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與旅遊
❶ 美國旅遊業占國民經濟的百分比
美國旅遊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8.5%,市值高達2100多億美元
❷ 美國旅遊業與經濟的關系
旅遊業興旺,當然就可以帶動經濟的繁榮,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呀!
❸ 在政治、經濟、文化、旅遊4個方面比較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的差異
政治方面:
1英國:
政體為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
2法國:
典型的半總統制半議會制的民主共和制的國家,國家政權帶有鮮明的階級性。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之前是7年,於2000年6月根據全民公決結果改為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
3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於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確定了德國五項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聯邦制、法制國家和社會福利制度。1956年、1968年曾作過較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了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於全德國。
德國國會大廈[10]《基本法》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外交、國防、貨幣、海關、航空、郵電屬聯邦管轄。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聯邦議院選舉通常每四年舉行一次,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擁有組閣權。德國實行兩票制選舉制度。
4美國:
美國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憲政立憲共和國,有世界上最早並仍在運作的成文憲法,並經立法機構批准產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統官員也通過多數制選舉產生。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總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職權集中於總統一人,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不對國會負責。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
經濟方面:
1英國: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並連續第二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資國。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2法國:
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由於發債問題,法國發行了43億歐元的10年期國債。盡管融資規模達到了預期上限,但收益率情況卻並不樂觀。平均的中標收益率為2.98%,超過了3月1日同類發行中的2.91%。認購倍數為2.56倍。在法國國債發行結果公布後,該國基準的10年期國債價格走低。10年期法國國債收益率周四早盤升至3%上方,5年和30年期法國國債的收益率也不同程度走高。
3德國:
德國是個靠科技興國的國家,德國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是全球第四大工業國。根據2011年人類發展指數,德國的生活水平排名世界第9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賓士、寶馬、大眾都位於德國,德國依靠世界最先進的汽車品牌和技術成為歐洲最強者。在醫療領域和技術創新上名列世界前列。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三大商品進口國,幾十年來,德國在對外貿易方面處於世界的絕對領先地位,被譽為「出口冠軍」。
4美國:
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文化方面:
1英國:
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1998/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現代高等教育體制的發源地。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也擁有一大批世界上最頂尖的高等學府,為英國和世界培養出許多傑出科學家和政治家等。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信奉基督教,盡管當前去教堂做禮拜的信徒人數並不多,每周大約只有110萬人。穆斯林是英國國內最大的非基督教團體【超過150萬人】,此外,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也擁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2法國: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偵探小說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俠盜亞森羅平,和喬治·西姆農的梅格雷探長。
3德國:
