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杭州茶文化旅遊線路的設計

杭州茶文化旅遊線路的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2-12 11:26:24

『壹』 杭州周邊茶文化旅遊

錯啦復 茶文化不去茶葉博物館(網制上自己查下地址 我不詳發了)簡直是浪費 喝茶買茶 不去梅家塢 而僅僅是去市內的茶葉商店就是被騙(茶店的茶就是從梅家塢那帶的農民家進貨的) 杭州周邊啊 杭州很大啊 梅家塢過去這么偏僻的地方 現在都快算離市中心近的 周邊要麼去黃山 黃山毛尖 或安吉 安吉白茶都是有名的

『貳』 杭州貓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怎麼樣

杭州貓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是2017-05-24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版(自然人投資權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寧圍街道杭州國際辦公中心嘉潤銘座5幢3單元2201室。

杭州貓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109MA28T9TEXM,企業法人陶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杭州貓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杭州貓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叄』 杭州茶文化旅遊有哪些特色

茶文化旅遊是將茶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相結合並綜合開發的新項目,是以得到茶業物質享受和茶文化精神享受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文化旅遊。對於都市旅遊來說,開發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杭州對於外地遊客的吸引力不僅在於現代的都市文化,而且在於歷史沉澱後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旅遊者尋求多樣化的綜合性滿足,對特色旅遊的興趣越來越強,對"自然"和"本色"尤其偏愛,因此杭州可依託具有休閑價值、觀賞價值和體驗價值的西湖龍井茶文化,開拓全新的旅遊方式,使消費者得到養生保健、反璞歸真、具有文化品味的旅遊享受。
七山二水一分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及自中唐以來長期積累的茶葉生產經驗,使杭州在徽宗崇寧元年就成為浙江有名的茶場。西湖龍井色澤翠綠,香郁若蘭,味醇甘甜,形似雀舌,成為杭州名茶約始於明代嘉靖年間,五百年來盛名不衰。

『肆』 求助,現成的旅遊路線設計,有創意一點

杭州龍井茶文化特色旅遊路線設計
信息作者:周瓊 發布日期:2005-10-14

【摘要】本文立足於杭州龍井茶文化,通過設計龍井茶文化特色旅遊路線把茶旅景觀、茶品購物、茶食餐飲、娛樂休閑等聯系起來,開發以文化旅遊為核心的龍井茶旅遊消費,並在此基礎上對開發杭州龍井茶文化特色旅遊資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杭州 茶文化 西湖龍井 旅遊 價值

引言

中國是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茶歷來被奉為「國飲」;浙江,古屬吳越,從古至今就是我國的產茶勝地;而集名茶、名山、名水為一地的杭州不僅有產茶的自然條件,而且有品茶的藝術環境。因此杭州可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發展潛力的社會經濟條件以及不可多得的自然環境,開發茶文化旅遊項目,樹立其中國茶文化的品牌城市形象。

一、在杭州開發茶文化特色旅遊的可行性

人們提到杭州,除了西湖,往往還會想到杭州的龍井茶,龍井茶文化已經成為天堂杭州又一張別致的「名片」。而要進一步提高杭州龍井的知名度,增強競爭優勢,必須在歷史淵源的茶文化和龍井特色上做文章,而杭州有明顯的資源、客源、商業優勢作為其堅強的後盾。

(一) 資源條件:

茶文化旅遊是將茶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相結合並綜合開發的新項目,是以得到茶業物質享受和茶文化精神享受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文化旅遊。對於都市旅遊來說,開發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杭州對於外地遊客的吸引力不僅在於現代的都市文化,而且在於歷史沉澱後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旅遊者尋求多樣化的綜合性滿足,對特色旅遊的興趣越來越強,對"自然"和"本色"尤其偏愛,因此杭州可依託具有休閑價值、觀賞價值和體驗價值的西湖龍井茶文化,開拓全新的旅遊方式,使消費者得到養生保健、反璞歸真、具有文化品味的旅遊享受。

七山二水一分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及自中唐以來長期積累的茶葉生產經驗,使杭州在徽宗崇寧元年就成為浙江有名的茶場。西湖龍井色澤翠綠,香郁若蘭,味醇甘甜,形似雀舌,成為杭州名茶約始於明代嘉靖年間,五百年來盛名不衰。而今茶事頗為興盛,從杭州百年茶文化「江南茶憶」展,到「西湖之春」春茶會;從集茶肆、茶會、茶學研究為一體的「茶人之家」,到中國唯一的茶專業生態型自然博物館;從即將舉辦的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到2006年的世界休閑博覽會,無一不預示著在杭州發展龍井茶文化旅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客源條件:

浙江省旅遊局局長紀根立在香港港麗酒店舉行的『浙江省旅遊推介會』致辭時指出,2004年在全省旅遊界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共接待國內遊客達1.1億人次,較上一年增加兩成,國內旅遊收入達到83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9.5%。而接待入境遊客則達260萬人次,比去年增長四成三,旅遊創匯達12億美元,較2003年增加42%。2004年香港人到浙江旅遊達38.3萬人次,較2003年上升63.9%。經過去年的『香港·浙江周』大型交流活動,浙江越來越受到港人的喜愛。根據資料顯示,每年浙江接待的入境旅客中香港遊客位於前列,過去一年到訪的旅客數目達38.3萬人次,較2003年增長63.9%。非典過後的第一個黃金周,全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20.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9.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國慶增長了20.6%與24.6%。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杭州客源條件的優勢。

