臉,以示虔誠。
滴水岩
位於窯洞區的滴水岩是被詩人譽為「檐飛花雨階前落,地吐蓮花石上生」的蒙山奇景,滴水岩在炎熱晴朗的夏天也會滴水,長年累月,水滴石穿,竟然在殿下石階前形成了一圈蜂窩狀的小孔,最深的地方有10厘米深。歷代佛教信徒皆被這一奇景所吸引,認為是大佛顯靈,普降甘露聖水普救眾生,紛紛懷著無比虔誠的心從千里之外趕來,恭恭敬敬的用雙手捧接,灑到頭上、臉上、眼上,以求開啟智慧,美容明目。
拜佛古道
通往開化寺的山路上,有一條拜佛古道,它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曾攜皇後武則天到此禮佛,兩年後命人做成袈裟派專使馳馬飛送並州,並修建此古道,為大佛賜披袈裟。為表對大佛的誠心,特建造七十二階台階。拜佛者每踏一個台階心裡默念一個字,踏完四個台階念完四個字阿---彌----陀----佛,走完七十二階台階等於念了十八次阿彌陀佛,按照佛教教義來說就修到佛教中十八位羅漢的果位。羅漢在佛教中是自覺者的意思,踏完這七十二階台階寓意著,就能夠以自覺的心態來聆聽佛祖的教誨。
蒙山 蒙山景區 蒙山曉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區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晉祠 天龍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凈土宗

Ⅳ 山東蒙山都有啥旅遊景點呀

蒙山,又名「東山」、「東蒙」。是泰沂山脈的分支,位於山東中南部,地跨平邑、蒙陰、費縣、沂南四縣,東西綿延百餘里,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素稱"亞岱"。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據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為北京地區的195倍,居全國之首,被譽為「天然氧吧」、「超潔凈地區」。蒙山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蒙山自然風光秀麗,兼有泰山之雄壯、黃山之秀美、華山之險峻、雁盪山之奇絕。春天層巒疊翠,林海花潮,夏季飛瀑流水,雲霧飄渺,秋時漫山碧透,紅葉映照,冬日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蒙山亦是歷史文化名山。二千餘年來,一直為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孔子曾多次登臨蒙山,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之說。楚國老萊子、戰國縱橫家鬼穀子、漢朝史學家蔡邕等曾隱居此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曾結伴遊蒙山,杜甫寫下「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臨蒙山;北宋文學家蘇軾登蒙山寫有「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陰曉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詩篇,都對蒙山頌揚備至。

由於蒙山地跨四縣,景區管理部門沒有統一,各縣為爭奪旅遊資源,對外宣傳時僅片面強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景點,導致遊客的迷惑。而實際上,蒙山目前有四處開發較完備,可供游覽的風景區:一是平邑境內以龜蒙頂為核心的龜蒙旅遊區,龜蒙頂是蒙山主峰,而且只能由此攀登到頂。二是費縣境內的天蒙旅遊區,以塔山森林公園為核心。三是沂南境內的彩蒙旅遊區,以五彩山為核心。四是蒙陰境內的雲蒙旅遊區,以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是開發最完備的風景區。一般講游覽蒙山,往往是指這里。

龜蒙風景區

在平邑縣境內,為蒙山的南麓。有三條道路可以攀登到蒙山主峰龜蒙頂,均以萬壽坊為起始點。

中路為步游線,萬壽宮至東天門一段。這里是平邑旅遊管理當局重點開發的風景區,也是遊客選擇最多的游覽線。著名景點有:勝境門、試刀石、壽桃石、枕流泉、忘憂谷、龍虎門、白雲岩、鷹窩峰、東天門、老虎石、快活林等。自然風光雄奇壯麗,徑幽谷深,怪崖嶙峋,樹木茂盛,溪流汩汩,風光迷人。

