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大雁塔旅遊景點介紹附圖
『壹』 陝西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版,塔身權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貳』 西安大雁塔的簡介。
大雁塔(wildgoosepagoda),原名慈恩寺塔,位於陝西省西西安市慈恩寺內。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徵。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叄』 關於介紹陝西西安的大雁塔,兵馬俑,和城牆的作文500字
這次去西安旅遊,東線的華清池算是去對地方了,其它西線的幾個景點由於導游不好,搞了一肚子的不暢快。在華清池,我們看到楊貴妃的雕像,真是太美了,難怪被人們評價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呢。整個華清池,風景很漂亮,各種池子、亭子很多,真是十步一景。因為按計劃晚上要在這里看長恨歌表演,所以白天遊玩時,特別留了個心眼,想先探探地方。結果,很容易的就被我們找到了,在一個大水池旁邊(其實應該是湖),導游告訴我們,晚上的長恨歌表演就在這片舞台上進行了,原來舞台在水上,真的很神奇。
我們乘坐的火車於凌晨5點左右到達西安,天還沒有怎麼亮,車站廣場上人不很多,我們選擇了一家最近的小店寄存了行李,12小時之內5元/件,隨後就來了好幾個人,有介紹賓館的,有自稱是導游的,我們費了好一番口舌後終於將他們甩掉。
我們看到火車站廣場南邊有小飯店已經開門了,就走了進去,要了稀飯、餛飩、肉夾饃,看起來不太衛生,但看周圍的人,大家都若無其事的吃著早點,我們也就將就著吃了。
一出火車站,迎面就看到西安的古城牆,我們按照計劃好的行程,無心多去觀賞古城牆,就直接找地方坐車去華清池。查了西安地圖,在火車站廣場南邊的解放飯店門口可以乘游5去兵馬俑和華清池,游5是每隔10分鍾一班,早班車7點。之前有網友說游5在火車站東首出口處乘,其實那是游5的停車場,不是上客站,一定要到解放飯店門口,有一塊很大的站牌,比較顯眼。我們坐上了游5的頭班車,上面的售票員服務態度非常好,給我們提前介紹了兵馬俑和華清池的情況,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到了華清池,果然是一個有獨特魅力的地方。由於是早上,天氣不是太好,遠遠的看北邊的酈山被雲霧籠罩著,猶如仙境,反而顯得更美了。
在華清池,我們找到了楊貴妃沐浴的海棠池的遺址,周圍牆上掛著白居易的《長恨歌》的連環圖片,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後面有一個金沙洞,是當年兩人沐浴之後幽會的地方。本來還打算看長恨歌表演的,聽網友說非常精彩,可惜表演要晚上才有,我們只好放棄了,到中午遊玩華清池後就去了兵馬俑。
『肆』 西安大雁塔解說詞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編輯本段]建築歷史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轉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塔內裝有樓梯,供人登臨,可俯視西安古城。
『伍』 西安大雁塔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西安大雁塔附近好玩的地方,比如說小吃街,因為我覺得美食是每個人都必不可避免的一樣東西,所以說我們在吃到美食的時候我們也會很開心。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去西安大雁塔附近尋找美食一條街,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
『陸』 西安大雁塔簡介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內建,塔身七層,通高容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柒』 西安大雁塔附近都有什麼景點
1、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是大雁塔文化休閑景區中相對獨立且主題特色鮮明的開放式園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遺址上,且現在與大慈恩寺緊鄰,具備得天獨厚的歷史價值、景觀特色和宗教意義。
『捌』 西安大雁塔的具體風景!