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別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內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德國圖書出版業中心。德國圖書出版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占第二位。
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
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強,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注重准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換合作夥伴。
4美國:
在美國,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非聯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有法定義務在公立學校接受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即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分公立、私立兩種,大部分是公立學校,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制。另外,中小學校一般免費或半費供應午餐,學生由校車定點接送。
旅遊方面:
1英國:
著名景點
【愛丁堡】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蘇格蘭威士忌中心
【巴斯】羅馬古浴場普爾特尼三拱橋皇家新月型大廈
【格林威治】格林威治公園海事博物館千禧巨蛋
【劍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聖瑪利教堂
【倫敦】國會大廈和大本鍾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杜莎夫人蠟像館
福爾摩斯博物館格林威治天文台海德公園漢普頓宮肯辛頓宮倫敦塔聖保羅大教堂
塔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溫莎古堡西敏寺
【溫莎】溫莎城堡溫莎樂高樂園伊頓學院
「泰晤士河」為英格蘭最長之河流(英國第二長河,次於354公里的塞文河),也是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和倫敦地標之一。
2法國:
法國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7000多萬人次,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超過該國人口。2010年,法國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國家。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舉世聞名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
凡爾賽宮,埃菲爾鐵塔,塞納河遊船,作為地標式景點,巴洛克風格的凡爾賽宮殿和花園可是不能錯過的景點。菲爾鐵塔。此時,可以在梧桐樹影下,沿著塞納河步行至埃菲爾鐵塔,沿途安靜而美麗。埃菲爾鐵塔亮燈的瞬間,最為美麗,可不要因為置身塔內而錯過這一美好的瞬間哦!塞納河遊船也是巴黎不可錯過的活動之一,遊船結束後,不要急著返回,參與到巴黎青年之中,在塞納河岸喝喝小酒,是個感受巴黎好時機。
蒙馬特高地所屬的區是巴黎最年輕的區,也散發著巴黎的活力。這里有風景秀麗的蜿蜒小徑,有高大神聖的聖心教堂,有畫家聚集的小丘廣場,有夜夜笙歌的紅磨坊,還有寫滿愛情的巴黎愛牆。巴黎是藝術家的天堂,而蒙馬特則是藝術家的聚集地。這是一個和諧包容了宗教、藝術、香艷和愛情的地方。
3德國:
德國一直受到旅遊者的青睞,根據德國旅遊業中心(DeutscheZentralefürTourismus,DZT)的報告,2004年來德國的外國遊客首次超過4500萬人次,並且持續增長,這些遊客中的大部分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美國和亞洲。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和科隆是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德國城市,最受歡迎的聯邦州是巴伐利亞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和巴登-符騰堡州。
相比較外國遊客喜歡游覽大城市,德國人自己更喜歡去小城鎮和具有鄉村風味的地區,北海海岸、波羅的海海岸、黑森林和博登湖是最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德國擁有15座國家公園、93座自然公園和14個自然保護區,從北部的河口一直到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德國人還喜歡步行遠足和騎自行車出遊,總長超過190000千米的遠足路線貫穿整個德國,自行車線路也長達40000千米。
德國的各類音樂會、藝術展覽、戲劇表演、國際性大型體育比賽、街頭慶祝活動和聖誕市場也吸引了不計其數的遊客。德國的節慶活動很多,比如慕尼黑啤酒節、科隆「克里斯托夫上街日」(ChristopherStreetDay,驕傲遊行)、柏林文化狂歡節(KarnevalderKulturen)、美因茨狂歡節、科隆狂歡節等,都是享有悠久歷史和國際聲譽的民間節慶。
4美國: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民族文化使它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旅遊國家。在大平原的西部大山區,有著名的大峽谷國家公園和黃石國家公園;靠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區有風光綺旎、陽光燦爛的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和洛杉磯就位於此。在北部近加拿大邊界附近,有著名的五大湖游覽區,其中最壯觀的景點是尼亞加拉大瀑布。此外,位於美國西面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也是全球聞名的度假勝地。還有適於冒險者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美國共有21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其中2項與加拿大共有),其中包括8項世界文化遺產,12項世界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
