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遊勝地歷史
『壹』 我的家鄉廣西桂林興安有什麼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歷史沿革興安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今縣境屬楚國疆土。[1] 興安古屬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鑿成靈渠後的第三年,即平定嶺南,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在今全州縣鹹水鄉設立了零陵縣,由長沙郡管轄。當時,興安境內東北部的湘江流域,全屬零陵縣治。而西南的灕江流域,則屬桂林郡。[2]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漢朝。南海郡的龍川令趙佗卻趁楚漢相爭,無法顧及嶺南,而奪下桂林與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趙佗勢力延伸至越城嶺地區,今興安的西南部成為南越國的北方前線。趙佗不僅加固了位於溶江的古秦城,還在今興安縣城附近修建了越城。這就是後來古籍中提到的越城嶠。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平定了嶺南,次年南越滅亡。漢武帝將原來的南越國分為九郡,統歸交趾刺使部。又在今臨桂(包括桂林市)、陽朔、永福、靈川和興安西南部等地設立始安縣,屬零陵郡,歸荊州刺使部管轄。三國時期,始安縣升格為郡,但仍歸荊州刺使部。西晉,始安劃歸廣州郡管轄,而興安境內的湘江流域一帶仍屬零陵郡。[2] 晉永嘉元年(370年),荊州郡將今屬全州、灌陽等地分出來,成立湘州,始安郡亦隨之劃歸湘州。南北朝的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廣州郡被分割,在桂林設置了桂州,始安郡劃歸桂州管轄。至陳朝,原來屬零陵郡的今興安湘江流域一帶,被並入了始安縣,興安縣的范圍基本確定,並完全脫離了零陵郡,其地北至界首鎮與全州相鄰,南至高尚、溶江與靈川為鄰,西至越城嶺深處,包括大、小溶江流域的金石、華江,與龍勝、靈川、資源為界,東至都龐嶺深山,與全州、灌陽為鄰。隋朝統一中國後,始安縣仍歸始安郡管,興安整個縣境都歸入了今日之廣西。隋亡,唐帝國撤郡建州,增加了州縣,使行政區劃范圍縮小,以便管理。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派大將李靖擊潰後梁皇帝肖銑,收降嶺南五十餘城,在始安縣內劃出了今日的興安地區,設置了新的臨源縣(因興安縣是湘江、灕江的發源地),隸屬桂州,縣城設在城台嶺上(今興安中學、興安二中校址)。[2]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桂州將領朱濟時與廣州番禺的馮崇道叛唐,朱攻下了周圍10餘座州縣城池,而臨源縣內官民堅守,朱久攻不下。後朱濟時被容管經略使王平定,唐代宗為表彰全縣官民忠義,將縣名改為「全義縣」。所以,柳宗元歌頌吏治改革的名文《全義縣復北門記》,已沒有臨源之名。唐末,湖南馬殷趁農民起義之機,攻佔桂州、賀州、柳州等多個州縣,908年自稱楚帝。此時後晉皇帝重貴雖已無法管理馬殷佔領的全義縣,但他在開運三年(946年)仍然將全義縣升為溥州,把縣名改為德昌。直到後漢高祖劉知遠乾佑元年(948年),馬殷失敗,德昌才歸後漢管轄。至宋,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3年)撤消溥州,重將德昌恢復原名全義縣,重歸桂州管轄。976年,趙匡胤死,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因為全義的「義」字犯了他的名諱,第二年(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他便下詔將全義縣改為「興安縣」,取意為興旺安定,仍歸桂州轄治。興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元、明、清、民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迄今都稱興安縣。元屬靜江路,明、清時期屬桂林府。民國2年(1913年)7月隸屬灕江道,民國3年6月隸屬桂林道,民國16年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隸屬桂林民團區,民國23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督察區, 民國31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33年5月隸屬第八區,民國36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同年4月隸屬第八區,直到臨解放。解放後屬桂林專區,1970年後屬桂林地區。1998年9月8日 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興安縣屬桂林市。[3] 而建在城台嶺上的縣城,後來因人口增加,狹窄的城台嶺不適宜形勢發展的需要,於明朝中葉,遷至西邊一里之外的岳王台和鳳凰台上,一直保持到今天。這就是興安縣城的「三台」。風景名勝編輯興安的文物古跡頗為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桂北第一雄關」古嚴關、秦城遺址、石馬坪漢代古墓群、界首紅軍堂等。主要旅遊景點有靈渠、水街、樂滿地休閑世界、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有涉外星級賓館4家,其中五星級1家,全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靈渠: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古名秦鑿渠,靈渠、陡河,近代又稱湘桂運河、興安運河,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全長36.4公里,分南北二渠,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北有長城,南有靈渠。」北渠入湘江,經湖南入洞庭;南渠入灕江,可經珠江達南海。