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雲南旅遊的市場需求

雲南旅遊的市場需求

發布時間: 2020-12-18 09:53:12

㈠ 雲南省將旅遊業確定為支柱產業,對其經濟發展有何重大意義

首先是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鄉村旅遊的投入力度,加快地震災區旅遊業恢復重建。
其次是繼續大力開發國際市場,確保入境旅遊不出現大的滑坡。此外,我國將進一步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持從業人員隊伍穩定,並將加強旅遊業自身能力建設,增強旅遊業抵禦風險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與此同時,我國還將繼續鼓勵公民出國出境旅遊。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說,當今世界面臨金融、糧食、能源危機以及氣候變化、貧困、恐怖主義和自然災害等各種挑戰,這些挑戰對全球旅遊業構成重大威脅。特別是近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全球國際旅遊的影響正在加深,對我國旅遊市場的影響也正在逐次顯現。從各方面了解的情況看,這次金融危機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3年「非典」相比,對旅遊業沖擊更猛烈,影響范圍更大,持續時間將更長。

他說,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將是旅遊業最為困難的時期。金融危機進一步發展對我國旅遊業將導致一系列嚴重影響。旅遊消費需求將下降,災後旅遊市場恢復困難加大;旅遊投資信心進一步受挫,旅遊投融資難度加大;旅遊企業經營困難加大;旅遊就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部分旅遊從業人員收入將受到嚴重影響;民航、交通、通訊、餐飲、商業零售等相關行業也將受到重大影響。

邵琪偉希望,全球旅遊業界加強相互合作,交流相關經驗,探討有效的危機應對措施。他表示,我國作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亞洲最大的出境旅遊客源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願同全球旅遊業界及相關部門和行業一道,堅定信心,加強合作,共同肩負起旅遊業應對重大危機、謀劃應急體制的艱巨任務。 搜狐證券聲明:本頻道資訊內容系轉引自合作媒體及合作機構,不代表搜狐證券自身觀點與立場,建議投資者對此資訊謹慎判斷,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㈡ 舉例說明旅遊業為什麼能夠成為雲南省的支柱產業

1.自然資源以及氣候:雲南自然資源豐富,山林覆蓋面積大,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經濟發達地區的人一般都希望感受一下污染程度低大自然,雲南的環境就符合大多數人的選擇。2.擁有獨具特色的少數名族風情與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多,民族氣息濃郁,民族文化多,還有就是雲南很多地方都很好的保留了物質文化遺產。3.其他方面:雲南地處西南邊疆,其他產業發展不具優勢,但具有廣闊的旅遊業市場,因此政府也大力支持發展旅遊業。

㈢ 雲南今年的旅遊市場怎樣

雲南旅遊大整頓後,每個景點的人還是挺多的,導游態度貌似有改善,不會強迫別人買東西了。

㈣ 雲南旅遊需要的花銷

我在雲南工作過一段時間,對於彩雲之南同樣充滿著期待。在雲南境內,鐵路交通不是特別發達,主要依靠汽車。但是汽車車費相對比火車而言,價格要高出許多。另一方面,雲南處於高原,山高並且公路上的車流量很大,所以,如果第一次來雲南旅遊,建議;走昆明——大理——麗江一線。一方面這里集中了雲南主要的旅遊景區和景點。另外的一方面,就是昆明通往大理的鐵路已經通車了,大大改善了交通往來。並且舒適、安全和便捷。

D1行程:昆明市區 花費:昆明世博園門票100元

在昆明市區,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昆明世博園依舊是外地來昆明後的首選旅遊之地。雲南地處我國西南邊疆,這里四季長春,昆明被稱作「春城」。一年四季,這里的綠色植物開花不斷,各種花卉應接不暇。

D2行程:昆明——大理 夜宿火車硬卧費用90元
具體鐵路列車時刻表:
1、N982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22:36 終到大理時間:次日06:10
2、N986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21:30 終到大理時間:次日05:30
3、N992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23:17 終到大理時間:次日07:30
4、N996次 昆明——大理 昆明開車時間:09:02 終到大理時間:當日15:40
大理下關古城是原大理國都。主要景點:蒼山洱海(門票:30元) 蝴蝶泉(5元) 大理古城 崇聖寺三塔(30元)。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蒼山洱海是古今旅遊者所嚮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楊升庵描繪它「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