❹ 去美國旅遊需要什麼條件
美國旅遊簽證所需要准備的材料都是根據你的情況來准備的。一般准備材料如下:
一、護照
1.有效期從美國離境時至少半年以上的護照原件,至少留有一整張空白頁申請人護照原件;
2.護照首頁復印件;
3.請在護照最後一頁簽名(中文姓名);
4.持換發護照者,需同時提供所有舊護照原件。
二、照片
51X51毫米6個月之內近期彩色免冠照片2張(要求背景需為白色,且露出耳朵)。如果當地無條件拍攝,可於面試前一天到使館附近的照相館照。
三、名片
個人名片2張
四、美國簽證所需要的家庭證明
1.身份證復印件(要求身份證正反兩面復印在A4紙的同一面上);
2.全家戶口本原件、復印件(復印件包含戶口本首頁,戶主頁,本人頁,配偶頁);
3.結婚證原件(如證件丟失請提供民政局開具的丟失證明),復印件一份,全家福照片;
4.申請人個人簡歷一式兩份,中英文各一份。
五、美國簽證所需要的資產證明
1.(以下任何方式的原件,余額總和至少有10萬元以上)
①銀行存摺本原件(上有正常規律的存取記錄);
②定期銀行存單原件(請注意大額存錢時間須在至少3個月前);
③銀行儲蓄卡、信用卡原件(建議:一並帶上銀行列印並蓋章的3-6個月的流水帳);
④股票交割單、有價證券、工資收入單;
⑤自己或配偶或其他直系親屬的房產證原件,汽車行駛證(藍本)原件(若有請提交,沒有就不用提交);
⑥其他任何證明申請人財力的材料身份證復印件(要求身份證正反兩面復印在A4紙的同一面上)。
2.不少於五萬(50,000元)"存款證明"原件,"存款證明"需為銀行標准格式,有正確的英文譯文,不可手寫。
六、營業執照
所在單位為企業單位的申請者,請提供營業執照副本的清晰復印件,用A4紙復印,有年檢記錄,並在復印件上加蓋單位公章。
七、機構代碼證
所在單位為事業單位的申請者,請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清晰復印件,用A4紙復印,有年檢記錄,並在復印件上加蓋單位公章。
八、在職證明
1.在職證明一式兩份,中文一份,英文一份. 在職證明和收入證明開在同一張抬頭紙上;
2.在職證明必須使用公司正規抬頭紙列印,並加蓋公司紅章;
3.在職證明內容需包括:單位名稱、本人職務及收入、旅行時間、負責人職務、簽字以及電話、傳真,和單位的營業執照/企業機構代碼證號。並需要註明擔保申請人按期回國;
4.每人面簽時都要提供擔保原件。
九、機票酒店訂單
1.機票訂單一份
2.酒店訂單一份
十、派遣涵
用公司抬頭紙列印的公司派遣函一式兩份,中英文各一份。
十一、行程表
商務考察期間的行程表,中英文各一份,要求盡量詳細。
十二、填寫完整的DS-160電子表
網上填寫完整的160表格,並列印簽名。
十三、在任意一個中信銀行網點購買的兩聯「MRV Fee Receipt」(美國簽證申請費,246美金)。
十四、其他(可選)
1.在職公司彩色宣傳冊.
2.如證件丟失請提供民政局開具的丟失證明.
十五、出國記錄(可選)
在國外拍攝的背景為當地標志性建築本人紀念照數張。之前有出國記錄的老護照原件(若有)。註:若老護照找不到或者是公務護照(面試時不能提供),若有之前簽證頁的復印件也可。
若以上都無,請務必找到當時在國外拍攝的背景為當地標志性建築本人紀念照以證明自己出過國。
如申請人曾經訪美,請提供相關文件給予證明。
十六、美國簽證所需的學歷證書原件。(可選)
註:年輕未婚人士,面試時請盡量攜帶。
職稱證明原件。(若有)
榮譽資格證書原件。(若有)
專業從業資格證書原件(例如:教師,律師,醫生,護士,會計,建築師,工程師等專業人才公務員請提供有效證件原件)。
備註:上一個美國同一類型的簽證失效不到一年的可以不面試。如有其它疑問,請瀏覽美國國務院網頁
❺ 在政治、經濟、文化、旅遊4個方面比較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的差異
政治上:美國是三權分立的總統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就是說女皇是沒有實權的。法國和德國都是議會制吧,總理是有實權的
經濟上:現在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經濟最強,經濟實力依次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
文化上:英國和美國都是英語國家,文化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主要美國以前是殖民地。法國比較浪漫的色彩,德國是感覺很生硬,但是文化上來說,馬克思恩格斯都是德國的,文化上有很大的作為吧
旅遊上:英國出名的么就是倫敦鍾塔,泰晤士河,還有就是足球,英超,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聯賽,法國么就是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凱旋門之類的,至於德國么,可以去看看柏林吧,美國的去處就多了為,迪士尼,阿拉斯加等等
❻ 美國旅遊收入占經濟比例是多少
在旅遊經濟中處於中心拉置, 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央政府的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在10%
❼ 求一篇關於美國經濟、法律、旅遊、的英語論文
