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國旅遊 » 日本能劇旅遊

日本能劇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17 23:04:11

Ⅰ 找一部有關講日本能劇的日劇

《歌舞伎華之戀》演的是歌舞伎,兩人都有東西是那個草,這個有點不一樣,其他設定都是一樣的

Ⅱ 日本能劇是怎樣的文化

能劇和狂言屬於兩種不同的戲劇類型形態。「能劇」表現的是一種超現實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現的,由他來講述故事並完成劇情的推動。現實中的一切,則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現,用來表現幽靈、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則是以滑稽的對白、類似相聲劇一樣的形式來表演。無論是能劇還是狂言,劇本所採用的語言均為中世紀時的口語。能劇及狂言在今天的社會中,遇到的最大威脅,就是青年人對古老戲劇失去了興趣。 就其廣義而言,能戲 包含了喜劇形式的狂言,它在14世紀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專業戲劇。 雖然能戲和狂言乃是一道發展起來並且密不可分的,但是他們在許多方面確實大相徑庭。能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象徵的舞台藝術,其重要性在於稀有的美學氛圍裡面的儀式和暗示。而狂言的主要意義在於讓人發笑。 http://ke..com/view/340630.html?wtp=tt網路的= =我覺得能劇就是一種類似於京劇,但是很深奧、難懂,就是有點抽象的美學藝術孕育在裡面。

Ⅲ 日本能劇是借鑒中國的么

不是,能來劇是日本本土自發展的戲劇。
日本的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隨後的發展又融入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如雜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戲。
今天,它已經成為了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這類劇主要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在表演形式上輔以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能是以主角演員的歌舞為中心,與伴奏之唱念及奏樂所構成的音樂劇。演員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徵;能的面具稱為能面。
戲劇的要素是由舞蹈(舞)、唱念(謠)和奏樂(囃子)所構成。其中負責舞與謠等實際表演技巧的是主角(仕手:シテ,能的主角)、配角(脅:ワキ,能的配角)以及狂言演員(狂言方);負責音樂伴奏的是樂師(囃方),由笛樂師(笛方)、小鼓樂師(小鼓方)、大鼓樂師(大鼓方)、太鼓樂師(太鼓方)組成。主角負責主導齊唱(地謠)以及演出進行的管理;演出進行由輔佐員(後見)執行。配角、樂師和狂言演員合稱為三役。

Ⅳ 什麼是日本能劇

日本的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隨後的發展又融入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如雜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戲。今天,它已經成為了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這類劇主要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在表演形式上輔以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能劇和狂言屬於兩種不同的戲劇類型形態。「能劇」表現的是一種超現實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現的,由他來講述故事並完成劇情的推動。現實中的一切,則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現,用來表現幽靈、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則是以滑稽的對白、類似相聲劇一樣的形式來表演。無論是能劇還是狂言,劇本所採用的語言均為中世紀時的口語。能劇及狂言在今天的社會中,遇到的最大威脅,就是青年人對古老戲劇失去了興趣。 就其廣義而言,能戲 包含了喜劇形式的狂言,它在14世紀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專業戲劇。 雖然能戲和狂言乃是一道發展起來並且密不可分的,但是他們在許多方面確實大相徑庭。能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象徵的舞台藝術,其重要性在於稀有的美學氛圍裡面的儀式和暗示。而狂言的主要意義在於讓人發笑。 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對能劇和狂言提出了具體的保護計劃,日本政府也已經把能劇及狂言列入到「文化財產」之列,能劇和狂言及其藝術家們得到了全方位的保護。培訓戲劇演員的計劃得到了日本政府提供的財政支持,一整套記錄該古老劇種的計劃正在籌備實施當中。 對於能劇演員來說,最重要的是表演時戴上的面具。能劇面具對於能劇表演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就像商家的招牌是聖物,掛上去絕對不能再碰地下一樣。能劇演員尊面具為聖。他們表演時穿的衣服、襪子等都可以給人看,唯獨是面具,像珍寶一樣放在鋪上錦布的木盒中,別人不可以隨隨便便看。 能劇即將上演的時候,由於表演時穿的衣服十分寬大,需要別人幫忙穿,假發也需要別人幫忙戴好並系好,但是,面具絕對要自己戴上。他們相信,一個面具,是獨一無二的一個角色的靈魂,不能讓別人侵犯。而能劇的面具,大致可以分為男、女、老、幼、靈、鬼六大類,表演能劇而戴錯面具,是十分失禮的。 戴面具的時候,表演者會小心翼翼地從木盒中取出面具,兩手捏著面具的兩側,把面具的正面對著自己的臉,說:「我要演你了。」這是千百年來的傳統,每個能劇表演者表演前都會這樣做。說完,就小心翼翼地把面具反過來戴好。 傳統的能劇包括五齣戲,中間三出或者四齣穿插狂言,但今天的能劇更可能僅包括二出或者三出戲,中間穿插一出或者兩出狂言。節目或者單劇都是基於序、破、急的基本戲劇結構(jo-ha-kyu,序言-解釋-結尾),單劇則通常只有一個序,三部分破,加上一個急部分。能劇的保留劇目,由《翁》和現存的分為五組的240個劇本組成。《翁》更多地是一種儀式而非演出。五個組的能劇,第一組為神劇(「神事物」)),主角首先以人出現,再以神明形式出現。這些劇動作緩慢,今天已經很少表演。第二組為戰士劇(修羅物)。多數表演當中有這樣的場景:在平源戰爭中戰敗一方的戰士請求祭司為他的靈魂祈禱。

