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寧波旅遊景點
『壹』 我是寧波慈溪的,過年春節想出去散散心,一個人的旅行,也不知道去哪裡,請推薦好旅遊公司好的旅遊地點!
上個月就是去了慈溪達蓬山賓館很安靜的,早晨站在陽台上望出去滿眼的湖景,很愜意的!旅遊公司春秋的好一點就是貴一點.
『貳』 春節期間寧波周邊地區有哪些地方可以一天或兩天旅遊 , 自駕游也可以的! 謝謝!!!
向西 雲台山,特別注意開車去 最好晚上到, 開車往上山上一直開,會遇到個一斗水的 小石頭村子,晚上很有意思,那裡晚上伸手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呵呵,第二天玩一天 第三天開車順著山路繼續走,通往山西的,全部是山路,
上次我這么走,很懷念,到了山西後我又去了五台山,路上經過喬家大院。。。。回來的時候從合肥到濟南回徐州。路上的景點很多,可以選擇性的玩玩。。
『叄』 春節寧波到北京旅遊攻略
Day1:寧波-北京(自然也根據您出行的具體時間選擇特價機票票)-地鐵4號線(開往安河橋北)至西單換乘1號線天安門西下車-入住天安門附近酒店(便於參加升旗)
提示:到達酒店後查詢次日的升旗時間。帶好身份證,以備檢查。
Day2:參加升旗後-(步行)-故宮-(5路鼓樓下)-煙袋斜街-(步行)-什剎海-(82路東華門下)-王府井-入住王府井附近酒店
Day3:(地鐵1號線復興門換乘地鐵2號線內環西直門換乘市郊鐵路S2線)-八達嶺長城-(879路南新村換乘314路)-定陵及地下宮殿-(872路馬甸橋南換乘特13路至新聞中心下車步行)-奧林匹克公園-(步行 314米 至 北辰東路乘坐419路(國家體育場東方向)北辰東路上車 國家體育場東下車)-(步行)-水立方-入住附近酒店。
提示:這一天行程可能過於緊了,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然可以分為兩天遊玩,期間還可以游覽其他一些景點。
Day4:(地鐵15號線奧林匹克公園上車(D東南口進)清華東路西口下車(C東南口出))-清華大學-(地鐵4號線大興線)-北京大學-(地鐵4號線大興線西直門換乘地鐵2號線內環鼓樓大街下車)-鼓樓-(步行)-南鑼鼓巷-(60路)-天壇公園-(地鐵5號線)-地壇公園-入住酒店
Day5:返回寧波。
『肆』 浙江省寧波市春節習俗俗
浙江省寧波市春節習俗俗
新年
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祝福語,圖片 音樂 http://gowish.cn/0101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源於我國原始社會的《臘祭》。據說臘盡時日,人們殺豬祭祀老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用硃砂塗臉,鳥翼裝飾,唱唱跳跳。至於「春節」一名,最早見於《後漢書·楊震》:「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焦心。」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 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 ,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 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 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 「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 「拜晚年」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伍』 春節期間去哪裡旅遊最好浙江境內的。
1、江南天池滑雪場
[江南天池滑雪場簡介]:
江南天池滑雪場以山巒翠竹和天池為背景,其壯美的天池與秀麗的自然風光渾然一體,散發著雪潔冰清、銀裝素裹的魅力。因為它如歌如夢、美輪美奐的風姿傾倒了更多鍾情於冰雪的愛好者。
這里的冬天並不寂寞,不僅生機勃勃,而且活力四射。生命會在這里得到重生,挑戰自我,激情飛躍。雪使人心地純潔,並有意外的驚喜和收獲。人在這里成為剪影,增添了雪場的一抹亮色,那是雪花的快樂!並會融化你我,成為滑雪場的一個雕塑,在你生命的長河裡定格。
江南天池滑雪場依勢而建,總長500-600米,落差30-40米,寬度40-50米(初學者開始練習處寬達150米),是初級滑道,對於有一定滑雪基礎的愛好者可以在周邊40度傾角處練習.對於孩童和初學者可以在平地處練習.對於不滑雪的朋友可以在周邊觀看或玩雪.