蒼山,又名點蒼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

蒼山景色向來以雪、雲、泉著稱。經夏不消的蒼山雪,是素負盛名的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風和日麗的陽春三月,點蒼山頂顯得晶瑩嫻靜,不愧是一個冰清玉潔的水晶世界。

點蒼山的雲變幻多姿,時而淡如青煙,時而濃似潑墨。在夏秋之交,不時出現玉帶似的白雲橫束在蒼翠的山腰,長亘百里,竟日不消,嫵媚動人。

在蒼山頂上,有著不少高山冰磧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還有18條溪水,瀉於19峰之間,滋潤著山麓壩子里的土地,也點綴了蒼山的風光。蒼山還是一個花團錦簇的世界。不僅有幾十種杜鵑,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綉球似的馬纓花等。

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狹長形,南北長40公里,面積約240平方公里。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泛舟洱海,那干凈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一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

蝴蝶泉

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還有一處遐邇聞名的游覽勝地--蝴蝶泉。

蝴蝶泉的出名與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的描述有關。他寫道:「泉上大樹,當4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還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顛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確也有這樣的時候,來此聚會的彩蝶多得難以數計,色澤絢麗,如霞如錦。

前些年,蝴蝶數目減少,據有關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當地氣候轉向乾燥,導致蝴蝶遷徙,二是農村大量使用殺蟲葯物,誤傷不少蝴蝶幼蟲。不過,最近兩三年來,隨著生態平衡的逐漸恢復,加之人們有意識地對蝴蝶採取保護措施,每年聚會的蝴蝶已與日俱增。

D3行程:大理——麗江 麗江古城門票:120元。住宿可以選擇住在四方街上,費用可以80元標准間。同時,在傍晚十分去大研納西古樂會聽神秘的東巴古樂。費用50元。
麗江古城四方街及麗江木府是麗江著名的旅遊景點。1997年12月4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麗江古城」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常民生活空間」成為世界遺產的。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古城現有居民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納西話稱大研古城為「英古都」,意思是江灣之地。它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坐落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金沙江畔,古城東南是數十里良田闊野。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註:硯與研同音)。

麗江古城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說,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如果築城牆,就猶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不吉利。古城融合了納西、白、藏、漢各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這片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後裔。在千百年的悠長歲月里,他們辛勤勞作,築起自己美好的家園。目前,城內保存著大片明清時的民宅,均是土木結構瓦屋面樓房,多為三坊一照壁。居民建築布局靈活,注重裝飾,精雕細刻,庭院種植花木,擺設盆景。城內水渠密布,跨水臨渠的建築十分普遍。(見附圖)

這里地處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頻繁的商旅活動,促使當地人丁興旺,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一般認為麗江建城始於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國時,就曾駐軍於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裡,麗江地區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設立)世襲統治。其間,曾遍游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餘戶,可見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見附圖)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四方街為古城中心,四通八達,周圍小巷通幽,據說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開頭而建。這里是歷代集市中心,每日萬頭躦動,熱鬧非常。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東南西北四郊,又從主街岔出從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往來暢便。街道全用五彩石鋪砌,平坦潔凈,晴不揚塵,雨不積水。幾乎每條街道一側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來自玉河,河至鎮產雙石橋,分東、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隨街繞巷,穿牆過屋。水邊楊柳垂絲,柳下小橋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揚」的獨特風貌。來到這里,倏然感受到「東方威尼斯」的韻味。城內早年依地下湧泉修建的白馬龍潭和多處井泉至今尚存,人們創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頭塘飲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居民還以水洗街,只要放閘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順勢下泄,便可滌盡污穢,保持街市清潔。

依山就水的麗江大研鎮,既無高大圍城,也無軒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鎮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築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的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間兩層,朝南的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一般由下輩住用。房屋多在兩面山牆伸出的檐下,裝飾一塊魚形或葉狀木片,名曰「懸魚」,以祈「吉慶有餘」。許多庭院門樓雕飾精巧,院內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門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鳥獸。堂前廊檐大多比較寬,是一處溫馨愜意的活動空間。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納西人家,那小橋流水、花香影映的怡靜的院落里,據說一百個人里出就出了十四個大學生,可見重教尚文之結果——這是一方集智慧精靈於此的水土。

