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全家自駕旅遊
㈠ 請問一下,我想和全家今年春節去成都自駕游。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呢
成都周邊有西嶺雪山(可以滑雪,山下有花水灣溫泉可以泡),黃龍溪內古鎮(古鎮里的餐容館比較有特色菜不錯),大邑安仁古鎮(劉氏庄園,公館鎮),離成都遠一點的有四姑娘山風景區(包括松坪溝,畢棚溝,等等)
,
貢嘎聖山風景區
(伍須海,木格措,海螺溝等等),
塔公草原,
車程都平均在8小時
,一天內到達,那些地方風景美麗接近大自然。
比較的可以吃喝耍地方
可以在成都的錦里、寬窄巷子,耍都(春江花月),文殊坊等等地方,這些地方都是古香古色,民俗與現代交融的餐飲娛樂街區,這里的天氣不算很冷,一般在3至10度左右。有件羽絨服就夠了。
㈡ 春節年假全家自駕游,什麼樣的車最合適
看人數和行李數量以及旅遊的路況而定吧。
一般來說,如果是周邊游,全家幾個人,行李不多,路面平坦好走,代步車就可以了。
如果行李多,路況不怎麼好,例如山路多,最好是越野。
㈢ 春節全家旅遊去哪兒好(追加高分)
廈門好
門是我國東南部的一座海港風景城市,背靠漳州、泉州大陸、面對金門、與台灣、澎湖列島隔海相望。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島、九龍江北岸沿海地區及附近小島、海域和同安縣組成,總面積1516平方公里。(廈門本島略顯五邊形,東西寬12.5公里,南北長約13.7公里,面積128.18平方公里。1955年10月,亦集海峽長堤築成,使廈門本島與大陸相連,成為半島)。
廈門地處閩南「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的中心,面對台灣、南洋,廈門人的祖先多半是來自中原的南遷移民。因此廈門的風土人情既承繼了古老的優秀的華夏文化傳統,又具有濃郁的閩南鄉土特色。
1、地方語言
廈門通行閩南方言,即閩南話,也叫廈門話。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話通行范圍很廣,包括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轄的縣市和台灣地區,共有3千2百多萬人說閩南話。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閩南籍華僑、華裔也有說閩南話的,雖然各地的閩南話有一些差別,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話無阻。
廈門話跟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國語)差別很大,相互之間無法通話。廈門話與普通話的差異,多表現在語音和詞彙方面,語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別。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廈門話有七個聲調,陰平(天公)、陽平(華文)、上聲(好酒)、陰去(世界)、陽去(趙麗)、陰入(八百)陽入(葯石)。廈門話字音的連續變調現象比普通話復雜。廈門話語音的許多現象,反映著上古中古漢語語音的一些特點,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相當突出的。詞彙方面,廈門話有相當大量本方言的特有詞彙,這在普通話或其它方言中是罕見的甚至是沒有的。
2、歲時節令
廈門同全國各漢族地區一樣,很注重民間傳統節慶。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家家戶戶貼春聯。除夕夜,合家圍爐(火鍋)吃年飯。有的通宵不眠,名為「守歲」。長輩把紅包分給未成年的孩童,名為「壓歲錢」。初一凌晨,點燃爆竹「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客人來家,應款待甜茶、糖果、蜜餞,來客帶有孩童,則送給禮柑、瓜果。正月初三這天,被視為新喪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門和外出賀年。
