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旅遊區動物海南

旅遊區動物海南

發布時間: 2020-12-03 22:20:37

⑴ 海南島有什麼動植物

海南島有豐富的熱帶動植物資源

⑵ 海南什麼動物最有名

四腳蛇就是石龍子!!!!puma是美洲獅的意思!!!
石龍子科有85屬1200~1300種,版是蜥蜴中的最大一科。石權龍子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亞洲南部和大洋洲種類最多,而歐洲,亞洲北部和美洲種類較少,在這些地方石龍子亞目其它科的成員更加興旺。石龍子科成員包括從熱帶雨林的善於攀爬的成員到沙漠中的可以在沙中遊走的多種不同類型,有些四肢健全,也有些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有接近半數為卵胎生。石龍子科成員多數體型比較小,但也有些較大的成員,這些大型的石龍子分布於大洋洲,其中最大的是索羅門群島的所羅門蜥(猴尾石龍子)Corucia
zebrata,身長可達80厘米,是樹棲成員,有似猴子般可以纏繞的尾巴。第二大的是澳洲和新幾內亞島的幾種柔蜥(藍舌石龍子)Tiliqua,最大的身長可達60厘米,體格粗壯。大洋洲和亞洲南部還有另外一些比較奇特的石龍子,如新幾內亞的三棱蜥Triboonotus,背上有三道似鱷魚的大鱗。

⑶ 海南野生動植物園好玩嗎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位於海口市秀英區東山鎮,距海口27公里處,是中國首家以熱帶野生動植物博覽、科普為主題的公園,是海南省重點旅遊項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整個園區面積達2000餘畝,世界的珍稀保護動物200餘種,數量達4000餘頭(只)。園區設有車行觀賞區、步行觀賞區、湖邊度假區、中心服務區等。其中動物觀賞區自然放養珍禽猛獸及熱帶珍稀瀕危動物200餘種。遊客可乘車在行車觀賞區觀非洲獅、東北虎、黑熊等猛獸在自然狀態下的風采,也可在步行區觀賞亞洲象、長頸鹿、鱷魚、河馬、巨蜥、長蟒、鴯鶓、矮馬等,還可置身於人造猴山與群猴嬉戲,在具有熱帶風情的飛禽世界中漫步,觀賞各種熱帶飛禽表演。餐飲備有多種熱帶風味獨特小吃供遊客享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一改其它城市動物園高牆鐵籠的囚獸格局,讓野生動植物擁有熱帶叢林自由生活的空間,讓動物野性得以淋漓展露,盡顯各類珍禽異獸的風采,「群獅爭食」的血腥、「天下第一猴山」的諧趣、「釣鱷魚」的刺激、「百鳥爭鳴」的壯觀、「獅虎戀」的浪漫、植物絞殺的殘酷……您都可以在園區內一覽無余。這里帶給您的不止是心跳,還有更多的諧趣。通過必要的管理和安全設施,讓遊人在園區里盡情享受一次驚險之旅、夢幻之旅。交通位於熱帶濱海旅遊城市海口市,距海口市區僅有27公里,周邊交通極為便利。在海秀東路乘坐16路公共汽車(或乘7路車也行),公共汽車的最後幾個站都是在海榆中線行駛,當汽車進入海榆中線時可以隨時下車換乘府城一東山鎮的中巴車直達公園。也可以在西站乘坐海口一屯昌的中巴車,到27公里處下車,再換乘府城一東山鎮的中巴車或乘風采車都可以,中巴1元/人,風采車2元/輛。各種方法的票價都差不多,單程7元左右。

⑷ 海南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哪些海南一級動物保護區在哪裡

蜂猴、熊猴、台灣猴、豚尾猴、葉猴、金絲猴、長臂猿、馬來熊、大熊貓、紫貂、貂熊、熊狸、雲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鰭豚、中華白海豚、亞洲象、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氂牛、羚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灣鬣羚、赤斑羚、塔爾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䴉、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細嘴松雞、斑尾榛雞、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黃腹角雉、虹雉、褐馬雞、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鴇、遺鷗、四爪陸龜、黿、鱷蜥、巨蜥、蟒、揚子鱷、新疆大頭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紅珊瑚、庫氏硨磲、鸚鵡螺、中華蛩蠊、金斑喙鳳蝶、多鰓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66608.htm

