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海南要推動旅遊和教育融合發展

海南要推動旅遊和教育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14 03:44:38

⑴ 海南省教育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十二五」期間,海南省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教育公平程度不斷提高,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質量持續提升,教育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辦學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2015年,海南省地區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23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0%,海南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088所,專任教師11.8萬人,在校生193.3萬人。其中,幼兒園1928所、在園幼兒32萬人;小學1556所(不含976個教學點)、在校生77.3萬人;初中391所、在校生32.9萬人;普通高中105所、在校生17.2萬人;中職學校87所、在校生13.1萬人;高等院校21所(含3所剛批准尚未招生的高職院校)、在校生20.7萬人。

七是教師隊伍建設顯著加強。持續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整治。實施中小學國家級、省級培訓項目322個,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22萬多人次。建立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面向全國招聘4356名特崗教師、26名思源學校校長和229名學科骨幹教師,安排518名免費師范畢業生回省就業,2015年面向全國引進48名中小學優秀校長和學科骨幹教師,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培養123名免費中職師范生,引進150名「雙師型」教師,招聘1226名緊缺專業教師。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海南大學羅素蘭教授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實現了海南省零的突破。

八是教育改革紅利不斷釋放。考試招生制庋改革啟動並已向社會公布實施方案。試行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貫通的多種辦學模式,實施「3+4」等7個試點項目,搭建職教人才培養「立交橋」。實施「異地高考」政策,解決了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問題。加大縣(市、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啟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改革,完善教師資格准入和退出機制。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現全覆蓋。教育法治建設不斷加強,修訂《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辦法》,建立「三重一大」依法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編制79項權力清單及辦事指南、流程圖和責任清單,推進簡政放權和職能轉變,深化教育行政審批改革,取消審批事項10項、下放23項、調整7項、合並4項、利用特區立法權停止15項。完成了海南省公辦本科高校章程核准。

九是教育開放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海南省教育對外交流日益活躍,國家公派留學和中介機構辦理自費留學共計近1200人、來瓊留學近6000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到18個,國家公派漢語教師和志願者選派近1000人,呈現出國留學與回國人員同步擴大、來瓊留學與攻讀學歷同步增長、「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步提高的新局面,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和海南省開放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與江蘇、福建、天津等教育發達省市合作,積極引入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為海南省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⑵ 海南教育為何落後

因為海南最晚發展…海南的教育傳統,新課標下的海南教育正在逐步發展咯,學吧…不學也得學,學了還是學

⑶ 海南教育培訓機構有哪些

海南海口學廚的培訓機構不用知道太多,知道哪個好就 行。

⑷ 海南的教育如何

跟大陸比確復實差了很多。國家之前都不制注重海南的開發,相對與大陸而言,海南是相對落後的,不過近些年,國家支持海南發展國際旅遊島,海南的發展比較快了,有前景吧。個人認為,海南有部分人的素質是比較低的,不知道是否與海南的教育有關。海南以後的教育會好些吧。畢竟是國際旅遊島了,不可能素質太差。對國際也是有影響的,對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⑸ 海南教育 30年的發展

2007年,海口市共有幼兒園373所,小學391所,初級中學94所,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12所,九年制學校37所,12年制學校1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校6所。

[兩基成果鞏固提高] 今年秋季,全市普通中小學在校生達29.47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年輟學率為0.002%;初中入學率為城鎮100%,農村90%,年輟學率為0.894%;高中階段輟學率為0.4%;解決了32514名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安排2029.78萬元免除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學生課本費;5150.2萬元免除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雜費508966人次;112.86萬元補助2852名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186.58萬元為2277名高中階段特困家庭子女、殘疾學生、孤兒免學費;28.06萬元為被中職學校錄取的2698名學生免中考報考費;223萬元為201932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城市特困家庭學生、孤兒、殘疾學生免作業本費;安排162.2萬元資助了403名特困大學新生。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 海南僑中初中部、海口四中高中部和二十五小海甸校區今年秋季已投入使用,增加義務教育學位4200多個、高中教育學位2000多個;12個農村教師工作間項目已竣工;21個省、市改造薄弱學校項目的建設項目全部竣工;簽訂了海港學校房地產與土地置換協議,完成了濱海九小配套工程及中小學布局調整三期(10個項目)的前期准備工作和瓊山一小、勞動教育基地的選址工作,正在辦理園丁大廈、勤工儉學基地項目和甸昆教師村的報建手續等。

