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嘔吐在泰國旅遊車上著么辦
1. 外出旅遊坐長途汽車暈車,怎麼辦
告別暈車的七種方法你在旅途中曾暈車、暈船甚至暈機嗎?從醫學上說,暈車、暈船和暈機統稱為暈動病,這個病雖不屬疑難雜症,但是由於症狀令人非常難受,下面我們介紹七種方法:1.胃復安:胃復安1片,暈車嚴重時可服2片,兒童劑量酌減,於上車前10~15分鍾吞服,可防暈車。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暈車症狀者,可再服1片。途中臨時服葯者應在服葯後站立15~20分鍾後坐下,以便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達97%,且無其它暈車片引起的口乾、頭暈等副作用。2.鮮姜:行駛途中將鮮薑片拿在手裡,隨時放在鼻孔下面聞,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薑片貼在肚臍上,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好。3.桔皮: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折,然後對准兩鼻孔兩手指擠壓,皮中便會噴射也帶芳香味的油霧。可吸入10餘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4.風油精:乘車途中,將風油精搽於太陽穴或風池穴。亦可滴兩滴風油精於肚臍眼處,並用傷濕止痛膏敷蓋。5.食醋: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途中也不會暈車。6.傷濕止痛膏: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於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7.指掐內關穴:當發生暈車時,可用大拇指掐在內關穴(內關穴在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約二橫指,二筋之間)。
麻煩採納,謝謝!
2. 去泰國暈車嘔吐怎麼辦
嘔吐是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惡心或干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並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並發症。
中醫認為,嘔吐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引起嘔吐的原因是實邪所致或因虛致吐,並分為飲食內停、情志失調、痰飲留滯、脾胃虛寒、外邪犯胃等多種證候,中醫根據不同病機給予惡心嘔吐的辨證治療,其中和胃降逆是基本治則。
辨證論治:
1、脾胃虛弱
症狀:飲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勞倦,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治法:益氣健脾,和胃降逆。
方葯:香砂六君子湯。
方中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健脾益氣,砂仁、木香理氣和中,陳皮、半夏和胃降逆。尚可加丁香、吳茱萸以和胃降逆;若脾陽不振,畏寒肢冷,可加乾薑、附子,或用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若胃虛氣逆,心下痞硬,干噫絲,可用旋覆代赭湯降逆止嘔;若中氣大虧,少氣乏力,可用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若病久及腎,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肢冷汗出,可用附子理中湯加肉桂、吳茱萸等溫補脾腎。
2、胃陰不足
