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溶洞旅遊
⑴ 求幾篇國外寫溶洞旅遊的文章 是英語的
E度網專稿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國慶節,我們全家游覽了平谷的大溶洞。
進入溶洞,是一條長長的隧道,感到涼颼颼的,地面比較濕滑,很容易跌倒。沿著曲曲折折的隧道,大約行進了10分鍾,我們看到了第一個景觀----天龍繪書。抬頭往上看,幾條形象逼真的巨龍在天空盤旋,彷彿在翻雲布雨。旁邊有許多像冰柱一樣尖尖的東西到處都是。經導游介紹,這些「冰柱」叫石鍾乳,地面上也有一些類似的「冰柱」叫石筍。導游還告訴我們,這些石筍、石鍾乳還是濕的,所以它們還可以生長。它們生長是靠石鍾乳滴落的水滴一點一點形成,大概一萬年長1厘米左右,這叫滴水結石。還有一些石鍾乳和石筍連在了一起,叫做石柱,一般需要10億年才能形成,所以非常珍貴。
往裡走,景觀越來越多。江南春雨、神獸迎賓、鄭和下西洋、觀音度燕……說也說不完。導游告訴我們,看這些石頭要發揮大家的想像力,你越想,它就越像。其中最出神入化的要數「一柱擎天」了。一根三米多長的石柱從地面一直通到洞頂,就像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在石柱的頂端,還有一塊長方形的片石,連起來真像迎風招展的旗子。在石柱的根部,一塊巨大的鍾乳石就像基石一樣牢牢地把旗桿固定住。真是惟妙惟肖呀!
順著通道繼續往前走,視野豁然開朗,最大的溶洞出現在眼前,大概有10多間房子那麼大,叫做「群英聚會」,讓人浮想聯翩。這邊高高的石柱上端,一位美若天仙的母親滿含深情的望著懷中的孩子,孩子也睜著大眼睛望著母親,這叫母子深情。那邊,一位胖胖的老僧盤坐在石頭上,閉著眼睛,低著頭,好像犯了什麼錯誤在面壁思過一樣。這叫做老僧面壁。再看這里,唐僧騎著白龍馬,沙僧挑著行李,豬八戒扛著九齒釘耙,孫悟空手拿金箍棒過來了,這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唐僧取經……
一邊走,一邊看,景觀數不勝數,看的人眼花繚亂。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到了一段水路。一條小船最多可坐6人,我們坐上小船,向前行進。水深不過兩米,清可見底,一群群小魚游來游去。水路不是很寬,僅兩條小船可以來回錯過。小船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像在時空隧道穿梭一樣。
回想起大溶洞里的天然景觀,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真是巧奪天工呀!
⑵ 中國岩溶旅遊地質資源的分布特點
由於我國特別是南方地區碳酸鹽岩分布廣,加上多樣性氣候條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岩溶旅遊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如我國華南珠江流域地區是熱帶岩溶發育區,區內氣候炎熱,雨量充沛、碳酸鹽岩分布廣、厚度大、岩性純。廣西盆地中,平地拔起的峰林,層層疊疊的峰林,開闊的岩溶窪地和孤峰平原,縱橫交織的地下河系和大型洞穴形成特色,弄崗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廣西龍虎山自然保護區內的岩溶景觀便屬此類。
在中國北方,由於氣候乾燥、降雨量較少,地表岩溶微弱,所形成的岩溶地質景觀與南方有顯著差異,表現為岩溶地表形態單一,以旱谷、泉群居多,其次為溶洞、落水洞、溶溝等。北京上方山自然保護區中的岩溶就是這種類型,區內發育於晚元古代白雲質灰岩中的雲水洞為我國北方最長的溶洞之一,長度達612m。
一、洞穴旅遊資源
岩溶洞穴是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我國有許多著名洞穴,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洞穴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有的則是近年發現和開發的。
中國洞穴資源中有25%分布在西部地區,洞穴分布射擊性、構造、氣候條件、地下水作用都有密切關系。我國大中型洞穴主要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廣東、浙江、安徽、江蘇以及山東、遼寧、河北、北京等省區岩溶發育地區。僅貴州北部就有700多條暗河,廣西桂林-陽朔一帶有2000多個洞穴。目前我國開發的洞穴約300多處。其中一部分是在原來洞穴基礎上進行整修。開發較早的是桂林七星岩、蘆笛岩等。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洞穴開發較多,如遼寧本溪水洞、貴州安順龍宮、浙江桐廬瑤琳仙境、北京房山石花洞等,每年都接待大批國內外遊客。90年代開發的廣西荔浦豐魚岩、桂林冠岩、四川武隆芙蓉洞等,已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目前最長的溶洞為廣西地蘇地下河洞(57.2km)、貴州都勻北溶洞(長40km)、湖北利川騰龍洞(長59.8km)、貴州綏陽雙龍洞(長35.2km);較長的還有貴州息烽縣多繽洞、貴州織金洞和湖南慈利索溪峪黃龍洞。面積最大的溶洞為湖北宋家河大廳(432萬m2)、湖南桑植九天洞,總面積250萬m2。貴州織金洞面積30萬m2、四川興文縣石風洞面積20萬m2,都是較大的洞穴。最大的水洞當數遼寧本溪水洞,主洞長3000m,總面積3.6萬m2。貴州安順龍宮水旱洞長4000m,地下暗河長達15km。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探明的主要溶洞群有:
(1)湖南永順縣猛洞河溶洞群:在風景區沿線共分布有300多個溶洞;
(2)湖南龍山縣火岩溶洞群:有洞穴212個,其中飛虎洞長達數十里,已探明約10km;
(3)福建寧化縣湖村溶洞群:發現溶洞近百個;
(4)湖北隨州大洪山百洞:已開發的有仙人洞、雙門洞、黃人洞等。仙人洞幾個大廳可容萬人;
(5)雲南宜良九鄉洞群:擁有100座洞穴,集中分布在疊虹橋、三腳橋、大沙壩和大上洞等景區,此外還有長13km的地下河系統;
(6)安徽石台縣溶洞群:已知有溶洞109個,已開發的有蓬萊仙洞、魚龍仙洞、慈雲洞等,籌備開放的有太極洞、靈顯洞。
此外還有廣西柳州都樂岩洞群、山東沂源洞群、北京房山石花洞地區洞群、浙江杭州靈山洞群、湖北咸豐縣紅軍洞群、雲南瀘西縣阿廬洞群、江西婺源縣靈岩洞群等。已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溶洞有:貴州織金洞,安順龍宮,本溪水洞,浙江雙龍洞,詳細情況見附錄3:中國主要旅遊洞穴。