[完成省一級學校復評] 海南華僑中學、市一中、海口實驗中學、瓊山中學完成省一級學校的復評工作,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省一級高中(甲等)學校的榮譽稱號。其中,海南僑中以總分959.6分位居榜首。

[優化民辦教育管理] 對全市453所民辦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年檢。

[落實依法治校措施] 聘請市屬12名校長、4個區教科局局長、督導室主任,局機關4名科長為第三屆市兼職督學;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共製作法制宣傳欄145期,法制講座28場,組織120多名法制副校長、法制教育工作者參加培訓班;完成了春秋兩季入學「控輟保學」專項督導,做好迎接全國環保模範城市的復檢迎檢工作,共發放迎檢知識小題9萬份,小卡片11萬多份;環保口號8萬份,告家長一封信13萬多份等。海口二中通過不定期召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理事會,共同營造良好校園環境;海口九小堅持文化立校,被評為「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今年全市普通高考報考總人數12451人,總錄取人數11286人,錄取率為92%。其中:海南華僑中學高考成績創歷史最好成績,一、二本上線率高達96.31%,比去年提高了12.27%,位居全省第一。97所中學的21456名初中畢業生參加中考,總分91分以上的考生有962人,佔全省91分人數的46.61%;高分段人數、優秀率和合格率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共有395所小學的30840名六年級學生參加全市統一的小學畢業測試,總優秀率和總合格率比去年有明顯提高。

基礎教育

[幼兒教育] 2007年,在海口市教育局及4個區教科局備案注冊的幼兒園共有373所(不含學校幼兒部)。私立幼兒園342所,其它部門舉辦的31所。全市現有省示範園9所,省一級園10所,幼兒園共設1853個班,在園幼兒數49700人。

[小學教育] 2007年,海口市共有小學391所(其中九年制學校37所,十二年制學校12所),其中教育部門辦311所,民辦及其他部門辦80所。共設教學班4325個,在校學生183494人。學制為六年。城區和原海口市農村小學滿6周歲入學,原瓊山市農村小學滿6歲半入學。按就近原則安排入學。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年鞏固率98.5%,畢業率99.5%,升初中率農村92%、城區100%,統籌安排升入初中。

[初中教育] 2007年,海口市共有初級中學94所(其中完全中學12所,九年制學校37所,十二年制學校12所),其中教育部門辦48所,其他部門和民辦46所。共設教學班1380個,在校生80820人。學制三年。學生年鞏固率98%,畢業率97.7%,升高中率85%。

[普通高中教育] 2007年,海口市共有普通完全中學12所,高級中學1所,十二年制學校12所。其中教育部門辦13所,其他部門和民辦11所。學制三年。共設教學班551個,在校生30444人。

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海口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是海口市聯辦改制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按照「產權股份化,運作企業化,後勤服務社會化」的模式運作。校園佔地面積2288畝(含桂林洋高校區1735畝),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 圖書館館舍面積2.49萬平方米、閱覽座位2128個、館藏適用圖書128.21萬冊;實驗實訓室146間、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120萬元;專任教師616名(含外教)、在校生14700人。學院下設7個二級學院、3個教學部,開設專業50個。2007年12月,教育部派出專家組來學院進行升格本科學院考察。學院升本後將成為海南第一家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院校,在學院基礎上組建綜合性的海口大學已被列入海口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2007年, 全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共28所。其中,普通中專學校1所、公辦職業高中4所、民辦職業中專22所、技工學校1所;國家級重點校2所,省級重點校1所。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共開設56個專業,在校生共14330人。

成人教育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 2007年,全市報名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共有14898人,報考專業29個,考試科目222科,合格率為55%;報名參加成人高考共有5497人,入圍率為84.9%,錄取率為84.9%。

