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成都紅色旅遊景點

成都紅色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0-11-25 10:54:25

⑴ 成都旅遊十大必去景點有哪些

成都旅遊十大必去景點:九寨溝、黃龍、都江堰、樂山大佛、峨眉山、閬中古城、稻城亞丁、三星堆、劍門關、蜀南竹海。

1、九寨溝

劍門關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⑵ 四川有哪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安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鄧小平故居和紀念館,華鎣市華鎣山游擊隊遺址)

2、巴中市、達州市、廣元市、南充市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巴中市通江縣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川陝蘇區紅軍烈士陵園,南江縣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平昌縣劉伯堅紀念館;達州市萬源市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廣元市劍閣縣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蒼溪縣紅軍渡江紀念地;南充市儀隴縣朱德故居紀念館)

3、四川紅軍長征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涼山州會理縣皎平渡紅軍渡江遺址、會理會議遺址,冕寧縣彝海結盟遺址、紅軍長征紀念館;瀘州市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雅安市寶興縣夾金山紅軍紀念碑,石棉縣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甘孜州瀘定縣瀘定橋革命文物紀念館;阿壩州若爾蓋縣巴西會議舊址,馬爾康縣卓克基會議舊址,紅原縣紅原瓦切紅軍長征紀念遺址,小金縣兩河口會議舊址,松潘縣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

4、宜賓市宜賓縣趙一曼紀念館

5、資陽市樂至縣陳毅故居 建川博物館、巴金文學院、惠園 樂山市五通橋區的丁佑君烈士紀念館、攀枝花市的金色攀枝花展覽館、德陽市中江縣凱江鎮的黃繼光紀念館

⑶ 成都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

武侯祠、永陵、杜甫草堂、青羊宮、文殊院、昭覺寺、動物園、熊貓基地

⑷ 有哪些適合成都一天來回的紅色旅遊旅遊景點

建川博物館,只專注中國近100年歷史的博物館群落。

⑸ 想從成都出發自駕游三天,有哪些旅遊景點值得推薦

1、磨西鎮

磨西鎮坐落於貢嘎雪山腳下,是打卡海螺溝的第一站。因為一些清末民初的古建築保存完整,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走在青石板鋪成的老路上,看古老的藏式建築和類似於麗江大理的古鎮風情完美融合,讓人不得不享受這份美好寧靜。

2、海螺溝溫泉

隨著天氣漸涼,一定不要錯過大有名氣的「貢嘎神湯」。超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譽為「極品溫泉,中國之最」。光是空氣中就透出天然的硫磺味道,難怪前段時間黃宗澤和歐陽娜娜的綜藝節目都去打卡了,聽說泡完之後完勝神仙水。

3、中國紅石景觀大道

從海螺溝一路往康定的方向自駕,就會走過這條號稱「中國最美紅石景觀大道」。紅石公園、雅家情海、雅家梗都能一一打卡。一路伴森林雪山、溪流怪石,風光無限。成群的紅石分布在道路兩岸,被清冽的河水沖洗,成為獨一無二的漸變紅色。

4、康定城區

到達康定後,可以選擇住在城區,因為晚上的夜景真的值得讓你留下來。大渡河兩邊的高山亮起銀白色燈光,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耀眼。二道橋和中谷溫泉就是康定的高原野溫泉,隔老遠就能看見家家戶戶冒著熱氣,什麼都不用想,就只享受溫泉水帶來的愜意時光。

5、康定情歌風景區

雖然成都已經是初秋的景象,但是在這里仍然是一副夏日模樣。樹木成群,青翠欲滴。在高原,四季藍天的幾率超高,因此也從來不缺美景。藍彷彿更像是木格措的象徵,只有在藍天的映襯下,聖湖才顯得更加澄澈。

⑹ 成都周邊旅遊景點大全

小編現在就正在成都上學,感覺成都這個城市的景點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小編只去過一些免費的景點,有些也算不上是景點,但是可以去看一下的。因為小編確實是囊中羞澀,如果說你也想去看一些免費又好看的景點的話,可以看一下這些攻略。

一、文殊院

寫成都動物園,小編是來勸告大家的,因為小編在成都動物園的體驗可以說是極差。小編是和女朋友一起去看動物的,然後到了中間一個寬闊的地方,有6個座位,我們坐在上面聊天說話。但是沒想到就那一小會兒的時間,小編女朋友的iPhone被偷了,然後那裡也沒有攝像頭,根本不可能找回來,就算是去找警察叔叔也沒有用的,親身經歷。然後小編去網上發帖,找到了很多很多手機被偷的人。這里小編勸告大家,去的話一定要看好手機,不然的話,追悔莫及。