西路也是步游線,又稱「東蒙古道」。古代孔子、康熙、乾隆就是沿著條路登山的,因此文化底蘊深厚,古代遺跡較多。沿途山重水復,道路險峻,峻崖森羅,鳥獸出沒,情趣無窮。主要景點名勝有:迎仙橋、承天宮、桃花峪、泰山行宮、回馬嶺、黑風口、小風門、大風門、快活嶺、南天門、九龍宮觀音殿、聖憩石等。此路在二仙橋與中路匯合。

東路可乘旅遊公交車直達龜蒙頂。沿途也有許多景點:葦林茶社、聞天台、沙家浜、讀景壁、覽勝亭、望峰亭、林海卧龜等。但坐在車里,匆匆掠過,只能走馬看花,留不下深刻印象。東路在東天門與中路匯合。

天蒙風景區

在費縣境內,距縣城21公里。景區中望海樓、玉皇頂、塔山三峰鼎立。望海樓海拔1001米,山頂有觀日望海樓。玉皇頂有玉皇廟。塔山因山峰陡峭形狀如塔,故名。山體由太古界泰山群麻岩構成。草木茂盛,峰奇石怪,山泉流瀉,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

塔山森林公園以怪石奇峰取勝。景區現有樹種58科,170餘種。1894年德國傳教士華德勝營造的落葉松和黑松林密集茁壯、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其中的落葉松是我國最早從日本引進的樹種,生態環境保護良好。主要景點有:華得勝當年建造的三層歐式別墅、塔山水庫、葫蘆崖、棋盤山、爛钁庵、掌樞院、朝陽洞、情人谷、仙人腳、蜘蛛石、神佛石、青蛇石、白蛇石、掛心橛子等。

彩蒙風景區

位於蒙山東部,沂南縣東南部與費縣交界處。景區主體五彩山主峰海拔762.8米。本區生態環境良好,植被茂密,陽坡和緩,陰坡陡峭,山勢連綿,四時有景,春華、夏綠、秋實、冬雪皆有特色。目前開發方向為山林休閑區,現有主要景點:金蟾迎賓、山村訪俗、溪潭跌水、龍潭幽谷、峭壁石洞、笑石群松、步步生險、雲天彩閣。

雲蒙風景區

位於蒙陰縣境內,蒙陰意為「蒙山之陰」。這里地處蒙山北麓,景區以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主體,細分為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峰、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六片景區。擁有蒙山疊翠、蒙山花潮、蒙山飛瀑、蒙山雲海、蒙山日出、蒙山聽濤、蒙山秋色、雪峰玉谷八大自然景觀。現已開發水簾洞、雨王廟、大小雲蒙峰、天壺峰、棲鳳山、蒙山卧佛、蒙山猿人、邵家寨、蒙山巨龍、百丈崖、浴人,仙池等180餘個景點。

水簾洞瀑布,因所掛崖壁酷似中國版圖,亦稱中國瀑布。瀑布為江北極為罕見的三疊式瀑布,上下落差高達60米,飛泄時如銀河倒掛,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疊瀑左上方百丈懸崖上端自然開成一拱形洞門,傳說此洞五百年開啟一次,開時地裂天崩。傳說鬼俗仙師王禪老祖當年就在洞內修煉縱橫之術。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臏、魏國大將龐涓,就是在這里跟王禪老祖學藝的。

雨王廟坐落於海拔850餘米的山坳,始建於金代明昌年間,香火旺盛,鍾聲悠悠,為道教文化勝地。廟內存有三件珍寶:千年何首烏,建廟時已在,根莖長於廟基,直徑如臉盆口大,如人形,雌雄成對;江北第一杉,三百年前由道人植入,在江北絕無僅有,現為林業院科研項目;八百年古井,從未乾枯過,水質清洌甘爽,因集日月之精華,聚天地之靈氣,能祛病除災,延年益壽,奉為「神水」。