[職工教育] 2007年,全市各單位堅持以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為目的,繼續抓好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的職工教育。幹部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全年參加政治理論、電子政務和業務知識學習培訓的幹部共有26475人次。工人培訓主要是實施資格、適應性、技術等級和轉崗、下崗再就業培訓工程,全年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共達74983人次。
[農村成人文化技術教育] 2007年,全市23個鎮以鎮級、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依託,緊緊圍繞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農科教結合,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成人文化技術教育,先後舉辦農村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689期,參加學習培訓59856人次;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5000人,其中引導性培訓11500人,示範性職業技能培訓3500人;組織勞動力轉移就業12000人,其中省外勞務輸出3000人。
[職成教民辦教育] 2007年,全市職成教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共有127所,其中社會組織辦學的有35所,公民個人辦學的有92所。辦學內容主要包括文化、藝術、外語、職業技術和社會文化生活等5大類,共開設專業和培訓項目近160個,招生和培訓人數達6.1萬人次。

教師隊伍建設
2007年,海口市公辦學校教職工總數為13983人。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9%、96.9%、87%。2007年,全市有3名教師獲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17名教師獲得省級優秀教師表彰。全市全面推進師資培訓,2007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87個,培訓 88756培訓人次,共舉辦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班70期,輔導班30期,約2700名教師參加了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率85%。選送的25位教師參加「第五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事例優質課大賽」獲得8個一等獎,14個二等獎;選送的2節觀摩課被評為優質觀摩課。在全省率先啟動了中小學班主任全員培訓;舉辦幼兒園園長培訓班和中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共有70位園長、68名校長參加培訓;實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工作,培訓新任教師258人;舉辦了教研員、培訓教師網路研訓培訓班,指導建立學科研究與課題實驗博客網站18個;組織全市1400多名中小學教師參加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舉辦新課程通識和學科遠程研修,個別輔導教師的個人博客點擊率高達132萬多人次。利用國際智力資源推進我市中小學英語師資培訓工作,邀請第一批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15位環球志願者,對全市77名中小學英語教師,開展為期15天的第一期英語聽說教學項目培訓。啟動第二輪(2008-2012)各級骨幹教師選拔認定工作。

激情跨越二十年 瓊州教育譜新篇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教育改革發展紀實

時光如梭。轉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已迎來20周年。如今,當人們踏上海南島這片滾燙的熱土,置身於藍天碧海、陽光椰韻的懷抱,不由得為之動容與贊嘆!特別是20年來海南教育的發展變化,更是為這座海島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20年來,對於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僅有800多萬人口,其中貧困地區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有100多萬人的海南來說,海南教育走過十分不平常的發展歷程。

攻堅10年實現「兩基」

20年來,海南教育最讓人難忘的莫過於「兩基」攻堅戰。

海南的「兩基」攻堅戰歷時10年。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石秀慧與記者談起那段歲月,仍激動不已。她說,那時就像「打仗」,每人手上握著一張全省地圖,上面詳細地標著「普九」推進路線,一鎮一村一目瞭然,一個地方都不能落下。

建省初期,海南許多校舍破舊不堪,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竟然是用茅草搭起來的教室。「失學兒童」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字眼。

記得1999年記者前往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貧困市——通什市(現改為五指山市)采訪時,五指山鄉教學點就是用茅草搭建起來的兩間教室,這里會集著30多名黎族學生,孩子們上課的桌椅板凳搖搖晃晃,教室沒窗沒門,頂棚裂著大口子,孩子們抬頭就可以看見藍天;村民放養的豬、羊、牛、雞等是這里的「常客」,大搖大擺地在教室門前晃來晃去。天一下雨,孩子們就得跑到附近的村子躲雨,等雨停了,再回教室上課。要是遇到台風,孩子們只能回家。

當時給孩子們上數學課的王老師,向記者展示了他唯一擁有的教具,就是從山上拾來的樹枝折成的一根根木棒。他說:「工作苦點累點都沒關系,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孩子們能有一間遮風擋雨的教室,那樣我們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教書了。」