美國經濟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 美國經濟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economies of both capitalism and mixed economy. In this system,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to do micro economic decisions, the government role in the domestic economic life are relatively minor; however, the sum of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ccounts for 36% of GDP;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social welfare network is relatively small,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business is also lower than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ll regions of the country, economic activity center is not a. For example: New York city is the financial, publishing, broadcasting and advertising instry center; Losangeles is a film and television proction center;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the Pacific Northwest Coast is 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the Midwest is
America economy
Manufacturing and the center of heavy instry, is well-known Detroit Motor City, Chicago is the region's 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center; southeast to medical research, tourism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nstries as the main instry, and because of the salary costs lower than other regions, thus continuing to attract investment in manufacturing
美國法律
美國法來源於英國法,又根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作了較多的改變。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聯邦除在國防、外交和州際商業等方面外,無統一的立法權;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權基本上屬於各州。
USA method derived from British law, according to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USA made more changes. In the early days America developed a written constitution, the federal and state own legal system. In addition to the national defense, foreign affairs and the federal interstate commerce, no unified legislation; legislation of criminal and civil and commercial aspects basically belongs to the state.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❽ 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增長主要得益於傳統工業部門的復數旅遊業的蓬勃發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的增長主要得益於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
故選:D.
❾ 去美國旅遊適合帶哪些特色禮品回國,要經濟實惠。
去美國旅遊適合帶哪些經濟實惠的特色禮品回國:
要看給的對象,小孩子的話帶些美國的零食,小玩具,
大人的可以買些衣服,包包,紅酒,化妝品,香水等用品,
老人可以帶些地方土特產。
❿ 綜述美國經濟、旅遊業特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全面的優勢。在完成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轉變之後,美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上述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持續增長。從1955至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雖然在同一時期西歐各國和日本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了美國(法國為5.7%、聯邦德國為5.1%、日本為7.2%、英國為2.8%),但是戰後美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仍佔有優勢地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時期美國經濟曾經出現連續106個月的持續增長,這一記錄直至9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