它選址科學、設計奇巧、施工精當 ,與萬里長城一南一北,同為中華瑰寶、世界奇觀。建有靈渠公園,公園內景點主要有鏵嘴、大小天平、分水塘、臨源閣、靈源寺、南陡閣、狀元橋、郭沫若題詞碑、秦文化廣場、四賢祠、飛來石等,是大桂林旅遊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與四川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 水街景區:興安水街景區是指靈渠穿過縣城一段兩岸的街區,長約1公里。整個水街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具體景點有秦文流觴景區、娘娘橋、萬里橋、馬嘶橋、古戲台、湖廣會館、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長廊、古石雕群、民俗風情區等。秦文流觴,景區是興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一個重要的景點。它緊倚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濱臨靈渠,佔地約3000平方米。首先是重建的興安古城北門,景區內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條古街的形式,充分體現出秦代建築的風韻。[21] 娘娘橋,位於秦文流觴景區上游約100米,又名天後橋、滄浪橋,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橋上建有雙亭,橋名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題。萬里橋:位於娘娘橋上游約100米,唐寶歷元年(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傳說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1萬里而得名,是廣西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迄今已整整1200年歷史。歷史上被稱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橋亭,橋的南岸立有明代吳玉所寫《萬里橋記》一文和「萬里如歸」題詞兩塊石碑。馬嘶橋:位於萬里橋上游約100米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傳該處最初為小木橋,當年馬援率部南平交趾時,其坐騎至此揚蹄嘶叫,不願過橋,馬援下馬發現該橋已朽,乃募捐修橋,傳為千古佳話,此橋因而得名。原為與靈渠水街南北路並行的兩座橋,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橫跨靈渠的連橋,形成了「三橋跨二水」的奇觀。橋亭為漢代建築風格。[21] 古戲台:又名天韻閣,位於縣城中心廣場與水街交會處,高12米,分上下兩層,上面唱戲,下面行人,為徽派建築風格。該戲台與萬里橋遙相呼應,是居民休閑看戲的好地方。湖廣會館:位於靈渠水街中段,建於清朝初年,系舊時旅居興安的湘南、湖北同鄉聚會議事、供奉先賢、唱戲娛樂的場所。內設有大堂、戲台、先賢祠和花園。具有典型的荊楚文化風格。水街亭台廊榭:位於娘娘橋至馬嘶橋之間約200米的靈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為實木結構,青瓦蓋頂,下有石板路相連,掩映在綠樹叢中,是人們休閑觀光、吟詩賞景的絕佳去處。北街里:位於萬里橋北,是一條傳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寬不過5米,長約300米,兩邊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築,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桂北市井風情。水街民居 位於靈渠水街兩岸,鱗次櫛北,綿延近1公里,均為青瓦白牆,木雕花門窗,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之嶺南風韻。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位於縣城西南2公里。碑園佔地120畝,氣勢恢宏,其紅軍群雕是全國最大的紀念性群雕,園內還建有紅軍突破湘江紀念館。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與巍巍老山界、界首湘江戰役遺址構成了興安獨具特色的紅色之旅。紅軍堂:原名「三官堂」,位於縣城以北約23公里古鎮界首境內的湘江畔,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戰役的指揮所,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紅軍高級領導人曾在此指揮渡江和戰斗。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山界:位於貓兒山自然保護區,山勢險峻雄偉,周圍是茫茫原始森林,景色美不勝收。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高山,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的同名散文而聞名,上有陸定一親筆題詞的老山界碑亭。貓兒山:位於興安縣西北部的華江瑤族鄉,距縣城80公里,因峰頂形似俯卧的巨貓而得名。主峰海拔2141.5米,為「五嶺絕首、華南之巔」,是灕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2004年被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300平方公里,景區內原始森林一望無際,被稱為第四紀冰川「活化石」的鐵杉林鬱郁蔥蔥,共有植物(毛竹等)800餘種,珍禽異獸112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5種,二類保護動物30餘種。主要景點有「華南之巔」、神仙柱、仙愁崖、鐵杉公園、杜鵑林(杜鵑花)、原始森林、灕江源、老山界碑亭、美軍二戰失事飛機紀念碑等。世紀冰川大溶洞:又叫「靈佛洞」,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里的桂黃公路西側約500米處,洞幽石美,水路旱路交替游覽約1小時,洞內奇石千姿百態,更有一尊天然石佛,堪稱洞景一絕。