納西族許多人,尤其是納西男子,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業余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見附圖)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

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溥歷時期300多年的時間里陸續繪制完成的。當時的土知府木旺聘請了以馬嘯天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另外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制工作。

分布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的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容融合並存的突出特點。遺存於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白沙壁畫以其別具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白沙地處麗江城北約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為納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顯其富有,他大建宮室,建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建築群。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和大定閣等廟宇均為該時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畫,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寶積宮現存壁畫558幅,是麗江壁畫收藏最多的地方。大寶積宮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畫尤為精華,這兩個宮殿於199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沙壁畫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並蓄,獨樹一幟,融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以及東巴教等多種宗教於一身。是獨特的藝術珍品。在藝術風格上,反映出漢、藏、納西等民族傳統繪畫技法與風格的互相融匯。壁畫內容上則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繪畫布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准確,人物形象逼真,明顯吸取了東巴畫粗獷、色彩對經強烈、線條均勻、筆法洗煉等特點。麗江壁畫中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對飛跑的駿馬、盛開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鳥草蟲等自然風光都有描繪,這些畫都明顯展示了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畫中描繪的宗教人物,以宗教為折光,融入了畫師們的美學思想,或隱或現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見附圖)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00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網路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見附圖)

附錄一: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轉載於「麗江納西網」)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是納西族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它在納西族原始的井乾式本楞房形式基礎上吸收、融匯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一些優點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築藝術等方面部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

A.平面布局與建築特色:

民居建築一般是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斗式構架、壘士壞牆、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度子)。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明樓、雨 步廈、騎度樓、蠻樓、悶樓、雨面廈等七大類。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兩坊拐角、四合院、多進套院、多院組合等類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廂房二坊、加上主房對面的照壁,合圍成一個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四坊房屋組成的封閉式四合宅院。除中間一個大天井外,四角還有四個小天井或漏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麗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們的變異、演化、發展和組合。麗江民居的構架處理十分靈活,有懸山和在木構架主要受力部位,設有「勒馬掛」、「地腳」、「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結作用的構件,整個構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頭往裡傾斜、柱根部向外展開,增強了構架的穩定性。在構架的聯結節點部位,根據受力的情況,分別使用「兩磴榫」、「大頭榫」、「平插榫」,井設暗梢等柔性節點,以利於抗震。下重(士垃)上輕(木板)的護牆體堅固實用。麗江民居在體型組合及輪廊造型上縱橫交錯。輪廊優美;外觀的立面多為石砌勒腳,牆面抹灰,牆角鑲磚,青瓦鋪頂,色調和諧,外觀樸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麗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裝飾,其重點是門樓、照壁、外廊、門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門樓的形式有磚拱式、木過梁平拱式及木構架式三種,磚拱式門樓多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滴水牌摟式樣。木過梁平拱式門樓則是以木過梁承托、外包簿磚的三滴水牌樓。木構架式門樓多為雙坡屋面,檐下用多層花板、花罩裝飾。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兩種,內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裝飾。房屋的門窗均飾以木雕圖案,如烏禽、花卉、琴棋書畫、博石器皿等,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此外,對梁枋、往頭、欄桿、柱礎、勒腳、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裝飾。如大過梁的梁頭雕成獸頭,俗稱「獅子頭」,往礎亦雕成圓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設計:

古城民居的庭院採用鵝卵石、五花石等為原料鋪裝,圖案根據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內容涉及花烏魚蟲、八赴陰陽、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手法古樸,布局嚴謹。佔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兩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構成。

附錄二:束河古鎮

當年徐霞客游歷至此,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稱。由此可見,早在明代,這里就是麗江的重要集鎮了。

束河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被稱為清泉之鄉。束河民居建築群的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束河街頭有一潭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潭周綠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魚可數。從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於村中道旁,遠近汩汩有聲。村莊中心有長33米、寬27米的小小四方街,與古城四方街一樣可以引水沖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還能照見往日的繁華。青龍河自建築群的中央穿過,建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也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束河曾以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編等手工業聞名於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間,束河就開設了由政府公助的義學館和三所私塾,近、現代又創辦了小學、中學,使束河成為著名的人才之鄉。過去束河村從事皮革業的有300多戶,日產皮鞋500雙,各種皮貨遠銷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達印度、尼泊爾等國。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錐子走天下」之說。在寧蒗中甸、德欽,至今還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束河皮匠村與國際組織合作,通過貸款、集股合資開辦過「皮革合作社」。

