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洋旅遊經濟
A. 請問哪些經營種類符合海洋經濟發展范圍例如海產品養殖算是海洋經濟發展的一部分么其他還有哪些呢
三、主要海洋產業
海洋產業要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擴大規模,注重效益,提高科技含量,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加快形成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生物醫葯等支柱產業,帶動其它海洋產業的發展。
(一)海洋漁業。
積極推進漁業和漁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實現數量型漁業向質量型漁業轉變。加快發展養殖業,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發展遠洋漁業,發展水產品深加工及配套的服務產業,努力增加漁民收入,實現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海洋捕撈業要逐步實施限額捕撈制度,控制和壓縮近海捕撈漁船數量,引導漁民向海水養殖、水產品精深加工、休閑漁業和非漁產業轉移。積極開展國際間雙邊和多邊漁業合作,開辟新的作業海域和新的捕撈資源。發展遠洋漁業,重點扶持一批遠洋捕撈骨幹企業。
海水養殖業要合理布局,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提高集約化和現代化水平。因地制宜發展灘塗、淺海養殖,逐步向深水水域推進,形成一批大型名特優新養殖基地;開發健康養殖技術和生態型養殖方式,推廣深水網箱,合理控制養殖密度;改善灘塗、淺海養殖環境,減少病害的發生。
積極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水產品保鮮、保活和低值水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搞好水產品加工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提高加工技術水平,搞好水產品加工的清潔生產。培植龍頭企業,創立名牌產品,認真執行水產品綠色認證標准,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結合水產品海洋捕撈、養殖業區域布局,建設以重點漁港為主的集交易、倉儲、配送、運輸為一體的水產品物流中心。
重視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採取放流、底播等養護措施,人工增殖資源。要把漁業資源增殖與休閑漁業結合起來,積極發展不同類型的休閑漁業。
鼓勵發展與漁業增長相適應的第三產業,拓展漁業空間,延伸產業鏈條,大力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
(二)海洋交通運輸業。
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要進行結構調整,優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推進市場化,建立結構合理、位居世界前列的海運船隊,逐步建設海運強國。
保持港口總吞吐量穩步增長,到2005年沿海港口總吞吐量超過16億噸。加快建設現代化集裝箱、散貨等深水港口設施,重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和主樞紐港,擴大港口輻射能力,注重港口發展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提高型轉化。集裝箱運輸要重點建設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主、能靠泊7-10萬噸及其以上集裝箱船舶的干線港,相應發展支線港、喂給港,促進我國形成布局合理、層次清晰、干支銜接、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國際集裝箱運輸系統。
大宗散貨運輸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資源調運量和工業布局的需要,銜接好北方、華東地區外運鐵礦石、原油及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接駁。
要根據船舶大型化發展的要求,實施以長江口深水航道為重點的治理工程,改善主要出海口航道及進出港通航條件;根據區域經濟和港口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適當建設區域性港口碼頭,改擴建部分老港口碼頭,並調整結構和功能。
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港口運輸市場體系。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集裝箱運輸、大宗散貨運輸等綜合運輸網路基本建立,港口布局更加完善,運輸能力進一步提高,港口服務功能更加多樣化,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建成主要港口的智能化管理系統。
(三)海洋油氣業。
勘探與開發並舉,利用與保護並重。開展海域綜合地質調查,提出新的油氣遠景區和新的含油氣層位,積極開展近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前期工作,並納入國家能源發展規劃。
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貫徹「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原則,實行油氣並舉、立足國內、發展海外,自營開采與對外合作並舉,積極探索爭議海域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方式。堅持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勘探成功率和採收率;堅持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有選擇地發展下游產業,完善產業結構,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重點建設面向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的南海、東海、渤海天然氣田,逐步形成三個區域性市場供應體系。石油開發建設近期以渤海為重點,在現有開發區域周圍擴大儲量規模;海南島近海及珠江口的現有油田以挖潛為主,同時加強新層系及深水區域的勘探;繼續加強東海、南海的石油勘探工作。加快灘海地區重點區域的勘探開發。