二、岩溶峰叢峰林旅遊地質資源
黔南和滇南的岩溶是在第三紀古熱帶岩溶的基礎上繼續發育的,尚殘留有比較典型的峰林、石林等熱帶岩溶地貌。因雲貴高原近期新構造運動的抬繁榮昌盛,較大河流都深切為峽谷。石林就是由巨大裂縫經溶蝕分割而成的石柱組合體,高3~20m,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最近在路南石林東北約20km處,又發現一處面積更大的石林區,最高的石柱達40多米。在宜良、東川、彌勒、羅平等地也有石林分布,均發育在近於水落石出平厚層石灰岩中,貴州黃果樹瀑布景區也發育有黃果樹石林和天星橋石林,桂林樂業鳳山的高峰叢、深天坑、天生橋、溶洞地下河岩溶景觀氣勢磅礴、系統完整是科研、旅遊的熱點地區。
華北雲台地貌中岩溶作用的研究及其區域對比如關山、林濾山、武安、邢台、焰城、淶源、淶水等層狀峽谷地貌、岩溶大泉,多層溶洞、長崖、套谷、瓮谷、峰牆峰叢,等形成於中新世以來的雲台期切割和紅石峽期切割。近年來旅遊業迅速發,10年來旅遊人數增加10倍。旅遊收入增長50倍,居民就業25000人,人增年收入200倍,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他有雲台地貌特徵的太行山區也都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和重點風景名勝區在旅遊經濟的發展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
三、復合岩溶旅遊地質資源
貴州和滇東岩溶高原晚近期地殼間歇性急劇抬升,導致河流溯源深切,峰叢、峰林、窪地、槽谷等呈層狀分布,表現為多層地質景觀的特色。我國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如桂林、黃果樹、織金洞、龍宮,紅楓湖、荔波樟江、馬嶺河、石林、九鄉溶洞、建水燕子洞庭湖等就分布在這一地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內地表岩溶形態有落水洞、漏斗、窪地、槽谷、肓谷及坡立谷等,組合成為峰叢漏斗、峰叢窪地和峰叢盆地等景觀,另外還有興義縣普嘎山自然保護區。同時在這片高原上還可見峰林、石林等,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和貴州興義縣泥凼石林自然保護區的岩溶景觀就以石林為主。
⑶ 中國三大溶洞是哪三大
1、貴州織金洞風景區 ;2、重慶芙蓉洞 ;3、湖南黃龍洞。
織金洞風景區位於貴州省織金縣境內,分為織金古城、織金洞、結河峽谷、洪家渡等四大部分。
芙蓉洞位於重慶武隆縣江口鎮的芙蓉江畔,距武隆縣城20公里。全長2700米,芙蓉洞以豎井眾多、洞穴沉積物類型齊全、形態完美、質地純凈著稱,其豎井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最大豎井群。洞內各種次生化學沉積物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幾乎包括了鍾乳石類所有沉積類型,達70多種,中國洞穴協會會長朱學穩教授評價說"芙蓉洞是一座斑斕輝煌的地下藝術宮殿,一座內容豐實的洞穴科學博物館",遊客稱其為"天下第一洞"。
黃龍洞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核心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被列為國際旅遊洞穴會員、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點)、中國旅遊首批知名品牌、湖南省最佳旅遊景區、湖南省著名商標、張家界旅遊精品線之一,享有絕世奇觀之美譽。 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遊溶洞」。2009年,黃龍洞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遊奇洞」。
⑷ 准備春節的時候去張家界自助游,各位有沒有什麼值得看的景點推薦
張家界,又名青岩山,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它的核心景區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包括張家界森林公園.袁家界風景區.楊家界風景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方圓369平方公里,擁有三百多個景點,上千處潭.湖.溪.瀑,上萬種珍稀動植物,它以雄.奇.幽.野.秀.峻.險的景觀,贏得了「風景明珠」的美譽。作為世界知名景區和中國五A級景區,備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目前到張家界旅遊的客人倍增。 作為旅遊出行的主要方式目前是以參加當地旅行社出行為主。因為參團出門旅遊對客人來說是較為安全的,報價也較低。像單位社區團隊組織的旅遊都是以參團為主。參團旅遊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就是行程行動都受到限制,游覽景區看不全面,整個行程中,排隊購物,踩點,參觀或游覽自費項目較多,用餐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5、由於出行前沒有咨詢張家界的天氣,到張家界後二天都是陰雨天,導致在張家界的二天看到的景點不多,很多地方是白霧一片,但也時風刮開後可以看到漂亮的雲海,由於山上氣候變化大,提醒以後去的親們要注意那邊的天氣情況,衣物要多帶點,最好是提前咨詢下天氣情況。
6、在火車上會遇到過很多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在向我們推薦張家界的旅遊產品,會纏著一直不放,千萬要注意不要搭理他們,否則很麻煩。不能理會火車上拉客人員。
⑸ 喀斯特與遺產旅遊