⑸ 海南標志性動物

海南坡鹿(Cervus unicolor hainana) 我國海復南島的制特有亞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主要棲居於海拔200m以下的丘陵坡地,50年代海南島尚有500餘頭坡鹿分布於6個縣近400km2的范圍內。由於過度開墾和亂捕濫獵,至70年代末僅剩26頭。經20多年大量人、財、物力的投入和精心護養,現已發展到500餘頭。 海南坡鹿由興旺到瀕臨滅絕,再到保護發展,歷經坎坷。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海南省率先在全國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發展決策。

⑹ 海南共有多少種類的動物

海南有648種陸來棲脊椎自動物,其中兩棲類44種,佔全國的18.8%;爬行類108種,佔全國的33%;鳥類420種,佔全國的36.1%;獸類76種,佔全國的18.6%,其中21種為海南所特有,海南省列入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02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海南坡鹿、海南長臂猿、雲豹、巨蜥、海南山鷓鴣等15種,二級保護動物87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有206種。

⑺ 海南野生動物

四腳蛇就是石龍子!!!!puma是美洲獅的意思!!!石龍子科有85屬1200~1300種,內是蜥容蜴中的最大一科。石龍子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亞洲南部和大洋洲種類最多,而歐洲,亞洲北部和美洲種類較少,在這些地方石龍子亞目其它科的成員更加興旺。石龍子科成員包括從熱帶雨林的善於攀爬的成員到沙漠中的可以在沙中遊走的多種不同類型,有些四肢健全,也有些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有接近半數為卵胎生。石龍子科成員多數體型比較小,但也有些較大的成員,這些大型的石龍子分布於大洋洲,其中最大的是索羅門群島的所羅門蜥(猴尾石龍子)Corucia zebrata,身長可達80厘米,是樹棲成員,有似猴子般可以纏繞的尾巴。第二大的是澳洲和新幾內亞島的幾種柔蜥(藍舌石龍子)Tiliqua,最大的身長可達60厘米,體格粗壯。大洋洲和亞洲南部還有另外一些比較奇特的石龍子,如新幾內亞的三棱蜥Triboonotus,背上有三道似鱷魚的大鱗。

⑻ 海南特有的珍稀動物有哪些

黑冠長臂猿、坡鹿、水鹿、獼猴、雲豹等。

1、黑冠長臂猿,體長45-64厘米,平均體重5.7千克,最高可達8千克。兩性之間的毛色相差很大。雄性完全是黑色的,頂多在嘴角邊有幾根白毛。頭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從黃灰色到淡棕色,在頭的頂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

2、坡鹿是印度澤鹿的同屬,外形與梅花鹿相似,但體形較小,花斑較少。毛被黃棕、紅棕或棕褐色,背中線黑褐色。背脊兩側各有一列白色斑點。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樹枝葉,為食草性動物。棲息在丘陵草坡地帶,分布於東南亞及中國的海南島,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3、水鹿體型粗壯接近馬鹿。成年雄鹿體高130 厘米左右,體長130~140 厘米,體重200~250 千克。雌鹿較矮小。喜水,常活動於水邊,棲息於闊葉林、混交林、稀樹的草場和高草地帶,清晨、黃昏覓食。雨後特別活躍。平時單獨活動,有一定的行動路線。

4、獼猴,主要特徵是尾短,具頰囊。棲息廣泛,草原、沼澤各類森林。群居,成十餘只乃至數百隻大群。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捕食其它小動物。相互之間聯系時會發出各種聲音或手勢及,互相之間梳毛也是一項重要社交活動。

5、雲豹為哺乳綱的貓科動物,有三個亞種。體長約70-110厘米,尾長約70-90厘米,體重約16-40千克,為豹亞科最小者。身體兩側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故名。犬齒鋒利,與前臼齒之間的縫隙較大,長度比例在現存貓科動物中最大,能夠咬殺較大獵物,此點與史前已滅絕的劍齒虎相似。

⑼ 海南比較多的動物有哪些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
東山湖野生動物園
蝴蝶谷
海南熱帶飛禽世界
天涯熱帶海洋動物園
居丁珍稀動物園
三亞愛心大世界
新澳東方鴕鳥觀賞園