雲蒙峰,有三峰、二峰組合,均以東南、西北方向排列。三座山峰作「山」字型聳立如柱,人稱山東的「山」字之源。明朝大文學家公鼐仰坐雲蒙極頂贊曰:「蒙山最高是雙峰,上有煙雲幾萬重,我與峰頭一佇立,卻從天外數芙蓉」,「雙峰」便是大小雲蒙峰。而且大雲蒙峰酷似巨大的壽星面東南而仰卧,小雲蒙峰極象巨猿面東南而長嘯。風景區內景象萬千,一年四季,景色變幻:春季層巒疊翠,林海花潮;夏季飛瀑流水,雲霧飄緲;秋季漫山碧透,紅葉映照;冬季銀裝素裹,玉琢冰雕。薈江南江北山水之雋秀。

Ⅳ 蒙山,蒙山旅遊主要去哪裡好像有好幾個景區呀

玉夢勝景:被稱為「玉夢勝景」的玉夢沖(又名以孟沖),距縣城東五公里處。玉夢沖是群山中的一條峽谷。由葫蘆江、三叉江匯流的清溪,順著曲折的山勢,蜿蜒十餘公里,從沖的深處流出峪口,進入沖內,只見峽中岩崖滴翠,碧水潺潺,景色秀美。更有那千姿百態的奇石,構成了一條充滿詩情畫意的長廊。
州頭古榕:州頭古榕位於蒙山縣城北街頭。三株古榕聯於一處,覆蓋著8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巍巍聳立,形若罩傘。相傳為宋代時所植,已有千年歷史,最大的一株,樹腰圍竟十數抱。
韋竹平故居:韋竹平故居 位於文圩鎮道義村,為蒙山著名民間拳師韋竹平故宅,是今縣境內唯一保存較完好的清光緒年間的民宅建築。
太平天國開國封王之地:太平天國開國封王之地太平天國開國封王之地位於縣城永安新街,與縣人民政府毗鄰,是太平天國革命重要遺址,現已辟為文化公園。
龍頭李氏祠堂:龍頭李氏祠堂龍頭李氏祠堂位於文圩鎮大明村龍頭組,建於清嘉慶年間。
文圩風雨橋:文圩風雨橋興建於乾隆廿二年(一七五八年),光緒六年(一八八0年)重修。
陸超故居:陸超故居陸超故居座落在文圩鎮大明村大明糧倉內,現基本保存完整。陸超,抗日戰爭時期任修(仁)、荔(浦)、蒙(山)三縣民團指揮部少將指揮官。

Ⅵ 平邑縣蒙山風景旅遊區的景點介紹

位於蒙山南麓平邑龜蒙景區一門西南,原名古蒙祠,宋代改為道觀,名玉虛觀,顓臾王廟,後易名萬壽宮。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趙佶曾封古顓臾王為英烈昭濟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濟惠民王廟。宋代盛行道教,萬壽宮道眾達310人,道觀建築最具規模。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均在此舉行盛大的廟會,遊客雲集,香火旺盛。
萬壽宮古建築群由於年久失修,部分損壞,後經平邑縣政府修復。新建築群坐北朝南,迎面兀立著一座象徵著「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結構的三洞山門。山門前有一建築,稱「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靖年間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錄》中記載的「玉華峰」奇石一處,碑刻數通。過山門即進入正門,第一進院落正面是前殿和兩廂配房。前殿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單檐歇山勢。穿堂入第二進院落,為萬壽宮主體建築,北有「三清殿」,建築面積560米,重檐廡殿式,殿堂為玻璃瓦屋面。古寺新顏,金碧輝煌,頗具氣勢。廂房供奉葯王、財神、松子觀音等。
萬壽宮依山傍水,有喬松古檜700餘株,參霄蔽日,秀色可餐。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翠竹及各種果樹,滿山遍野。溪水長流,松竹常青。春華秋實,景色宜人。置身其間,如臨仙境。 蒙山龜蒙景區位於平邑縣境內,距平邑縣城20公里,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東方著名養生長壽聖地。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因其狀如神龜伏卧雲端而得名,與泰山遙遙相望,被譽為「岱宗之亞」。
龜蒙景區自然風光優美,以鷹窩峰為最佳;人文景觀豐富,以白雲岩為最妙;清澈的山泉,神妙的奇石,茂密的森林,奇絕的蒙頂風光,令遊人贊嘆不已。從山腳登臨龜蒙頂有中路、東路、西路三條線路可供選擇。中路是登龜蒙頂的主道,景點集中,移步換景;東路為盤山公路,可乘車至東天門與中路匯合;西路為東蒙古道,道路崎嶇,古跡薈萃。
龜蒙中路,景色曠遠深幽,深奧奇怪,奇險之美,動人心魄。龜蒙中路是由蒙山坊登主峰龜蒙頂的主道,全程7公里,其中有石階5888級,一般需攀登2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山頂,主要景點有萬壽宮、蒙祠遺址、翠竹園、九龍潭、白雲岩、鷹窩峰、氣浴清新等20多處。
整個景區游覽下來大約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