可溶性岩石經水(主要是地下水)溶蝕作用為主產生的各種地表和地下地形以及作用的過程,稱為喀斯特或岩溶。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喀斯特(岩溶)有中國南方喀斯特(South C hinaKarst)(中國)、豐芽—格邦國家公園(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越南)、下龍灣(HaLongBay)(越南)、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Puerto-Princesa Subterranean River National Park)(菲律賓)、穆魯山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馬來西亞)、什科茨揚溶洞(kocjanCaves)(斯洛維尼亞)、阿格泰萊克喀斯特和斯洛伐克喀斯特溶洞(Caves of Ag''gtelek Karstand Slovak Karst)(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普里特維采湖國家公園(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克羅埃西亞)、皮林國家公園(Pirin National Park)(保加利亞)、多落米蒂(The Dolomites)(義大利)、猛獁洞穴國家公園(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美國)、卡爾斯巴德洞穴國家公園(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美國)、格拉瑪的德桑巴爾科國家公園(Desembarcodel Granma National Park)(古巴)、黥基·德·貝馬拉哈自然保護區(Tsingyde Bemaraha Strict Nature Reserve)(馬達加斯加)等。
一、中國南方喀斯特(South China Karst)
(一)遺產特徵
「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中國第一個跨省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項目,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廣西,地理坐標北緯25°13′15″,東經107°58′30″,核心區47588公頃,緩沖區98428公頃。它是全球濕熱帶到亞熱帶喀斯特景觀最壯觀的範例之一。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發育在以石灰岩和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岩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具有面積大、地質演化復雜、地貌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等特點。中國南方喀斯特主要可分為三個區域: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和重慶武隆喀斯特,總面積達146016公頃。這一區域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中國南方喀斯特面積占整個中國喀斯特面積的55%。
雲南石林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和展示分別形成於早二疊世、晚白堊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現今四個時期石林喀斯特的地區(梁永寧,2007);貴州荔波喀斯特寒武紀—三疊紀碳酸鹽岩沉積達8000多米,晚古生代以來復雜的地質演化形成了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錐狀喀斯特地貌(梁永寧,2007);重慶武隆喀斯特完整地展示了整個峽谷喀斯特的發育演化系統,包括地下河、崩塌漏斗(天坑)、天生橋、洞穴、峽谷等諸多要素,完整地體現了峽谷喀斯特的演化過程,也反映出自古近紀以來整個峽谷喀斯特系統的演化歷史(熊康寧等,2008)。
雲南石林喀斯特有植物889種,哺乳動物42種,鳥類87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44種,魚類12種;貴州荔波喀斯特有植物1532種,哺乳動物59種,鳥類137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75種,魚類43種;重慶武隆喀斯特有植物558種,哺乳動物46種,鳥類174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48種,魚類64種。
(二)遺產旅遊
中國南方喀斯特經歷了長期的地質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徵和喀斯特地貌形態,既保留了地質歷史時期古喀斯特遺跡,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進行的喀斯特過程。
雲南石林以「阿詩瑪」為代表的彝族文化資源與喀斯特自然資源有機融合,形成一道獨特的石林風景線。雲南石林既是自然的風景,也是人文的風景,與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風情,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創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詩瑪」(彝語金子般美麗姑娘的意思)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藝術,其獨特的語言文字、內涵豐富的詩文傳說、斑斕絢麗的民族服飾、火熱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樸粗獷的摔跤競技、風格奇特的婚喪嫁娶,無不體現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韻味和地域特徵。長詩《阿詩瑪》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的敘事長詩經典,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世界廣為流傳;電影《阿詩瑪》享譽海內外……
