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旅遊農家樂
① 雲南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在20多年的旅遊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全省旅遊業的快速增長與發展,雲南省積極探索和實踐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大體上走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自發發展鄉村旅遊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雲南旅遊的起步發展,雲南鄉村旅遊也開始起步,首先在旅遊發達的地區產生,如昆明石林旅遊風景區旁邊的五棵樹村,大理蝴蝶泉邊的周城,西雙版納的曼景蘭村,德宏瑞麗的大等喊村等,農民依託旅遊景區的建設和發展,自發地開展領略民族風情、體驗農家生活、品嘗民族風味、提供鄉村民居旅館、銷售民族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鄉村旅遊活動,既豐富了這些旅遊景區的旅遊活動內容,又促進了旅遊景區周邊農民的脫貧致富。
(2)倡導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90年代後,雲南旅遊進入培育支柱產業的發展階段,在政府的倡導和指導之下,雲南鄉村旅遊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雙版納召開旅遊發展會,提出積極發展邊境旅遊、民族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開現場辦公會,提出依託自然景觀、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發展以體驗自然風光、領略民族風情、感受鄉村民俗為內容的觀光旅遊;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遊支柱產業決策之後,又於1997年召開全省五大旅遊區規劃會議,並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旅遊產品,提出要積極開發和發展。在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之下,全省鄉村旅遊迅速發展,到90年代末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旅遊點,如昆明西山團結鄉的「農家樂」、香格里拉縣的「藏民家訪」等,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3)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旅遊不僅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旅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拓展,為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為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省政府於2000年召開了全省鄉村(民居)旅遊發展會,在認真總結前一階段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民居)旅遊,帶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多年的培育建設,全省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在「假日旅遊」的推動下,更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形式「農家樂」為例,2008年,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紅河、臨滄、大理、麗江、迪慶等16州市7100多家農戶開展了「農家樂」,絕大部分農戶年收入超過萬元,部分農戶高達5萬~10萬元。農家樂已成為雲南省新興的旅遊產品,得到了國內外遊客特別是本省城市居民的喜愛。作為適應市場需要而產生的新興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業已成為雲南省旅遊的又一支點和亮點。
② 雲南富寧有什麼玩的地方,或是旅遊景點呢
1,清華洞旅遊區
清華洞旅遊區位於富寧縣城西郊5公里許的峽谷內,洪門河沿底流出。洞分三台,一台為底洞,寬數百平方米,暗河通洞口,匯入洪門河,長600餘米,寬10餘米。二台洞寬敞空闊,洞中有洞,鍾乳石形態怪異。三台洞為上洞,寬約千餘平方米,辟有平台舞廳及其他服務設施。
洞外有數十級石階從地面直上洞口,洞口蒼岩翠壁,林木成蔭。山頂古樹老藤,虯枝交錯。石上苔蘚斑駁,芳草藏襲。洞口已堵水成庫,水面3平方公里,分兩股岔道,一股長4公里,一股長2公里,可泛舟游覽。
2,普陽瀑布
普陽瀑布位於富寧縣木央鄉普陽村,距縣城44公里,在南利河上游。瀑布兩側,峭壁如削,怪石睜峙。山上林木蔥籠,野花爛漫,清香溢於幽谷。
瀑布落差96米,寬20餘米,瀑布上依懸崖,下臨絕澗,直瀉而下,如洪波決堤,似匹練懸空,水石相搏,雪花四濺,聲聞數里。陽光照射,宛如七色彩虹,其聲其景,蔚為壯觀。
3,馱娘江景區
馱娘江景區位於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境內,地處雲、桂兩省(區)交界。馱娘峽左岸是一高大的原始岩林山,右岸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岩石山。
(2)雲南旅遊農家樂擴展閱讀
富寧縣特產:
1,剝隘七醋
剝隘七醋為地方特產,因醋從泡米、發酵到攪動各道工序,各需7天,故得名。剝隘七醋始創於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8年)。
2,富寧八角
富寧八角,地理標志產品。種植始於清康熙末年,引種於廣西。栽培面積居中國縣級第三位,產量居中國第二位,質量在制標會上評為第一位。
八角由廣西省引種至富寧縣,距今已有150年的歷史。富寧縣有一株八角樹,人稱為「八角王」。樹高22米,胸徑64厘米,樹齡85年,年產鮮果250公斤。特別是在富寧縣的洞波瑤族鄉,山山嶺嶺都栽有八角樹,形成了綠葉娑娑的八角林。
③ 高考後暑假去哪裡旅遊最好
海邊不錯青島秦皇島不錯