(三)商業條件:

隨著休閑產業的興起,茶的休閑意義已成為經濟促進的推動力,同樣在茶品購物、茶食餐飲方面也有著不少商業契機。地處西湖周邊黃金地段的商業區,具有大型商場和超市,人流量大,一些茶品冰飲在夏季有著很好的銷量,例如「哈根達斯」的抹茶冰淇淋、佑康的「茶工房」冰淇淋、光明的抹茶酸奶就十分熱銷。據了解,茶葉具有通便、清脂的功效,茶葉中的兒茶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可以清除細胞中的致癌物質,因此與茶有關的食品很受消費者歡迎,茶瓜子、茶果凍、抹茶蛋糕,以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抹茶巧克力、抹茶月餅、抹茶麵條、抹茶含片、抹茶麵膜、綠茶洗發露以及伊莉莎伯雅頓的一款經典「綠茶」香水,這些都可激發遊客的購買欲。

茶膳以清淡、滑爽、微咸、微酣為特色,十分適合旅途飲食。而杭城各大賓館、酒店、茶樓、飯店都有做茶餚的條件和優勢,像龍井蝦仁、碧螺蝦斗、龍井魚片等一直是菜單上的特色茶菜,近年來又推出了清水茶鯽魚、茶汁脆皮雞、茶香老鴨煲等迎合大眾口味的菜餚。飲食界講究的是推陳出新,杭州的知味觀新推出一款「龍井問茶」的菜餚,此菜以西湖龍井茶葉命名,製作精細,選料講究,配以高檔海鮮等原料,口感鮮美,造型美觀,欣賞與食用渾然一體。因此,旅遊商業運作模式要求新、求異、求特色,不斷有新的突破,促進旅遊資源的可開發性和吸引力。

二、杭州龍井茶文化特色旅遊路線設計

由於杭州相關龍井茶文化景點較分散,所以可建議遊客乘一趟茶旅遊專線車,既可使旅遊時間安排緊湊,旅遊線路目標明確,又可品一回正宗龍井,學一點茶葉歷史,觀一回茶鄉風貌,經歷一次休閑之旅。而杭州市政府可在龍井上市的旺季組織相關部門建立龍井茶旅遊專線,同時向杭州市民和外地遊客開放。

清河坊——虎跑泉——龍井問茶——中國茶葉博物館——曙光路 【1】

(一)古街清河坊

清河坊是新開辟的旅遊觀光一條街,古街上各式仿古店面林立,民族氣息和本地味濃郁,遊客從中可對杭城的歷史略見一斑。而到此街,太極茶道苑不可不去,它位於河坊街最繁華的地段,是鄭氏茶人家族後代所開,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該茶館粉牆黛瓦,素麵朝天,一座手提茶壺的銅像立於門前,算是「迎賓」。走進去一樓板凳板桌,二樓古式藤椅,評彈聲聲傳來,一副晚清時期江南小茶館的風格。「茶博士」一律是男性,身穿長衫,大聲吆喝,而且個個有絕活,能手持特製長嘴銅壺,隔著很遠將滾燙的開水一滴不漏地沖入你的蓋碗中。觀看茶博士們嫻熟自如的沏茶技藝,親臨其境體會這一有驚無險的表演,讓人有受寵若驚之感,此外還有佛茶禮、道家茶、文士茶、烏龍茶等茶道絕活表演,令人眼花繚亂。杭州市貿易局曾頒發「茶藝名師」稱號給小占師傅,而香港的大公報還登出大幅照片專題報道小劉師傅的雙手長流壺藝,而此番功夫可非一日之寒。

太極茶道倡導「豐儉由人」,一樓有五元、十元的大碗茶,二樓有每位幾百元的各種好茶。遊客無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人都能進去找到落座的地方,從國務院總理到省長、市長,從柯受良到姜育恆,從霍金到世界休閑博覽會官員,都把太極茶道作為保留節目之一。到這里的遊客當然不能錯過他們的獨家招牌茶,如冷迎霜、水丹清、陰韻烏龍、真金八寶茶等,據說還有種珍藏極品茶,號稱「不見皇帝不開封」。許多七八年的老茶客只到這里喝茶,可見太極茶道苑的好名聲。

在河坊街上你不僅可以喝到好茶還可吃到各種精美的茶食。置身於古色古香的茶館,點上一份綠茶蜜酥或綠茶蒸糕,或叫上一份「茶香煎餅」,以茶葉末和蔥末煎成,噴香撲鼻;甜而不膩的「八寶茶粥」,不知不覺一碗就見了底。要是你夠細心會發現河坊街上茶具店頗多,俗話說「水是茶之母,壺是茶之父」,好茶具能保持茶的濃香醇味,而茶壺一旦與詩畫、書法、文學、篆刻有機結合,便超出了品茗器具的范圍,如此典雅精緻的工藝品,如有興味買一兩壺回去,既可自賞又可贈友。