荔波喀斯特位於貴州省東南部的荔波縣,是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渡地帶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貴州荔波完好的生態系統,喀斯特原始森林、水上森林和「漏斗」森林,合稱「荔波三絕」。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觀是錐狀喀斯特,最典型的類型是峰叢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荔波地處貴州南部的黔桂邊界,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有獨特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
重慶武隆喀斯特主要景區包括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全世界罕見的後坪天坑。武隆地區憑借喀斯特地形地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遺產旅遊、文化旅遊、休閑度假、會展節慶和科考探險等六大旅遊產業。武隆已經成為西部最大的戶外運動基地:越野、攀岩、穿峽、探穴、漂流等,一年一度的武隆國際戶外山地運動公開賽,更成為戶外愛好者們的快樂營地。
2007年,中國南方喀斯特(South China Karst)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豐芽—格邦國家公園(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位於越南廣平省(Quang Binh Province),地理坐標北緯17°32′14″,東經106°09′05″,佔地面積85754公頃。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歷史源於古生代(大約4億年前),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區。由於經歷了巨大的構造變化,這個公園的喀斯特景觀異常復雜,具有許多典型的地貌特徵。這一廣闊的地區,一直延伸到寮國邊界地帶,在長達65千米壯觀的岩層范圍內布滿了眾多的溶洞和地下河。
(二)遺產旅遊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洞深邃寬大、洞內溪流清澈。洞中景色奇妙,石壁色彩繽紛,鍾乳石光怪陸離。豐芽—格邦國家公園是地質作用的產物,它為這一地區的地球演變歷史提供了大量的證據,對於人們了解該地區地形、地理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豐芽—格邦國家公園已成為越南著名的旅遊勝地。
2003年,豐芽—格邦國家公園(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下龍灣(HaLongBay)
(一)遺產特徵
下龍灣位於越南北方廣寧省,地理坐標北緯20°53′60″,東經107°05′60″,佔地面積150000公頃,包括大約1600個島嶼和小島,構成了一幅石灰岩溶蝕岩柱的壯觀海景。由於地勢陡峭,大部分島嶼杳無人跡,未受人類的影響。超乎尋常的生物影響為這一地區突出的自然美景增添了幾分色彩。
下龍灣風景區共分3個小灣,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石灰岩島嶼星羅棋布,有尖峰聳峙的岩柱和形狀奇特的鍾乳石和石筍。下龍灣的魚類有上千種,在島上還棲息有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各種鳥類。
(二)遺產旅遊
下龍灣以景色瑰麗、秀美而著稱,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下龍灣內,堪稱奇觀。下龍灣擁有豐富的地質旅遊資源,是越南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Phuc,2008)。每年,下龍灣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1994年,下龍灣(HaLongBay)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擴展。
四、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Puerto-Princesa Subterranean River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位於菲律賓的巴拉望省(Palawan Province),地理坐標北緯10°10′00″,東經118°55′00″,佔地面積5753公頃。這一國家公園以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和地下河而著稱。河流的特點之一是直接流入大海,河流下游受潮汐影響。這一地區還是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該公園包括完整的「山脈和海洋」生態系統,以及亞洲一些非常重要的森林。
(二)遺產旅遊
普林塞薩港(公主港)(Puerto Princesa)是巴拉望的首府。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位於普林塞薩港市西北大約81千米(Maac-Aguilar,2008)。公園的最高點聖保羅山海拔高度為1028米。公園90%多的地貌都是由聖保羅山周圍的尖銳咯斯特灰岩山脊組成。公園的主要景觀是長8.2千米的地下河和一些溶洞,洞內林立著壯觀的鍾乳石、石柱和石筍(Maac-Aguilar,2008)。普林塞薩港地下河作為國家公園建於1971年。巴拉望作為菲律賓西南部一個狹長形的海島,以它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和地下暗河的奇特面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它的地下河公園世界聞名。
1999年,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Puerto-Princesa Subterranean River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穆魯山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馬來西亞的穆魯山國家公園,位於沙撈越州(State of Sarawak)的婆羅洲島(Island of Borneo),地理坐標北緯4°07′59″,東經114°55′00″,佔地面積52864公頃,因其生物多樣性和喀斯特地貌而聞名,是世界上最有研究價值的熱帶喀斯特地區。公園包含17個植被帶,有維管植物3500多種。公園的棕櫚樹種類異常豐富,已知的就有20屬,109種。公園坐落在2377米高的穆魯山砂岩峰上。已開發的山洞至少達295千米,洞中景觀壯麗,並棲息著上百萬只蝙蝠。沙撈越洞穴,長600米,寬415米,高80米,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洞穴。
