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李金早全域旅遊海南

李金早全域旅遊海南

發布時間: 2020-12-19 00:05:46

A. 我為什麼不贊成李金早的「全域旅遊」

發展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
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創新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全域旅遊,就是要提升旅遊業發展能力,拓展區域旅遊發展空間,培育區域旅遊增長極,構建旅遊產業新體系,培育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協調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統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協調;有利於推動區域特色化發展,促進景點景區內外協調;有利於推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促進城鄉協調;有利於完善產業配套要素,促進軟硬體協調;有利於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促進規模質量協調。綠色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能把生態和旅遊結合起來,把資源和產品對接起來,把保護和發展統一起來,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遊發展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開放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更加註重拓展開放發展空間,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種制約,走全方位開放之路,形成開放發展的大格局。共享發展方面,實施全域旅遊、促進城鄉旅遊互動和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僅能帶動廣大鄉村的基礎設施投資,提高農業人口的福祉;還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形成統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鄉旅遊大市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
發展全域旅遊是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5年,國內游達40億人次,人均出遊接近3次,旅遊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出遊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一個區域的旅遊質量,不單單取決於旅行社、酒店、景區的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全域整體優化旅遊環境、優化旅遊全過程,配套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遊服務要素。當前,一些地方旅遊市場秩序混亂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目標不相適應,旅遊產品和以廁所為代表的公共服務及交通等基礎設施供給與爆發式、井噴式增長的旅遊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企業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與廣大遊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適應等問題,都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遊來解決。
發展全域旅遊是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促進大城市人口向星羅棋布的特色旅遊小城鎮有序轉移;可以聚集人氣商機,帶動現代生態農業和農副產業加工、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餐飲酒店等行業聯動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遊、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能使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市民化。發展全域旅遊,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進農民在家就能開闊視野、提升文明素質,加快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
發展全域旅遊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就業的貢獻都超過了10%,早已成為世界重要產業。當今世界,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巴西、印度、南非等眾多國家紛紛實施旅遊國家戰略。我國旅遊業發展之初,主要是用老天爺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現在遊客更加希望在當地進行深入的交流交往,更重視對一個地方風土人情、居民素質等整體環境的評價。發展全域旅遊是順應旅遊業發展新趨勢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

B. 李金早在什麼會議上提出了全域旅遊的概念

2016年1月19日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旅遊要從「版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轉權變。至此,「全域旅遊」這個概念開始受關注。
所謂「全域旅遊」,是指將一個區域作為旅遊目的地來建設和運作,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突破行業、部門、區域局限,把旅遊業放到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大格局中來謀劃,促進旅遊業與生態、文化、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多點支撐的大旅遊發展格局。在全域旅遊格局中,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都是景點景區;到處都有接待服務,而非到處都是賓館飯店。
相應地,全域旅遊目的地就是一個旅遊相關要素配置完備、能夠全面滿足遊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開放式旅遊目的地,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資源)、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需求)的旅遊目的地。
專業的全域旅遊解決方案及大數據服務提供商-中景合天,助力景區全域旅遊建設。