元霄節。農歷正月十五日,廈門又稱為「上元節」或「燈節」。當天夜裡,父母往往帶著孩子提燈上街觀景。近年來在中山公園舉行「鷺島燈會」已成慣例,民間還經常有耍龍燈、舞獅等活動。
清明節。人們要依俗掃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掃墓都是獻冥紙,現在逐漸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節前後十日,公墓、骨灰室都開放供民眾祭奠。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日,廈門俗稱「五日節」。以往家家門口要插艾蒲、家中灑雄黃酒、給小孩佩帶香袋,用以驅邪,現已少見。但人們還習慣在這一天翻曬衣物、做大掃除,並保留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集美龍舟是歷年組織龍舟競賽的場所,屆時熱鬧非凡。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之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時候流傳下來的「玩會餅搏狀元」的民俗活動,極具特色,充滿樂趣。中秋會餅每盒63塊餅,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在「搏狀元」活動中俗稱狀元、對堂、三紅、四進、二舉、一秀)。每人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里的骰子的點數領餅,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民間喜登山郊遊。
冬至節。家家戶戶祭祖吃湯圓。
3、傳統習俗
中華民族崇尚紅色,廈門人也一樣以紅色象徵幸福、吉祥。門聯、請帖都用紅紙;饋贈禮品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迎娶的車輛,要掛紅綵帶;喜幛、壽屏要用紅綢緞製作。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而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
栽種花草,是廈門人的一種愛好。不但自家有盆栽,還喜歡到市面買各種鮮花用清水養起來擺放客廳、卧室。人們還常用新鮮花卉編扎花籃、花屏和龍、鳳、燈等造型,用作喜慶場面的陳設。
民間的一些忌諱和應注意的禮節性習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用掃帚打人,挨打者被認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掃地,被人認為是逐客,有失禮儀;
婚慶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湯匙等餐具最為犯忌,被視為不吉祥的徵兆;
進餐時,筷子不要插在飯上,因祭祀時往往在飯上插香。這是對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時,最忌諱擺六盤菜,因為依清朝舊例,死囚臨刑前才食以六盤菜餚;
在嬰兒面前不要談猴,認為談猴會招致嬰兒多病難養;也不要誇嬰兒肥胖,要說「好看」、「好養」。
以上忌諱,有些至今還在沿用,但多數已不再拘泥了。
4、民情風俗
在廈門,結婚、壽辰、生兒育女等喜慶,統稱「紅事」,而喪葬則稱為「白事」。
結婚。成年男女結婚,以往禮節甚繁,現已大為簡化。一般市民仍照舊俗擇定佳期,由雙方長輩主辦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將「嫁妝」送達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當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設宴請客。席散以後,賓客朋友不論輩份大小,都可前往「鬧洞房」。婚後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則備酒筵接待,女方親友應邀作陪,以示慶賀。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結婚已不按這一套,而時興旅遊結婚或新婚舞會。