(二)遺產旅遊
穆魯山海拔2377米,公園以奇形怪狀的山巒與峰頂,還有無與倫比的懸崖與峽谷為特徵。這里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岩洞,數十個岩洞互相連通,被地質學家稱為「地下迷宮」。穆魯山國家公園成立於1974年,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穆魯山國家公園以世界上最大的洞穴、碧綠的叢林、獨特的動物和植物、人跡罕至的神秘島嶼,成為一個吸引尋幽探秘者和熱愛大自然者的天堂。穆魯山國家公園每年吸引數以千計的國內外遊人到此觀光游覽(Hussain等人,2008)。
2000年,穆魯山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六、什科茨揚溶洞(kocjan Caves)
(一)遺產特徵
什科茨揚溶洞位於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喀斯特高原的比弗卡河谷最低地,離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西南約52千米處,地理坐標北緯45°40′00″,東經14°00′00″,佔地面積413公頃。斯洛維尼亞這一特殊的石灰岩溶洞系統包括坍塌的落水洞,深達200多米,長約6千米的地下通道,還有許多的瀑布,是喀斯特高原上的一大奇景,是世界最大、最長的溶洞之一。這處遺址位於克拉斯地區(原譯為喀斯特,地質學上的「喀斯特」名詞即源於此),這里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現象的著名地點之一。
(二)遺產旅遊
什科茨揚溶洞是世界最大和最長的溶洞之一,於1818年發現,1926年對外開放。洞內四季恆溫,常年保持在攝氏8度左右。它是由比弗卡河的潛流對石灰岩地層長期溶蝕而成。洞內高懸的鍾乳和挺拔的石筍,有的像巨大的寶石花,冰晶玉潔;有的似聖誕老人,笑容可掬;或似雄師下山,或如飛鳥展翅,五光十色而又千姿百態,蔚為奇觀。什科茨揚溶洞系列有些溶洞深達230米,溶洞中有鍾乳石、石筍和地下河,展示了喀斯特地形的演變過程。這里以什科茨揚溶洞為中心,建立了什科茨揚地質公園,還編寫了卡通式的教育手冊和游覽指南。
什科茨揚溶洞的4處主要岩洞為輝煌廳、帷幔廳、水晶廳、音樂廳,其中尤以音樂廳最為壯觀。它是一處高40米,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大岩洞,形似一巍峨宮殿。洞內音響效果極好,可容納近萬人,每年至少要在此舉行一次岩洞音樂會。
1986年,什科茨揚溶洞(kocjanCaves)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七、阿格泰列克岩洞和斯洛伐克喀斯特(Caves of Aggtelek Karstand Slovak Karst)
(一)遺產特徵
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位於斯洛伐克南部和匈牙利北部交界處,橫跨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的丘陵地帶,地理坐標北緯48°28′32″,東經20°29′12″,核心區56650公頃,緩沖區86797公頃。這是一處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共有的世界自然遺產。復雜多變的岩層以及在有限地域內分布的712個洞穴,構成一處典型的溫帶喀斯特系統。作為熱帶與冰河氣候共同作用下的一種極其奇特的組合,使人們研究這一地區千百萬年以來的地質歷史成為可能。
(二)遺產旅遊
阿格泰列克洞穴於1978年被匈牙利環境與自然保護部門首次列為風景保護區,後於1985年以立法形式被重新確定為國家公園;斯洛伐克喀斯特則是在1973年被斯洛伐克文化部列為風景保護區。二者先後於1977年和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與生物圈計劃」。
關於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1794年,世界上第一個洞穴地圖就是在勘察該地的基礎上繪制的。如今許多科研和教育機構包括一些大學都會到這里作相關領域的研究。
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以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和自然的、生物的形成物而聞名於世,無論是從科學研究還是藝術欣賞的角度,其價值都是難以估量的。每年來此旅遊的遊人數不勝數,絡繹不絕。
1995年,阿格泰列克岩洞和斯洛伐克喀斯特(Caves of Ag''gtelek Karstand SlovakKarst)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擴展。
八、卡爾斯巴德洞穴國家公園(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卡爾斯巴德洞穴國家公園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愛迪縣(Eddy County)西南瓜達盧佩河山脈(Guadalupe Mountains)山腳處,地理坐標北緯32°10′00″,西經104°22′60″,佔地面積18926公頃。公園由80多個溶洞組成,其中Lechuguilla溶洞最深為477米和最長達133千米。這一地區生長著大約800種耐旱的灌木植物。30多屬94種真菌被記錄在Lechuguilla溶洞。這里還棲息著哺乳動物64種、鳥類331種和許多爬行類動物物種。
卡爾斯巴德洞穴是由目前被發現的80多個洞穴組成的喀斯特地形網。它體積龐大,變化多端,還包含了許多精美的礦物質,展現了一個地質和生物過程的「地下試驗室」,為地質學家研究地質構造進程提供了完整的信息。
(二)遺產旅遊
卡爾斯巴德洞穴形成於2.8億~2.25億年前的二疊紀。雨水滲入瓜達盧佩山石灰岩山體的裂縫,溶解了松軟的岩石,刻鑿出隧洞和洞穴,留下的礦物質形成了各種造型。特別是龍舌蘭洞穴,在這里可以研究地質變遷的過程。