白石天生橋群: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處湘江源頭的岩溶峰叢窪地中,屬於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觀。白石的天生四橋,集中於短短的一公里之內,它們由連成一串的天然溶洞組成,堪稱世界級的地質奇觀。漠川觀音洞:景區坐落在距興安縣城28公里、離漠川鄉政府800米的釣魚山下,三級柏油公路依傍著秀麗的漠川河從洞口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觀音洞全長約2500米,分上下兩層,貫通形成孺子牛圖形的環狀游覽區。洞內石柱、石幔、石花多姿多彩,天然藝術長廊出神入化,古生物化石、蓮花天梯堪稱稀見,神秘的石壁天書蘊藏玄機,送子觀音,還有神龍見首、包公升堂、坐井觀天、三藏曬經、雙獅護寶等景觀都十分迷人。古嚴關:位於縣城西南7公里處的嚴關鎮境內,國道322線西側約300米處,兩山對峙,關隘雄偉,號稱「桂北第一雄關」,相傳為秦戍五嶺時所築。[22] 秦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溶江鎮境內,靈渠與灕江交匯處,是秦戍五領時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乳洞岩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里的龍蟠山下,自唐代以來即為游覽勝地,被譽為「勝絕南州」、「湘南第一洞」。洞內開闊處可容千人,洞中有洞,分上、中、下三洞,宋尚書左丞相李邦彥曾寫了《三洞記》一文,南宋大詩人張孝祥題寫了「上清三洞」四個大字。漠川「三大」:位於縣城東南約40公里的漠川鄉境內,有廣西最大的古樟,有規模宏大、置有石人石馬等石雕的古墓,清代留傳的巨型石拱橋依然屹立。五里峽景區:即五里峽水庫景區,位於縣城東約10公里處,水庫水面8000畝,蓄水1億立方。[22] 高尚銀杏林:在縣城南30公里,湘江發源地附近,桂興公路兩側。此地方圓10平方公里,銀杏林成片,其中流蘭銀杏林園3000餘株。湘江源:湘江源旅遊景區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白石鄉境內,座落在以湘江之源白石河為中心的約20平方公里范圍內,西北距興安縣城22公里,有二級瀝青路相連,景區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其精華景點有:湘江源頭:在湘江源頭碑立碑處,一尊8米多高,惟妙惟肖的天然毛主席石像坐於旁邊,旁邊還有一塊天然的「天子玉璽」。周邊還有觀音石、烏龜石等。 天生橋群:在湘江源白石河上,並列著4座由地下水雕刻而成的大自然藝術品——天生橋,橋下有岩洞——大龍王岩,橋洞分別高達40—100米不等,跨度分別達30—60米不等,橋橋相連相交,高低有序。秦家大院:秦家大院位於廣西興安縣白石鄉水源頭村,村內有一佔地17000平方米的「秦家大院」,始建於明洪武年間,院內遺存有三組明清時期建築群,其主次軸線分明,依軸線層層深入,左右對稱,梯進布局,高牆窄巷,古民居多為三開二進型,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刻字銘文。街巷縱橫,平坦整齊,青石鋪就,清爽宜人。歷代以來,村中先後出過十三位文進士和三位武舉人,有「進士村」之美譽。[22] 解放前,城鎮鄉村均設有寺廟,據清道光《興安縣志》所載,有26座。主要有:文廟:始建於隋代,在今縣城看守所處,廟內有孔子、觀音等塑像、狀元橋。解放後塑像被毀,狀元橋移到靈渠公園里。金峰殿:在縣西三里處,殿堂內供奉觀音、五穀真仙、岳武穆、齊天大聖等塑像。解放後,殿堂及塑像均被毀。雞籠殿:在今普頭村附近,殿內設有「黑帝天公」。中華聖公會教堂:全縣共有5所,地址分別在今興安鎮、界首鎮、溶江鎮、湘漓鄉東桂屯(東坡山)、崔家高澤村。解放後,教堂都已不存在。天主教堂:在今縣城漓濱街即靈渠北路的餅干加工廠處。此外,還有高尚鄉的秀峰寺、雙泉寺,湘漓鄉的近明寺、長壽庵、鷲峰庵,興安鎮的寶塔寺、觀音庵,界首鎮的寶峰庵,護城鄉的桑樹庵、石磊庵,溶江鎮的太和庵,華江鄉的千家寺、回龍庵。民俗風情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興安是湘方言與西南官話的交匯之域。居民交際通用語言為帶有湘方言口音的西南官話和湘方言,少數地區使用漢語土話和瑤語。興安民間較注重的傳統節日有立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立夏、六月六、七月半(鬼節)、中秋等。民間風俗有春節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舞獅,元宵吃湯元,清明掃墓祭祖,端午劃龍船、插菖莆,農歷六月六嘗新米、七月半祭祖先,中秋吃月餅、插柚香,結婚娶媳唱賀郎歌、鬧洞房,喪葬時「鬧喪」(包括請鼓樂班子奏哀樂、唱孝歌、出殯喊祭等等)。[17] 米粉節興安桂林米粉節於2007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舉辦四屆了,計劃是每年的「五一」黃金周開幕,由於2008年的節假日改革,所以,2007年的第一屆米粉節是4月30日—5月7日,2008、2009、2010年第二、三、四屆米粉節都是從4月28日—5月3日。第五屆米粉節於2011年6月9日至12日舉行。第四屆米粉節活動內容共26項。興安縣城將用米粉製作2隻大型「米粉神福虎」和百米「米粉巨龍」向遊客及市民展示。近20家著名米粉店和各種小吃雲集米粉美食一條街。5天的米粉節期間,將舉辦廣西山歌大王爭霸賽、古樂演奏大賽、吃米粉喝啤酒大賽、受市民歡迎的彩調專場,米粉世家才藝大比拼、桂林米粉現場製作演示及歷史文化展、秦城珍藏品系列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兩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為成就一統天下的霸業,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同時順應北方士兵的飲食習慣締造「桂林米粉」。今天,「桂林米粉」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最響亮的飲食品牌之一,經過專家考證米粉發源於興安。