(二)虎跑夢泉

「龍井茶葉虎跑水」被譽為西湖雙絕,古往今來,凡是來杭州游歷的人,無不把能品嘗一下虎跑之水泡西湖龍井作為人生一大快事。號稱天下第三泉的虎跑夢泉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唐元和四年,高僧寰中來此,因喜歡這里風景靈秀,便住了下來,但附近沒有水源,准備遷往別處,一夜忽然夢見神人告訴他:南嶽有一童子泉,會遣二虎將其搬來。第二天,他果然看見二虎跑(刨)地挖穴,清澈的泉水隨即湧出,故名虎跑泉。

虎跑泉位於杭州西南大慈山白鶴峰下慧禪寺院內,一路從山下拾階而上,古木參天,溪水淙淙,間或夾雜著幾聲清脆的鳥鳴,別有一番洞天。在主池泉邊石龕內的石床上,寰中正頭枕右手小臂,側身卧睡,神態安靜慈善,那靜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頗如一副聯語所雲:夢熟五更天幾許鍾聲敲不破,神遊三寶地半空雲影去無蹤。栩栩如生的兩只老虎正從石龕右側向入睡的高僧走來,形象生動逼真,這組「夢虎圖」浮雕雖已綠苔斑斑,但依然可見雕刻之精妙。再往上,便來到虎跑寺,檀聯「虎移泉眼至南嶽童子,歷百千萬劫留此真源」給虎跑泉蒙上一層宗教神秘色彩。

好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載體,唐代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曰:選水以山水為佳,次江水,次井水。靜坐於虎跑寺內茶室一角,品飲龍井實乃一件快事。清澈明亮的杯子里翠葉碧水,霧氣裊裊,將杯送入鼻端,深嗅一下茶的嫩香,整個人便舒展開了;看罷,聞罷,然後緩緩品味,清香、甘醇、鮮爽應運而生,此情此景,正如清人陸次雲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得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三)龍井問茶

據史書記載,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杭州,大多來龍井游嘗,並吟詩歌頌龍井山清水秀及龍井之茶;至今杭州還流傳著乾隆於獅峰胡公廟親自栽種18株龍井御茶的佳話。到晚清明國,龍井茶遍布獅子峰、龍井、靈隱、五雲山、虎跑、梅家塢等地,又分獅、龍、雲、虎幾個品類,統稱「西湖龍井茶」,成為杭州茶文化的一張「金字招牌」。

在龍井山園,遊客可以享受到碧頃茶海的感官刺激,也可以體驗親手採茶、制茶、泡茶的歡欣。龍井講究取「雨前細芽,一旗一槍」,即穀雨前採摘嫩茶芽,採摘時只採一葉一芽,經烘乾炒制,沖泡後,茶葉舒張,展示一旗一槍的形狀。明代文人彭孫貽曾在採茶歌中寫道:龍井新茶品價高,杯中瓣瓣立周遭,不逢請客休輕試,辛苦擔泉下虎跑。從中可見龍井茶在當時的身價之高。若季節合宜,遊客可當一回茶農,戴上斗笠,圍上布兜,背上茶簍,在春雨滋潤下的茶園漫步穿梭,聞著淡淡的茶香,是何等的賞心悅目,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心彷彿和自然貼近了,對於外地遊客來說不失為一次好的休閑體驗。

(四)中國茶葉博物館

在遊客對龍井茶文化有了些許感性認識後,要想一探茶文化的本源可引領遊客去中國茶葉博物館。這座現代化的博物館依山取勢,自1991年4月正式開放,館內花木扶疏,假山流水,青石小路穿行其間;館外茶園青翠馥郁,環境秀麗,是集茶史、茶事、茶具、茶俗展覽、學術交流、茶藝游覽為一體的茶專題博物館,如今已免費向遊人開放。據說今後還將掙脫圍牆的束縛,把五老峰和館前大片茶園借進來,變成一座茶專業生態型自然博物館。

館內四座建築,風格優雅,錯落有致。一樓茶展廳系統介紹了幾千年的茶葉發展史及歷代茶具珍品,從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點茶法,到明代以沸水沖泡葉茶的瀹飲法,再到清代的茶館文化,直到民國後期茶深入市井,走向世俗,進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茶萃廳匯集了形態各異的茶葉實樣,有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等。茶事廳則向遊人詳細展現了抄、烘、焙等各種制茶步驟及自古至今制茶藏茶的工具。茶緣廳則記載了國家領導人對茶文化的關注和支持,以及我國同日、韓兩國真摯熱誠的茶禮交往,無不反映出自古為禮儀之邦的中國以茶敬客、以茶會友的傳統習俗和美德。位於二樓的茶俗廳則像是一個小型濃縮的社會圖景,展廳內搭建著即可亂真的竹樓、茶館或土炕,真實地再現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朴實多樣的茶飲習俗。