⑺ 四川旅遊主要的景點有哪些

不想寫太多的文字,就簡單的說大概的名字吧, 具體線路、攻略你自己在網上查哈。專四川旅遊屬主要的景點有:九寨溝、黃龍、稻城亞丁、都江堰、青城山等,成都市內的話:杜甫草堂、寬窄巷子、武侯祠、洛帶等;紅色旅遊:萬源紅色旅遊、瀘定橋等

⑻ 成都周邊紅色文化旅遊點有哪些

成都周邊紅色旅遊景點

網頁鏈接

⑼ 成都的旅遊景點線路

如果只是成都市區的話,可以乘坐901或902路公交車,幾乎包含失去內所有的景點,並且價格便宜.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佔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主要的旅遊參觀點。武侯祠建於唐,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間重建的。它同先主廟、劉備墓相毗連。武侯祠主體建築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
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他死後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他在遺囑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殮時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隨葬器物。
步入二門,一座氣勢雄偉、寬敞的劉備殿呈現眼前。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麼兒子劉禪在這里沒有位置?據說,由於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出諸葛亮殿往西可到劉備墓,史稱「惠陵」。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陳列室」,由郭沫若書題。陳列有出土的蜀漢文物復製品和三國歷史圖片。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以宋代愛國名將岳飛書寫的《出師表》,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
望江公園位於成都市九眼橋錦江南岸。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明清兩代先後在這里建起了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築。民國時辟為望江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

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濤一生愛竹,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其中有不少為名品,如人面竹、彌勒竹、方竹、觀音竹、雞爪竹等,是成都觀竹最佳處。

望江公園最宏麗的建築是高39米的望江樓,又稱崇麗閣,其名取義於晉代文學家左思的《蜀都賦》中的「既麗且崇,實號成都」一句,因其直矗立在錦江岸邊,民間稱之為「望江樓」。共4層,上兩層平面為八角形,下兩層為四方形。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吟詩樓是依據薛濤生前的吟詩樓修建的,三疊相連、四面敞軒的樓身掩映在江邊柳蔭竹影之中,波光雲影相襯,顯得格外秀麗颯爽,頗具畫意詩情。五雲仙館、泉香榭、枇杷門巷、清婉室、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群,布局精巧,題詠碑刻、匾聯書畫甚多。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崇麗閣南面的薛清井,是明代蜀藩王仿製薛濤箋處,「薛濤井」三字,是清康熙六年,成都知府翼應熊手書。據說薛濤用這里一口古井的水製作了一種紅色的小箋,其色彩絢麗且又精緻,唐著名詩人韋庄還曾向她乞求呢。

薛濤塑像位於園中幽篁深處,1984年建成。塑像高3米,由漢白玉雕成,四周碧水環繞、地面綠草如茵。薛濤墓1994年10月恢復修建。由墓碑、墓體、墓基平台組成,墓碑上題有「唐女校書薛洪度墓」。墓四周由青磚砌成矮牆圍護,配置有草坪、小桃花、翠竹。讀竹苑1995年始建,為公園的品種竹區。苑內翠竹叢叢,疊石配景,漢白玉石碑上刻有薛濤和歷史名人詠竹畫竹的佳作,構成一幅幅的竹石圖景,寓意深邃。

薛濤一生有竹,贊頌竹「虛心能自持」,「蒼蒼勁節奇」。為紀念薛濤,後人在園中遍種各類佳竹,薈萃了國內外一百五十餘種竹子,其中不少品種是很名貴的。這些竹子姿態萬千,各有妙趣。如粉簞竹,通身粉白,好似冰肌玉骨的婷婷少女;人面竹,在接近根部的竹幹上重重疊疊地布滿奇節,就像一張張人的面孔;佛肚竹的節間光滑凸出,猶如笑羅漢的便便大腹。還有質地堅韌的方竹,軀干高大的雞爪竹,飄逸瀟灑的鳳尾竹,文雅娟秀的觀音竹……它們各逞豐姿,而又和諧相處,或互抱成叢,或交織成廊,或夾成濃蔭幽徑……人們把這幽篁如海,情趣無窮的園林,譽為「竹的公園」,中外遊客、詩人常來此尋幽訪古,流連憑吊。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谷入蜀,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前後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為家。770年病逝於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捲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聖」。

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庄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始成祠宇。此後草堂屢興屢廢,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面整修後,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築為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迴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庄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象徵著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為成都市的著名景觀。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專款,借鑒川西民居的特點,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於碑亭北面,佔地一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主體建築5開間,4座配房,竹條夾牆,裹以黃泥,屋頂系茅草遮苫,再輔以竹籬、菜園、葯圃,使整個建築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色彩。遊人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心的樂趣。
杜甫草堂景點:南大門 大廨 詩史 堂柴門 水檻 花徑 工部祠 少陵碑亭
茅屋景區 草堂寺 浣花祠 梅 園
杜甫詩選: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草堂聯選:
成都杜甫草堂聯(一)
高升之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詩補蜀風。