1995年,卡爾斯巴德洞穴國家公園(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猛獁洞穴國家公園(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美國的猛瑪洞穴國家公園位於肯塔基州,地理坐標北緯37°11′14″,西經86°06′11″,佔地面積21191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洞穴群和地下長廊,也是石灰岩地貌的典型代表。這一國家公園及其地下超過560千米的長廊為多種植物和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其中包括一些瀕危物種。
(二)遺產旅遊
猛瑪洞穴國家公園建於1941年。洞穴旅遊全年開放(聖誕節除外),活動項目包括徒步游、探險、釣魚、騎馬、泛舟游等。猛獁洞穴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自然奇跡向人類已有的對自然界的傳統認識提出了挑戰,高聳的石柱、狹長的通道以及開闊的岩洞讓人們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景區內,徒步旅行者會發現自己徜徉於一個廣闊伸展的空間中,周圍遍布地下湖泊與峽谷、瀑布與小溪、狹長的走廊與拱形穹窿的地質景觀。景區內的「鈣華之旅」(Travertine Tour)」和「洞穴之旅」(Cave Tour)讓遊人真正領略到地球科學的奧秘。
1981年,猛瑪洞穴國家公園(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格拉瑪的德桑巴爾科國家公園(Desembarcodel Granma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格拉瑪的德桑巴爾科國家公園位於古巴東南部的克魯斯(Cruz)附近,地理坐標北緯19°53′00″,西經77°38′00″,佔地面積32576公頃。公園擁有上升的海底台地與仍在發展的喀斯特地形和地貌,既有蔚為壯觀的台地和懸崖,又有一些最原始的且給人印象深刻的西大西洋海岸懸崖,展現了具有全球意義的地貌、自然地理特徵和地質演變過程的例證。
(二)遺產旅遊
格拉瑪的德桑巴爾科國家公園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許多文化遺址。格拉瑪的德桑巴爾科國家公園很少接待遊客,估計每年來參觀這個公園的旅遊者(包括國內外)不超過1000人。公園的全體人員都經過良好的培訓,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參觀者。
1999年,格拉瑪的德桑巴爾科國家公園(Desembarcodel Granma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⑹ 普者黑主要有哪些景點和遊玩項目
【仙人洞湖-普者黑湖-荷葉湖核心片區】
包括雄獅伏波、峰叢水路等景點,是整個旅遊區的主旅遊區,具有喀斯特湖泊群、孤峰群、溶洞群「三群景觀」,以相連的喀斯特動態湖為其主要特徵。以湖群、峰叢群、溶洞群、民族風情、荷花、田園風光、水上娛樂為其主要特色。
【水上泛舟】
【仙人洞湖】位於仙人洞村西北,湖面呈北西南東向不規則展布,北端與普者黑湖相接,南端湖水流出匯入清水江。南北長約2KM,面積0.7KM。湖岸線曲折迂迴,湖岸孤峰林立,盪舟湖面,視域內高於10米的峰達54座,著名景點有「雄獅伏波」、「仙女卧波」、「獅子山」等。湖水明浩如玉,平均水深約3米,能見度達3-5米。波光之下,串串水草隨波盪漾,群群魚蝦若隱若現,水面荷花繁茂(約佔0.1KM),遊人至此,抬眼一覽湖面綠,低眉細看水中天,如在畫廊之中。
【普者黑湖】位於雙龍營鄉普者黑村西,南接仙人洞湖,北連落水洞湖,長約2.5Km,平均寬300m左右,面積近1.28Km2,平均水深約3m,兩岸視線范圍內孤峰達51座,大龍山座落在湖的中部,其上有8個洞口,有的洞口與湖面相連,構成景區的明暗水路的黃金游線。北部湖面見三座俊秀的島狀孤峰,其中的火神山(珍珠島)上綠樹青枝,落影水下,為峰之轎子。整個湖面及四周視線開闊,孤峰錯落分布,山光水色,美不勝收,湖內盛產鯉魚、草魚和鯽魚,故得名「普者黑」(彝語:即魚蝦塘的意思)。
【蒲塘秀色】位於仙人洞村西南蒲草塘,湖體為北東走向,北端有河流與仙人洞湖相連,四周峰林、孤峰倒影如畫,夏季,荷花滿塘,景色十分秀麗。四周地勢平坦,現為普者黑景區入口處,湖南建有景區大門,湖北建有度假村、停車場。
【溶洞探險】
【仙人洞】位於仙人洞村,洞長918米,其中洞長244米,一般高3-5米,洞內景觀密集,石鍾乳、石柱、鵝管、石幔、邊石盆等琳琅滿目,千恣百態,洞頂鵝管最長可達30餘厘米,晶瑩潔白,洞尾部為水洞,長150米,水深0.5-2米,可乘船行進,出洞後與仙人洞湖相連。仙人洞是普者黑景區開發接待遊客的三個洞之一。
【月亮洞】位於普者黑大龍山北東麓,洞體呈北西東向展布,主洞長483米,其中水路(可行小船)長184米,洞體高一般為2.5——3米,寬8——10米,最寬處16米。洞底平坦,次生碳酸鈣沉積以鍾乳石、石幔石柱類為主。0——219米段景觀分布密度大,以30米、120米、200米處景點為最佳。200米處形成了一直徑約10米的近圓形大廳,沿構成洞頂的一組岩層面沉澱形成了一圓形蓋板,似十五的月亮掛在上方,「月亮洞」就此得名;219——483米段洞底長年積水,水深3——5米,水面與普者黑湖面一樣高,水力聯系好,洞體寬度比較大,可隨處匯船。該洞已開發,洞內沒有遊船,尚有兩個積水洞和一個旱洞未探通。
【觀音洞】觀音洞原名白牛角石洞,位於普者黑青龍山南部山腳洞口。觀音洞內洞中有廳,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中大廳面積為600平方米,大廳四周分別為九個不同長度的溶洞,總長約500餘米,寬3-5米,高4-7米,與月亮洞、火把洞相連。洞內外現雕有2000餘件形態各異的觀音雕像,被稱為「東南亞最大的觀音洞」,是展示觀音文化的最佳場所。
【火把石洞】位於普者黑大龍山北東麓,全長992.2米,寬4——12米,高2——10米。洞中有岔洞與月亮洞相通。洞中有大大小小的廳堂,最大者面積約600m2;洞中有斷斷續續的數個清潭,最大者面積70m2,水深在0.5m——10m左右。水面與普者黑湖面一致,洞內石筍如林,鍾乳石琳琅滿目,顏色有白、黃等。洞內已作部分開發,命名有「人間天堂」、「天池」、「八百羅漢拜觀音」等30餘個景點。
【愜意賞荷】