(四)濱海旅遊業。
濱海旅遊業要進一步突出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特色,努力開拓國內、國際旅遊客源市場;實施旅遊精品戰略,發展海濱度假旅遊、海上觀光旅遊和涉海專項旅遊;加強旅遊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建設,科學確定旅遊環境容量,促進濱海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濱海旅遊業的區域布局重點是渤海海濱,北黃海海濱海島,滬、浙、閩、粵海濱海島以及海南島和北部灣等區域。
(五)海洋船舶工業。
海洋船舶工業要突出主業、多元經營、軍民結合,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穩步發展。形成環渤海船舶工業帶和以上海為中心的東海地區船舶工業基地、以廣州為中心的南海地區船舶工業基地。重點發展超大型油輪、液化天然氣船、液化石油氣船、大型滾裝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及船用配套設備,同時穩步提高修船能力。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要重點發展海洋鑽井平台、移動式多功能修井平台、海洋平台生產和生活模塊、從淺海到深水區導管架和採油氣綜合模塊、大型工程船舶、浮式儲油生產輪。
(六)海鹽及海洋化工業。
海鹽及鹽化工業要堅持以鹽為主、鹽化結合、多種經營的方針,做好結構調整,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繼續進行海洋化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技術革新,加強系列產品開發和精深加工技術,重點發展化肥和精細化工。海洋化工要逐步形成規模較大的海水化學資源開發產業。海藻化工要不斷開發新產品,擴大原料品種和產品品種,提高質量。
(七)海水利用業。
把發展海水利用作為戰略性的接續產業加以培植。繼續積極發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術,重點是降低成本,擴大海水利用產業規模,逐步使海水成為工業和生活設施用水的重要水源。到2010年,海水淡化年產量達到2000萬噸以上,海水年利用總量500億立方米以上;在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海島)建立海水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一批大規模海水利用的沿海示範城市。
(八)海洋生物醫葯業。
積極發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篩選技術,重視海洋微生物資源的研究開發,加強醫用海洋動植物的養殖和栽培。重點研究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葯物。努力開發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容量大、經濟效益好的海洋中成葯。積極開發農用海洋生物製品、工業海洋生物製品和海洋保健品。到2010年,形成初具規模的海洋醫葯與生化製品業。
B. 舉例說明旅遊對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中國是大陸文化西方是海洋文化 大陸文化是指以大陸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為生成背景的文化 這種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氣候氣象、自然生態、風土民俗以及歷史文化等差異而形成顯著區別。 主要區別:大陸文化是一種農業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種商業文化,兩者代表人類文明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早先,人類只能在陸地從事生產與生活;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從陸地走向海洋,使陸地與陸地溝通,促進航海與商品貿易的發展。 大陸文化因受山嶺江河阻隔而造成狹隘性與封閉性,因對土地的私人佔有而產生封疆與世襲觀念,又因土地佔有的面積大小與山嶽的高低形成等級制度。陸地是穩定的,農業社會要求穩定,風調雨順;封建政權的代號為「江山」,即使說「四海為家」,也是以四海為邊界。傳統所謂「六合」、「四方」一般都不包括海洋,明清實行「海禁」政策,也把海疆排除在外。安土重遷,安貧樂道,惜別懷鄉,這些都是大陸文化的生成背景:封閉,保守,墨守成規,求穩求太平,害怕社會變動。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大陸文化雖然平和,厚重、典雅、精緻,其局限性則是很明顯的。 海洋文化海洋的廣闊與一望無際而表現出大氣與開放姿態(李白詩:「海水不滿眼,觀濤不稱心。」);又因海洋無法私人佔有而形成平等觀念,密切了人間關系(「同舟共濟」「風雨同舟」)。海洋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天風海濤,最能啟迪人們想像與幻想;而險惡的風波,又能培養人們的冒險精神,使航海成為勇敢者的事業。海洋是流動的,變化的,寬容的,有較大自由度(普希金詩:「大海,自由的元素。」),較少狹隘觀念與保守思想。海洋又是積極的,進取的,浪漫的,有廣闊的想像與聯想的空間,開拓人的心靈世界。這些構成了海洋文化大氣、強悍、機智、熱情、浪漫、生氣勃勃、充滿想像力與創造性的基本特徵,也構建了海邊民豪爽、曠達、靈活、容易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的心理素質。海洋文化作為一種商業文化,是一種城市文化、市民文化,體現了人類文化最新發展成果,有鮮明的時代標志。其外延涵蓋當代的科技發明、商業流通與社會進步;其內涵包含近代的民主理念、平民意識與自由思想,從根本上提高了人的文化素質與精神境界。