⑽ 海南有哪些野生獸類動物

海南有1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海南有648種陸棲脊椎動物,其中兩棲類44種,佔全國的18.8%;爬行類種,佔全國的33%;鳥類420種,佔全國的36.1%;獸類76種,佔全國的18.6%,其中21種為海南所特有,海南省列入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02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海南坡鹿、海南長臂猿、雲豹、巨蜥、海南山鷓鴣等15種,二級保護動物87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有206種。 自然保護區情況:全省現有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4個,總面積為236909.3公頃,正在擬建的有毛瑞、卡伐、白馬嶺、南高嶺、俄賢嶺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十一五期間,我省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將達到30個,總面積將佔全省陸地總面積的8%左右。 除了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外,在一些珍貴野生動植物物種零星分布的地方,還建立了18個自然保護小區,通過鄉規民約這種管理方式建立了1250多個民間自然保護小區,如瓊中的古月山莊、文昌的名人山區、儋州的白鷺天堂等。 蝙蝠 海南島有蝙蝠25種,其中2種是食果蝙蝠,其餘的都是食蟲蝠。 海南島有舉世罕見的彩蝠。 海南島蝙蝠種密度是全國最高的,在全世界也屬最高區域之一。我們可以稱海南島是蝙蝠島 蝴蝶 海南已發現11個科609種蝴蝶,佔全國蝴蝶種類三分之一。 海南有惟一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蝴蝶-金斑喙鳳蝶,還有海南特有珍稀蝴蝶品種-森下交脈環蝶、中國蝶王-裳鳳蝶與金裳鳳蝶、「紅色天使」- 紅翅尖粉蝶、「活化石」-紫喙蝶、三尾鳳蝶、多尾鳳蝶、阿波羅絹蝶等眾多世界名蝶。 以蝴蝶製作的工藝美術品成為國際市場上十分暢銷的藝術品。在海南,藝術家和能工巧匠合理開發本地豐富的蝴蝶資源,將蝴蝶深加工精製成藝術標本和工藝美術品。用珍貴稀有的蝴蝶製作的標本和工藝品售價可高達數千美元。 活蝶放飛是繼蝴蝶畫後的又一產業模式。有些人大量蝴蝶用於放飛。 海南長臂猿 世界瀕危25種靈長類物種之最 2007.10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靈長類專家組、國際靈長類學會與保護國際稱,猿、猴子、狐猴等世界上與人類最為親緣的物種,有29%瀕危。 在世界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物種中,海南長臂猿排榜首。保護長臂猿比保護大熊貓還要迫切。 海南全島只有19隻長臂猿。棲息地僅限霸王嶺保護區。 上個世紀50年代,海南島上分屬12個縣面積為866000公頃的森林中,估計有約2000隻海南長臂猿。目前海南長臂猿是19隻。 霸王嶺保護區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區僅殘存少量原始林塊,而超過1200米的高海拔原始山地雨林卻不適合長臂猿生活,所以海南長臂猿只能局限分布於海拔700-1200米間的溝穀雨林內。保護區內有限的生存空間對長臂猿種群的發展非常不利。而攝食路線既漫長且局限,也可能使長臂猿較易遭獵殺、被捕食,或面臨其它威脅。 社區干擾是長臂猿面臨的最大威脅,保護區周邊居住的居住3個鄉鎮屬全省重點扶貧鄉鎮,九成農戶生活比較貧困,生活方式主要是種植水稻、番薯、玉米和極少數果樹、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村民生活方式比較落後,刀耕火種現象依然存在,偶爾上山採集林副產品、獵捕野生動物。 海南長臂猿因沒有足夠的空間建立新的領域,造成種群內 「一夫多妻」現象越來越明顯,導致近親繁殖而影響到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進而影響到種群的生存力。種群數量與環境的變異、近親繁殖及遺傳多樣性低導致有害的隱性基因出現率增加、數量性狀變異令適應性下降、世代間積聚輕微的有害突變基因、以及社群結構崩潰等,都會把細小的長臂猿種群進一步逼近滅絕的邊緣。 霸王嶺保護區已經從2005年4月份開始啟動海南長臂猿野外監測項目,培訓並資助8名保護區員工長期跟蹤兩群長臂猿,獲得了不少有用的生態數據。 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是我國I級保護動物。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經過長期獨立進化,在分類學上的地位已從特有亞種提升為獨立種,其命名也從灰孔雉變更為海南孔雀雉。 灰孔雀雉屬雞形目,雉科,是珍稀雉類之一,全世界共有12個種和亞種,在我國僅分布於雲南和我省。我省主要分布地區是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和黎母山等保護較好的原始林區。