生日壽辰。廈門人做生日以少年16歲和老人50歲、60歲大壽為重。少年男女,年滿16歲,被看作長大成人。族人親戚要送活雞、線面、衣料等禮物去慶賀。當事人父母則設筵回禮。老人壽辰,尢其父親60花甲、母親50壽辰,已成家的兒女要備好豬腿、壽面、美酒、雞蛋等四色禮物奉獻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的人家還會設筵款待親友。
生兒育女。民間視為一大喜事。兒女出生滿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備好「油飯」派人送到娘家報喜。滿一個月,再以「油飯」分送親友和鄰居,稱為「彌月」。隨後4個月、周歲,也要熱鬧一番。
喪葬。以往也講排場,現在廢土葬為火葬,諸事皆由殯葬管理所料理,喪家稱便。 [Page]
5、民間曲藝
廈門的民間曲藝,流傳甚廣,歷史悠久,題材廣泛。有描寫日常生活,傾吐男女愛情,再現勞動情景,傳播知識趣聞,歌頌古代英雄等等,但基本上沒有文字記載。解放後,曲藝工作者才創作了大量作品,始有文字記載。廈門民間流傳的曲藝種類很多,主要有南曲、歌仔戲、高甲戲、梨園戲和答嘴鼓等。
南曲。又稱南樂、南音、南管,相傳為五代孟昶整理古華夏之音而創立的。孟昶也被視為南曲祖師。又據民間傳說,南曲是唐朝末期閩王王審之兄弟入閩時帶來的,原是宮廷高雅音樂,傳入民間後,與民間樂種逐漸融合,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受到元曲、崑曲、弋陽腔等的影響,形成了一種地方色彩濃厚的樂種。
作為一種古老的樂種,南曲與唐宋元明等代的音樂關系密切。比如南曲的主要樂器之一琵琶,稱為南琶,是橫抱著彈奏的。像南琶這種演奏姿勢,只有從古畫和出土的唐俑中才能看到。南曲的曲牌至今還保留著《漢宮秋》、《三台令》等唐宋古曲名稱,可以推斷,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南曲曾以民間優秀樂種而聞名。五少芳賢晉京入宮演奏南曲,康熙賜五少為「御前清客」,故南曲被稱為「御前清曲」,南曲演唱時豎置涼傘,是在那時開始的。
廈門的南曲活動,相傳始於明末清初。至清道光年間,金華閣等曲館先後建立。廈門系閩南對外通商口岸,為華僑進出必經之地,故南曲又隨華僑傳入南洋各地。上世紀20年代,廈門南樂界所灌制的南曲唱片,傳至英國,被《大英百種全書》譽為「東方明珠」。音樂理論家周傳豹引證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結論,稱「南音可以說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傳統音樂」。音樂家趙沨稱南曲為「音樂的一塊活化石」,海外僑胞稱南曲是「中國音樂之根」、「東方音樂之花」。
南曲盛行於泉州、廈門,遍及閩南各地,流傳於台灣、香港、澳門和閩籍華僑聚居地,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國都有不少南曲社組織。
歌仔戲。誕生於台灣宜蘭地區,是福建閩南地區和台灣的主要劇種之一。300多年前,鄭成功收復台灣,大批官兵眷屬屯居。他們帶去閩南地區錦歌車鼓等民間樂曲,豐富了台灣的地方音樂。台灣民間逢年過節迎神賽會,時常組織民歌民謠、錦歌車鼓、列隊遊行表演,俗稱「歌仔陣」。19世紀末,受亂彈、四平、京戲傳入的影響,根據故事情節,裝扮角色演唱,並經常在廣場拉個圈子表演,被稱為「落地帚」。20世紀初,宜蘭縣歐來助創作「七字調」,傳播演出,很受歡迎,遂以七字調為主要樂曲,組織劇團表演,定名為「歌仔戲」。宜蘭縣成為誕生歌仔戲的搖籃地。
20世紀初,歌仔戲競相進入台北等城市演出,促進了歌仔戲的發展。20年代,歌仔戲進入廈門。1926年,原在廈門的梨園戲班「雙珠鳳」,改唱歌仔戲,成為閩南第一個歌仔戲班。
歌仔戲誕生後不久就屢遭摧殘。在台灣,日本侵略者始則扼殺,繼則妄圖同化;在閩南,又被當局誣為「亡國調」,橫遭禁演。漳州藝人邵江海等創造了「雜碎調」,並採用一些閩南民間小調,統稱為改良調,代替了原來的歌仔調,歌仔戲也改稱為「改良戲」,才得以繼續生存。
新中國成立後,歌仔戲進行體制和藝術改革,成為閩南主要劇種之一。1954年參加華東首屆戲曲觀摩會演,廈門與漳州聯合組隊,定名為「薌劇代表隊」。1980年廈門薌劇團恢復原歌仔戲名稱,改名為「廈門市歌仔戲劇團」。
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亦稱大班、鼓班,為閩南主要劇種之一。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大約150年前傳入廈門。