茶葉博物館既向海內外旅遊者宣傳、宏揚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又利用茶文化,將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動靜相結合,讓更多的遊人在觀賞美景時對茶文化略有所聞,增加了遊人的感性知識,促進了中外茶文化交流。據說,改建後的茶葉博物館還將建一個全透明玻璃棚,內種大茶樹,能將雙峰茶園盡收眼底,到那時再去游覽可能又別有一番情趣了吧。

(五)曙光路茶藝館一條街

杭州歷來是一個典型的休閑城市,生活節奏緩慢,人文氣息濃厚,造就了茶館生根的良機。其實茶文化和茶館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孕育了休閑適意的茶館文化,而反過來平民化的茶館文化又不斷充實著茶文化。茶藝館是傳統茶館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產物,也是茶館迎合現代人需求而自覺發展的產物,既能茗茶賞景,又能飲食,是休閑消費者集聚的場所,可以說它是以演繹品牌文化來促進消費的一個重要載體。杭州的各色茶館數不勝數,這不僅是杭州人自娛自樂的好去處,也為大量的外地遊客所津津樂道。經歷了一天的接近大自然的特色茶旅,遊客必然有回歸都市的渴望,曙光路上一間間清雅精緻的門面或大或小,或庄或諧,給杭州這個現代都市增添了不少古樸典雅的氣氛,成為西子湖畔一道獨特風景。

據觀察,茶館的主人多為一些婉約清妙的女子,經營一個自己小小的空間,毫不招搖地在燈紅酒綠中給人以溫柔與美感。在那裡既可看到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古董、木門、窗根及明清傢具收藏,同時可看到西式射燈、玻璃吊頂等現代元素的精緻細節,可以說杭州的茶館將古典文化和時尚元素結合得恰到好處。而且主人們大都非常注重環境布置,營造出濃郁的飲茶氛圍,可謂萬丈紅塵之中的一方凈土,不失為遊客夜晚一個好的休閑去處。

三、關於開發茶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建議

如今杭州正努力打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大力建設現代化國際風景旅遊城市,在如此有利的背景條件下,可著力挖掘其特有的龍井茶文化潛力,將茶文化融合在旅遊過程中,以龍井茶為主線索,結合其他各項活動,開發有特色的龍井茶文化專項旅遊,把杭州打造成今日的「中國茶都」。

(一)在商業街黃金地段設立西湖龍井茶專賣店,推行品牌化經營,刺激茶葉消費,打通茶業中的呆滯環節,激活茶市,促進茶產業的良性循環。茶葉生產與銷售保持原有的高品質和特色的同時,還應加強有關西湖龍井茶葉的銷售包裝及設計的創意與構思,全方位體現中華民族悠久迷人的歷史文化,吸引世人爭相品飲,更多接觸了解充滿神秘色彩的東方古國,反過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品飲西湖龍井的行列中來。

(二)在西湖景區打造精品茶館,營造自信而含蓄、開放而寬容的文化空間。一家好茶館,講究的是品位,追求的是自己的個性化;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名貴的茶具和古董,也不必裝飾過多以致斧鑿之痕跡過多。茶館的靈魂在於它的空間感,茶館可有不同風格,或典雅或精緻或純朴,但須恰倒好處,以襯托出空間的寧靜從容及流暢自在。

(三)作為旅遊者消費的物質與精神要素總和,旅遊產品可謂旅遊業的核心。因此,可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導向優化產品結構,開發內涵品位較高的相關茶文化旅遊產品,提升茶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例如玲瓏小巧的茶具、雋永典雅的茶詩茶畫、渾然流暢的茶書法、古老奇妙的茶史傳說、印刷精緻的茶明信片,打造「西湖龍井」品牌。選擇以「西湖龍井」為杭州旅遊品牌有足夠的理由:(1) 龍井茶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2) 杭州以西湖龍井聞名於海內外。(3) 茶文化旅遊所倡導的綠色環保旅遊概念契合現代旅遊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

(四)可大力開發茶園生態游、茶都風情游,組織各地學生進行龍井茶鄉夏令營,讓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了解西湖龍井。以龍井茶旅遊為龍頭,可帶動旅遊沿線景點、商品購物、茶旅住宿的興旺,對旅遊地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五)使茶浴成為休閑度假村的一大特色。如今用茶葉泡澡已成為一種時尚,綠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能達到提神醒腦、輕身利尿、解毒療瘡的功效,茶葉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夏季沐浴可防暑降溫,治療曬傷,增白皮膚,提倡茶浴可令遊客的旅程更舒暢。

尾聲

茶自人類發現以來早已淡化了最初的飲食意義,幾千年發展過程中,種茶、採茶、制茶、飲茶及相關的習俗、理念已成為文化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杭州龍井素來美名遠播,設計龍井茶文化特色旅遊路線使茶文化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融於沿途的旅遊景點,讓遊客在品嘗茶葉、茶點,觀賞茶具茶景、觀看茶俗茶藝中產生一種美的享受。筆者認為設計龍井茶文化旅遊路線,推動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龍井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張家界自助游路線
行程-張家界-猛洞河五日游