[江南天池滑雪場費用]:
江南天池滑雪場平日票
1小時100元 會員90元 2小時200元 會員180元
3小時260元 會員234元 4小時300元 會員270元
日場480元 會員432元 滑雪圈80元/小時會員72元
江南天池滑雪場節假日票
1小時120元 會員108元 2小時240元 會員216元
3小時320元 會員288元 4小時380元 會員342元
日場580元 會員522元 滑雪圈100元/小時會員90元
其它:夜場180元/全場;滑雪服每次30元 衣櫃每次10元
[交通線路]:
上海遊客路線指南:
路線一:莘庄高速→杭州北入杭州環城高速→莫干山路(勾庄)出口→104國道→彭公→安吉→江南天池景區
線路二:清蒲→湖州→安吉→江南天池景區
杭州遊客路線指南:
莫干山路(勾庄)出口→104國道→彭公→安吉→江南天池景區
江蘇遊客路線指南:
江蘇→湖州→安吉→江南天池景區
[雪場地址]:湖州安吉
[雪場聯系]:0572-5041888
[周邊景點]:百草堂、竹博園
2、商量崗滑雪場
[商量崗滑雪場簡介]:
商量崗高山冰雪娛樂區位於商量崗旅遊度假區內,依託「四明第一山」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地理優勢,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冰雪娛樂、健身養生、高山會務及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綜合性高山室外生態冰雪俱樂部。現設簡易滑雪、滑冰、滑圈、馬拉雪撬、冰上芭蕾、雪上飛碟、堆雪人、打雪仗、冰滑梯等近二十餘個冰雪娛樂項目,極富娛樂性與挑戰性。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及一流的運動設施使這里成為追求動感假日遊客的理想場所。頂級會所將秉承南方無以倫比的時尚與尊榮!
今冬商量崗將圍繞「時尚、激情、夢幻」的主題,特推出 「頂峰冰雪娛樂、高山森林游樂、冬補養生膳食」等三大主題活動,讓您這個冬天激情似火!
[商量崗滑雪場費用]:
一、商量崗旅遊度假區門票價格
①成人票門市價65元/預定價55元;
②學生票門市價25元/預定價25元;
③軍人、70歲以上老人、1米以下兒童免費,1-1.3米兒童半價
二、商量崗滑雪場滑雪價格
(滑雪價格不含門票,門票另收費)
平時(周一至周五)
①1小時門市180/預定150;②2小時門市250/預定200;③3小時門市300/預定240;④全天門市400/預定320
周末(周六、周日)、假日(國家法定節假日)
①1小時門市200/預定180;②2小時門市280/預定252;③3小時門市350/預定315;④全天門市450/預定405
三、商量崗滑雪場滑雪圈價格
平時(周一至周五)
①1小時門市150/預定125;②2小時門市180/預定150;③3小時門市210/預定175;④全天門市280/預定245
周末(周六、周日)、假日(國家法定節假日)
①1小時門市180/預定162;②2小時門市210/預定189;③3小時門市250/預定225;④全天門市350/預定315
滑雪服出租平時50元/套,假日60元/套;寄存櫃出租平時10元/個,假日15元/個
『備 注』
1)滑雪板押金300元/套、滑雪圈押金200元/人、滑雪服押金200/套、寄存櫃押金200元/個
2)除雪板、滑雪圈外禁止帶其他雪上娛樂用具,如自帶雪具者需要辦理自帶手續300,每小時6折優惠
3)夜場滑雪價格為日場1小時和2小時價格。燈光夜場每天晚19:00-21:00
4)滑雪教練價格另議
[交通線路]:
1、自駕車:寧波——溪口——雪竇寺——商量崗
具體路線:浙江各地遊客可先到寧波(部分高速在奉化下),然後到達溪口鎮,再沿雪竇寺方向行駛,到達雪竇寺後再向前按路牌行駛8公里即到達商量崗。
2、公車:寧波到溪口的中巴,溪口到商量崗的班車(不過每天只有兩班,比較少的)。
3、寧波到商量崗詳細路線:從寧波市區出發,經甬、台、溫高速公路轉入甬、金高速公路在溪口出口,再由溪口雪竇寺、東嶴到達商量崗景區。
4、火車出行:可從上海坐火車先到達寧波,然後在寧波火車站站邊上的長途客運站坐班車到達溪口,溪口車站里每天都有數班旅遊車直達商量崗。
[雪場地址]:寧波奉化商量崗
[雪場聯系]:0574-88888555
[周邊景點]:奉化溪口風景區
3、喬波室內滑雪場
[喬波室內滑雪場簡介]:
喬波室內滑雪館建築面積近四萬平米,日接待能力3000人次,包括單板、雙板、戲雪等多項娛樂運動。初級道長200米,寬40米,平均坡度8%,引進了國際先進拖引設備「魔毯」,使初級滑雪愛好者在保證安全、便捷的情況下,充分體驗滑雪的魅力;中高級道長300米,寬40米,平均坡度17%,使用拖牽伸縮桿式索道登上滑雪場的至高點;滑雪館還專門為孩子們設計了兒童戲雪樂園,使他們在冰雪的童話世界中充分發揮他們活潑天真的本性。
喬波室內滑雪館作為我國首家以室內滑雪為特色,集娛樂、會議、拓展培訓和滑雪運動學校 為一體的體育休閑主題公園,採用了國際上先進的人工造雪和製冷技術,其核心造雪設備皆選自加拿大國際知名廠商。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場內積雪仍將超過半米厚,環境溫度則始終維持在零下三度左右。
[喬波室內滑雪場費用]:
1、日場全天滑雪 平日240元(不含雪服30、衣櫃10元/人)
2、小時滑雪 平日180元/周末230元(不含雪服30,衣櫃10元/人)
3、雪地真人CS(半天) 平日280/周末330
雪地真人CS場次 平日150/周末180
預定價平日135/周末160
滑冰一場 45元
滑冰二場 50元
滑冰三場 60元
備註:
1、平日:周一到周五,周末:周六、周日;元旦按周末價格。
2、營業時間:08:00-20:00;
3、滑冰(單位:元/場/90分鍾一場:9:00-11:30;二場:11:30-17:30;三場:17:30-22:00);
4、滑冰價格包含冰鞋費用;
5、參與真人CS的客人當日滑雪只需加收100元/人/2小時。
[交通線路]:
1、杭州方向-杭甬高速紹興方向柯橋出口下,金柯橋大道往南至柯南大道。
2、寧波方向-杭甬高速紹興方向柯橋出口下,金柯橋大道往南至柯南大道。
3、104國道-中國輕紡城立交橋轉柯南大道。
[雪場地址]:紹興柯岩風景區
[雪場聯系]:0575-89859999
[周邊景點]:柯岩風景區
4、大明山高山滑雪場
[大明山高山滑雪場簡介]:
大明山高山滑雪場海拔1100米,雪道長度700米,是名副其實的高山森林滑雪場,投資五千萬,可容納1500人同時滑雪。擁有5千平方米的戲雪區和2萬平方米的滑雪區。擁有德國原裝進口壓雪車、義大利和美國最先進的造雪機、有國際最先進的魔毯運送帶、專業級進口滑板及雙層雪圈等現代先進學具。大明山滑雪場是華東地區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高山滑雪場。開發高山滑雪場不僅填補了大明山冬季旅遊的空白,是大明山旅遊的又一創舉,也將成為華東地區冬季旅遊的熱點。
第二屆大明山滑雪節(12.18-2.28)
[大明山高山滑雪場價格]:
·取票地址:浙江-杭州-大明山景區售票處 ·24小時客戶服務電話:400-0571-570
·景區門票:110元/人 ·兒童1.2-1.5米:半票55元/人
·景區區間車:20元/人/上下 ·兒童1.2-1.5米:半票10元/人
·索道上行: 50元 索道下行: 50元 ·兒童1.2-1.5米:上行35元,下行35元
·平時滑雪: 150元/人/小時 無兒童票
·周末滑雪: 220元/人/小時 無兒童票
·大假期滑雪:260元/人/小時 無兒童票
·滑雪圈:50元/人/30分鍾 無兒童價
·200元/小時•人(五名學員以內) 無兒童價
備註:滑雪項目已包含:雪仗、雪鞋、雪板的租賃費用,押金500元/人
開放時間:8:00~20:00
【自駕交通】
【上海出發】:
滬杭高速——轉杭州繞城北線——轉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標行駛10分鍾抵達大明山景區
【南京出發】:
杭寧高速——轉杭州繞城北線——轉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標行駛10分鍾抵達大明山景區
【杭州出發】:
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標行駛10分鍾抵達大明山
【蘇州出發】:
常台高速——轉杭州繞城西線——轉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標行駛10分鍾抵達大明山景區
【溫州出發】:
諸永高速——轉杭州繞城北線——轉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標行駛10分鍾抵達大明山景區
【台州出發】:
常台高速——轉杭州繞城北線——轉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標行駛10分鍾抵達大明山景區
【寧波出發】:
杭寧高速——轉杭州繞城北線——轉杭徽高速(臨安、黃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標行駛10分鍾抵達大明山景區
【大明山前往醉溫泉】:返回杭徽高速,往安徽方向直行80公里,黃山市區出口下高速2公里
【公共交通】
【上海出發】
上海火車南站——杭州火車站(城站)——換乘49路或西站中巴至(汽車西站)下——昌化汽車站——臨安大明山景區(昌化每天至大明山有兩班車,早上8:10及下午14:10)
【南京出發】:
南京火車站——杭州火車站(城站)——換乘49路至(汽車西站)下————昌化汽車站——臨安大明山景區(昌化每天至大明山有兩班車,早上8:10及下午14:10)
【杭州出發】:
杭州汽車西站——昌化汽車站——臨安大明山景區(昌化每天至大明山有兩班車,早上8:10及下午14:10)
『陸』 春節寧波牌照可不可進入上海市區
春節,寧波臨時車牌是無法進入上海市區的,其餘正常寧波車牌的小客車都可以進入上海市區,連上高架也沒有時間限制了。
『柒』 春節去寧波旅遊要多少錢
要看你的預算啦,如果只是單純的去觀賞風景,就不用太多啦,一般都是來回車費以及你的住宿費還有平時吃的費用,如果你是想去那邊購物,那就開銷要大些啦
『捌』 寧波新二號橋市場春節營業時間
我就是住在二號橋旁邊的~ 他們市場是4.00准備關門4.30正式關門的` 如果要在那裡買東西的話`~ 最好4.00錢買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ぷ籩愛籩打ぷ
『玖』 春節要出去旅遊,上海杭州紹興寧波烏鎮蘇州,有誰能告訴我這幾個地方的特色美食
上海:
南翔小籠包可以去嘗嘗,其他都是全國各地的美食了
杭州:
杭州傳統名菜:
首推「西湖醋魚」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如今烹制西湖醋魚最為有名的是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樓外樓」。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傳說是古時嫂嫂給小叔燒過一碗加糖加醋的魚而來的。選用體態適中的草魚,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裝盤後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
其次「杭州醬鴨」選用當年飼養成熟的肥壯鴨子,經先腌後醬精心製作而成,其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餚。鴨子先腌後醬,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咸中帶鮮,富有回去味,是杭州傳統的風味名菜。
再有「干炸響鈴」它系用優質豆腐皮裹入裡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筍末、香菇末及馬鈴薯泥,則成為素食者喜愛的「素響鈴」。
「東坡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燜制此菜,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是杭州傳統名菜。
下面的是杭州特色小吃: 貓耳朵(一種面點,每個有指壓蓋那麼大,最考究廚師的手藝了)、小雞酥 、片兒川面 、蔥包檜 、杭式榴槤酥 南方迷宗大包、吳山酥油餅。你可以去知味觀連鎖店去嘗嘗,吳山廣場西湖邊都有分店。
紹興:
老酒,臭豆腐,紹興腐乳,麻鴨,香糕,梅乾菜燒肉算是很受當地百姓歡迎的一道家常菜了。另
外醬制菜餚也是小有名氣,如醬鴨、醬鵝、醬菜等。還有與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孔乙己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茴香豆,早已成為遠近皆知的紹興地方小吃。
寧波:
海鮮是當地最特色的,你可以去品嘗海鮮大餐了。
烏鎮特色小吃:薰豆茶
薰豆茶又稱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的加工製作:首先要選上好的嫩毛豆,必須是秋季的晚黃豆,以香粳豆為佳。將新鮮晚豆在淡鹽水中煮到半熟,撈出,瀝干,然後盛在鐵篩中,架在炭火上烘薰。烘薰的必須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則染煙火氣和煤氣...