高甲戲最初原是一種化裝遊行的演出。閩南沿海農村,每逢迎神賽會或喜慶節日,人們喜歡扮成梁山好漢,排列成隊,在節奏強烈的民間樂曲伴奏下,作即興表演,當時叫做「宋江陣」,後來發展成為專業戲班。因為演宋江的戲最多,就被稱為「宋江戲」。宋江戲表演偏重武打,劇情內容也比較簡單,後吸收梨園戲和木偶戲的劇目和表演藝術,漸次發展成為有文有武的「合興戲」。到了清末,又吸收了徽劇、江西弋陽腔和京戲等的表演藝術,逐漸形成有獨特風格的地方劇種「高甲戲」。
梨園戲。形成於宋末,流行於泉州一帶。明末清初時傳入廈門。薛起鳳《鷺江志》記述「當時民間風俗,上元、端午、中秋,各街巷皆搭台演戲或一月半月」。當時廈門還沒有其他劇種傳入,演的就是梨園戲。周凱《廈門志》記述:「閩中土戲,謂之七子班,廈門前有《荔鏡傳》,演泉人陳三誘潮女黃五娘私奔事……觀者如堵。」這里說的七子班就是梨園戲的別稱,《荔鏡傳》是梨園戲劇目。20年代歌仔戲傳入時,廈門尚有「雙珠鳳」等梨園戲班。到40年代前後,直至50年代初,廈門城鄉尚有梨園戲演出。
1961年7月16日,廈門第一批梨園戲學員在人民劇場舉行首次公演,演出傳統劇目《陳三五娘》。後來廈門不再建梨園戲劇團,學員並入福建省梨園戲劇團。
答嘴鼓。是流傳於閩南、台灣一帶的曲藝品種,以閩南方言表演,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以韻語對話為主要形式,其藝術手法幽默、風趣、詼諧,成為閩台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曲藝形式之一。
答嘴鼓的起源、沿革,以前都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但老前輩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它是從市聲發展而來的。閩南地區自古民間小販招攬生意,乞丐行乞說的話都講究押韻,即興發揮,類似順口溜。後來在市聲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念四句」的韻語形式。由於「念四句」在民間廣泛流傳,人們日常談天說地也運用來戲謔論爭。戲曲舞台上的丑角表演,常運用答嘴鼓插科打諢。在閩南民間,也叫「練仙拍嘴鼓」。因之,「練仙拍嘴鼓」也就成為「聊天」、「閑談」的代名詞。拍嘴鼓、觸嘴古、答嘴歌這些地方曲藝形式就是這樣經過民間的長期流傳而逐步形成起來的。
廈門民間的表演藝術還有舞獅、踩高蹺、蜈蚣閣、車鼓弄及錦歌等,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6、宗教信仰
廈門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以佛教為主,教徒數以萬計。閩南古剎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在海內外負盛名;基督教新街禮拜堂被稱為「中華第一聖堂」;天主教廈門教區設於鼓浪嶼,是閩南天主教對外交往的中心。[Page]
鷺島
廈門由廈門島、大陸九龍江北岸、同安、翔安及鼓浪嶼諸島組成。 廈門本島呈五邊形,面積132.5平方公里;九龍江北岸的海岸邊有集美、杏林和海滄三個小半島;鼓浪嶼則呈橢圓形,面積1.91平方公里,宋元時它被稱為「圓沙洲」,因為島西南有一個岩洞,經浪濤撞擊會發出鼓聲,明朝時改為現名。全島綠樹蔥蘢、綠草如茵。
距廈門市區17公里處為集美學村,由陳嘉庚於1913年創辦,學村內有多所高等學校,90年代統一為集美大學。學村建築物融中西風格於一體,又瀕臨海濱,風景十分秀麗。
廈門是個海水環繞、沙灘廣闊、山林滴翠、陽光和煦的城市,由於生態環境良好,廈門的空氣十分清新,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白鷺,形成了廈門獨特的自然景觀;又因為廈門的地形就象一隻白鷺,它因此而被人稱為「鷺島」;這里不僅自然風光優美,城市環境也非常整潔,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
南音