Ⅶ 廣西蒙山有那些旅遊景點

太平天國建制地:
位於縣城永安新街,與縣人民政府毗鄰,是太平天國革命重要遺址,現已辟為文化公園。內有永安州古城牆、武廟、玉蘭古樹、眢井土坑、太平天國詔旨令碑廊、太平天國文物陳列館。城外還有東西炮台、南王馮雲山指揮舊址,均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古榕:
位於城北街頭,三株古榕,聯成一體,覆蓋著8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巍巍聳立,形若企業,相傳為宋代所植,距今已有千年的樹榕。最大的那一棵,樹圍十數抱,甚是雄偉、壯觀。三棵大榕,盤根錯節,氣象軒昂。雖經千載春秋,仍然枝繁葉茂,綠葉婆娑,生機勃勃。古榕西側,有一潭池,碧澄明凈,清可鑒人。古榕南側,居民傍溪築室。古榕、流水、人家,構成一幅獨特的南國水鄉風情畫。世榕旁邊,原有元妙觀一座,明萬曆年間所建,後毀於兵燙。清咸豐年間,太平軍曾在此駐軍,北距清兵,拱衛州城,寫下光輝的革命史頁。每當夏日炎炎,納閔涼於榕蔭底下,清風習習,沁人肺腑,令人心曠神怡

龍潭瀑布:
位於縣城北去四公里處的石龍沖內,歷來為蒙山八景之一,清代《永安州志》已有記載。石龍沖縱深十餘公里,龍潭位於沖內腹部,寬約半畝。遊人入沖觀賞龍潭飛瀑,要經過九曲十三灣。沖內山道崎嶇,怪石嶙峋,溪水叮當,一路鳥語花香。轉過九道山彎,便覺涼風陣陣,繼而聽聞轟轟之聲,若雷鳴,似洪鍾,如擂鼓。穿過茂林深處,忽然山開曠望,銀光閃爍,一匹白練從天而降,如細雨紛飛,又化作團團白霧,升騰於懸崖絕壁之上,經陽光折射,一道彩虹時隱時現,映得四周石壁五光十色,令人們幻覺神奇。危坐於潭邊懸石觀景,情趣盎然。《永安州志》有詩贊嘆此景曰:「飛瀑潺潺覺瀉玉聲,高懸匹練當空明。何時結屋龍潭畔,當看廬山省遠行」。

茶山湖:
茶山湖指的是距縣城北面4公里處的茶山水庫,有「天然氧吧」之美稱為新辟之旅遊景點。茶山水庫始建於1975年,壩高62米,長200米,有效庫容為6300萬立方米,水庫全長14公里,把瑤山林區雨水集儲起來,形成平如明鏡的山湖,群山倒映,天水一色。遊人到此處游覽,心曠神怡,有回歸大自然之美感。