如今,倘佯於龍泉之畔,漫步於束河古街,總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濃郁的文化氣息。作為大研古城周邊民居建築的束河民居,成了「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吸引著各種膚色的眾多遊客。

附錄三:關於「麗江世界遺產公園」建設項目的信息

據麗江電視台2003年11月28日報道,建設中的「麗江世界遺產公園」項目進展順利,目前正進入倒計時階段。

規劃中位於雪山中路延伸線以北的「麗江世界遺產公園」,由麗江三朵園林旅遊開發公司投資,由昆明華凱園林發展公司設計施工,佔地面積500畝,是麗江市近期重大建設項目之一。

「麗江世界遺產公園」是為了配合麗江市旅遊「二次創業」和三項世界遺產的成功申報而規劃建設的,公園內規劃有瀘沽湖、長江第一灣、玉龍雪山、老君山、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等十多個三江並流主要景區景點的微縮景觀和名人雕塑以及東巴記憶文籍展館等主要設施。建設完工後,遊客將可以在公園內直觀地了解麗江市及三江並流區域的主要景區景點、民風民俗,起到宣傳景區、引導遊客的作用,同時還有一定的紀念意義。

該項目於2003年11月5日開工建設,計劃於2004年4月30日竣工。目前,項目建設已進入緊張的倒計時階段。

附錄四:文化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②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

③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方可獲得批准。

①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②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③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④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入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⑤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⑥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准與其它標准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人《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㈤ 雲南省發展旅遊經濟的優勢條件

雲南旅遊資源的特徵抄襲 雲南素有"彩雲之南,萬綠之宗"的美譽。這里山河壯麗,自然風光優美,擁有北半球最南端終年積雪的高山,茂密蒼茫的原始森林,險峻深邃的峽谷,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雲南成為自然風光的博物館,再加上雲南眾多的歷史古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為雲南增添了無限魅力。 從雲南旅遊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及特徵、開發程度、社會狀況等來看,可將雲南旅遊資源的特徵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多樣性、地域性、多民族性、融合性、原生態性、跨境性

㈥ 你如何看待雲南旅遊經濟的發展

我家在撫仙湖畔的小縣城,上初中時班主任說我們這地方只適合養老,不適合發展

㈦ 雲南旅遊經濟總收入是多少

在香港一家叫頭條新聞的報刊中看過一條這樣的報道,這家平面媒體在香港的影內響力蠻容大的!裡面有客觀說到雲南的旅遊直接收入跟深圳的幾個主題公園收入還低一點,就是世界之窗,民族村和歡樂谷,間接的不好算,但有一條,到雲南來的玩的都是低消費群體較多!對於這點拿麗江的官房大酒店比較一下就得,即便在暑期這家麗江唯一的五星級酒店折扣下來也就三百塊不到!所以對於旅遊而言只能說是給雲南增加一些知名度罷了!對於收益這只是很少一部份人在受惠而已!

㈧ 雲南旅遊業的現狀

1.具有豐富的資源基礎。以復雜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性民族文化為背景形成的雲南旅遊資源,具有多樣性、奇異性及多重景觀組合優良的特點。不僅自然景觀豐富多樣,而且以民族文化為代表的人文景觀奇異多彩,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之間組合優良,相得益彰。不少景區(點)在世界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適宜開展多種類型的旅遊活動,具有發展成為世界級旅遊產品的條件。具有鄰近東南亞、南亞周邊國家的地緣優勢。通過建設國際大通道,配合雲南境內的公路、鐵路、航空網和水運建設,有利於與周邊國家和省區開展區域合作,並融入東南亞、南亞旅遊圈。