[18] 葡萄節以盛產葡萄出名的南方吐魯番興安每年舉辦一次葡萄節,第一屆葡萄節於2009年8月11日—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於2010年8月18日至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以「牽手葡萄盛會,相約魅力興安」為主題,其間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葡萄節開幕式暨相約文化新城大型明星文藝晚會、中國創意農業暨南方葡萄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果蔬經貿洽談、百名中小學生同繪百米葡萄長卷、葡萄仙子評選、網上葡萄節、吃葡萄比賽等16項主題活動。興安縣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引種巨峰葡萄品種,經過20多年的摸索、實踐、總結,打造出了一個標准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葡萄產業,2004年、2007年興安巨峰葡萄兩次獲得「廣西農產品名牌新產品」稱號,2008年6月,興安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種植技術先進,葡萄種植面積達10萬畝,總產量11.2萬噸,年產值6.62億元,興安因此享有「南方吐魯番」之美譽。[19] 飲食文化興安人熱情好客,飲食文化十分豐富。飲食風味受湘菜、粵菜和嶺南少數民族風味影響,以湘菜風味為主。代表性的美味佳餚有香芋扣肉、清水燉雞、白果燉老鴨、酸辣禾花魚、冬筍炒臘肉等等。佐餐開胃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薑等,令人垂涎。傳統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興安酒文化亦較發達,不僅出產廣西馳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釀米酒,而且喜歡以酒待客,席間勸酒,部分地區辦紅白喜事時還以「喊席」助興。[17]
『貳』 桂林的風景名勝
1
灕江風景區
世界上風景最美的一條江
灕江風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勝」之譽。從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灕江河段,是灕江精華,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發育典型、豐富和集中地帶,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華,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
2
陽朔西街
桂林遊客最多的「地球村」
這里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到1998年,發展到每天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其中外國人在此開店就有20多家,因此西街又被稱為「洋人街」。由於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說外語,故又把西街喻為「地球村」。西街不只是每年接待幾十萬境外遊客,更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這里安家立業,這是中國其他名勝景區罕見的現象。
3
興坪古鎮
桂林山水的精華盡集於此
陽朔素有「山水甲桂林」之名,而陽朔的美景則盡集於興坪。興坪有老寨山、20元人民幣圖案「黃布倒影」、九馬畫山、相公山、大面山,古漁村、螺絲山等,這些都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199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到興坪漁村訪問,更使得興坪古鎮蜚聲海內外,令人「相看兩不厭」。
4
龍脊梯田
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梯田群
龍脊梯田是世界上規模宏大的梯田群,梯田海拔最高1180米,最低380米,共分為大寨金坑梯田觀景區、平安壯寨梯田觀景區、龍脊古壯寨梯田觀景區。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柔暢;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弘,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譽,比起精緻的巴厘島德格拉朗梯田壯麗許多。
5
兩江四湖景區
旅遊名城的市中心
把桂林市中心城區的灕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龍湖貫通,形成環城游覽水系,即「兩江四湖」工程。這是一個富有激情、富有想像力的工程,是桂林歷史上最大的環保工程。這一工程使得桂林有「東方威尼斯」之譽,今之兩江四湖,已為甲天下之桂林山水錦上添花,是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旅遊景點。
6
象山景區
桂林的城徽、山水的代表
象山景區因有一座酷似大象的象鼻山而得名,象鼻山以其獨特的山形和悠久的歷史成為桂林的城徽標志。位於象鼻與象身之間的水月洞與水中倒影宛如一輪明月,自古有「象山水月」的美譽,宋代薊北處士有詩贊:「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緻。
7
銀子岩
桂林最大的岩溶洞穴
桂林岩溶洞穴眾多,其中銀子岩是桂林最大的岩溶洞穴。貫穿12座山峰的銀子岩,現已開發遊程2000米,分為下洞、大廳、上洞三個部分,洞內絢麗、幽美的景點共28處,奇特的自然景觀堪稱鬼斧神工,色彩繽紛且形象各異的鍾乳石構成了世界岩溶藝術萬般奇景,被世人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8
獨秀峰·王城景區