烏鎮羊肉
桐鄉是湖羊的主要產地,用湖羊肉作原料燒制的紅燒羊肉是這一帶的傳統菜餚,而尤以濮院、烏鎮燒製得最為出色。
三珍齋醬品
三珍齋醬雞選用本地農民當年放養的土種雌雞作原料。加工時整體燒制,原汁浸燒,三次出場;再放入上等醬油、黃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浸燒;出鍋後又得塗上一層麻油,方告完成。這樣烹製成的醬雞,外觀醬紅油亮,入口脆嫩鮮美,後味無盡。
三白酒
三白酒何謂三白?《烏青鎮志》說得明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
姑嫂餅
姑嫂餅油潤麻香,入口酥鬆脆糯,咸甜適中,不膩不寡,充滿鄉野滋味,但不粗礪。 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
蘇州:
歌謠傳唱:「姑蘇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軟酥糯。生煎饅頭蟹殼黃,老虎腳爪絞連棒……」
蘇式鮮肉月餅
南方人少有不愛蘇式月餅的,看起來金黃油潤,吃起來皮層酥鬆,口味甜咸多樣。甜餡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餡料有火腿、蝦仁、香蔥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無窮的,恐怕還是鮮肉月餅。老字型大小的攤位前,常年都能見到等待月餅出爐的隊伍,中秋佳節更是供不應求。
品嘗法門:最要緊是皮薄餡大,酥層清晰不亂。
楓鎮大面
鮮有一碗面,會像楓鎮大面這樣帶給食客撲鼻的酒香,因為吊湯的時候除了常見的肉骨、鱔骨外,還加入了酒糟和螺絲。澆頭是一塊燜肉,但也和普通的燜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復雜,且燜制時不能放醬油,純粹靠鹽調味。於是,燜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湯鮮滑,酒香醇厚。
品嘗法門:只在立夏到立秋兩個節氣之間供應。老蘇州人總說,炎炎夏日,吃一碗雪白大面,出身大汗,自會覺得腋下生風。
紅白湯奧灶面
紅油爆魚面,白湯鹵鴨面,嘗過奧灶面的人,多半難以忘懷那湯清面爽、澆頭醇美的獨特風味。胥城大廈的國家級餐飲大師潘小敏十多年前親赴崑山奧灶面館學藝,讓正宗奧灶面落戶蘇州,且不斷改進配方和口味,湯水更精緻,滋味更豐厚,澆頭除爆魚、鹵鴨外,還添了燜肉和野生蝦仁
雞頭米羹
蘇州人吃「水中人參」雞頭米有很多講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雞頭米,質量最好;二是買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帶著水的氣息的新鮮味道;三是一定要趕在中秋時節吃,一旦錯過,就只能眼巴巴地等來年的上市了。
蟹殼黃
蟹殼黃,形如蟹殼,色如蟹黃。蘇州人嗜茶,舊時茶館里,點單率最高的兩種茶點之一,即是蟹殼黃。在曾經物質匱乏的年代,極偶爾的,能把蟹殼黃當作早點心,那種齒頰留香的感覺,註定要成為美好的永恆。頗受人喜愛的傳統茶食中,椒鹽味的襪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餅,做工考究,一層層薄如蟬翼,真正見功夫。
魚味春卷
蘇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稱一絕。廚師一手持鍋,一手抖動面團,一掀就是一張,干凈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紙,圓如鏡,透明柔軟。魚味春卷,顧名思義,用鱸魚肉輔以蝦仁製成餡心,魚味濃郁,「魚米之鄉」的地方特色鮮明。
油氽緊酵
「氽」是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的烹調術語,又稱浸炸;緊酵,指用酵量少,蒸後緊實,氽後外脆內松。蘇州人更樂意稱它「興隆饅頭」,含興旺發過之意。也正因著這份美好的含義,故在冬令上市,作為春節親友間的饋贈吃食,往往供不應求。
小餛飩
小餛飩是江南人家最尋常可見的小點。幾乎透明的皮薄如縐紗,中間透出一點粉紅色的肉餡,盛在最常見的白瓷湯碗里,清澈的湯里撒上些碧綠生青的蔥花蒜葉、嫩黃的蛋皮絲,又或再添少許紫菜和蝦皮,湯鮮味美,意猶未盡。
推薦餐廳:鳳凰街集貿市場旁的餛飩店
品嘗法門:小餛飩湯水的滋味至關重要,久熬而成的骨頭高湯,鮮得眉毛都快掉下來。江南的味道全在這一碗小餛飩里了。
估價:3元/份
糖粥
「篤篤篤,賣糖粥」的兒時童謠深入人心,糖粥的軟糯香甜也同樣令人難忘。蘇州的糖粥是頗有名氣的,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先盛入碗中,表面撒一層紅色豆沙,有紅雲蓋白雪之美。吃時拌勻,入口熱、甜、香、糯。
品嘗法門:最傳統的蘇州糖粥里,紅色的豆沙是由蠶豆和紅糖水製成,而非赤豆燒成。
估價:3元/份
酒釀餅
春節一過,街上就開始彌漫起酒釀餅酸甜芬芳的滋味。酒釀餅,是春天時令的蘇式食品,只賣一季。外觀形似小月餅,餡料有豆沙、芝麻等。尤其是玫瑰餡,白皮紅瓤,似要滲到皮上來。趁熱咬一口,噴香、酸甜、脆嫩,皮軟、餡甜、味糯,有一種餅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