美國戰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優勢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是表現在採取工業國有化的形式,而是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對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進行干預。其主要特點是不斷地依靠增加國家預算中的財政支出,依靠軍事定貨和對壟斷組織甚至中小私營企業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雖然美國沒有在戰後實行工業國有化,其經濟體制仍保持著較為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戰後對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重大科研項目、現代化公共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比如美國政府對發展原子能工業的投資,從1945年至1970年共計175億美元;對宇航工業的投資,從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戰後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對新科技產業部門的投資風險高,因此戰後美國政府就主動出面承擔起對這些部門的投資任務。美國政府在戰後對經濟的干預還表現在,為了維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項目下通過國家購買進行出口,另一方面對某些美國產品的出口實行補貼。在「援外」項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國出口比重中,1949年佔46%,50年代佔30%左右,60年代佔20%左右。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科研和教育網點,推行社會保障政策等,在緩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著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沒有傳統工業負擔的美國西部和南部,由於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石油而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製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新財團也驟然興起,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與傳統的東北部財團形成激烈的競爭。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的資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了美國最大的銀行——美洲銀行;而南部的得克薩斯州由於戰時石油開采和軍事工業的擴建也形成了得克薩斯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在50年代就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財團,其實力僅次於摩根財團和洛克菲勒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的實力雖然差一些,但是它經常和其他財團結盟與東北部的老財團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展開對抗。美國西部和南部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財團的興起,對美國的政治也產生巨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歷屆政府的大權主要由東北部的財團操縱,但是這種政治局面在戰後開始發生變化,西部和南部的財團逐漸在政治上與東北部的財團展開競爭。美國的政治權力不再由「多雪地帶」的東北部獨占,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地帶」開始分享政治權力。
再次,現代跨國公司在美國興起。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上半期就已出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早期的跨國公司還是以局部地區為重點,其經濟實力和業務經營的多樣化也沒有達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地步。戰後,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獲得空前的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原因是:(1)美國在戰後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領導權。美國的壟斷企業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擴張,充分地利用全球資源和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以投資代替出口,擴大並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從而贏得高額利潤。(2)美國政府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採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兼並的浪潮。第一次兼並浪潮發生於 19、20世紀之交,主要為同一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吞並小企業。第二次兼並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從控制生產開始,到控制原料的供應和加工,直至最終控制銷售市場。第三次兼並浪潮就發生在二戰後,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點為混合合並,即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互不聯系的企業進行合並和吞並,從而形成混合聯合公司。這樣的混合聯合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是僅以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為主要目標,而是以世界市場為導向,為世界市場設計商品,根據全球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同分布情況,同時在幾個國家生產,並把自己的金融和銷售戰略瞄準世界市場。