靖江王府原為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始建於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於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王城內自然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王城外圍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牆。有「桂林城中之城」的美譽,更有「閱盡王城知桂林」之說。
9靈渠是秦始皇為南征百越之地所開鑿的人工運河,它是與都江堰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靈渠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連通了灕江和湘江,使長江與珠江得以通航。自秦代至民國兩千餘年來,靈渠都是嶺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
10樂滿地度假世界
建立在興安靈湖6000餘畝土地上的樂滿地,是廣西最大的主題游樂園,有「中國迪斯尼」的美譽。園區由六大不同風格的主題區和曼陀羅園組成,有一百多項的游樂設施。不僅有適合年輕人的轟天雷、海盜船、過山車,也有孩子們喜愛的小火車、精靈屋、夢幻水世界。
『叄』 桂林歷史文化有什麼特色
1、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它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約在明代中葉便開始發端。明末清初廣西已有崑腔,後高腔和弋陽腔又相繼傳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彈腔(即皮黃)為主的高、昆、吹、雜等五種聲腔藝術的桂劇。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7。
2、桂林民歌
最普及、最有地方特色的是山歌和龍船歌。山歌曲調簡單、朴實,節奏自由,在農村廣為流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曲調。多為上山砍柴或田野勞動時,即興編唱、有獨唱,也有對唱。龍船歌流行於桂林江河沿岸,灕江一帶流行套曲8首,即集人歌、出船歌、遊船歌、扒船歌、連船歌、贏船歌、灣船歌、扯船歌; 而桃花江沿岸一帶則有套曲13首。唱詞多與悼念屈原、頌揚龍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關。
3、桂柳話
廣西的西南官話中向來以為桂林話、荔浦話流行最廣,實際上,柳州話通行的范圍更廣。桂林話存在於桂林及興安、靈川的一些城鎮,其餘廣大地區,通用的官話都接近柳州話。在貴州省黔南州的羅甸縣、平塘縣、黔西南州的望謨、冊亨等地的語言也屬於桂柳話;還有原柳州鐵路局管轄的貴州省都勻鐵路地區及黔桂線沿線鐵路職工、家屬也說的是桂柳話。桂柳話細分又有桂林話、柳州話、郴州話、荔浦話 、平樂話等,其間有一些差別。
4、河燈歌節
每年的七月半(農歷7月12日至14日)是資源縣河燈歌節定期舉辦時間,資源各族人民雲集縣城,資江兩岸三天三夜,歌聲繚繞,整個縣城籠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晚可領略「萬盞河燈漂資江」的人間奇觀。
5、零零落
零零落是廣西代表性的曲藝之一,以桂林方言為演唱基礎,流行於桂北一帶的曲藝形式。它具有一人多角、輕便靈活、反映現實快等特點,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肆』 去桂林旅遊,求桂林旅遊簡介概況
桂林旅遊景點介紹之概況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東經109°36'-111°29',北緯24°15'-26 °23』,其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面和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東面與賀州地區毗鄰,區位條件比較優越,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兩鐵」建成後,與長沙、南寧、貴陽、廣州等距3小時經濟圈,將成為連接湘、桂、黔、粵4省區乃至西南、中南、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
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留下了兩千餘幅石刻和壁書,另外還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
桂林市屬山地丘陵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毫米,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時以上,平均溫度19°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在桂林,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岩、蘆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灕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在桂林的他縣區也有數不勝數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其中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寶鼎瀑布等,都會給遊客帶來更多的驚喜。
桂林著名旅遊景點介紹:
1.灕江
位於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屬珠江水系。灕江發源於「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灕江見聞貓兒山,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灕江。
2.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地處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嶺深處,梯田海拔最高處11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800米,氣勢磅礴、線條流動、神韻變幻,獨特的民俗風情而享譽中外,為天下梯田之望塵莫及,堪稱「世界之最」和「天下一絕」。