Ⅳ 關於日本能劇的

傳統的能劇包括五齣戲,中間三出或者四齣穿插狂言,但今天的能劇更可能僅包括二出或者三出戲,中間穿插一出或者兩出狂言。節目或者單劇都是基於序、破、急的基本戲劇結構(jo-ha-kyu,序言-解釋-結尾),單劇則通常只有一個序,三部分破,加上一個急部分。
能劇的保留劇目,由《翁》和現存的分為五組的240個劇本組成。《翁》更多地是一種儀式而非演出。五個組的能劇,第一組為神劇(「神事物」)),主角首先以人出現,再以神明形式出現。這些劇動作緩慢,今天已經很少表演。第二組為戰士劇(修羅物)。多數表演當中有這樣的場景:在平源戰爭中戰敗一方的戰士請求祭司為他的靈魂祈禱。
第三組能劇是假發戲。通常,假發戲是關於平安時期(794–1185)的一個美麗女人的故事,這個女人陷入深深的愛情之中。第四組能戲是最大的一組,一般稱為雜能(zatsu noh),因為這種劇目涉及到多樣的主題。第五組能戲叫做惡魔能(鬼畜物kichiku-mono)。這種戲動作最快,主角經常首先以人的形式出現在第一場,後來第二場中復以惡魔的身份出場。
一出能戲: 葵之上
能戲《葵之上》是經常上演的常備劇目。該劇的原作者不詳,它是由世阿彌根據11世紀的一部由紫氏部撰寫的小說《源氏物語》改編成。
一開始,宮廷官員(為「脅連」的角色)解釋說葵是一個叫做源氏的宮廷貴族之妻,身懷六甲,女巫瑛日被招來,想搞清楚到底什麼鬼魂附體。折疊的袍子放在舞台前面,代表葵。
女巫(「連方」的角色)將附體的鬼魂招來了。
鬼魂走來。主角戴著代表復仇女神的面具。她是源氏的失寵的情人六女。六女述說他自己的遭遇,她說,這個世界上幸福乃是曇花一現,它對容光煥發的源氏的妻子葵充滿怨恨。在不久前的一次節日聚會上,葵的車將六女的車擠到一邊,六女受到進一步的羞辱。
六女的靈魂用扇子毆打葵,然後就走入舞台後面。助手用袍子擋住觀眾視線,主角取下復仇女神面具,換上女魔鬼面具。
宮廷官員叫來信使,要他邀請山中的苦行僧過來驅逐魔鬼。
驅邪開始,主角回到舞台中央,現在戴上了惡魔的面具,手中揮舞魔杖。 他們激烈交戰,六女的憤怒的靈魂被苦行僧的咒語打敗了。佛法的勝利和葵的得救,這個結局與小說《源氏物語》大相徑庭;在小說裡面,葵在生產源氏之子時死去。

Ⅵ 日本如今看能劇最好的地方有哪些

如果沒有特別來學習,自現代的一般日本人都看不懂能劇。再加上價格昂貴,相對於歌舞伎等其他傳統藝能,能劇目前受眾相對較少。
現在的能有五個流派(觀世、寶生、喜多、金剛和今春),劇目也有 200 多種,事先查好劇目和地點,選好了就去吧。一場的票價一般在 5000 日元以上,根據座位和演出陣容差別甚大。
能的劇場叫「能樂堂」,大多數都在室內劇場,集中於東京、京都等城市。最著名的就是東京的「國立能樂堂」,出於其國立的性質,演出質量較高。其他值得推薦的就是五大流派自己的能樂堂,觀世能樂堂、寶生能樂堂和十四世喜多六平太紀念能樂堂在東京,在京都有金剛能樂堂。其他私立的小能樂堂也不少。

Ⅶ 請介紹一下日本能劇

日本的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隨後的發展又融入了多種藝回術表現形式,如雜技答、歌曲、舞蹈和滑稽戲。今天,它已經成為了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這類劇主要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在表演形式上輔以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Ⅷ 日本能劇是什麼

能劇和狂言屬於日本四種古典戲劇形式之列。其他兩種喜劇形式是歌舞伎和木偶。就其廣義而言,能戲 包含了喜劇形式的狂言,它在14世紀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專業戲劇。 雖然能戲和狂言乃是一道發展起來並且密不可分的,但是他們在許多方面確實大相徑庭。能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象徵的舞台藝術,其重要性在於稀有的美學氛圍裡面的儀式和暗示。而狂言的主要意義在於讓人發笑。