由此,通過戰後混合兼並的美國大公司紛紛成為現代跨國公司。它們擁有巨額的資本、廣泛的經營范圍,並且其業務經營強調「全球戰略」,因此可以獲取龐大的利潤。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原先的主業是製造汽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除了製造汽車,還製造飛機發動機、洲際導彈、潛艇、宇宙飛船和家用電器等,並且在全球范圍內設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網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60年代合並了120個不同的工商企業,並將業務擴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個國家中建立150餘家子公司,經營范圍也擴大到麵包和食品、人造纖維和紡織、建築、旅遊、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險等行業和部門,當然電話和通訊業依然是該公司的主業。
最後,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戰後美國經歷的第一次經濟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間工業生產下降了8.3%,失業率達5%。第二次經濟衰退從1953年8月延續至1954年8月,工業生產的幅度下降 9.1%,失業率達6.2%。第三次經濟衰退從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時間雖比較短,但是程度卻比較嚴重,工業生產驟然下降13.5%,失業率高達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6%,失業率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五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1%,失業率達7%以上。從上述一系列數字可見,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這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一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一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程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干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減,以至於積重難返,對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以上引用(青白lv飄飄)大大的高論
美國旅遊業對美國民經濟最突出的貢獻在於提供了龐大的就業崗位。在美國,每8個居民中就有一個是從事旅遊及相關行業的。全美50個州,旅遊業就業人數在各行業中排名前3位的有32個州。並且旅遊業提供的就業崗位中大約有68.4萬個屬於經理水平以上的高層次就業崗位。從旅遊業的游購娛吃住行六個環節和要素來看,美國旅遊業均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並且各要素相互融合,不存在著明顯的薄弱環節。總的來說,我認為美國旅遊的特色是游得刺激、住得舒適、行得便捷、吃得可口、購得滿意、娛得開心。
1、游得刺激。美國的旅遊產品品種類型多樣,我大約考察了四種類型:一是刺激性、參與性的,如洛杉磯的好萊塢、迪斯尼以及拉斯維加斯;二是城市文化觀光性的,如紐約、華盛頓、費城、舊金山、康寧;三是自然風景觀光性的,如尼亞加拉大瀑布;四是休閑渡假性的,如夏威夷等等。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參與性、刺激性的。美國人歷來強調動手意識和冒險精神,所以美國的旅遊文化中的主題也往往是參與性的、刺激性的。洛杉磯的好萊塢、迪斯尼的特點是驚、險、奇、特,進園不久就讓人切身體驗到它們扣人心弦的魅力和折騰人的高超本領。拉斯維加斯把博彩業中性化、無害化,試圖把博彩業變成人人可參與的娛樂。即使是休閑渡假型的夏威夷也以沖浪刺激為精品,自然觀光性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也以巨大落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刺激。實際上「參與、冒險、刺激」也是人類超越種族界限的一種普遍情感,在人類文明程度提高,各民族越來越強調自主創新精神的今天,這種情感已變得越來越強烈。圍繞這種情感作文章,往往能吸引眾多的遊客。如迪斯尼不僅吸引著美國遊客,而且吸引著世界遊客。它的經營方針為站在全球看世界,已向法國巴黎、日本東京和中國香港輸出了3個迪斯尼樂園。拉斯維加斯常年有3000萬左右的遊客,每年向州政府繳稅達200億美元。夏威夷1997年每日有16萬遊客。
2、住得舒適。我住過最低檔次的汽車酒店,也住過檔次較高的四星級酒店。無論那種檔次的旅店,都很衛生、整潔、安全、安靜,能滿足旅客的基本休息需要,即使是三星、四星級酒店,也以追求舒適為主,遠沒有國內同星級酒店那麼豪華。所有的旅店都有免費的叫醒服務,而沒有國內那樣的電話騷擾。從居住的大環境來看,美國氣候宜人,城市和鄉村潔凈如洗。在美國,很少看到圍牆、防護窗,給人一種開放感和安全感。在美國,很少看到裸露的泥土地,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森林,綠茵茵的草地。在美國,幾乎看不到散棄的生活垃圾,嚴格的垃圾袋裝化、完善的環衛設施、強烈的公民衛生意識、嚴厲的處罰手段結合在一起,創造了美國人文明衛生的生活環境。