3.象鼻山
象鼻山又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灕江與桃花江匯流處。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構成,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臨江汲水,因而得名。
4.銀子岩
銀子岩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洞內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鍾乳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閃爍出像銀子、似鑽石的光芒,所以稱為「銀子岩」,被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5興坪古鎮
興坪依山面水,奇峰環繞,興坪河在此匯流灕江,形成了面積寬闊的水面和沙灘,四周的山峰也都順勢形成一個大圈,人稱「鐮刀灣」。興坪有「一潭、三洲、三條灘、三岩、五井、十二山」之說,這里處處是美麗的景色,是灕江風光薈萃之地,素有「灕江佳勝在興坪」之說。
6.七星景區
桂林七星景區是桂林歷史最悠久、綜合性最強的景區,其中最為有名的還數「花橋虹影」,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期間曾在「駝峰赤霞」做演講,此後成為來到七星景區遊客必游景點。
『伍』 桂林山水的由來,又怎樣的歷史
好像不應該說是桂林山水的由來,應該是桂林的由來吧。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灕江西岸,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遊資源的總稱。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圍很廣,項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跡、石刻等等。
關於歷史方面: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 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是母系氏族的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當時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於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朝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陸』 桂林全景點介紹。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岩、蘆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灕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桂林其他縣區也有數不勝數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寶鼎瀑布等都會為你帶來更多的驚喜。桂林風景(20張)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最佳旅遊時間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到桂林旅遊,最佳季節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遊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遊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遊,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桂林住宿
桂林的旅遊業很發達,酒店賓館遍布全市。有二到五星級賓館,縣級非星級賓館,家庭旅館、現代藝術酒店、個性之居等多種類型可供選擇。根據地域可分為以下四區:
市中心江景地區
本區域位於桂林市市中心灕江之畔,市區各景點附近遍及中、高檔星級賓館,環境舒適、景色優美,入住價格從188-900不等。
火車站地區
桂林火車站主要有兩個,一是桂林站,二是桂林北站(始發站),較主要的桂林站於桂林市南部,以桂林站、長途汽車站為中心,是進出桂林的主要陸上通道。此處交通便捷,主要以實惠的經濟型酒店為主,入住價格從190-480不等。普通賓館或中、小型旅館也滲透大街小巷。這些對普通旅遊者來說也有眾多選擇,不但經濟實惠,且服務良好,一般在50-180元不等。
市中心湖景地區
本區域位於兩江四湖景區內,臨近市中心。該區域包含桂林市政府及相關辦事機構,著名風景區。該區域以3-4星級酒店為主入住價格從208-700不等,滿足不同需求。
國展中心地區
本區域位於桂林市的東面,靠近桂林國際會展中心及高新技術開發區,是桂林市的新興城區。該區域以四星級和經濟型酒店為主,入住價格從169-570不等。
美食街
桂林有六處主要美食街:濱江路美食街(伏波山段至象鼻山)、解放西路美食街、普陀路美食街(朝陽路口)、桂林美食城(汽車站左側200米處)、雉山路美食街(美食城對面)、最有名的桂林人旺角美食街(中心廣場鍾樓附近)。
特色活動
有著眾多少數民族的桂林民間節慶活動也特別多,風情濃厚的風俗,已成當地旅遊的一大風景線。各民族共同的民間傳統節日,如元宵節、端午節等,這里都會大慶特慶,熱鬧非凡。但最為精彩的,無疑是各民族獨特的喜慶節日。
桂林山水旅遊節 10-12月
桂林市人民政府為提高桂林旅遊知名度、增強桂林旅遊、吸引遊客、為了在每年旅遊淡季(10月~12月分)舉辦年度性國際旅遊節活動。1992年開始舉辦山水旅遊節,旅遊節不僅豐富了遊客的旅遊生活,也越來越受到中外遊客的歡迎。
三月三
三月三是壯族傳統歌節,又叫「歌圩節」、「歌婆節」,分日歌圩和夜歌圩。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已將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定為壯族歌節,正逐漸發展成「三月三」文化藝術節。