在普者黑21公里的水面上,生長著萬畝野生荷花,花色潔白如玉、藕澱粉含量高,維生素含量多,蓮子養生補體,屬國內外的珍稀品種。每年七、八、九月份正是荷葉繁茂蓮花盛開的季節,滿湖粉紅色、潔白色的蓮花把整個湖區裝點得格外美麗,清純又多情。豐富大自然的風景,點綴大自然的和諧。據中國荷花協會專家實地考察後稱:普者黑荷花為荷中珍品,世間罕見。再者,荷花是「活化石」,已有一億零四千五百年的歷史,難怪一位美國人暢游普者黑後,稱其是「活的流動的博物館」。
潔白如玉、粉紅宜人的普者黑荷花搖曳於清波之上,似姍姍而來的愛神,恍若別有使命的荷花仙子降臨人間。
她不受高低溫氣候影響,耐水深,6米之水也能生長。花朵不會全朵凋謝,而是單瓣脫落,即使掉到最後一瓣,顏色均鮮艷奪目。普者黑的荷花共有普者黑紅蓮、普者黑白蓮、普者黑小酒錦、普者黑大灑錦四種,其中以小灑錦最為珍貴。
【登島攀峰】
【珍珠島】普者黑湖中。又名火沖山,為普者黑湖中一島狀孤峰。海拔1478.8米,峰頂高出水面約30米。濃密的雜木、灌木覆蓋,四季長清,其東側及東南側不到200米的水面上,還各有一座類似的「孤島」,高度略低,好似火神山的左右衛士。放眼平視,幽幽碧水之中,峰影回光。登高俯視,宛如粒粒綠色的珍珠鑲嵌在明鏡般的湖面上。故又將其稱為「珍珠島」。
【月亮島】位於普者黑村大龍山北側普者黑湖中,與大龍山隔水相望,為一四面環水的島,有壩埂、小路與牛眼睛山相連。高出湖面僅50km——1m ,地勢平坦,其上松枝密布,是理想的野營宿營地。
【青龍山】位於普者黑村西約600米,主峰海拔1555.8米,高出湖面108.8米,其上雜木、灌木鬱郁蔥蔥,四季長綠。三面臨水,雄偉秀麗,山體內發育了火把石洞、月亮洞、張咀石洞等8個溶洞。現探明火把石洞與月亮洞相通。張咀石洞橫穿大龍山,湖水貫通,可行小船。
【貼近民俗】
【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態村】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態村是省委宣傳部為建設雲南民族文化大省而建立的示範村,2001年仙人洞村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雲南民族文化第一村」。到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態村可領略到彝族支系撒尼人傳統的「花房」、「情人房」等民俗風情,能看到古老的撒尼舞蹈以及漢代石虎、甲馬、木雕、石刻、刺綉等,可聽到古曲古調,觀看畢摩祭祀,還能登山觀峰,選購紀念品和土特產,並能住農家屋享受農家樂,品嘗彝家正宗特色菜。這里已成為雲南對外文化宣傳的窗口和民族文化交流示範基地。
整理自:http://yn.zwbk.org/lemma/362#12
⑺ 暑假到張家界旅遊攻略
去張家界旅遊攻略
去張家界旅遊攻略網隸屬於張家界自由風俱樂部張如風主辦,有一批專業化、年輕化、充滿朝氣、團結和諧、拼搏進取的優秀經營隊伍,多年來一直堅持把「優質服務」工作作為企業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旅客提供溫馨、高效、周到的優質服務,已發展成全國的知名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贏得了良好口碑,在社會上塑立了企業良好品牌形象,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達積極探索市場運營的新特點新規律,提出「以服務創新推動業務發展」的策略,對傳統業務進行升級,大力拓展新的業務領域,使遊客能快速了解張家界,愛上張家界!
如何選擇張家界旅行社
現在在網上一搜張家界旅遊或者張家界自助游等跟張家界旅遊有關的詞語,立馬會有一大串的搜索結果.基本上都是可以信任的.但是還是得注意幾點:
不要相信所謂的「某某俱樂部」旅遊俱樂部是一個機構,必須在當地工商部門及旅遊部門注冊登記,如對方能夠提供此類文件則為真實注冊的俱樂部,具備資質;如對方無法提供,則為一種欺騙行為!絕不可輕信!
小心「野馬自助導游」,無證導游或假證導游稱之為旅遊屆上的「野馬」.他們主要靠在一些網路上發表一些游記、攻略來吸引遊客.當然現在網路上所濫發的游記、攻略並非所有都為「野馬」所發布.但是「野馬」所發布的游記、功略、線路往往都有一個同性,都是以遊客(第三人稱)的身份發布的、幾乎都採用了千篇一律的模式「表揚某某導游讓我在張家界有一個愉快之旅途,並會把該導游的聯系方式(電話號碼、QQ、電子信箱)公布在游記、攻略」等形式來獲取遊客的好評.
轉眼到了第三天了,也就是在張家界景區的最後一天了,早點起床,今天去的地方是旅行團不去的地方,人煙稀少,很多地方是沒有路標的,但景色絕對可以在你腦海里纏繞十年以上,所以要去張家界旅遊攻略網給你安排一個專業的導游是正確的選擇吧.今天上午去的地方是大觀台,如果天氣好,大觀台是整個張家界四大奇觀之一(日出,峰林,冬雪,霧海)----日出的唯一觀賞點,喜歡攝影的朋友們可以在此長時間休息,不過別偷懶,想看好的景色你還得繼續往下走,下面的仙人橋,一步難行,天子座等景點更是迷人,游完後返回到大觀台,此時大觀台由於光線的問題顯得更加好看了,趁著還沒有到中午的時機趕緊再拍幾張吧!這里可是十里畫廊的盡頭啊,拍畫廊的全景,不在這里還想到哪裡去啊.
接下來就是該下山了,下山有兩條路,一條是花52元坐索道到山下,再坐車去武陵源門票站或十里畫廊,另一條不花錢的路就得具備很好的體力了,從卧龍嶺下山,差不多兩三個小時也能到達十里畫廊觀光.遊玩了十里畫廊坐環保車出來就到武陵源了.從武陵源汽車站到張家界市區很方便,十分鍾一班巴士車10元40分鍾可到達張家界市汽車站.
第五類、去張家界旅遊天氣攻略
有很多遊客朋友出門之前都會關注一下旅遊地的天氣,這是很正常的必須的.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遊. 了解張家界一周天氣預報
去張家界旅遊攻略網告知您張家界旅遊的合適時間是每年的4月到10月.以4月和10月張家界的自然風光最美,此間氣溫在攝氏20度上下.在張家界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上氣溫較山下低3-5度. 夏天也不錯,暴雨過後的1、2個小時內去山頂觀景可以看到雨霧繚繞,晃如仙境;每年的七月份,是張家界的雨季,猛洞河常有不能漂流的情形,若下定決心打算漂流的遊客一定要提前在咨詢好. 冬天的張家界會下雪,為冬遊的遊客增添不少情趣,但大雪不會封山.張家界風景區每年以春節、勞動節、暑假、國慶節為旅遊旺季,一旦旺季到來,所有吃、住、行價格會上漲50%到100%左右,而且很有可能找不到住的地方,建議大家盡量避開這些時候.張家界有句俗語「天無三日晴 十里不同天」,來張家界旅遊的朋友一定要記得帶好雨具哦.當然,也不用為了一時的雨而對張家界望而生畏,張家界是山區,氣候多變,就連天氣預報有時一天都得變幾次.只要做好准備,不管天晴下雨或者下雪,張家界遊玩都不受影響,而且,不同的天氣,張家界的景色也不同哦.