長壽風雨橋:
長壽橋,始建於清嘉慶六年(即1801年),後幾度重修。當年因穿越縣城的湄江兩岸多長壽老人,故湄江縣城段稱為長壽江,橫跨在長壽江上的這橋就稱為長壽橋。此橋最新重修於2002年3月,2002年2月11月竣工,既有現代建築之氣派,更具古色古香之風貌。不但供人賞觀江景悠閑小憩怡悅身心,人橋共臻長壽佳境,而且對改善環境,發展本地文化旅遊經濟事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深遠作用。

梁羽生公園簡介:
在縣城東側,有一座古代文筆塔,它座落在梁羽生公園一側。它標志著蒙山人民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蒙山人舊稱「文筆」,位於縣城東南角,因寶塔建於山頂,山似世鰲,故名。主塔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慶年間續建,「文革」期間被當作「四舊」拆除。現存的寶塔為1985年重建。塔分五層,呈六角形,紅磚鋼筋水泥結構,每層各有塔檐,塔頂用琉璃瓦蓋成,頂尖為蓮花托葫蘆形陶製品。

塔門兩邊有一對聯,為蒙山縣籍的香港新派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原名陳文統)先生1987年2月回鄉所作,聯曰:"文光映日,到最高處開擴心胸,看鄉邦又翻新頁;筆勢凌雲,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來者更勝前賢"。各層窗額,從下而上,仍按舊寶塔題字,分別為:"鰲峰獨秀"、"梯雲得路"、"元氣中含"、"光射鬥牛"、"直上贍宮"。各層檐蓋,均裝飾有絢麗多彩的圖案。寶塔腳下的小山坡,有一清幽古寺--永安寺,寺內經聲回盪,香火不斷。每當夕陽西下,霞光照耀,百鳥歸巢,鰲山寶塔就顯得分外嬌燒,令遊人留連忘返。

西炮台公園:
西炮台公園距湄江大街150米,佔地71.36畝,公園山頂正中是烈士陵園,北邊依山建起兩堵半圓形的城牆,拱衛著兩尊巨炮,公園東西兩面的碑廊,銘刻著本縣歷代名人和影響深遠的事件,銅冠嶺上亭台幽雅別致,綠草如茵,花木滿坡。太平天國文化公園有當年洪秀全發布詔書詔令的見證物玉蘭古樹,有處決州官的眢井坑,有太平天國各王及將領商議軍機大事的武廟,有古永安州的城牆,有近年建立的碑廊、洪秀全銅像及太平國天國文物陳列館等景觀。正在改造拓展的太平天國文化公園的工程(包括西城牆、北城牆修復、太天平國紀念館、浮雕碑廊等)2002年5月1日可向遊人開放。長壽風雨橋已修繕通行。湄江攔河壩已投入使用,蓄水提升湄江水位,湄江縣城段將再添新風采。正在規劃籌建中的旅遊項目還有永安古榕公園、鰲山公園、湄江之夜、太平天國古戰場等。隨著眾多的景點不斷完善和開發「蒙山一日游」很快就能實現。

其餘景點還有湄江晚唱、玉夢勝景、龍窠天塹等處。

Ⅷ 蒙山旅遊景點

去蒙頂山玩主要就是體驗雅安的茶文化,畢竟雅安是茶馬古道的重鎮。蒙頂山是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蒙頂山由於蒙頂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氣候等最適合茶葉的生長,因此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頂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
門票: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60.00元,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45.00元。雅安到名山最便宜的就是2元的公交車,名山縣到蒙頂山10多元有專車,當天就可以遊玩。蒙頂山的空氣很好,在山頂可以眺望到瓦屋山、大瓦山等高山,萬畝的茶園看上去也很壯觀,園區裡面有茶藝表演還可以點蓋碗茶來喝,夏天的時候是非常不錯的避暑勝地。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各個季節景緻不一。蒙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這里因常年雨量達2000毫米以上,古稱「西蜀漏天」。雨多而形成雲多、霧多的景象。春夏秋季,從山巔俯瞰,雲霧飄浮於山嶺溝壑之間,恰似仙山瓊閣。冬天從山下仰觀,冰絲雪掛。
建議遊玩:半天
開放時間:24小時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茶都大道535號。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