3、行得便捷。美國的行主要靠公路和航空。美國公路高度發達,其高速公路的總長度佔世界高速公路總長度的2/3。可以說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公路。美國航空業運輸發展十分迅速,無論在客貨總運量、航空線路、機場設施、飛機數量和質量方面,都明顯超過世界任何國家。一般來說,在美國本土都由高速公路相連;在美國本土和島嶼以及世界各地,則由航空相接。但美國人辦事效率差的事我們也遇上了。美國是一個非常講究辦事程序的國家,由於氣候等原因,我們這次共乘11次飛機,有半數以上不能正點。從旅遊業「行」的角度講,水運和鐵路運輸已被陶汰。由於汽車運輸業和航空業的迅速發展,美國逐年拆毀了許多鐵路,鐵路的客運業務已降至微不足道的地位。海運和內河航運的客運業務更是早就退出了歷史舞台。在夏威夷群島之間就沒有開通海客運業務,而是由飛機來聯接。
4、吃得可口。美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飲食文化也是這樣,除美式餐館外,還有中式餐館、日式餐館、歐式餐館等等,不同國家的風味,不同民族的口味,薈萃於此。就進餐方式而言,有咖啡店、快餐店、自助餐廳、飯店、酒吧等等可供選擇。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華人聚居地,中國餐館林立,甚至可找到比較正宗的湖南菜餐館。在夏威夷的火奴魯魯、尼亞加拉市可吃到正宗的潮州菜等主要的中國菜系。即使是在高速公路旁和康寧這樣的小市也可吃到福州人辦的中式自助餐。只是在飛機上的飲食還是一個令人反胃的事情。
5、購得滿意。購物為美國國內旅遊的第一重要環節。據調查,美國公民外出旅行主要為購物的就佔33%。所以美國十分重視旅遊的「購」的環節。美國既有大批大型購物中心和眾多的中小商店,也有街頭賣貨的攤點和跳蚤市場,各類商品應有盡有。一般的購物場所從美國人的角度看應是很價廉物美的,但從中國人的角度看,由於1:8的高匯率,則難於承受。專門為遊客開設的商店有三類,一是名牌廠家在鄉村開設的直銷中心;二是中國旅美人士在唐人街開設的出國人員免稅商店;三是各旅遊景點的紀念品商場。名牌廠家直銷中心由美國眾多服裝類廠家聯手組成,中國遊客購得的服裝折成人民幣後比國內同品牌的低200-300元,中國人辦的出國人員免稅商店主要針對中國人經營保健葯品和小電器,也比在國內要便宜得多。一般來說,在這兩類商店中國人可購得滿意的商品。
6、娛得開心。在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和夏威夷等地,娛已與游融為了一體,令人十分開心。而在紐約、華盛頓等城市,據介紹也有許多娛樂場所,由於時間的限制以及習俗差異,我沒有實地考察。
旅遊業為新興的朝陽產業,現階段產業的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為了促進旅遊業的適度超前發展,美國政府除出巨資修通了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和星羅棋布的機場等基礎設施外,還出台了如下一些扶持政策。
1、開征旅遊稅收,確保旅遊投入。美國旅遊者所支付的稅高於其他消費者,全國平均支付旅遊稅的情況如下:
國內段航線:票價的9%作為機票稅另加每段1美元。
國際段航線:入境費12美元,出境費12美元,海關服務費6.5美元,移民局費6美元,農業部費1.45美元。
機場設備費:3美元(大部分城市)。
汽油費:0.44美元/1加侖。
餐廳稅:7.29%。
酒店稅:12.36%。
租車稅:8.4%。
機場特許費:9.75%。
降落費:7.91%。
每次租用附加稅:3.17%。
每日附加稅:1.6美元。
以酒店稅收為例。美國各主要旅遊城市均向旅遊者徵收酒店稅,平均37%的城市酒店稅收用於了旅遊投資,個別地方更高一些,如拉斯維加斯的比例就為59.8%,比例最高的是雷諾市,高達77.8%。
由於有稅收作後盾,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美國的景點實行了最大限度的免費開放。費城、華盛頓、紐約的歷史文物、政界場所以及市內的國家森林公園大多不要購門票,而且還配有免費的講解等服務。即使是尼亞加拉大瀑布也不收門票,只是在核心景區才收電梯費和船票。這種減少直接收費,重視間接收入的作法,是美國旅遊業客源增加、總收入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2、大力開展政府性旅遊宣傳促銷。美國有著世界最為先進的經濟、文化和科技,對各國遊客本來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美國覆蓋全球的新聞媒體和好萊塢電影實際上都是在為美國旅遊業打著軟廣告。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曾召開過全國性的旅遊工作會議。據了解,美國聯邦政府雖然沒有統一的旅遊宣傳開發規劃,但各州政府都有自己周密的宣傳計劃和措施。各州都針對旅遊業製作年度預算。各州旅遊資金來源包括旅遊服務行業的稅收、會員費、彩票收入、高速公路費等。各州除了大作廣告外,還採取其他方法招徠客源。有48個州為遊客提供免費咨詢電話號碼;37個州設立了國際遊客服務中心;46個州每年召開州長旅遊會議;30個州設有與旅遊開發相匹配的資金項目。
3、對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實行更加特殊的政策。開設賭場在美國許多州是不允許的,但在東部的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和西部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市及雷諾市卻是例外。拉斯維加斯處在沙漠中,靠賭博業生存,靠賭博業發展,是美國發展最快和建築物最漂亮的城市。內華達州的稅收一半來源於賭場。為了減輕賭博業帶來的負作用,美國政府一是推進賭博業的中性化和無害化,鼓勵小賭小博,讓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一試身手。二是「依法禁娼」。賭業和娼妓業是一對孿生的連體怪胎,兩業共存危害更大,美國在開設賭場的地方採取了一些措施禁止娼妓。三是防止舞弊和黑社會的侵入,內華達州設立賭博委員會和賭博管理署,不讓黑社會染指本州最主要的財富之源。盡管如此,賭博帶來的負作用還是很大的,有人說拉斯維加斯是一座美麗的罪惡之城。為了支持北部的尼亞加拉市的發展,美國新近允許該市開設了賭場。與此相反,美國在夏威夷嚴格禁賭,甚至連發行彩券、抽獎等都不允許,但在色情方面卻放得比較開。
對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旅遊區除在賭博和色情業方面實行特殊政策外,還在產業政策等方面實行特殊政策。如在夏威夷就限制工業的發展,以避免污染環境,傷害旅遊業的發展;同時禁止遊客隨身攜帶食物入內,以保護該州的旅遊農業
以上引用( woai_zhaoziqi)大大的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