它不僅具有地域性與民族性,更具有時代性與世界性,標志當代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公元前221年,通過「商鞅變法」而強大的秦國最終統一了中國大地~至此,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拉開了序幕。這次統一,不僅為統一的華夏文化的形成墓定了基礎,也標志著中華民族的開始行成。而此時的西方各國(這里主要指的是歐洲各國)還僅僅是奴隸制的邦城國家。此後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希望有一個相對安寧的生產環境以維持農耕經濟的發展。因此,主張「非攻、尚賢」的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統治思想,因此,中國的文化里多了些「和諧」,少了些「爭斗」。而西方各國,隨著庄園經濟的發展,游牧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游牧經濟的擴張性也越來越突顯出來。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爭」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其文化中的關鍵。至此,中西文化開始「分道揚鑣」了。 中西文化差異繼續擴大是在16、17世紀,此時的西方各國,特別是西歐各國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上的變革。 思想方面,「文藝復興」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對西方後來的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一方面將人的思想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它也使得自我私慾過度的膨脹,更加深了西方文化的「爭」。在政治方面,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體系開始形成。資本主義的侵略性以及血腥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得其文化中「爭」的日益突出。 回過頭來看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日益完善和加強,統治階級滿足於現狀,仍然做著「天朝」的美夢。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說去「爭」了。再者,由於封建思想、自然經濟的自閉性,人們也安於現狀,並不,也不敢去「思變」。 中西文化的差異還集中體現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國,不論是外來的佛教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講究的是逆來順受、講究的是來生。而西方的教義,雖然也強調來生,講究受難,但不論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也都很講究個反抗異族壓迫,反抗異教徒等,如《聖經》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繪尤太人的反抗和戰爭。 這種在宗教上的差異的形成也與其形成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佛教、道教的傳入和產生是在東漢時期,當時的中國,封建專制已經形成,統治者急需一種能夠安撫人心,利於安定的宗教以束縛人們思想,進而維護其統治。 而西方各國,大多是鬆散的邦城,各國的統治者都希望通過戰爭獲得土地和人口。因此,建立統一的國家成為他們迫切的希望,而宗教的信徒,為了發展本教,打擊異教,於是與統治階級相「勾結」,根據統治者的侵略慾望,對教義進行適當改動後成為了其統治工具,同時也使其教得到了發展。例如歐洲「宗教改革」。 再者,中西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在對「愛」的詮釋上,在中國文化里,對「愛」,強調的是「大愛」,是對芸芸眾生的大愛。而在西方社會里,人們更加突出自我,更加註重自我的感受,因此,在西方文化里的「愛」主要是對自己,對家人或是某個個體的「小愛」 形成這樣的差異其實與文化形成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息息相關。眾所周知,華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處在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時期,因此,華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而在封建社會中,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更好的統治人民,往往通過各種途徑向人們灌輸諸如「譜度眾生」、「因果循環 」之類的思想。因此,人們為了能夠來世「成仙」就今世行善,於是就有了對芸芸眾生的「大愛」。 而縱觀西方文化歷史,其開始形成如今的資本主義文化是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在這場文化運動中,人們宣揚「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權利、重視人的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會帶有其「人文主義」的特徵。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會的「小愛」。 其實,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其產生及發展的社會背景及時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帶有其產生的時代烙印,即時代特徵。文化是一定區域的人們長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質,因此,文化既然已經形成,就沒有優劣之分。這也是我們在研究文化問題時必須緊記的東西。 ...