2.旅遊業發展積累了一定基礎。經過多年來對旅遊業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創建了一批知名度較高的精品景區景點,全省目前已擁有國家級和省級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14個;擁有10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個國家旅遊度假區,位居全國第三;有4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6個省級旅遊度假區,面積達1.3萬平方公里,為我省國土面積的3.3%,其比例位居全國前列;有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 五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保山、騰沖、威信三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省經各級人民政府正式審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44個,其中國家級17個、省級102個,旅遊綜合運輸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相對於西部其他省區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比較優勢,為雲南"十五"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根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納國,世界上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家,接待國際旅遊者將達到1.37億人次,佔世界市場總份額的8%。同時,隨著我國國民可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多,國內旅遊需求日益擴大。這將為我省旅遊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4.加入WTO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雲南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家明確了對旅遊業發展較為有利的各種優惠政策,如旅遊國債、對外開放、財政稅收、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政策等,為雲南省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

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帶來的機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動,將使雲南真正從對外開放的末端走向對外開放的前沿,為雲南旅遊業發展區域合作帶來新的機遇。

6.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旅遊合作帶來的機遇。正式提出共建統一瀾滄江湄公河旅遊圈、打造東南亞八國公園的構想。按照這一構想,雲南省將在有關各國合作開發客源市場方面發揮樞紐作用,通過擴大周邊地區客源市場,轉接次區域的遊客到國內其它旅遊地的方式吸引海內外遊客到雲南旅遊。同時,將按中國有關規定辦理到次區域各國進行邊境或出境旅遊。

與此同時,競爭壓力正在迅速增大。我國西部多數省區之間存在著資源的相似性及現有旅遊產品的同構性。隨著西部地區對發展旅遊業認識的不斷深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各省區普遍開始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均將其作為支柱或重點產業扶持,形成對雲南旅遊業的潛在壓力和挑戰。

旅遊市場需求多元化時代已經到來,區域性市場競爭和集團化趨勢愈演愈烈,旅遊市場格局的新變化,對我省旅遊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來源: 雲南省人民政府經濟合作辦公室

㈨ 1、雲南旅遊市場概況(寫計劃書需要的項目背景) 2、導游在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 一、雲南省旅遊業經濟運行情況

旅遊業又被稱為「無煙工業」、「朝陽產業」,雲南省因其復雜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性的民俗文化,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2014年,雲南省累計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85億人次,同比增長16.3%,其中海外旅遊者525萬人次,同比下降1.6%;國內旅遊者2.8億人次,同比增長17%。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650億元,同比增長26%。旅遊對交通運輸業、住宿業、餐飲業、娛樂業、商品零售業的貢獻分別達523.38億元、470.64億元、395.38億元、154.23億元、551.73億元,游覽花費達346.36億元,旅遊產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明顯提升。根據旅遊強省發展目標,到2020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到5億人次和旅遊總收入達8500億元。

你2013年2月,雲南省旅遊局正式更名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同年6月由省政府直屬機關轉變為省政府組成部門,標志著旅遊業在雲南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認可和強化,實現旅遊事業管理向旅遊產業發展轉變,為打造旅遊強省、建設大旅遊產業提供製度保障和體制支撐。2014年,雲南確立了大旅遊產業發展戰略,通過打破傳統的一二三產業界限,整合資源、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把雲南旅遊產業打造成集農業、工業和相關服務業為一體、產業增加值超萬億的大旅遊產業,著力打造「一心六區九廊」空間布局。按照大旅遊產業規劃,預計到2020年,雲南大旅遊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1萬億元左右,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左右,佔GDP比重13%,旅遊業將成為雲南省戰略性支柱產業。

表:雲南「一心六區九廊」空間布局

空間布局具體內容

一心昆明建成國際著名的觀光度假勝地、商務會展基地和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內外遊客集散中心

六區滇中旅遊區、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滇西邊境旅遊區、滇西南瀾

滄江—湄公河國際旅遊區、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遊區、滇東北紅土

高原旅遊區

九廊昆明—河內、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加爾各答和滇桂、滇黔、

滇渝、滇藏9條旅遊走廊

資料來源: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興業證券

目前,雲南旅遊業已經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和民營等多種資本參與的開發建設模式基本形成。在旅遊發展重點項目上,深入實施「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加快假設「111226」工程(即1個新國際會展中心、十大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十大國家公園、20個旅遊型城市綜合體、200個旅遊重大項目和60個旅遊小鎮)。2014年,雲南省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約314.8億元,建成或部分建成並投入運營項目17個,其中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完成投資70億元,10大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完成投資51.22億元。