C. 實現全域旅遊的重要路徑是什麼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力推進「旅遊+」,通過「旅遊+」產生適應全域旅遊特徵的旅遊形態,+出新的全域旅遊生活形態,形成新型的研學、養老、休閑和健身等模式。 全域旅遊不僅要從空間,更需要從產業角度來認識理解。全域旅遊的核心不在於空間上的各種「全」,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要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改變以單一旅遊形態為主導的旅遊產業結構,構建起以旅遊為平台的復合型旅遊產業結構,推動旅遊產業由「小旅遊」向「大旅遊」轉型。各地實踐表明,全域旅遊正在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統籌推進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正在成為企業參與旅遊綜合發展的重要平台,正在成為社會廣泛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舞台,正在成為居民和遊客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
全域旅遊是發展戰略、發展模式,「旅遊+」是實現全域旅遊的重要方法和路徑,跨界融合是這個時代的本質特徵,「旅遊+」是互聯網+思維在一個行業的具體應用和實踐,是時代特徵的具體產業體現,是時代語言的行業表達。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旅遊業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已經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越來越綜合的功能。具有「搭建平台、構建渠道、促進共享、提升價值、提升效率」等綜合功能。發展全域旅遊,需要大力推進「旅遊+」,通過「旅遊+」產生適應全域旅遊特徵的旅遊形態,+出新的全域旅遊生活形態,形成新型的研學、養老、休閑和健身等模式。旅遊可以發揮巨大的市場力量,發揮拉動能力、滲透能力、融合能力和整合能力,發揮催化、優化、集成、放大作用。
推進全域旅遊的一個核心就是推進「旅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通過完善提升旅遊產業要素,增加旅遊綜合消費,擺脫過度依賴門票經濟,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現旅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轉變,形成旅遊新產能。「旅遊+」是全域旅遊轉型升級的創新空間和主攻方向,是旅遊投資、旅遊消費的新熱點、新亮點,是拓展旅遊發展的新空間,也是產品業態創新的主攻方向,是旅遊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是整合資源的紐帶。
培育旅遊大產業,關鍵是要做好做足「旅遊+」這篇大文章。鄉村旅遊、農牧旅遊、水利旅遊、工業旅遊、林業旅遊、商務旅遊、研學旅遊、醫療旅遊、養老旅遊、健康旅遊、休閑度假、文化旅遊等增長點,是「旅遊+」的重點領域。「旅遊+」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旅遊+」催生新的經濟形態,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條件。成功的涉旅企業,其創業傳奇大都與「旅遊+」有關。「旅遊+」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和時代潮流,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日益深遠影響,迎接一個新時代到來。在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中,通過「旅遊+」不斷創造價值、放大價值的「+」,不斷發生化學反應,「+」出新的價值、新的驚喜,產生「1+1>2」的效果。「旅遊+」的核心是促進人的發展,實質是通過人來實現「+」,又通過「+」更好地服務人。
推進全域旅遊,通過「旅遊+」大力發展會獎旅遊、文化旅遊、婚戀旅遊、體育健身旅遊等新業態,培育特色旅遊基地。大力推進旅遊業與第一產業融合發展,注入旅遊休閑功能,形成一批鄉村旅遊度假區、水利風景區、國家農業公園、休閑漁業旅遊區、森林公園、生態旅遊區、鄉村旅遊區、養生養老中心、研學旅遊基地、房車自駕車營地等,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將旅遊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推進旅遊業與第二產業融合,因地制宜發展郵輪、遊艇、大型遊船、房車、小飛機、景區索道、游樂設施、戶外用品、旅遊用品、垂釣釣具、滑雪、潛水、露營、探險等各類戶外用品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建成集研發、生產、展示、銷售、體驗於一體的旅遊休閑裝備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實施全域旅遊戰略,推進「旅遊+」,就是推動旅遊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及民航交通、體育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創新旅遊發展新領域,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 近年來,隨著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社會生活諸多領域發揮的效果越來越好、在國家外交戰略層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旅遊業從自循環向開放融合轉變,「旅遊+」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正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所言,「旅遊+」與「互聯網+」一樣,具有「搭建平台、促進共享、提升價值」之功能。互聯網以其無處不在的技術力量,通過「互聯網+」全面深刻地改變世界;而旅遊則以其強勁的市場開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動力及人文交流優勢,通過「旅遊+」給世界帶來深刻影響。

D. 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景區應該怎麼做

正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所說,全域旅遊是將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遊形象,處處是旅遊環境。要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需要以智慧旅遊的有效方式來幫助實現全域旅遊。
那麼,就景區而言,又該如何從景點旅遊轉變到全域旅遊?
1.大數據的應用
大數據的分析力和解釋力,是未來大數據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新浪微博的旅遊大數據,如果將「參與微博旅遊的用戶、旅遊用戶年齡及性別偏好、景點品牌傳播」等大數據加工成可利用的產品,那麼,從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來說,大數據無疑是一個得力的助手,可以幫你准確分析除景區景點以外的旅遊市場的目標客源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渠道投放策略,為你提供准確的數據支持,從而幫助在市場營銷方面的復盤和調優。如此一來,大數據可以幫你把旅遊市場從單一的景點景區擴展到全域。
2.「旅遊+和」互聯網+」的驅動
全域旅遊目的地建設,「互聯網+」增加了深度,厚度,「旅遊+」則擴展了廣度。從「旅遊+」的角度看全域旅遊的目的地建設,它將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3.公共景區的管理服務ppp
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中國,政府掌握了大多數景區,但多個政府事業部門分割管理,缺乏遊客服務管理能力,這就需要引入專業化的景區管理服務ppp體系,形成有效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機制來提升景區服務質量,進行標准化管理,這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這種ppp模式下的為政府旅遊解決全域旅遊方案的服務商有很多,比如北京中景合天科技有限公司與明十三陵的合作,破除了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現了公共服務一體化。