苗年
苗年是苗族傳統節日。節日當天早晨放鞭炮,連放3炮,以示吉慶。節日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互致祝賀。有些地方伴隨舉行盛大的鬥牛、賽馬活動。其中蘆笙踩堂活動最為精彩,屆時,小夥子蘆笙嘹亮,悅耳動聽,姑娘們身著節日盛裝,頭戴龍鳳銀角、銀簪、銀梳,踏著笙歌節拍,翩翩起舞。通過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選擇情侶。苗年的時間各地不一樣,基本都是在秋收結束以後。
花炮節
侗族的傳統民俗節日,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興旺,第二炮是恭喜發財,第三炮是五穀豐登。花炮活動結束後,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蘆笙、跳舞。入夜,點燃篝火,有唱侗戲的,有自由對歌的,一片歡聲笑語。花炮節的日期在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從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縣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是否能碰上,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禁風節
桂林市臨桂縣廟坪瑤旋傳統節日。傳說遠古時,風神發怒,村寨受災。有神仙指點眾人,正月二十日禁聲禁風,祭祀風神,果然靈驗,這一天便成了禁風節。節前,人們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壓在田頭屋角,掛上屋檐。節日期間,禁止一切聲音,連晾衣服也只能鋪在草地上,為了避免人來人往弄出聲響,全寨人都離家到廟坪圩去過節。節日活動多姿多彩,敲鑼打鼓,舞獅唱戲,夜幕降臨時,對唱山歌。這個原是禁聲禁風的日子,變成廟坪圩一次歡樂的盛會。
編輯本段
城市建設
2004年開始,市政府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綠化、美化城市環境的觸角延伸到小街小巷和社區。目前已完成165條小街小巷的改造,僅2005年,改造道路總長度約30公里,面積約45萬平方米。
兩江四湖:市民美麗的後花園
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兩江四湖無疑是最亮麗的一筆。兩江四湖環城水系可以說是桂林城區的靈魂。綢緞似的江,翡翠般的湖,給中外遊客的感受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得天獨厚、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使得兩江四湖成為桂林城區的主打名片: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AAAA級景區、廣西十佳景區……層層的光環,打造出桂林市民絕美的後花園。
體育中心建設:比賽訓練健身一個都不能少
桂林市體育中心位於桂林七星區高新開發區內,與風景秀麗的穿山景區毗鄰,佔地168畝,總投資1.5億元,是目前廣西一流的大型綜合性體育中心。2003年8月建成開放以來,體育場、游泳館、射擊館、網球館、舉重館等場館一應俱全,場館布局合理,造型設計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目前已開設的健身項目有游泳、健身操、網球、高爾夫球、足球、攀岩等10餘種,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市民的運動需求,還承辦過幾次國際性的大賽事。前不久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青少年體育運動會,就讓桂林實實地火了一把,擴大了桂林的影響。目前,體育中心主任秦舉生說在體育場外的露天場所鍛煉的市民,每天不下1000人。
防洪堤建設:抵制"洪水猛獸"盾牌
桂林市城區防洪堤長度達到42.2公里,後陸續建造的虞山排澇泵站、篦子園排澇泵站等4個泵站和多處攔洪閘,都是按20年一遇的防洪標准設計的,為解決桂林城區的外洪內澇、抵制"洪水猛獸"的侵襲、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樹起了道道堅固盾牌。他還透露說,灕江上游正准備建三個水庫,這樣,桂林的防洪工程就能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標准了。
規劃成果:再造一個新桂林
西部五條路網建設規劃圖就像一張碩大的蜘蛛網,稠密而有序;桂林西部"三縣三區"的組團分布,昭示著這里將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桂林市向西發展戰略規劃模型形象而直觀,使得成果展"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主題更加鮮明。
桂林城市建設的主要特色是「顯山露水、連江結湖、開牆通景、增綠減塵」。「兩江四湖」工程,連接灕江、桃花江、溝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構成環城水系,引水入湖,修建了十八座名橋,再現「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觀,水上市區游的夢想成為現實。桂林城市基本完成了主、次幹道改造和立面「穿衣戴帽」工程,建立了比較先進的路燈控制網路和夜景燈光系統。大規模改造後的桂林市,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有大中型水廠5座,自來水年供水9038萬平方米。至2003年底,全市有污水處理廠4座,年處理污水能力達6515萬噸。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8.7平方米,整個城市為世人展現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獨特風貌。
『柒』 桂林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灕江
