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賀州旅遊推薦
『壹』 《賀州的春節》作文
「春節到,春節到,噼里啪啦放鞭炮!」
「春節到,春節到,小朋友們哈哈笑!」
「春節到,春節到,大街小巷真熱鬧!」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進臘月,人們就忙碌起來:曬臘肉,腌咸魚,炸丸子……還要為孩子們准備過年的新衣服。雖然勞累,但每個人都喜氣洋洋,心裡泛著甜、窩著暖。
「紅紅火火過大年」這句話來形容過年再適合不過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紅包、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到處都是紅色的,紅色在中國人眼裡代表喜慶,是吉祥色。愛美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也在手腕上繫上一根紅繩,預祝來年幸福平安,心想事成!
大年三十,一家人坐在飯桌前,享受著豐盛的「團年飯」。屋裡熱氣騰騰,美味佳餚讓人食慾大增,這會兒吃菜、喝湯。覺得比啥時都香、都濃。老老少少說說笑笑,舉杯互送祝福。不絕於耳的鞭炮聲、喧天的鑼鼓聲,給節日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最快樂的當然是我們小孩子啦,穿新衣戴新帽,開開心心的接過紅包,盤算著用多少錢買糖,用多少錢買書,留下多少錢來買喜愛的玩具。
「放煙花了,放煙花了!」隨著新年鍾聲的敲響,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跑到院子里放起煙花鞭炮,歡聲笑語穿過廣場,繞過樹林,讓夜晚不再那樣寂靜,讓月色不再那樣冷清。無數煙花在空中綻放,描繪出除夕之夜的美好畫面。「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啊!春節給我們帶來了喜慶,更帶來了新一年的期盼。我對著空中的煙花默默許願:祝所有的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貳』 6月份適合去哪旅遊
1、墾丁
一個適合任性地放大心情的地方。有人說,在大陸丟失掉的傳統,在台灣都能找回來。在墾丁,可以找一間高層酒店,站在陽台就可以看到遠處的大海。
六月時,天氣還不算太熱,可以選擇和陌生人拼車讓專業的師傅帶著你把大大小小的景點都逛完。最重要的是,師傅一定能夠在日落之前帶你去關山最好的拍攝點,讓你簡簡單單就能拍出日落大片。
如果你想一個人隨便逛一逛,租電動車一個人走走停停探索也是非常好玩的,路邊上的海鮮攤和夜市都是非常熱鬧的,逛起來完全不覺得累。
2、蘇州
江南水鄉里,文人最愛蘇州。早晨醒來在最有蘇州味道的皮市街品嘗最正宗的蘇式點心;在最有民國范的西中市穿越時光回到一段滄桑的歷史中;
遊走在鳳凰街的各個名勝古跡與傳統建築的小館中,也可以隨意逛一逛最熱的平江路;夜晚漫步李公堤,感受微風遙望摩天輪和東方之門。
3、威海
相對於三亞和青島海灘的人滿為患,威海的成山頭就顯得略為安靜,但這里的海,卻無比湛藍。最富特色的礁石奇怪嶙峋,臨海峭立,乳山的十里銀灘沙石細軟,海風習習,比三亞少一份喧鬧;
漁船點點,與藍天碧海融為一體,比青島多一份蔚然,這里還是天之盡角,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漫步於沿海小路上,晨光未現霧氣朦朧,恍若仙境,紅日初升映海簾,絢麗多彩,美麗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4、杭州
杭州,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白居易在《憶江南》中寫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泛舟西湖、跨越斷橋、登上古寺,或在茶園里品一壺龍井,即使僅作為匆匆而過的一員,你都會被它的風情萬種所吸引。在初夏的早晨應該去隱秘幽深的雲棲竹徑,漫步竹林間聽鳥鳴;
正午在綠茵漫漫的九溪煙樹里,腳丫泡在溪流中感受清涼;在黃昏後去熱鬧的河坊街,感受人潮擁擠。
5、鼓浪嶼
鼓浪嶼最適合和好朋友一起住上幾天,享受靜謐的時光,漫步在六月的鼓浪嶼,綠樹鮮花掩映著萬國建築,彷彿置身於歐洲小鎮般,在海邊,陽光沙灘,琴島優雅的樂章共赴浪漫的時光。
(2)春節期間賀州旅遊推薦擴展閱讀
1、安全是享受快樂旅程的保證。出發前最好購買旅遊意外保險,如果發生意外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2、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貴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間內。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在試衣試鞋時,最好請同團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3、重要證件如護照、簽證、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4、在旅遊過程中,遊客應當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著的證明材料,如旅遊合同、旅遊發票、景點門票、醫療單據等,不要僅憑口頭承諾。必要時,消費者可將與旅行社進行商談交涉的過程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用。遇到侵權更要及時向旅行社、消費者協會、旅遊質量質監所等機構反映。
『叄』 廣西賀州八步的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有年夜飯吃餃子、貼春聯、掛年畫、放鞭炮、大拜年等習俗。
爆竹聲聲除舊歲。春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除夕那天,大家貼對聯、拜祖先、互相拜年,到了晚上,放煙花、放鞭炮,看春節聯歡晚會,好不熱鬧!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1]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的節日,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