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海南苗族旅遊

海南苗族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01 10:18:48

1. 去海南玩了一趟,那邊的苗族說用純銀泡水喝對人體有好處,刮痧可以吸出骨頭里的濕氣。這些是有科學依據的

都是聽別人說的,這些東西不可靠。有好處是有好處,到底有多少好處?版100分和0.01分都是好處,到底有權多少分?
銀離子能殺菌,但銀子泡水能泡出多少銀離子來?殺菌對身體到底有沒有好處,有沒有壞處,對所有人都一樣嗎?
所以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科學的精神,只是拿科學作為幌子罷了。

2. 海南三亞的熱帶雨林,哪個最受歡迎

三亞主要有三個熱帶雨林景區,包括檳榔谷黎苗族文化旅遊區、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和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個人認為檳榔谷黎苗族文化旅遊區最受歡迎,因為這里不僅風景特別優美,是國家的5A級景區,而且文化娛樂項目也比較豐富,人們在感受美景同時,能體驗到黎苗文化和風情欣賞到大型文藝表演,還能在美食一條街吃到正宗的少數民族美食。

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

這個景區除了滿目青翠的熱帶雨林之外,最重要的是位於亞龍灣畔,站在山頂望去,所有的山景和亞龍灣景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自我放飛,連舒美女在《非誠勿擾2》的中也稱贊“美到可以死在這。”

3. 海南苗族的文化特色是怎樣的

海南苗族文化也有其鮮明特色,底蘊深厚。苗族婦女也善於紡織、挑花、染回綉、制陶、答雕刻、編織。苗族織錦花紋如青山紋、松樹紋、歡樂紋等圖案工藝精巧,莊重美觀。其工藝珍品有婚禮裝、首飾、腰帶、頭巾、花邊等。此外,還有古風流韻藏石間的羊山古道,老海口的守護神天後宮,海南謫居文化與移民文化的代表五公祠,神秘的儒符石塔,悠悠千載、鍾靈毓秀的瓊台福地,以及極富傳奇色彩的五指山、鹿回頭等。

4. 海南苗族和湖南苗族的語言一樣么

海南苗族的語言和湖南苗語分別屬於瑤語和苗語。因此在同屬於苗瑤語族、存在一些同源詞的基礎上,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彼此不能通話。
海南省的苗族是明朝時期從廣西遷到海南島的瑤族,但他們一直自認為是苗族(南方民族曾長期被泛稱為苗,如布依族為仲家苗、八番苗,水族為水家苗,侗族為洞家苗、車寨苗等),且苗族與瑤族屬近親民族,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才被識別為苗族。按國內對語言主流的分法,海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勉方言金門土語,所以海南苗語也叫「金門語」或「門語」,跟雲南的藍靛瑤,廣西的山子瑤以及廣西防城的花頭瑤能通話,風俗也基本一致,只是細節操作上有較大差異,服飾方面差異較大,但是主色調還是一致的。
苗語分為三大方言: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和川黔滇方言。
其中湘西方言(東部方言)的標准語基於湘西州花垣縣吉衛鎮臘乙坪村苗語,內部又分為西部和東部土語;黔東方言(中部方言)的標准音為黔東南州凱里市三棵樹鎮養蒿村的語音,內部又分為北部、東部和南部土語;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標准音是畢節市七星關區燕子口鎮大南山村的苗語。內部分為川黔滇次方言、滇東北次方言、貴陽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羅泊河和重安江七種次方言,有些次方言內部又分為幾種土語。

5. 海南省苗族和黎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樓上的苗族節日不是指海南苗族的,海南的你可以看它政府網站的介紹:
五指山內市主頁http://www.wzs.gov.cn/
黎族傳統文化精粹容http://www.wzs.gov.cn/ljw/LJW_1.HTM
苗族傳統文化精粹http://www.wzs.gov.cn/mjw/mjw_1.HTM

6. 海南苗族和湖南苗族的語言一樣么

海南苗族講的苗語是屬於苗瑤語族的瑤語支勉方言金門土語,而湖南苗族講的苗語是屬於苗瑤語族的苗語支東部方言。
同一語族不同主支很定是不一樣啦,交流更是不可能了。

7. 海南黎苗族為什麼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

因為他們不習慣外面的世界

8. 海南島民俗風情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一、苗族風俗
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與黎家人一樣,盛裝歡慶節日。各家還製作五色飯,(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紀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五色飯是苗族人將山蘭稻米,分別用桑等植物葉浸染成黑,紅、綠、黃四色米,與白色米共煮,混合製成特香佳餚。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二、黎族風俗
黎族是海南島原著民族,在海南島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有著特有的原生態文化。但是在現代文明沖擊之下,黎族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面臨著傳承的壓力,很多寶貴的技藝和文化形態正瀕臨失傳。保護璀璨的原生態黎族文化刻不容緩。紋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習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種罕見的原創性文化現象。紋身,黎語叫「打登」,亦叫「模歐」。海南漢語叫「綉面」或「書面」。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最早記載海南黎族紋身的是《山海經海內南經》,文中說漢武帝於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時,在海南島設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點涅其面,畫體為鱗采」,既指當時在海南島上的黎族先民這種習俗,由此推斷距今2000多年前黎族婦女就有了紋身傳統。有學者評價說,黎族婦女紋身是"刻在人體上的敦煌壁畫",是寫在身上的歷史。紋身是黎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三、特色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9. 海南有苗族嗎