又稱南音、南樂、南管、弦管,是閩南最流行的一種地方曲藝。據考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記載,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慶祝60壽辰,全國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獻藝,南曲也進京演奏,受到賞識,被授予「御前清聽」的鄉匾和彩傘、宮燈,並賜給了演奏二胡的藝人以腳踏金獅的龍遇。這種古老樂曲用琵琶、洞蕭、二胡、三弦等樂器吹奏,樂曲優美抒情,富於地方特色。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駿馬》、《三更人》、《感謝公主》等,均灌成唱片,發行於海內外。
僑鄉
廈門是福建籍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也是福建的主要僑鄉。據1995年統計,移居東南亞和歐美等73個國家的廈門籍華僑、華人有38萬人,居住在廈門的歸僑和華僑、華人眷屬達15萬人。
廈門最早的遠洋航運,最早的鐵路,最早至閩南各縣的內河航運和水陸聯運,大多是華僑投資創辦的;華僑對廈門近代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以後,華僑又為廈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特別是在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促進對外交流等方面。
㈣ 春節家庭自駕游,好玩地方
家庭出遊,尤其是小孩很小、老人年齡大的家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提前計劃好遊玩路線,確保能玩的開心,不虛此行;
2、路線上要有美食,要能購物,而且住的一定要舒服;
3、開車時間不宜過長;
4、最好,最好,能換個不同的風景。
㈤ 請問一下,我想和全家今年春節去成都自駕游。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呢
成都周邊有西嶺雪山(可以滑雪,山下有花水灣溫泉可以泡),黃龍溪古鎮(版古鎮里的餐館比較有特權色菜不錯),大邑安仁古鎮(劉氏庄園,公館鎮),離成都遠一點的有四姑娘山風景區(包括松坪溝,畢棚溝,等等) , 貢嘎聖山風景區 (伍須海,木格措,海螺溝等等), 塔公草原, 車程都平均在8小時 ,一天內到達,那些地方風景美麗接近大自然。 比較的可以吃喝耍地方 可以在成都的錦里、寬窄巷子,耍都(春江花月),文殊坊等等地方,這些地方都是古香古色,民俗與現代交融的餐飲娛樂街區,這里的天氣不算很冷,一般在3至10度左右。有件羽絨服就夠了。
㈥ 春節假期想帶家人出去玩,自駕游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以下是本俱樂部搜集整理的關於自駕游的一些常識,請您仔細閱讀,熟記於心,最好收藏一下,每次出行前都看一看,有備才能無患。
一、自駕出行前的准備工作
1、檢查車輛。這是最重要的事,不要以為車子天天在跑就沒事,一定要防患於未然。自己會檢查的就自己查,自己不會查的就去修理廠查一下,很多修理廠都提供免費檢查的服務。
首先要檢查的就是輪胎,仔細看看輪胎上有沒有釘子,有沒有裂口,有沒有鼓包的地方,如果您的輪胎已經使用了3年以上,更是要小心檢查,最好是把車子升起來,把輪胎里側也檢查一下,不抬高車子里側如果有鼓包的地方你是看不到的。鼓包會怎樣?爆胎啊!車速越快,輪胎溫度越高,越容易爆胎,如果車速在120以上爆胎,非常容易造成車毀人亡的悲劇。除了輪胎,別忘了檢查一下備胎,主要看看備胎的胎壓是否足,備胎長期不用,有的會缺氣,當您慶幸自己還帶著備胎的時候,卻發現備胎沒氣,您會不會有欲哭無淚的感覺呢?
其它檢查還包括,機油缺不缺、冷卻液夠不夠、剎車油怎麼樣,出行時最好是隨車帶一些備用的油、水,以備路上所需。三角牌,滅火器,千斤頂這些工具都要帶好,特別提醒要檢查一下您的滅火器是否能正常使用,別到了關鍵時刻,滅火器卻噴不出來,這種事很多。
2、帶好證件。出發前請務必檢查一下應該隨身攜帶的證件,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保險單,備用鑰匙(備用鑰匙最好讓另外一個人保管);一些能夠減免門票的證件別忘了都帶上,例如,學生證,記者證,軍官證,老年證,教師證,憑這些在很多景區購買門票都是可以優惠的,據說其中最好使的就是殘疾證,但是從網上下載的「腦殘證「可是不算數的哦!