⑻ 自己組織去張家界旅遊一般要多少錢!跟團呢!
目前張家界景點對學生免門票,這樣一來,三日游,每人大概費用在300以下.
旅遊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黃石寨、金鞭溪 宿:武陵源
接站 乘車前往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248元/人,已含,兩天有效) 游「天下第一山寨」張家界黃石寨 沿線景色優美,摘星台、六奇閣,可觀大自然的雲、霧、雨、石、樹等奇觀。《西遊記》外景拍攝地「中國最美的峽谷」「天然大氧吧」張家界金鞭溪 清新的空氣,安靜的環境讓你忘卻工作的疲憊,忘卻生活的煩惱,體會前所未有的輕松。沿途有千里相會、水繞四門等佳景。
第二天 天子山風景區:天台絕境、西海石林、十里畫廊 宿:武陵源
早餐後乘景區環保車,峰林之王美稱的張家界天子山景區游覽,天台絕景、御筆峰,賀龍銅像等景,參觀位於西海景區,四周懸崖峭壁,大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之勢,往索溪峪絕景張界十里畫廊,奇松異石無數讓你目不暇接,有猛虎嘯天、采葯老人、壽星迎賓、姊妹峰等神美景色。
**溫馨提示:晚餐後可到小吃街吃風味排擋,也可自費欣賞大型晚會等其他娛樂節目!
第三天 黃龍洞景區: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 (或 張家界寶峰湖景區)
游覽溶洞奇觀— 張家界黃龍洞景區整個大洞猶如一株古木錯節盤根,在國內外溶洞中是極為罕見的,被中外溶洞專家譽為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或參觀 張家界寶峰湖景區 一泓碧水,乘船盪舟格外愜意。坐在船上,環顧四周,千山聳翠,俯視水中,倒影慢移,一邊可欣賞湖光山色,一邊聽阿哥阿妹對唱山歌,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結束愉快湘西之旅!
⑼ 赤壁有哪些著名旅遊景點
1.龍佑赤壁溫泉:自2006年9月運營近四年以來,年遊客量達40萬人次,2008年被正式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先後多次成功接待了重要國家領導人和社會知名人士,是赤壁市一張標志性的旅遊名片。
度假區主要建築凸顯漢唐風格,格調新穎,氣勢恢宏,情景交融。景區內風光綺麗、萬木蔥蘢、茂林修竹、金桂婆娑,八龍湖水光瀲灧,五洪山靈秀挺拔,四十八個功能各異、極具特色的泡池,形態各異、迥然有序,自然園林式的景觀溫泉區,整體設計保持天然風貌。溫泉水從石洞中湧出,蜿蜒流淌在湖畔山澗,置身於溫泉池中,感受溫泉帶著氣泡從身下冒出,俯瞰青山翠谷的綿延山巒,在瀑布濺起的霧氣和溫泉蒸騰的水景中,享受瀑布、青山、藍天,便有了「人間天堂」的感覺,在泡湯時享受風景,在自然中放鬆心情,立刻就感受到「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快意。
2.陸水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北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的赤壁市境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陸水湖因三國東吳大 將陸遜在此駐兵屯田而得名,陸水主壩為三峽工程的試驗壩。
陸水風景名勝區由千島湖水島景群、雪峰山竹林景群、花園坡山林景群、芳世灣生態景群、五洪山溫泉景群、三國赤壁古戰場景群組成。主要景觀集中在陸水湖及雪峰山。因三峽試驗壩的興建形成了風景幽美的千島湖景觀,湖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沿湖島嶼星羅棋布,峰迴路轉,水質清澈,植被繁茂,水域風光渾然天成,如詩如畫,構成了一條清幽秀美的山水畫廊。雪峰山竹林茂盛,山體清秀,是著名的道教勝地,道教領袖葛洪曾在此煉丹得仙,歷史韻味厚重,特別適合休閑度假、道教養生、健身旅遊。
3.赤壁市玄素洞風景區位於城區六公里處,乃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陸水湖景區內的重要景點之一,區內山青、水秀、石 奇、洞幽,四季成游。春天,春花爛漫、十里飄香;盛夏,濃蔭蔽日,飛瀑流泉;金秋,紅葉滿山,隆冬,冰掛銀條、竹林凝翠。 區內一山,山中一洞,山以水名,洞以山名,因遠古時代玄素真人在此洞中修煉,故名「玄素洞」。
玄素洞屬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質學上稱為其為「喀斯特岩溶地貌」。據專家考證,諸多景觀在六億年前就己定形。玄素洞景區是湖北罕見的洞穴旅遊景區,洞中一年四季恆溫18攝金氏度,嚴冬季節,洞內熱浪撲面,暖意融融;盛夏酷暑,洞中寒氣侵襲,清神爽心,爽涼宜人。被譽為「自然大空調」洞中竹林風景優美,享有竹海之美譽。
4.葛仙山,位於赤壁市官塘驛鎮中坪村境內,海撥642.7米,面積6平方公里。相傳,葛洪當年訪遍江南名山,被這兒的山水所吸引,便結庵於此采葯煉丹,救苦救難,修仙羽化,「葛仙山」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