行程安排

行程天數:5 天

第 1 天
上午08:00左右從張家界市出發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需1個小時,市區內有中巴前往,票價一般為10元。進山後(門票160元,兩天之內可以自由出入,含人身意外保險10萬元)可先觀賞金鞭溪秀色,看金鞭岩、夫妻岩等佳景(時間約需2小時左右)。隨後可在老黑灣處午餐,之後攀黃石寨(步行登頂需2小時左右,亦可乘纜車上行48元,下行38元,聯票76元),峰頂有張家界景區中最大的凌空天台,登上此台極目遠眺,武陵源千山萬水盡收眼中(時間約需1小時左右)。沿下山道回行可觀看定海神針、南天一柱、天書寶匣、金龜探海等景觀。隨後可去砂刀溝觀賞「天下第一橋」(時間約需1個半小時左右),然後可步行或滑竿下山(滑竿費用另議)。最後到金鞭溪邊的水繞四門處住宿(那裡有三龍、五龍賓館,屬二星級,標房價格在100元左右)順便可在此處游覽張良墓。

第 2 天
上午早餐後從水繞石門出發到十里畫廊(路程5公里左右,時間約15分鍾,有中巴和小巴前往,費用一般為1—2元。),此溝位於索溪峪景區,長達10餘里,兩側自然景觀異常豐富,有「劈山救母、采葯老人」等天然石景(現有小火車開通,坐在車上觀覽各種景緻,時間需20分鍾,費用29元),步行游覽時間需1個半小時。隨後可在景區內乘小巴前往天子山(穿梭於景區內有旅遊環保車,隨時可乘,費用在門票中已收取,到天子山約3公里左右,時間約10分鍾)。天子峰海拔1260多米,霧氣迷漫,猶如海上仙山。天子山自然保護區有黃龍泉景區、老屋場景區、茶盤場景區,游覽時間約需2個半小時,已開通索道,上行為54元,下行為44元,聯票98元。游覽完天子山,可在賀龍公園處午餐,午餐後游覽賀龍公園(無需門票)。此為天子山西海最佳觀景點,可憑欄俯覽山下數百米深的巨大山谷(時間約需1小時左右)。此後沿山道下行游覽點將台和神堂灣等景觀;隨後可乘車回索溪峪住宿(此地有雲海、蘭苑等賓館,標間價格為100元左右)。晚餐後在當地茶樓觀看土家族民族風情表演晚會(價格50元左右)。

第 3 天
上午08:00左右從索溪峪出發到達黃龍洞。黃龍洞總長12公里左右,洞分4層,洞內石筍、石柱、石瀑諸多,被譽為全國十大溶洞之一(門票67元,游覽時間需3個小時左右)。然後可去游覽百丈峽,此地山勢險要,相傳為古代戰場(游覽時間需半小時左右),隨後乘小巴回張家界市區(路程為30公里左右,時間為45分鍾)。到市區後可先用午餐,隨後可去秀華山莊觀看土家私人收藏博物館(門票10元)以及市內著名的三教合一的明代寺院——普光禪寺(門票10元)。乘16:55張家界-湛江的2011次列車,18:12抵達猛洞河站,火車站就在芙蓉鎮附近。到芙蓉鎮後可游覽該鎮,順便嘗嘗當地著名的劉曉慶米豆腐。

第 4 天
從芙蓉鎮乘車去猛洞河漂流(門票機動82元/人,人工78元/人)的班車,約1小時到達漂流處。從哈尼宮開始漂流全程,到猴兒跳後乘船回芙蓉鎮,可以從猛洞河火車站乘當天下午18:12的2011次列車,19:01到達湘西民族自治州的首府吉首市。在當地住一晚。

第 5 天
早上去汽車站搭乘吉首至鳳凰縣的中巴,票價約10元,約1.5小時後即可到達鳳凰城。這里是典型的湘西古鎮,也是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故鄉。

途經景點: 張家界武陵源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金鞭溪風景區 黃獅寨風景區 天台 砂刀溝風景區 西海-十里畫廊風景區 索溪峪自然保護區 天子山自然保護區 黃龍泉風景區 老屋場風景區 茶盤塔風景區 黃龍洞-觀音洞 猛洞河 王村芙蓉鎮 鳳凰古城

『伍』 杭州發展茶文化旅遊的開發策略

旅遊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 黃金產業」,是杭州的比較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是現代服
務業的龍頭產業,是杭州人民的「搖錢樹」,杭州城市的「金名片」,科學發展的「發動機」。(6) 浙江
省、杭州市兩級領導對旅遊業高度重視,提出了杭州旅遊向國際化邁進,創建「旅遊大省」的口
號。隨著「旅遊西進」的腳步,餘杭區的「1569」旅遊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大徑山國際旅
游度假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徑山寺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都在修訂、審評或准備實施之中。
文化旅遊是未來的旅遊發展趨勢,是杭州未來的主流旅遊產品。筆者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重視
和領導下,在各景點高層管理者的通力合作中,徑山一定會憑借「臨濟祖庭、茶道源頭、清涼世
界」的特色優勢成為一個集「文化旅遊、自然觀光、生態休閑」為一體的高層次風景旅遊度假區。
在實現杭州旅遊業新一輪的跨越式大發展中,以黃鍾大呂般的恢宏氣勢奏響徑山茶文化旅遊
經濟的新華章!