以昆明市為例,2014年旅遊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項目投資完成情況良好。昆明市投資3億元以上旅遊重大項目43個,預計總投資1658.43億元,2014年12月份完成投資14.18億元,較上月增加7.95億元,1-12月累計完成投105.14億元,項目開工至今累計完成投資349.51億元,投資完成率21.07%。2014年1-12月,2014年度完成投資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13個,累計完成投資94.47億元,佔全市旅遊重大項目數30.23%的比重,完成全市旅遊重大項目投資的89.85%,其中,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完成投資51.1億元,佔全市旅遊重大項目年度完成投資的48.6%,引領全市旅遊重大項目建設。

  • 二、雲南旅遊業投融資發展歷程

長期以來,旅遊業與金融的關系就密不可分,無論是旅遊企業的發展,還是旅遊者的出行,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隨著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金融對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金融與旅遊業融合程度逐步提高。對於旅遊企業而言,在融資、並購、支付結算等方面均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旅遊企業除了依賴於傳統的銀行信貸、發行債券、上市等方式融資外,還可以依託電商金融、P2P網路借貸、眾籌等平台融資,拓展發展空間。可以看出,金融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環境更加有利,既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又有龐大市場需求,還有金融機構、旅遊企業自身的創新動力。

  • 三、雲南省旅遊業投融資現狀

近年來,雲南省通過打造品牌、優化結構、延伸產業鏈,旅遊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建設旅遊強省步伐加快。全省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旅遊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多元化融資渠道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末,全省旅遊業貸款余額185.7億元,同比增長29.9%;累計發行中期票據、企業債等各類債券融資18.4億元;以景區門票收益權為基礎資產發行信託產品融資余額4.6億元;引進社保基金和銀行承兌匯票融資余額10億元。2015年5月28日,由雲南怡美實業控股集團等32家雲南龍頭旅遊企業聯合發起,六百餘家旅遊企業加入的雲南旅遊商會成立。商會將創立商會旅遊項目庫,建立與金融投行機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支持和鼓勵各會員單位融資創新,增強會員融資能力與融資規模。

(一)銀行信貸

銀行機構通過發放貸款的形式,有效解決了雲南省旅遊項目開發建設中資金不足的問題,使雲南旅遊「二次創業」得以順利推進。在整個「十一五」期間,銀行機構累計發放貸款130.48億元,用於支持雲南省旅遊重大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雖然只佔到旅遊項目投資總額的2%,遠低於企業投資、政府投資和外資投資比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雲南旅遊融資「瓶頸」問題,對促進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意義重大;2012年,銀行投資額增加到554.11億元,占旅遊項目投資總額的8%,遠遠高於外資和政府投資,銀行業明顯加大對雲南旅遊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了雲南省旅遊產業投融資主體結構的優化。截至2013年末,雲南省旅遊業貸款余額達到了185.7億元,同比增長29.9%,金融對旅遊產業的信貸支持持續增強。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雲南省分行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重點支持領域,積極加大產品創新,引導信貸資源向文化及旅遊產業傾斜,為雲南文化旅遊產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截至2014年10月末,工行雲南省分行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融資余額達66.26億元,比年初新增8.09億元,貸款增幅達到了14%,是融資增長最快的市場領域之一。2014年12月23日,平安銀行與雲南城投集團共同簽署了500億元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的重點關注領域是雲南省旅遊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建設等。

(二)資本市場

雲南省旅遊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拓寬了旅遊企業融資渠道,對於促進地方旅遊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雲南省已經有兩家旅遊企業在滬、深上市———雲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和麗江玉龍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一大批旅遊企業已經具備了上市條件,正在抓緊開展上市准備工作。此外,雲南省旅遊產業投資基金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在2012年雲南省民營企業家協會年會上,中信信託、首創華夏、中恆聚信和星耀集團聯合宣布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文化旅遊產業基金,投資昆明嘉麗澤地區,打造多樣性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中信信託、首創華夏和中恆聚信將依託各自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國際金融資本的規模優勢,同時結合星耀集團在昆明本土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掘中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優勢資源,在雲南旅遊產業二次創業和全國全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下,深度開發嘉麗澤生態旅遊度假區。2012年12月14日,中航信託公司發起設立「天啟330號雲南城投旅遊產業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南城投集團計劃出資10億元,參與「天啟330號」,並通過天啟330號信託資金與安盛創享公司、雲南省水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雲南安盛創享旅遊產業投資合夥企業,出資總額為31.2億元,通過基金形式投資於旅遊項目,充分發揮金融對旅遊產業的促進功能。