C. 現階段,西亞波斯灣沿岸各國經濟發展主要以()A.出口石油為主B.發展沙漠旅遊業C.開發海洋資源D.
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現階段,西亞波斯灣沿岸各國經濟發展主要以出口石油為主.
故選:A.
D. 浙江發展海洋經濟後會發展的怎樣
將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7個市47個縣(市、區)納入全省海洋經濟發展試點范圍,著力構建「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的總體布局。其中,「一核」指以寧波—舟山港海域、海島及其依託城市為核心區,促進寧波、舟山區域統籌聯動發展,打造我國海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高地;「兩翼」指以環杭州灣產業帶及其近岸海域為北翼,加強與上海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接軌,以溫台沿海產業帶及其近岸海域為南翼,加強與海峽西岸經濟區接軌;「三圈」指杭州、寧波、溫州三大都市圈,優先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增強區域集聚輻射;「九區」指沿海九大產業集聚區,積極成為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城市新區培育的主載體;「多島」指梅山、六橫、金塘、普陀山(朱家尖)、洋山、南田、頭門、大陳、大小門、南麂等重要海島,突出島嶼特色開發,努力成為我國海洋開發開放的先導區。
要突出抓好三大重點和亮點,一是打造「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豐富的深水岸線資源,加上處於我國T字型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區位,是浙江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服務全國的最大資源優勢。為此,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陸聯動集疏運網路、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高水平建設我國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和「集散並重」的樞紐港,加快港航強省建設,是浙江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戰略動力和路徑。二是加快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重點是扶持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家級海洋先進裝備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基地、海水淡化技術裝備製造基地、海洋能研究與開發基地、海洋休閑旅遊目的地、大洋勘查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等,同時也要擇優發展新型環保石化、船舶、汽車、造紙、鋼鐵等臨港先進製造業,提升發展現代海洋漁業。三是推進舟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舟山是我國最大的群島市,也是我國大陸唯一直接深入太平洋的戰略要沖,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舟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將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次浙江「十二五」規劃明確舟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的重點是打造三基地一城市,即大宗商品國際物流基地、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國家級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島型花園城市。
E. 如何理解沿海地區「可持續濱海旅遊」的
海洋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形式,被認為是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我們黨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首先惠及包括我市在內的東部沿海地區,使得這些地區
F. 國外旅遊景點排行有哪些
國外旅遊景點排行有巴黎、塞班島、馬爾地夫、富士山、普羅旺斯等。
1、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2、塞班島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聯邦)的主要島嶼,塞班島及鄰島靠近亞洲,屬太平洋邊緣地帶。北馬里亞納群島氣候舒適宜人,全年陽光充沛,空氣清新,水清沙幼。年平均溫度在27℃左右,是旅遊度假的天堂 。
5、普羅旺斯
普羅旺斯(Provence),位於法國東南部,是一個瀕臨地中海的藍色海岸,薰衣草的故鄉。該地出產優質的葡萄酒。普羅旺斯是一座「騎士之城」,也是中世紀騎士抒情詩的發源地,著名的城市有馬賽和艾克斯等。
G. 以下屬於海洋經濟的是()A.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鹽業、濱海旅遊業B.綠洲農業、船舶製造業
現代海洋經濟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活動,這樣一些產業活動而形成的經濟集合均被視為現代海洋經濟范疇.主要包括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
故選:A.