此外,本島東南部的加新,中北部的澄邁、屯昌的南味嶺以及六連嶺等地區也記錄到海南孔雀雉的蹤跡。過去,鳥類學專家認為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是中國特有亞種。 然而,據國際動物學權威雜志《Zoological Science》(《動物科學》)今年第一期刊登的一篇論文提出,經過長期獨立進化,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遺傳距離在過去數百萬年間差距越來越大,大約於440萬-600萬年前分化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種。 2004年,省林業局、海南師范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合作,通過DNA測序和分子遺傳標記等科學手段研究,發現海南孔雀雉和灰孔雀雉的遺傳距離為3.1%,超過了鳥類種與種水平間的遺傳距離的范圍,應為獨立的物種。 海蛙 海蛙(Rana cancrivora拉丁名),由於它主要以蟹類為食,亦名食蟹蛙。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將其列為「易危」,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等級,2006年被確立為海南省級保護動物。 在國外海蛙主要分布於越南、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國主要分布於海南省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海蛙的主要棲息環境為沿海紅樹林下半鹹水或鹹水地區,活動范圍一般不超出鹹水環境50-100m之外,故稱「海蛙」。白天多隱蔽於紅樹林根系之間或洞穴中,傍晚到海灘上覓食小蟹。因棲息環境中動物不同,海蛙也吃蝦、軟體動物、魚及昆蟲,產卵於近岸臨時性水窪中。 海蛙憑借其皮膚抗性和滲透調節機制才能棲息於紅樹林潮間帶半咸半淡水環境中,它還是兩棲類動物中非常特殊的類群,海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海岸紅樹林生態系統的食物平衡,控制蟹類的種群數量,也為鳥類提供食物資源。 主要分布於海口東寨港、文昌市清瀾港、儋州市新英港、三亞市河東河西區域、澄邁的老城、臨高的後水灣等紅樹林下半鹹水或鹹水地區。紅樹林為海蛙的主要棲息環境,種群密度大約每平方米0.045隻。海蛙在繁殖季節,常常因地制宜地在海水窪塘里產卵,直曬的陽光會使海水窪塘溫度升高到40℃以上。然而,海蛙的卵和蝌蚪都能忍受高溫照曬,在蛙類王國中絕無僅有。 海口演豐鎮、文昌、萬寧、三亞、臨高等部分海蛙分布地區存在捕捉、販賣、食用海蛙的現象,並且在局部地區海蛙被沿海居民當成「美味佳餚」,海南海蛙種群的生存面臨挑戰。 海蛙種群數量減少的原因:海南部分地區的居民大面積開發紅樹林發展養殖業,沿海家禽養殖業惡性發展,使海蛙的產卵及蝌蚪發育的適宜生境減少,海蛙的成活率大大降低(紅樹林周邊的家禽養殖威脅了海蛙蝌蚪及幼體的生存)。海水養殖侵佔了海蛙的生存環境,一些地區還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忽視了對海蛙的保護,「人類的不當開發破壞了海蛙賴以生存的生存環境,結果導致海蛙的數量正急劇減少」,王力軍博士對海蛙的減少深表憂慮。另外,紅樹林周邊地區的河流和海水污染,使海蛙卵、蝌蚪和幼體發育受到嚴重影響。 蠟皮蜥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在海南省沿海木麻黃林等環境中棲息的穴居蜥蜴類動物,曾被列入國家「三有保護名錄」中,2006年被海南省列入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其數量以驚人的速度遞減,僅海口每天將有近千條蠟皮蜥「葬身人腹」。 中國鱟 生活在深海,雌雄鱟幾乎是海底最親密的情侶,成雙成對地游弋。 屬於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是節肢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其體形酷似馬蹄,行動像蜘蛛,有人稱它馬蹄蟹或鱟珠,因其外形奇特,海南人喜歡稱之為「海怪」。「鱟幾乎都是成雙成對的,是名副其實的『海底鴛鴦』。雌鱟的前4條腿上,長著4把鉗子,而雄鱟卻是4把鉤子,雄鱟喜歡把鉤子搭在雌鯊的背上,讓『愛人』背著它四處旅行謀生。」 鱟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3億年之久,與化石三葉蟲一樣古老,被稱為「活化石」。鱟的血液中富含銅離子而成藍色,它的血液可以製成「鱟試劑」,具有廣泛的應用,於用檢測食品的毒素。 每到春深水暖時,成群的鱟乘大潮從海底游到海灘生兒育女。部分海南漁民熟悉鱟的行動路線,會在半路上布下漁網,鱟一旦遭到埋伏,就只好束手就擒。這些「海底鴛鴦」不論是從深海旅行到淺灘,還是被捕入「獄」,從來都是患難與共,「永結同心」,很多時候都是一塊兒被提出水面。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