(三)金融服務

雲南各大旅遊城市努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進而推動雲南全省實現「刷卡無障礙」,讓國內外遊客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目前,金融IC卡正在逐漸取代傳統銀行磁條卡,成為新發行銀行卡的主流,截止2014年3月末,雲南省20家商業銀行均已開始發行金融IC卡,累計發卡1150.96萬張,全省42.02萬台POS終端和12955台ATM終端,99%以上能夠受理金融IC卡。2014年3月18日,中國銀行雲南省分行又推出了首張金融旅遊信用卡———「中銀雲南惠游卡」,該卡是一張聯名信用卡,是雲南省首個旅遊業與金融業合作、符合PBOC2.0標準的雲南旅遊主題信用卡晶元產品,定位於龐大的旅遊消費客戶群體。該卡既具備金融服務功能,又具備旅遊服務功能,集信用卡消費、電子現金小額支付、旅遊景區二維碼門票等眾多應用於一體。持卡人不僅可以在雲南省100多個景點及500多家商戶享受旅遊、餐飲、住宿、購物等優惠價刷卡服務,還可以在全國近千家景區景點、近百家指定酒店、千餘家吃住娛購等商戶刷卡消費,該卡的推出為持卡遊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便捷服務。

(四)政策性金融支持

從雲南省旅遊開發建設來看,政府投資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旅遊項目都是由政府直接進行財政撥款,為旅遊發展提供資金支撐。另外,雲南省也會採取一些金融手段,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為旅遊開發投資提供新的渠道。在國家開發銀行與雲南省政府進行的第二輪開發性金融合作中,國開行向雲南省旅遊投資有限公司36個旅遊項目投放25億元的貸款,用於旅遊開發建設;國開行又與雲南省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等借款人簽訂了借款合同,針對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建水縣文廟景區等139個旅遊項目提供開發性金融貸款支持;國家旅遊局與國開行曾於2010年共同簽署了《推進旅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培育旅遊消費新熱點、豐富旅遊文化內涵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進藏、滇、川、青、甘五省區旅遊業發展;雲南省政府與商業銀行合作,成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推動昆明、大理、西雙版納、香格里拉、麗江、騰沖等重點旅遊地區發展。2015年3月31日,彌勒市相關領導與國開行雲南分行商談紅河水鄉PPP項目事宜,此次商談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加快了紅河水鄉PPP模式融資步伐。

  • 四、雲南省旅遊業投融資存在問題

目前的旅遊項目開發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大致包括這樣幾種:政府投入、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通過市場融資、民間融資等。對於雲南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的省來說,其問題大致可以總結為:投融資主體不足、投融資結構不合理、投融資方式單一、投融資環境落後等基本狀況。

(一)旅遊業投融資主體不足

政府介入較深。雲南旅遊業融資較長時間由政府主導,行政色彩較強,在一定的時期內確實起到了加快旅遊業發展的作用,但是造成了市場失靈和公共服務缺位的現象,其它市場主體難以進入和參與競爭。政府指令性的投資和融資往往忽視了經濟規律,造成了一大批經濟效益不高的旅遊項目,無法將資金收回用於再投資,同時也形成了潛在的金融風險。由於政府專注於具體旅遊項目的投融資和運營,出現了公共服務缺位,旅遊業融資環境的建設緩慢,旅遊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旅遊行業管理混亂,旅遊資源的保護力度弱化等問題。因此,政府對旅遊業的介入程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平台效果不足。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和雲南省旅遊投資公司作為雲南省級的旅遊投資主體和融資平台,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對重點旅遊項目進行投資和開發,以及對重點景區景點進行改造提升,同時充分發揮融資功能,調動各種社會資本,但效果尚不明顯。主要原因在於平台的規模實力還不夠大,注冊資本有限,政府承諾的追加投資並沒有兌現,導致對雲南旅遊資源缺少有效的整合;政府資金佔到主導地位,缺乏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民間資本的參與;三是陷入新建項目及經營性項目之中,資金缺乏退出通道,「投資—退出—再投資—再退出」的運行機制不能有效發揮,牽制了有限資金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缺乏風險主體。旅遊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其高風險、高收益特徵與銀行強調的收益與安全並重的一貫原則是相背的,因此很多項目不能有效利用銀行貸款這一重要融資方式。雲南省一方面是大量寶貴的旅遊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另一方面是廣大的國內外旅遊消費者中又蘊藏著很大的旅遊消費需求。而對於風險投資主體而言,有市場需要,就意昧著存在投資需求,就存在著可追逐的巨額利潤,此二者的結合存在著現實基礎。因此雲南旅遊業發展亟需風險投資主體的參與,以解除資源富裕而發展緩慢的尷尬局面。