能樂的歷史

14世紀早期,秉承數個世紀舞台傳統的各種各樣的表演劇團巡迴地在寺廟、神社和節慶場合演出。他們一般都有貴族的贊助。「猿樂」就是這諸多流派之一。出色的戲劇作家兼演員觀阿彌 (1333–1384) 及其子世阿彌(1363–1443)將猿樂改革成為能樂,他們創設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襲至今。觀阿彌(1333–1384)將大眾娛樂「救世舞」的音樂和舞蹈元素引入猿樂,它的行動吸引了室町幕府將軍足利儀滿 (1358–1408)的注意並且得到了後者贊助。

觀阿彌死後,世阿彌成為觀世劇團的頭目。儀滿繼續贊助劇團,這使得它能夠有機會進一步提煉能樂的審美原則,包括物真似亦即模仿事物,以及戲劇的語言yugen,受禪宗影響的一種美學理想,強調對於神秘深邃的追求。除了寫下很多膾炙人口的能樂劇作之外,世阿彌還撰寫了很多論文,對後來幾個世紀內能的表演起到了規范作用。

室町幕府倒台之後,能樂得到軍事領袖豐臣秀吉的贊助;17世紀,能樂成為德川慶喜的官方財產。在這些年裡,表演比世阿彌時代變得更為緩慢凝重。

隨著幕府制度結束,明治時代(1868–1912)的能樂由於梅若實 I Umewaka Minoru I (1828–1909)這樣的表演者的執著以及貴族的贊助,得以繼續發展下去。二戰之後,能樂必須完全仰賴公眾的支持方能生存。今天,人數不多但是非常熱忱的觀眾繼續支持能樂,相當數量的業余愛好者通過繳納歌舞學費在繼續支持能樂。最近幾年,圍繞火光的室外能樂表演越來越流行,夏季在寺廟和神社和公園舉辦這樣的表演為數不少。
http://www.lifepop.com/view.aspx?castid=269768

木偶戲是日本專業的傀儡戲,又稱」文樂〃,這個詞來源於」文樂座〃——存活到近代的唯一一個商業木偶劇團的名稱。木偶戲17~18世紀發展起來,又叫做木偶凈琉璃(」人形凈琉璃〃),這個詞彙本身說明了木偶劇的起源和實質。」人形〃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琉璃〃的意思則是一種伴以三味線演奏的戲劇說唱。
跟歌舞伎一樣,木偶戲乃是江戶時代 (1600-1868)朝氣蓬勃的商人文化的組成部分。木偶戲雖然使用木偶,但是並非兒童戲。木偶劇的許多有名的劇本都是由著名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1724) 撰寫的,近松的高超技藝使得木偶人物形象和情節在舞台上栩栩如生。

木偶戲的歷史
早在平安時期(794-1185),居無定所的木偶戲表演者「傀儡子」,浪跡日本,挨門挨戶表演換取一定的施捨。 木偶戲的這種街頭娛樂性質一直延續到江戶時期,通常的情形,「傀儡子」手上操控兩個木偶,脖子上掛著的一個大盒子就是舞台。一些傀儡子被認為定居在相當於今天神戶附近的西宮和淡路島。到了16世紀,這些團體中的傀儡子們被召到京都為皇室和軍事領導人表演。正是在這個時候,木偶戲與凈琉璃結合起來。

凈琉璃的先驅是雲游的盲人表演者,他們一邊吟唱描寫平氏源氏戰爭的敘事詩《平家物語》,一邊自己用四弦琵琶伴奏。到了16世紀的時候,三味線取代了琵琶作為伴奏工具,凈琉璃風格逐漸發展成熟起來。凈琉璃這個詞來源於早期流行的一個吟唱作品,該作品是關於一個武士和凈琉璃姬的愛情故事。

結合吟唱和三味線伴奏的木偶戲藝術在17世紀的江戶 (現在的東京)越來越受歡迎,在這里,幕府將軍和其他軍事領袖給予木偶戲巨大支持。這個時候的許多木偶戲表現了傳說中的英雄坂田金平的冒險故事,坂田金平膽略過人,一生建立了豐功偉績。但是,只有在商業城市大阪,由於兩個天才人物的努力,木偶凈琉璃才迎接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這兩個人物是吟唱者竹本義大夫(Takemoto Gidayu(1651-1714) 和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

http://hailiang.blogerhome.com/115874.shtml

歌舞伎
http://www.kantsuu.com/riben/Print.asp?ArticleID=9771

Ⅸ 日本能劇

大歌舞伎到中國來巡演過,能劇還沒有,想看只能等機會。

屬於你懂日本語也聽不明白在說什麼,因為古語太多了,反正看的不明不白。
松竹大歌舞伎 近松座 中國公演

Ⅹ 介紹日本能劇與歌舞伎相關書籍

《點擊日本》由11章共324個詞條構成,以日本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日本社會為重中之重,又兼回顧了其他方答面的內容。按每章的排列順序,內容分別是:日本的地理和歷史,日本的政治、經濟、教育、日本的語言和文學,日本的傳統文化,日本的傳媒與IT產業,現代日本社會,日本的觀光旅遊,日本的節假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日本的動植物和傳說,日本的流行語和新語。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