有的
苗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之一。現有人口6萬餘人,居海南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第二位。苗族有本民族語言,沒有本民族文字。海南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中的瑤語支。全島苗族語言統一,沒有方言差異。海南苗族自稱「金門」或「金第門」,「苗」是他稱。

苗族遷移海南島始於明嘉靖至萬曆年間,從廣西等地作為兵士被朝廷征調到海南,撤防後一些苗族士兵落籍海南,也有一部分因謀生而移居海南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海南苗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島的中南部山區,以農耕和種植業為主,也有走向市場,從事商業的苗族同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海南苗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他們在深山密林中,過著「一年一砍山,幾年一搬家」遷徙不定的游獵生活。他們居住分散,沒有耕地,砍山為園,刀耕火種,狩獵與採集,生活十分困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幫助苗族同胞下山定居並分給田地,撥發耕牛、農具,建蓋房屋,鼓勵他們飼養家禽家畜,從事副業生產,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使其安居樂業,生活條件逐年改善。20世紀50年代以前,苗族住宅都是茅草屋。20世紀50年代以後,苗族的居住條件得到逐步改善,大多數人已住上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平頂房或樓房。

海南苗族婦女頭頂束發,包紮一塊綉有圖案的方巾,上身穿無領、右開襟、長及膝的長衣,腰間綁一條布帶,下穿臘染短裙。男子穿無領右襟上衣,下穿長褲。苗族男女服飾均以湛藍為主色,服飾有著極強的民族特色,織綉工藝講究,花紋豐富,色彩艷麗,點臘染是海南苗族織綉特有的技藝。傳統婚姻以男子入贅形式較為常見,時間1-5年不等。

海南苗族宗教信仰主要為祖先崇拜,敬奉盤古皇為始祖。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粑祭奠,同時信仰墓主仙公、墓主仙婆。自然崇拜也佔有重要地位,信奉山鬼、海龍公、土地公、灶王公等。每次砍山、狩獵都要祭告山鬼保佑。1909年,基督教開始影響海南苗族社會,1910年以後,瓊中地區部分苗族漸漸地信仰基督教,以上帝代替一切鬼神,凡遇一切不順利的事情,祈禱上帝保佑。不信基督教的苗族仍然信奉祖先崇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苗族村寨實行「村老」和「山甲」制度。「村老」苗語稱「洋戈」,是苗族村寨里的核心人物、自然領袖、首領,深受人們尊敬。每個苗族村寨不管有多少個姓氏、家庭,大家都要推舉村寨里最有威望的長者來擔任「村老」。其職責是調解糾紛,處理村寨內外事務,維持社會秩序等等。當選「村老」的條件是識漢字、能講黎語和漢語、生產經驗豐富、家庭經濟充裕、秉公辦事、有號召力、兼道公身份。選村老的時間一般在農歷六月六日(即神農節),由村內公選。公選程序是先將符合條件的人名寫在2塊木卜(陰陽木)板上,由上屆「村老」將寫有名字的2塊木板丟在地上,誰的名字出現次數多誰就當選「村老」。

「山甲」是清末封建王朝為加強對苗族人民的統治,給苗族「村老」委任的官職。20世紀30年代以後,國民黨政府在苗族地區推行保甲制度,給「村老」委任以鄉長、保長、甲長等職。這樣「山甲」就由原來的社會首領逐漸演變為地方政權人物,具有雙重身份。有些「山甲」還和統治階級互相勾結,憑借權勢霸佔山林、土地,無故處罰苗人,成為苗族的統治者和剝削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很少有文獻記載海南苗族的經濟生活。據清光緒《崖州志》記載:「又有一種曰苗黎,凡數百家。常徙移於東西黎境......時出城市貿易......至今猶善用葯弩。辮發衣履,與民人同。惟婦女孩子黎明裝.皆能升木如猱,不供賦稅,不耕平土,僅伐嶺為園,以種山稻。一年一徙,嶺茂復歸。死則火化,或懸樹杪風化。善制葯著弩末,射物,雖不見血亦死。……」《感恩縣志》記載:「(苗人)不耕平土,僅伐山為園,以種山稻,一年一移,嶺茂復歸。」可見,「刀耕火種」為海南苗族傳統的生產方式。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