我來給你回答:
一、大慈恩寺 就是大雁塔的寺廟
二、大雁塔北廣場。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每日中午12點、晚上9點(夏季)音樂噴泉開始表演,節假日每日中午12點、下午2點、4點、6點、晚上9點(夏季)音樂噴泉開始表演,每次表演時間20分鍾,晚上的表演有燈光配合,煞是好看。
三、戲劇大觀圓。在大雁塔東,僅隔一條馬路,有多種戲劇臉譜和戲劇雕塑和皮影,五顏六色。
四、老西安博物館。在大雁塔北廣場內偏東,有西安過去和現在的介紹,有各種西安地方旅遊品、收藏品銷售,有硅膠人(比臘人更逼真)展覽。
五、大雁塔西苑。在大雁塔北廣場西,也就是在原來的植物園位置,有各種陝西風俗銅雕塑,反映陝西民間風俗。
六、大唐芙蓉園。 在大雁塔東100-200米。50一張票,每天晚上的水幕噴泉,還有其他表演。
七、海洋館。在大雁塔東1公里。有各色海洋生物。現在正在搞活動,兩個大人加一個孩子,票價150元。
八、大雁塔南廣場。在大雁塔正南,有玄奘的銅雕像。
九、大雁塔北廣場步行街。在北廣場到大雁塔正門之間,有各種銅雕塑。
十、大唐通易坊。在大雁塔西200米,就是原來的雁塔西路,路兩邊都是仿唐建築,銷售各種工藝品。
十一、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大雁塔北廣場西一站路,翠華路站。
再遠的地方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玖』 陝西西安的大雁塔好玩么附近還有什麼景點
大雁塔;
晚上去芙蓉園看夜景,水幕電影。
白天去慈恩寺、薦福寺看文化、北廣場看壯觀噴泉、
『拾』 西安大雁塔簡介
大雁塔即慈恩寺塔,坐落於今陝西省西安市和平門外。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為貯藏高僧玄奘從印度取回的經像而建造,最初是五層,現存為一座七級方塔。大雁塔幾經戰火破壞,又屢次修葺,前後層次有過變化,於是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看法。一說,武則天時重修,增高為十層,後經兵火破壞,只存七層,高六十四米。那麼,何時成為七層的?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 )秋,岑參、高適諸人曾同登大雁塔賦詩,其中岑參有詩雲:「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說明至遲在天寶十一載,塔高已經是七層了。一說,武則天長安年間(7OI —7O4 ),曾用青磚改修成方形樓閣式的七層,登塔攀梯也改成盤道。代宗大歷年間(766 —779 ),才改建成十層,後經戰火破壞,剩下七層。此說的主要根據,是唐代詩人章八元《題慈恩寺塔》詩:「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仙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是睦州桐廬(今屬浙江)人,代宗大歷六年(771 )進士及第,德宗貞元時曾為句容主簿。又唐人高仲武編《中興間氣集》,收錄章八元的《新安江行》,「間氣集序」曰:「起自至德元首,終於大歷暮年,述者數千,造者二十六人。」這樣看來,章詩作於岑詩之後,似無疑問。大約在大歷年間,大雁塔改建成十層,所謂「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一說,大雁塔經武則天時期改建後,一直是一座七層塔,所謂大雁塔曾被改建為十層的說法,乃後人附會臆測出來的,純屬子虛烏有。以上兩說的主要根據,或為唐人岑參和章八元的詩句,岑參的「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數字較散,但比較寫實,而章八元的「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都是整數,讀來上口,頗具律感,就如同杜牧《江南春》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一樣,其所用數詞應是約數而非實數,不必過於拘泥。考察北宋宋敏求所撰《長安志》,並未說明武則天時改建大雁塔為幾層,而稍晚的張禮卻在《游城南記》中指出,武則天時大雁塔曾重加營建至十層。張禮游而作記,其考證的廣博和可靠性,顯然不及宋敏求,也許張禮的依據就是章八元的詩,則更值得懷疑了。此外,如果說大雁塔由十層減為七層,那麼從現存塔的上下收率來看,若上面再加三層,最高的一層塔身將很小,整座塔的輪廓會形成一尖錐狀體,這與我國古代一般樓閣式磚塔的形象明顯不符,與我國古代建築追求相對舒展、深遠的屋蓋相去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