就在離這個教學點約5公里的水滿鄉中學,當時學校沒有圖書室,雖是水泥房子,但因年久失修,早已成了危房。在這里讀書的孩子大多是黎族學生,家裡窮,鹽巴拌米飯是學生的主食。就是這樣的條件,還有的學生因家裡窮,根本邁不進校門。

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學上、有書讀,有間下雨刮風不再因安全而憂心忡忡的教室,成了當時海南人民心中最美的夢想。

為了這一夢想的實現,無論是領導還是百姓,甚至是那些遠離家鄉的海外華僑,全民一心,投入到為海南的孩子改善辦學條件的工作之中,並以「兩基」工作為突破口,讓教育這個百年大計在海南興旺發達起來。

2002年12月15日,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國家總督學的王湛代表國家教育督導團「兩基」督導檢查組在海口正式宣布,海南省已實現「兩基」工作目標,成為全國第12個通過「兩基」驗收的省份。

王湛話音未落,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事隔多年,記者仍清晰地記得那激動人心的一刻,當時在場的海南省政府及各有關廳局的領導,許多人眼裡都閃爍著喜悅的淚花。

如今,海南擁有幼兒園809所,比1988年增加186所;特殊教育學校從無到有,目前共有4所;小學有2915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75%;初中有450所,比1988年增加153所,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8.14%;普通高中在校生14.6萬人,比1988年增加了8.7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50.98%。

全國率先「兩免一補」

2008年4月16日晚,海南電視台演播廳,海南建省辦特區20周年「十大」系列評選活動揭曉。從3月10日至4月15日,評選活動歷時35天,總投票數高達717萬張。海南率先在全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高居「十大民生亮點」之首。

2005年春季,海南省委、省政府在財政並不厚實的情況下,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率先在全國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首次投入2.46億元,受惠學生高達146.4萬人。2006年至2007年又投入5.59億元,擴大免收雜費范圍,受惠學生達289萬人次。2005年至2006年投入1.36億元,共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達158.6萬人次。2007年投入1.14億元,率先對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2005年至2007年安排專項資金4449萬元,向全省9.54萬名農村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

海南昌江七叉鎮中心學校校長符旭文在教育戰線工作了20多年,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海南率先在全國實施『兩免一補』,這是眾望所歸,是全省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大好事!」

作為一名貧困地區的教育工作者,符旭文對近年來海南農村基礎教育的變化感慨萬千。他說:「1997年開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時,農村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壓力特別大。尤其是在我們少數民族偏遠地區,不少家庭都很困難,因交不起學費不能送孩子讀書。」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些孩子多的農民家庭,甚至會像種地那樣採取「輪耕」的方式送孩子上學:老大先上學讀一兩年,然後輟學回家幹活,把機會讓給弟妹,而弟妹讀了一段時間後也會回家,讓更小的弟妹讀書。

從2005年開始,海南省率先在全國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學生上學幾乎不花錢。符旭文說,像七叉小學,現在開學只交5元作業本費,家長們都積極地送孩子來上學。

「『兩免一補』卸下了農村學生、家長的負擔,也卸下了我們農村教師的負擔。現在我們農村教師和城裡教師拿同樣的工資,住房也解決了,很多農村校危房改造後,教師們還有了自己的工作間。目前,我們最大的工作任務就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把農村孩子教好!」如今,符旭文最渴望的是能多參加培訓學習,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農遠工程」幫農民致富

每個周三晚上9點,海南瓊山舊州鎮坡秀村的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位於村東頭的坡秀小學。

自海南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實施後,設在坡秀小學的播放點,靠一台電視機、一台DVD機,讓這個僅有170多戶的小村莊的生活習慣悄然改變。

白天,坡秀小學僅有22個學生上課,透過屏幕,感受與了解他們不知道的世界;每個周三晚上9點到11點,村裡的近百名農民,到學校學習農業科普知識,掌握致富本領,欣賞家鄉的瓊劇和革命歷史題材和教育的影片。

村長黃進吉感慨道:「村裡的學校自從有了電視機和DVD機,我們農民可受益了。過去村裡有些人喜歡賭博,一賭就到天亮。通過播放教育影片,他們懂得了賭博不能致富,致富得靠農業科技。現在,村裡的賭博現象基本沒有了,人人都忙著搞生產,有的還走出山區到外面打工賺錢。」

