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旅遊怎麼換零錢
① 求幾則古今中外的誠信小故事
1、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宋濂的故事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宋濂對母親說:「娘,今不出發 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 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3、 商鞅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4、晏殊誠實守信的故事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 歲被地方官作 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但晏殊並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
皇帝又稱贊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朴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 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5、宋慶齡的誠信故事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宋慶齡的故事就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許人一 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