E. 如何發展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F. 發展全域旅遊需要怎樣的現代治理機制

近年來,旅遊行業不斷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1+3」旅遊綜合管理體制應運而生,其中「1」是指旅遊發展委員會,「3」分別是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和工商旅遊分局。目前,全國已有21個省區市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13個省區市設有旅遊警察,各地綜合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國兩會期間,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問題也引起了部分代表委員的關注。
對於全國各地爭相成立旅遊委、全面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主席杜宇新表示,「這體現了各方面對旅遊事業的重視。做好旅遊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加強統籌協調性,成立旅遊委可以更好地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對推動旅遊產業發展很有好處。」
「旅遊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目的地建設、財力投入、多方協調……」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鄭福田指出,一個旅遊景點的打造,有時候要跨越盟市旗縣,「這就需要有一個上位機構統籌協調。成立旅遊委便於調動各種資源,集合各方力量,更便捷、更有效、更得體地推動旅遊工作。這既有戰略籌劃意義,又有戰術推動和執行意義,非常好。」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教授夏慶友表示,旅遊涉及旅遊、農業、交通等多個部門,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很多難題需要多部門合作,聯合出台相關政策,集中各類資源,才能推動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目前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正在形成從行業單打獨斗到黨委、政府統籌推進的新格局。一些地方在「1+3」基礎上,積極摸索和創新,形成「1+3+N」多種模式,成為推動全國旅遊市場秩序趨勢向好的核心力量。正如李金早所說,我們要有適合全域旅遊格局的體制機制,從過去部門單一管理過渡到綜合管理,要建立適合全域旅遊時代特點的現代旅遊治理機制,有效緩解綜合產業和綜合監管與原有體制之間的矛盾。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朱國軍說,在全域旅遊時代背景下,張家界已經建立起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旅遊檢察院等旅遊市場綜合監管體系,形成了旅遊監管、稽查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統一執法、統一協調、統一聯動。「特別是旅遊巡迴法庭,在流動式辦案過程中,很好地發揮了釋法功能。張家界還在各景區景點建立起涵蓋武警、安監、消防等執法隊伍的緊急救援系統,強化對不同警種執法隊伍的旅遊業務培訓,在旅遊重點時段、重點地區開展執法保障,各個部門和遊客反映良好。」
「全域旅遊時代的綜合管理,最重要的是通過建章立制,發揮好體制機制創新對景區等企業的管理、服務和指導職能。」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副會長秦福榮表示,當前,不少地方試行「1+3+N」綜合管理體制,國家旅遊局在不斷加強對A級景區的監管,這就要求景區不斷提升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真正讓遊客賓至如歸。
景區作為旅遊市場最受關注的主體之一,應如何加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秦福榮建議,應堅持以人為本、遊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善於接受遊客、媒體和社會監督,調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源,試行旅遊服務質量監督員、觀察員、評論員等機制,及時為景區發展問診把脈,及時發現並解決景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十三陵全域旅遊建設初步完成,由中景合天研發的旅遊執法協同聯動平台,實現了公安、旅遊、稅務、發改、工商、城管等部門的協同聯動,使其可以最快速度收集證據、依法處理。

