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學旅遊
㈠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元素內容有哪些
「研學旅行」抄系列活襲動包括短途與長途。短途研學,本地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游、非遺文化游工業文化游等,深入了解湖湘文化,這個湖南其實很大。長途研學,北上廣、港澳台甚至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外地區,數不清的地區數不清的國家,帶你體驗各地域的同...
㈡ 初中生去美國研學18天需要多少費用
你是指初中生去美國游學吧?這個要看是找的機構去還是自己去,還有去的是什麼學校這些收費的標准都是不一樣的,可以具體的指出,你可以隨時來牛果網提問,隨時解答
㈢ 研學旅遊是什麼
研學旅遊就是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實踐證明,大力推進研學旅行,讓廣大中小學生在其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能夠切實增強學生對「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能夠切實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有效途徑。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校外研學旅行活動。蘇聯中小學每年暑期長達三個月,組織學生到野外開展夏令營活動。美國過去有童子軍活動,讓孩子體驗野外生存。日本中小學設有特別活動課程,組織學生校外旅行。我曾經訪問過日本神戶大學附屬吉住小學。他們的特別活動課程中有校外旅行。學校特別重視春、秋兩次遠足。小學一、二年在城市附近的郊外遠足,在野外住一天,學生自己搭帳篷、做飯;三、四年級組織到外地遠足,住兩天,例如到奈良,學生自己集合,沒有父母送行;五、六年級叫「修學旅行」,最遠到北海道,要住三天,在那裡參觀訪問。這種遠足和旅行,學生可以學習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培養自主、自動的能力,養成同學之間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協作精神。
㈣ 五方教育的研學旅行都有哪些內容
「研學旅行」系列活動包括短途與長途。短途研學,本地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游、非遺文化游工業文化游等,深入了解湖湘文化,這個湖南其實很大。長途研學,北上廣、港澳台甚至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外地區,數不清的地區數不清的國家,帶你體驗各地域的同與不同。
㈤ 報名了西地球的國際研學,是參加美國游學冬令營,如果在境外游學期間生病怎麼辦
不要參加,非常坑爹,用腦袋擔保
㈥ 國外研學旅行都是什麼樣
研學旅行有很多特點,如:教育性、參與性等。這些都沒有錯,但是,研學旅行最根本的特點,我自己的理解,那就是:研學旅行既不是單純的旅遊,也非純粹的學習,研學旅行最根本的特點就是「探究性學習與旅行的一種融合」。現在研學旅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當然,各地也有一些精品。但不可諱言,現在開展的研學旅行,總起來說是精品少,庸品多。主要表現三個方面:第一種:只旅不學。這主要是原來的一些旅行社打著研學旅行的牌子,實際上的產品還是原來的觀光旅遊產品,可以說是掛羊頭賣狗肉。第二種:只學不旅。這主要是一些學校,苦於沒有課程、沒有師資、沒有基地,不知道怎麼樣做。只好敷衍了事。第三種:學旅脫鉤。這也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旅也旅了,也安排了一些學習、也有研學導師指導。但只有研學的形式,沒有內容相配套,效果不明顯,事實上形成「研學與旅行」兩張皮的現象。
㈦ 研學旅行的國家政策及相關文件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2017.8.22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刻不容緩;
2017.9.25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已經確立納入學校教育學分系統;
2017.11.20教育部發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正式
官方公示了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為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國家大力支持研學旅行,近年來發布多項重要文件,要求為學
生創造更豐富的研學旅程,創造更安全的研學環境。研學旅行正當時!
1、《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育部於2016.11.30發布)
解讀: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
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
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2、《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國家旅遊局於2017.1.10發布)
解讀:
《研學旅行服務規范》是國家旅遊局針對研學旅行實施做出的權威性的規範文件,其中對人員
配置、產品分類、服務改進、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研學旅行機構或學校可以針對此文
件查漏補缺,及時調整。
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於2017.8.22發布)
解讀:
《指南》主要明確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以推進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研學旅行實施
過程中,校外機構應與學校的通力協作,已達學校教育目標,這是尤為重要的。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於2017.9.25)
解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
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17.11.20)
解讀:
文件大致明確了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和營地的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對研學旅行及營地教育從業
者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㈧ 國外都有哪些常見研學活動
研學旅行有很多特點,如:教育性、參與性等。這些都沒有錯,但是,研學旅回行最根本的特答點,我自己的理解,那就是:研學旅行既不是單純的旅遊,也非純粹的學習,研學旅行最根本的特點就是「探究性學習與旅行的一種融合」。現在研學旅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當然,各地也有一些精品。但不可諱言,現在開展的研學旅行,總起來說是精品少,庸品多。主要表現三個方面:第一種:只旅不學。這主要是原來的一些旅行社打著研學旅行的牌子,實際上的產品還是原來的觀光旅遊產品,可以說是掛羊頭賣狗肉。第二種:只學不旅。這主要是一些學校,苦於沒有課程、沒有師資、沒有基地,不知道怎麼樣做。只好敷衍了事。第三種:學旅脫鉤。這也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旅也旅了,也安排了一些學習、也有研學導師指導。但只有研學的形式,沒有內容相配套,效果不明顯,事實上形成「研學與旅行」兩張皮的現象。
㈨ 研學旅行如何才能做到寓教於樂,游學相長
研學旅行是知與行的結合,
是孩子們開闊視野,砥礪心志,
進行實踐體驗的一次難忘的成長契機,
讓學生在旅行中全面鍛煉自己的能力,
不斷攀升自我挑戰的新高度!

組織機構:中教國際
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簡稱「中教國際」)隸屬於(教育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是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以從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為主業的獨立法人機構,是首批獲得教育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資格認定(資質認定書編號:教外綜資認字【2000】3號),可開展跨省市教育服務和出國游學、留學業務的全國性機構之一。
中教國際全國研學部依託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全國網路以及三十多年來積累的國際教育交流經驗、關系和渠道,致力於提供研學資訊、研學資源、研學政策、研學課程、師資培訓、研學線路、研學基地建設、媒體推廣等研學旅行綜合信息資訊與服務解決方案,打造國內外研學影響力品牌。
專業團隊、質優誠信:
中教國際研學部擁有數年的教育培訓、教育活動經驗和十幾年的戶外旅遊經驗,所有工作人員從事教育行業、旅遊行業5-10年以上,並具有相應的專業資質。
官方機構、師資保障:
作為國家教育部直屬機構,我們擁有資質雄厚的師資團隊,保障了項目課程專業性處行業內頂尖水平。
成功案例、不勝枚舉:
我們成功舉辦了16期「研學指導師」培訓班,每年組織三十餘次親子戶外體驗活動、學校研學實踐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