3、帶好食物和水。關鍵是水和飲料!且不說路上解渴所需,更主要是提神。開車困了,又一時無法停車休息,怎麼辦?只好喝一些提神的飲料了。例如,罐裝的雀巢咖啡,紅牛飲料等等,有的人說,我喝了,怎麼不管用啊?老司機告訴您,您喝少了!要想提神,罐裝的咖啡至少要一口氣喝兩瓶才能見效,喝完兩瓶一般能堅持三四個小時不困,有的人則能堅持更長時間。不過這也只是應急的辦法,不要經常這樣做,一旦上癮了也是麻煩事。
4、帶葯。感冒的葯、拉肚子的葯,這是必須要帶的,如果心血管方面的指標有異常,應急的葯也別忘了帶上,特別是車上有老年人,各種葯更是不能忘帶,還有創可貼最好也要帶一點。
5、帶上數碼裝備。手機、照相機、充電器、備用電池都要帶上,車載充電器最好也備一個。手電筒最好也帶一個,萬一用上呢。
6、自備一台對講機。如果您是兩台車或者更多的車一起出行,對講機是必不可少的自駕游工具。如果您還沒有,最好去買一個備著,偶爾用用的話也不用買太貴的,100多元的就能用,200多的就很好,300多的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㈦ 值得新年全家自駕游去的地方
烏鎮
㈧ 2019春節有哪些推薦的自駕游線路
傳統的春節,很多人都是會選擇回家跟父母團圓。但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國家政策越來越利民(春節期間高速免費),越來越多的小年輕選擇在春節的時候不回家過年,而是自駕游。帶上父母或者是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過一個別樣的春節。
朋友在去年的春節就已經是選擇了這樣的方式過年。春節八天自駕游。因為他們是在廣州出發,因此自駕游的路線也是以周邊的省份為准,基本是圍繞著廣東,把與廣東相鄰的省份都走了一遍,兜了一圈。
自從他們出發,朋友會把她每天走的路線,經歷過的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一切都跟我分享。把我羨慕得好像打個飛的去跟他們匯合。
他們的旅程是這樣安排的:
在除夕的前一天出發,(因為參與人員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基本都只能是在臨近過年的時候才放假。)第一站是到廣西陽朔。全程大約560KM。從小我們就有聽到一句話「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不但山水景色優美,那邊還有一條很出名的酒吧街----西街。到了晚上也是極具特色。到了陽朔,基本是白天跟晚上的節目都不用擔心了,盡情的玩就是了。
第五站,返程回廣州。全程200km。
整個旅途是八天的時間,回到廣州還有一天的時間調整,然後再去上班,實在是太完美的一次安排了。
看著他們一路上歡聲笑語,不僅能夠把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又能嘗盡各地美食。實在是讓我羨慕不已。好想今年的春節,也能夠跟上他們的步伐,過一個難忘的春節。
㈨ 蘇浙皖春節全家自駕游游哪個景點最適宜
個人覺得自駕游的話,辦一張全國旅遊年卡最劃算,最方便,全國800多個景區免費游,蘇浙皖也有兩百多個免費的旅遊景點可以去。
㈩ 春節想全家人一起出去自駕游,去哪裡好玩
雙峰林場雪鄉:
雙峰林場雪鄉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轄下海林市(長汀鎮)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距長汀鎮105公里,佔地面積500公頃,整個地區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雪鄉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境內12月份最美的地方,而《爸爸去哪兒》最後一期也選定這里,讓人更生期待。雪鄉原名雙峰林場,佔地面積500公頃,整個地區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有「天無三日晴之說」,雪量堪稱全國之最。冬日裡房舍隨物具形的積雪在風力的作用下可達1米厚,而且千姿百態,彷彿天上的朵朵白雲飄落。推薦在12月或者是1月的時候去雪鄉,那是一年中的佳季,當地的生活氣息特別濃。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慶氣息撲面而來;炊煙裊裊升起在白色的世界中,想像下屋裡的熱乎勁和雪鄉的煙花映出天地繽紛的色彩,心情都激動起來。
雲南普者黑:
普者黑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城西北,距縣城13公里處。普者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今年的《爸爸去哪兒》把普者黑帶入了大眾的視線。
普者黑的名字很奇怪,彝語意為「魚蝦多的池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孕育出了世間罕見的喀斯特岩溶山水田園風光,以及萬畝野生荷花和世界最大的岩溶濕地,湖水長年清澈見底,所有的景點都需依靠小船擺渡前往。這里雖不如洱海滇池般大氣磅礴,但80個迷宮般的海子,200多座喀斯特小山峰,村舍、農田和草場散發出的小家碧玉氣質更讓人迷醉。另外,這里還是花腰彝和全國僅存的僰人後裔聚居地,民族風情濃厚。為了讓大家全方位地體驗,當地政府針對這期節目特地開展了一條旅遊線路,讓遊客重溫電視節目中5對明星親子同樣的樂趣氛圍。此外,還開發天鵝湖濕地公園,讓從前只能遠觀的濕地鳥類,首次和遊客來個近距離接觸。從2014年1月初開始,雲南邊境游也首次開放了,雲南邊境口岸眾多,大家熟識的越南、寮國和泰國,只要帶上身份證,連護照都不用,就可憑邊檢發放的臨時通行證來個邊境一日游。