G. 什麼是全域旅遊,全域旅遊電子商務的概念

2016年1月19日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旅遊要從「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轉變。至此,「全域旅遊」這個概念開始受關注。
所謂「全域旅遊」,是指將一個區域作為旅遊目的地來建設和運作,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突破行業、部門、區域局限,把旅遊業放到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大格局中來謀劃,促進旅遊業與生態、文化、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多點支撐的大旅遊發展格局。在全域旅遊格局中,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都是景點景區;到處都有接待服務,而非到處都是賓館飯店。
相應地,全域旅遊目的地就是一個旅遊相關要素配置完備、能夠全面滿足遊客體驗需求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開放式旅遊目的地,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資源)、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需求)的旅遊目的地。
專業的全域旅遊解決方案及大數據服務提供商-中景合天,助力景區全域旅遊建設。

H. 關於全域旅遊發展,哪些新觀點必須

全域旅遊是指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以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發展理念和模式。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近日由國家旅遊局召集的全域旅遊研討會上說,全域旅遊發展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迸發出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
大眾化需求呼喚全域旅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小康社會必然伴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2016 年,我國國內游達 44.4 億人次,人均出遊率達 3
次,旅遊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遊是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遊規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戰略。
從「觀光式」到「體驗式」,旅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暑期旅遊市場需求旺盛,確定將在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佔比59.3%,很多人選擇的出遊原因為「孩子放暑假,可以全家一起出遊」,佔比為37.3%。計劃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中,47.4%的人選擇了自助游,選擇旅行社跟團游的比例為32.2%,選擇自駕游的比例為16.5%。
隨著國民消費與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逐漸成為主導旅遊形式,人們對旅遊的期待也不斷提高。
富民、轉型、改革 全域旅遊成法寶
隨著全域旅遊概念不斷深入人心,旅遊業在拓寬發展思路、創新思維模式、激發內生動力方面發揮著全局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地區通過全域旅遊這條路,走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全域旅遊是一條富民之路,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武器
是實現「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必由之路。河北省淶水縣計鹿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2016年縣旅遊部門引導村民藉助冰雪旅遊發展農家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了350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不止淶水縣一地,寧夏西吉縣龍王壩村、四川綿陽南華村等地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導游、服務員,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2016年,旅遊扶貧覆蓋到了2.26萬個貧困村。「十三五」時期,中國還計劃通過發展旅遊帶動17%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到2020年,全國通過發展旅遊將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
全域旅遊也是一條轉型之路
以「旅遊+」為手段,培育旅遊新業態,助推振興實體經濟。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指出,2016年,大慶市在原油產量持續下降、相關產業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旅遊業逆勢上揚,實現旅遊收入19.1%的增長,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旅遊業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大慶的成功案例只是一個縮影,國家旅遊局計劃在全國創建100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100個工業旅遊基地、10個工業旅遊城市。通過旅遊直接推動三產,間接帶動一產二產,全國許多地區完成去產能、穩增長、調結構的艱巨任務,完成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華麗「逆襲」。
全域旅遊還是一條改革之路
廁所革命在解決了遊客如廁難問題的同時,已經成為了我國旅遊全面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從前,湖南省崀山景區廁所少而差、遊客如廁難。全面推進廁所革命以來,崀山景區新建、改建生態旅遊廁所62座。在完善硬體設施的同時,部分企業在管理方法上也進行了新技術探索。嶗山與光大集團攜手通過PPP合作模式建設了一批旅遊廁所,注重生態環保、智能管理、以商養廁,成為業界的亮點。兩年來全國共完成新建、改擴建廁所50916座。我國旅遊廁所建設基本達到了「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理有效、實用免費」的目標。以旅遊廁所革命為代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涉旅基礎設施升級、配套系統更新、服務水平升級。
前景廣闊
全域旅遊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遊領域。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這是歷史賦予當代旅遊人和中國旅遊業的巨大機遇。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遊將帶來許多方面變革。
從全域綜合效應來看,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動力。全域旅遊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全域旅遊成為老百姓的旅遊生活新方式,成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主要指標之一。全域旅遊將更加有效地促進社會結構優化、人民素質提高、各民族融合、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從理論研究與示範價值來看,對全域旅遊的研究將會保持較高的熱度,將形成全域旅遊的本土理論體系,為中國旅遊理論做貢獻,並為世界提供借鑒價值。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中國融入世界旅遊大潮、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舉措,並為世界貢獻中國旅遊經驗。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