『陸』 杭州的茶文化起源

證明杭州灣地區是茶樹起源中心及華夏茶文化起源聖地

摘 要 在距今八千年前的杭州跨湖橋遺址中,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樹種籽」,這意味著世界上終於有了一顆古老的茶樹種籽,這是零的突破,證明世界上有茶屬茶樹種至少在八千年以上,比已知最早的雲南2700年樹齡的野生大茶樹,大大提早了五千多年。這顆茶籽不僅是「茶樹起源中心在杭州灣地區」的確證,還是人類在八千年前就已與茶有了聯系的確證。而同時出土的跨湖橋遺址出土的原始茶與茶釜,使世界飲茶的歷史一下提前到八千年前!我們看到了八千年前的原始茶麵貌,我們還可以藉此破譯遠古茶的更多秘密。進而聯系種種茶文化遺存,證據確鑿地提出「杭州是世界上唯一有較完整發展環節證據的茶文化起源聖地」的新觀點。

關鍵詞 杭州灣出土;八千年前;世界上最早;茶樹種籽;原始茶與茶釜;茶樹及茶文化起源中心

一、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樹種籽」

(一)證明世界上有茶樹至少在八千年以上

這顆極其珍貴而難得的世界上最早的「茶樹種籽」,出土於2001年發掘的杭州蕭山跨湖橋遺址T0510探方的第7層中,由於一直未引起考古人員的重視,只當作一般出土種實對待,故消息沒有傳開。直到2005年4月13日,我在翻閱新購之《跨湖橋》(考古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①時,在《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植物種實》彩版四五頁上突然看到一顆茶籽的圖片及「茶Camellia sinensis」字樣,真是非常震驚,幾疑看錯——我深深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世界上終於有了一顆古老的茶樹種籽,這是零的突破;而且它已有八千歲之久,證明世界上有茶屬茶樹種至少在八千年以上,比已知最早的雲南2700年樹齡的野生大茶樹,大大提早了五千多年。

為了進一步核實,筆者特地去浙江省考古所,在原考察者鄭雲飛博士的幫助下,近距離地觀察到這顆茶籽:其表皮呈黑褐色,略有炭化跡象,但並不粗糙,較為平滑;其形狀為1.42×1.58厘米的圓形,種臍端微圓突,種臍處營養器官部分已消蝕為空,故呈現一條裂口。從種籽較圓,種臍位於圓中並呈圓突來判斷,應為單室茶果(一個茶果中只有一顆種籽)的種籽;其外觀,與今杭州地區的龍井茶樹的單室茶果種籽形狀非常接近,而體積大小,則完全相符合,而與皮糙個大的油茶子或西南某些較原始的大茶樹茶籽差別較大。這真是很有意味的,值得更深入地追考研究。

(二)是「茶樹起源中心在杭州灣地區」的確證

一般來說,可食葉的茶樹屬於山茶科(Theaceae)茶屬(Camellia)茶樹種(Camellia sinensis)。現已發現山茶科共有28屬700多種,其中茶屬有200多種,如山茶花種(Camellia Joponica)、茶梅種(Camellia Sasangua)等都是。茶屬是山茶科中較原始的一個屬,而據地質考察,至少在3000萬年前的第三紀中新世,山茶科植物已在長江中下游以南、雲南東部等「南部南亞熱帶及熱帶植物省」出現(見中科院南京地質生物研究所宋之琛、李浩敏等《我國中新世植物區系》文,《古生物學報》1978年4期)②。前蘇聯植物學家瓦維洛夫等在長期深入考察後,認為茶樹起源中心在中國東部等地③;瑞典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林奈最先為茶樹定學名:Thea sinensis,意即「中國茶樹」;然國內一般都認定茶樹起源於雲貴川鄂一帶。

在這以前,唯在杭州灣南岸地區曾發現地質年代為第三紀的茶屬葉化石一塊,貴州晴隆縣發現晚第三紀的一顆接近四球茶樹種的種籽化石,但都無法確定是茶樹種。因此,這顆茶樹種籽,不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古茶樹種證據,再加上茶屬葉化石、中國東部說、以及自古至今文獻等記載數浙江茶、茶事、茶俗一直早而多等綜合因素,這茶籽還是推翻以往各種茶樹原產地之說,成為「茶樹起源中心在杭州灣地區」的確證。