廈門:
廈門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稱贊廈門為「東方夏威夷」。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連續6年被國際田聯評為「國際田聯路跑金牌賽事」。鼓浪嶼是國家地理雜志評選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島上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主要旅遊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海濱浴場、鄭成功紀念館等。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廈門大學依山傍海,正大門與南普陀寺景區大門緊鄰,另一邊則是美麗的海濱沙灘與胡里山炮台,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校園之一」。環島路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的主賽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馬拉松賽道。路間的綠化是《鼓浪嶼之波》的樂譜,路旁還有馬拉松塑像,還有紅色道路的部分,這一段道路只有行人通行哦。附近有椰風寨和胡里山炮台等景點。
海南:
海南島的旅遊資源豐富,從北部的海口到南邊的三亞,特色景點眾多。想看紅樹林的可以去海口東寨紅樹林,它四季常青,終年碧綠,是我國紅樹林海灘中的佼佼者。還有文昌的東郊椰林,瓊海的萬泉河、博鰲論壇;萬寧的興隆華僑眾多而頗具印尼風情,東山嶺山勢不高險,然景物奇特多姿,除了是著名的東山羊產地,還有「海南第一山」之美名。而三亞更是國內的度假天堂,風景名勝密集,亞龍灣、大東海、鹿回頭、天涯海角等等聞名中外。海南三亞位於海南島最南端,是中國最南部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市別稱鹿城,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它擁有全海南島最美麗的海濱風光。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聚居了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三亞擁有亞龍灣、天涯海角游覽區、南山文化旅遊區、大小洞天風景區、大東海風景區、鹿回頭公園、三亞灣風景區、落筆洞游覽區及西島、蜈支洲島海上樂園等著名景點。
廣東嶺南:
廣東嶺南的秀麗山水和文化歷史也是一絕,這個冬季不如就去嶺南走走,品著廣式早茶,體味廣州的市井氣息,去南邊尋個暖冬。開平的碉樓,老舊的西式風格的樓層,靜靜訴說著歷史。世界文化遺產自力村碉樓群,第一次大規模曝光於人們的視野,還是因為電影《讓子彈飛》。村內水池、荷塘散布其間,與眾多碉樓相映成趣,從上俯視,好似一幅結構規整的油畫。參觀片中鄉紳發哥的「家」——銘石樓的那刻,彷彿走入了熒幕。赤坎鎮位處著名僑鄉,雖不及周庄、烏鎮名聲斐然,卻另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樸味道,因此有「中國第五名古鎮」之稱。赤坎鎮的堤西路被譽為歐陸風情街,沿路商鋪建築風格保存良好,充滿上世紀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美、歐的本地華僑帶回國外建築圖紙再糅合嶺南傳統建築風格,建造出一批現在仍可見到的中西合璧的樓房。如今的赤坎除了是年輕人尋訪小資情調的一個去處,更成為了不少劇組外景的取景地。
青島:
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是中國舉辦大型賽事和國際盛會最多的大都市之一,是著名的「帆船之都」。寒假期間到青島旅遊,有些景點是必須要去游覽一番的。武漢到青島必玩的景點主要分為人文和自然兩類,其中開放式景點佔了絕大部分。老城區以人文風情游為主,沿海地區主打濱海風光游。著名 的八大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 、奧帆中心、五四廣場、海洋世界、濱海步行道、嶗山風景區、青島啤酒城,以及更多星羅棋布的廣場、公園、酒庄、博物館、名人故居和海灘浴場點綴在半島盡頭,可以說青島這座城市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旅遊熱點。雖然寒假期間看不到瘋狂的啤酒節,感受一下老城區的歷史韻味也是一種享受。八大關內的建築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麥式等20多個國家建築風格,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小青島(琴島)以自然風光為主。位於棧橋東南,小巧如螺,美景天成,與回瀾閣一起,如同青島灣的兩顆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白天,遊人在回瀾閣上憑欄眺望,只見小青島山岩峻秀,林木翁郁,紅礁碧浪,綠樹白塔,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入夜則島影朦朧,塔上航標燈時明時暗,和周圍的七彩霓虹交織出一個瑰麗的夜色世界。遊人漫步於華燈下,沐浴著習習海風,觀賞著小島夜色,無不陶醉其中。
仙人掌旅遊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