H. 海洋旅遊的世界海洋旅遊發展現狀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21世紀議程》的實施,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趨突出。為了搶占海洋時代的新優勢,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相繼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如韓國制訂了「海洋韓國——21世紀戰略」,日本大力實施「海洋立國」規劃。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也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海洋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總產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本世紀的一萬多億美元。僅以美國為例,作為海洋大國,美國海洋線長22680公里,其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達到340萬平方公里,海洋及相關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2002年以來,美國海洋直接相關的產業總產值每年都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在200萬個以上,美國沿海地區每年經濟產值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約十分之一的比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的趨海性也進一步增強,約65%集中在海岸帶地區。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海洋旅遊業是世界海洋經濟的最大產業之一,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說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旅遊業大致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前,海洋旅遊業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海洋旅遊在世界旅遊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在全世界旅遊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國家和地區有2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到全世界的近70%。二是海洋旅遊在各國國民經濟中所佔地位日趨重要。在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海洋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或支柱產業,在熱帶、亞熱帶的許多島國,海洋旅遊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有的甚至佔到國民經濟比重的一半以上。三是熱帶和亞熱帶目的地在世界海洋旅遊中佔主導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目前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地區和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海洋旅遊的新熱點。這些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盡管其開發時間和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很好地把握並且利用了各自擁有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機遇。大多數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都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從地中海、加勒比海、東南亞、南太平洋到美國夏威夷和南亞的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傳統文化積淀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不僅成為最有魅力的旅遊吸引物,而且成為了旅遊目的地的獨特形象。
I. 海洋旅遊業仍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嗎
根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數據,濱海旅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郵輪遊艇等新業專態旅屬游成長步伐加快。2016全年我國海洋旅遊業實現增加值12047億元,比2015年增長9.9%,依然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從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對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來看,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走高,從2008年的11.6%上升至2016年的17.1%,據測算,2017年的比重達到17.6%。我國濱海旅遊業發展對於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持續走高。在我國,旅遊業較為成熟的省市大多分布於沿海地區,濱海旅遊在其旅遊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按照國際旅遊接待能力進行排名,國際旅遊收入方面,前十名的省市中有八個位於沿海地區。
J. 簡述大堡礁的形成原因以及對澳大利亞旅遊經濟的影響。
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州的東海岸,珊瑚礁相連,這就是世界七大自然奇景之一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大堡礁由2900個獨立的珊瑚礁石群組成,堪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洋公園、珊瑚水族館。大堡礁由北到南綿延二千公里,星羅棋布的熱帶島嶼,風光明媚。明朗的氣候、美麗的珊瑚、原始的礁岩、純白的沙灘、活躍的海洋生物與種種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一睹風采。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礁岩體,是距今15000年前的珊瑚一點點長成的。這里是成千上萬種海洋生物的安居之所,其中包括1500種魚類、4000種軟體生物、350種珊瑚家族以及多種鳥類和海龜等等,構成了世界最大的生態系統。其海岸線由南至北延綿二千多公里,盡是罕見的海洋生物,由於這里的生態環境至今仍未受到污染和破壞,故這些生物仍保留了最原始的面貌。
您可以在凱恩斯(Cairns)、湯斯維爾(Townsville)、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及麥基(Mackay)等城市乘坐豪華高速郵輪前往大堡礁,船上還有海洋自然學家向您介紹大堡礁,讓您從多方面認識海洋生物,如同上了一節輕松生動的生物課,從而令您對它們更加關心及珍惜。到達目的地之後,您可坐浮船,體驗大堡礁壯麗景色;坐半潛式玻璃底遊艇,從船的玻璃底部觀看海底世界;乘直升機鳥瞰大堡礁全景;在導游帶領下在島上作大自然漫步,探索雨林;潛水探奇於大堡礁水底世界,與萬千魚群共舞;碧波暢游於海灣,享受陽光與海灘。
大堡礁以海洋學上的重要地位而聞名,當然,對於熱愛大海的人們來說,大堡礁是個充滿幻想的地方。大堡礁在澳大利亞自古以來是與埃阿茲岩相提並論的觀光勝地,傾倒了不少遊客。在這里,誰都可以溶身於大海、珊瑚和魚創造的「樂園」中。大堡礁內側有700餘個大小島嶼,其中有幾個成為療養勝地,遊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