症狀:嘔吐反復發作,但嘔吐量不多,或僅吐唾涎沫,時作干嘔,口燥咽干,胃中嘈雜,似飢而不欲食,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養胃陰,和胃降逆。
方葯:麥門冬湯。
方中人參、麥冬、粳米、甘草滋養胃陰,半夏降逆止嘔,大棗補脾和胃生津。若陰虛甚,五心煩熱者,可加石斛、花粉、知母養陰清熱;若嘔吐較甚,可加橘皮、竹茹、枇杷葉以降逆止嘔;若陰虛便秘,可加火麻仁、瓜蔞仁、白蜜潤腸通便。
3、外邪犯胃
症狀:嘔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發生,起病較急,常伴有惡寒發熱,胸脘滿悶,不思飲食,舌苔白,脈濡緩。
治法:疏邪解表,和胃降逆。
方葯:藿香正氣散。
方中藿香、紫蘇、白芷芳香化濁,疏邪解表;厚朴、大腹皮理氣除滿;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化濕;陳皮、半夏和胃降逆,共奏疏邪解表,和胃降逆止嘔之功。若風邪偏重,寒熱無汗,可加荊芥、防風以疏風散寒;若見胸悶腹脹噯腐。為兼食滯,可加雞內金、神曲、萊菔子以消積化滯;若身痛,腰痛,頭身困重,苔厚膩者,為兼外濕,可加羌活、獨活、蒼術以除濕健脾;若暑邪犯胃,身熱汗出,可用新加香薷飲以解暑化濕;若穢濁犯胃,嘔吐甚劇,可吞服玉樞丹以辟穢止嘔;若風熱犯胃、頭痛身熱可用銀翹散去桔梗之升提,加陳皮、竹茹疏風清熱,和胃降逆。
4、飲食停滯
症狀:嘔吐物酸腐,脘腹脹滿拒按,噯氣厭食,得食更甚,吐後反快,大便或溏或結,氣味臭穢,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葯:保和丸。
方中神曲、山楂、萊菔子消食化滯,陳皮、半夏、茯苓和胃降逆,連翹清散積熱。尚可加谷芽、麥芽、雞內金等消食健胃;若積滯化熱,腹脹便秘,可用小承氣湯以通腑泄熱,使濁氣下行,嘔吐自止;若食已即吐,口臭乾渴,胃中積熱上沖,可用竹茹湯清胃降逆;若誤食不潔、酸腐食物,而見腹中疼痛,脹滿欲吐而不得者,可因勢利導,用壓舌板探吐祛邪。
5、痰飲內停
症狀:嘔吐物多為清水痰涎,胸脘滿悶,不思飲食,頭眩心悸,或嘔而腸鳴,苔白膩,脈滑。
治法:溫化痰飲,和胃降逆。
方葯: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
方中生薑、半夏和胃降逆,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溫脾化飲。尚可加吳茱萸、陳皮溫脾燥濕以化飲。若氣滯腹痛,可加厚朴、枳殼行氣除滿;若脾氣受困,脘悶不食,可加砂仁、白豆蔻、蒼術開胃醒脾;若痰濁蒙蔽清陽,頭暈目眩,可用半夏白術天麻湯以健脾燥濕,化痰熄風;若痰郁化熱,煩悶口苦,可用黃連溫膽湯以清熱化痰,和胃止嘔:若胃脘脹滿,胃中有振水聲,可暫加甘遂細末0.5g,裝入膠囊,早晨空腹溫開水沖服,每日1次,連2—3日。
6、肝氣犯胃
症狀:嘔吐吞酸,噯氣頻作,胸脅脹滿,煩悶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嘔吐吞酸更甚,舌邊紅,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方葯: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湯。
方中柴胡、枳殼、白芍疏肝理氣,厚朴、紫蘇行氣開郁,半夏、茯苓、生薑、甘草和胃降逆止嘔。尚可加橘皮、旋覆花、竹茹、炙枇杷葉等以增強和胃降逆之力;若氣郁化火,心煩咽干,口苦吞酸者,可合左金丸以清熱止嘔;若兼腑氣不通,大便秘結者,可用大柴胡湯清熱通腑;若氣滯血瘀,脅肋刺痛,可加丹參、鬱金、當歸、延胡索等活血化瘀止痛。
偏方治療:
1、飲羊奶治反胃干嘔
[方劑] 鮮羊奶適量。
[制用法] 將羊奶煮沸。每次飲1杯,每日2次。
[功效] 滋陰養胃。治陰虛所引起的反胃、干嘔等症。
2、醋礬糊外敷止嘔
[方劑] 陳醋、明礬、麵粉各適量。
[制用法] 上三味共調成糊狀。用時敷於兩足心湧泉穴,用紗布包紮固定,一般半小時後可發生止嘔作用。
[功效] 消積解毒、清熱散癖。用治嘔吐不止、泄瀉。
3、蘿卜蜂蜜止惡心嘔吐
[方劑] 蘿卜1個,蜂蜜50克。
[制用法] 將蘿卜洗凈切絲搗爛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 健脾,和中,養胃。用治惡心嘔吐。
4、白鬍椒半夏治嘔吐