成都杜甫草堂聯(二)
何紹基
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

成都杜甫草堂聯(三)
沈葆楨
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宇宙;
橋通萬里,東去問襄陽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成都杜甫草堂聯(四)
何宇度
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
千秋艷慕,猶勞車馬駐江干。

成都杜甫草堂聯(五)
謝無量
側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

成都杜甫草堂大廨聯
顧復初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註:廨--古代官署;流寓--漂泊。

成都杜甫草堂詩史堂聯(一)
朱德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詩史堂聯(二)
陳毅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成都杜甫草堂詩史堂聯(三)
郭沫若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成都杜甫草堂古柏亭聯
顧復初
柯如青銅根如石,花為四壁船為家。

成都杜甫草堂花徑聯
何宇度
背郭堂成,錦里溪山千古在;
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

成都杜甫草堂亭聯
佚名
至今斑竹臨江活,無數春筍滿林生。
位於今成都市中心西區的永陵,迄今已有近1100年歷史。它是我國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公元907———925年)皇帝王建的陵墓,發現於1940年,於1942年經著名考古學家、人類學博士馮漢驥先生組織發掘確認為王建永陵,系我國現代第一座正式科學發掘的帝陵。發掘之初,郭沫若給予了高度評價:「王建墓的發掘,的確是件值得注意的事情,這件事如是在和平時代,如是在歐美,想必早已轟動全世界了」。因永陵及其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早在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永陵即與武侯祠、杜甫草堂並列為成都的三大國保單位,如同三顆璀璨的明珠,給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沉甸甸的含金量。

建築經典

王建(公元847———918年)是我國五代十國時期一位有作為的封建君主。他出身於河南舞陽一個平民家庭。青年從軍,智勇兼備,曾任宮廷禁軍將領。在唐末軍閥混戰中,逐步據有今四川大部及重慶市、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一帶地區。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稱帝,建都成都。公元918年病逝,安葬永陵。

永陵屬積土為陵,陵冢呈圓形,直徑約80米,高約15米。陵冢底緣有9層堡坎;地下4層,地上5層,每層間以鎖口相聯結,緊緊扣住冢土以免流失。這種陵墓堡坎的作法此前並不多見,後世多所采借。就陵冢的形態而言,自先秦至唐宋,我國帝王陵均「以方為貴」,陵冢多作覆斗式,而永陵陵冢呈圓形,已開後世明、清帝陵陵冢為圓形之先河。

永陵墓室建築為縱列式券拱頂磚石結構(內石外磚)。其築法:平地起券14道,上鋪石板,再上為青磚護拱,以上再層層夯土形成圓形陵冢。墓室修築於地面而不挖掘於地下,估計是當時考慮到盆地中心的成都地下水位高,擔心墓室被水淹。1989年對陵墓進行「大揭頂」維修時,發現墓室外部有14道大型青磚護拱。在這之前,因墓室長年滲水,人們對永陵的穩固性十分擔心,已將其視同危建。大揭頂之後,才深深嘆服古代建築師匠的良苦用心:墓室兩側各達6米厚的直牆和北面3米厚的金剛牆以及頂部14道厚重的護拱,皆由罕見的巨型青磚砌築,形成宏工巨制的陵墓保護體系,陵冢龐大的土壟壓力幾乎全為護拱承載,其核心部分即墓室可謂固若金湯。永陵能歷經千年而完好無損,正得益於這種符合建築力學的科學結構,堪稱中國古代建築中陵墓建築的典範之作,同時也是目前所知惟一一座墓室修築在地表之上的地上陵。

永陵墓室平面布局分前、中、後三室,全長23米余,高、寬均在6米多。三室之間以木門作間隔,前室為羨道,中室設棺床,上置棺槨,後室石床上安放王建石像及謚寶、謚冊、哀冊等葬儀法器。墓室整部空間顯得高大寬敞,威赫森嚴,室內布置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石刻「二十四樂舞伎」與「十二神」聚集一堂,亦文亦武,剛柔相濟,簇擁著端坐於龍床御座上的九五之尊。墓室頂、壁施彩,石刻貼金著色,棺槨上懸靈帳帷幔,五彩絢爛,煥麗恢宏,雖為幽冥世界,卻儼然一派人間宮殿之生動氣象。

石刻精品

說起永陵石刻,首先要提到棺床四周的浮雕「二十四樂舞伎」。其中樂伎22人,舞伎2人,樂伎演奏樂器共20種23件。樂器可分為彈撥、吹奏、打擊三大類。彈撥樂器有琵琶、豎箜篌、箏等3種;吹奏樂器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