信用擔保缺乏。中小旅遊企業是雲南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市場競爭、推進旅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合理化,滿足多層次的旅遊市場需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在融資時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信用擔保體系才能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目前雲南中小旅遊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擔保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業務品種貧乏、專業化水平低、擔保面窄等一系列的問題。擔保機構在推動中小旅遊企業與銀行合作方面,橋梁作用還沒有很好發揮。雲南尚未成立專門的中小旅遊企業政策性擔保公司,且缺乏規范管理和專業人才,這對旅遊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制約。

(二)旅遊業投融資結構不合理

內源融資不足。內源性融資是將本企業的留存收益及折舊等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出挖掘內部資金潛力,提高內部資金使用效率。雲南旅遊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和企業自我積累與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利潤留存率普遍較低。另外企業在內部利潤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傾向,缺乏長期經營的思想,很少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用自留資金來補充經營資金的不足,而主要依靠外源融資。

直接融資較少。雲南旅遊業融資結構是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直接融資比重過低嚴重地制約著旅遊業融資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為旅遊產業發展開辟持續的資金來源渠道。旅遊業作為雲南優先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需要重點培育旅遊企業上市,整合和培育一批有豐富旅遊資源和發展潛力的旅遊企業做好上市的准備工作。此外,還需要整合雲南現有上市公司資源,加快資產重組步伐,運用定向增發和配股、可轉債等手段從資本市場募集更多的資金。

債權融資較低。雲南旅遊企業一般把股票融資作為公司的首先途徑,極力擴大發行額度,且公司的分配方案也很少現金支付,多以配股為主,把股票市場作為一塊免費的蛋糕,都試圖切得更大的一塊。究其原因,上市旅遊企業普遍認為發行股票可以永遠的佔用這部分資本,不必像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那樣到期要還本付息,又不存在因無股利支付而導致破產的風險。而且,我國股票市場上長期存在只進不出的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使得股票融資在我國成為一種近乎無風險的融資方式。而債券融資是一種硬約束,企業面臨著作為債權人的市場投資者的監督和到期還本付息的壓力,在債務無法償還時,企業就會破產,因此債券融資比例較低。

民間投資難進。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民間積累了大量的資金,但仍有大量民間資本游歷於正常金融體系之外。雲南的民間資本的活動也較為活躍。因政府政策的限制加上落後的觀念和認識,這部分資金極少能夠投入當地所需的經濟建設,大多從事私人高息借貸等非法交易,由此也給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在許多地方頻頻出現非法集資或借集資之名而行騙之事。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許多地方由於資金的短缺而無法進行旅遊項目的建設和開發的情況。非常明顯,游歷的民間資本和開發建設之間需要構建一座暢通的橋梁。

  • 最新參考資料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㈩ 雲南發展旅遊業的優勢在哪裡

雲南比較好,那可以說是一步一景,清澈湛藍的瀘沽湖水,淳樸善良的摩梭人,原始的小木屋,搖盪的豬槽船。麗江古城的夜景別有一番讓人嘆為觀止的美。燈光倒映在水面,泛出七彩的光澤;水面上點著蠟燭的河燈,一盞又一盞地沿著水流漂流下來,匯成了一片光的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此時許個願,讓此刻的美好在心中珍藏一輩子。還可以到玉龍雪山看雪景。蒼山東麓是秀麗的洱海, 洱海是一個明媚的高原湖泊,素以「高原明珠」著稱。到了洱海,感受船在湖中游,人在畫中走。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