坡秀小學僅有兩名教師,其中,在農村站了30多年講台、今年已過59歲生日的吳時明感受更深。他說,我們農村教師沒有城市教師的條件好,但現在我們可以和城市教師享受同樣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孩子們可以通過觀看電視中的課堂教學,學到字正腔圓的標准普通話。這可讓我們這些講了幾十年海南普通話的教師得到了「解放」,孩子們終於有了最好的「普通話教師」了!

當地百姓看到自家孩子個個能說標準的普通話,那高興勁像「中彩」一樣。他們為孩子們做了30套嶄新的桌椅,黃進吉還特別囑咐吳時明:「電視機你們老師盡管放心大膽地用,讓孩子們多學點知識,所有電費村裡全包了!我們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海南省電教館館長蘇文,說起這項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的工程,心情仍是十分激動。

海南省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如今已建成3411所項目學校,共建設省、市、縣三級培訓基地17個,全部通過省級組織的工程驗收;工程總投入1.24億元,其中國家投入2917萬元,省投入6219萬元,市縣投入3278萬元;到目前為止,工程共完成了8552萬元的招標任務,裝備了計算機14190台、伺服器360台、電視機9270多台、DVD機6473台、衛星天線2797套、投影機456套、多媒體展示台370多配套,采購了一批教學軟體、教學光碟約500萬元;100%覆蓋全省農村中小學校。據不完全統計,3年來,由省、市、縣三級培訓的農村教師達1.3萬多人次,使農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悄然改變著海南農村教育,改變著在這里世代生活的農民的思維與生存方式。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從省政府到各級鄉鎮政府,從省長到負責安裝調試的省電化教育館普通的工作人員,大家齊心合力,通過架起來的「天網」與「地網」,引領海南農村教育走上了一條金光大道。

創出「三段式」職教模式

2007年1月30日,天空飄著蒙蒙細雨。時任海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羅保銘,上任伊始的首個調研就來到海南省機電工程學校,了解海南職業教育情況。

在當天召開的職業教育座談會上他強調,海南要集中力量,對職業教育重點扶持、重點傾斜、重點發展;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讓貧困地區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孩子免費上職校,就業後能為家裡掙「活」錢,帶動家庭脫貧致富,走出一條職教扶貧的新路。

陳華戀是一名來自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的農家小妹,是海南省工業學校工業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雖然在非常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長大,讀書時又去了坐落在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貧困市的海南省工業學校,但她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她當年的班主任是聞名全國的職教系統第一個「模範教師」和「師德標兵」——陶海林。學校雖地處貧困山區,但一流的教學管理和獨具特色的「三段式」模式,是海南在實踐中摸索出的一個職教育人模式。

陳華戀說,她的成長和今天所取得的一切得益於「三段式」職教模式。畢業前的一年在三亞市一家廣告公司頂崗實習,她認真工作,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給客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也為她日後的創業積累了大量的人氣。現在,她在三亞市開辦了自己的廣告公司,生意愈做愈大。每年春節她開著車回家鄉,村裡的老老少少都會圍著她的父親誇個不停。

據了解,海南省現有人口800多萬,農村人口550萬;全省18個市縣,有11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扶持貧困市縣。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地區的家庭脫貧,海南採取了「以城帶鄉」、示範校牽手縣職中等措施,走聯合辦學的新路。

近年來,海口旅遊職業學校、海南省工業學校、海南機電工程學校、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等9所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和省級示範校,都相繼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縣等16個市縣的職業學校開展了聯合辦學。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成為這些國家級重點校的「半壁江山」。

作為一個經濟實力相對較為薄弱的省份,海南捨得在職業教育上投入。僅2007年,全省投在職業教育上的經費就達4.6億元,當年全省中職招生人數高達47979人,比2006年增加16066人,增長率達50.34%。目前,全省16個市縣全部建起了縣級職教中心。