(三)是人類在八千年前已與茶有了聯系的確證

而且非常重要的是,這顆茶樹種籽出土於文化層中,是與橡子、陶器等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物一起發現的,是人類的採集物,而不是自然的遺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人類在八千年前已與茶有了聯系的確證!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作進一步探索:很顯然,跨湖橋人已對茶籽感興趣,所以才會收藏它,而茶籽是沒法食用的(苦澀得不得了),八千年前也無榨油的可能(且此茶籽也非油茶子),何況茶籽者,本就是茶的種籽,這是它最本質的特性,故其最大的可能應該是作種子採集儲備的。推測當時跨湖橋人已開始喝茶葉之茶了,所以才會對茶籽感興趣,也即,茶樹已受到重視;而從其它種種信息及跡象分析,當時當地已有茶樹已可以肯定,那麼這顆茶籽應該正是跨湖橋人在八千年前已開始培植茶樹的證據(雖說只有一顆茶籽,但它是歷經八千年時光的倖存,從或然率角度來說,這一顆,已代表了當時至少有上千顆以上)。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茶之故鄉,但一直說不清國人是何時開始喝茶的,眾說紛紜,大膽的追溯至神農時代,也有贊同始於西周的,謹慎的甚至主張唐或三國魏晉。此類觀點,基本上是依據對文獻史料不加考辨的尋章摘句,而非研究。1980年代以來,筆者一直在對華夏茶文化之根作很深入的研究與追尋,通過對考古發現和民族文史等多方面資料的綜合探析,認識到飲茶必起源於原始時代,並與古越人有關,1990年提出了「飲茶文化創始於中國古越人,可追源到新石器早期」的新論,引起史學界與茶學界的極大重視——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觀點,一個顛覆性的論點,不是筆者別出心裁的創新,而是依據大量資料跨學科研究探尋所得出的扎實結論。

這一結論由於正確而漸漸被更多資料所證實,並還釋疑了不少古老的茶文化謎團,因而已為許多深入研究者所信服與認同,稱之為茶史研究上的一大突破,深刻地影響了茶學界,開辟出一片原始茶文化研究的新領域。與此同時,則是西周、三國、唐代等說的被擯棄。如此較前已有很大突破,但由於沒有過硬證據,結論還停留在分析推論階段,很難令人完全信服。不過只要觀點正確,證據自然會慢慢聚攏來,跨湖橋出土的茶樹種籽,作為茶史上可確認的最早茶樹種實物,確鑿地將有茶樹及飲茶之始大大推前到至少八千年以前,杭州也因此在世界茶史上有了源頭意義的明確而重要的地位。

二、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始茶與茶釜

說到茶,須先說明:茶料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眾所周知的茶葉,一類則是「非茶葉」。

在跨湖橋T0411⑧層中出土了一件小陶釜,外底有煙火熏焦痕,器內盛有一捆植物莖枝,長度約5—8厘米,單根直徑一般在0.3—0.8厘米間,共約20餘根,紋理結節均很清晰,出土時頭尾整齊地曲縮在釜底。顯然,這是陶釜煮燒植物莖枝的遺跡,考古人員定其為中葯及罐。然而,這捆植物莖枝,顯然未經過炮製處理,也即,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葯;且葯性也無法確斷。故只能稱之為「煮燒一種湯液的植物莖枝」。至於這樣的湯液是什麼?相信熟悉民間飲食文化的人都會脫口而出說「茶」的,民間習慣將凡用枝葉和葯草等煮成的益體飲料稱為「茶」,可見其合適的稱呼應當是「茶」。

多數人已不知古老的茶曾有用各種植物的根、莖、皮、葉、花、果等為原料煎煮出來的歷史了。其實這類古老的煎茶如今在民間土俗中還有較多保留,如「葛根茶」、「桑枝茶」、「白楊樹皮茶」、「槐樹葉茶」、「玫瑰花茶」、「山楂核桃茶」等等。其中桑枝茶及赤檉柳茶皆用「帶葉莖枝」為原料,而古風猶存的雲南傣族等,則有將春茶樹梢「連枝帶葉」摘下,懸於火上烤香後放入茶罐內煎煮為茶的風習。值得一提的是,這類茶煎煮後的廢棄物非常接近於該出土物的狀態——經烘烤後外皮干緊的莖枝不易腐爛,而煮熟的葉子則已消亡。遠古煮茶的原料是十分廣泛的,因此,無論該出土物為何種植物,均不妨礙其為「茶」的性質,並且,該種出土植物無論葯性如何,也都可歸入「茶」的范疇之中。

跨湖橋遺址出土的茶與茶釜,使世界飲茶的歷史一下提前到八千年前!我們看到了八千年前的原始茶麵貌,我們還可以藉此破譯遠古茶的更多秘密。

三、杭州是世界上唯一有較完整發展環節證據的茶文化起源聖地

跨湖橋出土的茶樹種籽、及原始茶與茶釜,以無可否認的真實存在,證明了八千年前杭州已有茶樹,人們已經喝茶。而我的系列研究早已指出(這里只能簡要述之):「茶」是誕生於森林中的,故「茶」(古越語讀若zo),最初是指「對森林的利用」,「雜」字還殘留其遺意。因此,起初不僅許多食物等稱作「茶」,就連房屋等也稱為「茶」,如「舍」(古音so)等,即「茶」之遺呼;同樣,「船」在古時又稱「槎」(古音co,古不分z、c、s音),也是「茶」之遺呼。發展到後來,才集中稱呼某些益身食物及原料乃至樹等為「茶」。從「茶」可指稱茶樹、茶葉、茶湯等來看,其名稱的含混不分,正是起於原始蒙昧時代的胎記。「茶」稱呼的概念發展歷程大致如下:

森林中的一切被利用物——可生食動植物(基諾族涼拌生食茶、湖南三生茶即其遺韻)——以動植物原料煮燒的多湯食物(苗族打油茶、隴南罐罐茶、江南蓮棗茶是其遺韻)——以植物等原料煎煮的飲料(如川貝萊菔茶、桑菊茶等)——以茶葉煮泡的飲料。

簡而明之,「茶」大致經歷了「森林——食物——飲料」這樣三個發展階段。其中,「食物」及「飲料」前階段,為「非茶葉之茶」;到「飲料」後階段,才出現「茶葉之茶」。

從跨湖橋出土的茶與茶釜來推算,「非茶葉之茶飲料」大致出現在已發明煮燒器的數萬年前,成熟於已有陶器的1萬年前後;從八千年前就已有茶樹來看,「茶葉之茶」的出現可推至萬年前後;從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出土打茶筒、豐富的茶崇拜遺跡等,分布於杭嘉湖地區距今約六千年的崧澤文化中出土了最早的擂茶缽來看,吾中華飲茶是誕生、豐富及成熟於杭州灣一帶的(也即古吳越地區)。

茶文化起源非常古老,有著曲折漫長的歷史面貌,杭州至今存留著源頭意義上的較完整發展環節遺跡。如從「名隨其主」來追溯,「茶」之音為古越語,則杭為越人;從茶誕生於森林來說,杭州自古流傳著「龍井女茶祖與十八棵茶祖樹傳說」,是茶祖崇拜的信仰解釋部分,類似佛教的經本,實即茶圖騰原始宗教《聖經》遺存;而龍井山上還有古老的「胡公廟」受歷代茶農祭祀,顯然正是茶神廟;

而最近在杭州龍塢茶鄉一座晚清茶商所建的「古雕花樓」的梁枋上,新發現一對「龍井茶供」雕刻:其下為頗有唐代風韻的「荷葉蓮蓬碗」,其上是「二葉一芽的龍井茶青」,組合成以龍井茶青供茶祖的意蘊圖案。而其旁還有一對供果實、一對供花朵的雕刻圖案,共組合成「六合茶清供」雕刻圖案。這與性愛嗜茶,有著濃郁茶圖騰遺俗的土家族茶農,在造屋時要在梁木中央鑿個眼,再用紅布包上茶葉、米、銀子、硃砂,並滴上酒,塞填於梁眼內,以祈茶圖騰鎮邪佑福的古俗,具有相同含義,是一脈相承的遺風;

舊時杭州茶鄉,每年第一鍋新茶炒好時,必須先恭敬地沖泡第一杯新茶,虔誠地敬奉在「灶神」面前,並在清茶旁放上一支翠柏,含祝願:新茶炒如翠柏一般青綠,其中含有更遠古深奧的茶圖騰含義。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杭州確曾有原始的茶圖騰崇拜存在過——茶圖騰是人類森林時代的原始宗教;再從茶為食物追溯,則杭古有七家茶、立夏茶、阿婆茶、擂茶、豆子茶、綉茶等原始性狀的食物茶,今「餘杭咸茶」為其遺韻;若從茶為飲料追溯,則跨湖橋出土茶與茶釜為非茶葉飲料茶的最早證據,崧澤文化的擂茶缽及南宋杭人熱衷吃的擂茶是其延續;「茶葉之茶」正是從這類茶中分化進化出來。

從茶圖騰、原始茶、到世界上最早的茶樹種籽、原始茶與茶釜、擂茶缽與擂茶④等,杭州已卓然成為世界上唯一有較完整發展環節證據的茶文化起源聖地!因此,跨湖橋出土的茶樹種籽及原始茶與茶釜,是奠定杭州為「華夏茶都」的重要聖物,是確認杭州為茶樹起源中心及飲茶發源地的重要證據,它們解釋了杭州自古以來茶文化濃郁之根深流長緣由,讓杭州茶文化因此而居有世界茶文化之祖的地位,杭州人對此尤其不可等閑視之!

『柒』 杭州市上城區茶文化研究會怎麼樣

簡介:上城自抄古繁華 南宋茶風遺韻 杭州市上城區茶文化研究會是由上城區境內的茶學界、茶文化界、茶生產科教界、茶企業界、茶樓(館)界、旅遊界、文化藝術界和愛茶人士發起並自願組成,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全區性、文化性的研究與普及提高相結合的社會民間組織。經政府主管部門批准登記注冊,屬獨立的社會團體法人。宗旨是:倡導「茶為國飲」,進一步打響「杭為茶都」品牌深入挖掘研究南宋御茶的歷史文化內涵,廣泛聯系國內外茶文化
注冊資本:3萬人民幣

『捌』 杭州猛獁煮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怎麼樣

杭州猛獁煮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是2018-03-29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內(自然人投資或控股容),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厚誠路283號十五層1514室。

杭州猛獁煮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108MA2B1LHA35,企業法人吳秦,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杭州猛獁煮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杭州猛獁煮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