[方劑] 白鬍椒、制半夏、鮮姜等份。
[制用法] 前兩味共研細末。鮮姜煎湯。以姜湯和面同白鬍椒末、半夏末調勻並捏成大丸粒。每服30-40丸,用姜湯送下,每日2次。
[功效] 暖腸胃。用治嘔吐(包括胃炎,幽門肥厚、狹窄,胃癌初期等的嘔吐)。
5、甘蔗薑汁治吐食干嘔
[方劑] 甘蔗汁半杯,鮮薑汁1湯匙。
[制用法] 甘蔗汁是將甘蔗剝去皮,搗爛取的汁液。薑汁製法與此同。將兩汁和勻稍溫服飲,每日2次。
[功效] 清熱解毒、和胃止嘔。
推拿療法
推揉脾經100~300次(約3分鍾),健脾和胃。推板門穴10 0~300次(約3分鍾),降逆止吐。按揉外勞宮穴100~300次(約3分鍾),溫陽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約5分鍾),降逆止嘔。摩腹100~300次(約3分鍾),消食和胃,降逆止嘔。
針灸治療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合谷、公孫,用瀉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飲食停滯型:常用內關、公孫、足三里、天樞、下脘,用瀉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肝氣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陽陵泉、太沖,用瀉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虛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內關、足三里,補法加灸,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陰虛型:常用中脘、內關、陰陵泉、胃俞,用補法,滋陰養胃,降逆止嘔。
脾胃實熱型:常用內關、中脘、公孫、天樞、支溝、下脘,用瀉法,清熱導滯,和胃止嘔。
驚恐氣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太沖、神門、陽陵泉,用瀉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嘔。
食療:
1、大麥100克,泡半日,煮粥,加少量蘇打、糖及鹽,以喝米湯為主。加蘇打是為了防治因嘔吐發生的代謝性酸中毒。
2、豬肚(胃)或羊肚半隻,去脂膜,開水焯過後切絲,慢火煨湯,快熟時加鮮薑片50克,再煮10分鍾即可。
3、橘皮、佛手各50克,文火燉約30分鍾,藕粉50克冷水沖開後加入,煮開,加白糖調味即可。
4、豬或羊腔骨約500克,慢火煨爛,白蘿卜200克切塊,乾薑、橘皮各50克加入,再煮約20分鍾,加鹽及調料,頻頻喝湯。
5、谷芽及麥芽各100克(自備或中葯店有售),洗凈,文火煮約30分鍾,加入枇杷果100克(去皮核),山楂50克(去核),再煮約20分鍾,加冰糖適量,可食果肉、喝湯。
3. 我外出旅行時乘汽車暈車,怎麼辦
1、橘子皮
2、治風濕關節痛得貼片肚臍或動脈
3、聽音樂、打撲克,轉移注意力
4、睡覺【我通常都睡不著、、、
4. 如果你坐車暈車,想要吐,但是你坐在車上你會怎麼辦
僅供參考,可以按脈窩。
預防暈車
在教學視頻中,暈車模型:回人體比喻為一部天平,答橫膈膜作為天平的底座,由頭到橫膈膜作為天平的支柱,與頭平行是天平的杠桿,頭是杠桿的支點,在杠桿的二端是托盤。正常人,橫膈膜內沒有積水,人體無論怎麼運動,天平都不會失去平衡;如果橫膈膜內有積水,當坐車時,由於車輛的顛簸,就會造成橫膈膜內積水的晃動,這樣,隨著天平底座的晃動,整個天平都失去平衡。這就是暈車的原理。
暈車是由於橫膈膜內有積水,可以利用五苓散把橫膈膜內的積水利掉。
暈車,還可以按內關穴,就是所說的脈窩。按一下,堅持半分鍾左右,放開,再按。同時,內心想「別吐」。如果為了吐,心想「吐」。
5. 每次坐車都暈車嘔吐,車上的味道讓我想吐,車顛簸就頭暈難受,不讓開窗太痛苦了,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朋友你好~這個問題很普遍~典型的暈車案例!遇見這種情況,可以在上車之前,找點你喜歡的味道噴在身上,這樣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