高等教育力促海島發展

2008年新年前夕,海南省教育廳廳長胡光輝走進天津科技大學的校園,與該校黨委書記魏大鵬等校領導一起,看望了在這里學習的海南籍黎族、苗族學生。

經海南省省長羅保銘牽線搭橋,2005年5月22日,海南省政府與天津科技大學簽署了省校合作協議。天津科大利用自身優質的教育資源,為海南黎鄉苗寨培養一批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的「希望之星」。該校每年在海南原招生計劃基礎上增加20個名額,用於定向招收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學生。目前,已有45名海南少數民族學生在該校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技術等11個與海南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學習。

來自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成坡村22歲的黎族小夥子符志鴻說自己是個幸運兒。他從小在黎村長大,那是個僅有30多戶人家的小村寨。他是從那裡走出的第3個大學生,也是出來讀書走得最遠的一個,現在天津科大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學習。

純朴憨厚的志鴻說起他在天津科大的生活與學習,連連感嘆:「我們太幸福了。」他說,上大學前,羅保銘省長用自身的成長經歷,語重心長地勉勵我們:「刻苦學習,提高本領,飲水思源,報效家鄉。」我們決不辜負省委、省政府和海南800多萬人民的期望與重託,學成後要為建設自己的家鄉,為帶領黎鄉苗寨的鄉親們走上富裕之路作出貢獻。

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高等教育規模發展迅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現有高校15所,比1988年增加6所;高等教育在校生13.4萬人,比1988年增加11.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22%。

目前,海南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兩家,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點11個,碩士點91個,專業學位點5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專業點20個,在校研究生1544人。初步建立起從專科教育到博士後教育較為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

縱觀海南建省辦特區20年的教育發展,再次驗證了中國選擇走改革開放之路的偉大意義。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教育舉足輕重。(劉見)

⑹ 為什麼湖北和海南教育的差距那麼大啊

1海南考生少,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不強,所以學習氛圍不夠好。2歷史地域因素,海南離內地較遠,文化教育之間的溝通向來落後。3國家政策的地區差落。4政府重視的程度還不夠。5海南的教育事業近年才發展起來,與發展頗早的內地比起來,當然很落後。 海南的教育水平若想追上其他地方,這個過程肯定是不短的。畢竟,一個地方總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只有單方面的加強是不夠的,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行。

⑺ 海南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大教育」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大教育觀」?隨著現代社會大生產、大經濟、大科學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是大教育。大教育觀認為,教育是一個多樣的、開放的、綜合的大系統,其特點是:時間長(終身教育)、空間廣(各類教育)、效率高(智能教育)、質量好(未來教育)、內容多(博才教育)。在這種觀點指導下,要培養出大批的、各類傑出的人才。
傳統的教育基本上是學校課堂教育,可以稱作是一種狹隘的「教育」。它已無法與社會、時代
相適應。我們必須樹立大教育觀,從而建立起相應的大教育體系。大教育,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的「四個走出」:

第一,走出灌注。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創新精神培養有創造力的學生。

第二,走出課堂。讓孩子們更靈活地學習最新知識,開展課堂以外的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學習,這不僅能學到知識,更是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培養。

第三,走出學校。到工廠去,到農村去,到軍營去,到社會中去進行活動、軍訓、參觀等,也是教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去旅遊,也是教育。
第四,走出年齡。教育不限年齡,生命的每個時刻都是教育的起點。教育應從生命最初的一刻開始,要大力加強研究和實施有效的胎教和嬰幼兒教育。「天才」可以提前進入學校學習,可以一再跳級;反之,30歲、50歲也可以讀大學、讀博士。當然,活到老學
目前海南的大教育與內地還有較大差距,必須下大力氣趕上,特別是在引進教育人才、合作辦學,吸引投資,轉變觀念,領導重視,全民參與等方面下功夫。

⑻ 海南省的教育發展的怎麼樣啊

我是前年海南師范大學畢業的,海南教育和內地相比有很大差距,它在教育部的招生地域類內別中屬於C類,以容前上學時我們班掛科海南的同學比例是最高的。

海南旅遊發展得較好,但其它的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好,包括經濟、教育。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