灕江發源於興安縣貓兒山,流經桂林市、陽朔縣,在平樂縣匯入桂江。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水程,秀麗脫俗的灕江像蜿蜒的玉帶,纏繞在蒼翠的奇峰中,造化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為優美的岩溶景區,「陽川百里盡是畫,碧蓮峰里住人家」是其最為恰當的描述。
貓兒山是林海水源,大自然的奇觀,桂林山水的命根子,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之秀」於一體。山頂常有雲海浮現,令人飄然欲仙。貓兒山自然景色秀麗壯觀,美不勝收,春可觀花、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賞雪,不愧是獵奇、探險、度假、避暑、攬勝的絕妙勝地。
『捌』 想去桂林旅遊,求桂林旅遊簡介概括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東經109°36'-111°29',北緯24°15'-26 °23』,其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面和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東面與賀州地區毗鄰,區位條件比較優越,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兩鐵」建成後,與長沙、南寧、貴陽、廣州等距3小時經濟圈,將成為連接湘、桂、黔、粵4省區乃至西南、中南、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
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留下了兩千餘幅石刻和壁書,另外還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
桂林市屬山地丘陵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毫米,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時以上,平均溫度19°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在桂林,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岩、蘆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灕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在桂林的他縣區也有數不勝數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其中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寶鼎瀑布等,都會給遊客帶來更多的驚喜。
桂林著名旅遊景點介紹:
1.灕江
位於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屬珠江水系。灕江發源於「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灕江見聞貓兒山,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灕江。
2.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地處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嶺深處,梯田海拔最高處11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800米,氣勢磅礴、線條流動、神韻變幻,獨特的民俗風情而享譽中外,為天下梯田之望塵莫及,堪稱「世界之最」和「天下一絕」。
3.象鼻山
象鼻山又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位於灕江與桃花江匯流處。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構成,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臨江汲水,因而得名。
4.銀子岩
銀子岩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洞內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鍾乳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閃爍出像銀子、似鑽石的光芒,所以稱為「銀子岩」,被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5興坪古鎮
興坪依山面水,奇峰環繞,興坪河在此匯流灕江,形成了面積寬闊的水面和沙灘,四周的山峰也都順勢形成一個大圈,人稱「鐮刀灣」。興坪有「一潭、三洲、三條灘、三岩、五井、十二山」之說,這里處處是美麗的景色,是灕江風光薈萃之地,素有「灕江佳勝在興坪」之說。
6.七星景區
桂林七星景區是桂林歷史最悠久、綜合性最強的景區,其中最為有名的還數「花橋虹影」,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期間曾在「駝峰赤霞」做演講,此後成為來到七星景區遊客必游景點。
『玖』 桂林最負盛名且被評為中國十大旅遊勝地的是哪裡
桂林灕江 桂林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灕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 洞奇」三絕聞名中外,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第一流風景勝地。
樂滿地主題樂園是一個集時尚、動感、刺激與歡樂於一體的大型游樂場所。樂滿地主題樂園於2002年通過國際標准ISO9001和14001質量環境體系認證。2004年12月24日又被評為「中國十佳主題樂園」,2007年榮膺國家5A級景區,中國自駕車旅遊品牌十大景區,是中國精緻主題樂園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